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适应症
急危重症患者亚低温治疗技术规范

急危重症患者亚低温治疗技术规范【名词定义】亚低温治疗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具体方法为降温毯+肌松冬眠合剂十呼吸机辅助呼吸,为目前国内外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
一般将轻、中度低温(28〜35。
C)称为亚低温,研究表明,脑细胞损伤后早期实施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减轻神经元的损伤、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改善预后。
【适应证】1.颅脑创伤。
2.脑缺血、脑出血。
3,蛛网膜下隙出血。
4.心肺复苏后。
5.中枢性高热、惊厥。
【禁忌证】1.高龄。
2.严重心律失常。
3.休克。
4.颅内大出血。
5.凝血功能异常等。
6.入院时中心体温低于30℃o7.对血管活性药物或支持治疗无效的休克。
8.明确脑死亡患者。
【目的】1.降低脑代谢。
9.抑制细胞死亡。
10影响离子泵和抑制兴奋性神经毒性。
11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12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13.保护血脑屏障和减轻脑水肿。
14改善细胞内外酸中毒和细胞代谢。
【制度与依据】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成人急危重症脑损伤患者目标温度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组2019年发布的《成人急危重症脑损伤患者目标温度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该共识的制定是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而进行。
其中共识意见的证据和推荐级别依照GRADE标准。
证据级别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级。
【准备】1.用物准备:医嘱单、亚低温治疗仪、治疗盘、电源及插板、洗手液,检查用物的有效期,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2.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关闭门窗(或窗帘),请无关人员回避,保护患者隐私。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4.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不影响操作。
【操作流程】1.加水:检查水位计水位。
水位应达理想水位线。
水位线应位于亚低温治疗仪标识的红线处不能低于绿线处,可用上水管将侧板的任意一个接头,通过上水管与水源接好,其余管接头用密封堵盖堵死,缓慢加水(建议使用软化水)。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在临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用药物与物理的方法使病人体温降低,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国际上按体温降低的程度一般将体温分为:轻度体温33 ~ 350C,中度体温28~ 320C,深度体温17~ 270C,轻中度体温被统称为亚低温。
适应症: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心肺复苏术后脑病细菌性脑膜炎,高热惊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禁忌症:脑电无活动的昏迷或认知功能障碍者,终末期患者,活动性出血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孕妇亚低温治疗的注意事项:1、亚低温治疗前,患者应是生命体征平稳者。
2、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情况,亚低温治疗时应用肌松剂的同时,掌握好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在放置颅内压监护装置的情况下,动态观察颅内压的变化,防止脑灌注不足,维持脑灌注压在70mmHg以上。
4、在放置脑氧分压监护装置的情况下,动态观察脑氧分压的变化,防止脑供氧不足,维持脑氧分压在15mmHg以上。
5、观察、记录降温的时问,根据脑温及肛温随时调节冬眠药物的滴速。
6、随时观察脑温,肛温传感器固定情况,防止脱落或滑出,影响测温效果。
7、连续动态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防止心律失常。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1、神经系统的护理:24h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呼吸、脉搏、瞳孔、ICP、尿量情况,并及时记录。
同时给予持续吸氧,流量为3L/rain,以改善脑细胞耗氧状况。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执行温度调控,确保体温维持在32℃~34℃.2、呼吸系统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窒息及预防肺部感染;氧疗;观察呼吸音及呼吸频率、节律并准确描述记录;深昏迷、舌后坠影响呼吸道通常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
3、循环系统的护理:亚低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有心律失常、低血压。
因此亚低温治疗患者必须进行24h心电监护;降温和复温速度应严格控制,在体温降至或恢复到35℃时,可维持2—3h再继续降温或复温;观察并维持血压>95/65 mmHg,以保证心肌供血。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定义】亚低温治疗指用冬眠药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亚低温状态的一种治疗措施。
其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外界不良因素侵袭而引起的各种反应,保护机体免受过多的消耗,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目前,国际上将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33~35O C、中度低温28~32O C、深度低温17~27O C和超深度低温12~16O C四种。
由于深度低温易发生室颤和凝血功能障碍,故临床上不使用。
若将体温维持在28~35O C即亚低温时可显著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死亡率,改善颅脑外伤病人的神经功能,预后不产生任何严重并发症。
【适应症】⑴心肺复苏后的病人。
⑵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尤其是伴有去皮质强直、广泛脑水肿或脑肿胀的重度脑挫裂伤。
⑶GCS<8分,术后严重脑水肿。
⑷难以控制的中枢性高热。
【禁忌症】⑴全身衰竭、失血性休克。
⑵患有严重的心肺疾患。
⑶<16岁儿童或70岁老人。
【护理要点】⑴评估病人一般情况,有无治疗禁忌症。
⑵准备各种用物,并检查评估是否完好。
用物包括氧气、吸痰器、血压计、听诊器、降温或大冰袋、冰帽、呼吸机、监护设备和冬眠、抢救药物等。
安置患者单人房间,光线宜暗,室温18~20o C。
⑶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呼吸情况,亚低温治疗时应用肌松剂的同时,配合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按机械通气护理。
⑷在放置颅内压监护装置的情况下,动态观察颅内压的变化,防止脑灌注不足,维持颅内压在20mmHg以下,脑灌注压在70mmHg以上。
⑸在放置脑氧分压监护装置的情况下,动态观察脑氧分压的变化,防止脑供氧不足,维持脑氧分压在15mmHg以上。
⑹观察、记录降温的时间,肌松剂滴入的速度及肌肉松弛程度。
降温时,先使用冬眠药物待自主神经被充分阻滞,病人御寒反应消失,方可加用物理措施。
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o C 为宜。
体温降至肛温33~34o C,腋温31~33o C较为理想。
⑺固定好观察脑温、肛温的传感装置,翻身或做治疗时动作要轻,随时检查固定情况,防脱落或滑出,影响测温效果。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一、概念:亚低温主要是指轻度低温33-35℃(均为体何温度),中度低温29-32℃,在临床上用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者人工冬眠。
二、适应症: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心肺复苏术后。
三、作用:1)、主要是积极预防、控制脑水肿和脑缺氧。
(1)、防止由于脑损害而引起的高热、保护血脑屏障,防止脑水肿进一步恶化。
(2)、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和耗氧量,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低颅内压。
(3)、减少甘露醇用量,相应减少肾功能损害的毒副作用。
2)、降温时间窗:伤后亚低温实施越早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也越明显,尽量在伤后24h内实施。
中心体温在8-12h逐渐降至33-35℃,并维持24-48h为宜。
四、作用机理1)减低脑细胞氧耗量,降低脑能量代谢,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
2)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
3)抑制有害物质释放,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
4)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
5)增加泛激素的合成,促进脑细胞结构很和功能的修复。
6)减少Ca2+的内流,调节钙蛋白激酶Ⅱ活性。
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当体温下降至25℃时,脑组织耗氧量仅正常的1/3;体温每下降1℃,脑血流量减少6.7%;但在复温后,氧耗并非恢复到以前水平,而是增加了15%;脑脊液压力也随体温下降而下降,体温每下降1℃,脑脊液压力下降5.5%;体温低于25℃时,脑实质容积约缩小4.1%;体温在18-20℃时,脑循环阻断30分钟是安全的。
六、方法:1)、局部降温:降温:冰袋、冰枕、冰帽、冰毯。
全身降温;冰水浴、亚低温治疗仪。
2)、降温前准备:1.头颅CT检查,如有手术指征,则先行急诊手术。
2.连接各种监护设备。
(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前要置入带有温度探头的导尿管,行BIS监测)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连接呼吸机(关闭呼吸机的加热装置?)、使用肌松药物。
4.常规化验检查(电解质、血凝等)。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并发症;预防;护理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
江基尧等于1993年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1]。
随后亚低温这一概念被国内外学者所广泛认同。
现临床上适用于重症脑挫伤而循环功能代偿良好者,躁动不安、高热、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者,以及严重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居高不降者;还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和重症化脓性脑炎高热、重度中暑和重型脑出血及结合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但亚低温对抗体免疫有抑制作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者,其可损害呼吸道自然防御功能,冬眠及肌松药物抑制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易发生并发症如静脉炎、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冻伤、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压疮等,因此护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1 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皮肤、泌尿道、呼吸道等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备齐各种抢救设备及药物,并处于应急状态,护理记录规范、及时、准确。
抢救病人时应冷静、敏捷、熟练[2]。
严防感染发生及压疮发生。
1.1 口腔护理对亚低温治疗患者口腔护理应每日3~4次,根据口腔pH值选用清洗液,一般pH≥7采用2%~3%的硼酸液,pH<7选用2%碳酸氢钠液,口插管患者每日更换牙垫1~2次[3]。
1.2 亚低温治疗病人最好平卧,使用气垫床,并勤翻身、拍背,但不能让病人坐起、激烈翻动或搬动,以免出现循环不稳,体位性低血压。
1.3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静脉输液、吸氧管等管道的通畅,采用静脉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注意各种引流管、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及管理。
1.4 加强皮肤观察如皮肤出现花斑说明末梢循环不良,应加强护理、按摩、保暖。
做好皮肤护理,每2h翻身1次,骶尾部、足部使用海绵垫保护,必要时使用气垫床。
防止压疮及冻伤的发生。
1.5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亚低温状态血流相对缓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定时进行凝血功能测定,防止发生凝血功能障碍[4]。
1.6 医护人员勤洗手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均应严格无菌操作[3] ,以防引起医院感染。
高压氧治疗和亚低温治疗适用哪些病症?

高压氧治疗和亚低温治疗分别适用于以下病症: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适用于多种情况,包括头昏、头晕、眩晕、头痛、失眠、多梦、耳鸣、听力下降、偏瘫、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行走不稳、脑外伤综合症、血管堵塞、脑出血、脑梗塞等。
此外,对于一些慢性疾病以及长久不愈合的伤口运用高压氧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急性脑缺氧,如呼吸、心跳骤停,窒息,喉头水肿,挤压伤等情况,高压氧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主要用于脑外伤、脑出血等引起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患者。
通过降低体温,可以减少脑组织的代谢和氧消耗,从而保护脑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
亚低温治疗应在脑损伤后的早期阶段进行,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治疗方法并不是所有病症都适用,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文档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一、亚低温治疗原理亚低温治疗是一种利用特定方法降低患者体温至亚低温状态的治疗方式。
通过降低体温,可以抑制脑细胞的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脑卒中、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亚低温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等。
二、适用人群与禁忌人群适用人群:1. 脑卒中、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 体温升高或中枢性高热的患者;3. 需要降低机体代谢和氧耗的患者。
禁忌人群:1. 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不稳定的患者;2. 存在严重电解质紊乱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 存在颅内高压或病情危重的患者。
三、治疗方法与步骤1. 治疗方法: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法实现。
物理降温包括冰敷、冰毯、冰帽等,药物降温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退热药等。
2. 治疗步骤:(1)评估患者情况,确定亚低温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3)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如冰敷、冰毯等;(4)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降温速度和温度,避免过快或过慢降温;(5)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患者舒适,注意保湿和保暖;(6)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四、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1. 护理要点:(1)监测体温变化,保持体温在亚低温状态;(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和翻身拍背;(3)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评估病情状况;(4)注意保湿和保暖,预防皮肤冻伤和肺炎等并发症;(5)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 注意事项:(1)避免过快或过慢降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其他并发症;(2)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患者舒适,避免过度刺激和躁动;(3)对于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或电解质紊乱的患者,需特别注意监测和治疗;(4)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尊重其人格尊严。
五、常见问题与解答1. 亚低温治疗是否会对身体造成副作用?答:亚低温治疗对身体的影响较小,但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皮肤冻伤、呼吸道干燥等。
亚低温治疗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亚低温治疗的流程及注意事项1.什么是亚低温治疗?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2.亚低温治疗在神经外科的适应症有哪些?⑴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尤其伴有去大脑强直者;⑵弥漫性脑损伤,伴有广泛脑水肿及ICP(颅内压)增高者;⑶丘脑下部损伤,或有持续性中枢高热者;⑷颅内血肿清除或内、外减压术后脑肿胀严重,仍有ICP增高者;⑸伤后有明显精神症状或谵妄、躁动不安者;⑹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初学伴有ICP增高者;⑺外伤后脑梗死伴有ICP增高者。
3.亚低温治疗的禁忌症有哪些?⑴患者有严重复合伤或已处于全身衰竭期;⑵合并低血压、休克尚未纠正或有出血倾向者;⑶怀疑有颅内血肿,正在观察阶段的患者;⑷年老且伴有严重心血管功能不良者。
4.亚低温治疗的准备工作⑴应行脑室外穿刺引流术,监测并记录ICP、HR、BP、R和SPO2变化情况。
⑵患者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⑶冬眠药物备用:维库溴铵吗啡芬太尼咪达唑仑。
⑷为防止出现低血压应备用升压药物。
⑸冰毯温度先设定在20℃左右,根据情况调整冰毯温度,并做好测量肛温的准备。
5.冬眠药物的使用⑴患者如有躁动可肌注M1半量(杜冷丁50mg 氯丙嗪25mg 异丙嗪25mg),同时静脉缓慢推注稀释至20ml的芬太尼或咪达唑仑一支。
⑵维库溴铵先静脉稀释缓慢推注1-2支,再将10支维库溴铵稀释为50ml静脉泵入,开始为5ml/h,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一般为3ml/h持续给药,一般为5-7天。
⑶吗啡100mg稀释后静脉持续泵入。
⑷因维库溴铵有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副作用,使用冬眠药物时应在保持患者体温的情况下,尽量少用维库溴铵,多使用吗啡。
⑸在使用维库溴铵时有可能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应在床旁备用升压药物。
6.医药文档交流 2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2~3h 诱导期机械通气、冰毯、并给予维库溴铵、吗啡等药物,使BT 降至33.5~35.0℃,(RT33.0~34.5℃)BT 维持在33.5~35.0℃ (RT 维持在33.0~34.5℃)同时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静点备用,维持血压稳定 亚低温治疗复温1℃/4~6h维持24h~7d开始复温至BT 36.5~37.5℃(RT36.0~37.0℃)1.继续维持亚低温治疗;2.手术治疗若 ICP >20mmHg若 ICP ≤20mmHg ,稳定24小时后 复查头颅C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lympic Cool-Cap冰帽系统
一、工作实质:通过选择性头部降温,带动全身温和的亚低温,降低机体代谢,并给身体的
其他部位提供辐射回暖
二、工作目标:通过冰帽温度的设置,使肛温维持在34.0-35.0℃
三、适应症:重度HIE的足月儿
附:判断HIE的足够临床证据由以下标准判定
A 大于或等于36周胎龄儿,至少符合以下一条:
a生后10分钟,Apgar评分小于或等于5
b生后10分钟,需要持续复苏,包括气管或面罩通气
c生后60分钟内,动脉血PH小于7.0并认为是酸中毒
d生后60分钟内,血碱剩余大于或等于16mmol/L
B 轻度或重度脑病,伴意识状态的转变(昏睡、昏迷),并至少有如下一条
四、禁忌症:
A、肛门闭锁
B、头部创伤或头骨骨折并导致颅内大出血
C、产重小于1800g
五、复温
每小时上升幅度不能超过0.5℃
六、注意事项
1、在冷却和回暖治疗过程中需要禁食
2、每次调整冰帽温度时,需要等待45分钟适应
3、每12小时移开冰帽检查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