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SCR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
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硝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

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硝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概述烟气脱硝技术是减少燃煤工业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NOx)排放的重要手段。
在燃煤过程中,由于高温和高压的条件,氮氧化物会被生成并释放到烟气中。
然而,氮氧化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因此需要探索有效的脱硝技术。
其中,烟气脱硝催化剂是一种常见的脱硝技术,通过催化剂促使氮氧化物与还原剂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从而达到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目的。
催化剂的研究研究烟气脱硝催化剂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以及合理的催化剂载体。
常见的催化剂包括稀土金属、贵金属和过渡金属等,它们在催化反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稀土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氧化活性和稳定性,贵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而过渡金属催化剂则具有较高的还原活性。
催化剂的载体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载体材料包括γ-Al2O3、SiO2、TiO2等。
载体的选择需要考虑其比表面积、孔径分布以及化学稳定性等因素。
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合适的孔径分布能够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度和氮氧化物的吸附性能,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催化剂的应用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硝催化剂的应用具体可分为预硝化和后硝化两个阶段。
预硝化是指在燃烧过程中,在燃煤锅炉的低温区域预硝化氮氧化物,使其转化为易于催化剂还原的形式。
基于预硝化的脱硝技术主要有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
低温SCR技术通过将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和水的反应,降低了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该技术需要在低温(200-450℃)下使用催化剂,以实现氮氧化物的选择性还原。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则是通过在高温区喷射还原剂,使其与氮氧化物直接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从而达到脱硝的目的。
由于SNCR技术不需要催化剂,因此成本相对较低。
后硝化是指在燃烧过程后,将烟气中未被预硝化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易于催化剂还原的形式。
后硝化主要采用的技术是高温SCR。
高温SCR技术通过使用较高温度(400-800℃)下的催化剂来实现氮氧化物的选择性还原。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烟气脱硝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烟气脱硝技术摘要: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技术以其高效的特点在国外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本文概述了SCR法的基本原理、催化剂的分类及成型布置方式、SCR 系统在电站锅炉系统中的布置方式、系统的构成和主要装置设备以及工程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分别以飞灰、飞灰与Al2O3混合、堇青石蜂窝陶瓷的Al2O3涂层作为载体,担载CuO、Fe2O3等金属氧化物作为活性成分进行活性测试,在实验室理想气体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效率。
关键词: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SCR系统,飞灰1. 引言NO和NO2是人类活动中排放到大气环境的大量常见的污染物,通称NOx。
酸雨主要由大气污染物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所导致。
因为其对土壤和水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变化是不可逆的,它的影响极其严重。
NOx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除了其本身的危害之外,还由于它们参与光化学烟雾的生成而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
固定源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主要有两类:燃烧控制和燃烧后控制。
燃烧控制的手段主要包括低过量空气燃烧、烟气再循环、燃料再燃烧、分级燃烧和炉膛喷射等;燃烧后脱硝的措施包括湿法和干法[1]。
而在干法中,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烟气脱硝技术具有高效率的特点,目前最高的脱硝效率能达到95%以上,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SCR烟气脱硝系统最早由七十年代晚期在日本的工业锅炉机组和电站机组中得到应用。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70多套的SCR装置在日本的电站机组上运行,其总装机容量接近100,000MW。
在欧洲,SCR技术于1985年引入,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电站机组的总装机容量超过60,000MW[2]。
在美国,最近五到十年以来,SCR系统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
为适应更高的排放标准,SCR已经被作为最好的可以利用的技术。
此外在丹麦、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一些SCR的脱硝装置。
我国福建某电厂也曾引进该装置和技术。
燃煤电厂烟气SCR脱硝成本分析与优化策略

燃煤电厂烟气SCR脱硝成本分析与优化策略现阶段,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减排中心根据当前环保形势,提出“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治理污染系统解决方案”推广并使用洁净煤,尽快将社会散烧煤及低效小型燃煤工业锅炉改良成集中煤炭热电联供。
该方案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控制燃煤电站锅炉NOX的排放量,防止对环境产生危害。
选择性催化复原烟气脱硝技术作为控制燃煤电厂NOx的重要技术,对燃煤电厂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探究、分析SCR脱硝技术相当有必要。
1引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环保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加大燃煤锅炉NOX脱除控制是主要问题。
以我国现有脱硝机组的SCR 脱硝成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对烟气SCR脱硝成本的组成及影响因素通过实践和探索,分析出几点关于降低烟气SCR脱硝成本的具体策略,根据实现对该装置的优化政策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具大的奉献。
2研究方法SCR脱硝成本包括运行成本和检修维护成本以及财务成本。
运行成本是SCR脱硝装置正常运行时的各项生产支出成本,由复原剂费用、电费、水费、蒸汽费、人工费等。
检修维护成本是维持SCR脱硝系统正常运行的各项维护费用支出,是由催化剂更换费用、检修维护费用等组成。
财务成本是由SCR脱硝装置建设和运行筹集资金时产生的贷款利息、增值税、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其他财务费用等。
本次共调研了48台机组的烟气SCR脱硝系统,从中能够有效地反映烟气SCR脱硝系统的运行水平。
3分析脱硫成本的组成及影响因素3.1机组类型的影响供热煤耗占比例与脱硝成本的关系如图1所示。
本文研究的SCR脱硝机组分为供热机组和纯凝机组,从图1中能够看出供热煤耗与总煤耗比例越高,脱硝的运行成本就会增加。
纯凝机组脱硝平均成本为1411分/kW-h;供热煤耗占总煤耗5%时,脱硝平均成本为1.69分/1^-11;供热煤耗占总煤耗的20%时脱硝平均成本增加到2.04分/kW-h;供热煤耗占总煤耗为33.3%时,脱硝成本达2.53分/kW-h。
谈燃煤电站锅炉烟气脱硝SCR法工程技术

提高的同时 , 也带来了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 环境污染 1 司 题已 受到世界各 国的高度重视 , 并加大力度进行治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我国 , 大 气治理问题是 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而 电力
控制是我国 N O x 排放总量控制关键所在。N O 排放到空气中
易形成酸雨及光化 学烟雾 , 破坏臭氧层和造成温室效应 , 严重
【 A b s t r a c t ] F o r t h e ng e i n e e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w i p e he t N O Xo ff r o mc o a 1 . i f r e d b o i l rf e l u e g a s , b s a e d o n h t e d e v e l o p m nt e o f t h e i f r s t d o m e s t i c
4 t  ̄J t 。
1 31
氧化物排放总量将比 2 0 1 0 年减少 l 0 个百分点。
危害 自 然环境和人类健 康。 随着我 国《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 控制
行业的废气则是大气治理的重点领域。 排放标 准》 和《 大气污 染防治 法》 的颁 布实施 以及 《 京 都议定
在 电力行业污染控制方面 , 我国前一阶段的主要措施是 书》 的正式生效 , 国 内对 N o ) 【 的排放控制将 日趋严 格 , 在火 力 治理粉尘污染和二氧化硫 ( s o ) 污染 ; 这一任务到 目前为止 已 发电厂 中采用有效的 N o 排放控制措施势在必行 。
基本完成 , 下一阶段的主 要 目标则是控制氮 氧化物 ( NO x ) 的排
放 。根据《 国家环境保护 “ 十二五” 规 划》 的要求 , 到2 0 1 5 年氮
有关燃煤电站的锅炉烟气脱硝SCR法分析

有关燃煤电站的锅炉烟气脱硝SCR法分析发表时间:2017-01-18T15:56:55.7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3期作者:任锐[导读] 本文就此展开相关讨论。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54)摘要:SCR脱硝技术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还原剂(液氨)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生成无害的氮和水,从而去除烟气中的NOx。
其工艺工艺流程是:液态氨在注入SCR 系统烟气之前经由蒸发器蒸发气化;气化的氨和稀释空气混合,通过喷氨格栅喷入SCR反应器上游的烟气中;充分混合后的还原剂和烟气在SCR反应器中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去除NOx。
本文就此展开相关讨论。
关键词:脱销工艺催化剂全负荷SCR脱硝燃煤电站前言:烟气脱硝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比较常迟,对烟气实施脱硝处理的基本方法实际上有很多,通常可以分为湿法、干法以及半干法脱硝。
而在这三种技术中,干法又可以根据脱硝原理分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即SCR)以及非催化还原法(即SNCR)、电子束照法、光催化法和碳热还原法;另外湿法可根据脱硝性质分为水吸收法、碱吸收法以及洛合吸收法、水吸收法、半干法可按照原理分为吸收法、催化氧化法以及活性碳吸收法。
本文主要就燃煤电站的锅炉烟气脱硝SCR法进行讨论。
一、SCR脱销工艺原理关于 SCR 脱硝工艺,其在还原介质选择上主要以氨气为主,并将还原剂注入系统、氨储罐以及催化剂反应器设置于系统中。
在运行过程中将使氨气向燃烧锅炉烟道进行注入,这样烟气会与注入的氨气混合,在氧气足够且催化剂的应用下,烟气内的 NOx 便会与氨气进行反应,使 H2O、N2 等得以生成。
但通常因催化剂的存在,烟气内部分 SO2 很可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SO3,若反应过程中有 H2O 的参与,SO3 还可能与部分未反应氨发生反应,最终产生不利于反应的物质,如硫酸氨或硫酸氢氨等。
二、静态混合器在 SCR 脱硝工艺的主要作用SCR 脱硝工艺在燃煤锅炉烟气控制中,往往将静态混合器引入其中。
燃煤发电厂SCR烟气脱硝系统的研究

催 化 剂 体 系 为 钒 系 催 化 剂
v2 一 O5WO3 O2 / Ti 。
2 目前 S 脱 销 运 行 中存 在 的 问题 CR
目前 , 国燃 煤 电厂 烟气 脱 硝 产 业 刚 刚起 步 ,目前还 缺 乏 我 系 统 性 的 脱硝 技 术 规 范 , 关技 术 标 准 和规 范 正 在制 订 , 有 存在 些 问题 。首 先 是根 据 不 同技 术 引 进 方采 用 不 同 国外 标 准建 设 ,使得S R C 设计、设备、调试、验收以环保公司的标准为依 据 ; 次是 国家 有 关 部 门在 制 订 技 术标 准或 规 范 时 , 有一 个 其 没 统一 的体 系 。从 领 域看 ,脱硝 产 业 涉 及 环保 、 电力 、机 械 、化 工 、建筑 等行 业 ;从 过 程 看 ,涉及 设 计 、建 设 、调 试 、运 行 等 各个环节 , 而且与除尘、 脱硫紧密联 系。 如果缺乏系统 的考虑, 则难 以使标准间协调一致 , 从而容易造成混乱 , 阻碍燃煤 电厂 脱硝 产业 的健 康发 展 。 同时 , 目前 已经安装 的S R C 脱销装置都是 处于 除尘器之 前, 设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之 间,由于省煤器与空气预热器 之间的烟气温度一般为2 0 4 0℃, 8~0 在此温度范围内多数催化 剂具有良好 的活性 , 因此 , 这种布置 方式 的优点是烟气不必加 热就 能满 足 反 应 温 度 的要 求 , 烟 气 尚未 经 过 除尘 , 灰颗 粒 但 飞 对催化剂 的冲蚀比较厉害 , 飞灰中的有害物质, 特别是其中的 砷 ( s 化 物 对 催化 剂 的活 性 损 害 比较 大 , A) 氧 对催 化 剂 的 稳 定性 要求较高 ; 另外 ,由于催化 剂反应器 的下游还有空气预热器和 烟气 脱 硫 系 统 (G ) F D 等重 要 设 备 ,部 分未 反应 的N 3 H 和烟 气 中 的S 3 O 生成 的硫 酸 铵 、硫 酸 氧 铵 可 能对 后 面的 设备 产 生 损 害 , 甚至会影响粉煤灰 的质量 , 造成粉煤灰难 以综合利用。 高含尘 布 置 方式 的另 一 个 问 题 是 ,对 已经 建 成 的 机 组进 行 加装 S R C 系 统 的 改造 时 , 能会 因 为可 利 用 的场 地 的限 制 , 得 这 种布 可 使 置 方 案 的实 施 遇 到 困 难 ,同时 还 会 带 来建 造 费 用 高 、
燃煤电厂SCR法烟气脱硝技术简介及选型思路

3 S R 法脱 硝 工 艺 系统 流 程 C
S R法 脱 硝 工 艺系 统 流程 主要 由贮 氨罐 、 C 混氨 装置、 喷氨装 置 、 有 催 化 剂 的反 应 塔 、 道 及控 制 装 烟 系统组 成 ,C S R反应塔 、 化剂见 图 1 催 。
S R反应塔 常见 布置 方式有 以下 三种 , 图 2 C 见 。
该技术 大 型火力 发 电机 组 已不 推荐 使 用 ; 是 S R 二 C
选择性 催 化 还原 技 术 。 即通 过 安 装 S R 脱 硝 装 置 C 对烟 气进 行 脱 硝 , B R 工 况 下 脱 硝 效 率 可 达 在 MC 7 % 一 0 。以下 将重 点介 绍 S R脱硝 技术 。 0 9% C
化 剂 表 面进 行 定期 吹 扫 。
・
2 S R法 脱 硝 原 理 C
S R法 脱硝是 采 用 氨气 ( H ) 为还 原 介 质 , C N ,作
燃 煤 电厂 的主要 原 料 就 是煤 , 煤燃 烧 生 成 的 氮
把符 合要 求 的氨气 喷 人 烟 道 中与 原 烟 气充 分 混 合 ,
在催 化剂 作用 下 , 并在有 氧 的条 件下 , 择性 地与烟 选 气 中的 N 主要 是 N 和 N : 发 生 化 学 反应 , O( O O) 生 成 无 害的氮气 ( 和水 ( , N) H 0) 主要 化 学反 应 方程
( . 州黔西 中水发 电有限公 司, 州 黔 西 1贵 贵
摘
5 1 1 ;. 55 4 2 贵州电力试验研 究院 , 州 贵 阳 5 00 ) 贵 5 0 2
要 : 择 性 催 化 还 原 法 ( C 脱 硝 工 艺是 目前 比较 成 熟 的 方 法 , 细 分 析 了其 脱 硝 原 理 、 艺流 程 、 硝 反 应 塔 选 S R) 详 工 脱
燃煤电厂真实烟气条件下SCR催化剂脱硝性能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0 4 3 8 — 1 1 5 7 . 2 0 1 3 . 0 7 . 0 4 1
中 图 分 类 号 :x 5 1 1
文献 标 志码 :A
Ab s t r a c t :A h o n e y c o mb S CR c a t a l y s t o f V2 O5 / Ti O2 wi t h W O3 a n d Mo 03 wa s p r e p a r e d a n d i t s d e N0
p e r f o r ma n c e wa s i nv e s t i g a t e d i n a pi l o t pl a nt t e s t us i ng f l ue g a s o f a c oa l — f i r e d p o we r p l a n t . The r e s u l t s
摘 要 :制 备 了具 有 工 业 应 用 价 值 的 V O / T i O 负 载 W O s 与 Mo O s的 蜂 窝 状 S C R 催 化 剂 ,并 在 某 燃 煤 电 厂 烟 气
环 境 下 ,对 其 催 化 性 能 进 行 了测 试 ,结 果 表 明 :增 大 催 化 剂 体 积 能 够 提 高 脱 硝 效 率 ,但 活 性 增 量 逐 步 下 降 , 当 脱硝效率达到 8 O 以上 时 ,继 续 增 大 催 化 剂体 积其 活性 提 高 不 显 著 。催 化 剂 的脱 硝 活 性 随 着 积 灰 时 间 的延 长 而
降 低 ,脱 硝 系统 运 行 4 h后 ,催 化 剂 脱 硝 活 性 减 少 9 . 4 。在 燃 煤 电厂 尾 气 飞 灰 浓 度 约 为 0 . 0 3 1 k g・ I n 环境下 , 为满足尾气 中 N O 浓度排放要求 ( <2 0 0 mg・ I n ) ,每连 续 运 行 6 h需 进 行 一 次 吹 灰 。催 化 剂 的脱 硝 性 能 随 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煤电厂SCR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来源:电力环境保护更新时间:09-8-20 18:01 作者: 赵毅,朱洪涛,安晓玲,苏蓬0引言燃煤电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SOx 、NOx和有害金属元素等[ 1 ] 。
目前,我国对于燃烧产生的NOx控制方法主要有燃烧前控制、燃烧中控制和燃烧后控制三类[ 2 - 3 ] 。
燃烧前控制是指选用低氮燃料,但成本很高,工程应用较少。
燃烧中控制是指改进燃烧方式和生产工艺,采用低NOx 燃烧技术, 降低炉内NOx 生成量,该方法费用较低,但由于炉内低氮燃烧技术的局限性,使得NOx的控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燃烧后控制是指在烟道尾部加装脱硝装置,将烟气中的NOx 转变为无害的N2 或有用的肥料。
由于烟气脱硝的NOx 脱除率高,运行简单, 因此,探求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烟气脱硝技术将成为我国控制NOx排放工作的重点。
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N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SNCR)、臭氧氧化吸收法、活性炭联合脱硫、脱硝法等。
由于SCR 法脱硝效率高达90%以上,运行可靠,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且最为成熟的烟气脱硝技术之一。
SCR烟气脱硝技术的发明权属于美国,而日本率先于20世纪70年代将其实现了商业化[ 5 ] 。
目前,这一技术在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据资料统计,到2004年为止,全世界应用SCR烟气处理技术的电站燃煤锅炉容量超过178 . 1G W。
我国SCR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
据统计,目前我国在建的脱硝项目超过14个,脱硝机组容量在11 400MW以上, 其中采用SCR技术的项目约占在建脱硝项目总容量的70%。
可见,我国正处于SCR烟气脱硝的示范阶段,因此,对SCR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脱硝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SCR反应原理SCR是指将氨、烃类等还原剂喷入烟气中,利用催化剂将烟气中的NOx转化为N2和H2O。
在氨选择催化反应过程中,NH3可以选择性地与NOx发生反应,而不是被O2 氧化,因此,反应被称为“选择性” 。
主要反应式如下:锅炉烟气中的大部分NOx 均以NO的形式存在, NO2 约占5% ,影响并不显著。
所以,以反应(1)、(2)为主。
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
由于氨具有挥发性,很有可能逃逸。
此外,在反应条件改变时,还可能发生氨的氧化反应:由于反应温度的改变, SCR催化剂同时也会将烟气中的SO2 氧化为S O3 , SO3 又能与逃逸的氨继续发生如下副反应:2布置方式和工艺流程2 . 1布置方式SCR反应器可以安装在锅炉之后的不同位置, 即高温高尘、高温低尘及低温低尘布置三种形式。
高温高尘布置方式是将SCR反应器布置在省煤器和空预器之间,其优点是催化反应器处于300~400℃温度区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但是, 由于催化剂处于高尘烟气中,条件恶劣,磨刷严重, 寿命将会受到影响。
高温低尘布置方式是将SCR 反应器布置在空预器和高温电除尘器之间,该布置方式可防止烟气中飞灰对催化剂的污染和对反应器的磨损与堵塞,其缺点是在300~400℃的高温下, 电除尘器运行条件差。
低温低尘布置(或称尾部布置)方式是将SCR反应器布置在除尘器和烟气脱硫系统之后,催化剂不受飞灰和SO2影响,但由于烟气温度较低,仅为50~60℃,一般需要用GGH或燃烧器将烟气升温,能耗和运行费用增加。
由于省煤器与空预器之间的烟温刚好适合SCR 脱硝还原反应,氨被喷射于省煤器与SCR反应器间烟道内的适当位置,使其与烟气充分混合后在反应器内与NOx反应,脱硝效率可达80%以上,因此,高温高尘布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布置方式。
2 . 2工艺流程SCR系统一般是由氨储存系统、氨/空气喷雾系统、催化反应器系统、省煤器旁路、SCR旁路、检测控制系统等组成。
首先,液氨由液氨罐车运送到液氨储罐,输出的液氨经蒸发器蒸发成氨气,再将其加热到常温后送入氨缓冲槽中备用。
运行时,将缓冲槽的氨气减压后送入氨/空气混合器中,与空气混合后进入烟道内的喷氨格栅,喷入烟道后再通过静态混合器与烟气充分混合,继而进入到SCR反应器中。
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3SCR反应的影响因素3.1催化剂3.1.1催化剂的种类不同的SCR催化剂具有不同的活性和物理性能。
按照活性组分不同, SCR催化剂可分为金属氧化物、碳基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和贵金属催化剂。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经研究表明, Ti O2具有较高的活性和抗SO2氧化性; V2O5表面呈酸性,容易与碱性的氨发生反应,并能在富氧环境下工作,工作温度低,抗中毒能力强,可负载于Si O2、Al 2O3、Ti O2等氧化物中;WO3 有助于抑制SO2 向SO3的转化。
因此,电厂通常采用的SCR催化剂是以多孔Ti O2 作载体,起催化作用的活性成分V2O5和WO3分布在其表面。
3.1.2催化剂的反应温度不同种类的SCR催化剂具有不同的适宜温度范围,当反应温度超出该温度范围时,将发生副反应。
副反应不但对脱硝效率有所影响,而且会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对于电厂普遍采用的钒催化剂,当SCR反应器温度超过399℃时,氨的氧化对脱硝过程才会产生显著影响。
此外,当温度在320℃以下时, SO3 容易与逃逸的氨反应生成铵盐,不但减少了与NOx 反应的氨, 而且铵盐附着在催化剂表面,将会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另外,有研究表明, SCR脱硝效率在开始阶段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效率将会随温度的增加而下降。
因此, SCR系统运行温度应该维持在320~400℃之间。
3.1.3催化剂的形式SCR反应器中的催化剂形式主要有蜂窝式、板式以及波纹板式。
蜂窝式催化剂具有模块化、相对质量比较轻、长度易于控制、比表面积大、易于利用等优点。
板式催化剂的优点是对烟气的高尘环境适应力强,但比表面积小、相对压降大。
波纹板式催化剂的优点是比表面积较大,压降较小。
由于蜂窝式催化剂耐久性、可靠性均较好,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催化剂形式。
3.1.4催化剂的寿命在SCR系统运行过程中,催化剂会因为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如高温烧结、冲蚀、固体颗粒沉积堵塞、碱金属或重金属中毒等,导致催化剂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随着催化剂活性的降低,反应速率减小,脱除NOx的效率也会降低。
当氨逃逸量达到最大值或允许水平时就必须更换催化剂。
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来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3.2还原剂3 . 2 . 1氨气输入量研究表明,随着NH3 / NOx 摩尔比的增加, NOx的脱除率也增加。
NH3量不足会导致NOx脱除率降低;若NH3 量过多, NH3 氧化等副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大,也会导致NOx脱除率降低,同时NH3 的排放量增加,形成二次污染。
一般控制NH3 / NOx 摩尔比在0 . 8~1 . 2之间。
3.2.2氨与烟气的混合程度氨与烟气在进入SCR反应器前进行混合,如果混合得不充分, NOx 与氨不能充分反应, NOx 脱除率会有所降低,并且会增加氨的逃逸量。
因此,氨必须被雾化并与烟气均匀混合,以确保与NOx充分接触反应。
采用合理的喷嘴格栅,并为氨和烟气提供足够长的混合烟道,是使氨与烟气均匀混合的有效措施,并能够保证NOx 脱除率、氨逃逸量和催化剂使用寿命。
3 . 2 . 3氨逃逸量在SCR系统中,氨逃逸量随着催化剂活性的降低而增加。
由于氨泄漏到大气中会造成新的污染, 因此,在进行SCR系统设计时,要求在接近理论化学当量比时,提供足够的催化剂量,以维持较低的氨逃逸水平,一般要求在5ml /m3 以下。
3 . 3空间速度空间速度( SV)是指烟气体积流量(标准温度和压力下的湿烟气)与SCR反应器中催化剂体积的比值,是烟气在SCR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尺度。
空间速度越大,烟气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就会越短,反应越不充分,氨的逃逸量将增大,同时,烟气对催化剂骨架的冲刷会增大,脱硝效率就会降低。
通常是根据反应器的布置、脱硝效率、烟气温度、允许氨逃逸量及粉尘浓度等确定空间速度。
4SCR系统设计烟气、氨、飞灰等在反应器入口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脱硝效率。
不合理的流场设计会导致NOx 脱除效率下降,系统阻力增大,飞灰堆积并堵塞催化剂,影响整个SCR系统的运行。
因此,氨/空气混合系统、SCR反应器、烟道系统的布置和设计,在整个SCR工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确保催化剂层的理想条件,避免催化剂堵塞或磨损,运用CFD软件对SCR系统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能快捷有效地达到设计目的。
因此,对SCR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可提高脱硝效率并减少氨逃逸量。
5SCR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5 . 1催化剂的研究(1)催化剂的成本占SCR系统总投资费用的1 /3以上。
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长,更换催化剂的频率就会降低,这将会大大降低SCR系统的运行成本。
在催化剂层布置合理的吹灰装置可延长催化剂寿命,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发高效、高空速和抗SO2影响的催化剂。
可见,新型SCR催化剂的研究是现阶段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2)尾部布置方式具有脱硝效率高,催化剂使用时间长,且便于布置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布置方式。
但对于电厂广泛采用的以TiO2 为载体的钒催化剂,需采用GGH等将烟气温度加热到300 ~400℃,这将会产生高额费用。
研究发现,采用低温脱硝催化剂将有可能使SCR整体费用降低。
因此,开展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的研究,对我国烟气脱硝有着重要意义。
5 . 2SCR系统装置的研究氨和烟气的混合程度是催化剂发挥最佳性能的必要前提。
如果不考虑SCR装置的造价,可在催化剂层前采取措施,将氨和烟气混合到理想状态,但是,若采取措施过多,就会增加系统阻力和SCR装置的造价。
所以,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探求一种更加经济、适合我国国情的氨与烟气充分混合的方式。
通过对SCR系统进行流场模拟,设计合理的喷嘴格栅、烟道以及反应器中的导流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也是SCR系统设计的研究重点。
5 . 3脱硝、脱硫、脱重金属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在燃煤电厂中,由于脱硫、脱硝、脱除重金属装置投资巨大,分别建设会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
因此,在现有的SCR系统上,通过改变吸收剂进行脱硫、脱硝、脱除重金属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也是今后SCR技术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6结语(1) SCR烟气脱硝技术脱硝效率高、运行可靠, 将成为我国烟气脱硝的主流技术。
(2)催化剂种类、形式、反应温度等都对脱硝效率有很大影响,应用中要根据燃煤电厂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3)催化剂的类型、反应温度、氨与烟气的混合程度、空间速度等是影响SCR脱硝效果的关键因素,在SCR系统的设计中要重点考虑。
(4)为了避免重蹈我国烟气脱硫技术和设备全面依赖外国的覆辙,我国应尽快开发技术自主、投资低的SCR烟气脱硝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