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说课稿
《夜色》说课稿3篇

《夜色》说课稿3篇《夜色》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夜色》,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的选择与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六个部分进行说课,下面依次进行:一、教材分析:(一)内容与作用:《夜色》是2016年部编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
写“我”从前胆子很小,怕黑,后来和爸爸出去散步后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
“我”不再怕黑。
教材语言活泼,通俗易懂。
《夜色》捕捉到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从文中可感觉童年的纯真,可爱,体会成长的快乐。
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三维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胆、敢、往、外、勇、窗、乱、偏、散、原、像、微”等11个生字。
会写“色、看、晚、再、外、爸、笑”等8个字。
学习2个新部首:“厂字头”、“夕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创设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畅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2)图文结合,以读为主,读中体会,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丰富情感体验,鼓励个性化的想象。
(3)利用轻柔的音乐、美丽的夜景为学生搭建一个丰富的说话平台,在轻松的氛围中师生交流感受,走进“夜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针对一年级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安排,我设定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2、教学难点: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安排的教学难点为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夜色》说课稿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夜色》说课稿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夜色》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夜色》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下册《夜色》说课稿1一、说教材:《夜色》是一首儿歌,采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很怕黑。
后来“我”和爸爸出去散步,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不再怕黑了。
儿歌分两个自然小节。
整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童趣。
二、说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根据课堂练习,我设计了以下目标:1、认识“胆、敢、外、勇、事、窗、原、此、再、睡、觉”11个生字。
会写“再、事、讲、拉、外、此、故、步”8个字。
学习2个新部首:“提手旁”、“夕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三、说重点:识字和正确、流利的朗诵课文。
通过朗诵课文,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勇敢品质。
四、说教法: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时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整体感知,个个击破”。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发散性思维进行自主学习。
五、说流程:1、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新大纲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紧抓导入这个环节,课前我与学生进行一个小调查“你晚上怕黑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自主学习。
然后在全班集体交流识字方法,并通过“开火车”、“我送字宝宝到夜空”等游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最后送生字回课文,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并提出要求:你知道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板书:害怕——不害怕。
3、细读课文,体会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整体感知,个个击破”的方法让学生逐句细读课文,加上恰当的体态语正确理解小作者的心理。
一年级下册语文《夜色》说课稿(通用17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夜色》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夜色》是一首儿歌,采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很怕黑。
后来“我”和爸爸出去散步,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不再怕黑了。
儿歌分两个自然小节。
整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童趣。
怕黑的天性却使孩子们看不到夜的美丽,阻挡了孩子们探索的视野。
夜晚的星空是怎样璀璨?夜晚的花草是怎样的微笑?夜晚的大地又是怎样唱着无声的歌?柯岩的《夜色》正是捕捉到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课文分两小节。
第一小节写到: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妈妈讲了许多勇敢的故事,可我一看窗外,心儿还是乱跳。
这一节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语言开头,讲述了“我”是多么怕黑,孩子们很容易产生共鸣。
第二小节写到: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可说成:晚上,爸爸偏要拉我散步去。
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对黑的恐惧,发现了世界崭新的一面。
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在孩子们眼中,黑黑的夜晚是非常陌生的。
作为教者,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们听,再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在夜晚的时候,“我”从前心情怎样,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心情,感知“我”心情的变化。
抓住“我”心情变化这一线索,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第二小节。
想象黑夜中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夜色的美丽,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二、 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根据课堂练习,我设计了以下目标: 1、 认识“胆、敢、外、勇、事、窗、原、此、再、睡、觉”11个生字。
会写“再、事、讲、拉、外、此、故、步”8个字。
学习2个新部首:“提手旁”、“夕字旁”。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夜色》说课稿

《夜色》说课稿引言概述:《夜色》是一首描绘夜晚景色的诗歌,通过作者独特的描写方式,展现了夜晚的神奇和漂亮。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夜色》的内容,包括夜晚的色采、自然景观、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以及诗歌的意义。
正文内容:一、夜晚的色采1.1 诗中描绘了夜晚的黑暗色调,如“黑暗中的夜色”、“夜色苍茫”等,突出了夜晚的神奇感。
1.2 同时,诗中也描绘了夜晚的璀璨色采,如“银河洒满天空”、“星光闪烁”等,展现了夜晚的漂亮和浪漫。
二、自然景观2.1 诗中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观,如“静谧的湖泊”、“树影婆娑”等,展现了大自然在夜晚的宁静和漂亮。
2.2 通过描写山峦、河流、星空等元素,诗人展示了夜晚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神奇。
三、人物形象3.1 诗中描绘了夜晚的行人,如“独自行走的人”、“夜行的孤影”等,表达了夜晚的寂寞和孤傲感。
3.2 通过描写夜晚的行人,诗人传达了对人类在夜晚中的思量和感受,引起读者对人生的思量。
四、情感表达4.1 诗中通过描写夜晚的色采和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的爱慕和憧憬。
4.2 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夜晚的寂静和孤傲,表达了内心的忧伤和无奈。
五、诗歌的意义5.1 《夜色》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漂亮和神奇,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5.2 通过对夜晚的色采、景观和情感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人生的思量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5.3 诗歌以夜晚为主题,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夸姣的追求。
总结:通过对《夜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色采、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夜晚的神奇和漂亮。
诗歌中融入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量,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夸姣的追求。
通过欣赏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夜晚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能够对自然和人生产生更深入的思量。
《夜色》说课稿

《夜色》说课稿《夜色》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这首儿歌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接下来,把精心挑选的三篇《夜色》说课稿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夜色》说课稿篇一:教学目标: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2个生字,写好7个生字。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童年的纯真和无知,体会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7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教具准备:课件、挂图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
3.你们见到过夜晚的景色吗?夜晚的景色是什么样的?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3、出示词语。
胆子勇敢原来从此睡觉散步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自由读课文。
3、理解(1)我胆子小。
(2)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我还是怕黑。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有感情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
1、分组开火车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3、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4、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5、开火车进行扩词。
6、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7、出示词语花篮(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二、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独体字:再(2)左右结构:晚外(3)上下结构:笑爸色看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书写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9.夜色从前:胆子小出去散步后:很勇敢教学反思:本篇课文是一首短小易懂的诗歌,回顾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符合低学级学生的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环节很清晰,虽然是从未见过的学生,但配合的还不错,课堂氛围也很热烈,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注意力集中,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夜色》说课稿

《夜色》说课稿夜色是一种神奇而又漂亮的自然景观,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想象和感受。
本文将从夜色的特点、夜色的意义、夜色的表现方式、夜色的艺术表现以及夜色的影响等五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夜色的特点1.1 夜色的黑暗:夜色的主要特点是黑暗,人们在夜晚往往看不清周围的事物,只能依靠月亮或者其他光源来辨认。
1.2 夜色的静谧:相比白日的喧嚣,夜晚的环境更加肃静,人们可以享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
1.3 夜色的变幻:夜晚的天空充满了星星和月亮,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不同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二、夜色的意义2.1 夜色的神奇:夜色让人们感到神奇,它隐藏了许多未知的事物和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2 夜色的安慰:夜晚的黑暗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安慰和放松,让人们暂时远离白日的烦忧和压力。
2.3 夜色的启示:夜色中的星星和月亮象征着希翼和梦想,它们给人们以启示,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三、夜色的表现方式3.1 夜色的色采:夜晚的色采相对较暗淡,以黑色、深蓝色为主,给人以沉静和镇静的感觉。
3.2 夜色的光影:夜晚的光线较为柔和,光影交织,给人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3.3 夜色的景观:夜晚的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都有独特的魅力,例如城市的霓虹灯和星空下的山川湖海,都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四、夜色的艺术表现4.1 文学作品中的夜色:许多文学作品中都以夜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人物的心情,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量。
4.2 绘画作品中的夜色:绘画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色采和光影效果,将夜色表现得栩栩如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震撼。
4.3 音乐作品中的夜色:音乐家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将夜色的神奇和肃静表达出来,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安抚和感动。
五、夜色的影响5.1 夜色对人们的情绪影响:夜色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肃静和放松的感觉,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人们的情绪和幸福感。
5.2 夜色对大自然的影响:夜晚的到来使得许多动植物开始活动,例如夜行动物的出没和花朵的开放,夜色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说课稿第【1】篇〗教材分析《夜色》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组第9课。
本文是叙事性的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我”不再怕黑了。
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说教学目标:1、认识“胆”“敢”“勇”等12个生字,会写“色”“外”等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的停顿,尝试背诵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的胆小怕黑及转变,知道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我”的胆小怕黑及转变,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勇敢的品质。
说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欣赏几幅画面,伴随着悠扬的旋律,请仔细地欣赏——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2、师过渡: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说板书夜色 (提醒学生和老师一起写“色”)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画面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夜晚,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好,说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诗歌,认读生词(一)自渎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把儿歌读通顺、读正确。
2.把课后生字在文中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
(二)出示我会认生字胆敢往外勇窗乱偏散原像微(带读音)1.分小组读。
2.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小火车开起来”的游戏:火车火车哪里开?火车火车这里开,好,就从()这里开。
3.这么多生字,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和大家分享一下?(交流识字)同学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你们运用加一加,换偏旁、联想等方法记住了生字,我们还可以运用组词的方法记忆生字,比如:微很小很小叫微小不明显的笑叫微笑轻柔的风叫微风师:我们再来看一看“窗”。
《夜色》说课稿

《夜色》说课稿引言概述:《夜色》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夜色的情感和思考。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一、夜色的描绘1.1 夜晚的景色:诗中描绘了夜晚的星空、月亮和夜色的变幻,通过丰富的形象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神秘。
1.2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通过描绘夜色下的自然景观,如河流、山脉和树木,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1.3 色彩的运用:诗人巧妙地运用色彩描绘夜色,如黑暗、深蓝和银白,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变化,创造出富有层次感的夜晚景色。
二、夜色的情感表达2.1 孤独与寂寞:诗中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夜色给人以沉思和思考的空间,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2.2 温馨与宁静:夜色中的星空和月亮给人以温馨和宁静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夜色的美丽,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的追求。
2.3 情感的变化:夜色的变幻不仅仅是景色的变化,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夜色中的种种景象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情感的波动。
三、夜色的思考与意义3.1 人生的短暂:夜色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变化,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和生活。
3.2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夜色中的自然景观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夜晚的河流、山脉和树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人通过夜色的描绘,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3.3 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夜色给人以宁静的空间,让人可以沉思和思考,诗人通过夜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思考的渴望。
四、《夜色》的艺术特点4.1 形象生动:诗中的描写具有强烈的形象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夜色的美丽和情感。
4.2 节奏韵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夜色》的一大特点,通过押韵和韵律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4.3 感情真挚:诗人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情感的波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色》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夜色》是一首儿歌,采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很怕黑。
后来“我”和爸爸出去散步,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不再怕黑了。
儿歌分两个自然小节。
整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童趣。
怕黑的天性却使孩子们看不到夜的美丽,阻挡了孩子们探索的视野。
夜晚的星空是怎样璀璨?夜晚的花草是怎样的微笑?夜晚的大地又是怎样唱着无声的歌?柯岩的《夜色》正是捕捉到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课文分两小节。
第一小节写到: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妈妈讲了许多勇敢的故事,可我一看窗外,心儿还是乱跳。
这一节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语言开头,讲述了“我”是多么怕黑,孩子们很容易产生共鸣。
第二小节写到: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可说成:晚上,爸爸偏要拉我散步去。
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对黑的恐惧,发现了世界崭新的一面。
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在孩子们眼中,黑黑的夜晚是非常陌生的。
作为教者,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们听,再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在夜晚的时候,“我”从前心情怎样,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心情,感知“我”心情的变化。
抓住“我”心情变化这一线索,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第二小节。
想象黑夜中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夜色的美丽,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
道独特的风景,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根据课堂练习,我设计了以下目标:
1、认识“胆、敢、往、外、勇、窗、乱、偏、原、像、微”11个生字。
会写“色、外、看、爸、晚、笑、再”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三、说重点:
识字和正确、流利的朗诵课文。
通过朗诵课文,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勇敢品质。
四、说教法: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时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整体感知,个个击破”。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发散性思维进行自主学习。
1、坚持识字为主
识字仍然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要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良好的语言环境,坚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识字教学。
在方法上坚持“三步走”:第一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文,在认读课文中认读生字,解决字音问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了解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字义。
第三步,在阅读过程结束之后,学生已经能够读准字音,了解字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识记字形,渗透汉
字的结构规律和文化内涵,学习识记方法,并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
2.加强诵读、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低年级教学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朗读、诵读和欣赏、体味上,在读中引发兴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指导学生的朗读要体现三个层次: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认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其次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教学中尤其要注意从感情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创设情境,使学生用真情实感读书,用心读书。
最后,学生的朗读应该是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低年级的阅读指导应重点放在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敞开想象,在想象中理解作品,达到与作品、作者的共鸣。
不同性格特征、学习程度的学生对相同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可能是不尽相同的,阅读指导中尤其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初读课文时交流对文章内容和疑难之处的初步感受;细读课文交流对文章的主题、精彩之处的看法;教师要鼓励各种层次的学生踊跃发言,尊重所有孩子的意见和观点,在交流中实现生生、师生、学生与作品、学生与作者的沟通与碰撞。
语文是诗意的、浪漫的、朦胧的,语文学习的过程不能够像对待科学学科一样要求那么精确、系统、完备,语文学习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多彩的、个性的;阅读的过程就要体现一个体验、品味、感悟、联想、互动互生、虚实相映、趣味层生、百阅常新、永不生厌的学习过程;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理解,才会常使学生“抬头而读”,掩卷深思、百感交集、浮想联翩,学习中才总有“我”在,有“我的感受在”,才使学生面对课本倍感亲切,这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亲和。
五、说流程:
1、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新大纲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紧抓导入这个环节,课前我与学生进行一个小调查“你晚上怕黑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板书:13《夜色》
2、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自主学习。
然后在全班集体交流识字方法,并通过“开火车”、“我送字宝宝到夜空”等游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最后送生字回课文,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并提出要求:你知道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板书:害怕——不害怕
3、细读课文,体会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整体感知,个个击破”的方法让学生逐句细读课文,加上恰当的体态语正确理解小作者的心理。
具体做法如下:教学《夜色》一文,通过几个层次的读文后,引发孩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你眼里的夜晚是怎样的?把你的感受说给同学听。
”有的孩子也许天生就不怕黑;有的孩子可能原来怕黑,但通过阅读,眼里的夜色美丽起来了:春花在静夜默默绽放,星辰在冬夜悄悄眨眼,秋虫伴着晚风呢喃,夏夜更是听取蛙声一片。
可能比白天更多一份朦胧的诗意美。
但是,有的孩子可能就不是这样,你怎么说夜色美丽,但我就是害怕,怕黑。
教者可用鼓励性语言,比如:夜色多美呀!我们一定要做勇敢的孩子,好吗?有的童心可能会说:“老师,我真的不行!”应该了解这就是童心的真实,这就是生命的真实。
教者怎么做?让这样的孩子也来大胆说。
比如向文中的孩子说说真心话:“我挺羡慕你,你变得勇敢了,可我还是不行,我就是怕黑,你还愿意和我交朋友吗?”另一个孩子可扮演文中角色:
“没事的,慢慢来。
”“怕黑也不能证明你不勇敢。
”这样慢慢引导,怕黑的孩子终于能战胜自己,领略到夜色的美丽。
(1)学生从文中找出小作者害怕的句子,试读出小作者的害怕。
我在这里设置了两个提问,一个情景,让学生通过阅读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提问一,怎样让老师知道你的胆子很小很小?提问二,怎样让大家听出来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情景设置:假如这时你一个人在一个黑漆漆的屋子里,你会害怕吗?通过提问和情景设置引起学生共鸣,教师这时加以范读和恰当的体态语给学生以节奏上的提示。
然后通过个别读——学生自评——自由读——个别读——集体朗诵,最后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诵、背诵。
(2)以“黑夜真的就这么可怕吗?”结束第一自然小结。
(3)让学生在欢快的《数星星》音乐中找答案。
原来黑夜并不可怕,那么小作者也这样认为吗?很自然的进入第二小节,学生自由读。
(4)提问:小作者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来。
“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这时,我在这里设置了两个基础训练,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夜晚除了花草还有什么也像白天一样微笑?”原来——也像白天一样微笑。
小作者在这样美好的夜晚仿佛还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是你仿佛也看见了什么也在月光下睡觉?我也能看见——在月光下睡觉。
(5)以赛读的形式朗诵第二小节。
(6)总结性提问:现在你还觉得黑夜可怕吗?
(7)教师做课堂总结:其实黑夜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平常心看待
它,它像白天一样温馨可爱。
总之,整堂课教学,我始终把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训练语言,辅以“思,议,评,画”等手段,来培养他们能力,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