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6篇)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6篇)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一、幼儿园要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

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

班主任对早晨到园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出勤、健康状况。

对因病缺勤的幼儿,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二、教师发现疫情应该立即报告幼儿园领导,幼儿园发现疫情要在____小时内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教委。

幼儿园要指定专人负责幼儿园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幼儿园由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为报告人)。

1.法定传染病(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____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____天内有多个幼儿(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___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___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一)全园建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组长:陈翠萍副组长:汪丽娟、杨菊花成员:后勤主任卫生保健员各年级组组长(二)幼儿园建立园长负责制,成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一、托幼机构职责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

按照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治措施的落实。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二、传染病防治1、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2、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3、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

对因病缺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园(所)疫情报告人。

园(所)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4、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当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

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当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暴发和续发。

5、托幼机构应当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6、发生传染病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

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所)手续。

7、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

传染病流行期间,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

8、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园(所)。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幼儿园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幼儿园人员密集、儿童免疫系统较弱等特点,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较高。

为了及时掌握和管理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制定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和管理流程,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信息,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本制度适合于所有幼儿园工作人员,包括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等。

三、报告流程1. 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当发现幼儿园浮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时,工作人员应即将向保健医生报告,并将病例信息填写在传染病疫情报告表中。

2. 保健医生核实和确认保健医生接到报告后,应尽快核实病例信息,包括病情、症状、就诊情况等,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认。

如确诊为传染病,保健医生应及时通知幼儿园负责人,并向卫生部门报告。

3. 幼儿园负责人组织应对措施幼儿园负责人在接到保健医生通知后,应即将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制定应对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通知家长、隔离患病儿童、加强卫生消毒等。

4. 家长沟通和配合幼儿园负责人应及时通知家长,并向家长说明疫情情况、防控措施和儿童返园时间等。

同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防控工作,如及时就医、隔离患病儿童等。

5. 疫情报告记录和汇总幼儿园负责人应建立疫情报告记录系统,对每一次传染病疫情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病例信息、应对措施、家长反馈等。

定期将疫情报告汇总给卫生部门。

四、应对措施1. 隔离和治疗对于确诊的传染病病例,幼儿园应及时隔离患病儿童,并安排其就医治疗。

同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确保儿童按时就医。

2. 卫生消毒幼儿园应加强卫生消毒工作,特殊是对于可能受到传染的场所和物品,如教室、玩具、餐具等,要定期进行消毒。

3. 宣传教育幼儿园应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和家长的防病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五、监督和评估1. 监督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监督,定期检查幼儿园的疫情报告记录和应对措施,并提出改进建议。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及各项措施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及各项措施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及各项措施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幼儿园内的传染病,保护幼儿和教职工的健康,维护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园实际情况,制定本传染病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保健员、班主任等担任成员。

2.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和管理措施,组织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监督传染病防控措施的实施。

三、预防措施1.健康教育(1)通过讲座、宣传栏等形式,定期向教职工和幼儿家长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2)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2.健康检查(1)新入园幼儿需进行入园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入园。

(2)定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相应措施。

(3)教职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的教职工应暂时离岗治疗。

3.卫生与消毒(1)保持幼儿园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消毒。

(2)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定期消毒。

(3)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保持通风。

4.晨检与全日观察(1)保健员和班主任共同做好每天晨检和全日观察工作,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立即隔离观察。

(2)对缺勤幼儿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原因,做好记录。

5.疫情报告与控制(1)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报告领导小组,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2)领导小组组织调查和处理,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四、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1.成立应急预案小组,负责组织、协调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

2.应急预案小组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职责。

3.发生传染病疫情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五、培训与考核1.定期组织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教职工的传染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2.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考核,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六、制度落实与监督1.领导小组负责传染病管理制度的落实与监督。

2.保健员负责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日常管理。

3.教职工应当积极配合,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幼儿园师生的健康安全,及时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一、疫情监测及报告1.1 定期健康检查: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观察咳嗽、流涕等症状,以及检查皮肤是否有异常。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报告。

1.2 疫情监测:幼儿园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幼儿的健康状况和就医情况。

同时,每天对幼儿的体温进行监测,如有异常情况应即将报告给相关部门。

1.3 疫情报告:幼儿园应建立健康档案,并及时向相关卫生部门报告幼儿园内的传染病疫情,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二、传染病预防控制2.1 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幼儿园应定期组织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师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等。

2.2 环境卫生管理:幼儿园应保持教室、餐厅、洗手间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确保空气流通,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2.3 食品安全管理:幼儿园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避免食品成为传染病传播的途径。

三、疫情应急处理3.1 疫情报告及时性:一旦发现幼儿园内有传染病疫情,应即将向相关卫生部门报告,并按照像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停课、隔离患病幼儿等。

3.2 家长配合:幼儿园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告知疫情情况,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疫情防控措施,如及时就医、隔离患病幼儿等。

3.3 疫情跟踪和评估:幼儿园应对疫情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防控措施,并向相关部门报告疫情的发展和处理情况。

四、疫情后的恢复工作4.1 教室和设施消毒: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幼儿园应对教室和设施进行全面消毒,确保幼儿园环境的安全卫生。

4.2 健康恢复辅导:幼儿园应为患病幼儿提供健康恢复辅导,匡助他们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变化。

4.3 疫情总结和改进:幼儿园应对疫情的处理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改进管理制度,提高传染病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地方,但由于幼儿园孩子年龄较小,免疫系统尚未彻底发育,传染病在幼儿园中易发生。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幼儿园应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1明确责任人员:确定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责任人员,包括园长、医务人员等。

1.2建立报告流程: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流程,包括病例报告、信息采集、上报等环节。

1.3制定报告标准: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标准,包括报告内容、报告时限等。

二、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2.1定期体检:对幼儿园师生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传染病疫情。

2.2加强监测:加强对幼儿园师生的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3建立档案:建立幼儿园师生的健康档案,记录传染病疫情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三、制定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3.1明确处置措施:制定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明确病例报告、隔离措施、通知家长等处置措施。

3.2提前演练:定期组织传染病疫情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对疫情的应对能力。

3.3建立应急联系机制:建立幼儿园与相关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的应急联系机制,保障疫情应急处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传染病宣传教育4.1开展健康教育: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师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2加强卫生宣传: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4.3建立家园合作机制: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共同关注传染病疫情,共同预防控制传染病。

五、加强传染病疫情数据统计与分析5.1建立数据统计系统:建立传染病疫情数据统计系统,及时记录疫情数据。

5.2开展数据分析:对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疫情变化趋势,采取相应措施。

5.3定期总结经验:定期总结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经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传染病疫情防控水平。

结语: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是幼儿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基础,惟独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疫情防控水平,才干有效保障幼儿园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3篇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3篇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3篇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教职工和幼儿身体健康和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以下制度。

XXX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学生、教职工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制度要求,开展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二、成立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小组,指定校医/保健老师(专职或兼职教师)担任学校疫情报告人,各班级班主任为成员,开展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三、疫情报告工作组工作职责1、卖力建立、健全本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闹事件的发觉、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2、疫情报告人负责本校内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课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3、协助医疗单位对本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区教育局与卫生局对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4、卖力组织开展对本校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5、学校园长(大概托幼机构首要带领)是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闹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四、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程序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监测制度。

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进行记录。

1、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幼儿园孩子传染病管理制度5篇

幼儿园孩子传染病管理制度5篇

幼儿园孩子传染病管理制度5篇幼儿园孩子传染病管理制度(篇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一、部门职责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

按照卫生部门和教委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治措施的落实。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卫生防疫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卫生防疫部门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4、发生疫情后应协助与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1、报告病种甲:鼠疫、霍乱。

乙: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炭疽、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非典行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丙: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食源性疾病:幼儿园在短期内发生因食品原因引起的呕吐、恶心、腹痛、腹泻,伴有发热症状的病人10例及以上,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要求1)在园长的领导下,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的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加强对师生健康情况晨检或巡查,及时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报告。

3)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并在24小时内以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4)对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在6小时内向食品卫生监督所和上级同级教育部门报告。

三、传染病预防1、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把好新生入园体检关。

2、每年组织师生体检,发现属法律规定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及时调离岗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一、日常预防工作:
1、提高认识:提高师生卫生意识是防病的基础,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并实行接触人群的健康监察与有相关体征人群的医务监察,是控制传染病蔓延与流行的重要措施。

2、加强组织领导:幼儿园成立园长、主任、班级教师、卫生保健教师组成的幼儿园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实施对传染病预防等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及处理突发事件。

3、常规工作分工:(1)由保健医负责日常的传染病预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师生了解传染病的预防与相关的体能锻炼知识,从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个人卫生意识。

(2)利用家长学校、幼儿园广播、网页、宣传板等,向师幼、家长、社会宣传有关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做好防治工作。

(3)后勤主任与保健医负责幼儿园室内外、校园环境的卫生打扫及检查指导,对一些易忽视的卫生死角,加强督查,组织人力,进行经常性清扫,确保园内环境的整洁。

检查结果与考核挂钩。

(4)加强幼儿园卫生长效管理,由保育员、班主任协助保健室坚持晨检工作。

(5)由保健医对体检异常者进行跟踪了解,督促就医,及时反馈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二、园内传染病发生的处理:
1、保育员、班级教师负责每天对本班幼儿健康状况动态观察,发现与某些传染性疾病相关的症状或因病缺课情况,应询问幼儿健康状况并做好相应记录,如病例数超过正常时,应及时报告保健医,并提供班级幼儿的基本情况。

对班级幼儿的发病情况作动态了解,每天早上报告给保健医生。

2、保健医生负责每天检查晨检情况,并记录归档。

出现传染病疑似病例时,负责及时将发生地点、时间、主要病征、发病人数、发病班级、可能原因、采取措施、现状和趋势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负责对出现症状的幼儿进行暂时隔离,必要时护送相关医院就诊。

负责每天1次接受班主任晨检情况,统计后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3、对病愈返园的幼儿,返园当天必须先到幼儿园保健室,经保健医检查后(卫生部门出具的返园证明),方可进入教室上课。

4、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解除通知后,方可对幼儿园采取解除控制措施。

三、幼儿园领导
1、组建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统一组织、协调应急工作。

2、当事件发生时,幼儿园应根据疫情波及范围和流行的情况,停止进行集体性活动,避免发病班级学生进入集体活动场
所,对发病较多班级的学生,相对限制活动区域,必要时使用备用教室,防止发病班级之间的交叉感染。

疫情严重时,报请相关部门后,考虑停课。

3、幼儿园需加强同疾控中心的联系,保持信息通畅,密切关注幼儿的发病状况。

4、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健康教育课、广播、网页、板报等多种形式,坚持正面宣传,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绪,使之自觉配合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做好幼儿园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根据不同季节传染病发生特点,宣传传染病的危害与防治知识,增强疾病预防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5、幼儿园发生传染病流行时,对发病班级教室进行彻底消毒,加强教室内空气流通,要经常开窗通风。

对食堂、厕所进行消毒,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