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一、文章内容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语音

太行(háng)万仞(rèn)惩(chéng)塞(sè)汝(rǔ)曾(céng)诸(zhū)箕(jī)畚(běn)荷(hè)孀(shuāng)龀(chèn)叟(sǒu)匮(kuì)亡(wú)以应厝(cuò)雍(yōng)冀(jì)

四、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五、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六、词类活用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

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

七、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

(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

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

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

八、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

6、杂然相许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 损:削减丘:小山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扣:敲,凿

15、始龀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

九、特殊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2、帝感其诚被动句

3、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

十、朗读节奏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泥箕、筐子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1)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

(2)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

(3)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

(4)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4、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

B、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伟大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扣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他对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却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命名为“智”,这样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5、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的某些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十四、开放性试题

1、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答全两点得2分;如只答出一点,但能说透彻,也可得2分;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得1分,言之有理且有新意,得2分。

2、《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说明了克服困难要下定决心的道理,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今天,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挖山的看法。

*示例:像愚公这样挖山不行。因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的破坏后,会导致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祸患。(答案必须是否定的,凡在保护环境、大自然的前提下,从其他方面指出危害或指明做法、提建议均可)

3、在你所熟悉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名称,不少于两个。*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4、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认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语文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 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 陇断.()焉。 二、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臾亡以应() 4、一厝朔东() 5、无陇断焉() 三、一词多义 1、且:(1)年且.九十();(2)且.焉置土石() 2、汝:(1)吾与汝.毕力平险();(2)汝.之不惠() 3、焉:(1)焉.置土石();(2)无陇断焉.() 4、其:(1)惧其.不已();(2)其.妻献疑曰() 5、之:(1)以君之.力();(2)汝之.不惠(); (3)跳往助之.();(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四、翻译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且焉置土石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阅读与标准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 。 3、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年且.九十()②寒暑易.节() ③杂然相许.( ) ④甚矣,汝之不惠.( ) 14、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部编版人教版《愚公移山》复习提纲

《愚公移山》复习提纲姓名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相传是由时期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原名)所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寓言,比如、、等。“愚公移山”后来成为成语,现在常常比喻 2.寓言是,特点:篇幅,情节,有和意义。 二、文言特殊现象 (一)通假字 1.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二)古今异义1.虽.我之死古义:今义: (三)词类活用1. 吾与汝毕力平险. 2.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3. 帝感.其诚 (四)一词多义 1.且(1)年且.九十 (2)且.焉置土石 (3)天子且.至(《周亚夫军细柳》) 2.止(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身已半入,止.露尻尾(《狼》) (3)一狼得骨止.(《狼》) 3.固(1)汝心之固.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求之下流,固.颠(《河中石兽》) 4.苦(1)何苦.而不平 (2)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诚(1)帝感其诚.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6.方(1)方.七百里 (2)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 7.若(1)曾不若.孀妻弱子 (2)若.儿戏耳(《周亚夫军细柳》) (3)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4)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8.节(1)寒暑易节. (2)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9.闻(1)操蛇之神闻.之 (2)军中闻.将军令(《周亚夫军细柳》) 10.居(1)面山而居. (2)居.无何(《周亚夫军细柳》) (3)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 (4)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

11.许(1)杂然相许.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 12.然(1)杂然.相许 (2)然.则天下之事(《河中石兽》) 13.子(1)子.曰(《论语》十二章)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14.焉(1)且焉.置土石 (2)始一反焉.无陇断焉.有子存焉.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15.已(1)惧其不已.也 (2)骨已.尽矣(《狼》) 16.之(1)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冀之.南汉之.阴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之.不惠汝心之.固 (3)跳往助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4)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6)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 (7)何陋之.有(《陋室铭》) (8)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17.以(1)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4)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军细柳》)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6)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7)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18.其(1)惧其.不已也 (2)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 (3)其.如土石何 19.于(1)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告之于.帝 (3)傅说举于.版筑之 (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5)征于.色,发于.声 (6)困于.心,衡于.虑 (7)于我如浮云 20.而(1)面山而居聚室而谋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何苦而不平 (2)而山不加增 (3)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三、其它重点字。 1.河阳.之北汉之阴. 2.聚室.而谋曰 3.出入之迂.也 4.惩.山北之塞. 5. 指.通豫南 6.吾与汝.毕.力平险 7.杂然 ..相许8.叩.石垦壤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同步训练】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基础训练 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2、给下列字注音: 万仞()龀()匮()厝()孀()箕畚()() 3、解释句中的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毕力平险 杂然相许(许:)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且焉置土石 投诸渤海之尾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寒暑易节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一厝朔东 4、翻译句子 聚室而谋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投诸渤海之尾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5、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二、阅读理解 1 、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 2、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 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山之一毛:山上的一根草。 B、固不可彻:固执得不够彻底。 C、孀妻弱子:寡妇孤儿。 D、无穷匮:无穷无尽。 5、下列句意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不实惠呀。 B、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我死了,有儿子存在。 D、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一边答应一边逃走了。 其他阅读题参考课后练习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解析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解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年且九十()(2)吾与汝毕力平险() (3)汝之不惠()(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于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B、而而山不加增默而识之 C、以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之虽我之死,有子有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下列文字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愚公移山》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3课】

《愚公移山》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3课】 班级:姓名: 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A卷:夯实基础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6、【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地。【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14、【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焉】,哪里。【置】,放置、安放。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诸】,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叩】,敲、打。

18、【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霜妻】寡妇。 20、【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始】,才、刚。【龀】,换牙。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易】,更替。【节】,季节。【反】,同返”,往返。【焉】,语气词。 23、【叟】老人。 24、【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惠】,同“慧”,聪明。 25、【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26、【毛】指草木。 27、【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8、【长息】长叹。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30、【不若】不如、比不上。 31、【弱】幼儿,小孩。 32、【虽】即使。 33、【穷匮】穷尽。34、【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35、【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36、【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已】,停止。 37、【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38、【一厝朔东】一座放在朔方东部。【厝】,放置、安放。【朔东】,朔方东部,今山西北部一带。 39、【陇断】山冈阻隔。【陇】,高地。【断】,隔绝。

文言文专题复习《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3题。(共14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2)以残年余力 ....() (3)甚矣,汝之不惠.( ) (4) 虎亦卒.去() 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2分)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2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6分)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 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参考答案: 20、(1)苦于(2)凭(3)通“慧”,聪明(4)终于 21、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1)苦于(2)凭(3)通“慧”,聪明(4)终于 22、(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3、B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以:凭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连……都……损:削减丘:土堆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叩:敲,凿15、始龀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心:思想固:顽固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 二、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三、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扛,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苦:古义:愁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四、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五、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里(面积)(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3)方欲行(将要)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穷凶极恶(极端)

语文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始龀()汝()无穷匮也()一厝雍南() 2、翻译。(1)何苦而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甚矣,汝之不惠。(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1)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3)河曲智臾亡以应()(4)一厝朔东() 二、文言文阅读。 (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智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愚公移山》《蜀之鄙有二僧》比较阅读附答案

《愚公移山》《蜀之鄙有二僧》比较阅读附答案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 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 9.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 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B.连词,表转折/连词,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二、重点词语解释 四、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泛指一般河流今 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 :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 : 古义: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 个, 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扛,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1、年且九十且:将近 2 、惩山北之塞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 4 、聚室而谋曰室 : 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6 、杂然相许杂然:纷纷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以:凭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连??都??损:削减丘:土堆 许:赞同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14、叩石垦壤叩:敲,凿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三、通假字 甚矣,汝之不惠始一反焉河曲智叟亡以应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无陇断焉1、 2、 3、 4、 5、 ?怎么样 焉:疑问代词,哪里 夫:成年男子 始龀龀:换牙 易:交换心: 思想穷匮:穷 尽 惠”通“慧” 反”通“返” 亡”通“无” “厝”通“措”陇”通“垄”节: 固: 15 、 季节 顽固 19 、 ,聪明,往返,没有,放置,高地 彻: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

新人教版23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 ) 惩山北之塞( )( ) 出入之迂也( ) 荷担者三夫( ) 始龀( )汝( ) 无穷匮也( ) 一厝雍南( )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 ) (2)甚矣,汝之不惠( ) (3)河曲智臾亡以应( ) (4)一厝朔东( ) 二、文言文阅读。 (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 ;智叟的态度是: 。 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rèn;chéng;sè;yū;hè;chèn;kuì;shuò;yōng。 2、(1)还愁什么挖不平呢?(2)冬夏换季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3)你太不聪明了! (4)你的思想太顽固了,顽固到不可改变的程度。 3、(1)方圆方向(2)并曾经(3)愁什么加强反问语气 4、(1)“反”同“返”,往返。(2)“惠”同“慧”,聪明。(3)“亡”同“无”,没有。(4)“厝”同“措”放置。 二、文言文阅读。 (一)1、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语言描写 4、不相同。“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小儿不畏虎》比较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小儿不畏虎》比较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小儿不畏虎》比较阅读答案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3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惩山北之塞以残年余力 甚矣,汝之不惠虎亦卒去 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2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 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参考答案: 20、苦于凭通“慧”,聪明终于 21、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苦于凭通“慧”,聪明终于 22、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3、B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始龀()无穷匮也()一厝雍南()()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3)甚矣,汝之不惠。(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 (2)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3)河曲智臾亡以应()(4)一厝朔东() 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 3、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智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绝对原创.中考必备《愚公移山》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一: 青海省西宁市1、解释(1)惩山北之塞惩:(2)汝心之固固: 2、翻译:(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1、(1)苦于(2)顽固 2、略。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 3、嘲讽、怀疑语言、动作 4、示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 5、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认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比较阅读二: 2007年恩施自治州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⑴惩()山北之塞⑵汝之不惠() 2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这劳动场面描绘出来。(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6.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第三层: 27.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 24、(2分)⑴苦于;⑵同“慧”,聪明。说明:答对一个给1分。第2小题答聪明或同“慧”均给1分。 25、(2分)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加入描绘语句的给2分,只翻译的给1分。 26、(2分)聚室而谋;叩石垦壤。说明:答对一层给1分。 27、(2分)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最新整理精品资料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r-r 一、又学常识 1、本文选自〈〈列子杨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于,名蔻,又名御蔻,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二、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刑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以忙力以:凭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皆』、能损魁父之丘皆:连...... 都.... 损:削减丘:土堆 10、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二夫荷:扛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叩:敲,凿15、始眦眦:换牙 16、寒暑易始一反,同。易:交换T :季T 17、汝心之固,固小出彻心:思想固:顺固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 三、通假字 1、县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四、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今义:手指 4、皆』、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卒于孙荷担者二夫荷:古义:扛,今义:荷花 7、皆』、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愚公移山复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注音: 万仞()龀()匮()厝()孀()箕畚()() 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 惩山北之塞()荷担者三夫()无穷匮也()一厝雍南() 杂然相许()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投诸渤海之尾()年且九十() 亡以应()惧其不已.也()虽.我之死 ( ) 固不可彻.( ) 3、解释下列虚词。 而:面山而居()而.山不加增()聚室而谋() 之:河阳之.北( )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以君之力()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操蛇之神闻之()() 跳往助之()告之于帝()冀之南,汉之阴()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土石如何() 以: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告之于帝() 焉:且焉之土石()始反一焉()

4、翻译。 (1)何苦而不平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5、写出本文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6、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臾亡以应()(4)一厝朔东() 7、对下列语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

C. 寒暑易节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8、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 (1)其如土石何() A、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 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0、A.且焉置土石(且:况且)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迂:绕远) 11、C.汝心之固(心:心脏)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二、文言文阅读。 1、用原句答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愚公移山比较阅读答案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8.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②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惩山北之塞惩:苦于②越明年越:到了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 ;智叟的态度是: 。 3、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 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 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 ; 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年且.九十()②寒暑易.节() ③杂然相许.( ) ④甚矣,汝之不惠.( ) 14、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②面山而.居。 15、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 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 是。(2分) 16、.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 ;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9、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