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优秀8篇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优秀8篇《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一《童年的秘密》这本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
蒙台梭利列举了很多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在读书过程中,蒙台梭利对成人进行控诉,在她的论证中,我读着感到一种愧疚感。
确实,直到我们此刻生活中,都仍然出现着像书中列举的错误的教育孩子的行为。
经过读此书,让我反省了日常生活中与儿童的错误交流方式,这也对我将来从事教育事业有必须的警醒作用。
经过读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儿童并不是一个无意识的个体,相反,儿童有着巨大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世界甚至不允许成人去打扰,一旦打扰,儿童则会朝着与自我个性相反的方向发展。
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不会去研究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
儿童有自我的秩序模式,成人一旦打乱了这种秩序模式,对儿童则会造成影响。
在教师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我的言行举止,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在学生的视线范围内,正如学生都带着教师的影子,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极强的模仿本事。
教师写字的姿势,做事的方式,对人讲话的态度等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
蒙台梭利说,成人应当努力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他就能够给儿童供给一个适宜的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
仅有这样,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它将带给人类真正的帮忙。
如果儿童要发展他的个性,成人必须控制自我,领会儿童的表示,并且,成人应当把这当作是一种特殊的事,使自我能理解和追随儿童。
这让我想到在教师职业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师能够跟着学生走,而不是学生完全跟着教师走。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自我实践本事。
学生实践得来的知识比教师苦口婆心叮嘱的知识点要来的深刻。
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体验的欢乐,即使发生了错误,也不能妨碍他们这种欢乐的心境,他们在错误中将成长的更快。
蒙台梭利在书中还讲到此刻在我们社会中更加明显的溺爱问题。
蒙台梭利认为,家庭财富应当给儿童幸福,而不是一个奢侈的环境。
引导孩子成长蜕变的四条路读后感

引导孩子成长蜕变的四条路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引导孩子成长蜕变的四条路>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引导孩子成长蜕变的四条路》的书,这可真是让我感触良多啊!书里讲了好多关于孩子成长的事儿,就好像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比如说,它提到了要让孩子学会独立。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以前我总是依赖爸爸妈妈帮我做这做那,连书包都要他们帮我收拾。
可是后来有一次,爸爸妈妈出差了,我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一开始我手忙脚乱的,不是忘带作业,就是穿错衣服。
哎呀,那时候我心里可着急了,我就想:“难道我永远都要这样依赖他们吗?” 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能做好很多事情,这不就是成长吗?还有啊,书中说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我身边就有个小伙伴,他特别喜欢画画,每次上美术课他都可积极了,画出来的东西那叫一个棒!老师和同学们都夸他,他也越来越自信。
这难道不是因为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变得越来越好吗?再说说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吧。
我上次参加跑步比赛,因为不小心摔倒了,结果没拿到好名次。
我当时可难过了,觉得自己好失败。
可是后来老师跟我说:“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挫折,你要是能站起来,下次肯定能行!” 我想想也是,这点挫折算什么?我难道要被它打倒吗?不,我要勇敢面对!最后就是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心啦。
我同桌的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很少陪他,他总是看起来闷闷不乐的。
我就想,如果他的爸爸妈妈能多关心关心他,他肯定会更开心,学习也会更有劲儿吧?读了这本书,我就在想,我们小孩子就像一棵棵小树苗,这四条路就像是阳光、雨水、土壤和肥料,缺了哪一样都不行。
要是我们能在独立中学会坚强,在兴趣中找到快乐,在挫折中变得勇敢,在关爱中感受温暖,那我们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反正我觉得这本书对家长和孩子都太有用啦,真希望大家都能读一读,好好思考思考怎么让我们这些小树苗茁壮成长!示例文章篇二:《<引导孩子成长蜕变的四条路>读后感》哇塞!我读完了《引导孩子成长蜕变的四条路》这本书,心里就像有一只小兔子在乱蹦一样,激动得不行!书里讲了好多好多有趣的事儿,就好像我自己也走进了那个神奇的世界。
《成长的痕迹》读后感

《成长的痕迹》读后感
读完《成长的痕迹》,我深受触动。
这本书通过描述主人公从
少年到成年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他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磨砺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成长和
成熟。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成长的问题。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
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塑造了
我们的性格和人生观。
在书中,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并克服了它们。
这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意识
到成长的过程中,勇敢和坚持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书中也描述了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迷茫和挣扎。
这让我感到很亲切,因为我也经历过类似的情感。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会有迷茫和困惑的时候,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成熟和
坚强。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成长是一条充满曲折和艰
辛的道路,但只有经历了这些,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强大和成熟。
我
会铭记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勇敢地面对成长的痕迹,不断前行。
读关于孩子成长读后感

读关于孩子成长读后感孩子成长读后感。
《孩子成长》是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地描绘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人感受到了成长的酸甜苦辣,让我深受触动。
在书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他描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困难,家庭关系的问题,以及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这些情节让我感受到了成长的不易,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在读到这些情节的时候,我感到了对作者的同情和理解,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成长经历。
除了对困难的描绘,作者还通过书中的情节展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喜悦和成就感。
他描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家庭关系的和睦,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这些情节让我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和幸福,也让我回忆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喜悦和成就。
在读到这些情节的时候,我感到了对作者的赞美和祝福,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成长经历。
通过阅读《孩子成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成长的不易,也更加珍惜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明白了在成长的道路上,困难和挑战是难以避免的,但只有经历了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强大和成熟。
同时,我也明白了在成长的道路上,喜悦和成就感是同样重要的,只有经历了这些喜悦和成就感,我们才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因此,我要更加珍惜自己的成长经历,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享受喜悦和成就感,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孩子成长》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成长的酸甜苦辣,也更加珍惜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相信,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我会更加勇敢、更加坚强、更加快乐,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去享受喜悦和成就感,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作者整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之前在备考时,有一道案例分析题,是摘自《窗边的小豆豆》中的一段话,说孩子们上学带的午饭要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当时很好奇,这是什么?但也慢慢忘记了。
直到那天,在班级中看到一位小姑娘在看这本书,于是我也买了它。
我很幸运,选择了这本书。
它讲的是一位被退学的“坏孩子”小豆豆,来到巴学园之后的故事。
巴学园里独具一格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从这本书中,我也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校长不想让孩子们挑食,所以蔬菜、肉类、鱼类,都得吃,并给他们起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这样生动、有趣的名字。
看了小豆豆的点点滴滴,我非常羡慕她遇到了小林校长;羡慕她能进入这样一所与众不同的的学校;羡慕她在巴学园里能遇到这么多可爱的同学、有趣的事情;更羡慕她有一位宽厚仁慈的母亲。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着良好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
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
”这是小林校长说过的一段话。
从这本书中,我也意识到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只有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孩子需要的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而不是动辄打骂,讽刺否定。
我们要去真正的理解孩子,以他们可以接受的、需要的方式去爱他们,去引导他们。
希望在工作中,当我也遇上“小豆豆”的时候,我也像小林先生学习,用心去对待每一位“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2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
作者是黑柳彻子,她是一位多重身份的老婆婆。
她不但是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还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悟7篇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悟7篇仔细读完一本著作后, 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 不能光会读哦, 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能现在毫无头绪吧, 下面是整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悟,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悟篇1刚上小学时, 老师就常常给我们讲《窗边的小豆豆》的故事, 经常使我们捧腹大笑。
如今, 我最终买到了这本我期待已久的书――《窗边的小豆豆》。
我一口气看完了它, 因为这本书很精彩。
这本书讲了一班级的小豆豆因淘气被退学, 来到了巴学园, 这所不一样的学校。
孩子们在那里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 孩子们都很欢乐, 这都是因为一个人, 那就是他们的校长―小林宗作。
因为他, 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学会了很多道理和好的习惯。
他总是跟孩子们说:“我怎样没有想到呀!呢真聪慧!你真棒!”等等鼓舞孩子们的话语。
我认为小林宗作是一个热爱教育, 把孩子们当做自我的孩子的人。
他十分了解孩子们的心, 也明白孩子们的心, 也明白此时他们最需要什么, 他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人, 在他的帮忙下, 让孩子们欢乐的成长, 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让我敬佩的是当巴学园被炸毁时, 他对儿子巴说:“下次我们再举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呢?”小林先生如此热爱教育和孩子们的心谁能不敬佩呢?我从这本书中我学会了克服困难, 以前做题时太难的题我就会退缩, 可是小豆豆不会, 她越来越勇, 遇到困难毫不畏惧, 而是想办法努力克服困难, 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多么期望巴学园还在, 小林先生也还活着呀!可是这是不可能的。
可是新的巴学园将会出现, 小林宗作这样的人也会出现, 因为有我们新一代的少年!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悟篇2假期里, 我读了一本书, 名叫《窗边的小豆豆》。
书中讲的是一个小女孩亲身体验的真实故事, 文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就是这本书的——黑柳彻子。
小豆豆因为淘气, 所以在上一班级时就被学校退学, 小豆豆的妈妈找了好多学校都不愿收留小豆豆, 小豆豆的妈妈抱着最终的期望带着小豆豆来到了“巴学园”。
《童年的秘密》儿童的教育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儿童的教育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哇塞!《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我们小孩子的内心世界居然有这么多的秘密。
书里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小宇宙,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让我想起了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时光。
就像那次,我们在公园里捉迷藏。
我躲在一个大树后面,心里紧张得要命,生怕被小伙伴们找到。
我紧紧地贴着树干,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心里想着:“他们可千万别发现我呀!”这时候,我听到小伙伴们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我的心跳得更快了,就像一只小兔子在心里乱蹦。
这不就像我们小孩子的内心世界吗?充满了紧张和期待。
还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低落。
回到家,我不敢跟爸爸妈妈说,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我害怕他们会批评我,会对我失望。
这时候,我多希望他们能懂我的害怕和不安呀!这不就跟书里说的一样,我们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担忧和恐惧。
书里还提到,大人有时候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要求我们,却很少真正去听听我们的心声。
这就好比,我们喜欢吃苹果,大人却非要给我们塞一堆香蕉,还说香蕉有营养。
可是他们怎么就不明白,我们想要的是苹果呀!我的同桌小明,他特别喜欢画画。
可是他的爸爸妈妈却觉得画画没什么用,非要让他去学奥数。
每次看到小明那无奈的眼神,我都觉得好心疼。
这难道不是大人们在忽视我们真正的兴趣爱好吗?再想想我自己,我喜欢唱歌,每次唱歌的时候我都觉得特别开心。
可有时候爸爸妈妈会说:“唱什么唱,快去写作业!”这时候我心里就特别难受,难道他们不知道唱歌能让我放松吗?读完这本书,我真想大声对大人们说:“请多听听我们的想法吧!不要总是把你们的意愿强加给我们!”我们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觉得,大人们应该像朋友一样,和我们平等地交流,尊重我们的选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快乐地成长,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你们说,难道不是吗?示例文章篇二:《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读了一本超级棒的书,叫《童年的秘密》。
放下读后感(共7篇)

放下读后感(共7篇)这本书最初吸引了我眼球的是小巫的作序与推荐,放下孩子读后感。
小巫可是我的偶像啊,她的书我全都有。
怀孕时就是看了她的《让孩子作主》才把我带到了成功母乳喂养的路上,并且开始认真学习育儿知识的。
偶像推荐的书当然是要看的,于是从当当上买回来,认真地看。
书上所写的观点其实在我之前看到的育儿书中基本都有,比如接纳孩子、敢于对孩子说“不”、训育孩子延迟满足、承担责任、让孩子承担家务活儿、感恩、不要过度重视学业成绩、注重品格培养等,读后感《放下孩子读后感》。
但是这本书中让我受益最大的在于另外两个观点,这两点虽然在别的育儿书中也有提及,但是没有像本书中这么重视。
这就是“重视餐桌文化”和“尊重父母”。
个人感觉,犹太人的育儿理念其实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也和国内一些优秀的育儿书籍中的理念差不多,用小巫的话说,真正的智慧,都是相通的。
好的教育理念,必定殊途同归。
所以,这本书总的来说是一本很好的书,它的观念都是对的,绝对不会有误人之嫌。
同样还是从这一角度来说,如果已经看过很多小巫、李跃儿、孙瑞雪的书,那么这本书,可以不看。
《放下掸子教孩子》读后感翻开《放下掸子教孩子——教师、家长让孩子成长的密码》一书,就象在我眼前畅开了心理辅导的一扇大门。
让我眼前一亮,思想顿时飞翔起来。
开始读蒋玉燕老师的文章,是在班主任之友、心海扬帆等教育论坛,朴实、精当的文字,深刻、清新的思想,实用、易学的方法常常吸引着我,每读一篇文章总是获益非浅。
正是这些文章,让我感受到了心理辅导的无穷魅力,于是我开始把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不久就尝到了成功的甜蜜,一个原先令我束手无策的问题学生,竟然只做了三步工作就改头换面了,最主要的是耗时不多。
就此我还写成了一个案例《优点就是进步的理由》。
这一个案的教育策略就来自于蒋老师的一个帖子《巧用SFBC策略转化“再世华罗庚”》。
这故事现在已经被编入《放下掸子教孩子》一书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读后感
《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的确是一本很特别的书,书中所记载的内容及思维方式,非常超出我的想象。
把简单的幼儿教育剖析得那么透彻,把每种家长看待孩子的态度也进行了分门别类,让我们深刻体会和了解,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孩子?什么样的观点是正确的,一定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更是一个如何看待生命的话题。
这是一本有知识沉淀的书,我觉得是李跃儿用心写就的书,真的,要好好读一读。
在读书学习过程中,书中有太多的精彩,例如:“人类的进化为儿童设计好了程序,6岁之前的儿童和这程序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电脑和电脑程序之间的关系。
电脑虽然在干事情,但是它能做的是程序中让它做的事情。
儿童也是这样,从0岁到6岁,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他们能做使他们平衡地良好地发展自己物质身体和精神身体的事情。
”
“只要成人不破坏他们这个程序,并能很好地帮助他们,每一个正常的儿童都能按照人类基因设计的这个程序完成自己的计划,获得对人类基本生活范畴的探索和研究,获得属于他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智慧模式,为6岁后学习人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浅显道理的说明,从中让人们深刻的认识到儿童6岁之前的关键期
身体和精神的状态和家长的有效合理帮助是多么的重要。
下面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尊重生命发展的规律
我们的父母是延续他们的父母的养育方式,这样代代相传,父母们会把自己对生活的焦虑和担心不断地加入到教育的方式之中,因此对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和把握很少有人知晓,也没有人来推广。
所以面对当前的教育,我们需要做得很多很多。
即使有了这种意识,有了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实施起来仍然很困难。
例如,书中的亚亚别的奶奶都叫,就不叫门老太太奶奶的事情。
说明的是孩子不叫,总有原因。
门老太太说话很刻薄,当着大人的面说说亚亚天天不住声,玩玩具声音大等等,有意无意的。
总以为孩子不懂,其实孩子不会表达的时候已经开始理解很多事物了。
可见亚亚对她的反感就是从小开始的。
二、构建探索环境
对于玩具之类的物品,作为家长不要给他太多,这会让他不知道选择哪个更好,使他不能持久地对一个物品进行观察和探索。
一般情况下,最多给三个物品供他选择,而且三个物品一定要不同质地不同形状(不同功能),如果孩子喜欢其中一个,那每天给孩子的物品中都要有这个。
当孩子不喜欢时,换掉物品中的两个,不要把三个物品都换成新的,一定要留下一个作为与旧感觉的关联。
三、安全的意义
该藏的物品一定要藏起来。
确实不能给孩子玩得东西,比如贵重的物品或者药品等,就不要让他看到和注意到,否则你的制止会刺激孩子非常注意哪个不让他动的东西,而且非常固执地想要拿到它。
如果在他拿的时候,就增加了被大人斥责的机会,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被父母喜欢的孩子,从而变得萎靡和自卑。
四、行为的引导
家长亲自带孩子一起去做,比讲一堆道理更有作用。
为此,成人要为孩子准备适合成长的环境与工作材料。
要为孩子展示怎么样使用这些工作材料,让孩子自然模仿。
要避免成人不断教孩子怎么做,不断地干涉孩子。
这是因为,作为孩子的他不懂得那么多的道理,而且成人讲话是的语气和表情大多数会吓坏孩子,孩子以后不再去做并不是听懂了你的道理,而是被你的表情给吓坏了。
其实,这样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让他变得胆小和自卑,放弃了探索。
五、表扬的艺术
成人在孩子“工作”时不断地去夸奖孩子,也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当孩子只是在感受自己的“工作”,成人的鼓掌表扬会把孩子从工作中唤醒,让孩子误以为他做事情必须在别人的夸奖下才可以做,如果没有别人的夸奖,“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
这也是我们家长很容易犯的错误,我们一定要记得,表扬是必要的,但是不是时时刻刻需要的。
表扬不能空洞,要有具体事例的赞美,要给孩子独立完成的空间。
六、关键期的帮助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帮助孩子,关键是如何利用教机。
教机来自孩子,来自孩子当下的行为,我们要利用当下的条件和当下的行为去对孩子进行帮助。
如果成人懂得孩子这个关键期要探索什么,就会通过她的行为和她对物品的利用知道她在探索什么,就知道怎么去帮助她。
书中对孩子手、腿等关键期的帮助阐述的非常明白易懂、有着非常好的实际意义。
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律,人也一样,所以作为成人的我们一定要像尊重大自然那样尊重孩子的发展,切忌不能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