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幼儿园中班优秀音乐教案《泡泡糖》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泡泡糖》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泡泡糖》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泡泡糖》1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并体验游戏的欢乐。
2.能跟随音乐用身体动作打节奏。
3.尝试创编"小丑"的动作,学习合作游戏。
4.引导幼儿依据已有的阅历,理解歌词,用精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启发幼儿根据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预备:音乐《泡泡糖》。
活动过程:1.复习儿歌《泡泡糖》。
2.节奏练习:用简约的肢体动作来引导幼儿为儿歌打节奏。
3.创编小丑的动作造型:引导幼儿依据歌词"变成小丑最漂亮"来进行创编。
4.游戏:《泡泡糖》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泡泡糖》2活动目标:1. 知道泡泡糖吃完后应当放到哪里,加强环保意识。
2. 制造性的表现玩泡泡糖的有趣动作,提高动作的表现力。
3. 学会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大胆表演律动。
4. 愿意参加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 培育幼儿清晰表述和大胆表演的技能。
重难点分析:重点:能够大胆合拍地表演律动动作。
难点:引导幼儿夸张地、制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预备:律动音乐、猫咪头饰、小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一.导入:创设游戏化情境,幼儿跟随音乐做热身律动。
二.开展:1.老师讲解并描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并描述音乐情节中得故事,使幼儿对音乐内容有所感知与了解。
故事内容: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静静地溜出去玩。
它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
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当心踩到了一个粘糊糊的东西。
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于是抓紧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
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滚回了家去了。
2.引导幼儿探究表现小老鼠的动作〔1〕师: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在座位上做动作。
〔2〕提问: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泡泡糖小伙伴都吃过,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简单弄下来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幼儿园中班优秀音乐教案《泡泡糖》

幼儿园中班优秀音乐教案《泡泡糖》教案内容如下:教学目标:1. 教会幼儿认识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泡泡糖》音乐教学教学重点:1. 教会幼儿学会合唱歌曲《泡泡糖》的歌词和旋律。
2. 能够配合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1. CD或音乐播放器2. 幼儿园乐器(如小鼓、铃铛等)3. 明信片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幼儿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询问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 准备几个乐器,让幼儿尝试演奏一段简单的音乐。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播放歌曲《泡泡糖》的伴奏,并让幼儿跟随节奏拍手。
2. 逐句教唱歌词,让幼儿跟唱。
3. 鼓励幼儿大声唱,感受快乐的音乐节奏。
三、舞蹈编排(20分钟)1. 介绍简单的舞蹈动作,例如:手拍、脚踏等。
2. 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一起编排舞蹈动作,并根据音乐节奏进行排练。
3.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舞蹈,其他幼儿可以大声地鼓励和欢呼。
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舞蹈表演,其他幼儿要认真观看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2. 以明信片或图片的形式,让幼儿写下对这堂音乐课的感受和体会,进行分享。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让幼儿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2. 鼓励幼儿在家和朋友一起唱歌和跳舞,分享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和乐趣。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中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音乐和歌词。
2. 将学习的舞蹈动作和歌曲编排成一台简短的小节目,并邀请家长来参观观摩。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于音乐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唱歌、跳舞和演奏乐器等。
2. 收集和评估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的记忆等。
教学反思:1. 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活动形式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家校合作,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在音乐学习上的情况,并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泡泡糖》教案(通用12篇)

《泡泡糖》教案(通用12篇)《泡泡糖》篇1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较形象地做出小老鼠吹泡泡糖及泡泡糖粘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
2、通过语言、图谱及教师动作的提示,跟随音乐合拍准确地做动作。
3、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音乐、图谱、泡泡糖盒子。
活动过程:一、欣赏音乐,激发幼儿想象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段音乐,是有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音乐吧!3、激发幼儿想象音乐中的小老鼠与泡泡糖之间发生的事。
二、结合图谱,熟悉音乐1、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吧!2、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演示图谱。
3、幼儿再次欣赏。
4、教师讲述:原来小老鼠乘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你们看!三、欣赏音乐A段,尝试表演小老鼠走和东张西望的动作1、教师边演示图谱,边讲述: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请个别幼儿示范。
3、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四、欣赏音乐B段,进行游戏1、小老鼠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原来它来到了草地上。
2、教师出示图谱,边放音乐,边演示。
3、请幼儿尝试做吹泡泡糖的动作。
4、引导幼儿想象泡泡糖破了以后粘到身体的摸个部位。
五、活动结束1、小老鼠真调皮,我们也玩小老鼠与泡泡糖的游戏的吧!2、完整播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首先:《小老鼠和泡泡糖》背景音乐是选自外国集体舞音乐,主要分A、B两段,A段表现的是小老鼠捡到泡泡糖的,B段音乐主要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曲风活泼有趣,在孩子们拥有泡泡糖的经验下通过扮演小老鼠来与音乐互动,是孩子们比较易于接受的。
教师通过朗诵有趣的儿歌、诙谐的动作,表现小老鼠调皮、可爱的有趣形象,让幼儿感受韵律节奏明快的特点,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根据《纲要》中艺术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泡泡糖》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泡泡糖》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能力;2.增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运用乐器和声音律动,演奏《泡泡糖》;2.学习音乐节奏;3.了解音乐讲故事的表现力;4.通过唱歌和表演,进行磨耳朵和感性训练。
三、教学方法1.听音乐:幼儿闭眼等听泡泡糖这首音乐,旋律轻快欢快,响亮好听,感性培养幼儿的兴趣;2.按律动跳舞:将音乐融入幼儿生活,通过教练幼儿按律动跳舞来自由自在地感受音乐;3.互动演唱:通过大家团队合作和表现能力,带动幼儿的声音律动,让幼儿自然融入其中,快乐体验音乐的魅力。
4.表演:通过联合大队演唱,参与小组精彩演出,帮助幼儿通过表演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表现力和魅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教学目标老师介绍音乐教案,让幼儿们知道教材内容。
第二步:浏览教材让幼儿们自由浏览教材,通读各歌曲歌词,让幼儿们对音乐教材有初步了解。
第三步:教唱《泡泡糖》让幼儿听音乐,跟着音乐走,然后教唱《泡泡糖》。
第四步:讲解乐曲讲解乐曲的基本格式和结构,让幼儿了解音乐节奏和音符。
第五步:模仿练习老师引导学生模仿音乐,并找到正确音节,让幼儿自学并回答问题。
第六步:团队合作演绎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演绎,让每个小组合唱、跳舞、表演,提高幼儿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第七步:全场联合演唱全场联合演唱,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和表现能力,让大家感受音乐的魅力。
五、教学评估老师应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音乐理解和技能进行评估,同时对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和自信心进行鼓励。
六、实施效果经过这节音乐课的教学,孩子们让他们体验到了音乐魅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表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泡泡糖》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泡泡糖》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泡泡糖》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能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节拍;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2. 《泡泡糖》音乐的录音;3. 彩色纸或手工制作的泡泡糖图案。
三、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泡泡糖》音乐,同时展示彩色纸或手工制作的泡泡糖图案。
教师通过泡泡糖图案引导幼儿猜测可能会唱到的歌词内容,并带领幼儿一起快乐地猜测、跳动。
2. 听歌(5分钟):教师再次播放《泡泡糖》音乐,让幼儿放松地静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幼儿可以自由动作、拍手或跟着音乐的节奏点头。
3. 舞蹈(10分钟):教师给幼儿展示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摇头、摇臀、摆手等,然后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自由发挥。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动作组合,指导幼儿一起进行舞蹈。
4. 制作乐器(15分钟):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彩色纸或手工制作的泡泡糖图案,引导幼儿用纸张制作简单的乐器,如手鼓、拍板等。
然后,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制作的乐器伴随《泡泡糖》音乐一起演奏。
5. 合作演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指挥。
指挥用手势指导小组中的幼儿使用制作的乐器演奏《泡泡糖》音乐。
可以尝试不同的编排,例如一组负责敲击手鼓,另一组负责拍击拍板等。
让幼儿感受合作的乐趣。
6. 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音乐活动,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音乐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四、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造力等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可以通过展示幼儿制作的乐器和进行的舞蹈,以及幼儿的表现,来展示幼儿的成果。
五、教学延伸:可以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探索音乐、舞蹈和乐器的组合,鼓励他们发展音乐表达能力,并开展音乐创作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中班优秀音乐教案《泡泡糖》通用

幼儿园中班优秀音乐教案《泡泡糖》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快乐童谣》中的《泡泡糖》。
详细内容包括:歌词学习、节奏练习、舞蹈动作创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泡泡糖》的歌词内容,并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协调性,能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歌词学习和节奏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泡泡机。
学具:泡泡糖、手鼓、彩色气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泡泡机在教室内制造泡泡,让学生在泡泡中玩耍,同时播放《泡泡糖》歌曲,引导学生关注音乐。
2. 歌词学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并解释歌词中的生词。
让学生跟唱歌曲,逐步熟悉歌词。
3. 节奏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让学生用手鼓敲击不同的节奏,加强他们对歌曲节奏的感知。
4. 舞蹈动作创编(10分钟)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动作创编。
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舞蹈动作。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歌词《泡泡糖》2. 节奏图谱3. 舞蹈动作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泡泡糖》歌曲,并展示舞蹈动作。
答案:根据课堂学习,完成歌曲演唱和舞蹈动作展示。
2. 家长评价:家长对孩子的演唱和舞蹈表演给予评价,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长共同创作新的舞蹈动作。
(2)开展“泡泡糖”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3)组织学生参加幼儿园的音乐比赛,展示所学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节奏练习3. 舞蹈动作创编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泡泡机的使用:确保泡泡机安全、无毒、环保,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泡泡糖》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泡泡糖》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并熟悉歌曲《泡泡糖》的歌词和旋律;2.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节奏感;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通过合唱活动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准备材料1.放映装置(投影仪或电视机);2.歌曲《泡泡糖》音乐视频;3.幼儿园中班幼儿自行制作的泡泡糖手工制品。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引导幼儿进入音乐课堂氛围,与幼儿互动问候;2.准备好放映装置,播放歌曲《泡泡糖》的音乐视频,让幼儿自由欣赏。
步骤二:歌曲欣赏1.借助放映装置,再次播放歌曲《泡泡糖》的音乐视频;2.让幼儿自由欣赏歌曲,观察他们的反应并记录下来;3.询问幼儿对歌曲的感觉和喜欢的部分,并进行简短的讨论。
步骤三:学唱歌曲1.分发歌曲《泡泡糖》的歌词给每位幼儿;2.引导幼儿跟随歌曲视频,模仿唱歌;3.逐行学唱,逐段复习,确保所有幼儿能够掌握整首歌的歌词和旋律。
步骤四:击节1.引导幼儿用手拍击节奏,模仿歌曲中的拍子;2.示范并引导幼儿进行击节练习,提醒幼儿注意节奏感;3.逐渐加快节奏,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步骤五:分组演唱1.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名幼儿担任领唱;2.指导小组合作唱出歌曲的前几句,逐渐增加唱歌的难度;3.让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演唱,鼓励他们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才艺。
步骤六:展示1.鼓励幼儿展示他们的泡泡糖手工制品,让他们自由地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2.组织幼儿一起唱一次《泡泡糖》,让他们感受合唱的魅力。
四、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专注度;2.了解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学唱的能力;3.评估幼儿在分组演唱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幼儿们对歌曲《泡泡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合唱歌曲的基本技巧。
他们展示了积极的参与态度,并在小组演唱中展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尽管由于时间限制,泡泡糖手工制品的展示略显简单,但幼儿能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体验,这是值得肯定的。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泡泡糖》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泡泡糖》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泡泡糖》这首儿歌并跟随节奏拍手;2.能够模仿歌曲中的动作,比如“咕咕鸟”,“踩脚步”等;3.能够较好地掌握歌曲中的旋律和调子;4.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表现欲望。
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1.让幼儿听一听这首歌曲,问问他们有没有听过或者跟唱过这首歌曲,如果有的话可以让他们自己表演一下;2.引导幼儿们跟随歌曲的节奏拍手,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2. 动作模仿1.让幼儿们边听歌曲,边模仿歌曲中的动作,如“咕咕鸟”、“踩脚步”、“飞跃”等;2.在幼儿们较为熟悉这些动作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动作表演训练。
3. 声乐练习1.根据歌曲的调子,跟幼儿们练习唱这首歌曲,并让他们试着跟唱;2.教导幼儿们歌词的发音和节奏感,使幼儿们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部分歌词。
4. 合作游戏1.将幼儿分成两组,在每一个小组内选出一个“领唱”,其他成员随着“领唱”跟唱;2.每一次有两个小组进行合唱,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性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以下是本次教学的具体流程:时间内容10:00-10:10 欢迎仪式及导入10:10-10:20 音乐欣赏10:20-10:40 动作模仿10:40-11:00 声乐练习11:00-11:20 合作游戏11:20-11:30 总结及延伸教学评估为了确保幼儿对本次教学有所收获,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幼儿的表现,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使教学更科学、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学前准备为了使本次教学效果更好,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以下物品:•播放器;•《泡泡糖》的录音;•数码相机等拍摄工具;•道具(如动物玩具、泡泡糖等)。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掌握了《泡泡糖》这首歌曲,并学会跟随歌曲的节奏拍手,模仿歌曲中的动作,唱出曲子的部分歌词,培养了幼儿们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兴趣。
教师需要进一步发挥幼儿的音乐天赋,培养沉浸式的音乐体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优秀音乐教案《泡泡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泡泡糖肢体与造型游戏,开发肢体意识,体验创造的乐趣。
2、熟悉儿谣,并能边念语词边做动作。
二、教学准备:
道具:挂图P1、五线谱卡、五线谱游戏垫、布球、吸铁、甜甜圈、软垫若干
乐器:鼓、吊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悉儿谣。
2、难点:开发肢体意识,进行嚼、粘、吹的肢体造型创造。
四、教学队形:
坐位:半圆形。
站位:两排面对面、四散。
五、教学过程:
1、暖身活动。
听鼓声律动,感应音乐的动与止。
(主要训练幼儿立即反应能力)
鼓声:拍手到处走。
吊镲:幼儿站软垫上,或者肢体单点碰软垫。
2、故事引导: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精灵王国,里面住着许多许多精灵。
精灵王国的国王的生日就快到了,大家忙着为他准备礼物。
我们来认识这些小精灵(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绿色的是贪吃小精灵,大眼睛的是好奇小精灵,紫色的是开心小精灵)。
爱吃精灵、好奇精灵还有开心精灵也想送礼物给国王,送什么礼物好呢?(与幼儿互动)
3、泡泡糖肢体与造型游戏--嚼、粘、吹。
1)嚼泡泡糖--布球。
引导语:爱吃精灵最贪吃,它想送的礼物甜甜的,可以嚼很久但不能吞。
我们来听听它送了什么礼物。
欣赏第一遍音乐,说出爱吃精灵送的是泡泡糖。
引导幼儿学爱吃精灵做各种贪吃状……
引导幼儿想象除了嘴巴还有什么【 ___ 】地方还可以做咀嚼状?(下巴、肩膀、膝窝、手抓捏布球、两指、五指捏布球等。
幼儿做肢体创编时,教师清念语词配合动作。
)
l听第二遍音乐,幼儿照拍子念语词做各种咀嚼状。
2)粘泡泡糖--吸铁。
引导语:开心精灵最开心,它想送的礼物是粘粘的,很好玩,什么东西粘粘的呢?(引导幼儿猜出开心精灵送的是什么礼物。
)
出示吸铁,学开心精灵拿两个吸铁互吸,到处走。
(空练)
听第三遍音乐,幼儿两人吸铁互粘造型,边念儿歌边走。
于间奏部分换伴。
3)吹泡泡糖--玩具圈。
引导语:好奇精灵最好奇,什么都想知道,它想送的礼物可以吹,但不是气球。
(引导幼儿猜出好奇精灵送的是什么礼物。
)
引导幼儿拿甜甜圈当成望远镜、方向盘……
听第四遍音乐,幼儿用甜甜圈碰双膝,轮拍念语词,于间奏部分做吹泡泡状。
4、认识五线谱音符位置。
1)出示五线谱,复习认识五线四间(可请幼儿张开五指认识线和间)。
请幼儿在五线谱卡上找出线与间。
2)于五线谱卡上找出音符排列的顺序:线/间/线/间/线/间……并用彩色吸铁标示
3)游戏:在五线谱游戏垫上,幼儿当小音符,找出线、间。
5、引导语:那我们把泡泡糖送给国王吧!师生听音乐边唱边结束活动。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