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观后感天津博物馆观后感发扬优秀文化
天津博物馆观后感_发扬优秀文化

天津博物馆观后感_发扬优秀文化(2)推荐文章观国家博物馆有感精彩作文热度: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三篇热度:自然博物馆观后感三篇热度:历史博物馆观后感三篇热度:昆虫博物馆观后感热度:天津博物馆观后感篇四10月13日上午9点,我们来到了天津文化中心历史博物馆,全体青年团员共同参加了“青春心向党,奉献在市幼”的主题团日活动。
本次活动我们主要参观两个场馆的内容:《中华百年看天津》和《天津人文的由来》,通过参观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到了天津的历史及天津的新变化,增强了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首先,“中华百年看天津”展馆以天津地方史为主题的大型历史陈列。
展览将文物、文献、照片、模型、油画、景观等巧妙结合,通过历史照片、历史文献、文物和历史资料等展示天津建城以来城市发展的历程。
展览分为九个板块:天津历史的沉淀、英勇悲壮的抗争、工业文明的启蒙、殖民统治的见证、北洋新政的诞生、中西文化的交汇、日本侵华的基地、红色风暴的雷鸣和北方经济的中心。
该展览展示了天津的历史文明和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其次,“天津人文的由来”是天津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它概略地展示了天津自旧石器时代末至清朝中后期上万年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天津从不毛之地到运河城市的曲折过程,对于因河、海交汇与毗邻首都而形成的军队屯驻、人口聚集、漕运枢纽、商品流通等影响古代天津发展的重要因素给予了突出展示。
通过今天的主题团日活动,我们不仅欣赏到了优美典雅的艺术展品,更增长了自身的知识与阅历,而且对天津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真切的感受,大家都为天津发生的巨大变化而自豪。
作为一名青年团员和入党申请人,我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踏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幼儿园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津博物馆观后感篇五天津博物馆坐落于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与平江道交口的银河广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拥有1.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展厅和功能齐全的文化休闲设施。
天津博物馆观后感三篇

天津博物馆观后感三篇参观天津博物馆后,你收获了什么知识呢?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天津博物馆观后感,希望您喜欢!天津博物馆观后感篇一一走近天津博物馆,我就被博物馆前卫的造型所吸引,博物馆大量使用了西方最时尚的玻璃和钢铁建材,从外面看建筑设计整体就像一只正在展翅高飞的天鹅。
我不禁感慨正是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成就了今日的天津博物馆。
听解说员介绍,经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天津博物馆已发展成为一座大型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历史类文物与艺术类文物并重是其收藏的一大特色。
馆藏各类文物近20万件,包括书法、绘画、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玺印、砚台、甲骨、钱币、历史文献、近现代文物、地方民间工艺等多个门类,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
藏品数量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博物馆共分三层,一层为办公区,二、三层为展览区。
我们参观了《百年集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中华百年看天津》等展厅,字画、古玩、瓷器、砚台、木器等各类珍品经过精心设计摆布、揭裱、整修,放置于镜柜中,在和谐雅致的灯光照衬下,显示出非凡的气度。
"中华百年看天津"是我们参观的最后一站,同时也是最壮观的一站。
它分大九部分:天津历史沉淀、英勇悲壮的抗争、工业文明启蒙、殖民统治见证、北洋亲政的诞生、中西文化交汇、北方经济中心、日本侵华基地、红色风暴的雷鸣。
这里荟萃了自古至今在天津的历史人物以及出现的文物,早期电报机模型,20世纪的织布机、纸钞货币、汇票,北宁铁路机车模型„„看着这些具有历史传统的种种,我犹如回到了20世纪,身处在那个年代的街区,亲眼见证中国的兴衰。
在看日本侵华基地这部分的时候,我的心在抽疼。
绞刑架上无辜的中国百姓,土坑中紧闭双眼的孩子„„我们一路跟着历史的足迹,回顾着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所经历的耻辱,艰辛,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感性而深刻的认识。
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天津博物馆观后感天津博物馆观后感参观了天津博物馆后,很多人都受益匪浅。
不仅仅是欣赏到了优美典雅的展品,更感受了中华民族灿烂而又悠久的历史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津博物馆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天津博物馆观后感篇一我一直都非常喜欢参观博物馆,因为那里的很多东西都能吸引我的目光。
每去一个地方,我都会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一方面是出于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一些风土人情。
但是说来惭愧,我在天津上学已经一年有余了,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却从来都没有去过天津的博物馆。
在20**年**月12日这一天的上午,我们班组织同学们参观天津文化中心的天津博物馆,全体同学参加了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活动,我终于得以看见天津博物馆的“庐山真面目”了。
天津博物馆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收藏特色是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地方史料并重,现有古代青铜器、陶瓷器、玉器、书法、绘画、文房用具、甲骨、地方民间工艺及近现代历史文献等各类藏品。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天津博物馆新馆。
这是一座层次错落,空间感极强的现代化建筑。
进入博物馆,可以看到馆内共有五层。
我们主要参观了开放的二层、三层和五层的展厅。
二层展厅主题为“耀世奇珍”,主要展出馆藏古代青铜器、玉器、书画、瓷器、工艺等类别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
三层展厅主题为“中华百年看天津”,展示了天津自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年间的风雨历程,揭示了天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工商业城市和中西文化交汇前沿的曲折过程。
三层开放的展厅最多,展出物品种类最多,我们参观的时间也最长。
每个展厅都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突出了各展厅的主题。
“线走风姿”展出的是明清时期的书法。
明清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书法家们的书法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
看着这些如同舞姿般优美的书法作品,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不仅是中华文化瑰宝,而且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
天津市博物馆读后感经典版(二篇)

天津市博物馆读后感经典版天津市博物馆作为天津市的重要文化场所之一,是我们了解天津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近期我就去参观了天津市博物馆,被它的丰富收藏和精美展品所震撼。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天津市博物馆的感受和一些值得关注的展品。
一、天津市博物馆的建筑和氛围天津市博物馆的建筑庄重大气,展馆的设计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给人一种时尚和舒适的感觉。
进入博物馆后,我被宽敞明亮的展览空间所吸引,展品的摆放和布局非常精致,使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整个博物馆的氛围庄重肃穆,给人宁静的感觉,使我更加专注地去欣赏展品。
二、展品的丰富多样性天津市博物馆的展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天津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
其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宋代青瓷和清代玉器的展览。
这些展品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制作精细,展示了古代工艺技术的高超和艺术的美感。
我还看到了一些古代的书画作品和文物,这些展品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也给人带来了审美的享受。
三、展览的设计和叙事方式天津市博物馆的展览设计非常精巧,每个展区的布局都很有创意和主题感。
在展览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位时间旅行者,通过观看展品和展示展品的环境,我不仅了解到了天津的历史和文化,还了解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文风情。
展览还配备了详细的文字解说和多媒体展示,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
四、博物馆的教育意义天津市博物馆作为一个教育场所,不仅仅是提供展示展品的天津市博物馆读后感经典版(二)天津市博物馆是一座位于天津市中心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它展示了天津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
我有幸参观了天津市博物馆,并对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津市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十分独特,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又融入了现代的建筑风格。
博物馆的外观犹如一座庄严肃穆的宫殿,给人以庄重而美丽的感觉。
而博物馆内部的展厅则明亮宽敞,给人以舒适的参观体验。
我特别喜欢博物馆内部的设计,它既展示了历史的庄严和丰富,又体现了现代的功能和美感。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天津博物馆是一座极具规模和历史底蕴的博物馆,我在参观之后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首先,博物馆的建筑设计非常精美,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从外观看,博物馆采用了古典的建筑风格,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在进入博物馆的大门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庄严和肃穆的氛围,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圣的地方。
博物馆内部的展览分为多个主题区域,展示了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
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天津的历史展览,展示了天津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历程。
通过这个展览,我了解到天津是一座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城市,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展览中展示的文物和图片让我感受到了天津的繁荣和独特的文化。
此外,博物馆还有一些临时展览,展示了当代艺术和文化的多样性。
这些展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创意和才华,也让我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观天津博物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思考。
通过观看展览和学习相关知识,我更加了解了天津的历史和文化,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和文物保管工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多的思考。
总的来说,参观天津博物馆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
我对博物馆的建筑、展览和文物保护工作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对天津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珍惜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五篇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五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五篇(一)来天津已经一年多了,却很少出去玩。
在同学的介绍下,终于决定在今天去参观天津博物馆,心里莫名的激动。
天津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与平江道交口的银河广场上是展示中国古代艺术及天津城市发展历史的大型艺术历史类综合性博物馆。
经过公交车的一阵颠簸,终于来得到了天津博物馆前。
首先,我们就被她的外形给吸引住了。
她似从湖面振翅欲飞的天鹅,线条流畅,极富时代感与艺术性,不愧为天津市的标志性文化设施。
接着,我们边参观,边拍照。
进到博物馆里,很是宽敞明亮,大小柱子,外加金属结构等等,反正看着挺漂亮,还带着点儿明快的现代气息,第一感觉不错。
一楼是共享空间等,没有展览,直接乘扶梯上二楼。
迎面就是书法馆,进去转了一圈儿,主要是明清两朝的作品。
出来到绘画、陶瓷等馆分别参观,感觉比预想的要好很多。
拐进另一个厅,一进门标着天津博物馆馆藏精品,进去之后豁然开朗,一看之下,才知道,原来镇馆的宝贝都在这个大厅里了!、进了大厅一转身就看见传说中的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雪景寒林图》,我们也是学美术出来的,知道范宽的画绝对是极品的文物,天津的这个藏品与他的《溪山行旅图》齐名,后者藏于台北故宫。
大厅中央引人注目的摆放着数个青铜制的鼎、钟等文物,多是商代的古物,这样的珍品世所罕见。
另一个一起我注意的是红山文化的龙身猪首玉,这个东西在许多历史类书籍中出现过,我吃惊于它竟然藏于天津博物馆,而且是如此的圆润与精美。
正好有解说员在解说,听了一下,原来在红山文化被学界认识之前,已经有该地出土的玉器在市场上出现,当时的天津博物馆就慧眼识宝,认为极具价值(虽然他们当时也不知道是这么重要)大量收购。
直到后来,红山文化为世人所知,目前天津博物馆所藏红山文化的藏品仅次于该遗址的出土地辽宁省,居全国第二,这还真值得我们骄傲呀! 原来天津博物馆的好东西都放在这个厅里了,什么《寒切帖》的唐代勾摹本,什么翡翠白菜,都是价值连城的精品。
天津市博物馆读后感样本(2篇)

天津市博物馆读后感样本天津市博物馆是中国非常有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西北角内环线北侧,占地面积达10.6万平方米。
这座博物馆是一座集史前遗址、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为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
在参观天津市博物馆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品展示。
首先,博物馆的建筑设计非常独特,它将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氛围。
馆内的展品也琳琅满目,从古代文物到现代艺术品,使人们能够全面了解天津的历史和文化。
在展览中,我尤其被古代铜器和书画作品所深深吸引。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除了展览品,博物馆还有许多互动展示和展示形式,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天津的历史和文化。
例如,博物馆内设有多个主题展览厅,通过音视频、实物和互动设备等形式,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展品的背后故事和历史背景。
此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一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艺术展览等,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参与的机会。
参观天津市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展览和互动展示,我对天津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中国的古代文明有了更多的欣赏和敬畏之情。
我也更加明白了文物的重要性,它们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是我们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也更加意识到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它们的魅力。
总的来说,天津市博物馆是一座非常优秀的博物馆,它不仅展示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还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和活动,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其中。
我对博物馆的设计和展示形式都非常满意,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观和学习。
天津市博物馆读后感样本(二)《天津市博物馆读后感》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天津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天津市博物馆作为该市的主要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天津的丰富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天津博物馆观后感350

天津博物馆观后感350
我有幸参观了天津博物馆,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
天津博物馆坐落在天津市中心,建筑气势恢宏,非常壮观。
一进入博物馆大厅,我就被大量的展览物品所吸引。
天津博物馆展出了丰富多样的文物,包括古代的陶瓷器、铜器、玉器、书画作品等。
这些文物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件唐代的青瓷花瓶,它绘有精美的花鸟图案,色彩鲜艳,工艺精湛。
我也很喜欢陈列着的一幅明代的山水画,它的气势恢弘,给人一种宽广的美感。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天津历史和文化的知识。
展馆中有很多详细的解说,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展品的背后故事。
我了解到天津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曾经是中国的重要港口之一,与世界有着广泛的交流。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天津的过去和现在,以及它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紧密联系。
除了文物展览,天津博物馆还有丰富的教育活动和展览。
我参加了一个书画展,展示了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充满了创新和艺术的魅力,让人们对现代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总的来说,我对天津博物馆的参观印象非常深刻。
它展示了中国古代文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天津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
的了解,并且对于天津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和敬意。
我希望将来还有机会再次参观天津博物馆,进一步探索其中的无穷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博物馆观后感天津博物馆观后感发扬优秀文化参观了天津博物馆后,很多人都受益匪浅。
不仅仅是欣赏到了优美典雅的展品,更感受了中华民族灿烂而又悠久的历史文化,下面是为大家的天津博物馆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我一直都非常喜欢参观博物馆,因为那里的很多东西都能吸引我的目光。
每去一个地方,我都会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一方面是出于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一些风土人情。
但是说来惭愧,我在天津上学已经一年有余了,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却从来都没有去过天津的博物馆。
在20**年**月12日这一天的上午,我们班组织同学们参观天津文化中心的天津博物馆,全体同学参加了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活动,我终于得以看见天津博物馆的“庐山真面目”了。
天津博物馆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收藏特色是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地方史料并重,现有古代青铜器、陶瓷器、玉器、书法、绘画、文房用具、甲骨、地方民间工艺及近现代历史文献等各类藏品。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天津博物馆新馆。
这是一座层次错落,空间感极强的现代化建筑。
进入博物馆,可以看到馆内共有五层。
我们主要参观了开放的二层、三层和五层的展厅。
二层展厅主题为“耀世奇珍”,主要展出馆藏古代青铜器、玉器、书画、瓷器、工艺等类别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
三层展厅主题为“中华百年看天津”,展示了天津自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 __成立的一百年间的风雨历程,揭示了天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工商业城市和中西文化交汇前沿的曲折过程。
三层开放的展厅最多,展出物品种类最多,我们参观的时间也最长。
每个展厅都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突出了各展厅的主题。
“线走风姿”展出的是明清时期的书法。
明清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书法家们的书法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
看着这些如同舞姿般优美的书法作品,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不仅是中华文化瑰宝,而且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
“寄情画境”展出的是明清时期的绘画,展览将各流派绘画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直观呈现的同时,勾勒出明清中国绘画的总体面貌。
“青蓝雅静”展出的是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的瓷器不仅深受 __喜爱,还受到外 __青睐,远销海外。
而青花瓷胎质细腻,釉质滋润,白地蓝花,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更能给人以清新素雅的美感。
“安和常乐”展出的是以“福、禄、寿、喜”为主题的文物,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颂扬。
“器蕴才华”全面展示馆藏文房清供精华,这些展品材质丰富,雕刻细腻,制作精巧,折射出中国古代文人的优雅生活和审美情趣。
估计在那样有意蕴的环境中,人们会更乐意读书学习吧。
“志丹奉宝”展出的是天津收藏家捐献的文物。
这些收藏家不惜倾注一生心血,致力于古物收藏,殚精竭力地保护、传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
建国后,众多收藏家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政府的信赖,纷纷化私为公,慷慨捐献累累家珍。
这样无私的精神和真挚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深深地感动和敬佩。
“聚赏珍玉”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玉器。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广泛的国家,玉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和作用。
“玉”代表着纯净、美好,儒家讲究“君子必佩玉”,很多人以收藏玉为乐,古代的文人雅士更是以“玉”比——温润如玉,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美感啊!也许正因如此,我对玉器一直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玉器总是能在第一时间里吸引我的目光,让我久驻不前。
“沽上风物”展示了天津的民间艺术,这也是所有展厅中比较有意思的一个展厅,其中最好玩的还要数“泥人张”了。
虽然我曾在课本上了解过泥人张,但是来到天津看到批量生产的“泥人张”,不免有些失望,那些作为商品出卖的“泥人张”更多的是靠色彩来表现,而不是靠真正的泥塑来表现。
在博物馆中看到的“泥人张”虽然色彩没有那么鲜艳,但却是真正的靠“泥”来完成人物的动作、神情,所有的作品都是那样的精美,惟妙惟肖。
参观了天津博物馆后,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仅是欣赏到了优美典雅的展品,感受了中华民族灿烂而又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加增长了自身的知识与阅历,了解了天津的人文历史和发展历程。
看到那些优雅的古代展品,我深深地体会到,与古人相比,我们少了份恬淡闲适,更多的是浮躁虚荣。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是淡泊名利的心境,需要的是心灵的净化。
与此同时,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因古代文化的璀璨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耻辱的历史而止步不前。
文化是由人来延续,由人来创造,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也要放眼世界,吸取他国的优秀之处,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灿烂文化。
天津作为中国近现代的先驱城市,百年激荡征程所留下的文物史迹都需要珍藏,也正因此天津博物馆在展示近代中国历史方面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权威性。
天津博物馆新馆开门纳客已将近半月,很多人的观后感都是新馆充满时代感、突破了博物馆的传统印象,总之归纳起来就是很“潮”。
然而您可知它的发展史其实几经曲折?此次“重展新颜”的天津博物馆又有什么“门道”可看?萌芽中国博物馆的沃土天津的沃土滋养了近现代博物馆的萌芽。
据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陈克介绍,中国早期的博物馆的产生基本是沿着两条路径,一种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建的或是附属在教会学校中的博物馆,另一种就是由国人自己建的博物馆,多少与当时的博览会有点关系。
而谈及国人自建博物馆的拓荒者,就要说到创建了天津教育品陈列所的陈宝泉。
陈宝泉是近代教育家,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在策划效仿日本博物馆成立中国人自己的博物馆。
陈回国经过准备,于1905年2月10日在玉皇阁成立了教育品陈列馆,并受到社会的热烈欢迎。
据当年《教育杂志》引用《日日新闻报》9月1日—29日统计,陈列馆共接纳了观众7121位,特别是其中有女观众2251位,这个观众量今天看来对于一个小博物馆也不算少了。
陈克特别指出天津的这座教育品陈列馆,其实比现在被很多人认为的中国第一座国人创办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还要早,除了根据张謇日记记载南通博物苑在1906年还在规划外,《南通市志》也认为南通博物苑在民国元年(1912年)才建成开放,而天津教育品陈列所早在1905年2月已经开门纳客了。
虽然只是个专题博物馆,虽然后来被合并只存在了三年,但教育品陈列馆应该是中国人建的第一个博物馆。
现在的天津博物馆主要由天津博物院、广智馆、市立美术馆汇集而成。
先说说这天津博物院,据陈克介绍,它的创办人严修的次子严智怡与陆辛农、李琴湘、华石斧等人在教育品陈列馆的原址处设立了天津博物院筹备处,向社会广泛征集文物,很快征集到自然标本1400种,古代文物2300种。
原计划1917年正式成立博物院,结果当年的大水把建馆时间推迟了一年,1918年天津博物院成立开放。
该院在新中国成立前因为社会动荡屡次改名,直到1950年才改名为天津市立第一博物馆。
既然有第一博物馆,那肯定就有第二博物馆了。
这第二博物馆就是平民教育家林墨青创办的广智馆。
林墨青在1923年曾经参观过山东济南广智院,济南广智院是一座将宗教宣传与科学、娱乐结合起来的文化馆性质的机构。
受济南广智院启发,林墨青于1925年成立了天津广智馆,其中陈列部共有3700余件展品,内容多是一般常识性的资料实物,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公众展示自然、社会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动物、植物以及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共六个部分。
广智馆更名不像天津博物院那么频繁,只在1950年改名为天津市立第二博物馆。
到了1952年天津市文化事业管理局开始筹划第一和第二博物馆合并,同年10月初两馆合并工作完成,组建成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年底又并入了被称为中国第一座美术馆的天津市市立艺术馆。
1955年3月在原华北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基础上建立的华北人民博览馆也被并入历史博物馆。
不光合并,也曾拆分了一个博物馆,1957年底在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艺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天津市政府于xx年决定将天津市历史博物馆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再重新合并,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天津博物馆。
直到xx年落脚于银河广场,天津博物馆这才算经历完了前50年的曲折多变和后40年聚散两依的发展史,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在xx年5月迁址到了天津文化中心绽放“新颜”。
古文物也可以很“潮”据天津博物馆馆长陈卓介绍,新的天津博物馆新馆常设三个基本陈列:《天津人文的由来》(古代天津)、《中华百年看天津》(近代天津)和《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重点展示天津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意义和重要地位。
去过新博物馆的人刚一进门就会为内部空间构造所吸引,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历史大厅的逐层递进与中庭空间的错落交叠交相呼应,仿佛一条时光隧道连接了从古至今的各个展厅。
关于老馆与新馆最大的区别,记者询问了多位刚刚参观完的市民,得到的答案大部分是“空间变大了很多”和“很有现代感”。
确实如此,老博物馆的展厅面积只有9000多平方米,而新馆目前利用的陈列展厅面积已经近15000平方米。
以前在老馆有部分字画类的展品因为空间所限没办法全貌展出,《万笏朝天图》和《河上花图卷》两件文物长为17米和13米,到了新馆都以全貌姿态呈现于广大参观者面前。
除了旧貌变新颜以外,有的文物也搭上了高科技时代的“便车”。
xx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一幅动态的《清明上河图》,将文物与高科技完美融合在了一起,获得了中外游客的一致赞赏。
在天津博物馆有一幅宋代的画卷叫《金明池争标图》,描绘的是皇帝在皇家园林赐宴群臣,观龙舟竞渡的场面。
但是这幅图在30厘米见方内描绘了1000多人,大多数参观者即便是近距离观看也觉得费劲。
新馆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让参观者不仅可以清晰地观看这幅名画,最绝的是图中的部分内容“活”了起来,比如宫女会翩翩起舞,龙舟也划动了起来,将时代感充分带入了古文物中。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