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凝油油保所

合集下载

稠油和高凝油开发技术

稠油和高凝油开发技术

稠油和高凝油开发技术发布:石油博客 | 发布时间: 2007年12月1日《加入石油杂志》1 常规地质评价技术通过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建立了稠油、高凝油油藏的地质模型。

首先建立了地层模型、构造模型、沉积模型和储层模型,然后采用储层及其属性参数三维预测技术、油藏建模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以静态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预测模型。

该模型不仅利用了资料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而且保障控制点间的内插外推值的精确度,在一定范围内对无资料点具有预测能力。

针对高凝油主要在潜山储层富集的特点,对潜山储层油藏进行了精细描述,利用地层研究技术、构造及断裂系统研究技术、井点储层描述技术、储集岩空间分布预测技术、构造裂缝空间分布预测技术和裂缝性油藏储层建模技术等对潜山储层进行了研究,利用确定性建模或随机模拟的方法,根据实际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发育特征、岩心资料、野外露头资料、测井及动态测试等资料建立了裂缝型储层三维属性模型。

2 蒸汽吞吐注汽参数优化技术根据地质特点,应用产量特征趋势分析法及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影响吞吐效果的注汽强度、注汽压力、注汽速度及焖井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

尤其是对高轮次吞吐注汽参数的优化,解决了吞吐进入高周期后油汽比低的问题。

对吞吐8 周期以上的近800 井次实施优化,平均单井周期可以节约注汽量200 m3 ,周期油汽比提高0105 。

3 蒸汽驱开发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试验,基本上形成了适合辽河油区中深层稠油油藏的蒸汽驱技术,并通过曙12725块和齐40 块的蒸汽驱试验的应用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4 分层和选层注汽技术针对多油组互层状油藏吸汽不均、油层纵向动用差的问题,广泛采用了分层注汽及调剖工艺技术,包括:(1) 封隔器分层、选层注汽技术用封隔器封堵高吸汽层,动用吸汽差层或不吸汽的油层。

相继又开发出滑套式分层、选层注汽技术,一次可实现两层分注或多层选注,有效地提高了油层动用程度。

(2) 机械投球选注技术堵塞高吸汽层射孔孔眼,实现选择性注汽。

苏丹低产高凝油田集输方案探讨

苏丹低产高凝油田集输方案探讨

在 高凝 油 集输 管 线 中增加 化 学 降凝 剂 以改 变原 油 的蜡 晶 结构 , 使 高凝 油在 低 温 状 态下 具有 良好 的 流动

特性 的方法 , 一 直是世 界 各 国 多年来都 在 潜心研 究的集输 方 法 。 苏丹 某 高凝低 产 油 田 , 因为 输送距 离过
长 导致 油 田生 产 困难 。 文章 结合 工程 实际 , 通 过加入 降凝剂 、 井 口加 热和伴 热 输送 进行 比较 , 降凝 荆更加
高凝 油 田, 距 离 最 近 的脱 气 站 约 1 3 k m, 该地 区原 油 倾 点 约为 3 0  ̄3 9 ℃, 个 别 区块 可达 到4 5 ℃, 目前 单井
最 大 产 液 量 已降 至 4 1 . 3 4 , - - , , 1 0 3 . 3 5 m。 / d, 气 油 比一
温 度 ,
2 0 1 5 年第 4 期
内 蒙古 石 油化 工
4 9
苏 丹低 产高凝油 田集输 方案探讨
刘 俊 , 刘兴 帅, 张 磊
( 中 国石 油 集 团 工 程设 计 有 限 责 任 公 司北 京 分 公 司 , 北京 1 0 0 0 8 5 )

要: 目前世界 各 国都 在 积极 寻 求比加 热 法输 送 高凝 油 更经 济 、 更 节能 的替 代 方 法。其 中,采 用
收 稿 日期 : 2 O 1 4 —1 2 —2 6
国 内陆 上油 田大 多 采 用 油气 分 输 流程 , 工 艺成
熟 可靠 , 但 是设 备 多 , 建设 投 资较 高 , 需要人员 值守 ,
增 加 了运 行 费 用 和 人 员安 全 风 险 , 苏 丹 AZ R AQ 油
作者筒介 : 刘4 &( 1 9 8 2 -) , 女, 湖 北仙 人 , 工程 师, 硕 士 学历 , 2 0 0 7年 毕 业 于 北 京 理 工 大 学 化 学 工 艺 专 业 , 现从 事 长 输 管 道 和 油 气 田地 面 工 程 设 计 工 作 。

高凝油

高凝油

高凝油油藏物性特征例如, 某高凝油油藏埋藏深度较浅, 低孔、低渗, 孔隙度10. 99- 16. 19%, 渗透率5. 96- 9. 36? 10- 3?m2.原油密度0. 9736 g/cm3( 20 ? ), 胶质/沥青质含量37. 45%, 含蜡24. 27%, 凝固点52 ? , 原油粘度780mPa? S. 总而言之, 高凝油油藏的储层物性表现差, 且为低渗透; 同时原油的凝固点也高, 地层温度与原油析蜡温度相差很小(一般约为5- 10 ? ), 注冷水开发时极易造成冷伤害, 且会增加开采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等。

高凝油是烷烃、蜡和渣油含量高, 硫和沥青含量低的原油。

国外把凝固点高于40 ? 、含蜡量大于35%的原油称作高凝油。

高凝油即高含蜡、高凝固点原油,在我国辽河沈阳油田、河南魏岗油田、大港枣园油田等地都有分布。

而沈阳油田具有丰富的高凝油储量,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高凝油生产基地,在探明的含油面积103.7km2、地质储量2.9 ×108t 中,高凝油约占80%。

高凝油主要分布在辽河断陷盆地大民屯凹陷油藏中,其凝固点最高为67℃,含蜡量40%以上,均为世界所罕见。

攻关不畏难的石油科技工作者和生产一线的石油工人,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并借鉴国外类似油田的开采经验,于1986年底投入全面开发,三年就形成了300×104t产能。

同时,与之配套的先进的集输工艺等地面工程、丛式井组采油等先进的开采工艺,使沈阳油田的整体开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温度对高凝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高凝油对温度极为敏感。

当原油温度高于析蜡温度时, 呈液态单相体系, 粘度随温度变化, 具有牛顿流体的性质。

若温度降低, 处于析蜡温度和临界温度区间时, 仍具有牛顿流体特性, 但粘度已明显增加。

当原油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下时, 呈非牛顿流体的特性, 只有在外剪切力的作用下才能流动。

当油温高于析蜡点温度以上时, 高凝油中所含蜡处于溶解状态, 成单相体系, 原油的流动性与普通原油无甚差别, 只是因重烃含量高而粘度稍大, 具有牛顿流体的流变特征, 粘度随油温变化。

剪切作用对高凝油凝固特性的影响

剪切作用对高凝油凝固特性的影响
热装 置系 统 的 了解 ,将 流量 这个扰 动 因素考 虑 到控
制 中 ,使 油气 电加热装 置 的控 制更加 准确 。
3 结 语
横 坐 标 :时 间/ i a rn;纵坐 标 :温 度 /  ̄ C
通过 对 系统 进行 数学建 模 ,发 现被 加热 介质 的
密度是 随 温度变 化 的 ,而 密度 的大 小直 接影 响到加
图 3 没 有 考 虑 流 量 扰 动 因素 的 出 口温 度 仿 真 图
热器 的功率 ,密 度在 温度 升高 时减 小 ,这就 表示需 要 的功 率 下降 ,这 样 能够准 确 地确定 电加热器 的功 率 ,降低 了生产 成本 ;同时通 过仿 真实 验证 明 ,流
量 的变 化对 温度 的控 制质量 有 较大 的影 响 ,它是加 热 器 温 度 滞 后 的一 个 原 因 ,因此 系统 设 计 时需 要
r n的转 速进 行 搅 拌 剪切 5mi ;③ 停 止搅 拌 ,将 / mi n 品 ,分 别用 A、B、C、D表示 。 实验 测 得 4 油 样 烧杯 置 于室 温下 ,待其 凝 固 ,记 下所 用 的 时间 ;④ 个 的基 本 性 质 见 表 1 。利 用 吸 附 色 谱 法 ( S L C)对 各 以不 同的搅 拌 时间 l 、2 、… 、6 i 对油 样进 行 0 0 0m n 油样 的蜡 、油 、胶 质及 沥青 质 含量 进行 测 定 ;采 用 搅拌 剪 切 ,重 复 ① ~③ 步骤 ;⑤ 对其 余 3 油样 重 组 G /5 0 8 测 定 油 样 凝 固点 ;反 常 点 与 析 蜡 点 为 BT ] — 3 复① ~④ 步骤 。 黏 温 曲线 上 对应 的 2 折点 。 个 2 2 孔 板剪 切降 凝 实验 . 实 验 仪 器 主 要 有 原 油 凝 固 点 测 定 仪 、恒 温 水 由 于 现 场 已有 的 高 凝 油 井 大 多 为 往 复 式 抽 油 浴 、J_ 增 力 电 动搅 拌 器 ( 桨 式 2 叶 片 ) -1 J 平 枚 、量 井 ,针对 往 复式抽 油井 ,初 步设计 为 在抽 油杆 上 安 简 、射 流 剪切 器 ( 孑 、4 、6 ) 2L 孔 孔 。 装 一种 射 流剪 切器 ,在 圆盘 上开孑 ,原油 高速 流过 L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油藏工程管理,加强油田开发过程调控,提高油田开发水平,根据《油田开发管理纲要》,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油藏工程管理要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油田地质研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各专业的协同优势,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使油田达到较高的经济采收率。

第三条油藏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油藏评价和油田开发过程中,深化油藏认识,把握油田开发趋势,搞好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和实施,做好动态监测和跟踪调整工作,确保油田高效开发。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及所属油(气)田分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的陆上油田开发活动。

控股、参股公司和国内合作的陆上油田开发活动参照执行。

第二章油藏评价第五条油藏评价阶段油藏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1. 编制油藏评价部署方案。

2. 为提交探明储量和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取全取准所需要的各项原始资料。

3. 进行油藏开发技术经济评价,对有经济开发价值的油藏提交探明储量。

4. 开展开发先导试验。

5. 建立概念地质模型,编制油藏工程初步方案。

第六条油藏评价部署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评价目标概况、油藏评价部署、油田开发概念方案、经济评价、风险分析、实施要求等。

1. 评价目标概况应概述预探简况、已录取的基础资料、控制储量和预探阶段取得的认识及成果。

— 1 —2. 油藏评价部署要遵循整体部署、分批实施、及时调整的原则。

不同类型油藏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要根据油藏地质特征(构造、储层、流体性质、油藏类型、概念地质模型及探明储量估算、产能分析等)论述油藏评价部署的依据,提出油藏评价部署解决的主要问题、评价工作量及工作进度、评价投资和预期评价成果。

3. 实施要求应提出油藏评价部署方案实施前应做的工作、部署方案工作量安排及具体实施要求、部署方案进度安排及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第七条油藏评价部署方案中油田开发概念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 可能的含油层系、产油层厚度、面积及石油地质储量。

2. 可能的油田开发方式。

原油凝固点分级标准

原油凝固点分级标准

原油凝固点分级标准一、原油按凝固点分级标准根据原油凝固点的不同,原油被分为石蜡基原油、中间基原油和环烷基原油三类。

二、原油凝固点分类1. 石蜡基原油:凝固点较高,一般大于50℃,如高凝油和蜡基原油。

2. 中间基原油:凝固点在30-50℃之间,如常规轻质原油。

3. 环烷基原油:凝固点较低,小于30℃,如低凝油。

三、不同凝固点原油的特性1. 石蜡基原油:含有较多的石蜡成分,凝固点较高,流动性差,容易堵塞管道。

2. 中间基原油:凝固点适中,流动性较好,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原油类型。

3. 环烷基原油:含有较多的环烷烃成分,凝固点较低,流动性好,开采和运输成本较低。

四、原油凝固点与开采、运输和储存的关系1. 开采:凝固点高的原油需要加热才能开采,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可以直接开采。

2.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凝固点高的原油需要加热和保温,以保持其流动性;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可以直接运输。

3. 储存:在储存过程中,凝固点高的原油容易堵塞管道和阀门,需要定期加热和清洗;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不容易堵塞管道和阀门。

五、原油凝固点对炼油工艺的影响1. 加工温度:凝固点高的原油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更高的加工温度,以使其保持流动性。

2. 设备选择:凝固点高的原油需要使用加热和保温设备,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可以使用冷却设备。

3. 产品品质:凝固点高的原油在炼油过程中容易产生更多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影响产品品质。

六、原油凝固点与油品质量的关系1. 油品密度:凝固点高的原油通常密度较大,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密度较小。

2. 油品粘度:凝固点高的原油通常粘度较大,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粘度较小。

3. 油品挥发性:凝固点高的原油通常挥发性较低,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挥发性较高。

4. 油品燃烧性能:凝固点高的原油通常燃烧性能较差,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燃烧性能较好。

七、原油凝固点对管道输送的影响1. 输送温度: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凝固点高的原油需要加热和保温以保持其流动性;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可以直接输送。

油气藏开发分类之按油气藏流体性质分类

油气藏开发分类之按油气藏流体性质分类

油气藏开发分类之按油气藏流体性质分类油气藏所储流体的性质包括:密度、黏度、凝固点及烃类、非烃类组分等,也有多种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按密度分类,通常分为石油和天然气两大类。

国际上通用的分类方法是将油气藏按所产流体分为天然气藏、凝析气藏、挥发性油藏、稠油油藏、高凝油藏和常规原油油藏。

在自然条件下,储层流体又往往是两类流体甚至三类流体组成一个油气藏,如有气顶或凝析气顶的油藏,有油环或油垫的气藏或凝析气藏,有凝析气顶的挥发性油藏,有气顶的稠油油藏,有稠油环或油垫的气藏等。

一、天然气藏天然气藏定义为流体在地下储层中原始孔隙压力下呈气态储存,当气层压力降低时,气藏中的天然气不经历相变。

因而虽然许多天然气藏采出的流体在地面常温常压或低温下有液相析出(一般也称凝析油),但只要在气藏温度条件下,压力降到气藏枯竭压力仍不会出现两相的,都属天然气藏。

用相图表示则气层温度一定大于临界凝析温度。

根据天然气中烃类组分,天然气有干气、湿气、富气、贫气等多种分类。

但大多数只是定性概念,没有定量界限,一般干气、湿气以天然气中戊烷以上重烃组分含量多少来区分。

富气、贫气以天然气中丙烷以上重烃组分含量多少来区分。

由于重烃比甲烷在相同体积下热值要成数倍地增加,且许多重烃都是石油化工的优质原料,故湿气、富气的经济价值比干气、贫气要高得多。

天然气藏的开发与油藏开发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PW特性对开发特征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像油藏那样起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其次是能量的补充一般起降低采收率的作用而不是像油藏那样起提高采收率的作用;以及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气含量的不同对气体集输处理及经济价值评价的差异极大,还有水化物形成条件对气井开采和集输的影响等。

天然气的开发一般都是采用天然能量开发,其采收率与驱动类型有很大关系,封闭式气藏及弱水驱气藏其采收率可以超过强水驱气藏的一倍。

除了从地质条件上分析其驱动类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开采过程的生产动态来判断驱动类型,故一般气田开发都要经过一到两年的初步开发取得足够的生产动态资料后,才能编制正式的开发方案。

采油定义 - 第五部分

采油定义 - 第五部分

采油定义水泥帽:固井时,从井口到地下40米左右处,用水泥封固套管与井壁之间,称为水泥帽。

水泥塞:从完钻井底至人工井底这段泥柱,叫水泥塞。

沉沙口袋:从人工井底到所射油层底部一段套管内容积,叫沉沙口袋。

用于沉积随油流带出来的砂石及压裂沉砂。

沉砂口袋一般留15~25米。

人工井底:油井固井完成,留在套管内最下部的一段水泥凝固后的顶面,就是人工井底。

油气藏:在同一圈闭内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油气聚集。

圈闭:能够使油气聚集起来的场所叫圈闭。

原生油气藏:当油气藏形成以后,没有遭受构造运动及其他因素破坏的油气藏称为原生油气藏。

次生油气藏:在构造运动及其他破坏性因素影响下,原生油气藏受到破坏,油气再次运移聚集在新的圈闭中,形成新的油气藏称为次生油气藏。

工业油气藏:凡是储存油、气量较多,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在当前技术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叫工业油气藏。

水压驱动:靠油藏的边水,底水或注入水的压力作用把石油推向井底的。

气压驱动:依靠油藏气顶压缩气体的膨胀力推动石油流入井底,叫气压驱动。

弹性驱动:钻开油层后,地层压力下降,引起地层及其中液体发生弹性膨胀,体积增大,从而把石油从油层推向井底,这种方式称为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动:依靠石油溶解气中溶解气分离时所产生的膨胀力推动石油流向井底,叫溶解气驱动。

重力驱动:石油依靠本身的重力由油层流向油井,叫重力驱动。

岩石总孔隙度:油层岩石的空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值叫岩石总孔隙度。

岩石有效孔隙度:油层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叫有效孔隙度。

油层渗透性:在一定压差下,岩石让流体通过的能力叫渗透性。

绝对渗透率:用空气测定的油层渗透率叫绝对渗透率,也叫空气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多项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某一项流体的渗透率叫该项流体的有效渗透率,又叫相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多项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其中某一项流体的相渗透率与该介质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叫相对渗透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了一种新型刮蜡器-拉刀刮蜡
器该刮蜡器的工作原理是切削刃 将蜡沉积表面切削成沟槽,蜡屑
外套组成,在中心管与铝合金套
间的夹层内充填有石英及半贵重 金属填料。目前已在世界上20多 个产油国应用。
由液流或气流带走。
拉刀刮蜡器
处理前
处理后
汇报提纲 一、概况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四、实验室建设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缩聚型 20世纪 30年代
20世纪 50年代
20世纪 60年代
国内外降凝剂研究的发展趋势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降凝剂——磺酸盐
Blackmon等人研究发现,独特的线型磺酸盐降凝 剂能降低高凝油的凝点,非极性烃尾结构对降凝效果 至关重要。
表面活性剂类降凝剂——油酸酯
Hafiz等采用单、二、三油酸酯与6-三乙醇胺进行酯
油田
河南魏岗油田 大港小集油田 大庆榆树林油田
胜利油田
高凝油开采中存在的问题
1、高凝油在近井地带发 生堵塞; 2、在井筒流动过程中形 成堵塞,影响单井产能; 3、在集输管线中形成堵
含蜡量(%)
48 26 38
凝固点(℃)
58 40 43 胜利油田典型高凝油藏是王家岗油田:含蜡量平均
塞;
4、分离器中发生沉积。
NA-1(分子量3200) NA-2(分子量9200) NA-3(分子量6700)
蜡原油均有降凝效果;低分子量的E1T6对1#原油降凝效果最好,而高
分子量的E3T6对2#原油降凝效果最好,在1000ppm条件下,分别将1#、 2#原油凝固点降低12℃和18℃。
产品NA-2对气体和燃料油的降凝效果最好,将凝点降低 15℃,比工业烷基化萘的降凝幅度高出 3 ℃
Libya 东部Sarir油田进行应用
未处理的蜡晶偏振光剖面图
射频处理后的蜡晶偏振光剖面图 (中空透明)
射频改变碳链分布,使得碳链分布加宽:高碳数碳链减少 (C# 27 to C# 39),低碳数碳链增加(C# 7 to C# 21)。
Sarir原油气相色谱分析(经孤立培养细菌5%(v/v)处理)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汇报提纲 一、概况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四、实验室建设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概况 国外典型高凝油田
通常把凝固点在40℃以上,含蜡量高的原油 叫高凝油。辽宁省的沈阳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高凝 油田,其原油的最高凝固点达67℃。
类别 美国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辽河油田
油田名称 埋深(米)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1931年Davis合成了人类最早用
复配型 共聚型 均聚型 20世纪 80年代 的降凝剂;由氯化石蜡和酚的缩合物 50年代至60年代: 一方面继续开发新型降凝剂,另一方面
由于原油中石蜡、胶质含量不等,其分子结构和
大小各异,目前国外降凝剂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 热化学降凝技术

井筒热化学降凝技术
低压电阻加热降凝技术
美国Extractol公司研制的低压电阻加热油管防蜡技术, 采出的原油在油管中的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以上。


2. 低压电阻加热降凝技术 3. 机械防蜡降凝技术 4. 磁防蜡降凝技术 5.声波防蜡降凝技术
原理和地层热化学溶液处理技术相同
该工艺特点:油管与套管的隔离是靠
析蜡温度(WAT)
汇报提纲 一、概况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四、实验室建设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1.地层热化学降凝技术
地 层 降 凝 技 术
地层热化学降凝技术
A + B=反应物 + 热量
马来西亚群岛沿海Penara油田
该油田采用酸化胺类物质进行热
2.无线电高频降凝技术
1、表面活性剂类降凝剂
2、马来酸酐醇解/胺解降凝剂 3、丙烯酸酯类降凝剂 4、EVA型降凝剂 5、聚两性电解质降凝剂 6、共聚型降凝剂
采用共聚等手段对已有的降凝剂进行改性
60年代到80年代: 相继研制出适应于不同产地原油性质的 降凝剂,并用在原油长输管道上 80年代以后: 着重于对原有产品进行改性或复配,以扩大 对原油的适应面,使之能适用于各种高蜡原油 缩聚物、均聚物、共聚物和复配几个阶段
乙二胺
6-三乙醇胺三油酸酯(E3T6)
130-150℃ 5-7h
+
烷基萘-马来酸酐
130-150℃ 9-11h
+
马来酸酐
下降30℃,比分支型磺酸
盐对原油的降凝幅度高出 27℃以上。
线性磺酸盐洗涤剂的化学结构
三种样品对1#(umbarkca20)、2#(umbarkca14 )和埃及的含
烷基萘丁二酰亚胺
EVA20、EVA30、EVA40
(500ppm)
降凝幅度26℃以上 7-烷氧基 丙烯酸酯 十二烷基 丙烯酸酯
Albacora2
Step2
烷氧基-己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效 果
EVA30
降凝效果最好
低分子量的EVA32 高分子量的EVA80
5#原油
降凝幅度18℃
Albacora1、 Badejo
添加聚合物(150ppm)后,原油的凝点降幅最高达18℃
化学液注入油管帽

技 术
在油管接箍和每根油管上安装快速固定特 制绝缘体来实现。油管锚设置的深度根据
井温梯度和原油始凝点决定。地面控制采
出油的温度,在油田试验中,采出油的地 面温度达到60℃以上。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井筒机械防蜡降凝技术 俄罗斯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研 井筒机械防蜡降凝技术 加拿大的Para-Tech公司开发 研制了一种可用于井下和地面防 蜡的短节工具Enercat 防蜡器, 该工具主要是由中心管、铝合金 井筒磁防蜡降凝技术
合成路线: Step1 聚 + 合 7-烷氧基丙烯酸酯的合成
EVA型降凝剂
EVA型降凝剂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是最常用的含蜡原油降凝 Machado等人研究了EVA中不同醋酸乙烯酯含量 剂,具有结晶性能的乙烯链段与蜡晶共晶,发挥降凝作用。 (20,30,40,80)、EVA分子量等对巴西原油粘度、凝固点、相 行为的影响。 Jafari Behbahani Taraneh等人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 EVA对伊朗五种不同含蜡原油的粘度和凝固的影响。
BAUn-18 (悬链上引入芳香结构)
将其应用于Kosamba高蜡原油,在加剂量为500 mg/kg 条 件下,18-ABA和18MBA分别使原油的凝点降低21℃和18℃。
酸酐共聚物
烷基丙烯酸与N-十六烷基马来酰亚胺的共聚物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马来酸酐醇解/胺解 印度Nada原油:凝固点30℃、蜡含量27.83%、 丙烯酸酯类降凝剂 Chanda等合成了具有一系列分子量的聚烷丙烯 酸酯(PBA)降凝剂,并针对印度高含蜡Dikom和 Kathaluni原油进行了降凝效果评价。
和高分子量的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SVA),将
其作为流动改性剂添加到墨西哥原油中进行研究,并 与商品化 EVA 类降凝剂进行了对比。
疏水改性聚合单体
疏水两亲性聚合物
与高分子量的SVA相比,低分子量的SVA降凝 效果更好。商业化EVA降凝效果很好,但对降低原 油粘度的贡献有限。 将其分别在DMF、邻二甲苯和正己烷中进行胶束化,对 Kumkol-Akshabulak混合油进行处理,添加量在100 mg/kg 时,
1#原油
降凝幅度28℃
降凝幅度分别为20℃、43 ℃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EVA型降凝剂
Castro等人采用一种半连续反应装置合成低分子量
聚两性电解质(含氮类聚合物)
Didukh等报道了一种新型疏水改性聚甜菜碱型降凝剂
+ 乙酰乙酸乙酯+十八胺 (甲基)丙烯酸
合成路线:
生成 自由基聚合
聚两性电解质(含氮类聚合物)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马来酸酐醇解/胺解
Soni等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四种带有脂肪
类双酯或芳香环链的新梳形马来酸酐共聚物。
合成路线: 乙烯基酯(或 苄酯) 化 学 结 构 图
马来酸酐醇解/胺解
合成路线:
马来酸酐醇解/胺解
Srushti Deshmukh等针对印度Nada原油合成了五种流动改性剂。
29.8%,凝固点平均40.5℃。
一、概况
直链石蜡:含量高,析蜡温度高。 支链石蜡:延缓结晶成核。
当流体温度高于析蜡温度时 (44℃),在此温度条件下未发生光
石 蜡 沉 积 影 响 因 素
原油组成
芳香烃:石蜡的溶剂,延缓沉积。 环烷烃:破坏成核和生长过程。 重质组分:含量越多,体系越易析蜡。 析蜡点:开始出现粒径在1微米以上的蜡 晶体时的温度。
MMA和烷基丙烯酸甲酯化学结构式
十八烷基丙烯酸甲酯与MMA按摩尔比70:30聚合后的共聚 物(50ppm)对原油的降凝效果最好,降凝幅度达22℃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类降凝剂 Rafael A. Soldi等人合成了烷氧基-己基丙烯酸酯聚合
物,并评价了其对印度高含蜡Bombay High原油的降凝效果
折射现象。当流体冷却到析蜡温度时
交叉极化显微镜
温度
倾点:结晶形成网状物,原油失去液体 性质,象弹性固体时的温度 点。 凝固点:发生沉积并且开始固结堵塞流 动通道的温度点。 石油开采过程过中,随压力的下降,轻 质组分挥发,促进蜡的析出。
(42℃)亮点开始出现,在流体冷却 到0℃时成像变得更为明亮。
压力
丙烯酸酯类降凝剂
Rafael A. Soldi等人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的酯化反应合成了烷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其中带有 C14,C16和C18脂肪醇),再与MMA按摩尔比3:7,5:5,7:3进 行聚合,得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