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拆分进展
化学酶法动态动力学拆分胺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关键词 : 化学酶 ; 手性胺 ; 动态 动力学拆 分 ; 研究进展
中 图分 类 号 : 4 . 2 O 63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 1 1 ( 0 1 0 —0 8 —0 1 0 — 0 1 2 1 )3 0 3 5
Re e r h pr g e s o e o u i n o m i e y c e o n y a i s a c o r s fr s l to f a n s b h m e z m tc
摘
要 : 述 了 动态 动力 学拆 分 的 原 理 , 绍 了化 学 酶 法 拆 分 消旋 体 胺 类 化合 物 的 反应 和 近 年来 的 研 究 进 展 ; 论 介 指
出 手 性 胺 是 构 成 许 多 中间 体 的 基 础 化 合 物 , 学 酶 法 动 态 动 力 学 拆 分 是 制 备 单 一 手 性 胺 类 化 合 物 的重 要 方 法 . 化
第 2 2卷 第 3期
21 0 1年 5月
化
学 研
究
中 国科 技 核 心期 刊
h y@ h n . d . n x j e u e ue
C H EM I CA I
R ESEA RCH
化 学 酶 法 动 态 动 力 学 拆 分 胺 类 化 合 物 研 究 进 展
郭 超
( 岛科技大学 化工学院 , 青 山东 青 岛 2 6 4 ) 6 0 2
Ab t a t A r v e sr c : e iw i p o d d s r vi e of h p i i e n r c nt e e r h r r s a ut he t e rncpl a d e e r s a c p og e s bo c — mo nz ma i yn mi i tc e o uton o mi s.I s p n e t t t hia m i s, a e y tc d a c k ne i r s l i f a ne t i oi t d ou ha c r la ne sa ca s of i l s mpo t n or a c omp nd ra t g ni c ou s, c n a be wi l u e a bui n b o ks o y he ie dey s d s l g l c t s nt sz di ma y ki dsofi t r d a e n n n e me i t s,wh l h moe y a i n m i ne i e o uton i n i ie c e nz m tc dy a c ki tcr s l i sa mpo t n ra t m e ho orpr p rng c r la ne t d f e a i hia mi s. Ke wo d c m o n y y r s: he e z me;c r la ne;dy a i i tc r s u i n;r s a c r r s hia mi n m c k ne i e ol to e e r h p og e s
细胞分裂的动力学

细胞分裂的动力学细胞分裂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生命现象之一,也是先进生命形态的基础。
它的动力学过程极为关键,牵涉到诸多细胞、分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基于这个背景,对细胞分裂的动力学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分为两个基本的阶段: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通常涉及到四个不同的阶段:G1期、S期、G2期和M期。
其中,M期是分裂期,也是细胞分裂的重要环节。
M期分为两个部分:有丝分裂前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前期在分裂器官形成过程中,细胞内蓄积了大量有丝分裂细胞质,带有有丝分裂酸性蛋白质团,形成了所谓的分裂棒。
分裂棒的两个末端是有方向性和特异性的,它们在不同的物质刺激下会进行融合(合配)和剪切(离位)。
最终,分裂棒逐渐延长并与纺锤体稳定相连,从而形成典型的纺锤体结构。
有丝分裂后期是指亚细胞结构的完整性重建,包括重建核孔、改造染色体以及重组酚酴物质结构等。
二、细胞分裂的力学驱动因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许多力学驱动因素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包括: 热力学驱动力、蛋白质分子驱动力和细胞机械力。
这些驱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细胞产生内部应力,从而实现细胞分裂这一目标。
1. 热力学驱动力细胞分裂中的所有细胞分子都包含有分裂核蛋白,这些蛋白具有活跃的热力学动力学性质。
因此,它们的相互作用在细胞内形成有序的、多层次的立体结构,从而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生命活动状态。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一部分热力学驱动力会被耗散;另一部分会被重新分配,以满足细胞分裂的需求。
分配的热力学驱动力会推动细胞内有丝分裂棒、纺锤体和其他相关的蛋白质分子等物质进行推拉运动,从而实现细胞分裂的目标。
2. 蛋白质分子驱动力蛋白质分子的活性反应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这些分子包括肌动蛋白、微管蛋白以及纺锤体中的其他蛋白质等。
它们的相互作用通过构建细胞骨架来实现,进而影响细胞内其他蛋白质分子的组装、拆卸与重构。
蛋白质分子的运动依赖于这种内部布局结构,以保证细胞分裂的整体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简要阐述了手性药物的世界销售市场。
综述了目前实验室和工业生产领域手性药物的拆分方法,包括: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动力学拆分法,生物拆分法,色谱拆分法,手性萃取拆分法和膜拆分法等,并简要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及优缺点。
关键词:手性药物; 外消旋体; 手性拆分自然界存在各种各样的手性现象,比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核酸、酶等生命活动重要基础物质,都是手性的。
据统计,在研发的1200种新药中,有820种是手性的,占世界新药开发的68%以上[ 1 ]。
美国FDA在1992年发布了手性药物指导原则,该原则要求各医药企业今后在新药研发上,必须明确量化每一对映异构体的药效作用和毒理作用,并且当两种异构体有明显不同作用时,必须以光学纯的药品形式上市。
随后欧共体和日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此项措施大大促进了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发展,手性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新药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热点领域[ 2 ]。
当前大多数药物是以外消旋体的形式出现,即药物里含有等量的左右两种对映体。
但是近年来单一对映体药物市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1993年全球100个热销药中,光学纯的药物仅仅占20%;然而到了1997年, 100个中就有50个是以单一对映体形式存在,手性药物已占到世界医药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1993年,手性药物的全球销售额只有330亿美元;到了1996年,手性药物世界市场已增长到730亿美元; 2002年总销售额更是达到1720亿美元, 2010年可望超过2500亿美元[ 3~5 ]。
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触发了更多的医药企业和学者探索更新更高效地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方法。
不同的立体异构体在体内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性质不同,并表现出不同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研究与开发手性药物是当今药物化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合理药物设计思想的日益深入,化合物结构趋于复杂,手性药物出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用单一异构体代替临床应用的混旋体药物,实现手性转换,也是开发新药的途径之一[ 1 - 3 ]。
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与建模研究

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与建模研究细胞分裂是生命的重要过程之一,它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分裂的过程是复杂的,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分裂方式。
对细胞分裂过程进行深入的动力学分析和建模研究,可以为治疗癌症、研究遗传学以及生物工程学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一、动力学分析1. 细胞分裂中的力学系统细胞分裂中的力学系统包括细胞外环境、细胞膜、微丝、中心粒、染色体等部分。
细胞外环境对细胞的生存和分裂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膜的变化会影响细胞内部的压力和张力。
微丝、中心粒是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细胞分裂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染色体是细胞遗传信息的承载者,分裂时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排布和分离。
2. 力学力和生物力学的作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力学力和生物力学的作用。
这些力学力和生物力学的作用涉及到细胞膜的变化、微丝和中心粒的结构改变以及染色体的排列和分离等步骤。
这些作用对于细胞分裂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一些异常情况下,这些力学力和生物力学的作用可能会引起细胞分裂过程的紊乱。
3. 动力学模型的构建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胞分裂方式,可以构建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通过模型可以模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和生物学现象,为深入探究细胞分裂过程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在治疗癌症等领域中,动力学模型也可以为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建模研究1. 定量分析建模通过对细胞分裂过程中各组分的定量分析,可以建立各种不同类型的定量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类型的细胞分裂方式,模拟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力学和生物学现象,预测不同处理方式对细胞分裂过程的影响等。
2. 系统动力学建模系统动力学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建模方法。
这种方法从细胞中的系统层面出发,对细胞内部的相互关系进行建模,预测细胞分裂过程中各步骤的产物含量、相互作用等。
3. 细胞周期建模细胞周期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包括G1期、S期、G2期以及M期。
动力学拆分进展

不对称合成化学期末试卷(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题目不对称合成化学学号 2016211575 姓名鑫园专业物理化学入学年月 2016年9月动力学拆分进展1 引言化学动力学拆分是将外消旋体中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分离得到光学活性产物的一种方法。
其动力学原理是[1]: 一对对映体和手性试剂作用生成非对映异构体,由于反应的活化能不同,反应速度就不同,当外消旋体与不足量的手性试剂作用,反应速度快的对映体优先完成反应,而剩下反应速度慢的对映体在未反应底物中占优势,分离纯化便可得到具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 如图1) 。
图1 动力学拆分原理早在1848 年Pasteur 就进行了手性化合物的拆分实验,在显微镜下分离了酒石酸钾铵盐晶体的两个对映异构体,使人们认识到化合物手性和拆分方法,被认为是化学史上第一个动力学拆分的例子[2]。
1874 年,Label 第一次提出了利用对映异构体反应速度的不同进行动力学拆分的设想[3]。
到1899 年,Marckward 和Mckenzie[4]首次报道了用纯化学手段对扁桃酸进行动力学拆分。
直到1981 年,Sharpless 等人[5]报道了不对称环在氧化反应的条件下,对外消旋的烯丙基仲醇进行动力学拆分,回收未反应底物的光学纯度达到90% 以上,使得动力学拆分在有机合成中具有了实际意义。
由于动力学拆分方法显示出的经济省时的优势,在现代工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深入研究。
本文对目前众多的动力学拆分方法进行了分类,并综述了动力学拆分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展望了解其发展的趋势,旨在为动力学拆分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2 动力学拆分的分类2.1 根据拆分方法分类动力学拆分根据拆分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经典动力学拆分、动态动力学拆分和平行动力学拆分。
2.1.1 经典动力学拆分经典动力学拆分基于两个对映异构体对于某一反应的动力学差异。
在不对称反应环境中,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可得到由快反应底物转化而来的产物PR或PS,同时可回收慢反应底物SS或SR 。
中间体的动力学拆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间体的动力学拆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中间体是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短暂物质实体,它在反应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深入研究中间体的动力学拆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并为合成新颖化合物和开发高效的催化剂提供指导。
动力学拆分是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步骤的方法。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经常面对复杂的中间体形成和解离的过程。
通过将这些过程拆分为不同的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步骤的动力学行为,并揭示反应整体的速率控制机制。
这对于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速率以及发展新的催化剂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间体的定义和作用,以及中间体的动力学拆分方法。
通过阐述不同的拆分策略和应用实例,我们将展示如何利用动力学拆分方法解析复杂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中间体动力学拆分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中间体的动力学拆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反应的基本原理,并在有机合成、催化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做出突破性的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新化合物的合成和功能材料的设计提供重要的指导,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
因此,探索中间体的动力学拆分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对中间体的动力学拆分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2. 正文:2.1 中间体的定义和作用:对中间体的概念进行阐述,以及其在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中的作用。
2.2 中间体的动力学拆分方法:详细介绍中间体动力学拆分的方法和技术,包括传统方法和最新的研究进展。
3. 结论:3.1 总结中间体的动力学拆分的重要性:归纳总结中间体动力学拆分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3.2 展望中间体动力学拆分的未来研究方向:对中间体动力学拆分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包括方法改进、应用拓展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中间体的动力学拆分,从而增进对中间体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光催化动态动力学拆分

光催化动态动力学拆分光催化动态动力学是一种研究光催化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方法。
它通过研究光照条件下光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和反应物转化程度的变化来了解光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光催化反应是利用光照激发催化剂表面的电子,从而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光催化反应在环境净化、水处理、能源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了解光催化反应的动态动力学对于优化催化剂设计和提高光催化反应效率至关重要。
光催化动态动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反应速率的测定。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转化的程度。
在光催化反应中,反应速率可以通过监测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来确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质谱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反应物浓度的变化,从而得到反应速率的信息。
光催化动态动力学研究还可以揭示光催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是指反应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详细描述。
光催化反应的反应机理通常包括光激发、电子转移、质子转移和化学反应等步骤。
通过研究反应物的转化过程和反应速率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光催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并进一步优化光催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
光催化动态动力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确定光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光催化反应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照强度、催化剂的类型和浓度、反应物浓度等。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对光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找到优化反应条件的方法,提高光催化反应的效率。
光催化动态动力学还可以研究光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模型是描述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光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通常采用一阶、二阶或多阶反应模型进行描述。
通过拟合实验数据和建立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光催化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物转化程度,为光催化反应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光催化动态动力学是研究光催化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重要方法。
通过测定反应速率、揭示反应机理、确定影响因素和建立动力学模型,可以深入理解光催化反应的动态过程,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
光催化动态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动力学拆分方法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对称合成化学期末试卷(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不对称合成化学目题2016211575 学号张鑫园姓名物理化学业专年20169月入学年月动力学拆分进展1 引言化学动力学拆分是将外消旋体中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分离得到光学活性产[1]: 一对对映体和手性试剂作用生成非对映异物的一种方法。
其动力学原理是构体,由于反应的活化能不同,反应速度就不同,当外消旋体与不足量的手性试剂作用,反应速度快的对映体优先完成反应,而剩下反应速度慢的对映体在未反应底物中占优势,分离纯化便可得到具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 如图1) 。
1 动力学拆分原理图在显微镜下分离Pasteur 就进行了手性化合物的拆分实验,早在1848 年了酒石酸钾铵盐晶体的两个对映异构体,使人们认识到化合物手性和拆分方[2]第一次Label 。
1874 法,被认为是化学史上第一个动力学拆分的例子年,[3]1899 提出了利用对映异构体反应速度的不同进行动力学拆分的设想。
到[4]首次报道了用纯化学手段对扁桃酸进行动力学和Mckenzie年,Marckward [5]报道了不对称环在氧化反应的条件下,等人直到1981 年,Sharpless 拆分。
对外消旋的烯丙基仲醇进行动力学拆分,回收未反应底物的光学纯度达到由于动力学拆分使得动力学拆分在有机合成中具有了实际意义。
90% 以上,方法显示出的经济省时的优势,在现代工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深入研究。
本文对目前众多的动力学拆分方法进行了分类,并综述了动力学拆分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展望了解其发展的趋势,旨在为动力学拆分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2 动力学拆分的分类2.1 根据拆分方法分类动力学拆分根据拆分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经典动力学拆分、动态动力学拆分和平行动力学拆分。
2.1.1 经典动力学拆分经典动力学拆分基于两个对映异构体对于某一反应的动力学差异。
在不对称反应环境中,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可得到由快反应底物转化而来的产物PR或PS,同时可回收慢反应底物SS或SR 。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底物的对映体过量( 以下均用e.e. 表示) 会达到一个最大值,然后又会趋[6]( 如图2) 。
因此,在动力学拆分中,反应时间很关键,即选择一个合于零适的转化率,将会以较高的e.e.回收底物。
理想情况下,krel趋向于无穷大,转化率会达到50%,回收底物的e.e. 会达到100%。
一般认为krel大于25 时,[7]。
会得到较好的拆分结果图2 对映异构体不同反应速率示意图2.1.2 动态动力学拆分通过经典动力学拆分得到的光学纯产物的最高产量只有50%,纯化得到的产[8]。
为了克服以上缺物和回收的底物的光学纯度还要受反应转化程度的影响点,人们开始尝试采用动态动力学拆分方法,即在拆分过程中伴随着底物的[9]( 如图现场消旋化,从而使消旋的起始原料更多地转化为单一对映体3) 。
此拆分方法要求消旋化过程的速率( k) 至少与快反应对映体过程的速率inv( kR)相等或更快,否则动态动力学拆分过程最终会转化为经典动力学拆分。
所以,一个成功高效的动态动力学拆分需要拆分过程中反应慢的底物不断进行消旋化。
外消旋化合物的动态动力学拆分原理3 图2.1.3 平行动力学拆分[10]。
此方1997 年发展的一种拆分方法Vedejs 和Chen 在平行动力学拆分是法使用两个具有互补立体选择性的手性试剂( 催化剂) Z1和Z2,对两个消旋底物SR 和SS具有相似的反应活性,而立体选择性恰好相反,从Z1可得到对映体产物P 和P,从Z2可得到另一对对映体产物P 和P( 如2(S) 2(R)1(R)1(S)图4) 。
在理想的情况下,Z1和Z2使底物的两个异构体在竞争反应中保持最合适的比例( 1∶1) ,从而得到最大e.e.值和转化率的两个对映体产物。
4 外消旋化合物的平行动力学拆分图2.2 根据拆分催化剂分类根据反应中所使用的手性试剂或催化剂的不同,可将动力学拆分反应分为化学催化拆分( 化学动力学拆分法)和生物催化拆分( 生物动力学拆分法) 。
2.2.1 化学动力学拆分法化学动力学拆分法是在拆分的过程中使用化学手性试剂或化学手性助剂,使得反应中生成的过渡态( 非对映体) 不同而导致对映异构体反应速率不同,这样就可以通过选择手性试剂和控制反应进程使其中一个对映体转化成产物,而另一个对映异构体则不发生反应,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11]。
2.2.2 生物动力学拆分法生物动力学拆分法是在拆分的过程中使用酶催化反应,某些酶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对映异构体中的某一构型而对另一构型不起作用,从而起到拆分的效果,酶促动力学拆分反应通常采用水相酯水解和有机相醇酯化两个策略( 如图5) 。
由于酶无毒、环境污染小,且催化的副反应少、产率高,所以酶催化拆[12]。
分外消旋体成为人们理想的选择3 动力学拆分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在有机合成中,光学纯化合物的制备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目前,获得的手性化合物大部分还是来自外消旋体的动力学拆分。
使用少量的手性试剂催化反应,就能得到理想的拆分结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很有意义。
在动力学拆分中,用到的手性试剂包括金属配合物催化剂、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和生物酶催化剂。
下面将分别列举一些实例加以叙述。
.图5 酶促动力学拆分反应3.1 金属配合物催化的动力学拆分反应3.1.1 钛配合物催化的动力学拆分反应[13]报道了利用环氧化动力学拆分的方法制备手性等人年Sharpless 1981烯丙醇类化合物,利用此方法得到e.e.大于96% 的单一异构体,此报道成为非酶催化拆分的标志。
此后,Sharpless 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就成为拆分外消旋烯丙醇类化合物并合成手性烯丙醇和相应的环氧化合物的重要方法( 如图6) 。
其中,经拆分得到的(-)-1( R = H) 可作为合成阿片拮抗剂L Y255582 3 的[14]。
光活性原料图6 钛配合物催化环氧化动力学拆分外消旋烯丙醇3.1.2 钌配合物催化的动力学拆分反应[14]报道了手性二胺-RuII8 可有效地催化6、7 位上含不同取代Masague基的3-羟甲基-1-四氢萘醇的氧化拆分( 如图7) ,其中对9 和10 的拆分,得到的氧化产物和回收未反应的醇的e. e. 值均达到99.9%。
铑配合物催化的动力学拆分反应3.1.3手性BINAP –[Rh( COD) C1]络合物可催化分子内环异构化反应对烯炔2[15]( 如图8) 。
进行动力学拆分钌配合物催化氧化动力学拆分四氢萘醇图7图8 手性BINAP –[Rh( COD) C1]络合物催化动力学拆分烯炔23.1.4 其他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其他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如钒、铁络合物催化剂,PdII络合物催化剂,II络合物催化剂,Salen-Y 络合物催化剂,Salen-Mn Jacobsen 开发的IIIIII络合物催化剂,手性钼催化剂,手性锆催化剂,手性Salen-CoSalen-Cr、铝试剂,手性镁试剂,手性锂试剂等,在动力学拆分反应中的应用都有报道[16-18[17]]报道了通过手性铁催化Wang) 老师( 。
典型的如中山大学的汪军J.剂催化不对称氮烯转移外消旋亚砜的反应,高选择性地获得高光学活性的亚砜和亚磺酰亚胺。
3.2 酶催化的动力学拆分反应酶是一种天然的手性催化剂,不仅能够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而且能够在生物体外催化许多天然或非天然底物的反应。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化学修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酶催化反应作为一种有效手段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中,特别是不对称合成医药、农药、天然产物等高光学纯化合物及其中[19-21]。
光学活性的氰醇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堪称为万能手性间体中间体,Xu 等人[20]设计了在有机介质中脂肪酶催化酰化拆分芳香族和脂肪。
314可高达( E)族氰醇的反应,在优化的条件下,反应的对映体比率.3.2.1 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22]等人报Kanerva利用酶催化拆分反应可制备光学纯的胺类化合物。
如道的利用脂肪酶CAL-A催化酰化拆分仲胺31 的反应( 如图9) 。
图9 脂肪酶CAL-A 催化酰化拆分仲胺利用酶催化不对称酯化或转酯化拆分反应可制备高光学纯的醇类化合[23]报道的脂肪酶CAL-A 催化酰化拆分叔醇等人物。
如Bornscheuer 33( 如图10) 。
另外,脂肪酶催化的动力学拆分在大分子手性化合物的合成中也得[24,25]报道了用脂肪酶PS 对螺烯等人38 的酰化到了一定的应用: 如Tanaka拆分( 如图11) ,反应回收e.e.值达98%的对螺烯38 可作为一种手性配体用于不对称合成中。
图10 脂肪酶催化酯化拆分叔醇图11 脂肪酶催化动力学拆分大分子伯醇3.2.2 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26]用脂肪酶PS 对Kimdl-40 进行酯化拆分,反应得到的两种光活性化。
12) 如图( 侧链的合成( taxol)合物都可用于抗癌药物紫杉醇.图12 脂肪酶PS催化酯化动力学拆分二醇[27]报道了首次应用酶催化的动力学拆分反应获得手Sanfilippo 等和Piperno性噁唑烷基类的核苷(-)-51 和(+)-51( 如图13) 。
图13 酶催化酯化拆分伯醇3.3 有机小分子催化的动力学拆分反应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因具有无金属污染、对环境友好、价格低廉、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储藏、催化活性高等优点,一直受到化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Deng[28]首次报道了应用金鸡纳生物碱醇解外消旋环内酰胺酯,可制备手性的α-等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如金鸡纳生物碱(DHQD)AQN 对消旋体22 的醇解拆分2反应( 如图14) ,回收的(S)-22 进一步水解可得到氮保护α-氨基酸(S)-24。
图14 金鸡纳生物碱催化醇解拆分环内酰胺酯图15 手性双环氧乙烷催化环氧化动力学拆分反应手性的双环氧乙烷可作为不对称环氧化试剂,高对映选择性地氧化拆分[29]报道的由联萘酮21 等人原位生成的双环氧乙烷可氧化烯丙醇。
如Yang拆分烯丙醇硅醚,其反应通式如图15 所示。
利用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催化的动力学拆分外消旋仲醇的反应,已成为制备手性仲醇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人们开发出了多类酰基转移催化剂可以高对映选择性地催化不同类型仲醇的[30]报道了以2,3-二氢咪唑为核心的酰基转酰化动力学拆分反应。
如Xu 等人移催化剂催化酰化拆分三氟甲基仲醇的反应,研究表明,当底物含苯环( 或苯环上带有供电子基团) 或萘环( 扩展的苯环) ,拆分的对映选择性因子(s)[31]报道了Np-PIQ 酰基转移催化剂催化酰化拆分等人α-芳可高于20。
Jiang基取代烯丙基醇的反应,拆分具有温和良好的选择性因素( s = 1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