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的相关性

合集下载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研究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研究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分析于尿液检验中实施尿沉渣与尿常规的优势,并对二者的相关性展开研究。

方法:本项研究针对某时期于我院行尿液检验的患者,研究时间范围在2021年1月-2022年3月,研究入组对象总数为110例。

对入组研究人员均行尿沉渣及尿常规检验,并对两种尿液检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包括对两种方式检验下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尿蛋白阳性检查率;红细胞、白细胞,以及尿蛋白检验结果符合率。

结果:在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尿蛋白阳性检出率方面,采用尿常规检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18%、20.91%、11.82%;采用尿沉渣检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82%、23.64%、10.91%。

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

在两种联合尿液检验方式于白细胞、红细胞及尿蛋白结果符合率方面,白细胞检验结果符合率为92.73%、红细胞检验结果符合率为93.64%、尿蛋白检验结果符合率为95.45%。

结论:在行尿液检验的过程中,选用尿沉渣、尿常规检验均有一定优势,两种方式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需要实际检验过程中结合患者情况予以科学选择,如有必要可二者联合应用,以此提高临床尿液检验准确性。

【关键词】尿沉渣;尿常规;尿液检验;相关性尿液检验是临床中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检验手段,其在多种疾病诊断起到较高的指导性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诸多可靠、有效依据[1]。

目前,临床中对尿液检验方式的使用多以尿常规检验、尿沉渣检验为主,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均在尿液检验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临床相关病症诊断、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2]。

为进一步验证两种检验模式于尿液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依据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本文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我院行尿液检验的11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以下述报告形式呈现本项研究重点内容,以期为临床相关诊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项研究针对某时期于我院行尿液检验的患者,研究时间范围在2021年1月-2022年3月,研究入组对象总数为110例。

尿常规检验当中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观察分析

尿常规检验当中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观察分析

尿常规检验当中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观察分析
尿常规检验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用于评估人体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尿沉渣是指通过离心将尿液分离成上清液和沉淀物,得到的沉淀物即为尿沉渣。

尿常规则
是将新鲜尿液直接进行观察和检测,包括尿液的外观、尿液比重、PH值、尿液的比重、尿液中的蛋白质、糖、酮体、红细胞、白细胞等参数。

尿沉渣和尿常规在临床上是相互关联的。

尿沉渣通常是根据尿液中的沉淀物来观察和
分析,包括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等。

而尿常规则是通过不同的化学试剂
和仪器来进行检测,以得到尿液的不同参数。

尿沉渣中的沉淀物可以反映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其他细胞和微生物的情况,而尿常规则可以进一步定量地评估这些参数。

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观察可以帮助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根据临床研
究和实践经验,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如下:
1. 红细胞(RBC)与红细胞计数/视野(RBC/HPF):尿沉渣中的红细胞沉淀可用于观
察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而尿常规中的红细胞计数/视野则是通过显微镜直接计算红细胞
数量。

尿沉渣中的红细胞数量与尿常规中的红细胞计数/视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尿沉渣和尿常规在临床检验中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观察尿沉渣来获得直接的信息,进一步与尿常规的结果相结合,以全面评估尿液中的各项参数,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和治疗方案。

尿常规检验当中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观察分析

尿常规检验当中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观察分析

尿常规检验当中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观察分析尿常规检验是临床常规实验室检测的重要项目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人体内部的一些病理生理情况。

尿沉渣是尿液中的一部分,是通过离心作用使尿中的固体成分沉积到底部形成的物质。

尿沉渣中含有大量的细胞、细菌、结晶等微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对血糖、蛋白质、尿酮体等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尿沉渣和尿常规的检测结果相互关联,可以相互印证,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情况和病情的发展趋势。

一、尿沉渣和尿常规的关系尿蛋白质是尿常规检验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尿中蛋白质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肾脏的功能和疾病的情况。

尿沉渣中的细胞和细菌等微生物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蛋白质,因此尿蛋白质的检测结果也会受到尿沉渣的影响。

当尿沉渣中存在大量细胞和细菌,尿蛋白质的含量往往会明显升高,这种情况下需要结合尿沉渣和尿常规的检测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尿酮体是糖尿病患者常常检测的一个指标,尿酮体的检测可以反映人体内糖代谢异常的情况。

尿沉渣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在某些情况下会影响尿酮体的含量,使得尿酮体的检测结果异常。

在糖尿病患者中,需要对尿沉渣和尿酮体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病情的发展情况。

尿液中的细菌可以通过尿沉渣的检测来了解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细菌数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来判断。

尿细菌的检测结果对尿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尿沉渣的检测结果是判断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重要依据之一。

尿液中的结晶可以反映出人体内的一些病理生理情况,尿结晶的种类和数量可以通过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来了解。

尿结晶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肾脏结石和泌尿系统结晶的情况,而尿沉渣的检测结果是判断尿液中结晶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结论尿沉渣和尿常规的检测结果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综合分析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的情况。

在临床检验中,需要重视尿沉渣和尿常规的检测结果,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尿沉渣和尿常规的检验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的应用分析

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的应用分析

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的应用分析
易娟;吴雨露;梁华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8(034)018
【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尿液检验的标本87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尿常规检验,观察组则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尿沉渣检验.对两种检验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白细胞、红细胞及其尿蛋白阳性检出率指标上,相比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要行尿液标本检验患者而言,将尿沉渣与尿常规检验方式联合应用于尿液标本检验中,相比于单一使用其中某种方式检验,准确率更高,可有效提高红细胞、白细胞及其尿蛋白的阳性检出率,进而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易娟;吴雨露;梁华
【作者单位】610032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610032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610032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尿沉渣与尿常规检验方式在尿液检验中的临床对照研究 [J], 王富德
2.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应用分析 [J], 肖新碧
3.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检验法与尿沉渣检验法进行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 [J], 李晓燕
4.尿沉渣与尿常规检验在尿液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J], 李琦
5.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J], 吕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常规检验当中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观察分析

尿常规检验当中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观察分析

尿常规检验当中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观察分析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检验之一,尿沉渣和尿常规是其中两个重要的部分。

尿沉渣主要用于细胞、细菌、结晶物等微小成分的检验,而尿常规则主要用于检测尿液的化学成分、生理性质和密度等指标。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尿沉渣和尿常规之间的关系尿沉渣和尿常规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的检验结果会互相影响。

一般来说,尿沉渣主要检查尿液中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物等,而尿常规则检测尿液的 pH 值、比重、蛋白质、糖、肌酐、尿酸等生化指标。

尿中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会影响尿中蛋白质、比重、pH值等指标的测定结果。

例如,当尿中有大量的红细胞存在时,尿常规检测结果中比重和蛋白质含量均会升高。

又如,尿中大量白细胞会降低尿的 pH 值,对尿常规结果的解读也会产生影响。

此外,尿沉渣中的结晶物也会对尿常规结果产生干扰。

结晶物的种类和数量与尿液的pH 值、比重、离子浓度等因素有关。

例如,尿液中含有过多的草酸钙结晶,会引起尿常规中比重和pH值的升高。

再例如,当尿液 pH 值偏低且存在大量的磷酸铵镁结晶时,可能会引起误判为有蛋白质尿。

综上所述,尿沉渣和尿常规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它们的检验结果需要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结果。

尿沉渣和尿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非常广泛,它们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监测进展情况等。

常见的疾病例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酸中毒、糖尿病、尿路感染等,都需要通过尿常规检验和尿沉渣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另外,尿沉渣和尿常规也可以用于衡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例如,在患有肾病的患者中,尿常规可以显示肾功能是否正常,及在治疗后达到了哪个程度。

而尿沉渣可以检查是否存在肾或泌尿系统感染等。

总之,尿常规和尿沉渣两项检验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尽管它们彼此之间会相互影响,但只要综合考虑并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就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探讨黄文进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探讨黄文进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探讨黄文进发表时间:2016-12-14T14:35:13.6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8月第16期作者:黄文进[导读] 在尿液检验中,尿沉渣和尿常规两种检验方式各具有优点,要有机结合,进而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减少漏检率。

安岳县人民医院四川资阳 642350【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采集的尿液样本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尿沉渣和尿常规检验,分析两种检验方式的相关性。

结果:尿沉渣与尿常规检测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阳性率和阴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检测结果核对后,尿蛋白、红细胞、包细胞的准确率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尿液检验中,尿沉渣和尿常规两种检验方式各具有优点,要有机结合,进而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减少漏检率。

【关键词】尿沉渣;尿常规;尿液检验;相关性临床检验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在检验方式中,尿液检验是常用的一种,检验的方法有尿常规、尿沉渣等[1]。

尿沉渣检验是以往常用的检验方式,是在显微镜下检验尿沉渣,虽然检验方式复杂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高[2]。

随着尿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尿常规检验成为了常用的检验方式,这种检验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但在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3]。

可以说,两种检验方法各具有优势。

为探究两种检验方法的相关性,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采集的尿液样本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尿沉渣和尿常规检验,现将两种检验方式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采集的尿液样本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尿液样本84例,女性尿液样本76例,年龄在21-64岁,平均年龄在(41.2±2.6)岁。

入选标本均为早期晨尿,并及时送检。

探讨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

探讨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

探讨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发表时间:2015-09-18T10:08:24.9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6期作者:高呐[导读] 鹤岗市传染病院154101 尿液分析是临床诊断多种疾病的常用方式。

鹤岗市传染病院154101【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

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采集的120份尿液样本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样本均进行尿常规检查和显微镜检测法进行尿沉渣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检查结果为阴性并且相符合的共计有109份,占总数的90.83%,有11份不相符,占总数的9.17%。

结论:尿沉渣与尿常规是常用的两种尿液分析方式,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能相互替代,临床在进行尿液分析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两种检查方式,提高检测准确率。

【关键词】尿常规;尿沉渣;尿液检验;相关性尿液分析是临床诊断多种疾病的常用方式。

在以往的时候,临床主要通过显微镜尿沉渣检查开展尿液检验,这种方式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但操作相对较繁琐,工作效率低。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在尿液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入了尿液分析仪,这种方式操作更加简便,通常可在三十秒内便可以获得检测结果,因此一些临床研究者提出应采用尿常规检查代替传统的尿沉渣检查[1-2]。

而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尿常规检查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检出准确性降低。

本文旨在分析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特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采集的120份尿液样本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采集的120份尿液样本,其中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3岁-77岁,平均年龄(36.15±11.35)岁。

1.2 方法1.2.1尿沉渣检查检查方法为离心尿沉渣涂片试验,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取将10ml的新鲜尿液,混匀后滴在载玻片上,然后将玻片加盖在样本上,应用低倍镜详细观察其整体情况,再应用高倍镜对管型和细胞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离心新鲜尿液五分钟,设置离心速率为每分钟1500转,将上清部分丢弃,沉淀物保留并实施涂片镜检,最后采用低倍镜和高倍镜对管型、白细胞、红细胞进行详细的观察,并将观察结果准确记录。

尿沉渣检查与尿常规检查的相关性

尿沉渣检查与尿常规检查的相关性

尿沉渣检查与尿常规检查的相关性在临床诊断中,尿常规的检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检验项目。

近几年,随着医学以及科学的不断发展,尿液分析仪在医院中临床诊断中被广泛的应用。

根据相关资料得知,在临床中出现了较多的检查结果与尿常规检验存在差异的案例,从而对疾病的确诊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以往的尿沉渣检验操作相对较为繁杂,并且其效率较低,不过其准确性较高。

目前,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因环境的恶化等其他影响因素,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逐渐重视起来。

在快节奏的背景下,如何能够快速且准确的进行尿液的检验是医院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那么尿沉渣检查与尿常规检查之间有哪些相关性呢?此次就由我就为大家进行普及于此相关的知识。

如今尿常规检测仪器的应用导致了医务人员对尿沉渣检测的忽视。

在做尿常规检测的过程中,很有必要进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相对于尿液分析仪器以及显微镜检查,该两种方法在理论基础上就存在着不同,因此该两种检测方式,从本质上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两种检查方法都存在优点和缺点。

尿沉渣与尿常规都是对肾脏类疾病用检查的一种方式,通常情况下,尿沉渣检查主要是对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查找的方法,尿常规检查则是检查是否患有尿路感染的一种方法,因此两种检查目的其实是不同的,因此在该类疾病检查时要注意,确定疾病之后再进行相关的治疗。

尿沉渣检查其主要目的是对断肾脏疾病进行诊断,主要检查方法是通过显微镜对尿液涂片进行观察,观察方法分别为滴尿法、离心玻片法以及特殊显微镜法。

在该三种方法中,其中效果最为明显的则是特殊显微镜法,因其具有较高的检查稳定性。

在尿沉渣中的管型通常可分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颗粒管型以及透明管型。

在红细胞管型指标发生异常时,其代表了急性肾小球肾炎以及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所导致的肾损害的特征,若尿沉渣中白细胞管型指标发生异常,则代表可能患有肾盂肾炎的可能。

通常情况下,颗粒管型不仅可以体现出肾盂肾炎,还能对慢性肾脏疾病予以表现;透明管型与肾小球毛细管的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会造成蛋白质在通过肾小球滤过时而发生外漏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的相关性
发表时间:2015-12-15T16:28:02.8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作者:郭建萍
[导读] 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鸡西市铁路地区中心医院显微镜尿沉渣检查不能被尿液分析仪的尿常规检查完全取代,在临床尿液检查中,应做到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
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鸡西市铁路地区中心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研究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病患的尿液进行检查,对采集的尿液样本使用尿液分析仪器进行常规分析,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所有操作:使用显微镜进行检测尿沉渣,将采集的尿液样本直接在片镜上进行涂抹均匀混合,之后在载玻片上进行滴注,完成后在上边盖上盖玻片;同时对新鲜采集的尿液进行离心处理,去除上层清液,保留下层的沉淀物质,将样本制作成装片进行检测。

结果两种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的有270例(90%),两种检查结果不相符的有 30例(10%)。

在尿常规检查中呈现阳性是错误的,经尿沉渣检查后证实此50例样本为阴性。

结论显微镜尿沉渣检查不能被尿液分析仪的尿常规检查完全取代,在临床尿液检查中,应做到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才能确保诊断的准确率。

对于有异常情况的样本采取尿沉渣显微镜检验,以实现低漏诊、误诊率的目的。

【关键词】尿沉渣;尿常规;相关性;分析
对病患的尿液进行常规检查在实际临床治疗中是很常见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尿液常规检查中尿液分析仪被广泛进行应用,其能够节约检查分析的时间,并且操作简便。

但是检查的结果会受到较多的因素干扰,从而使得检查结果不准确,因为尿液分析仪会受到检测的方法的制约,导致其检查结果无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中,选取2014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病患的尿液进行检查,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查。

同时,通过显微镜检测法,进行尿沉渣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4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 300例病患的尿液进行检查,其中有200例为男性,100例女性。

年龄分布在4-80岁之间,对于所有病患均在早晨时对其进行尿液的采集工作,采集完成后将样本及时送去检验。

1.2方法:
1.2.1 尿常规检测方法: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查,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完成操作。

1.2.2 尿沉渣显微镜检测方法对于没有离心的尿液,直接涂片镜检。

将新鲜尿液混匀,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使用低倍镜观察整体,再用高倍镜辨认细胞和管型,并做好相关记录;对于离心尿沉渣,涂片镜检$新鲜尿液离心,弃上清,保留沉淀物,混匀尿沉渣,滴于载玻片,涂片镜检,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各种管型,并做好相关记录。

[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的有270例(60%),两种检查结果不相符的有30例(10%)。

尿常规结果阳性,而尿沉渣镜检结果阴性,可能是由于放置时间过长,受到污染所致;而尿常规结果阴性,尿沉渣镜检结果阳性,可能是尿蛋白水平增高所致。

对于实验尿液分析仪器与显微镜镜检来说,两种检查方法的理论机制不相同,其自身具有不同的特点,故在对尿液进行检查时会得到不同的检查结果。

本次实验在对所有采样的500例病患的样本进行观察,尿液分析仪行尿常规与传统的显微镜行尿沉渣都检测出有270例病患检查结果为阴性,占比90%。

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显示不相符的有30例病患,占比10%。

在尿常规检查中呈现阳性是错误的,经尿沉渣检查后证实此50例样本为阴性,尿常规的准确率虽达到90%,但是还是不能达到较满意效果。

导致尿常规准确率较差的的主要原因可能为样本放置的时间过久。

发生污染等现象或者尿液中尿蛋白的比例较高,故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首先可以使用尿液分析仪对样本进行检验。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混匀滴尿法离心玻片法,以及倒置显微镜法。

其中混匀滴尿法由于尿液标本没有进行离心,所以造成检出率相对偏低;而离心玻片法的检查随机性相对较大,影响了检出的准确度;倒置显微镜检测法的尿液标本不需要进行离心,细胞成分不容易破坏,检测结果相对稳定等诸多优点,但是整个检测过程是通过倒置显微镜完成的,所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

临床尿液检查中,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作为传统检查方法,虽然操作繁琐,效率相对较低,但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检查作用,可以作为尿液分析仪尿常规检查的有效补充。

近年来,随着尿液分析仪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增多,尿沉渣镜检的作用变得尤为突出,通过显微镜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药物在尿液中的结晶成分,还可以及时纠正尿液分析仪的假阳性结果,同时,还能够直接观察各类细胞和管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总之,尿沉渣和尿常规检查两种检查方法对尿液检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尿液检验中尿常规检查和尿沉渣检查要有机结合,以提高尿液检验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赵敏,李新玲.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7(34):79-80.
[2]徐勇,朱君琴.尿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和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比较[J].工企医刊,2012,25(6):52-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