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氢氧化钠检验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碳酸氢钠检测SOP

碳酸氢钠检测SOP

碳酸氢钠检测SOP1.目的为规范碳酸氢钠检测的操作,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2.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碳酸氢钠的检测操作。

3.定义3.1.极易溶解:溶质1g(ml)能在溶剂不到1ml中溶解。

3.2.易溶:溶质1g(ml)能在溶剂1~不到10ml中溶解。

3.3.溶解:溶质1g(ml)能在溶剂10~不到30ml中溶解。

3.4.略溶:溶质1g(ml)能在溶剂30~不到100ml中溶解。

3.5.微溶: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不到1000ml中溶解。

3.6.极微溶解: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0~不到10000ml中溶解3.7.几乎不溶或不溶: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00ml中不能完全溶解3.8.恒重: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4.职责4.1.QC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培训及执行。

4.2.QA、QC组长、质量管理部经理负责本规程的审核。

4.3.质量总监负责批准本规程。

4.4.QA负责本规程执行的监督。

5.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材料见程序。

7.流程图无8.程序8.1.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在潮湿空气中即缓缓分解;水溶液放置稍久,或振摇,或加热,碱性即增强。

本品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不溶。

8.1.1.操作步骤:取本品1g,加水1~不到10ml,不能完全溶解;取本品1g,加水10~不到30ml,能完全溶解;取本品1g,加乙醇10000ml,不能完全溶解。

8.1.2.结果判断:应符合规定。

8.2.鉴别8.2.1.仪器及设备铂丝、酒精灯、中试管、玻璃棒、100ml烧杯、100ml容量瓶、电子天平(千分之一)、25ml 纳氏比色管、试管夹等。

8.2.2.试剂及配制盐酸:分析纯,购入。

15%碳酸钾溶液:取碳酸钾15.0g,加水使溶解并定容至100ml,摇匀,即得。

焦锑酸钾试液:取焦锑酸钾2.0g,在85ml热水中溶解,迅速冷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3→20)10ml,放置24小时,滤过,加水稀释至100ml,即得。

SOP-QM-203-03 指示剂与指示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SOP-QM-203-03 指示剂与指示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指示剂与指示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目的:规范指示剂与指示液配制的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化验检测用指示剂与指示液的配制操作。

职责:检验人员负责实施。

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内容:1.试药:本规程用试药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分析纯2.配制2.1.乙氧基黄叱精指示液取乙氧基黄叱精0.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变色范围pH3.5~5.5(红→黄)。

2.2.二甲基黄指示液取二甲基黄0.1g。

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变色范围pH2.9~4.0(红→黄)。

2.3.二甲基黄-亚甲蓝混合指示液取二甲基黄与亚甲蓝各15mg,加三氯甲烷100ml,振摇使溶解(必要时微温),滤过,即得。

2.4.二甲基黄-溶剂蓝19混合指示液取二甲基黄与溶剂蓝19各15mg,加三氯甲烷100ml使溶解,即得。

2.5.二甲酚橙指示液取二甲酚橙0.2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2.6.二苯偕肼指示液取二苯偕肼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2.7.儿茶酚紫指示液取儿茶酚紫0.1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变色范围pH6.0~7.0~9.0(黄→紫→紫红)。

2.8.中性红指示液取中性红0.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滤过,即得。

变色范围pH6.8~8.0(红→黄)。

2.9.孔雀绿指示液取孔雀绿0.3g,加冰醋酸100ml使溶解,即得。

变色范围pH0.0~2.0(黄→绿);11.0~13.5(绿→无色)。

2.10.石蕊指示液取石蕊粉末10g,加乙醇40ml,回流煮沸1小时,静置,倾去上清液,再用同一方法处理2次,每次用乙醇30ml,残渣用水10ml 洗涤,倾去洗液,再加水50ml煮沸,放冷,滤过,即得。

变色范围pH4.5~8.0(红→蓝)2.11.甲基红指示液取甲基红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7.4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

变色范围pH4.2~6.3(红→黄)。

2.12.甲基红-亚甲蓝混合指示液取0.1%甲基红的乙醇溶液20ml,加0.2%亚甲蓝溶液8ml,摇匀,即得。

氢氧化钠成品质量标准

氢氧化钠成品质量标准

一、目的:
明确氢氧化钠成品质量要求,严格按本标准生产检验,保证产品的质量。

二、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的氢氧化钠成品的检验及质量控制。

三、职责:
1、品质部:检验员严格按本质量标准检验,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标准,QA按本标准放行前审核;
2、生产部:严格按本质量标准实施生产。

四、内容:
【批准文号】湘食药辅准字F20050011
【代码】CF009
【规格】25kg/桶(内袋: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袋),500g/瓶(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类别】药用辅料,pH调节剂。

【贮藏】密封保存
【有效期】三年
【注意事项】N/A
五、参考文献:
《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
六、相关文件:
EK/SMP-QC0005 取样管理规程
EK/SOP-QC3024 氢氧化钠成品检验操作规程EK/SOP-QC302401 氢氧化钠成品检验原始记录七、附录:
N/A。

氢氧化钠滴定液标定标准操作规程

氢氧化钠滴定液标定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氢氧化钠滴定液
职责:检验室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正文:
1.试剂和溶液的准备。

——酚酞指示液 取酚酞1g ,加乙醇100ml 使溶解,即得。

2.操作步骤或程序
2.1NaOH=40.00 4.000g →1000ml
2.2配制
——取氢氧化钠120g ,加水1000ml 振摇使溶解成饱和溶液,置聚乙烯塑料瓶中,静置数日,澄清后备用。

——取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5.6ml ,加新沸过的冷水配成1000ml
,摇匀。

2.3标定
——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6g ,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 ,振摇,使其尽量溶解,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本液滴定,在接近终点时,应使邻苯二甲酸氢钾完全溶解,滴定至溶液显粉红色。

每1ml 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 /L)相当于20.42mg 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3.操作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V F
4.操作原理
5.操作结果评价
)/(02042
.01.0.
L mol V W C NaOH NaOH ⨯⨯=邻苯二甲酸氢钾
6.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6.1标定: 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实验室用同一测定方法对同一滴定液在正常的6.4使用期限:三个月。

COOH
COOK +NaOH +H 2O
6.5贮藏:置聚乙烯塑料瓶中,密封保存。

7.操作中使用的设备、器具
——锥形瓶、酸式滴定管、干燥箱、分析天平等。

SOP-QC10011 试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SOP-QC10011  试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试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制订试液、指示液、缓冲液、试纸、饱和溶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2. 范围试液、指示液、缓冲液、试纸、饱和溶液配制操作。

3. 术语或定义N/A4. 职责质量控制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5. 程序5.1 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精密称取氢氧化钾3.5g,置100ml量瓶中,加无醛乙醇适量使溶解,并稀释到刻度,移置锥形瓶中,用橡皮塞密塞,静置24小时后,迅速倾取上清液,置具橡皮塞的棕色玻瓶中。

5.2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取二乙基二疏代氨基甲酸银0 . 25g ,加三氯甲烷适量与三乙胺1.8ml,加三氯甲烷至100ml,搅拌使溶解,放置过夜,用脱脂棉滤过,即得。

本液应置棕色玻璃瓶内,密塞,置阴凉处保存。

5.3 二苯胺试液:取二苯胺 l g ,加硫酸 1 0 0 m l使溶解,即得。

5.4 二硝基苯肼试液:取2 ,4 - 二硝基苯肼 1.5 g ,加硫酸溶液(1—2)20ml,溶解后,加水使成100ml,滤过,即得。

5.5 草酸铵试液:称取草酸铵3.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5.6 二氯化汞试液:取二氯化汞6.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5.7 三氯化铁试液:取三氯化铁9 g ,加水使溶解成1 0 0 m l 。

5.8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酸5 0 g , 加水 1 5 m l与甘油 1 0 m l使溶解,即得。

5.9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 5 0 % 醋酸溶液与水各 1 份,混合,即得。

5.10 甲醛试液:可取用"甲醛溶液"。

5.11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0.125g,加无氮硫酸65ml 与水35ml 的冷混合液溶解后,加三氯化铁试液0.05ml ,摇匀,即得。

本液配制后在7 日内使用。

5.12 对氨基苯磺酸 -α- 萘胺试液:取无水对氨基苯磺酸0.5g ,加醋酸150ml溶解后,另取盐酸-α-萘胺0.lg,加醋酸150ml使溶解,将两液混合,即得。

氢氧化钠滴定液配制及标定SOP

氢氧化钠滴定液配制及标定SOP

氢氧化钠滴定液配制及标定SOP1. 目的为建立氢氧化钠滴定液配制与标定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滴定液浓度的准确性。

2. 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氢氧化钠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3. 定义无4. 职责4.1.QC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培训及执行。

4.2.QA、QC组长、质量管理部经理负责本规程的审核。

4.3.质量总监负责批准本规程。

4.4.QA负责本规程执行的监督。

5. 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6. 材料6.1.仪器与设备:天平(万分之一)、天平(千分之一)、药勺、电热鼓风干燥箱、容量瓶、250ml碘瓶、吸管、碱式式滴定管(50ml)。

6.2.试剂与配制:6.2.1.氢氧化钠:分析纯。

6.2.2.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级。

6.2.3.酚酞指示液: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变色范围pH8.3~10.0(无色→红)7. 流程图无8. 程序8.1.配制称取11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新沸过的注射用水中,摇匀冷却后,注入聚乙烯塑料瓶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按表1吸取上层清液,用新沸过的注射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8.2.标定按表2的规定称取于105℃~110℃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的基准级邻苯二甲酸氢钾,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却注射用水50ml,振摇,使其尽量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液,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在接近终点时,应使邻苯二甲酸氢钾完全溶解,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s。

同时做空白试验。

8.3.浓度计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c(NaOH)〕,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按下式计算:m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 );V 1—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 2—空白试验氢氧化钠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M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KHC 8H 4O 4)=204.22〕。

安全处理氢氧化钠的操作规定

安全处理氢氧化钠的操作规定

安全处理氢氧化钠的操作规定1. 目的本操作规定旨在确保在处理氢氧化钠时的安全性,防止事故发生,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定适用于所有处理氢氧化钠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理氢氧化钠的过程。

3. 操作规程3.1 储存- 氢氧化钠应储存在专用的储存区域,远离易燃物和可燃物。

- 储存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并且远离酸性物质。

- 储存区域应标明明确的警示标识,以提醒人员注意危险性。

3.2 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用的和包装材料,以确保氢氧化钠不会泄漏或溢出。

- 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与酸性物质、易燃物和可燃物接触。

- 运输过程中应谨慎慢行,避免剧烈颠簸或碰撞。

3.3 使用- 在使用氢氧化钠之前,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 使用氢氧化钠时应注意避免产生粉尘,避免吸入或接触皮肤。

- 使用氢氧化钠时应迅速清理任何泄漏或溢出的物质,并妥善处置。

3.4 处理废弃物- 废弃的氢氧化钠应按照本公司的废弃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 废弃物应储存在专用的中,并且标明明确的警示标识。

- 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环保要求。

4. 紧急情况处理- 在发生氢氧化钠泄漏、溢出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 紧急情况处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 如有必要,应立即联系相关部门或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5. 培训和意识提升- 所有处理氢氧化钠的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

-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6. 监督和改进- 监督部门应定期检查储存、运输和使用氢氧化钠的情况,确保操作规程的执行。

- 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以上为安全处理氢氧化钠的操作规定,所有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如有违反规定或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碱液检验操作规程

碱液检验操作规程

碱液检验操作规程1 目的与适用范围建立碱液检验操作规程,使检验操作规范化,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于碱液的检验操作。

2 职责质量保证部、检验操作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3 内容执行标准3.1 液碱(离子膜法)Na OH 水溶液质量指标3.1.1性状:无色透明稠状液体。

3.1.2含量:以含氢氧化钠(Na OH计)3.2含量测定3.2.1原理:NaOH +HCl== NaCl +H2O40 1mol或: 2NaOH + H2SO4== Na2SO4 +2H2O80 1mol3.2.2仪器:50ml酸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3.2.3试剂:甲基橙指示液,1mol/L盐酸滴定液或酚酞指示液,0.5mol/L硫酸滴定液(均按药典附录项下配制)。

3.3操作步骤3.3.1供试液的制备:取10ml试样于已知准确重量的锥形瓶中,精密称定,然后用新沸冷水转移到100ml量瓶中,加新沸冷水至刻度,摇匀。

3.3.2测定:精密吸取供试液10ml于250ml锥形瓶中。

加新沸的冷水250ml,加指示液2—3滴,用盐酸(或硫酸)滴定到溶液颜色由黄色转为橙色(或红色)消失止。

3.4分析结果的计算W==f·v·40.0/m·10/100·100%式中:W—为供试品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f—为盐酸(硫酸)滴定液的浓度1mol/L(0.5mol/L)的校正系数40.0mg为盐酸(硫酸)滴定液的滴定度m·10/100—为供试品的重量3.5、允许误差:一式两份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0.2%,结果以算术平均值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确定氢氧化钠检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确保合格的氢氧化钠投入生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过程所需氢氧化钠的检验。

3 责任
化验员有责任按照本操作规程对生产所需的氢氧化钠进行检验、判定,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 内容
4.1性状
本品为熔制的白色干燥颗粒、块、棒或薄片;质坚脆,折断面显结晶性;吸湿性强,在空气中易吸收二氧化碳。

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易溶。

4.2鉴别
4.2.1仪器
量杯、电炉、烧杯、扭力天平、铂丝、试管等。

4.2.2试液及配制
醋酸氧铀锌试液
取醋酸氧铀10g,加冰醋酸5ml与水50ml ,微热使溶解,另取醋酸锌30g,加冰醋酸3ml与水30ml,微热使溶解,将两液混合,放冷,即得。

4.2.3检验操作
4.2.3.1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

4.2.3.2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醋酸氧铀锌试液,即生成黄色沉淀。

4.3检查
4.3.1氯化物
4.3.1.1仪器
分析天平、比色管、移液管等。

4.3.1.2试液及配制
a、稀硝酸:取硝酸105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b、硝酸银试液:取硝酸银1.75g,加水至100ml ,使溶解,即得。

c、标准氯化钠溶液:称取氯化钠0.165g,于1000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
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µg的氯)。

4.3.1.3供试液的制备
取本品0.50g ,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呈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至50ml的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

4.3.1.4对照液制备
取标准氯化钠溶液5.0ml ,按上法制成对照溶液。

4.3.1.5检测
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至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供试液与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

4.3.2钾盐
4.3.2.1仪器
扭力天平、试管、冰水浴等。

4.3.2.2试液及配制
亚硝酸钴钠试液:取亚硝酸钴钠10g,加水溶解使成50ml,滤过,即得。

4.3.2.3操作
取本品0.25g,加水5ml溶解后,加醋酸使成酸性,置冰浴中冷却,再加亚硝酸钴钠试液数滴,不得发生浑浊。

4.4含量测定
4.4.1仪器
分析天平、容量瓶、电热恒温干燥箱、电炉、量筒、扭力天平、移液管、滴定管等。

4.4.2试液与配制
4.4.2.1酚酞指示剂
取酚酞1g,加乙醇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即得。

4.4.2.2甲基橙指示剂
取甲基橙0.1g,加水溶解使成100ml,摇匀,即得。

4.4.2.3硫酸滴定液(0.05mol/L)
配制:取硫酸6.0ml,缓缓注入适量水中,冷却至室温,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标定:
取在270~30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1.5g,精密称定,加水50ml 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

每1 ml硫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30mg 的无水碳酸钠。

计算:
W×1000
F =
V×5.30
式中
F—浓度因子;
W—基准无水碳酸钠的称量g;
V—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5.30—滴定度。

4.4.3检验操作
取本品2g,精密称定,置250ml容量瓶中,加新沸过冷水使溶解,放冷,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确量取25ml,置250ml碘瓶中,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硫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体积(ml),再加甲基橙指示液2滴,继续滴加硫酸滴定液(0.1mol/L)至显持续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体积(ml),计算出供试量中每Na2CO3的含量。

每1ml硫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8.00mg的NaOH或10.60mg 的Na2CO3。

4.4.4计算
(V1+V2)× F × 8.0
NaOH% =
W×1000
式中V1—第一次滴定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
V2—第二次滴定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
F —硫酸滴定液的摩尔浓度因子。

8.00 —滴定度;
W —供试品的重量g。

4.4.5结果判定
总碱量作为氢氧化钠(NaOH)计算,不得少于96.0%;总碱量中碳酸钠(Na2CO3)的夹杂量不得超过2.0%。

5 培训
5.1培训对象:化验员。

5.2培训时间:一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