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形象专题训练——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亭子言怀①张谓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②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①本诗约作于诗人大历年间任潭州刺史时。

②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

B.“玄猿呼郡吏”是人们到西亭子游玩时所看到的情景,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诗人以看景知高下、闻声知水深,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

D.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相似。

16.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尾联的意思:不时地带着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②形象:诗人是一个平易近人、闲适自在且热爱自然的官员。

他身为刺史,却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时时缓步寻景,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错误,诗人突出的不是自己的赏景经验与观察力,而是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看尾联的意思。

“官属不令拘礼数”的正常语序应为“不令官属拘礼数”,也就是说不让大小官员受礼数拘束;“时时缓步一相寻”的主语是自己和“官属”,“缓步”是寻赏美景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心情之闲适。

合起来是说自己要不时地带着不分尊卑的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再看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人身为刺史,没有一点官架子,没有高高在上,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一起去缓步寻景,既看出诗人的闲时,诗句中又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1.1诗歌鉴赏专题-人物形象分析-笔记版

1.1诗歌鉴赏专题-人物形象分析-笔记版

1.1诗歌鉴赏专题-人物形象分析-笔记版【要点梳理】【常见人物类型】【方法点拨】(一)设题方式(二)解题技巧(三)答题步骤例如: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注]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

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下面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勾勒了怎样的边塞健儿形象?随练1.1古诗文阅读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③销金兽④。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⑤,半夜凉初透。

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

【注释】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

(2)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随练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八阵图》赞美了一个人物,在杜甫另一首诗歌《蜀相》中也概括了这个人物的功绩,下列选项中同样描述此人的诗句是()A.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

B.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

C.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D.生能决策扶刘氏,死尚遗言保蜀民。

(2)《八阵图》中所赞美的这个人物让你感受最深的品质是什么?并结合古典名著中有关该人物的情节简要分析。

【专项巩固】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练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练习题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 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析】“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 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 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 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解析】“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 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 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 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 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 首诗加以分析。(4分)
文本解读
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在北宋做过地方 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
扬等。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 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 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 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 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如何分析人物形象1.结合背景,了解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

3.注意景物、典故、修辞等对人物情感的丰富性。

二)诗词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以人物自身分类: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以人物情感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13诗歌的形象考点——人物形象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13诗歌的形象考点——人物形象鉴赏
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
典例九: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形象:建功立业的形象。
答题方法
1、鉴赏依据——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关键字词 2、鉴赏依据——抓环境(时间、时令、气候、地点、周围 景物)关键字词 3、鉴赏依据——塑造出的人物的所见、所感、所想 4、鉴赏依据——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题型展示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典例二: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形象:怀才不遇的诗人。
典例三: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专题13 诗歌的形象考点—— 人物形象鉴赏
高考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考查,就形象内容而言,有辨识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概括形象作用三方面内容。
高考重点是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 象的典型意义。
形象 :飘 泊天 涯, 老弱 多病 ,孤 独无 依的 诗人
典例一: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形象: 思念游 子的怨 妇或者 思念闺 妇的游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2. 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3. 典型人物形象案例分析4. 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的作用5. 提高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并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诗歌人物形象,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3.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分析指定诗歌的人物形象,并进行讨论。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其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理解深度: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其对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作用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文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感受诗歌韵律的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中运用丰富的人物形象,提升创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诗歌选集:用于分析和讨论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诗歌。

2. 教学PPT:展示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案例。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1一、教学目标1.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准确地、规范的答题二、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人物形象的类型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

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

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

(二)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1、命题方式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2、答题策略分析步骤: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三)、真题展示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后作业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人逸士形象。(2分)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 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他的高洁不俗(远 离尘俗,崇尚隐逸)(1分);最后后两句,通过西 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是一个热 爱自然,寄情山水的高人。(1分)作者通过陆鸿渐 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分)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 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概括本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 这首词上片写春到南楼,时值元宵节。季节的变化, 引起了游子的注意。游子如从睡梦中惊醒,独倚栏杆, 心生悲凉。下片“莫把栏干频倚”,是因为重重叠叠 的烟水云山遮住了望眼,虽竭力寻望,还是望而不见。 全词通过描写异乡幽寂清冷的环境,塑造了一位孤寂 无聊、思乡心切、思归情浓的羁旅者的形象。
• (2)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 简要分析。
• (2)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阕借景抒情, 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 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 题,—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 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形象1分,分析2分)
• 江雪 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1)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 1、这首诗勾画出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隐者形象。
• 2、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 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 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 清高孤傲。
• 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境, 也有人认为本词表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请结合下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谈谈你的看法。
• ①苦闷、抑郁的心境。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 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最后两句画龙点睛,词句的表 面是说:天公饶有情意似的,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 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运用拟人 手法,说天公殷勤送来凉雨,却含有自嘲的酸辛,隐藏着词人 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中,“凉”,双关,既指天气凉 爽,又指生活无聊,“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 极的人生哲学。“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 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刻画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注】禅观:即禅理、禅道。
•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着。 • 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
止。 • 小题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 点绛唇 李清照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
透。
•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 青梅嗅。
• 注:刬:念(chǎn),袜刬,是说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 袜子走路。
• (1)简析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
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 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 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 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 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 羞、好奇、爱恋等)。
(5 分) • 小题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 分)
• 小题1: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2分)第四句以 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整联 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 生活清净。(3分)
• 小题2: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 人物形象。(2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 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2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 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2分)
•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 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进谏, 未被采纳,却被降职。
•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 此诗塑造了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 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从时间的角度,俯仰古今, 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将“怆 然泣下”的诗人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下,突出诗 人的孤独苦闷。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旷古之 愁。
诗歌鉴赏形象专题训练
人物形象
• 寻陆鸿渐不遇 (唐)僧皎然 •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 (1)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从
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 • (1)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
• ②闲适、自得其乐。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 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 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 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 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两句 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
• 3、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 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 寄托和写照。
• 鹧鸪天 苏轼 •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 注:此诗写于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1080),苏轼谪居黄 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时期。他被贬后充任团练副使,处境 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