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原序-郑序-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阅读《郑羲》附答案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郑羲》附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郑羲,字幼麟,荥阳开封人,魏将作大匠①浑之八世孙也。

弱冠举秀才,尚书李孝伯以女妻之。

高宗末,拜中书博士。

天安初,刘彧司州刺史常珍奇据汝南来降。

显祖诏殿中尚书元石为都将赴之,并招慰淮汝,遣羲参石军事。

到上蔡,珍奇率文武三百人来迎。

既相见,议欲顿军于汝北,未即入城。

羲谓石曰:“机事尚速。

今珍奇虽来,意未可量,不如直入其城,夺其管龠②,据有府库。

虽出其非意,要以全制为胜。

”石从羲言,遂策马径入其城。

城中尚有珍奇亲兵数百人,在珍奇宅内。

石既克城,意益骄怠,置酒嬉戏,无警防之虞。

羲谓石曰:“观珍奇甚有不平之色,可严兵设备,以待非常。

”其夜,珍奇果使人烧府厢屋,欲因救火作难,以石有备,乃止。

明旦,羲赍白虎幡慰郭邑,众心乃定。

明年春,又引军东讨汝阴。

刘彧汝阴太守张超城守不下,石率精锐攻之,不克,遂退至陈项,议欲还军长社,待秋击之。

诸将心乐早还,咸称善计。

羲曰:“今张超驱市人,负担石,蚁聚穷城,命不延月,宜安心守之。

超食已尽,不降当走,可翘足而待,成擒物也。

而欲弃还长社,道涂悬远,超必修城深堑,多积薪谷,将来恐难图矣。

”石不纳,遂旋师长社。

至冬,复往攻超,超果设备,无功而还。

历年,超死,杨文长代戍,食尽城溃,乃克之。

竟如羲策。

延兴初,阳武人田智度,年十五,妖惑动众,扰乱京索。

以羲河南民望,为州郡所信,遣羲乘传慰谕。

羲到,宣示祸福,重加募赏。

旬日之间,众皆归散。

智度奔颍川,寻见擒斩。

李冲贵宠,与羲姻好。

羲多所受纳,以李冲之亲,法官不之纠也。

酸枣令郑伯孙、鄄城令董腾、别驾贾德、治中申灵度,并在任廉贞,勤恤百姓,羲皆申表称荐,时论多之。

太和十六年卒,赠帛五百匹,诏谥文灵。

(选自《魏书·列传四十四》,有删节)注:①将作大匠:古代官名,掌管宫室修建之官。

②管龠:锁匙。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书李孝伯以女妻之做……妻子B.羲赍白虎幡慰郭邑把东西送给别人C.智度奔颍川,寻见擒斩被D.羲皆申表称荐,时论多之怨恨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B.C. D.7. 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郑羲明智的一组是(3分)①遣羲参石军事②不如直入其城,夺其管龠,据有府库③观珍奇甚有不平之色,可严兵设备④以羲河南民望,为州郡所信,遣羲乘传慰谕⑤羲皆申表称荐⑥赠帛五百匹,诏谥文灵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迎降常珍奇的过程中,大家商议要把军队驻扎在汝水以北,不马上入城。

《序》阅读答案及译文

《序》阅读答案及译文

《序》阅读答案及译文《序》阅读答案及译文1送姚姬传①南归序(清)刘大櫆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

不待壮而其道已成。

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

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堂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

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

忆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

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

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

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

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昔王丈成②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

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

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

诸贵人乃皆大惭。

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__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

若夫拥旄仗钺,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注】①姚姬传:姚鼐,字姬传。

姚鼐与方苞、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②王文成: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死后谥号文成。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甚畏之畏:畏惧B.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乡:乡试C.谓之漫天漫:欺骗D.遂书之以为臣传赠书:写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世父则南青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归与姬传相见孰与君少长C.其父携至京师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诸贵人乃皆大惭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A.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B.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C.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D.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赠序写于姚鼐离京准备南归之际,作者在文中热情赞扬了姚鼐的诗文才华,并借用孟子的话表达对姚鼐的厚望。

文言文阅读苏轼《庄子祠堂记》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苏轼《庄子祠堂记》练习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祠堂记(宋)苏轼①庄子,蒙人也。

尝为蒙漆园吏。

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祀之者,县令秘书丞王兢始作祠堂,求文以为记。

②谨按《史记》,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此知庄子之粗者。

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要不可以为法耳。

楚公子微服出亡,而门者难之。

其仆操棰而骂曰:“隶也不力。

”门者出之。

事固有倒行而逆施者。

以仆为不爱公子,则不可;以为事公子之法,亦不可。

故庄子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之,其正言盖无几。

至于诋訾孔子,未尝不微见其意。

其论天下道术,自墨翟、禽滑厘、彭蒙、慎到、田骈、关尹、老聃之徒,以至于其身,皆以为一家,而孔子不与,其尊之也至矣。

③然余尝疑《盗跖》、《渔父》,则若真诋孔子者。

至于《让王》、《说剑》,皆浅陋不入于道。

反复观之,得其《寓言》之意,终曰:“阳子居西游于秦,遇老子。

老子曰:‘而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

太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阳子居蹴然变容。

其往也,舍者将迎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

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去其《让王》、《说剑》、《渔父》、《盗跖》四篇,以合于《列御寇》之篇,曰:“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曰吾惊焉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然后悟而笑曰是固一章也。

庄子之言未终,而昧者剿之以入其言。

余不可以不辨。

凡分章名篇,皆出于世俗,非庄子本意。

④元丰元年十一月十九日记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抵率寓言也寓言:有所寄托比喻的话B.以诋訾孔子之徒訾:诋毁,指责C.阳子居蹴然变容蹴然:惊惭不安的样子D.太白若辱辱:侮辱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祀之者惑而不从师B.以明老子之术然而隐忍以行C.盛德若不足亦若是则已矣D.舍者与之争席矣臣请入,与之同命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题目虽为记,而实质是一篇评述庄子的议论文,表现了作者对庄子思想的深刻领会和独到见解。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译文(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译文(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译文(全集)内容概述《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小说的合集,《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的遣兴之作,“迫录见闻”、“时作杂记”,却非“消闲“之作,其中寓有深意。

其指导思想是“大旨期不乖于风教“,劝善惩恶。

此书采访范围,上起祖辈、官员、师友,下至晚辈、仆人、士兵等。

所记内容,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地方风情、宦海变幻,诗词文章、典章名物、医卜星相、奇情轶事均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名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今河北献县)。

乾隆十九年进士,由编修、翰林院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清代学问,至乾嘉而称为极盛,出现许多鸿儒博学,以儒家经书(兼及史部)为研究对象,考证字音、字义、名物、制度、版本等,开辟出小学(语言文字学)、金石、辑逸、校勘等辅助学科;大多考据精核,穷源溯委,词必有徵,由此形成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术研究的巅峰时期。

至今学术界提起“乾喜学派”,仍是如雷贯耳。

纪昀平生活动,事业成就,皆在乾隆、嘉庆年间。

就在那个国学兴盛、人才济济的时代,纪昀以“学问优”而为乾隆皇帝所赏识,被委任为编修《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试想若非胸罗星宿、笔补造化者,岂能凌驾一代,膺此重任?而纪昀确实不负众望,他囊括典经,牢笼述作,斟酌圣贤,剖破毫发,最终修成光前绝后的鸿文巨制。

其倾注一生心血所撰的《四库全书总目题要》,尤为研究国学者必读之作。

《清史稿》评纪昀说:“昀学问渊通。

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铜深摘隐,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蔚为巨观。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写成的笔记小说。

原为五种,即《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陆续写成。

每一种书成后,还未最终定稿,即被市廛书坊盗印窃刊,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17分)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

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

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

尝倩①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

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

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②。

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于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

侧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

或笑之,则欻④隐。

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阿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⑤。

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⑥。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倩:请。

②井田谱:据说西周时曾实行过井田制。

后世有些士大夫为了解决现实土地问题,企图恢复井田制,画出图谱,这是复古的愚蠢行为。

③洫:田间的水道。

④欻(xu):忽然。

⑤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语出《周易》。

意思是,具有最高的智慧而能洞察事物,这样的修养和才能只能存在于某些人的身上。

⑥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语出(孟子》。

意思是说,木工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巧高超,那是需要自己寻求的。

17、(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盖规之也 ( ) (3)会有土寇( )(2)自谓可将十万( ) (4)沟洫甫成( )18、(2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块然无与伍 (2)次日伺之,复然(3)几为所擒 (4)人几为鱼A、(1)(2)相同, (3)(4)相同B、(1)(2)不同,(3)(4)不同C、(1)(2)不同, (3)(4)相同D、(1)(2)相同,(3)(4)不同19、(6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

又一女赘曹宁为婿,相助工作,甚相得也。

二牛生一子曰三宝。

女亦生一女,因住母家,遂联名曰四宝。

其生也同年同月,差数日耳。

姑嫂互相抱携,互相乳哺,襁褓中已结婚姻。

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

小家不知别嫌疑,于二儿嬉戏时,每指曰:“此汝夫,此汝妇也。

”二儿虽不知为何语,然闻之则已稔矣。

七八岁外,稍稍解事,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不相避忌。

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锦夫妇并殁。

曹宁先流转至京师,贫不自存,质四宝于陈郎中家——不知其名,惟知为江南人——二牛继至,会郎中求馆僮,亦质三宝于其家,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

郎中家法严,每笞四宝,三宝必暗泣;笞三宝,四宝亦然。

郎中疑之,转质四宝于郑氏,而逐三宝。

三宝仍投旧媒媪又引与一家为馆僮久而微闻四宝所在乃夤缘入郑氏家数日后得见四宝相持痛哭时已十三四矣。

郑氏怪之,则诡以兄妹相逢对。

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遂不疑。

然内外隔绝,仅出入时相与目成而已。

后岁稔,二牛、曹宁并赴京赎子女,辗转寻访至郑氏。

郑氏始知其本夫妇,意甚悯恻,欲助之合卺而仍留服役。

其馆师严某,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昌言排斥曰:“中表为婚礼所禁,亦律所禁,违之且有天诛。

主人意虽善,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见悖理而不沮,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

”以去就力争。

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

后四宝鬻为选人妾,不数月病卒。

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或曰:“四宝虽被迫胁去,然毁容哭泣,实未与选人共房帏。

惜不知其详耳。

”果其如是,则是二人者,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瞑不视者矣。

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

或又曰:“是非泥古,亦非好名,殆觊觎四宝,欲以自侍耳。

”若然,则地狱之设,正为斯人矣。

(取材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注】1夤缘,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甚相得也得:契合B.然闻之则已稔矣稔:成熟C.则诡以兄妹相逢对诡:假装D.后四宝鬻为选人妾,鬻:卖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二儿虽不知为何语四宝虽被迫胁去B.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笞三宝,四宝亦然C.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见悖理而不沮D.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以去就力争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家不知别嫌疑屋子小不知道怎么躲避嫌疑B.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适逢康熙辛丑年到雍正癸卯年,年年歉收C.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这是促成别人做坏事,不是君子的行为D.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三宝发疯跑出去,没有人知道他去哪儿了1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精编范文】文言文阅读之阅微草堂笔记节选及答案-word范文 (2页)

【精编范文】文言文阅读之阅微草堂笔记节选及答案-word范文 (2页)

【精编范文】文言文阅读之阅微草堂笔记节选及答案-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文言文阅读之阅微草堂笔记节选及答案
(二)
甲与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

及官抚军①,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赀财皆为所干没②,始悟其奸,稍稍谯③责之。

乙挟甲阴事,遽反噬④。

甲不胜愤,乃投牒诉城隍。

夜梦城隍语之曰: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甲曰:为其事事如我意也。

神喟然曰: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⑤而绐谁耶?渠⑥恶贯将盈,终必食报,若公则自贻伊戚⑦,可无庸诉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官抚军:做官至抚军。

抚军,官职名。

②干没:吞没。

③谯:责备。

④反噬:反咬一口。

⑤绐(dai):哄骗,欺骗。

⑥渠:他。

⑦自贻伊戚:自作自受。

8.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

(2分)
A.及官抚军B.乙险恶如是
及郡下,诣太守是进亦忧,退亦忧
C.公不畏之D.渠恶贯将盈
悍吏之来无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9.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10.从甲的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做人道理?(2分)
参考答案:。

[阅微草堂笔记白话版]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

[阅微草堂笔记白话版]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

[阅微草堂笔记白话版]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尝为献县令,良吏也。

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

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

徒遥应曰:“太守且至。

可引客权坐别室。

”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

”公大骇,日:“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

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宁独老僧!”叉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

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

彼皆阳不识公耳。

”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日:“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

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③于众心者,日好访。

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

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

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

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

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

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

惟公俯察焉。

”公沈思其语,竞不访而归。

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日:“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

’竞泊然逝矣。

”姚安公②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

②姚安公:作者纪昀的父亲,曾任云南姚安府郡守。

③慊:不满,不高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狱:案件B.彼皆阳不识公耳阳:同“佯”,假装C.本不应预世间事预:干预D.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竟:竟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太守且至且夫访之为害B.公之为郡,不减龚、黄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C.则甲直而乙曲竟不访而归D.再寄耳目于他人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3.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小民各私其身家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微草堂笔记|原序|郑序|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
题网
文以载道,儒者无不能言之。

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

故道在天地,如汞泻地,颗颗皆圆,如月映水,处处皆见。

大至于治国平天下,小至于一事一物、一动一言,无乎不在焉。

文其道之一端也,文之大者为六经,固道所寄矣。

降而为列朝之史,降而为诸子之书,降而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皆足以明道。

再降而稗官小说,似无与于道矣,然《汉书·艺文志》列为一家,历代书目亦皆著录。

岂非以荒诞悖妄者?虽不足数,其近于正者,于人心世道亦未尝无所裨欤!
河间先生以学问文章负天下重望,而天性孤直。

不喜以心性空谈,标榜门户;亦不喜才人放诞,诗坛酒社,夸名士风流。

是以退食之馀,惟耽怀典籍;老而懒于考索,乃采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

《滦阳消夏录》等五书,ㄈ诡奇谲,无所不载,洋恣肆,无所不言。

而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

故诲淫导欲之书,以佳人才子相矜者,虽纸贵一时,终渐归湮没。

而先生之书,则梨枣屡镌,
久而不厌,是则华实不同之明验矣。

顾翻刻者众,讹误实繁,且有妄为标目,如明人之刻《冷斋夜话》者,读者病焉。

时彦夙从先生游,尝刻先生《姑妄听之》,附跋书尾,先生颇以为知言。

迩来诸板益漫漶,乃请于先生,合五书为一编,而仍各存其原第。

篝灯手校,不敢惮劳,又请先生检视一过,然后摹印。

虽先生之
著作不必藉此刻以传,然鱼鲁之舛差稀,于先生教世之本志,或亦不无小补云尔。

嘉庆庚申八月,门人北平盛时彦谨序。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原序》)
河间纪文达公,久在馆阁,鸿文巨制,称一代手笔。

或言公喜诙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今观公所署笔记,词意忠厚,体例谨严,而大旨悉归劝惩,殆所渭是非不谬于圣人者与!虽小说,犹正史也。

公自云:“不颠是非如《碧云騢》,不挟恩怨如《周秦行纪》,不描摹才子佳人如《会真记》,不绘画横陈如《秘辛》,冀不见摈于君子。

”盖犹公之谦词耳。

公之孙树馥、来宦岭南。

从索是书者众,因重浸板,树馥醇谨有学识,能其官,不堕其家风云。

道光十五年乙末春日.龙溪郑开僖识。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郑序》)
参考译文:
文章是用来阐释道理的,儒家之人都可以通过文章来抒发感情。

那么所谓的大道难道真的是讳莫如深、高深莫测、秘密不传,就像佛家的心印,道家的口诀一样吗!万事本来如此的道理,就是大道了。

所以道在天地之间,好像水银泻地,颗颗圆润;好像千江有水千江月,处处皆见。

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在一事一物一言一行,都蕴涵着道的踪迹。

文章只是道理的一个方面。

文章中的大者是《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春秋》,这是道的寄托所在,再下面就是历朝各代的史书,再下面就是各位贤人的著述,再下面就是所谓百家的文集,这又是文章里的一方面,它们的言论足以阐明道理;再下面就是稗官野史、演
义小说,看似与道毫无关联,可是诸如汉代诗赋传奇志怪列谈已自成一家,历代书典回目也都有所著述、收录,难道都以荒诞悖妄者而一概而论吗?它们的言论也足以阐明道理。

虽然不能充数在以上的大者之列,其宗旨也是近于正道,对于世道人心也未尝没有助益呀!
河间先生纪公以学问文章辜负天下重望(此指纪晓岚著作不丰,辜负天下文人期盼。

),而天性孤傲耿直,不喜欢空谈心性借以标榜门户,也不喜欢才人放诞诗社酒社,夸耀名士风流。

所以在茶余饭后,只耽溺心系典籍,老来懒于考经索典,就开始收集异闻,不时做做笔记,用来寄托心里想说的话。

《滦阳消夏录》等五篇奇幻诡谲无所不载,博大放旷无所不言,而宏观大旨则归结于醇厚方正,想要使人知道什么才是劝善惩恶,所以它是一部纠正邪淫疏导欲望的奇书,像那些鸳鸯蝴蝶、才子佳人之类无病呻吟的小说,虽然在当时流行传诵,而终逃不出被人遗忘湮没的命运。

可是纪先生的《阅微草堂笔记》,则再刻发行数版,弥久而不令人生厌。

这就是华而不实与敦实笃厚两相比较的最好见证。

可是我也看到翻印盗版的太多,其中舛误错漏不胜枚举,而且还有妄自标榜回目像明朝人翻刻《冷斋夜话》的,致使读者受到蒙蔽伤害。

当时我(作此序者:盛时彦)跟随先生游习,曾经出版过先生的《姑妄听之》,并且还在他的书后作跋,先生很以为是他的知己之言。

近来各种盗版愈加猖狂泛滥,于是我请求先生,将五篇文章(《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合而为一,而还各自保存其原来出处,我长夜对灯亲自校正不避辛劳,不敢怠慢,又请先生检视一遍,然后摹版刻印。

虽然先生的著作不必单单借助此次的刻本用来流传,但是诸如鱼鲁二字之舛谬一定会少于先生存世的其他刻本,或许这不也是一种小小的补助吗。

嘉庆庚申八月纪先生门人北京盛时彦恭谨作序。

河间先生、文达公、纪昀、纪晓岚,久在书馆内阁,鸿文巨制,称一代手笔。

(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篡官,篡定《四库全书总白提要》,受到乾隆皇帝嘉奖。

)有的说文达公喜欢幽默诙谐,嬉笑怒骂,皆信手拈来而成锦绣文章。

今天我看到先生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词意忠厚、体例谨严。

而宏观大旨皆归结于劝善惩恶,这岂不就是所说的"圣人善于分辨是非’吗?!虽然体裁是小说,但好像是正史啊!文达公自己说:“不颠倒是非就像《碧云霞》;不私挟恩怨像《周秦行纪》;不描摹才子佳人像《会真记》;不描摹刻画淫秽像《秘辛》,希望不见怪于君子。

”大概还是文达公的谦词吧。

文达公的孙子纪树馥、来岭南为官。

有很多人向他索要此书.于是决定再版发行,树馥醇厚严谨富有学识,勤政爱民,是一个好官、没有堕落先生家风。

道光十五年乙末春日,龙溪郑开僖鉴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