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动力学课件分解
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第5章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精品PPT课件

第五章 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
Ⅰ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 Ⅱ 激励概述 Ⅲ 内容型激励理论 Ⅳ 过程型激励理论 Ⅴ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Ⅵ 综合型激励理论
2021/2/5
1
有效地激励!
某日某国,某渡船缓缓离开码头,船上的乘客来自多个国家。
船至河中,船长发现由于超载,船就要倾覆了,既回不去又 到不了,惟一的办法就是甩掉几个乘客。
2021/2/5
16
(三)内激励与外激励
所谓内激励是指由内酬引发的、源自于工作人员内心 的激励;所谓外激励是指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 本身无直接关系的激励。
——内酬是指工作任务本身的刺激,即在工作进行过 程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它与工作任务是同步的。追求 成长、锻炼自己、获得认可、自我实现、乐在其中等 内酬所引发的内激励,会产生一种持久性的作用。
一、激励的概念
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鼓励人们朝着所 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 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激励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是最具挑战性的课题。 一个主管如果不知道怎样激励人,他就不能胜任 这个工作。
2021/2/5
11
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因素 P= ƒ( A • C • M ) P——工作绩效, M——激励水平或工作积极性, A——工作能力, C——工作条件。
2021/2/5
12
二、人的行为过程的一般模式
群体理论ppt课件

群体决策中的问题
小群体意识 极端性偏移
32
小群体意识的产生机制
群体凝聚力
决策群体 与外界隔
障
反馈
离
碍
小群体意识
错误决策
群体领导 对倾向方 案的推动
33
小群体意识产生的原因
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群体的孤立 领袖人物的作用
34
小群体意识特点
顺从性的思维 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无懈可击的错觉 相信群体无所不能
4
3.按群体的社会性质分:
若将群体分类按三个维度划分,如下图
A
促
进
发
社 会
展
发
展
趋
②
①
向
③
阻
碍 社
④
⑤
会
发
展
B
(1)先进集体型
群体与个人联系程度ຫໍສະໝຸດ (2)一般集体型 (3)中间型
(4)一般反社会团伙型
(5)黑社会团伙型
5
群体成员加入群体的目的
安全需要 地位需要 情感需要 权力需要 实现目标的需要
好冒险 重名誉 性格较独立 顺应能力弱 富于专业精神 少数派
依附性强 重视一般知识
好安定 重头衔 性格较普遍 顺应力强 业余精神 多数派
23
群体凝聚力
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 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 群体成员的相互吸引
24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信息沟 通状况
群体的领 导方式
群体的 地位
群体目 标结构
19
从众的意义
从众有助于形成群体的一致行为,有助于 实现群体目标。
从众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 的观念和行为。
第五章 群体动力理论PPT课件

第一节 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
群体动力理论借用了物理学中的 “力场”观念,描述群体行为的产生机 制。所谓群体动力是指群体行为的动力 与方向。
一、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 为标准与行为准则,它是一个群体能保持一致 的基本因素,它是由价值观、心理、行为方面 的相互接近达成一致而形成的。 1.群体规范包括 正式的明文规定的准则; 非正式的、在群体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约定俗成 的行为标准.
(2)按冲突的性质分 建设性冲突 破坏性冲突
组 织 绩 效
O
中等程度
冲突水平
冲突量与组织绩效
3.冲突的发展过程 ① 潜在阶段,或称潜伏期。 ② 交锋阶段。 ③ 全面公开阶段。 ④ 解决冲突阶段。
4.解决群体冲突的原则与方法 解决群体冲突的原则
① 发展建设性冲突,消除破坏性冲突。 ② 发扬民主,鼓励发表不同意见。 ③ 加强信息沟通,提倡交换意见,互相理解、
一、群体冲突
1.含义 群体冲突是指群体内或群体间两种目标的互
不相容和互相排斥性。 2.类型 (1)按冲突的社会性程度分 个体心理冲突 群体内个体间的冲突 群体之间的冲突
群体内个体冲突和解决方式
竞争(强制)
合作(解决问题) 武 断
折中(妥协)
←武 断
躲避(回避) 不合作
合作
通融(克制)
不 武
断 合作
信任、谅解与支持。 ④ 分清是非,公正解决冲突,不可是非不清,
偏袒一方。
解决群体冲突的方法
① 沟通解决。 ② 协商解决。 ③ 仲裁解决。 ④ 权威解决。 ⑤ 吸收、合并。 ⑥ 设置新的较高层次的目标。
二、群体沟通
1.群体沟通的意义 群体信息沟通是指群体内外人与人之间传递和
群体动力学PPT课件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比较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比较
2021
32
双因素理论一直被管理学术界和企业界广泛 采用,在现代工作激励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我国目前的生活水平下,物质和金钱的激励作 用不可忽视。问题是要适当的发放工资和奖金,以发挥 其激励作用,防止其变成保健因素。金钱激励必须与员 工的绩效挂钩,如果两者没有联系,那么花钱再多,对 员工也起不了激励作用。而一旦停发或者少发,则会造 成员工的不满,这时工资和奖金就成了保健因素。
负的工作任务型关系192021正的人际关系赞同和遵从正确的意见耐心宽容202021212021负的人际关系太多的意见分歧喜欢对抗不容忍对方的失222021正的工作任务型行为乐于向别人提供信息真诚地提供有益的见解232021负的工作任务型行为只从自己的意见出发考虑问题242021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群体成员间如果能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团结合作情谊深厚的的人际关系这对大家的工作成绩和心理健康都是十分有利的
2021
18
(三)群体中成员间相互作用关系(P196—197)
1:正的人际关系 2:负的人际关系 3:正的工作任务型关系 4:负的工作任务型关系
2021
19
正的人际关系
赞同和遵 从正确的 意见,耐 心,宽容
等
2021
20
2021
21
负的人际关系
太多的意见 分歧,喜欢 对抗,不容 忍对方的失
误等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渠道畅通,人与人 之间互通有无,互利互惠,可能得到更多的物质享受的幸福。
2021
25
赫兹伯格的 双因素理论
一:双因素理论提出的背景 及创始人
二: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1、满意程度的两种因素 和四种状态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罗宾斯版)

组织行为学的权变性
自变量
因变量
中介变量
人是错综复杂的,所以解释人的活动的理论也应该是复杂的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理论必须反应情景和权变条件
例1:当家长(自变量)叫小孩子做作业(因变量 )时,可能没有任何效果(直接影响),于是家长 提出,只要做作业就给玩电脑(中介变量),这时 候小孩子可能就会去做作业(间接影响)
研究发现,个体的工作结果和绩效不仅仅取决于个 体的行为,更取决与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决定。因 此,在研究管理的时候,我们需要把组织行为作为 基础。人为什么在组织中会有这样的行为?如果你 能理解、诊断和分析与人相关的问题,你其实就已 经具备了一个优秀管理者的潜质。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经常不是个体的内心表现。如果你认 为应该按照“本心”来指导行为,那么你在组织当中基本上 活不下去,你需要调整个人行为来应对组织对你的要求 。
工作生活质量 组织公民行为 工作家庭冲突 绩效评估 态度 员工选聘 工作设计 工作压力 态度改变
群体动力学 工作团队设计 沟通 权力与政治
冲突 群体沟通 群体过程 群体决策
正式组织理论 组织变革 组织设计
组织文化 比较价值观 跨文化分析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整体模式
课程论文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综述
(任选组织行为学中你比较感兴趣的某一个 分支,比如工作态度、群体沟通、领导艺术 ……….)
在火警面前: 甲说:“我们赶快离开这里再想办法。” 乙一言不发,马上跑到屋角拿出灭火器去寻找火源
。 36
丙坐着不动说:“这里很安全,不可能有火警。”
老板通过三位助手各自的行为表现,找到了满意的 答案。他认为甲首先离开危险区,立于不败之地,
3
1.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
群体动力学ppt课件

定义
最早在文献中使用“群体动力学”这一术语的 ,是其创始人勒温。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 特征和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应用场理论研究群体、群体活动的过程、群体 行为的动力,就叫群体动力学。
场动力理论的提出
勒温采用格式塔心理学观点,将个体行为变化视为在
某一时间与空间内,受内外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他 认为,人是一个场(field),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 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生活空间(1ife space,简称Lsp) 包括个人及其心理环境。一个人的行为(B)取决于个人(P)
群体动力学
主要内容
定 义
五要素
定义
亦称“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试 图通过对群体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 论。简单的说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 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 即群体动力学。
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
2018/10/30
群体公约动力
卢因40年代曾就公约改变人们行为态度的有效性做
过一系列的试验,如怎样改变美国家庭主妇不喜欢用动物
内脏做菜的习惯。试验结果表明,群体的公约规则,比一 般性的宣传说服,更能改变群体成员的行为
群体多数动力
社会心理学家阿奇(S.E.Asch)于50年代通过多次试验 证明:对于用来做实验的问题,如群体中只有一个成员故 意给出错误答案,就会产生群体压力,被试者接受错误答 案的次数达13.6%;若由3个成员故意答错,被试者接受 错误答案的比率就上升为31.8%。另一些行为科学家在此 基础上还就群体凝聚力和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 指出,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受控于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是 否一致。如果一致,群体凝聚力高固然会使生产率有极大 的提高,但即使群体凝聚力低也能提高生产率;如果不一 致,则群体凝聚力高反而会使生产率下降,群体凝聚力低 则对生产率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

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第一章:群体行为简介1.1 群体与个体差异解释群体的概念探讨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强调群体行为的重要性1.2 群体行为的特点描述群体行为的主要特点分析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群体行为的优势与劣势1.3 群体行为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群体行为分析不同类型群体行为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群体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4 群体行为的挑战与机遇探讨群体行为所面临的挑战分析群体行为带来的机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群体行为中的挑战与抓住机遇1.5 群体行为的研究方法介绍群体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分析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research method 来研究群体行为第二章:群体结构与过程2.1 群体结构的影响因素探讨群体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群体结构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群体结构对群体行为的影响2.2 群体结构的特点与类型介绍群体结构的特点与类型分析不同群体结构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根据群体结构来优化群体行为2.3 群体过程的重要性强调群体过程在群体行为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群体过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有效的群体过程2.4 群体沟通与决策介绍群体沟通与决策的要素与过程分析不同沟通与决策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群体沟通与决策的效果2.5 群体冲突与管理探讨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群体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冲突第三章:群体动力学3.1 群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群体动力学的概念探讨群体动力学的主要要素强调群体动力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3.2 群体内部动态分析群体内部动态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探讨群体内部动态对群体行为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群体内部动态3.3 群体成员的角色与地位介绍群体成员的角色与地位的分类与特点分析不同角色与地位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适应不同的群体角色与地位3.4 群体规范与凝聚力解释群体规范的概念与作用探讨群体凝聚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增强群体规范与凝聚力3.5 领导力与群体动力学分析领导力对群体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领导力来优化群体动力学第四章: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4.1 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探讨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群体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提高组织绩效4.2 群体多样性与组织绩效强调群体多样性对组织绩效的重要性分析不同多样性维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利用群体多样性来提高组织绩效4.3 群体冲突与组织绩效探讨群体冲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冲突来提高组织绩效4.4 团队建设与组织绩效介绍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方法分析团队建设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团队建设来提高组织绩效4.5 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解释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探讨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塑造积极的组织文化来优化群体行为与提高组织绩效第五章:案例研究5.1 群体行为案例研究的重要性强调案例研究在理解群体行为方面的作用分析不同案例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case study 来深入理解群体行为5.2 群体行为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群体行为案例探讨案例中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案例中吸取经验与教训5.3 群体行为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强调通过案例讨论来提高对群体行为第六章:群体行为与个体心理6.1 群体行为中的个体心理因素探讨群体行为中个体心理因素的作用分析个体心理因素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个体心理因素在群体行为中的重要性6.2 群体行为中的社会影响解释社会影响的概念与类型探讨社会影响对群体行为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社会影响以优化群体行为6.3 群体行为中的从众与服从分析从众与服从的概念与特点探讨从众与服从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应对从众与服从的压力6.4 群体行为中的自我效能与动机解释自我效能与动机的概念与作用探讨自我效能与动机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提高自我效能与动机以优化群体行为6.5 群体行为中的情绪与情感探讨情绪与情感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分析不同情绪与情感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管理情绪与情感以优化群体行为第七章: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7.1 组织变革中的群体行为探讨组织变革中群体行为的特点与挑战分析不同组织变革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行为以应对组织变革7.2 组织变革中的领导力与沟通强调领导力与沟通在组织变革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领导风格与沟通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领导力与沟通来优化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7.3 组织变革中的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解释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的概念与作用探讨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7.4 组织变革中的冲突与管理探讨组织变革中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变革中的冲突7.5 组织变革中的培训与发展介绍培训与发展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培训与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培训与发展来优化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第八章: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8.1 群体行为与创新的关系探讨群体行为与创新之间的联系分析不同群体行为对创新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促进创新8.2 群体行为中的创意与扩散解释创意与扩散的概念与过程探讨创意与扩散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激发与传播创意8.3 群体行为中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强调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的重要性分析不同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来优化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8.4 群体行为中的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探讨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分析不同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8.5 群体行为中的创新文化与组织氛围解释创新文化与环境的概念与作用探讨创新文化与环境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塑造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与氛围第九章: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9.1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群体行为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中群体行为的特点与挑战分析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9.2 招聘与选拔中的群体行为介绍招聘与选拔的概念与过程分析招聘与选拔中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招聘与选拔来优化群体行为9.3 培训与发展中的群体行为强调培训与发展对群体行为的重要性分析不同培训与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培训与发展来优化群体行为9.4 绩效管理中的群体行为解释绩效管理的概念与过程探讨绩效管理中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绩效管理来优化群体行为9.5 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中的群体行为探讨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来优化群体行为第十章第十章:群体行为与决策制定10.1 群体决策的重要性强调群体决策在组织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群体决策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决策过程10.2 群体决策的过程与步骤介绍群体决策的基本过程与步骤分析不同决策过程中的群体行为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群体决策10.3 群体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探讨群体决策中常见的心理偏差分析心理偏差对群体决策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识别与避免心理偏差10.4 群体决策中的冲突与管理探讨群体决策中的冲突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决策中的冲突10.5 群体决策的评估与改进解释群体决策评估的概念与方法探讨评估群体决策的效果与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评估与改进来优化群体决策第十一章:群体行为与领导力11.1 领导力与群体行为的关系探讨领导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领导力在优化群体行为中的作用11.2 变革型领导与群体行为介绍变革型领导的概念与特点分析变革型领导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变革型领导来优化群体行为11.3 领导力中的沟通与激励强调沟通与激励在领导力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沟通与激励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沟通与激励来优化群体行为11.4 领导力中的道德与信任探讨领导力中的道德与信任的重要性分析道德与信任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建立与维护道德信任11.5 领导力发展与管理介绍领导力发展的概念与方法分析不同领导力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领导力发展与管理第十二章:群体行为与冲突解决12.1 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探讨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冲突类型与冲突解决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预防与解决群体冲突12.2 冲突解决的理论与模型介绍冲突解决的理论与模型分析不同冲突解决模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冲突解决模型来优化群体行为12.3 协商与调解在冲突解决中的应用强调协商与调解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分析不同协商与调解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协商与调解来解决群体冲突12.4 第三方介入与冲突解决探讨第三方介入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分析不同第三方介入方式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第三方介入来解决群体冲突12.5 冲突解决的组织文化与氛围解释组织文化与氛围对冲突解决的影响探讨如何塑造有利于冲突解决的organization culture 与氛围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组织文化与氛围来解决群体冲突第十三章:群体行为与团队建设13.1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目标强调团队建设在组织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团队建设来优化群体行为13.2 团队建设的理论与模型介绍团队建设的理论与模型分析不同团队建设模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团队建设模型来优化群体行为13.3 团队沟通与协作强调团队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沟通与协作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团队沟通与协作来优化群体行为13.4 团队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探讨团队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的作用分析不同领导风格与团队动力学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来优化群体行为13.5 团队评估与发展解释团队评估的概念与方法探讨评估团队的效果与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评估与发展来优化团队建设与群体行为第十四章:群体行为与组织文化14.1 组织文化与群体行为的关系强调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组织文化的特点与应用场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群体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群体结构、过程和动力学3. 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4. 群体行为中的个体心理因素5. 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6. 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7. 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8. 群体行为与决策制定9. 群体行为与领导力10. 群体行为与冲突解决11. 群体行为与团队建设12. 群体行为与组织文化难点:1. 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 群体内部动态和群体规范与凝聚力的培养3. 领导力、沟通与决策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4. 群体行为中的心理偏差和冲突管理5. 团队建设和团队动力学的优化策略6. 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和塑造本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群体行为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提高组织绩效。
群体动力学课件

和他的环境(E)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行为取决于个体的
生活空间。
场动力理论的提出
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
2018/11/3
定义
最早在文献中使用“群体动力学”这一术语的 ,是其创始人勒温。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 特征和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应用场理论研究群体、群体活动的过程、群体 行为的动力,就叫群体动力学。
场动力理论的提出
勒温采用格式塔心理学观点,将个体行为变化视为在
文献综述
沙赫特的实验:凝聚力与群体绩效的关系 积极诱导 凝聚力
(+) ( -)
消极诱导
绩效
凝聚力可能是管理者手中的定时炸弹
文献综述
王慧(2002):群体凝聚力是使成员保持在群体内 的所有力量的总合,是任何一个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的内在 动力,是群体内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的和目标而“粘合”在
一起的群体心理特征的集中体现。
《群体动力学》
主要内容
定 义 二、研 究对象
一、概 述
三、文 献综述 五要素 四、结 语
定义
亦称“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试 图通过对群体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 论。简单的说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 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 即群体动力学。
群体动力的技术
角色扮演 头脑风暴 专题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 敏感性训练
交互作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体组织形式动力
卢因及其追随者发现,在欧洲战场上 被德国俘虏的美国士兵,反抗情绪和逃跑 率都很高;而在朝鲜战场被中国俘虏的美 国士兵,反抗情绪和逃跑率都很低。心理 学家薛恩(E.Schein)于1956年对此进行研究 ,认为这种行为反差是由群体组织形式造 成的。在中国战俘营中,看守人员与战俘 的伙食、医疗条件平等,战俘经常调动而 组成新的战俘群,有意识的让被俘士兵管
一
二
三
四
五
群
群体
个人
体
压力
动机
领导
群体的
内
和
和
与
结构性
聚
群体
群体
群体
力
标准
目标
性能
群体动力的存在形式
1、群体领导方式动力; 2、群体组织形式动力; 3、群体结构性质动力; 4、群体公约动力; 5、群体多数动力。
群体领导方式动力
群体的领导方式不同,表现为专制型 、民主型、自由放任型,其成员的行为表 现也不同。对若干名10所左右的男孩所做 的试验表明:在专制型群体中,成员的攻 击性言行、引人注目的出风头行为,使用 “我”而不“我们”的频率、推卸责任、 做给领导看的行为、对群体活动缺乏满足
2019/10/26
定义
最早在文献中使用“群体动力学”这一术语的 ,是其创始人勒温。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 特征和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应用场理论研究群体、群体活动的过程、群体 行为的动力,就叫群体动力学。
场动力理论的提出
勒温采用格式塔心理学观点,将个体 行为变化视为在某一时间与空间内,受内外 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他认为,人是一 个场(field),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 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生活空间(1ife space,简称Lsp)包括个人及其心理环境 。一个人的行为(B)取决于个人(P)和他的环
群体动力的技术
角色扮演 头脑风暴 专题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 敏感性训练 交互作用分析 Johari视窗 创造性摩擦
文献综述
群体(Group)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查到的概念表述是:由许多在生理上发生联 系的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整体。而现今社会 管理学界采用较多的是美国管理学博士史蒂 芬.P.罗宾斯(StePhen.Robbins)的说法,“ 所谓群体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 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
频繁互动
群体规模大
人际间吸引 群体间的竞争
增加或减不群愉体少快内的的群经竞体历争 凝聚力的因素
有利的评估方式
由一个或更多控制
生活空间以对人的行为发生实际影响 者为存在标准,将主体和客体融合一个共
发展历程
30 年代
开始阶段
1945-1955年代
繁荣时期
Kurt Lewin
群体动力学的创始人
80年代以后
复兴
1960--1980年代
停滞状态
二、研究对象
群体动力学以群体的性质、群体发展的规律、群体 和个人的关系,群体和群体的关系等作为研究对象。主 要有:
文献综述
沙赫特的实验:凝聚力与群体绩效的
关系
积极诱导
凝聚力
(+) (-)
消极诱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绩效
凝聚力可能是管理者手中的定时炸弹
文献综述
王慧(2002):群体凝聚力是使成员
保持在群体内的所有力量的总合,是任何一
个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群体
内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的和目标而“粘合”
增加
减少
在一认同起组的织目群标 体心理特征不认的同组集织中目标体现。
群体结构性质动力
威尔逊等人将36名大学生分成两组进 行试验,甲组成员都是以安全需要为优势需 要,而自尊需要较低的学生。乙组则是注重 自尊需要、而安全需要较低的人。结果表明 ,甲组在平等型群体中的生产率低,而在层 次型群体中的生产率高;乙组的生产率的高 低则正好相反。可见,成员行为取决于个人
群体公约动力
年出版的《非正式群体中的社会交往压力
文献综述
张忠秋(1996):巴克(Back)认为,群体凝 聚力是使人们集合在一个群体的情感,是一 种使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对非本群体的另一 些人感到更亲近的情感。
韩明玉、吴虹、王薇(2012):社会心理 学家沙赫特的“群体凝聚力对生产效率的 影响”证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状态 下,企业的凝聚力越大,企业的生产效率 就越高,就越有活力。 如果一个企业丧失
《群体动力学》
一、概 述
主要内容
定二、义研 究对象
五要素 四、结
语
三、文 献综述
定义
亦称“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试 图通过对群体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 论。简单的说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 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 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 即群体动力学。
场动力理论的提出
这样,勒温的基本公式就是: B=f(P*E)=f(L*S)
式中: B代表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向量;F代表某个
函数关系; P代表个人的内部动力;E代表环境的刺激
场动力理论的提出
根据勒温的理论,外部刺激是否能够 成为激励因素,还要看内部动力的大小, 两者的乘积才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方向,如 果个人的内部动力为零,那么外部环境的 刺激就不会发生作用;如果个人的内部动 力为负数,外部环境的刺激就有可能产生 相反的作用。
文献综述
张力为(2000):费斯廷格
(Festinger)等人,他在研究中发现,有的群体
会产生一种共同的意志力和力量,紧紧的把
成员聚集在一起,付出努力,共同为群体的目
标奋斗,他把这种使群体成员持续待在群体
中的力量的总和称作凝聚力。这是最早对
凝聚力的定义,该定义从成员的角度出发将
凝聚力看作是群体的一种属性。他在1950
卢因40年代曾就公约改变人们行为态 度的有效性做过一系列的试验,如怎样改变 美国家庭主妇不喜欢用动物内脏做菜的习惯 。试验结果表明,群体的公约规则,比一般 性的宣传说服,更能改变群体成员的行为
群体多数动力
社会心理学家阿奇(S.E.Asch)于50年代 通过多次试验证明:对于用来做实验的问 题,如群体中只有一个成员故意给出错误 答案,就会产生群体压力,被试者接受错 误答案的次数达13.6%;若由3个成员故意 答错,被试者接受错误答案的比率就上升 为31.8%。另一些行为科学家在此基础上还 就群体凝聚力和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他们指出,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受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