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第二课时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2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2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一种以折线连接各数据点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的图表。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根据给定的数据,正确地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并能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的趋势和变化。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知道折线统计图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2. 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正确地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并能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的趋势和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坐标轴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如何正确地将数据点标在坐标轴上。
2. 学生对于数据的变化趋势的分析能力,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准确地描述数据的变化情况。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折线统计图的示例,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学习。
2. 学生准备纸和笔,用于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折线统计图的示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教师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折线统计图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3. 演示: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演示如何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出折线统计图。
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一起绘制。
4. 练习: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独立地绘制出折线统计图。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的趋势和变化,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数据的变化情况。
6. 应用: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来解决,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板书设计:1.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画法2. 板书内容:- 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作业设计:1. 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出折线统计图。
2. 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的趋势和变化,描述数据的变化情况。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作用。
2.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3.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二、教学内容1.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作用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折线连接代表数据的点并展示数据变化趋势的统计图表。
它可以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2.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步骤如下:•统计数据:先统计需要展示的数据,并记录下来。
•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变化的趋势。
•选择纸张:视需要展示的数据量和具体情况而定,选择合适的纸张。
•画坐标轴:先画两条相互垂直的坐标轴,并确定坐标轴的范围,再在坐标轴上标出刻度。
•画折线:将数据点标在坐标轴上,然后用折线连接这些数据点,得到折线统计图。
•添加图例:如有需要,可在折线统计图上添加图例,方便说明数据的含义。
3.练习现在由学生们自己挑选一组数据,按照上述步骤绘制一张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重点1.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作用。
2.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四、教学难点1.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变化的趋势。
2.画坐标轴时确定坐标轴的范围。
五、教学方法1.给学生展示折线统计图,让他们自己分析数据。
2.利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和比较分析的结果。
3.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形式的统计图,来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作用。
2.正式学习(1)通过展示一些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分析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2)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分别介绍了统计数据、坐标轴、折线等的具体步骤,还给出了示范操作。
(3)现在由学生们自己挑选一组数据,动手绘制一张折线统计图,并在绘制过程中,我将带领学生进行指导和纠正。
3.课堂互动(1)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和比较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2.能够依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特点进行合理推测。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更清晰的看出数据变化的情况,常省略空白部分。
教学难点:
发现数学问题,依据数据变化特点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
1.师:小亚生病了,小胖和小丁丁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了描述小亚体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统计图,了解统计图的种类。
2.能够通过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理解横轴和纵轴的意义。
3.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规律,发现数据变化趋势。
二、教学准备1.标尺、铅笔、黑板、粉笔。
2.统计工具、干净的表格纸。
3.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及相关题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例子,例如柱状图、饼图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2. 引入主题介绍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变化规律。
3. 规定统计图的横纵坐标轴给学生展示一组数据,并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
并说明横轴和纵轴的含义。
4. 画折线统计图通过步骤3的规定,让学生依次将数据点用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折线,最后用笔连接第一个点和最后一个点形成一个折线统计图。
5. 分析数据规律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找出数据之间的联系,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6. 教学提示1.折线统计图只适用于连续的数据,不能在数据之间插入其他数据。
2.规定统计图坐标轴的范围时,应根据数据的情况决定。
3.画折线统计图时,不要插值或者改变数据的顺序。
4.学生应该谨慎地对待搜集到的数据,以避免对统计结果的影响。
四、教学收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如何制作折线统计图,并且学生还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深入理解了数据背后的变化规律和联系。
同时课堂上也强调了统计工具的使用、数据的收集和如何分析数据的方法。
这些都是孩子们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四年级数学下册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教案沪教版【知识与技能】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初步学会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索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初步学会对折线统计图的范围与结构进行把握,能选择合适的刻度。
2、经历分析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培养观察、操作、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更好地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对折线统计图的范围与结构进行把握,能选择合适的刻度。
教学准备: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设计:一、情景引入(媒体出示第47页某日气温的统计表。
)1、学校气象小组测量某天气温并汇总成统计表,由于上体育课10点钟忘记测量了。
2、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3、小胖想根据表中的数据画折线统计图,可是他不知道该怎样画?你们愿意帮他吗?【说明:一堂课的引入是老师与学生交往活动的开始,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本节课我是从学校气象小组测量某天气温导入,这样导入既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探究新知1、请学生先想一想该怎样做?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画折线统计图。
3、全班交流:(1)横轴写什么?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2)纵轴写什么?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3)纵轴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4)每个黑点点在哪里?(5)标题写什么?(6)为什么10时没测量,在横轴上也要标出?4、师生共同总结折线统计图的一般画法。
5、思考:怎样的折线统计图是合理的?(1)纵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相等。
(2)纵轴上的最小的刻度等于或小于统计量的最小值。
(3)纵轴上的最大的刻度大于或等于统计量的最大值。
(4)横轴上依时间(次序)大小按相同比例确定位置。
(5)用折线连接相邻的黑点。
【说明:在让学生制作折线统计图时,先让学生想一想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出来的;再议一议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最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引言在数学学习中,折线统计图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图表类型。
它可以展示数据随时间或者其他变量的变化趋势,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据的变化规律。
本文将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让读者能够更加轻松地使用折线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二、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1. 收集数据在画折线统计图之前,我们需要先收集数据。
通常,我们需要收集一段时间或者一个区域的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
假设我们需要展示某地区一年内降雨量的变化,我们可以先记录每个月的降雨量,如下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降雨量(mm)20 28 35 75 110 130 170 150 90 40 22 182. 分析数据在收集完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了解数据的变化规律,以便于更好地选择如何展示数据。
以降雨量为例,在收集完每个月的降雨量数据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这些数据。
我们可以先算出全年降雨量的平均值,并根据这个平均值,来确定降雨量是否多或少。
对于表格中的降雨数据,我们可以算出它们的平均值(每个月的降雨量相加后再除以12),为75mm。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前两个月的降雨量偏少,中间的几个月降雨量比较稳定,转折点出现在第7个月,之后则日趋减少,最后两个月降雨量最少。
3. 画统计图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来画统计图了。
画统计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数据的变化规律。
针对表格中的降雨数据,我们可以画出一个折线统计图,如下图:| __| __ | ||__| |__|__|__|__|__|__|__|__|__|__|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图中,横轴代表时间(每个月),纵轴表示降雨量(单位:mm)。
每个月的降雨量用一个点来表示,然后用一条折线,连接所有的点。
在这个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前两个月降雨量较少,3-6月基本稳定,7月有一个转折点,然后降雨量逐渐减少。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统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能力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主动得出描点、连线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完成纵轴上刻度的标注,使学生知道纵轴上的最大刻度能表示数据的最大值。
提高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加工、分析与处理,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初步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合理安排纵轴的刻度,使得最大刻度能表示数据的最大值,使数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并使所画的折线统计图具有美观性。
【教学准备】课件、大方格纸、记号笔、学生练习纸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自2001年申奥成功之日起,北京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建造奥运主会场以及各类比赛场馆,美化环境,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特别是控制了废气的排放,使空气质量连续8年得到改善,北京的蓝天天数明显多了。
我们的学习伙伴小丁丁、小巧等收集了从2003年~2007年北京蓝天天数的情况,还制作了一张折线统计图。
2、出示一张折线统计图:(1)上几节课,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关于折线统计图你已经了解了些什么?从这张图上你看到些什么?(可以知道:①这是一张近年来北京蓝天天数变化情况的统计图②横轴上表示年份,单位名称:年③纵轴上表示天数,单位名称:天。
纵轴上每一格表示2。
④用省略符号省略了220天以下的空白部分。
⑤2004年~2005年,北京的蓝天天数大幅上升。
)(2)2003年的蓝天天数是几天?你怎样看?(横轴找2003年,纵轴指向226;出示横轴、纵轴)2006年呢?(横轴找到2006年,纵轴指向24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2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沪教版 (2)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教学内容:课本第53、54页教材内容:认识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引入的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它不仅丰富了统计的内容,还为今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学习作好知识贮备;通过正确地认读分析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初步学会对折线统计图的范围和结构进行把握,能选择合适的刻度。
3、初步学会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教学重点:定点,连线,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以及原则。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合理确定横轴、纵轴上的数据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1、谈话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出示幻灯1)谁来说说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构成?(横轴,纵轴,横轴上的项目名称、纵轴上的单位刻度,单位,点,折线。
)2、引入揭题:师:折线统计图的作用这么大,你们想亲手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板书)二、探究新知(一)补充折线统计图,重点体会定点和连线1、师:“读书节”活动中快乐阅读小队对开学前4周课外书阅读情况进行了统计。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把这张统计图补充完整吗?2、交流汇报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1)个别汇报:师:第1周的对应点你是怎么确定的?(师规范学生语言表达)第2周、第3周、第4周的对应点又是怎么确定的?(2)师追问:0要不要连?3、小结:看来大家定点、连线的本领已经掌握的很不错了。
(二)初步尝试,初步了解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1、师:我们再来看一张统计表,,它和刚才的统计表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第3周阅读情况没有统计)师:这张统计表能画成怎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师:组内先讨论讨论:应该先完成什么,再完成什么?又该怎样分工合作呢?2、交流反馈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一般画法(媒体演示)师:谁能根据我们刚才的合作探究体会到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横轴:等间隔地标上项目,并在()中标注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第二课时教
案沪教版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进一步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准确熟练地根据给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准确、合理、简明、美观。
教学重点:明确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以及原则,能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地画出准确、合理、简明、美观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准确地画出准确、合理、简明、美观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第48页向日葵高度变化情况的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3、向日葵的高度变化除了可以用统计表表示,还可以用什么
表示?
4、回忆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说明] :以向日葵的高度变化情况的统计表引入,请学生通
过观察思考从统计表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由统计表引出折线统
计图,指导学生回忆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二、探究新知
1、画出表示向日葵高度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怎样根据这
张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1)思考:①横轴上表示什么?②纵
轴上表示什么?③你认为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几比较合理?为什么?(2)提示:为了清晰地看出向日葵高度变化的情况,我们可
以使用省略符号省去空白部分。
(3)小组讨论后完成。
(4)集
体交流。
2、评价折线统计图(1)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线统计图,集体
评价(2)讨论评价的标准是什么?(3)相互评价并且修正[说明]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和尝试画折线统计图,进一
步体会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在评价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
通过讨论评价的标准,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应该正确、合理、
简明和美观。
而评价以后的进一步修正则是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
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巩固练习根据下表,画出反映澳大利亚悉尼某年月平均
气温变化情况的折线图。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2)学生介绍各自的制作方法。
(3)比较评价:你认为哪种画法比较合理?为什么?[说明] :在学生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之后,尝试独立完成反映澳大利亚悉尼某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亲历完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在巩固练习和相互评价中进一步体会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以及和线统计图的准确、合理、简明和美观。
四、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