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二酸血症
甲基丙二酸血症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03
左卡尼汀
促进甲基丙二酸的排泄, 从而降低血液中甲基丙二 酸水平。
碳酸氢钠
纠正酸中毒,维持酸碱平 衡。
其他辅助药物
如维生素B12等,可根据 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使用。
其他辅助治疗措施
血液透析
对于严重甲基丙二酸血症 患者,可采用血液透析的 方法快速降低血液中甲基 丙二酸水平。
肝移植
对于某些遗传性甲基丙二 酸血症患者,肝移植可能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基因治疗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基 因治疗可能成为未来甲基 丙二酸血症的治疗方向。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代谢性酸中毒
高氨血症
甲基丙二酸血症可导致体内有机酸堆积, 引发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恶 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氨基酸代谢异常,血 氨水平升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表现为头痛、烦躁、嗜睡甚至昏迷。
药物治疗
使用维生素B12等药物,促进甲基 丙二酸的代谢和排泄,降低体内有 机酸水平。
定期监测
定期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氨基酸谱 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处理方法指导
代谢性酸中毒处理
及时纠正酸中毒,使用碳酸氢钠等药物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同 时加强呼吸支持治疗。
高氨血症处理
降低血氨水平,使用谷氨酸钠等药物促进氨的代谢和排泄,同时给予 足够的热量和营养支持。
目前,国内外对于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基因突变筛查、酶活性检测、疾病模型的建立以及治 疗方法的探索等方面。在基因突变筛查方面,已经发 现多个与甲基丙二酸血症相关的基因,如MMACHC 、MMUT、MCEE等。在酶活性检测方面,已经建立 了多种方法用于检测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的活性 。在疾病模型的建立方面,已经成功构建了甲基丙二 酸血症的动物模型,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方法。
甲基丙二酸血症病例

甲基丙二酸血症病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罕见的代谢性疾病,与精氨酸代谢紊乱有关。
由于这种疾病较为罕见,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一名患有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病例,以更深入的了解这种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病例介绍这位患者是一位6岁的男孩,由于体重下降,食欲不振和呼吸急促等症状来到了医院。
经过初步检查发现该患者出现了乳酸酸中毒现象,并且存在呼吸衰竭的风险。
患者的家族中并没有其他亲属患有类似的疾病。
临床医生随后进行血液检测以排除可能的代谢性疾病。
在检测过程中,患者血液中的甲氨酸丙酮酸转移酶 (MST) 活性异常升高,提示患者可能患有甲基丙二酸血症。
确认病情后,患者开始接受治疗。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症状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症状因人而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低血糖•呼吸困难•倦怠•呕吐•呼吸急促•学习障碍这些症状可能在早期阶段出现,但有些患者可能在多年后才出现。
当症状出现时,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损害了。
因此,建议在发现任何此类症状时立即寻求医疗协助。
诊断方法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确诊需要进行血液检测。
在此过程中,医生会测量血浆中的甲基丙二酸浓度。
此外,还需要进行酮体酸中毒的初步诊断。
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遗传问题。
治疗方法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治疗重点在于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
治疗方法包括:•补充碳水化合物•补充肝素和硫辛酸•补充胰岛素•停止任何细胞氧化剂•处理任何感染症状•对症治疗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因其症状类似于其他疾病,所以在早期诊断中可能会有困难。
如果发现任何可能表明罕见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请及时向医生咨询。
当发现任何异常症状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协助,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最佳的治疗方案。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护理课件

家庭成员应共同参与,形成支持网络。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症状加重
如出现严重呕吐、嗜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及时处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饮食调整需求
若对饮食调整有疑问,需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专业指导能帮助避免误食和营养不良。
该疾病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需早期诊断 和干预。
什么是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
发病机制
该病由MUT基因突累的毒素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尤其是神经系统 。
什么是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呕吐、嗜睡、肌张力减退等,严重 时可出现昏迷。
症状可能在出生后几天内显现,需密切观察。
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
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饮食管理
严格控制儿童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 ,同时避免高甲基丙二酸食物。
可咨询营养师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定期监测
定期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测,监控甲基丙二酸 水平。
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心理支持
男女患病几率相对接近。
何时诊断和治疗?
何时诊断和治疗? 早期筛查
新生儿筛查可以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检测出该病 。
早期筛查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何时诊断和治疗? 确诊方法
通过血液检测和尿液分析确认甲基丙二酸水平。
基因检测可帮助确定是否为遗传性疾病。
何时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案
主要包括低蛋白饮食和补充特定氨基酸以减少毒 素积累。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诊断和治疗? 4. 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5.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甲基丙二酸血症研究培训讲学

甲基丙二酸血症研究培训讲学尊敬的各位听众: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研究培训内容。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因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而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基本知识。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因为酮体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特征是体内的甲基丙二酸浓度升高。
这种疾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甲基丙二酸羧化酶缺乏症和甲基丙二酸血症Ⅱ型。
两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酮症性发作、代谢性酸中毒和神经系统受损等。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研究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
目前,血液和尿液中的甲基丙二酸浓度是该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限制蛋白质摄入、提供卡酮体前体、辅酶Q10治疗和卡尼酯补充等手段来控制病情。
此外,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也在探索中。
在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研究培训中,我们需要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例如,通过质谱分析和分子遗传学等技术手段来研究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发病机制。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酮体代谢异常的相关原理和酮体的调控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此外,在研究培训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学习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技巧。
因为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多学科之间的合作才能取得进展。
例如,临床医生、实验室研究人员、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等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在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研究中取得前进。
最后,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研究培训还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知识。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最新的研究成果,并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会和国际合作项目,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综上所述,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研究培训是一个具有挑战性但富有成就感的工作。
通过不断探索和学习,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感谢大家的聆听!。
甲基丙二酸血症 基因

甲基丙二酸血症基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罕见的代谢性疾病,也称为甲基丙二酸脱氢酶缺陷症。
这种疾病是由于体内甲基丙二酸脱氢酶活性不足导致,从而导致体内甲基丙二酸代谢异常,进而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功能。
甲基丙二酸是一种重要的代谢产物,通常被身体用来产生能量。
在正常情况下,甲基丙二酸通过甲基丙二酸脱氢酶酶的催化作用被氧化成为丙酮酸,从而产生ATP能量。
如果甲基丙二酸脱氢酶的功能受损,就会导致体内甲基丙二酸积聚,而丙酮酸不足,从而破坏身体正常的代谢平衡。
甲基丙二酸血症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经典型和非经典型。
经典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发病较早,患者在婴幼儿时期就可能出现症状,包括体重不增、呕吐、酮症、疲劳等。
而非经典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发病常较晚,症状也较轻,表现为轻微的运动障碍、头晕、食欲不振等。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基因主要位于12号染色体上,是由于ACADVL 基因突变而引起。
ACADVL基因编码ACADVL蛋白,该蛋白是甲基丙二酸脱氢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甲基丙二酸的氧化过程。
如果ACADVL基因突变,就会导致甲基丙二酸脱氢酶活性下降,从而引发甲基丙二酸血症。
对于患有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患者,治疗主要是通过限制甲基丙二酸和蛋白质的摄入,减少甲基丙二酸的积聚,并增加营养物质如丙酮酸的补充,帮助恢复正常的代谢平衡。
一些研究还表明,基因治疗可能是治疗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有效手段,通过修复ACADVL基因的突变,恢复甲基丙二酸脱氢酶的功能,从而治疗该疾病。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基因突变是导致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通过深入了解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可以探索更多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希望未来的研究可以不断深化我们对甲基丙二酸血症基因的认识,为患者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让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
【字数:476】第二篇示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遗传性代谢疾病,通常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甲基丙二酸代谢途径的缺陷而引起。
甲基丙二酸血症诊断与治疗

生素B12疗效,及抗癫疴药物治疗均有意义。
辅助检查
• 基因检测 基因突变分析是MMA分型最 可靠的依据。可以明确分型。
• 分型。
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各异,容易误诊为败血症、脑性瘫 痪、血液病等。 •另外应注意排除新生儿期其它原因引起的酮 症酸中毒、钴胺素缺乏和其他原因所致同型 半胱氨酸血症。
☆阻断发生于较晚阶段或相应的酶蛋白合成障碍:
A, B,H (2)→ Ado-Cbl缺陷→ MMA. E,G(3)→Me-Cbl缺陷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明确,部分研究指出与下列机制相关: •能量代谢不足:抑制线粒体呼吸链中复合体 活性。 •氧化应激:间接抑制Na‘-K’-ATP酶的活性。 •兴奋性中毒:谷氨酸受体过度的激活。 •S一腺昔甲硫氨酸活性降低: cblC, cblD, cb1F 型。
治疗----长期治疗
饮食治疗
•维生素B12无效型:
以饮食治疗为主,天然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1.2g/ (kg·d),蛋白质总摄人量婴幼儿期应保证在2.5~3.og/ (kg·d),儿童30~40g/d,成人50—65g/d,不足部分由 特殊奶粉或蛋白粉补充。
•维生素B12有效型:
蛋白饮食限制不需过于严格,尤其对于合并同型半胱氨 酸血症患儿。
• 应急时使用胰岛素或生长激素,可增加蛋白及脂质合成并 改善体内代谢。
• 肝、肾移植治疗 :对于VitB12无效型且饮食控制治疗效果 较差的患者可尝试肝脏移植治疗。肾移植可纠正肾衰在一 定程度上减少甲基丙二酸浓度。也有研究认为肝一肾联合 移植能优于单独肝移植,但其长期预后及移植存活率仍不 确定。
预后
等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
甲基丙二酸血症诊治进展

叶酸是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对于甲基丙二酸血症 患者,适当补充叶酸有助于减轻病情。
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以促进甲基丙二酸排泄,改善甲基丙二 酸血症患者的代谢状况。
左旋肉碱治疗
01
左旋肉碱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可以促进甲基丙二酸
排泄,改善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的代谢状况。
02
左旋肉碱治疗可以降低血中甲基丙二酸浓度,减轻神
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与效果评估
目前已有多个针对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在进行中。这些试验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甲基丙二酸血症,采用不同 的基因治疗策略和技术,以期达到根治或缓解疾病的目的。
效果评估是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生化指标、临床表现和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来评估治疗效果。同时,长期 随访也是评估基因治疗长期效果的重要手段。
以降低痛风等并发症的风险。
特殊饮食方案与实施
个体化饮食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 化的饮食方案,以满足营养需
求并控制病情。
定期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病 情,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家庭营养教育
对家长进行营养教育,使其了 解饮食调整原则和注意事项, 以便在家中实施。
特殊医学食品的选用
对于无法通过常规饮食满足营 养需求的患儿,可选用特殊医
04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饮食与 营养管理进展
饮食调整原则
限制蛋白质摄入
减少甲基丙二酸前体氨基酸的摄入,以降低体内甲基丙二酸水平。
补充维生素B12
对于维生素B12缺乏的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调整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
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以满足能量需求。
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
05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病例分 享与经验总结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的护理课件

何时进行护理?
急性发作
在患者出现急性症状时需立即提供特别护理。
包括紧急医疗干预和监测生命体征。
何时进行护理?
复诊定期
患者需定期复诊以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每月至少一次复查,以确保疾病控制良好。
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饮食管理
提供低蛋白、高能量的饮食,避免甲基丙二 酸积累。
应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甲基丙二酸血症? 2. 谁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5.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什么是甲基丙二酸血症?
什么是甲基丙二酸血症? 定义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疾病,导致体 内甲基丙二酸的累积。
该疾病通常由于甲基丙二酸脱氢酶缺乏引起。
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药物治疗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以控制代谢紊乱。
定期监测药物效果及副作用。
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及家庭的心理健康,提供情感支持 。
可通过心理咨询帮助缓解压力。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生理指标
通过实验室检查监测甲基丙二酸水平。
定期检测以评估治疗效果。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临床症状
什么是甲基丙二酸血症? 病因
主要因基因突变导致代谢酶缺陷,形成代谢障碍 。
可通过基因检测确认诊断。
什么是甲基丙二酸血症?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呕吐、嗜睡、呼吸急促等。
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患者群体
所有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小儿患者均需 护理。
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因其代谢能力较弱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有研究认为肝-肾联合移植可能比单独肝移植要好,但其长期预后及移植存活 率仍不确定。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预后
该病的预后取决于病型、发现早晚及长期治疗的合理性。 维生素B12有效型预后较好,其中cblA 型预后最好,70%健康生存; 维生素B12 无效型预后不佳,mut0 型预后最差,60%死亡,40%发育显著迟缓。 新生儿发作型患儿死亡率达80%,迟发型患儿临床进程较稳定且程度较轻。
感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甲基丙二酸血症发病机制
甲基丙二酰-CoA
腺苷钴胺素
丙酰-CoA
变位酶
甲基丙二酸盐
甲基丙二酸 丙酸 甲基枸橼酸
高氨血症 高甘氨酸血症 低血糖症
琥珀酰-CoA
三羧酸循环
酸中毒 呕吐 食欲低下 肌张力低下 嗜睡
MCM缺陷
无活性者为muto型 残余活性者为mut-型
分
类
VitB12代谢障碍
线粒体钴胺素还原酶(CblA)缺乏
长期治疗
维生素B12
1
药物治疗 3
2
饮食治疗
4
肝、肾移植治疗
长期治疗
大剂量维生素B12试验治疗
对所有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应首先进行大剂量维生素B12试验治疗, 1 mg/d肌 肉注射, 3~5 d后对照治疗前后尿甲基丙二酸浓度, 判断对维生素B12的反应性。若 症状好转,生化异常改善,则为VitB12有效型, 无改善者则为无效型。
维生素B12有效型:其维生素B12长期维持剂量为1 mg每周至每月肌肉注射1次 或每日口服甲基钴胺素500~1000μg,中等量蛋白质摄入,使血、尿甲基丙二酸浓
度维持在理想范围。
长期治疗
左旋肉碱 由于甲基丙二酸、丙酸等有机酸蓄积,生成相应酯酰化肉碱,导致肉碱消耗增
加,补充肉碱可促进酯酰肉碱排泄,增加机体对自然蛋白的耐受性,不仅有助于急性 期病情控制,亦可有效地改善预后。缓解期每日50~100 mg/kg,口服,长期维持 。
甲基丙二酸血症
焦作市人民医院
甲基丙二酸血症定义
甲基丙二酸血症 ( MMA ) 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血症,属于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病,主要是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eIhylmalonylCoA mutase,MCM)或其辅酶钴胺素(VitB12)代谢缺陷所致。
甲基丙二酸血症发病机制
甲基丙二酸是异亮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胆固醇和 奇数链脂肪酸分解代谢途径中甲基丙二酰辅酶A的代谢产物。正常情 况下在MCM及VitB12的作用下转化生成琥珀酸,参与三羧酸循环。 MCM缺陷或VitB12代谢障碍导致甲基丙二酸、丙酸、甲基枸橼酸等代 谢物异常蓄积,引起神经、肝脏、肾脏、骨髓等多脏器损伤.
一般检查 由于个体差异较大,临床误诊率较高,对于原因不明的呕吐、惊厥、酸中毒、肌
张力异常、发育落后、呼吸困难等患儿应及早进行有关检查。可见代谢性酸中毒 、乳酸增加、电解质紊乱,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血糖降低、血氨升 高、尿酮体及尿酸升高,肝肾功能异常等。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诊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殊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尿、血、脑脊液中有机酸和串联质谱(MS/MS)检
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表现
cblC型主要表现为巨幼红细胞贫血、生长障碍及神经系统症状。 cblD型患儿发病较晚,无血液系统异常表现。 cblF型患儿新生儿期出现口腔炎、肌张力低下和面部畸形,部分有血细胞形态异常。
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表现
其它表现
神经系统:多于婴儿期出现智力、运动落后, 肌张力低下、惊厥、及舞蹈手足徐动症 。
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表现
起病
mut0 型患者起病最早, 80%在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病,类似急性脑病样症状,如: 拒乳、呕吐、脱水、昏迷、惊厥、代谢性酸中毒、呼吸困难、肌张力低下、酮尿 、低血糖,早期死亡率极高,预后不良。
mut- 及CblA 和CblB 型患者多在生后1月后发病, CblC和CblD在新生儿期至成年 发病者均有报道, CblF报道很少。
甲基丙二酸血症影像学、脑电图异常
• 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脑CT、MRI扫描常见对称性基底节损害。MRI显示双侧苍白球信号异 常,可表现为脑白质脱髓鞘变性、软化、坏死、脑萎缩及腩积水等。 • 近来发现MMA伴惊厥患儿脑电图主要表现高峰节律紊乱、慢波背景伴疴样放电,而无惊厥 患儿脑电图为局灶性样放电和慢波背景。 •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评估MMA患儿脑功能、维生素B12的疗效,及抗癫痫药物治疗均有意义。
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表现
其它表现
血液系统异常:多见巨幼细胞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严重时甚 至出现骨髓抑制。
免疫功能低下:少数患儿易合并皮肤念珠菌感染,常见口角、眼角、会阴部 皲裂和红斑,少数合并口炎、舌炎、肠病性肢皮炎等。
其他:患儿可并发肥厚性心肌病或血管损害、急慢性胰腺炎以及骨质疏松。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诊断
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无特异性,常常被误诊为一般围产期脑损害、败血症、急慢性脑病或脑变性病。
常见喂养困难、呕吐、呼吸急促、惊厥、肌张力异常、嗜睡、智力、运动落后或倒退。
急性期可见昏迷、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酮症、低血糖、高乳酸血症、高氨血 症、高甘氨酸血症、肝损害、肾损害,严重时脑水肿、脑出血。
cblC、cblD、cblF型多为VitBl2有效型,cblA、cblB型部分有效。
长期治疗
饮食治疗:低蛋白、高能饮食 维生素B12无效型:以饮食治疗为主,理想方式为限制天然蛋白质,补充去除异亮
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的特殊治疗奶粉,婴幼儿期天然蛋白质每日摄入 量应控制在1. 0~1. 2 g/kg。
测血丙酰肉碱(C3)是确诊本症的首选方法。 MMA患儿尿液中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和3-羟基丙酸显著增加;血液中C3
、C3/C0(游离肉碱)和C3/C2(乙酰肉碱)升高。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诊断
酶学分析:可通过皮肤成纤维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或肝组织纤维母细胞,酶活 性检测、互补实验等分析确定MMA酶缺陷类型 。 基因检测:基因突变分析是MMA分型最可靠的依据。
智力落后:有报道约50%muto型患儿,25%的cblA和cblB型患儿的IQ<80。>4岁的 患儿中约59%IQ>75,4l%IQ>90。
生长发育障碍:患儿体格发育落后,尤其是新生儿期发病的患儿和mut-患儿,可见小 头畸形。
肝肾损害:患者肝脏常明显肿大,肝功能异常;肾小管酸中毒、间质性肾炎、高尿酸 血症、尿酸盐肾病、遗尿症等慢性肾损害也屡见报道。严重患者合并溶血尿毒综合征,表现 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肾功能衰竭、高血压。
线粒体钴胺素腺苷转移酶(CblB) 缺乏
胞浆钴胺素代谢异常(CblC )
溶酶体钴胺素代谢异常(CblD)
甲基钴胺素合成缺陷(CblF)
甲基丙二酸血症分类
mut0 ,mut- , CblA和CblB型患者临床表现类似,仅有甲基丙二酸尿症。 CblC,CblD, CblF型患者特点为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治疗
治疗原则为减少代谢毒物的生成和(或)加速其清除,主要方法包括限制某些饮食摄入以及通过药物、 器官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
甲基丙二酸血症急性期治疗:以补液、纠酸为主,同时应限制蛋白质摄人,供给适当的热量。 如果出现低血糖,可先行静脉注射葡萄糖1~2g/kg,随后补充10%的葡萄糖溶液; 若持续高氨血症(血氨>600mol/L),则需要通过腹透或血液透析去除毒性代谢物; 为稳定病情可用左旋肉碱100~300 mg/(kg·d),静滴或口服; VitB12 l mg/d,肌注,连续3~6 d。
甜菜碱:用于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500~1000 mg/d,口服。
叶酸:用于合并贫血或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l0~30 mg/d,口服。
长期治疗
肝、肾移植治疗
对于维生素B12无效型且饮食控制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可尝试肝脏移植治疗。
研究表明肝移植仅能部分纠正MMA代谢缺陷,不能预防肾脏以及神经退行性病 变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