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染料化学 第01章 染料概述

染料化学 第01章 染料概述
Tcwang© 15
§1.3 染料命名与商品化
四、一些尾称的含义
B——蓝光(德文:Blau) BW——棉用(德文:Baumwolle) C——耐氯∕棉用∕盐酸盐 Conc.——浓 D——用于染色∕用于印花(德文:Druckerei) Double——双倍浓 E——表示浓度∕匀染性好 EX.——特浓 F——坚牢度高∕匀染性好 FF——甚亮 G——带黄光(德文:Gelb)∕带绿光(Green) H——热固型(活性) H.C.——高浓 I——相当于还原染料的牢度 J——荧光(法文:Jaune) K——冷染法(德文:Valt)∕活性热固型 X——活性低温型∕高浓度 KN——活性乙烯矾石凤型 L——耐晒∕可溶 Liquid——液状 M——双活性基∕混合物 Micro Pdr——细粉状 N——新型∕标准染法∕色光特别 P——印花用 Pdr.——粉状 Paste——浆状 R——带红光(德文:Rot) S——升华牢度好∕水溶性∕标准品 SE——海水坚牢(德文:Salz-echt) T——深 U——混绿用 V——带紫光 W——羊毛用∕温染法 Y——带黄光
同学们好! 今天内容 《染料化学》之 第1章 染料概述 请准备…
Tcwang© 1
第1章 染料概述
讲授如下内容: §1.1 引言 §1.2 染料的分类 §1.3 染料的命名与商品化 §1.4 染色牢度 §1.5 染料发展简史 侧重点是:染料概念 分类 命名 染色牢度…
Tcwang© 2
§1.1 引言
偶氮类 : 酸性橙 A
蒽醌类 : 酸性蓝 B
Tcwang© 5
§1.2 染料的分类
一、染料的应用分类
应用分类依据染料的染色工艺和应用性质,我国将染料的应用类别分为 11大类,外加 5 个另类,与 C.I. 基本相同。 1.直接染料(Direct Dye)—— 2.冰染染料(Ice Dye)—— 3.还原染料(Vat Dye)—— 4.硫化染料(Sulphur Dye)—— 5.酸性染料(Acid Dye)—— 6.媒染染料(Mordant Dye)—— 7.活性染料(Reactive Dye)—— 8.分散染料(Disperse Dye)—— 9.碱性染料(Basic Dye)—— 10.有机颜料(Pigment)—— 11.增白剂(Brightener)—— A.氧化染料(Oxidate Color)—— B.酞菁染料(Phthalocyanin Color)—— C.缩聚染料(Polycondensation Color)—— D.暂溶性染料(Temporary soluble Color)—— E.荧光染料(Fluorescent Color)——

染料基础知识范文

染料基础知识范文

染料基础知识范文染料是一种用于给物体着色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分散在其他物质中,如纤维、纸张、塑料等。

染料的着色作用是通过与物质接触而产生的吸收、反射或透射光的不同程度来实现的。

染料的颜色由其分子结构和所吸收、反射或透射的光谱决定。

染料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种类型。

天然染料是从植物、动物或昆虫中提取的染色物质,如蓝靛、茜草、蓝靛蓝等。

合成染料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得的,其主要成分是有机化合物,如甲基橙、亚硝基红等。

染料主要由色基和辅助基组成。

色基是决定染料颜色的主要成分,其分子结构包含有芳香环、扩展共轭体系和色团。

它们通过吸收光的特定波长来表现出具体的颜色。

辅助基是为了提高色牢度、拓宽应用范围和改善染料性质而引入的。

常见的辅助基有醇基、氨基、酮基和醛基等。

染料的着色机理主要有吸收着色、反射着色和透射着色三种。

吸收着色是染料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显色,其他波长的光被染料分子所吸收,不被眼睛所察觉。

反射着色是染料通过反射特定波长的光而呈现出颜色,其他波长的光被染料分子所吸收。

透射着色是染料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呈现出颜色,其他波长的光则透过物质。

染料在应用中需要满足一些特定的性能要求。

色牢度是指染料的颜色在不同条件下是否稳定,包括耐光、耐洗、耐摩擦等。

染料的溶解性是指染料容易与溶剂相溶,形成均匀的染液。

染料的温度特性是指染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染色性能。

染料的粘度和流动性是指染料在染液中的粘度和在纤维表面的扩散性。

染料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染色材料的性质来确定。

例如,对纺织品的染色通常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色牢度和高温稳定性的染料。

对塑料的染色需要选择与塑料相容的染料,以提高色牢度和附着力。

为了提高染料的应用性能和环境友好性,染料的研发与改进一直在进行中。

目前,人们致力于开发环境友好型染料,如低毒、低过敏性和可降解的染料。

同时,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制备颜色更加鲜艳、稳定性更好的染料颜料。

总之,染料是一种用于给物体着色的化学物质,其着色机理主要有吸收着色、反射着色和透射着色。

染布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染布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染布的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染料的分类染料是染布过程中的关键材料,根据化学结构和应用特性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碱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阳离子染料、阳离子染料等。

1. 酸性染料:酸性染料分子中含有酸基或酸性基团,适用于动物蛋白纤维和尿素纤维的染色,对植物纤维染色效果较差。

2. 中性染料:中性染料分子中同时含有阳离子基团和阴离子基团,适用于动物蛋白纤维、植物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染色。

3. 碱性染料:碱性染料在酸性条件下呈离子形式,适用于酸性纤维的染色,如羊毛、丝绸等。

4. 分散染料:分散染料是一种非离子性染料,它分散在水中而不成为悬浮颗粒,适用于合成纤维和纤维素酯的染色。

5. 还原染料:还原染料主要用于染棉、麻和粘胶纤维,染色效果鲜艳牢固。

6. 阳离子染料:阳离子染料适用于阴离子基团丰富的纤维,如酚醛、醋酸纤维等。

7. 阴离子染料:阴离子染料适用于阳离子基团丰富的纤维,如蛋白纤维、尼龙纤维等。

二、染布的工艺流程染布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预处理、染色和收尾三个阶段。

1. 预处理阶段:包括浸渍、漂白、煮炼、精炼等过程,目的是去除织物上的杂质、油脂和颜色,并为后续染色做好准备。

2. 染色阶段:根据不同的染色工艺和染色要求,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处理。

染色方法包括浸染、细鼠、印花等。

3. 收尾阶段:在染色完成后,要对织物进行定型、洗涤、整理等工艺处理,以确保染色效果的稳定和织物的质量。

三、染布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染布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染色不均匀、染色色度不足或过深、褪色、色牢度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1. 染色不均匀:染色不均匀主要是由于染料分散不均匀或染色条件不当引起的,可通过混合染料、增加搅拌时间和温度、控制酸碱度等措施解决。

2. 色牢度差:提高色牢度可从染料的选择、染色工艺的调整和后整理工艺等方面入手,以提高纤维与染料之间的结合力。

3. 褪色问题:褪色主要是由于染料在光、水和化学药剂的作用下而脱色,可通过选择光牢度好、耐水洗耐干洗的染料,采取适当的定型和整理措施来解决。

3染料基础知识

3染料基础知识

2、现代发色理论
染料产生颜色与染料分子轨道中电子的跃迁有关。
染料分子中的电子优先处在能量最低的分子轨道上,此 时电子处在“基态”,当受到光照后,电子吸收光能, 电子跃迁到较高的分子轨道上,此时电子所处状态为 “激发态”。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能量差称为电子跃迁能 △E。
△E=E1—E0 = hc/λ 式中: E0 、E1 :分别为电子基态和激发态具有的能量 C:光速(3×1017nm/s) h:普朗克常数(6.62×10—34j.s) λ:光的波长
分的比例,即颜色中光谱色的含量,它可用来区分颜 色的鲜艳度。 3、亮度
亮度又称明度,是指有色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光的 强度,它可区分颜色的浓淡。
孟塞尔色立体由美国著名色彩学家、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孟塞尔于 1905年采用立体模型把色彩的三属性的变化关系全部表示出来色立体
色立体的中心轴为“无彩色”,之外的所有色标为“有彩色”。 色相:五个基本色:红、黄、绿、蓝、紫,加上五个中间色:红黄、 黄绿、绿蓝、蓝紫、紫红,以上共十个主色,构成孟塞尔色相环。 明度:孟氏色立体明度为11阶段,以0-10表示,0为黑,10为白,1-9 为不同级的灰。孟塞尔色立体各层水平面上的所有色标明度相同。越 接近白色,明度值越大;越接近黑色,明度值越小。 纯度:在同等明度的条件下,从灰 色到纯色的变化。含有色成分的比 例越大,色越鲜艳。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增大的效应,称为深色 效应;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减小的效应,称 为浅色效应。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吸光度增加的效应,称为浓 色效应;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吸光度减少的效应, 称为淡色效应。
注意:染料的深、浅、浓、淡概念不可混淆
3)求未知染料浓度
①以不同波长的光照射染料稀溶液,通过分光光 度计测得吸光度值A,绘出吸收光谱曲线 ,求 出该染料的max。

染料专业知识点总结

染料专业知识点总结

染料专业知识点总结一、染料的定义和分类染料是一类能够被纤维材料吸附并能够赋予纤维材料特定颜色的有机物质。

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塑料制品等材料的着色和印染行业。

根据染料的化学结构和应用特点,染料可以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还原性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阴离子染料等多种类型。

二、染料的化学结构和合成染料的化学结构多种多样,但是一般都具有芳香环结构。

染料的合成方法也多种多样,根据染料的种类不同,合成路线也各不相同。

合成染料需要考虑到染料的色度、洗牢度、耐光性等性能指标,同时也要考虑合成成本和环保要求。

三、染料的应用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塑料、油墨、涂料等领域。

在纺织行业中,染料是赋予织物颜色并具有良好耐久性的重要原料。

在印染工艺中,染料还可以与助剂、调节剂配合使用,实现多种印染效果。

四、染料的色度性能染料的色度性能是指染料在染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色彩特性。

色度性能包括染料的色深、色鲜、色牢度等指标。

染料的色度性能取决于染料的结构和染色工艺等因素。

五、染料的附着性能染料的附着性能是指染料分子和纤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染料的附着性能直接影响着染料在纤维材料上的牢固程度。

优良的附着性能是染料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

六、染料的环保性能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染料的环保性能也成为了染料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环保染料需要具备低污染、低毒性、易生物降解等特点,同时要保证染色效果和耐用性。

七、染料的研发和创新染料颜色的研发和创新是染料行业的重要方向。

染料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新染料的研发,以满足市场对色彩的需求。

同时,染料的创新也包括对染料性能的改良和提升,以适应不同的纤维材料和应用场景。

八、染料的市场前景随着纺织品、皮革、塑料等行业的发展,对染料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同时,消费者对于纺织品颜色的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为染料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染料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环保性能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1. 染料的定义和分类染料是一类能够通过吸附或化学结合将颜色转移到纤维或其他材料上的化合物。

染料通常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

天然染料主要来自植物、动物或矿物,例如蓝莓、茜草和蓝靛。

合成染料则是人工合成的染料,具有丰富的颜色和稳定的性质。

2. 染料的结构和颜色原理染料的分子结构对其颜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染料分子通常包含芳香环结构,并且可以存在不同的共轭结构以增强吸收和发射光的能力。

染料颜色的形成与吸收和发射光的能力以及分子结构的共轭性有关,分子中的不同基团也会影响其颜色。

例如,共轭双键能够增加吸收光的范围,从而改变染料的颜色。

3. 染料的制备和合成合成染料通常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的。

染料的合成过程可以从天然化合物出发,也可以从基础化学品出发,如苯乙烯和硝基苯。

在合成染料的过程中,化学家需要考虑反应的选择性、产物的纯度以及环保性等因素。

常用的染料合成方法包括偶氮化、重氮化、醚化和酯化等。

4. 染料的性质和应用染料具有丰富的颜色、良好的亲和性和稳定的耐洗性等优良性质。

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纸张、塑料、油漆和墨水等领域。

染料的性质包括温度、PH值、光照、洗涤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其在材料上的固着和稳定性。

5. 染料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染料化学领域也在不断地寻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目前,染料的环保性主要包括降解性、可再生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方面。

化学家正在不断寻求新型绿色染料的合成方法,以及新型染料在纺织品的应用研究。

6. 染料的分析和检测染料的分析和检测是染料化学领域的重要内容。

分析染料需要使用化学分析方法、色谱法和光谱法等。

色谱法可以将染料分离,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

光谱法则可以通过吸收、发射、拉曼等光谱技术,快速准确地对染料进行鉴定和分析。

7. 染料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染料的应用前景也在不断拓展。

未来,染料将在纺织品、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

第一章染料基础知识

第一章染料基础知识

第一章染料基础知识第一章染料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染料的概念一、何谓染料?能使纤维或织物染成一定坚牢度和鲜艳度颜色的有色物质。

作为染料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能溶于水或分散于水或用化学法使它溶解于水。

(2)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

(3)染着后在纤维上具有一定的坚牢度。

(4)染料必须具有颜色二、何谓颜料?是指一种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的有色物质,对纤维没有亲和力,靠粘合剂的机械粘附作用,使物体表面着色的物质,称为颜料。

三、染料和颜料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两者都可以使纺织品着色。

2.区别:(1)染料可溶于水和溶剂,而颜料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溶剂。

(2)染料对纤维具有亲和力,以溶液或分散液的形式上染纤维;颜料对纤维没有亲和力,靠粘合剂的粘附作用而着色。

(3)染料主要用于纺织品及皮革的染色,颜料重要应用在油漆、油墨和橡胶等工业。

活性染料的性能一、溶解性品质的活性染料商品应用良好的水溶性。

溶解度和配制的染液浓度与选用的浴比大小,加入的电解质多少,染色温度以及尿素的用量等因素有关。

活性染料的溶解度差别较大,可参见各论,所列的溶解度是指该染料应用时允许的范围。

应用于印花或轧染的活性染料,应选用溶解度在100克/升左右的品种,要求染料溶解完全,不混浊,不生色点。

热水能加速溶解,尿素有增溶作用,食盐、元明粉等电解质会降低染料的溶解度。

活性染料溶解时不应同时加入碱剂,以防染料发生水解。

活性染料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有真空过滤法、分光光度法和滤纸斑点法。

滤纸斑点法操作简便,适合工厂实际使用。

测定时,先配制一系列不同的浓度的染料溶液,在室温(20℃)下搅拌10分钟,使染料充分溶解。

用1毫升刻度的吸液管伸入试液中部,边搅拌边吸放三次。

然后吸取0.5毫升试液,垂直滴于平放在烧杯口上滤纸上,重复一次。

待晒干后目测试液渗圈,滤纸中以无明显斑点的前一档浓度作为该染料的溶解度,以克/升表示。

有些活性染料的溶液,冷却后呈现混浊的胶体溶液,滴在滤纸上能均匀渗开,无斑点析出,并不妨碍正常使用。

染料的基础知识

染料的基础知识

染料的基础知识染料的基础知识第一章染料的基础知识一、染料的概念(9181028)染料是指一类能溶于水,对纤维有亲和力的有色物。

染料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1、能溶于水;2、对纤维具有亲和力;3、具有颜色。

颜料颜料是指一类不能溶于水,对纤维没有亲和力的有色物。

颜料可依靠黏合剂的作用机械地黏着于纤维上,故又称涂料。

2、染料的分类(1)化学分类按染料分子的化学结构中特征基团进行分类。

化学分类共分8类。

①偶氮⑤硫化②蒽醌⑥甲川⑧杂环⑦三芳甲烷③靛类④酞菁这一分类方法有利于掌握染料的结构特点及合成途径,适用于染料生产者。

(2)应用分类按染料的应用特点进行分类。

应用分类目前主要有11类。

染料主要应用类别棉用染料:1直接染料2活性3还原4可容性还原染料5硫化6不溶性偶氮染料毛用染料;酸性染料2酸性媒染染料3酸性含媒染料4分散染料5阳离子染料分散染料-涤用染料阳离子染料:腈用染料3、尾注即对染料的性能加以说明。

常用英文字母表示。

(1)说明染料的色光、用途等B 表示带蓝光或青光;R表示带红光;V表示带紫光G表示带绿光;Y表示带黄光L表示耐光性好;D表示适用于染色;或表示色泽稍暗;P表示适用于印花或染纸。

(2)表示染料的浓度和力份等浓度:conc-----------表示浓H.C.-----------表示高浓ex.conc-------表示特浓Double--------表示双倍浓力份:染料生产厂家以某一质量分数作为力份标准(力份视为100%),与其相比而确定的相对浓度。

染料力份是一个相对值,不是染料含量的绝对值,它是将标准染料的力份定为100%,与标准染料在相同条件下染色,若染得色泽深浅相同时所需要的染料量为标准染料量的0.5倍,则力份为200%,若是2倍,则力份是50%。

所以工厂对每批商品染料要加以检验,标定力份,如:50%、100%、200%等。

2、染料颜色的基本特征定量描述物体的颜色----色的三要素色调:较确切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料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染料的基础知识
一、染料的概念(9181028)
染料是指一类能溶于水,对纤维有亲和力的有色物。

染料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1、能溶于水;
2、对纤维具有亲和力;
3、具有颜色。

颜料
颜料是指一类不能溶于水,对纤维没有亲和力的有色物。

颜料可依靠黏合剂的作用机械地黏着于纤维上,故又称涂料。

2、染料的分类
(1)化学分类
按染料分子的化学结构中特征基团进行分类。

化学分类共分8类。

①偶氮⑤硫化
②蒽醌⑥甲川
⑧杂环⑦三芳甲烷
③靛类④酞菁
这一分类方法有利于掌握染料的结构特点及合成途径,适用于染料生产者。

(2)应用分类
按染料的应用特点进行分类。

应用分类目前主要有11类。

染料主要应用类别
棉用染料:1直接染料2活性3还原4可容性还原染料5硫化6不溶性偶氮染料毛用染料;酸性染料2酸性媒染染料3酸性含媒染料4分散染料5阳离子染料
分散染料-涤用染料阳离子染料:腈用染料
3、尾注
即对染料的性能加以说明。

常用英文字母表示。

(1)说明染料的色光、用途等
B 表示带蓝光或青光;
R 表示带红光;V 表示带紫光G 表示带绿光;Y 表示带黄光
L 表示耐光性好;D 表示适用于染色;或表示色泽稍暗;
P 表示适用于印花或染纸。

(2)表示染料的浓度和力份等
浓度:conc-----------表示浓
H.C.-----------表示高浓
ex.conc-------表示特浓
Double--------表示双倍浓
力份:
染料生产厂家以某一质量分数作为力份标准(力份视为100%),与其相比而确定的相对浓度。

染料力份是一个相对值,不是染料含量的绝对值,它是将
标准染料的力份定为100%,与标准染料在相同条件下染色,若染得色泽深浅相同时所需要的染料量为标准染料量的0.5倍,则力份为200%,若是2倍,则力份是50%。

所以工厂对每批商品染料要加以检验,标定力份,如:50%、100%、200%等。

2、染料颜色的基本特征
定量描述物体的颜色----色的三要素
色调:较确切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区别颜色的深浅。

(单色取决于最大吸收波长、混色取决于相对含量)
纯度:彩色和消色成分比例。

区别颜色鲜艳度。

(单色光最高,白、灰、黑最低。


亮度:有色物体反射光的强度。

区别颜色的浓、淡。

(反射率高,亮度也高。


(二)影响染料颜色的因素
染料分子结构的影响
1、共轭双键的数目
2、共轭体系内的极性基团
3、分子的离子化
4、染料分子的共平面性
5、染料内络合物的生成
外界条件的影响
1、溶剂或介质
(极性、pH值)
2、染料浓度
3、温度
4、光照
1 、共轭双键的数目
共轭双键越长,共轭体系越大,则选择吸收的光线
波长也越长,产生深色效应.
染料浓度的影响
染料浓度越大,染料聚集度越大,染料分子中电子
的跃迁能越大,染料吸收光波的波长越短,染料颜
色越浅。

温度的影响
染液的温度影响染液中染料的聚集度,从而影响
染料的颜色
染液温度越高,染料聚集度越小,染料颜色越深。

染料的颜色会随着温度的高低产生可逆性变化,这一现象称为热变色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