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消费者行为序数效用论及无差异曲线

M RS12lX i1m 0 X X1 2d dX X1 2
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 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 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 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表示无差异曲线 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决定了差异 曲线的形状凸向原点。
– 偏好的完整性。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和B, 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而且也只能作出以下三种 判断中的一种: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 的偏好大于对A的偏好;对A和B的偏好相同。即 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的 组合。
• 假定二
– 偏好的可传递性。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 ,对B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那么,在A,C 这两个组合中,必有对A的偏好大于C。
(一)无差异曲线
•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 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 曲线。或是说在这条曲线上,无论两种 商品的数量怎样组合,所带来的总效用 是相同的。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 特点1
–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 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U( x1, x2 ) min ax1,bx2
X2
MRS12 2
2
消
1
X1
费
U( x1 , x2 ) min 2x1 , x2
边际替代率递减
• 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
– 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 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 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 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 量就会越来越少。
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经济学里消费者选择理论中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工具,表示消费者面对两种或两组商品构成的组合时的喜好态度。
无差异曲线又名“等效用曲线”,是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或两组商品所构成的差异性数量组合的集合。
无差异曲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均是基于效用理论。
1.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用来描述和分析消费者选择行为和投资决策的一门理论,当消费者消费某一单位的有价值的物品时,消费者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在经济学中,将这种通过消费有价值的物品所获得的满足称作“效用”。
“效用”极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例如,当消费者消费一个苹果时,苹果给消费者带来了正的满足,故通过消费一个苹果带来的效用为正;当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持有厌恶态度,在消费某一单位该种物品时,将给消费者带来负的满足,所带来的效用为负。
从效用理论的角度分析消费者行为,有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应理论两种方法。
基数效应理论:通过消费物品所获得的效用可以测量,且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序数效用理论:通过消费物品所获得的效用不能具体测量,但是能比较;无法确定每一个消费的物品所带来的效用,但可以知道消费第n个单位的物品所带来的效用与消费第n+1个物品所带来的效用的相对大小。
根据消费者消费的第n个物品和第n+1个物品获得的效用的相对大小,边际效用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单调递减型、不变型、单调递增型。
图1 是常见的收益损失型效用曲线,投资中收益损失的效用特点与消费者消费物品所获得的效用特点相同。
图1 收益损失型效用曲线单调递减型:从n 个收益所获得的效用大于第n+1个收益所获得的效用,尽管随着收益的增长,总体的效用水平增加,但边际效用水平服从递减规律,该类特征的投资者一般厌恶风险;一般物品的消费复合该类曲线的效用特征。
单调递增型:从第n 个收益所获得的效用小于第n+1个收益所获得的的效用,随着收益的增长,总体的效用水平不断增加,且边际效用水平递增,该类型的投资者一般喜好风险;在消费者行为中,部分支出性质的物品消费符合该类曲线特征,例如,等待公交车的过程,等待的第10至20分钟的时间所带来的负的效应比等待的前10分钟所带来的负的效用的绝对值大。
无差异曲线在消费者选择中的作用

无差异曲线在消费者选择中的作用无差异曲线是一种经济学概念,用来描述在给定的预算下,两种或更多种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
它反映了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的偏好和权衡。
在消费者选择中,无差异曲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和市场的供需关系。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需求来作出决定。
无差异曲线可以帮助消费者理清不同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从而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以电子产品为例,一位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可以通过无差异曲线来比较不同品牌、型号和价格的手机,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最佳选择。
无差异曲线影响了市场的供需关系。
消费者的选择行为直接影响着市场的供需平衡。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对其他商品的需求可能会减少,这就对应着无差异曲线的变化。
当一种新型电子产品上市时,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对旧型产品的需求,从而导致市场上旧型产品的供大于求,价格下降,而新型产品的供小于求,价格上升。
在我看来,无差异曲线是一个理性决策的工具,它帮助消费者更加理性地进行选择,同时也影响着市场的供需关系。
消费者可以通过对无差异曲线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做出更明智的消费决策。
生产者和经销商也可以通过对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无差异曲线在消费者选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影响着市场的供需关系。
了解并运用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运行规律,进而做出理性的决策。
希望随着对无差异曲线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无差异曲线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在消费者理论和市场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和市场分析师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市场供需关系,从而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建议。
消费者也可以利用无差异曲线来做出更理性的消费决策,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和权衡。
在生活中,我们面对各种不同的商品和服务,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做出选择。
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课件

一家生产高品质数码产品的企业, 面临市场竞争激烈,需要通过了 解消费者需求来优化产品设计。
消费者群体
关注品质、性能和价格的年轻数码 产品爱好者。
市场需求
消费者对数码产品的品质、性能和 价格有不同偏好。
无差异曲线在案例中应用展示
构建无差异曲线图
通过市场调查,获取消费者对不 同品质、性能和价格组合的偏好
品的购买量也会发生变化。
替代品和互补品变化
03
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变化会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程度和购
买量,从而导致无差异曲线的变化。
05
市场需求与无差异曲线关 系揭示
市场需求函数构建
市场需求函数定义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市场需求函数构建步骤源自无差异曲线与市场需求关 系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表明消费者对两种商 品的组合有固定的偏好顺序;市场需求曲线 由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组成,每一条无差异曲 线代表一个特定的效用水平。当价格发生变 化时,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市场需求曲线的移动。
06
案例分析:实际市场中无 差异曲线应用举例
案例背景介 绍
消费者选择
阐述消费者如何在有限资 源下做出最优选择,以满 足需求和欲望。
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 在因素(如个人偏好、认 知等)和外在因素(如价 格、广告等)。
无差异曲线基本概念
定义与性质
解释无差异曲线的定义、特点及绘制方法。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
阐述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交点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 分析课件
• 引言 • 无差异曲线基本性质 • 无差异曲线在消费者选择中应用 • 消费者偏好与无差异曲线关系探讨 • 市场需求与无差异曲线关系揭示 • 案例分析:实际市场中无差异曲线应用举
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分析

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分析作者:张攀春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22期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偏好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偏好既是稳定的又是变化的。
本文在分析消费者偏好的特点及基本假设的基础上,采用对消费者偏好进行分析的无差异曲线,进而探讨广告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指出广告必须以改变消费者偏好作为主要目的,这样才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
关键词: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广告消费者行为有两种理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像物体的轻重长短一样,是可以用基数(1,2,3……)来衡量并加总求和的,消费者可以说出从消费某种产品中得到的满足是多少效用单位(刘华,2009)。
基数效用论分析的重心是边际效用,认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但效用是一种主观感受,个体的偏好很难进行比较,因此,在20世纪初,一些经济学家如帕累托、希克斯等对基数效用论进行改进,提出了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只能根据各种物品及其组合给予的满足程度的大小顺序对其加以排列,而不能准确的说出各种物品及其组合的效用到底有多大,序数效用论主要用于分析消费者偏好,本文运用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偏好的特点及基本假设(一)消费者偏好的特点偏好,即偏爱和喜好,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习惯于消费某种产品或特别喜爱消费某种产品的心理行为。
消费者偏好有以下基本特点:偏好的差异性。
体现为不同的消费者偏好不同的产品,或者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即同样的产品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来说其价值可能完全不一样。
偏好的不确定性。
消费者偏好会随着文化、社会等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即具有不确定性。
由于产品替代品的增多,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使得消费者对某种产品很难保持固定的偏好。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无差异曲线(一)效用理论1.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
2.效用的定义:效用是指商品或服务满足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1)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2)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3)二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
【例题1-课后题第1 题】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A 边际效用是否递减B 效用是否可加总C 效用函数是否线性D 效用是否客观答案:B解析:基数效用论效用可以加总,所以可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4.边际效用理论---基于基数效用论(1)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总和。
假设某一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总效用为TU,则总效用函数是:TU= f (Q)一般来说,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MU=ΔTU/ΔQ注:①从数学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②“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即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时,边际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第四章无差异曲线分析

•
以B、C两点进行比较。B、C两点之
BF − 1 = = −1 。就是说,从B到C,增加1 • 边际替代率== CF + 1
• 千克的米所增加的效用,等于减少1米布所减少的效用。 ∆Y • 从上述两种消费品X与Y之边际替代率的含义(X )可 ∆ • 以看到,这个比率的绝对值也表示这两种物品的边际效用
11
•
连结A、B两点的一条直线称为预算线(Budget Line)。
12
• •
因AB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0A = == 0B
收入(12元) 布的价格(2 元) 收入(12元) 米的价格(3元)
=
布的数量(6米) 米的价格(3元) = 米的数量(4包) 布的价格(2元)
• 故知家庭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米与布的价格之比。 • 令X和Px代表物品X的数量和价格,Y与Py代表物品Y的 数量和价格,M代表给定的收入,则预算线是这样一条直 线,它上面的每一点表示,把既定的收入全部花费时所能 买到的X与Y的不同数量之各种可能的组合。预算方程式可 写为: • ∵ M==XPx+YPy (X、Y是未知数,其余为已知数) • ∴
3
每一种组合所包含的米与布的数量合计提供的总效用是 相同的。就是说,在他看来,他买进1千克米与6米布,或 者买进2千克米与3米布……,由于每种组合提供的总效用 总效用 相同,因而他究竟选择A还是选择B、C、D,总效用是并 无差别的,故称为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由于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 无差异曲线 每一点,所代表的两种物品之不同数量的组合提供的总效 用是相等的,所以无差异曲线也叫做等效用 等效用线。 等效用 • 同理,U2表示另一条无差异曲线,U2上的任一点代表 的米与布的不同数量组合所提供的效用相同。 • 理论上可以假设一个人对于米与布这两种物品有无限多 的无差异曲线存在。由U1、U2、U3……Un组合成的座标图, 称为无差异曲线图。每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某一既定的总 效用。 •
西方经济学论文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分析

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摘要:对于消费者偏好有三种分类:严格偏好、无差异偏好、弱偏好三种分类,为了更好地研究无差异偏好,并且排除一些其他的外在条件因素,提出了四条关于偏好的公理性假设:完备性公理、传递性公理、反身性公理、非饱和性公理。
本文将对如何描述消费者偏好以及对于消费者偏好的描述性分析进行分析。
主要从无差异曲线来描述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当中是如何体现自己的偏好。
关键字: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一、消费者偏好与无差异曲线1、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或者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
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商品组合进行排序,这种排序反映了消费者个人的需要、兴趣和嗜好。
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正相关: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多。
2、消费者偏好特点及其假设消费者偏好具有如下特点:差异性,即消费者对于不同的产品或产品组合具有不同的偏好;不确定性,即随着社会或文化环境的变化,消费者偏好不确定的;稳定性,即消费者偏好一旦形成,在短时期内并不发生改变;价值决定性,消费者消费心理或体验决定产品价值,如果消费者觉得该产品或产品组合效用高,那么他宁愿为此而多付较高价格。
消费者偏好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偏好的完全性,即消费者总是可以对不同商品或商品组合给予偏好排列;偏好的可传导性,即消费者对商品A的偏好大于商品B,商品B的偏好大于商品C,那么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偏好的非饱和性,即消费者对于每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达到饱和点。
3、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在香港译为等优曲线,在台湾译为无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一般为负值,这在经济学中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就必须放弃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或增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可用提高自来水使用价格的方法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因为自来水价格
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刺激厂商增加自 来水的生产或供给。其结果将使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或消除。
• (1)自来水使用价格提高后,用户实际支付的货币数额增加,反映消费
Y
P P
X
X
Y
预算线是一条直线 作图方法:
令X=0,则Y= I / PY,得A点;
令Y=0,则X= I / PX,得B点;
Y
A(0, I / PY)
连接A、B两点的直线即为预 算线。 斜率可表示为y/x= px/py,截距为 I / PY,斜率也为 - PX / PY
B( I / PX,0)
原因: 对某一商品拥有量较少时,对其偏爱程度高;而拥有
量较多时,偏爱程度较低。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 会减少,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量就会越来越少。
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越来越小,因此该曲线必定凸向圆点。
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
回 顾
• 1.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若张
某买了7个单位的X和3个单位的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个单位和20 个单位,则( )。 A.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 B.张某应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张某应增加Y的购买,减少的X购买 D.张某要想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 2.若消费者消费了两个单位某物品之后,得知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 )。 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 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 • 3. 消费者剩余是( C )。 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D.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
(1)把钱花光,买到 商品的最大数量 (2)追求最大的满足 X2
合在一个图上;
收入既定,预算线必与无数
E
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 在切点上,实现了消费者均 衡——效用最大化
X1
2.解释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相切时, 商品的组合(M,N), 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AB) 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U2) • 如果U与AB两条曲线相 交(C,D), • 则是以较多的钱实现 较低的满足程度, • U1<U2,浪费了。 • U3>U2,但无法实现。 X2
例如:在某消费者看来,
牛奶
一杯牛奶和一杯咖啡之间是 无差异的,两者总是可以以 1:1的比例相互替代。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 变的直线。 MRS12=常数,
3 2
1 0 1 2 3 咖啡 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U1 U2 U3
(2)完全互补。
完全互补: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配合同时
被使用。
例如,一副眼镜架必须和
眼镜架
2 1 0 1 2 3
两片眼镜片同时配合,才 能构成一副可供使用的眼 镜。
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边际替代率为0(平行于
U1
U2 4 眼镜片
横轴)或为∞(垂直于横 轴)。
完全互补品
三、预算线 消费可能线 budget line
•1. 预算线 :在收入与商品
理性
第一,完全性。可以明确比较和排列不同商品 组合。要么A<B;要么 A=B;要么 A>B。
消费
者的 三大 基本 偏好 第三,非饱和性。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 达到饱和点。对任何商品,总认为多比少好。 第二,可传递性。如果A>B, B>C,那么, A>C。
二、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一)定义
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 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 最大组合的线。 预算线上的每一点, X1X2两种商品组合不同, 但支出相等。
A点,全部买X1,无法买X2; B点,全部买X2,无法买X1。 X2(衣服) B
A 0 X1(食品)
B的含义:无法实现
购买 A的含义:收入有剩 余 C的含义:全部收入 所能实现的最大购买 组合
B C
N O U3 U2 D U1 M A X1 E
Y
C
D E B
A
G
F X
O
消费者均衡:图解
无差异曲线(群)与既定预算线的切点E实现消费者均 衡,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均衡点E还表示: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 预算线的斜率 边际替代率 = 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因为:当 MRS12 > P1 / P2 时,增加商品1的购买, 减少商品2的购买; 当 MRS12< P1 / P2 时,增加商品2的购买,减少 商品1的购买; 当 MRS12= P1 / P2 时,处于均衡状态,购买商 品的组合不再变化,即称为均衡。
者愿意支付货币总额与实际支付的货币总额之间差额的消费剩余将会减少。 • (2)对生产资源培植的有利影响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
的用途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利用。
第四章 无差异曲线分析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预算线及其变动
消费者均衡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
O
A C B
Y
X
• 消费可能线 :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X、Y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在它上面的每一点, X、Y两种商品组合不同, 但所支出的钱是相等的。
B
Y商品(衣服)
A点,全部买X,无法买Y; B点,全部买Y,无法买X。
0
A X商品(食品)
2.预算线方程
一、序数效用论
1.观点:
效用可以排序,但无法度量。 – 基数效用理论的核心:边际效用 – 序数效用理论的核心:无差异曲线
2.假定条件:
(1)消费者在选择商品A和B时,如果A给予他 的满足大于B,他对A的偏好就强于B;如果A和B给 予他的满足相同,他对两者偏好无差异。 (2)在任何两种可能性中,消费者只能选择其中 一种,不能既对A的偏好强于B,又对B的偏好强于A。 (3)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如果他对A的偏 好强于B,对B的偏好强于C,那么他对A的偏好就强 于C。
x2
A
C
B
x1
也可以用数学方法得到上面的结论
U U ( x1 , x2 ) U U dU dx1 dx2 0 x1 x2 dx2 U x1 dx1 U x2 即,MRSx1x2 MU 1 MU 2
无差异曲线的特例——MRS不递减
(1)完全替代: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
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 两种商品分别为X1和X2, 商品价格分别为P1和P2
P 1 X1 P 2X2 I
X2
I A P2
P1X1+P2X2=I
O
B
I P1
P1 I 预算线 X 2 X1 方程 P2 P2
X1
作图方法
I Y
P
I
X
X
P
Y
Y
P
无差异曲线分析
消费者均衡点出现在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相切处。在切点E, MRS为过E点的切线 的斜率,而切线与预 算线重合,所以, MRS=-p1/p2。因为 MRS=-MU1/MU2, 所以, MU1/p1=MU2/p2, 此结论与边际效用分 析得到的结论相同。
A
C E
p1
B p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 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低; 否则越高。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X1
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 商品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
X2 U1 U2 U3
U4
边际替代率 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of Commodities
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MU1 MRS12 MU 2
证明:当消费者所消费的X1与
X2商品发生变动(X1的变动量为 dX1,X2的变动量为dX2)后,维持 效用水平不变,即使得效用增量 dU=0。
• 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A C u m u1x1 - - - -由于物品 1 增加带来的效用变化 C B u m u2 x2 - - - -由于物品2 增加带来的效用变化 A B的变化是在同一条无差 异曲线上 m u1x1 m u2 x2 0 x 2 x1 m u 1 m u2 MRSx1x2 m u 1 m u2
组合方式 X1 a 1 b 2 c 3 d 4
X2 商品 4 3 2 1
U f ( X1 , X 2 ) U0
X1商品食品 X1,X2分别为商品1 和商品2的数量; U0是常数,表示某个 效用水平 。
处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的两个点: 两种商品的组合不同,但 效用水平相同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向右下方倾斜, 斜率为负。 (2)凸向原点 (3)同一平面上有无 数条无差异曲线,不 能相交
2
3.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在切点E,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两者的斜率相等。
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一定预算约束下,实现最大效用,消费者应选择最优商品组合。
使MRS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这时:消费者愿意交换的两种商品的数量比,应等于该
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 一种商品的数量。
A.消费过剩的商品
B.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
C.消费者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大于货币的总效用部分 D.支出的货币总效用
• 4.在中国北方许多大城市,由于水资源不足,造成居民用水紧张,请根据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并回答 与这种方案有关的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