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水的密度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测量固体密度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密度(金属块)
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量筒、烧杯、细线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记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记作V1
③用细线拴住金属块将其浸没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体积记作V2
实验记录表格:
测量液体密度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测量液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量筒、烧杯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待测液体和烧杯的质量记作m1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体积记作V
③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记作m2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重点:密度测量原理、步骤
教学过程:
1.小石块密度的测量
教师:密度测量原理要测量那些量m v。
画出测量表格。
教师演示小石块密度测量方法:1、先把天平调节平衡测出小石块的质量2、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 3、把数据填入表中根据密度公式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学生:练习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并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巡视学生解答问题
2.密度的测量
教师:测量盐水密度需要测量量画出表格。
教师演示盐水密度测量方法1、先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2、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
测出空瓶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 3、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学生:练习测量盐水的密度,并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巡视学生回答问题
小结:密度的测量公式及方法
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通过本实验,我们旨在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密度的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即:\\rho =\frac{m}{V}\其中,\(\rho\)表示密度,\(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
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如长方体、圆柱体等,可以通过测量其尺寸计算出体积。
而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则通常采用排水法来测量其体积。
排水法的原理是:将物体浸没在水中,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通过测量排开的水的体积,就可以得到物体的体积。
三、实验器材1、电子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精度为 001g。
2、量筒: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量程为 100ml,分度值为 1ml。
3、细线:用于悬挂物体。
4、待测物体:包括规则形状的金属块和不规则形状的小石块。
5、水。
四、实验步骤1、测量规则金属块的密度用电子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m_1\),记录测量结果。
用直尺测量金属块的长、宽、高,分别记为\(a\)、\(b\)、\(c\),计算金属块的体积\(V_1 = a×b×c\)。
根据密度公式\(\rho_1 =\frac{m_1}{V_1}\)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2、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用电子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_2\),记录测量结果。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_2\)。
用细线将小石块系好,缓慢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量筒中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_3\)。
小石块的体积\(V_4 = V_3 V_2\)。
根据密度公式\(\rho_2 =\frac{m_2}{V_4}\)计算小石块的密度。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规则金属块的测量数据质量\(m_1\)=______ g长\(a\)=______ cm宽\(b\)=______ cm高\(c\)=______ cm体积\(V_1\)=\(a×b×c\)=______ \(cm^3\)密度\(\rho_1\)=\(\frac{m_1}{V_1}\)=______ \(g/cm^3\)2、不规则小石块的测量数据质量\(m_2\)=______ g量筒中水的初始体积\(V_2\)=______ \(ml\)量筒中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_3\)=______ \(ml\)小石块的体积\(V_4\)=\(V_3 V_2\)=______ \(cm^3\)密度\(\rho_2\)=\(\frac{m_2}{V_4}\)=______ \(g/cm^3\)六、实验误差分析1、测量质量时,电子天平的精度有限,可能导致质量测量存在误差。
长度和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和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的长度。
2、掌握用物理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3、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进而计算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原理1、长度测量游标卡尺:利用主尺和游标尺的差值来提高测量精度。
游标卡尺的精度取决于游标尺的刻度数,常见的游标卡尺精度有 01mm、005mm和 002mm。
螺旋测微器:通过旋转螺纹副,使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从而测量物体的长度。
螺旋测微器的测量精度通常为 001mm。
2、质量测量物理天平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通过调整砝码和游码使天平平衡,从而测量物体的质量。
3、密度计算密度的定义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对于规则形状的固体,可以通过测量其尺寸计算体积;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固体,可以用排水法测量体积。
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量。
三、实验器材1、游标卡尺2、螺旋测微器3、物理天平4、量筒5、待测金属圆柱体、长方体、小石块、盐水等四、实验步骤1、长度测量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分别在不同位置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测量时,注意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先读主尺刻度,再加上游标尺对齐主尺刻度的读数乘以精度。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同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用螺旋测微器时,要注意读取固定刻度和可动刻度的数值,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2、质量测量调节物理天平的底座水平,使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央。
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向右盘中逐渐添加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读取砝码和游码的总质量即为物体的质量。
3、固体密度测量对于金属圆柱体,根据测量得到的直径和高度,计算其体积 V =π×(d/2)²×h,其中 d 为直径,h 为高度。
然后根据测量得到的质量 m,计算其密度ρ = m / V。
对于长方体,根据测量得到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计算其体积 V = l×w×h,然后计算密度。
密度测量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
一、实验名称:测量不溶于水的固体的密度
二、实验目的:用间接的方法测量固体密度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固体、细线、水
五、实验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2、用量筒量出适量的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悬挂固体,把它全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
测出量筒内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2;
4、固体的体积V= ;
5、根据公式求出固体的密度;
6、换另一种固体再次测量并计算出密度。
六、实验记录表格
七、实验结论:
固体A的密度是 g/cm3= kg/m3
固体B的密度是 g/cm3= kg/m3
一、实验名称:测量浓盐水的密度
二、实验目的:用间接的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浓盐水
五、实验步骤:
7、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8、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浓盐水,称出烧杯和浓盐水的总质量m2
9、将烧杯中的浓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浓盐水的体积V ;
10、浓盐水的质量m= ;
11、根据公式求出浓盐水的密度;
六、实验记录表格
七、实验结论:
浓盐水的密度是 g/cm3= kg/m3。
观察水的实验报告单

观察水的实验报告单观察水的实验报告单引言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观察水的性质和行为,深入了解水的特点和重要性。
实验一:水的物理性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观察了水的几个物理性质。
1.1 温度对水的影响我们首先将两杯水放置在室温下,其中一杯水加热至沸腾。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加热的水开始冒泡,并逐渐蒸发。
而室温水则保持稳定,没有任何变化。
这说明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水的蒸发。
1.2 密度对水的影响我们接着进行了关于水密度的实验。
我们取两个容器,一个装满了水,另一个装满了油。
将一小块塑料球放入两个容器中,我们发现球在水中漂浮,而在油中下沉。
这是因为水的密度大于油,所以球在水中浮起。
1.3 表面张力对水的影响我们将一张纸巾放在水面上,观察到纸巾能够浮在水上而不沉下去。
这是因为水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在表面形成一个薄膜,从而支撑住纸巾。
实验二:水的化学性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观察了水的一些化学性质。
2.1 水的酸碱性我们将一小块红色的红茶布放入水中,观察到水变为淡红色。
然后,我们滴加几滴柠檬汁到水中,发现水变得更加酸性,颜色变为橙黄色。
接着,我们滴加几滴小苏打水到水中,发现水变得碱性,颜色变为淡绿色。
这说明水具有酸碱中性,并且可以通过添加其他物质来改变其酸碱性。
2.2 水的溶解性我们取一小块糖块放入水中,观察到糖块逐渐溶解。
然后,我们取一小块油块放入水中,发现油块无法溶解。
这说明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但不包括油类。
结论通过观察水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沸点、密度和表面张力。
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温度升高会导致水的蒸发。
水的密度大于油,所以物体在水中会浮起。
水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在表面形成薄膜。
2. 水的化学性质表现为酸碱性和溶解性。
水具有酸碱中性,可以通过添加其他物质来改变其酸碱性。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但不包括油类。
关于水的实验报告

关于水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探索水的神奇之处引言:水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水接触,但你是否对水的性质和特点有着深入的了解呢?本篇实验报告将带你一起探索水的神奇之处,从分子结构到表面张力,从溶解性到密度等方面,揭示水的奥秘。
实验一:水的分子结构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分子式为H2O。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水分子的结构。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将杯子中的水注满。
2. 在水面上滴入一滴食用油。
3. 观察油滴在水面上的形状。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油滴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形状。
这是因为水分子的极性使其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在水面上形成一个紧密的结构。
而油分子则不具备这种极性,所以油滴在水面上无法扩散开来。
实验二:水的溶解性水是一种优秀的溶剂,能够溶解许多物质。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步骤:1. 准备几种常见的物质,如盐、糖、小苏打等。
2. 在不同的玻璃杯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
3. 将每种物质分别加入到不同的杯子中,搅拌均匀。
4. 观察每种物质是否完全溶解于水中。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盐和糖完全溶解于水中,形成透明的溶液。
而小苏打溶解于水中时会产生气泡,但并不完全溶解。
这是因为盐和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可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溶解于水中。
而小苏打则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的方式溶解于水中。
实验三: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克/毫升,也就是说,1毫升的水的质量为1克。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容器,如一个透明的塑料杯。
2. 将杯中注满水。
3. 使用一个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水。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称量出的水的质量与所注入的水的体积相等。
这说明水的密度确实为1克/毫升。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水分子具有极性,因此在水面上形成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在水面上形成一个紧密的结构。
测盐水的密度-实验通知单及实验报告单

测盐水的密度-实验通知单及实验报告单实验通知单
教师签名;领出日期;
管理员签名;归还日期;测量盐水密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烧杯、适量被测液体(盐水x量筒、硅码、镣子二、实验原理:
测量出盐水的质量和体积,通过公式p=m/v计算出盐水密度三、实验过程
1 .在将天平放置在水平台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 再调节平衡螺
母使横梁平衡
2 .将空烧杯放在左盘里并向烧杯倒入适量盐水.估计装有盐水烧杯的质量并用镶
子在右盘里增加、减少硅码,再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3 .记录装有盐水烧杯的质量ml
4 .将少量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
5 .记录量筒中少量盐水的体积V
6 .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7 .将倒出少量盐水的烧杯放在左盘里.估计倒出少量盐水的烧杯的质量并用镒子在右盘里增加、减少硅码,再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8 . 记录装有少量盐水烧杯的质量m2
9 . 计算出倒至量筒的盐水的质量m3
10 . 计算出盐水的密度p四、实验数据
五、空度计算
已知:m1=33g m2=17.6g V=14cm3
求:p
解:m3=m1 -m2=33g-17.6g=15.4gp=m3/V=15.4g/14cm3 =1.1g/cm3
答:盐水密度约为1.1 g/cnV六、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物理的学习,我理解了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也收获了许多知识。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物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之后对物理的学习中,我也会更加认真、努力。
物体密度测定实验报告

物体密度测定实验报告物体密度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
通过测定物体的密度,可以了解其物质性质和组成成分。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物体的密度,探究物体密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铁块、木块、塑料块、水、酒精等。
2. 仪器:天平、容量瓶、量筒、游标卡尺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材料,保证其表面干净无尘。
2. 测量质量:使用天平分别测量铁块、木块和塑料块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测量体积:使用容量瓶和量筒分别测量水和酒精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4. 密度计算:根据密度的定义,计算出铁块、木块和塑料块的密度,并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物体的密度,并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铁块的密度较大,说明铁具有较高的质量,适用于制造重型机械和建筑材料。
2. 木块的密度较小,说明木材相对轻盈,适用于家具制造和装饰材料。
3. 塑料块的密度较小,说明塑料材料具有较低的质量,适用于制造轻型产品和包装材料。
4. 水的密度较小,而酒精的密度较大,说明不同液体的密度也存在差异,这与其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有关。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结果推测物体的成分。
例如,通过测量木块的密度,我们可以推测其可能是由纯木材制成,而非人工合成材料。
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条件和仪器精度的限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提高天平的精度:使用更加精确的天平,可以提高质量测量的准确性。
2. 提高容量瓶和量筒的精度:选择精度更高的容量瓶和量筒,可以减小体积测量的误差。
3. 多次重复实验: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可以减小个别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不同物体的密度,并分析了物体密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班级
实验日期
组别
同组者
指导教师
课题
测量液体(水)的密度
实验
目的
测量液体(水)的密度
实验
器材
天平及砝码量筒水烧杯
实验
原理
根据密度公式,用测出水的质量,用测出水的体积,计算求得水的密度。
实验
步骤
1、在烧杯中盛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并记录。
2、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并记录。
3、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下的水的质量并记录。
4、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出的水密度。
5、整理器材m1/g)
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水的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cm3
水的密度ρ/(g/cm3)
实验
结果
水的密度ρ=(g/cm3)=(kg/m3)
误差
分析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