零落成泥香如故 辗转春秋韵更醇——析李清照词风多变之谜
论李清照词风的流变

论李清照词风的流变作者:杜青来源:《文理导航》2013年第19期【摘要】李清照的词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抒写了女性生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与悲欢离愁。
李清照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孀居时期。
本文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出发,研究李清照词的风格流变。
【关键词】李清照;词风;流变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李清照是我国词坛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在寂若星辰的女作家之中,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文成一格,赢得后人的好评,她的词成了婉约的高峰,在整个古典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仅源于她自身的优越的文化修养,才华本领,还与她生活的特殊年代和所经历的时代变迁血肉相连,李清照用她敏感的心灵,真挚的情怀,抒发了她传奇一生的爱恨情愁,下面就李清照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及其部分词作来探讨李清照词创作风格的变化。
一、清新爽朗、悠闲风雅的少女时期李清照在一个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长大,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在朝为官。
做过太学禄、太学正,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李清照耳濡目染,幼年即通文墨,聪慧颖悟,才华过人。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性格活泼开朗,踏出重门深院,划小船,荡秋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因此,这一时期,李清照作品词调轻快,活泼烂漫,洋溢着青春活力,犹如她的词作: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加以入时的华饰,光艳明丽。
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犹如芙蓉花一样正在展放。
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弯流动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着她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担忧。
幽居深闺的怀春女子,完全被“爱而不见”的愁苦与期盼的喜悦所左右,终于她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满怀思念、娇嗔与幽怨倾泻给自己深深系恋着的人。
月光里,花影下,玉人双双,倾诉着生死相依的情话……总之,李清照的前期词,通过闺中生活的写照,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她对幸福爱情生活的向住与追求。
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
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
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
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以爱情题材为主,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矛盾的心境,而在南渡前后,她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作多以婉约隽永、感伤忧愁为主,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痴迷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例如《如梦令》一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意境,表达了李清照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她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外在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虚幻、如梦如幻的感觉。
在南渡后,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由于南渡后的生活环境与以往截然不同,使得她的作品更加直接和真实。
例如《鹧鸪天·洞房昨夜停红烛》一词:“唱弄晚妆初睡,犹冷却无寒食。
蓬门引无限春色。
”她用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婚姻生活的欢愉和人生的希望。
她所处的环境给予了她新的创作灵感,使得她的词作更具有现实感和生活气息。
在南渡前后,李清照的词作风格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她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南渡前的词作更加强调离愁别绪和人情世故,展示了她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
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她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第二,她的语言表达更加直接和真实。
南渡前的词作常常使用隐喻和意象,给人以虚幻和梦幻的感觉。
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加平实和真挚,用更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风格有所变化,南渡前的词作多以婉约隽永、感伤忧愁为主,而南渡后的词作更加直接、真实,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
她的词作生动地展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变迁,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无论是南渡前后,李清照都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华横溢的词作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和喜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满庭芳》李清照宋词赏析

《满庭芳》李清照宋词赏析《满庭芳》李清照宋词赏析满庭芳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李清照词作鉴赏:这是清照的咏梅词之一,后人曾补题为“残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写个人情思;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
“小阁藏春”一句“先盘远势”描绘了一个特殊的抒情环境。
作者首先写出了她住处的寂寞无聊。
“小阁”即小小的闺阁,这是妇女的内寝:“闲窗”即表示内外都是闲静的。
“藏”与“锁”互文见义。
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这狭小而闲静的圈子里。
唐宋时富贵之家的内寝往往有厅堂相连结。
小阁设画堂里侧。
春光和白昼俱藏锁住了,暗示这里并未感到它们的存,因而画堂显得特别深幽。
“深幽”极言其堂之狭长、暗淡、静。
作者已习惯这种环境,似乎还满意于它的深幽。
古人爱尚雅洁者都喜焚香。
香是一种中古时期的高级盘香。
它的烧尽,表示整日的时光已经流逝,而日影移上帘箔即说明黄昏将近。
“小阁”、“闲窗”、“画堂”、“香”、“帘箔”等一系列的物质景致说明,抒情女主人公生活上层社会,富贵安闲,但环境中也透出一股异样的冷清寂静。
“手种江梅渐好”是词意的转折,开始进入咏物。
黄昏临近之时女主人公,于室外见到亲手种植的江梅,忽然产生一种欣慰。
它的“渐好”能给种树人以安慰;欣赏“手种江梅”,又会有许多往事的联想,因而没有必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了。
除了对梅花的特殊情感之外,似乎心情倦,于应赏玩的景物都失去了兴致。
接着由赏梅联想到南朝诗人何逊恋梅之事,词意开始向借物抒情方面过渡,渐渐接近作者主旨。
何逊,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其诗情辞宛转,诗意隽美,深为后来的诗人杜甫和黄庭坚等赏识。
梁代天监间,他曾为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有咏梅的佳篇《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亦作《咏早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出自宋代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解释: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词人借梅言志,借写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来表达他在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的精神。
原文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着同:著)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及注释一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注释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卜算子”是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
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
’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副词,又,再。
着(zhuó):同“著”,遭受,承受。
更著:又遭到。
无意:不想,没有心思。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此指争权。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
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
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
李清照词风变化范文

李清照词风变化范文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词素以委婉、含蓄、清丽著称。
李清照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因此她的词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比较优裕,那时正值后期,虽然社会潜伏着危机,处芦衫于风雨飘扬之中,但还有一抹回光返照,是暴风雨到来之前宁静的黄昏。
女词人常常流连于山川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秀美的大自然陶冶了这位女词人的情操,赋予了她灵气。
因此,李清照在这期间的词轻快活泼、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感受,且看下面的一首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词人当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一幅无忧无虑的生活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
李清照是热爱大自然的,这首词便是最好不过的证明。
当“不知归路”时,词人竟发起“争渡”的雅兴。
李清照生活在历城,的美丽秋景,不禁使李清照感受到“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情感单纯明快,年轻女词人的心灵敏感与大自然“心有灵犀”,词活泼向上,又如“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表现了少女的天真、活泼,极有情趣。
李清照新婚不久,丈夫负笈远游,旋又出任。
此时她的词充满离愁别绪,反映了女词人孤寂的生活。
有词为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读罢此词,淡淡的凄凉袭上心头。
红花残时,秋凉席也凉;独坐小船,凭舷眺望,看鸿雁是否带来家信,由此我们可感受到词人对远在异地的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思夫之情挥之不去。
这首词不像《如梦令》那样欢快,显得凝重,流露着淡淡的哀愁。
大观元年,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政治失意,郁纳哗羡郁而死,党徒旋即下令兴狱,拘捕赵挺之亲属,赵明诚在京师任鸿胪少卿仅二年,自然在劫难逃,祸从天降,对李清照的心灵自然是重大打击,“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是她此时最好的内心独白。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题目】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派遣。
B.上片写相似,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1、A2、C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
其深可见,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谜,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
【赏析】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浅谈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李清照,一位著名的女性诗人,出生于宋朝末期。
她主要创作于南宋,以其独特的诗
风而闻名,因此又称为“宋派诗体”。
该诗风具有流畅、活泼、洒脱、气韵悠扬的特点,
抒情思路以并重对仗著称。
并且她的前期诗歌更多地抒发空灵浪漫的情怀,后期诗歌则多
以抒情的表达更加深入。
李清照的前期诗作主要体现了自我表达的情怀,以及浪漫歌颂的语言风格。
她追求心
灵的自由,主张社会规范之外的自由行为,描述脱离现实世界,在理想世界里任心所欲,
强调情怀、内心的展现。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表达的痴缠的思恋几乎可以感
受其不舍的心境。
李清照的后期诗作逐渐表达深沉的感情,表达出整个生活当中的眼泪和欢乐,强调追
求爱情的真实性,表现的是一种沉重的感受。
它将情感和现实生活深深结合起来,描述出
弥留之情及小情小致的抒情效果。
如《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把感情世界与现实世
界紧密地结合起来,完美地表现出思念、深情、牵挂的情愫。
和前期诗作相比,李清照的后期诗作更加抒情,表达的深情更甚,意境也更加沉重。
她借助比喻的手法,力求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从而在诗歌中营造出一种凝重、醉
人的感受。
《声声慢》以一种凄惨悲凉并又叹息不已的语调来抒发内心深处的思念情绪,
表达出无情家国和可遇不可求的爱情之间的矛盾。
总之,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表现了有着巨大变化的文体特点,也一直影响着现当今
中国文学发展。
在语言上,抒情型的语言更能表现出更多的情感,全面展示她的诗歌成就,给后世的文字创作带来灵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昨夜雨 疏风 骤。浓 睡不消 残酒 。试 问卷 帘人 , 道 却
海 棠 依 旧 。知 否 ?知 否 ? 应 是 绿 肥 红瘦 ! ”
格 , 大体而言可归纳为以下 4类 : 但
收 稿 日期 :0 0—0 21 3—3 0
作者简介 : 蒋淑芳 ( 9 1 ) 女, 1 6 一 , 湖南湘 阴人 , 讲师 , 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
人丰富细腻 的内心变化 。这首 词表面 上是女 主人对海 棠 的关切 , 但要清楚的是海 棠实际上是古典诗词 中妙 龄少 女
的象征 。因此随着 “ 雨疏风骤 ” 的来 临 , 春光流逝 , 色渐 花 失, 而人又何尝不会 因为年 龄的增长 而容颜 黯淡 , 因而词
解, 但纵观其作 , 我们不难发现在她 的部 分作 品中如< 声声 慢》 《 陵春》 、武 等词作却是一派凄楚 , 愁入肝肠 , 字句之间 , 竞 有载不动 的许 多愁 , 止不住 的千行 泪 , 而在另一部 分词
由湖南省教 科 院职业教 育 与成人 教育 研究 所组 织编 写 的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第一册《 文》 书中 , 录了李清 语 一 收 照的《 声声慢》 一词 。在 教学 过程 中 , 生纷 纷反 映 , 学 这首
词 的词 风 极 为 凄 伤 苦 楚 , 他 们 所 熟 悉 的 那 位 柔 美 淡 雅 、 与 无 忧 无 虑 的李 清 照 有 着 天 壤 之 别 , 生 不 解 , 何 出 自 同 学 为
第 2卷 第 4期 21 00年 8月
当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 e r n a t e o ne oar u a in h o ya d Prci fCo t mp r y Ed c t c o
Vo
零 落 成 泥 香 如 故 辗 转 春 秋 韵 更 醇
位词人 的词作 , 词风竞 如此大相径 庭?她的一生 究竟 其
发生过 哪些 鲜人为 知 的故事 ?本 文试 将立 足 于这一 疑 问 展 开论述 , 来解开这李 清照词风 多变之谜 。
一
多变 的词风
活泼开朗 , 豪爽 潇洒 的气 质也跃 然 于纸上 。其 中 “ 常记 溪 亭 E暮 , 醉 不知 归路 ” t 沉 一句景 象 开 阔 , 辞 酣畅 , “ 情 而 争 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更是 于静谧 中给人 一种 飞跃 灵 动之感 。 此词作于李清照 1 6岁左右 , 时的李清照本是一派天 此 真浪漫 , 是从 字里行 间的那股 飘然与洒脱 中却浑然看 不 但 出一点点少女 笔 下的胭 脂 味。从 这里 就足可 见其柔 中带
一
( ) 风景 有豪 迈倜傥之气 一 状
据王士祯所 著《 花草蒙 拾》 载 : 张南湖 云 : 词派有 记 “ ‘
二 , 日婉约 , 日豪放 。仆谓 婉约 以易 安为宗 , 放惟 和 一 一 豪
轩 称 首 ’ ” 为 婉 约 之 宗 , 清 照 的 词 作 自然 细 腻 柔 美 , 。作 李 但
析李清照词风 多变之谜
蒋淑 芳
( 桃江县职业 中专学校 , 湖南 桃 江 )
摘
要: 李清照的词风 时而细腻如丝 , 时而浩荡如 海, 时而哀 怨如泣, 时而雄阔如风。是什 么原 因导致她的词风有如 此
巨大的差异?试从李清照的百味人生来探 讨其词风 多变之谜。
关键词 : 清照; 风 ; 李 词 百味 人 生 中 图分 类 号 : 2 . I 28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84 2 1 )4— 19— 3 17 5 8 (0 0 0 0 3 0
l9 3
这首词主要描写 了女主人 早上起 床后 的一个生 活片 段 。该词以对昨夜风雨交加 的 自然现象 的描绘作 为铺 垫 ,
通 过 女 主人 与 卷 帘人 的 一 问一 答 , 曲折 委婉 的 表 现 了 女 主
照的词作能脾睨群儒 , 鹤立词苑的重 要原 因之 一。作为 一
位贵族 女性创作者 , 果她 的词作尽 如 《 梦令> < 如 如 、 一剪 梅》 中的婉约 词风 , 纸 细腻清 丽 , 满 柔婉 缠绵 那就不 难理
作 中, 永 遇乐》 《 如《 、临江仙> , 中 却又包含着忧 民忧世的大
宋 词 之 盛 盛 于 斯 , 者 珠 玉 如 山 。但 就 在 这 种 背 景 往
刚 , 中见 直的艺术功底 。无怪 乎陈继儒在《 婉 太平 情话》 中
感叹“ 易安 词无 铅粉气 ” 清代 的陈适焯也 说“ 李 , 李易安 词 能脱尽闺 阁气” 。
下, 李清照竟 能脱 颖而 出, 令文苑 群儒为之侧 目, 使易安词
细细品酌之下 , 们却 又能读 出婉 约之 中暗含 直率 , 美 我 柔 之 中隐现阳剐。如下面这一首《 如梦令》 : “ 常记溪亭 1暮 , 3 沉醉不知 归路。兴尽晚 回舟 , 误入 藕 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 鸥鹭。 ” 这首词用语 浅淡 自然 , 朴实无 华 。数语 之 间 , 作者 那
词兴起于 隋唐而盛 极 于两 宋。宋词 之妙 在 其形 式灵 活 而又 内容丰富 , 风格多变 而又意境 高远。宋词 词风或 幽 隽、 或超旷、 或和婉 、 或雄 奇 , 神韵 闪烁 、 目不 暇接 , 里行 字
间, 才气 喷薄。真 是百花争艳之态 , 万紫千红之姿。其势之
盛, 竞成为 中国文 学史上 的一座巅峰 , 千载之下 , 与唐诗元 曲遥相辉 映。
风 吟唱千年 , 惊讶 之余 , 不禁 使 人细 细寻 思 , 李词 之妙 , 究
竟妙在何处 ?
( ) 二 叙闺情有娇嗔优雅之趣 在描绘 闺情 的词 中, 比较有代 表性 的当属 这一首 < 如
梦令》:
为解 开这一疑 团, 本文从李 清照 流传 至今 的数十首词
中选 出四首最能代表其 风格 的佳 作进行分 析 , 究她 的词 研 作究竟有什 么与众不 同之处 。纵 观她 的词 作 , 风虽不拘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