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

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

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6、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7、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照相机简介

照相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用品,但你对照相机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照相机的一些知识。

一、镜头

由于单个凸透镜在成像中存在着严重的光行差问题(包括像差、像散、像场弯曲、畸变和色差等),因此实际照相机的镜头是由透镜组构成的,它起着校正光行差的作用。它一般由前后两个会聚透镜组及中间一个发散透镜构成。

由于镜头在照相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特别用心保护,注意防潮、防晒、防高温、防碰撞、防灰尘、防油气、防污垢,同时切忌用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触镜面。每次用完后,应立即用镜头盖盖好,并把距离拨回到无限远处(让镜头收进去)。如镜面有一些浮尘,可用干净柔软的毛笔轻轻拂去灰尘,如擦拭镜头,应用干净的控镜头纸或用干净的专用麂皮轻轻地从镜头中心起转圈向边缘试擦,揩拭的次数越少越好,以免镜头受伤。

二、光圈

光圈的作用是调节镜头的通光量。镜头的实际通光量不但跟光圈口径有关系,而且跟镜头的焦距有关系,因此,镜头的通光量不能用光圈口径表示,而要用光圈的相对口径表示,光圈的相对口径等于光圈的口径与镜头的焦距比:f

a 。因为分母的数值越大,就表示相对

口径越小,所以镜头的光圈环上的数值琥大,通光量越小。

三、快门

小型照相机的快门,一般可分为叶片式和卷帘式两种。快门的速度有1-

2001s 的,也有1-500

1s 的。 回答以下问题:

1、阅读完此文章后,你对照相机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一些关于照相机的什么知识呢?你可以对照照相机的说明书或查找其他资料弄清更多的问题。

2、照相机中光圈环的指数越大,到达底片的进光量就越______,快门环指数越大,光圈开启时间就越_______。

3、“调焦”是什么意思呢?是调节焦距吗?请你查找相关资料弄清这个问题。

生活中的透镜 答案

1.凸透镜 凸透镜 凸透镜 2。倒立 缩小 实 倒立 放大 实 3。大 凸透 正立 放大 虚

4。D 5。D 6。C 7。A 实验题提示: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时,有两个位置可以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清晰的像。离灯泡较近的位置,像放大的;离灯泡较远的位置,像是缩小的。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和《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标准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和《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 一、选择题 1、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2、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 ) A 一定是平行光 B 一定会聚于一点 C 一定是发散光线 D 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 3、下列光学仪器,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是()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4、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D.可能等于L 5、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 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d D.都不行 6、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凹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一定比原来光束发散. 7、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 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 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 二、填空题 8、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1题图 5题图 4题图

9 、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 ___镜,对太阳光有 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10、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 1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12、如图是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 ,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13、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主光轴. 14、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下左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15、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上. 三、作图题 16、根据图 中所给的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 17、(1)完成图甲中的光路图. (2)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在图乙的方框中画出适当的透镜. 12题14题 16题 17题甲 乙

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作业设计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一、基础性作业 1.小红用同一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同一书本上的字,看到 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乙两图成像都是因为光的折射 B. 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C. 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 D. 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2.如图是小明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 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 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 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适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 离 3.放映幻灯片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上”字,则幻灯片上的图片应是() A. B. C. D. 4.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 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A. B. C. D. 5.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 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A. 大于30 cm B. 小于15 cm C. 等于30 cm D. 大于15 cm小于30 cm 6.用镜头焦距为10cm的照相机拍摄蝴蝶标本,蝴蝶标本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为 () A. 大于20cm B. 在10cm与20cm之间 C. 等于10cm D. 小于10cm 7.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 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 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 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课堂同步测试(带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令狐采学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使用刻度尺应注意四点:放、看、读、记. 2.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2)化曲为直法(如滚轮法、软线法和分割法);(3)等量代换法. 3.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为15 min)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 s),并将它们相加. 4.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方法;(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读取被测长度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若该数位上无数,则应补零. 2.测量结果后面应带上相应的单位. 3.错误不同于误差.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 如图所示,海螺的长度为________cm,硬币的直径为________cm. 【提示】海螺的长度为2.15 cm,其中2.1 cm为准确值,0.05 cm是估读值;硬币的直径为1.20 cm,其中1.2 cm为准确值,数据末尾的“0”为估读数字.

【答案】 2.15 1.20 知识点1 长度及其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为 ______;1 km=______m,1 m=______dm=______cm= ______mm=______μm=______nm.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正确使用刻度尺:(1)放:________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________,不能歪斜;(2)看:视线要________刻度线;(3)读: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要________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记录________,并注明 __________. 知识点2 时间的测量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为 ______;1 h=______min=______s. 4.实验时常用________测量时间. 知识点3 误差5.________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错误______避免,而误差______消除,只能尽量______误差.1.(柳州中考)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 ) A.卷尺B.游标卡尺 C.螺旋测微器D.挂钟

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题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一步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 3.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观察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培养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通过模拟、制作和使用自制光学器具,获得成功的愉悦。 探究诊断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实验同组人______ 【复习】 1.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等概念。 2.生活中的凸透镜。 3.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以画图表示。请你补全图3-1中的光路图。 图3-1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1.问题:凸透镜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2.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首先要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放上蜡烛、______、______,然后调节使它们的中心位置大致在同一______。 3.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透镜及生活中的透镜习题

透镜及生活中的透镜习题 一、填空题 1.凸透镜的镜片中间_________,边缘_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凹透镜的镜片中间_________,边缘_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在________点,焦距是指___________的距离。 3.下图中P、Q分别是凸透镜的两表面(球面)的球心,A和B两点分别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的位置,OA=OB=10 cm。透镜的主光轴是__________,透镜的焦点是__________,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透镜的光心是__________。 4.如果把很小的点光源放在_________透镜的_________处,能够使通过透镜出射的光变成平行透镜主轴的光。 5.某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离透镜15 cm处的纸上形成一个最小的亮斑,这个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 6.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_________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像。 7.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__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__________透镜,形成一个__________像。 8.放大镜就是凸透镜,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时,为了看清楚物体的细微之处,应将放镜放在物体的__________方,并适当调整距离。 二、选择题 9.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精选.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习题精选 1.选择题: ⑴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凸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镜 ⑵李明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 C.焦点位置上 D.二倍焦距之外 ⑶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 A.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B.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C.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D.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 2.填空题: ⑴小强在使用放大镜时,看到的却是倒立缩小的字的实像,显然他的错误是 . ⑵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30cm 处,将成像(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就是这一成像性质的应用.若要使该凸透镜作放大镜用,物体应该距凸透镜 cm. 答案: 选择题(1)C (2)D (3)A 填空题(1)是使字距离凸透镜太远,在2倍焦距之外 (2)倒立缩小实像、小于10cm 探究活动 课题:学看照相机说明书 活动目的: 通过学看照相机说明书,学会在理解仪器工作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的操作仪器. 活动指导: ⑴记录说明书上你认为有用的内容,并根据说明书的提示进行简单操作. ⑵说明书上有一些看不懂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涉及的是产品在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但它并不妨碍我们正确的使用仪器. 成果形式: 每人交一张自己满意的摄影作品,在全班进行展出. 探究活动 课题:制作模型照相机 活动目的: 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物距、

2017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目录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 (1) 第一章机械运动同步练习 (5)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 (9)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梳理 (15) 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 (17)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23)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30) 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 (35)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43) 八年级上期中测试 (49) 第四章光现象知识梳理 (56) 第四章光现象同步练习 (61)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 (68)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 (77)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 (81)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 (84)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梳理 (89)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同步练习 (92)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 (95) 八年级下期中测试 (101)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课程导入 1.长度的单位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通过实验活动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 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测量的本质就是一种比较,没有比较就不存在测量。要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首先必须规定它的单位。(说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国际上通用的符号,明白这个符号就是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建议按下面的形式记忆(英文单词不必记忆,主要是了解第一个字母):长度(length)──l 米(metre)──m;时间(time)──t 秒(second)──s。还要知道长度的其他单位名称及符号: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记住它们间的大小和换算关系。 归纳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5.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

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5.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 1.下列光学器件所成的像为虚像的是() A.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 B.照相机中内所成的像 C.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 D.投影仪屏幕上所成的像 2.在实像与虚像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A.人眼既能看到实像又能看到虚像,而屏幕上只能呈现实像,不能呈现虚像 B.虚像是人们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不能用光屏得到,也不能直接用眼看到 C.由光的反射只能形成虚像,由光的折射只能形成实像 D.平面镜只能形成虚像,凸透镜只能形成实像 3.张凤家的防盗门上有一个“猫眼”,他在屋内能看到屋外人的正立缩小的像,而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张凤的家人,“猫眼”应该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组合 D.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组合 4.如图所示,白板上嵌入LED灯做成的两个发光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根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下方箭头是利用凸透镜形成的虚像 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是照相机 D.乙图看到上方箭头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5.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放大镜时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远离被观察的物体 B.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C.要使投影仪成更大的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D.无人机航拍时,它离地面的距离一定大于镜头透镜的二倍焦距 6.随着我国疫情高峰过去,全球疫情走势及防止境外输入成为焦点。3月12日19时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医院重症监护团队一 起,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美国重症监护方面的专家进行多方视频连线。下列有关说明正确的是()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点梳理

图1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梳理 ☆复习目标 1.能通过实例或实验,认识和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会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透镜及其原理;了解透镜的其他应用。 ☆重点: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复 习 过 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透镜及透镜作图 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有关透镜的科学术语: 主光轴,光心,焦点(F ),焦距(f ),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三条特殊光线:(如图1所示,比较两透镜的异同) (1)凸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焦点; B.通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凹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反向延长线通过同侧虚焦点; B.正对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射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表(将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物 距(u ) 像 距(v ) 像 的 性 质 应 用 大 小 正 倒 虚 实 无限远 v=f 极小 \ 光斑 测焦距 u >2f 2f >v >f 缩小 倒立 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等大 倒立 实像 测焦距

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 (投影仪) u=f 无限远\ \ \ 获取平行光源和测焦距 u<f 同侧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 适时总结 焦点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分居两侧倒,虚像则是同侧正,物 考点三眼睛和眼镜 1.构造 人眼的主要构造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可以改变焦距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 屏。 2.视物原理 光线由所观看的物体发出,外界的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经过角膜及晶状体的折射,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通 过视神经将这个信号传给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 3.近视眼、远视眼的比较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陈)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3节生活中的透镜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作用。 3.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4.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应用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像的大小的调节 三、学习难点: 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主要特征,其物距与像距,像的大小的调节。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回顾知识、自主预习 填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活动二:合作探究---幻灯机和投影仪: 物距2f>u>f,像距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自学课本P11页“幻灯机和投影仪”部分内容,仔细观察上图以及课本11图6-14,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投影仪是利用来成像的.物距(u)是指的距离,像距(v)是指的距离,两者的大小关系:。 ②投影仪成的像比物体要,和物体比较是立的;屏幕上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投影仪成的是像。 ③投影仪成的像是(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④投影仪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为了使屏幕上的像看起来是正立的,应该将投影片插;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些,应该。 物距u>2f,像距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自学课本P12页“照相机”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6-16,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四:合作探究---放大镜 1.学生活动:做一做---观察、使用放大镜。 A.用擦镜纸垫着摸镜面,它中间、边缘,它是镜。 B.用放大镜观看课本上的字,并不断改变字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思考: (1)你看到的字体有什么变化:(注意比较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 (2)文字离凸透镜多远才观察到放大的像?;并且离文字越远,像越 活动五:合作探究---显微镜和望远镜 阅读教材第12—13页“显微镜和望远镜部分“内容并观察图6-19,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并填写下列内容 五、达标检测: 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立的像;在投影仪中成、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可见,通过凸透镜成什么性质的像,取决于。 2.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若用它观察邮票上的小字,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10厘米(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透镜及生活中的透镜测试题

1、(2014东营)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2.(2015深圳)把一瓶矿泉水放在物理课本上,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 下列光学设备中,成像性质与它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 3.(2015昆明)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能矫正远视眼,是因为其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B.日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 D.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4、(2015莱芜)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 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5、(2015威海)荣成烟墩角天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 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4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6、(2014苏州)下图是小明自制的游戏打桩机的示意图,它利用光学元件改变太阳光的传 播方向,从而烧断细线,使重锤下落打在桩上.图中元件a为___________镜,元件b 为_____________镜. 7、(2015重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手机进行“自拍”。“自拍”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该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矫正(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8、有一个不知焦距的放大镜(凸透镜),请你想办法粗略地测出它的焦距。 9、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胶片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胶片 摄影胶片从色调上来分类,能够分为黑白和彩色胶片两大类. 最早发明的摄影术是黑白影像,黑白摄影从1839年的达盖尔银版法开始,到后来的玻璃干版、湿版、铁版进展到现在普遍使用以三醋酸纤维酯作为安全片基的软片,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彩色胶片从1935年柯达公司研究出柯达克罗姆反转片开始, 到后来推出的彩色负片, 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现在的黑白和彩色胶片, 差不多上在安全片基上涂布一层或多层感光乳剂,感光乳剂是由悬浮在明胶中对光敏锐的卤化银组成.卤化银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颗粒, 估量在一个单层平均胶片乳剂中,每平方英寸的面积上可多达400亿卤化银晶体.卤化银晶体有一个特性是在曝光时改变其结构,并和其它晶体结成团块,在胶片上形成潜影, 通过显影后, 潜影便转变为可见的金属银影像. 黑白胶片 黑白胶片的感色性要紧分为全色片、正色片、红外片三种差不多类型.全色片对所有可见光的敏锐性与人眼对它们的敏锐性大致相同,也是一般摄影最常使用的黑白胶片, 在商店里出售的差不多上差不多上全色片,全色片一样简称为〝PAN〞片, 多数胶片包装上均有标示.正色片是对除了红色以外的颜色都敏锐的一种胶片, 在全色片发明之前, 正色片曾被广泛应用, 但今天只用于专门目的.红外片是一种对红外光谱敏锐的专门胶片,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 当薄雾阻碍着可见光时, 它能穿过雾气将远景也拍照清晰.除了在科学实验和军事目的的应用外, 红外片能产生与全色片截然不同的专门影像成效. 黑白染料胶片是运用彩色胶片技术制造的黑白胶片,它采纳银盐作感光剂, 在冲洗过程中把银去掉留下染料影像.它的专门之处是使用同彩色负片一样的C-41冲洗工艺,冲洗制作能够通过彩扩店来完成.这种胶片的特点是由染料组成的无银底片,颗粒细、宽容度大, 它的标定感光度多是一个可变值, 能够依照不同使用目的来调整. 胶片的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照的敏锐程度, 也称胶片速度.对光反应比较灵敏的胶片,如感光度为400以上的胶片称快速片.相反,对光反应比较迟钝的胶片,如感光度为50以下的胶片称慢速片.一样比较常用的如感光度为100~200度左右的胶片称中速片.胶片的感光度是由胶片制造商提供的,往常各国没有统一的标示,1980年开始实行国际标准感光度, 它以美国使用的ASA制和德国的DIN制为基础,符号为ISO, 写法是ISO100/21°,前面100是ISO〔ASA〕值, 后面21是DIN值.一样高速胶片需要的曝光量少, 适合弱光下拍照或拍照高速运动物体, 如体育运动等.但高速胶片相对颗粒性比较粗糙,不如低速胶片细腻, 用它放大的照片显得颗粒较粗, 缺乏细节质感.假如要制作放大倍率高, 要求细节丰富,颗粒细腻的照片,便能够选用感光度50或以下的慢速片.低速胶片有时也能够利用慢速快门来表现动感成效.相关于以往, 现在的胶片的颗粒性差不多有了专门大的改进,ISO100~400之间的胶片均有专门好的图像品质,几乎能够适用于各种场合和拍照条件. 彩色胶片 彩色胶片能够分成两大类型, 即反转片和负片.彩色反转片有时也称为幻灯片,是一种通过反转冲洗后直截了当得到彩色透亮正像的胶片.彩色反转片能够用幻灯机直截了当将影像投射到屏幕上观摩, 也能够在观片灯箱上观赏,既能够直截了当印放照片,又能够作为原片用来分色制版印刷.彩色反转片色彩真实饱和, 影像的清晰度、明锐度比较高,不足之处是相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全套附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下图,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A.B.C.D. 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紧闭室内的门窗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如图1所示,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 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装饰、美观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D、提高声音的音调 图1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 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色好坏B.音调高低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 7、我国已进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杨利伟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不久,“神舟”六号将会将更多的宇航员带上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8、如图2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图2 二、填空题9、如图3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 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图4、图5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4是的波形,理由是; 图3 图5是的波形,理由是。 图4图5 图6 图7 11、如图6所示的招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12、如图7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置.图中数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这样的噪声________(填“会”、“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 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 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6、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7、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照相机简介 照相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用品,但你对照相机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照相机的一些知识。 一、镜头 由于单个凸透镜在成像中存在着严重的光行差问题(包括像差、像散、像场弯曲、畸变和色差等),因此实际照相机的镜头是由透镜组构成的,它起着校正光行差的作用。它一般由前后两个会聚透镜组及中间一个发散透镜构成。 由于镜头在照相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特别用心保护,注意防潮、防晒、防高温、防碰撞、防灰尘、防油气、防污垢,同时切忌用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触镜面。每次用完后,应立即用镜头盖盖好,并把距离拨回到无限远处(让镜头收进去)。如镜面有一些浮尘,可用干净柔软的毛笔轻轻拂去灰尘,如擦拭镜头,应用干净的控镜头纸或用干净的专用麂皮轻轻地从镜头中心起转圈向边缘试擦,揩拭的次数越少越好,以免镜头受伤。 二、光圈 光圈的作用是调节镜头的通光量。镜头的实际通光量不但跟光圈口径有关系,而且跟镜头的焦距有关系,因此,镜头的通光量不能用光圈口径表示,而要用光圈的相对口径表示,光圈的相对口径等于光圈的口径与镜头的焦距比:f a 。因为分母的数值越大,就表示相对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课题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教师授课时刻 仪器材料照相机的挂图、投影仪、放大镜、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复习提咨询【咨询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 么? 〔写成副板书,以便学生学习新知 识时使用.〕【摸索、回答】 ①u>2f, 2f>v>f,倒立、缩小、实像 ②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③2f>u>f, v>2f,倒立、放大、实像④u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课堂同步测试(带答案)精品

【关键字】活动、设计、方案、情况、方法、成绩、认识、问题、加大、保持、发现、研究、位置、需要、标准、反映、速度、关系、动员、分析、推动、改进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使用刻度尺应注意四点:放、看、读、记. 2.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2)化曲为直法(如滚轮法、软线法和分割法);(3)等量代换法. 3.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为15 min)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 s),并将它们相加. 4.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方法;(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读取被测长度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若该数位上无数,则应补零. 2.测量结果后面应带上相应的单位. 3.错误不同于误差.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 如图所示,海螺的长度为________cm,硬币的直径为________cm. 【提示】海螺的长度为2.15 cm,其中2.1 cm为准确值,0.05 cm是估读值;硬币的直径为1.20 cm,其中1.2 cm为准确值,数据末尾的“0”为估读数字. 【答案】 2.15 1.20 知识点1长度及其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为______;1 km=______m,1 m=______dm=______cm =______mm=______μm=______nm.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正确使用刻度尺:(1)放:________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________,不能歪斜;(2)看:视线要________刻度线;(3)读: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要________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记录________,并注明__________. 知识点2时间的测量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为______;1 h=______min=______s. 4.实验时常用________测量时间. 知识点3误差 5.________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错误______避免,而误差______消除,只能尽量______误差. 1.(柳州中考)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A.卷尺B.游标卡尺 C.螺旋测微器D.挂钟 2.如图所示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3.(新疆中考)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70() A.纳米B.微米 C.毫米D.厘米 4.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的是() A.眼睛迅速眨一次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心脏跳动一次D.人打一个哈欠

八年级物理上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 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 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6、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7、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照相机简介 照相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用品,但你对照相机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照相机的一些知识。 一、镜头 由于单个凸透镜在成像中存在着严重的光行差问题(包括像差、像散、像场弯曲、畸变和色差等),因此实际照相机的镜头是由透镜组构成的,它起着校正光行差的作用。它一般由前后两个会聚透镜组及中间一个发散透镜构成。 由于镜头在照相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特别用心保护,注意防潮、防晒、防高温、防碰撞、防灰尘、防油气、防污垢,同时切忌用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触镜面。每次用完后,应立即用镜头盖盖好,并把距离拨回到无限远处(让镜头收进去)。如镜面有一些浮尘,可用干净柔软的毛笔轻轻拂去灰尘,如擦拭镜头,应用干净的控镜头纸或用干净的专用麂皮轻轻地从镜头中心起转圈向边缘试擦,揩拭的次数越少越好,以免镜头受伤。 二、光圈 光圈的作用是调节镜头的通光量。镜头的实际通光量不但跟光圈口径有关系,而且跟镜头的焦距有关系,因此,镜头的通光量不能用光圈口径表示,而要用光圈的相对口径表示,光圈的相对口径等于光圈的口径与镜头的焦距比:f a 。因为分母的数值越大,就表示相对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3.2 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看图及课件的展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件及实物的展示,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 .(3).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课件演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具】照相机,课件. 板书设计: $3.2 生活中的透镜 镜头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成像特点(大小、 倒正、虚实)像距与物距比较像与物在透镜的 同、异侧实像、虚像的特征: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3.2 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一>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 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 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 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 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__ 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____ ,物体的 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_______ 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___ 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二>导学“投影仪 1.自学课本P64 投影仪一、二、三段 (1)认真观察图 3.2-4 对照实物,投影仪的镜是一个 _________ 镜。 (2)投影仪的构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