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科学知识点归纳

科学知识点归纳

一、种豆得豆
1、同科植物不同(个体)之间的果实、种子之间非常相似,但也个别存在微小的(差异)。

2、可以从根茎的形态,叶的形态和生长方式;花、果实和种子的形状和颜色进行观察。

3、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能保持形状的稳定性。

二、相似与差异
1、同种动物(植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2、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性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基因能决定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如何生长。

3、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4、人、其他动物或植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一代相似的现象,成为遗传。

三、化石里的古生物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遗体)、(遗物)、(遗迹)。

2、没有人知道古生物确切的样子,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从岩层中挖掘的(化石),来了解古生物的(相关信息)。

科学家就是利用化石中的线索了解霸王龙的(外貌特征)、(食性)、(繁殖方式)等信息的。

3、(猛犸象),又名毛象,生活在距今(1.1万)年前。

四、生物的演变
1、在5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身躯增大了,它的趾由4个变为1个,牙也改变了,以适应啃食草的需求。

2、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

它身体覆盖羽毛,前肢像翼,足有4趾,3趾向前,1趾向后,这些特征与现代的鸟相似。

3、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5、生物之间春在者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

6、被称为活化石的动物(腔棘鱼)、(扬子鳄);植物有(银杏树)、(水杉)等。

科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科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科学重要知识点总结一、物质与能量1.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元素特性。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排列成周期表,这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通过化学键的组合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分子结构,这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 能量与反应能量在化学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活化能等概念。

掌握能量转化规律对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学1.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生物学的基本理论,描述了生物种群随着环境变化和自然选择而逐渐演化的过程。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人类的思想观念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

2.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可以对细胞结构进行观察。

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负责不同的生物功能,这些功能的协调与平衡决定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

3. 基因与DNA基因是DNA特定部分的基因组成,负责生物的遗传特性。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生物体进行基因编辑,为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

三、物理学1. 运动与力学运动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等。

力学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包括牛顿三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

2. 光学与光的性质光的传播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可以通过几何光学和物质光学对光的传播和成像进行研究。

光的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对于光谱分析和光通信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3. 热力学与能量转化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规律的学科,包括热力平衡、热机效率、热力过程等。

热力学定律为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

四、地球科学1. 地质形成与构造地球是一个动态的行星,地质学研究地球物质的形成和变化规律,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壳演化等。

2. 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环境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包括温室效应、气候变暖等问题。

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知识点整理科学知识点1:重力重力是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重力的作用方式。

根据该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是使物体滑落、跌落等的原因。

科学知识点2: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能够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原则,即光线在均匀介质中沿相同方向传播时保持直线不弯曲。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光速,约为每秒299,792,458米。

科学知识点3: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声音传播大致分为空气传播、固体传播和液体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等因素影响,例如气温增高会使声音传播速度增加。

科学知识点4: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原子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位于核外的电子壳层中。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

科学知识点5: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常见的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等。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发生变化生成产物,并 begintd反应的能量变化。

科学知识点6:细胞结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起到保护细胞和调节物质进出的作用。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液,是细胞内的基质。

细胞核则包含遗传物质 DNA,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科学知识点7: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球内核由铁和镍组成,是地球的最内部结构。

地球外核是液态铁镍合金。

地球地幔位于外核和地壳之间,由岩石和熔融岩石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壳层,与我们生活的地面相接触。

科学知识点8:太阳系太阳系是包括太阳、8颗行星以及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行星则绕着太阳运行。

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行星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类。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1. 万有引力“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具有相互吸引的作用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由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的。

它是地球上物体下落的原因之一。

2. 水的三态水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存在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温度达到冰点(0摄氏度),水变成固态冰;当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水变成气态水蒸气。

3. 集体变化集体变化指的是物体由一个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且不能恢复原样。

例如,木头经过燃烧变成灰烬,是一种集体变化。

4. 生物分类生物可以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和微生物界等。

植物界包括树木、草本植物等;动物界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等;微生物界包括细菌、病毒等。

5. 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和其他天体组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6. 磁性磁性指的是物体的特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铁、镍和钴是最具磁性的物质,被称为磁性材料。

7. 大气层大气层是包围地球的气体层,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和射电层。

对流层是人们生活的层,平流层是飞机飞行的层,跳跃层是天气变化的层,射电层是电台、雷达等通信工具的层。

8. 光的传播光是通过一系列的传播来到达我们的眼睛,包括反射、折射和散射。

反射是光线从一个物体上弹回来,折射是光线通过透明介质时发生的偏折,散射是光线在碰到物体后向各个方向弥散。

9. 植物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和氧气。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过程。

10. 人体循环系统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负责泵血,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全身,血液携带氧气和养分供给身体各个部分。

11.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旋转一周,完成一天的旋转。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完成一年的运行。

12. 物体的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由物体的体积和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决定。

认识常见的科学知识

认识常见的科学知识

认识常见的科学知识科学是一种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的方法和知识体系,它涵盖着广泛而丰富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一些常见的科学知识,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科学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科学。

一、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三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的排列比较紧密;液态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分子间的排列比较松散;气态的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分子间的排列十分松散。

我们常见的水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存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指的是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它使我们产生了日夜的交替。

地球公转指的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它使我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导致地球上时间和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三、光的传播和折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传播,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通过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方向的改变。

例如,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看上去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偏移。

四、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释放氧气的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并释放出的氧气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上生物生存的重要能量来源。

五、DNA和基因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基因的化学物质,它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

基因是DNA的一个片段,负责编码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DNA 和基因的发现和研究对于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进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六、重力和万有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使万物朝向地球的中心运动。

重力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结果。

而万有引力是指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这是因为每个物体都具有质量,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

七、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能量可以转化形式,但总能量不会增加或减少。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物理定律,影响着我们对能量的利用和保护。

30个科学知识点总结

30个科学知识点总结

30个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知识点涉及广泛,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围绕这些领域,总结30个科学知识点。

一、物理学知识点:1.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巨大的爆炸,形成了宇宙背景辐射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约占原子质量的99%,电子约占原子质量的1%。

3. 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4.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和能量转化的科学,其中包括热平衡、热力学循环等内容。

5.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包括物体成像、光的折射、反射等现象。

6. 电磁学:电磁学研究电荷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包括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内容。

二、化学知识点:7. 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周期表按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同一周期内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而质量递增。

8. 化学键:化学键是由原子间共享、转移或共享-转移电子而产生的,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9.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由于原子的重新组合而引起的物质变化,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等。

10.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保持稳定的状态。

11. 化学催化:化学催化是指某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加速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其自身的化学性质。

12.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核组成的纯净物质,目前已知118种元素。

三、生物学知识点:13. 生物基因: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分子编码形成,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14. 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15.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态、结构和生态角色的逐渐变化。

16. 生物分布: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包括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根据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的生态适应。

10个科学科普知识点

10个科学科普知识点

10个科学科普知识点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2865千米,它主要由固态的岩石物质组成。

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为3470千米,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金属(主要是铁和镍),内核是固态的金属。

科学家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例如,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和方向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为我们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分层情况。

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其化学方程式为:6CO₂ + 6H₂O → C₆H₁₂O₆+ 6O₂。

在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这些色素能够吸收光能。

例如,绿色植物的叶子呈现绿色就是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反射最多。

光合作用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它不仅为植物自身提供了能量和物质,也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并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三、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比如,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如果没有摩擦力等外力的作用,它将一直匀速直线滚动下去。

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例如,当我们用更大的力推一个质量一定的物体时,物体的加速度就会更大。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比如,当我们用力推墙时,墙也会给我们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四、基因与遗传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元,它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人类有23对染色体。

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传递信息,将自身的特征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过程。

例如,父母的眼睛颜色、身高、血型等特征会通过基因遗传给子女。

小升初科学必背知识点

小升初科学必背知识点

小升初科学必背知识点一、物质科学。

1. 物体的特征。

- 物体具有质量、体积、形状等特征。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通常用天平来测量;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形状规则的固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可以用公式计算体积,不规则固体可以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测量体积。

- 物质有三种常见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 金属材料: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例如铜常用于制作电线,是因为它导电性好;铁用于制作铁锅,是因为它导热性好。

- 非金属材料:像木材可以用来制作桌椅,它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且容易加工;陶瓷常用于制作餐具,因为它耐高温、耐腐蚀。

-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复合在一起形成的新材料。

例如玻璃钢,它既有玻璃的硬度,又有塑料的韧性,常用于制作船体等。

3.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物质的形状改变(把纸剪成碎片)等都是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如铁生锈,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

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发光是物理变化。

二、生命科学。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能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包括营养、呼吸、排泄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遗传和变异等。

例如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进行营养,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取营养;生物能繁殖后代,像动物通过产仔或产卵繁殖,植物通过种子或孢子繁殖。

2. 生物的分类。

- 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

- 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有鳞片)、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爬行类(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哺乳类(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填空题:38.(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非洲猎豹)是跑得最快的哺乳动物,(蓝鲸)是最大的动 物。 动物到了(一定年龄)会生育自己的宝宝,家兔的(繁殖能力)很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39.科学研究有多种方法,(观察),(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都是常用的研究方法。 40. 像家兔这样,(身体表面有毛)、(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像猫头鹰这样,(身体表面有羽毛)、(卵生)、(靠喙取食)的动物是鸟类动物。鸡也是鸟。 鸟的窝巢其中最好的是(织布鸟的巢),每年的(3—8月)是织布鸟的(繁殖期),(雄鸟)独自承担 筑巢任务。 41.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几乎不能分辨颜色。狗不能分辨颜色,它判断猎物的行踪,主要靠 (嗅觉)和(听觉)。许多鸟类都有色彩的感觉,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物体的(距离)和(形状)。 问答题:42.为什么说蝙蝠不是鸟?能说出三个以上的理由吗? 因为①蝙蝠身体表面没有羽毛,②蝙蝠不是卵生,③蝙蝠没有喙。蝙蝠没有鸟类的共同特征,所以不是 鸟。 43.制定计划的步骤:(1)明确研究内容;(2)选择研究方法;(3)确定研究思路,编写书面研究 计划;(4)开展示会,交流研究计划。
(6)讨论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填空题:4.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于种类繁多的事物,可以用(分 类)的方法去研究它们。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5.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或(保持)食品的颜色、味道、形态,而在食 品中添加的东西。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色素)(香精)(糖精)(防腐剂) (膨化剂)等。. 6. 食物中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糖类)、(维 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7.超量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可导致(过敏、畸形、癌变)。即便是加了天 然色素或天然抗氧化剂的食品,也未必是安全的。 8. 人体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可是任何一种食物中不可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 (全部)营养。因此,我们要做到(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同时还要注意 保护好自己的消化器官。 9.绿色食品是指(安全营养无公害)的食品。 10.动物是有食性的,分为(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我们人类是(杂 食性)动物,所以要(科学合理搭配食物)。
第六单元 填空题:44. 饮料瓶有(瓶体、外包装)组成,饮料瓶上的标签一般可以告 诉我们(商标)、(配料)、(净含量)、(保质期)、(生产日期) (广告)、(环保标志)等信息.。 45.饮料瓶在空气中会受到氧气、紫外线等作用而(老化),释放出更多的 有害物质,使长期存放在瓶内的酒醋酱油等(变质变味)。 46.一种叫(聚丙烯)的塑料是生产各种饮料瓶的主要原料之一,其本身无 毒无害,但长期使用塑料饮料瓶盛装酒、醋、酱油等,会对身体有害。 47.饮料瓶按材料来分,大致可以分为(金属)、(纸)、(塑料)、(玻 璃)四类。 48.制定研究计划,首先要找一个适合研究的的内容,在思考(研究方法) 以及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还得简明的写出(研究步骤)。 49.使用(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方法正确的处理空饮料瓶。 判断: 50.我国从2008年6月1日开始,商场和超市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
问答题:34. 方程式赛车就是以共同的方程式规则限制所造出来 的赛车。参加比赛的车辆是按照严格的规则标准制造出来的.它在 比赛中要遵循严格的规则要求。 35. 各种车能源的使用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汽车一般使用液化石油气,其优点是-----抗燥性能好,环境污 染小,延长发动机寿命,低温启动性好,使用方便经济耐用。其 缺点是-----功率下降,点火所需能量略大,严寒区使用受限。 36.速度=路程÷时间,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那辆车 的(速度)就越快。哪辆车儿跑的快看(速度),跑的远看(路 程)。 37.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逆顺方向永远相同,中间齿轮与之相反。
64.(五名挪威人)是最先到达南极点的人。南极点附近,全年只有 “(一天一夜)”, “白天”就是(整个夏季),“夜晚”就是(整个冬季)。南极是一个(大陆)---(南极洲),北极是一个(大洋)-----(北冰洋)。 65.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 66.在北极出现的极光叫(北极光),在南极出现的光叫(南极光)。 67.首次把五星红旗插到北极的科学家是(位梦华)。 68.1959年,(苏联)向月球发射了无人驾驶的火箭,是人类第一次了解到月球的一些 情况。 问答题:69.如果你是一名登月的宇航员,上月球应带些什么,写在下边. 答:因为上月球除了科学考察外,还要维持人的基本活动.所以要带上氧气瓶,水,太空食物, 能保暖耐寒的宇航服,无线电通讯设备,发电机,考察工具,宇宙飞船等. 70. 你认为作为一个考察队员需要具备的素质有哪些?(至少写三条) 答:考察队员需要具备的素质有:1.要有健康的身体。2.要有坚强的意志。3.要有团队 精神。4.要有科学文化知识。
第四单元 填空题:27.我们一般可以(参照一个固定的物体),来确定某些物体的具 体方位。被选的固定物体叫(参照物)。 28.不同的小车的(动力装置)不同,所以它们跑的距离和速度也不一样。 29.小车内那种边缘布满小齿的轮子叫(齿轮)。许多挨在一起的齿轮组成 了齿轮组。它的作用是:(改变齿轮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传递力 量)、(改变运动方式)。 30..运动方式具有(多样性),常见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滚 动),(摆动),(振动)。 31. 最早出现的汽车用(蒸汽机)作动力, 现代的汽车多用(汽油机)、 (柴油机)、(电动机) 作为动力,还有的使用(太阳能),但都沿用了 “(汽车)”这个名字。 32.电动小车的动力来自于(电池),卡车的动力来自于(柴油机)。钟摆 的运动(来回摆动)。 33.可以从(物体的位置、运动方向、快慢)等方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问答题: 11.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以及常见的食物:(1)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头 发、指甲、内脏、血液等的主要成分,是构成人体(细胞) 促进生长的(基本材料)。 瘦肉、鸡、鱼、蛋、牛奶、豆类等。 (2)淀粉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支持我们的(运动)。小麦、大米、红薯、玉米 等。 (3)脂肪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大豆、花生、香油等 (4)糖类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调节身体机能。糖果、水果里 (5)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帮助我们的身体成长,保持身体健康。蔬菜、水果里 12.食物是怎样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在口腔里,分泌(唾液),消化掉其中的一些(淀 粉)。胃里有(胃液),能杀死一些病菌,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肝脏能分泌 (胆汁)流到小肠,帮助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任务。小肠里的肠液、胆汁、胰液一起消 化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养料被小肠壁上的绒毛里血管吸收,传到全身各处。 13.如何检验食物中含有大量淀粉?如何检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答:(1)检验食物中含有大量淀粉的方法是 用碘酒滴在食物上,若食物表面出现蓝色, 说明食物中含有大量淀粉。否则,就不含有大量淀粉或不含有淀粉。(2)检验食物中含 有蛋白质的方法是 将食物放在火上烧,若食物燃烧后发出难闻的焦臭味,说明该食物中 一定含有蛋白质。
第七、八单元 填空题:56. 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圆缺不同的样子叫做(月相)。月相是由于 (月球绕地球公转)形 成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月球离地球有(384000)千米,月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 东)。 57.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上没有(大气),也没有 (风)。 58.月球表面有起伏的(山岭),有纵深的(峡谷),还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我们看到的月球上的 阴影,是月面 上的(大平原),称为“(月海)”。 59.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那么大。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60.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他在不停的(自转),并围绕地球(公转)。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 略)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望远镜观察月球。他发现月球上有(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61.农历每月初一的月相是(新月),农历每月初七、八的月相是(上弦月),农历每月十五是(满月), 农历每月 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 62.月球上白天和夜晚温差很大,白天最高可达120℃以上,夜间最低可降到零下180℃以下。 63.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杨利伟)驾驶的中国第一架载人航天 飞船(神州五号)2003年10月15日从甘肃(酒泉)发射成功。我国首颗探月探测器“嫦娥一号”是从(西 昌发射场)发射升。
问答题:51.空饮料瓶不仅可以回收再利用,还可以用来开展小实验和小制作、制 小喷壶、制量杯、压面条、除领带上的皱纹。 52.饮料瓶材料的性质在导电、硬度、透明度等方面各不相同,不同材料在生活中 的用途也不同。 53.购买食品喝饮料时,要注意商标上的那些内容? 答:要注意商标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是否绿色食品、有没有食品添加 剂等。 54. 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塑料饮料瓶盛酒、醋、酱油为什么不妥? 答:因为塑料瓶在生产过程中会混入少量的有害物质,如长期贮存,会使有害物质 溶出,长期食用,会产生不舒服症状,严重者会贫血。塑料瓶还会受各种作用释放 有毒物质。 55.举例说说分别用玻璃,塑料,金属,纸几种材料做成的物品用了材料的什么特点? 答:①如实验室的烧杯、试管是用玻璃的透明性好和硬度大的特点制成的。②玩具 小车用了塑料的弹性大的特点。 ③通电的机械用了金属的导电性好的特点。砍刀、指甲剪利用了金属硬度大的特点。 煮饭的锅利用了金属传热性好的特点。④报纸利用了纸的硬度很小、不透明的特点。
营养 身体健康
第三单元 填空题:17.小河污染物的考察应用了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活动时要(充分准备),(遵守规 则),(相互尊重),(团结合作)。 18.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一部分不溶解的杂质会沉到底层。这就是(沉 淀)。 在水中加入(明矾)或(其他混凝剂),可以加快杂质的沉淀。 沉淀后的水中,还有许多细小的杂质,可以再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他们。 经过沉淀和过滤后的水,还要进行(消毒),这样才能杀死水中的细菌。 (煮沸)是常用的既简便又可靠的消毒方法。 19. 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游动, 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中。凡是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都是鱼。 (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大部分是 (海水)。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总量的(3%)。就是这么 少的淡水,还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变成了(冰山)、(冰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