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的变化

合集下载

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

猪肉在37℃条件下储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中文摘要猪肉又名豚肉,是主要家畜之一。

属猪科动物。

其性味甘咸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

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

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赢瘦者,皆可用之作营养滋补之品。

日常食用肉最多的一种。

历代医家认为:“猪,为用最多,惟肉不宜多食,令人暴肥,盖虚肌所致也。

”“凡肉有补,惟猪肉无补。

”“以肉补阴,是以火济水,盖肉性入胃便湿热,热生痰,痰生则气不降,而诸症作矣。

”所以对阴虚血虚患者多吃猪肉无益。

然而,据报道,日本琉球大学教授通过调查发现,猪肉如果调煮得宜,它亦可成为“长寿之药”关键词:猪肉 37℃质量变化储藏引言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且水分活度较高,在加工、运输、贮藏和消费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当,很容易受一些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微生物的污染,或发生酶促反应,使肉发生腐败变质,导致营养成分的丢失,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通过对肉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了解影响猪肉腐败变质的内外因素,从而制定出一套保证鲜肉品质的安全性、食用性和经济型的有效贮藏方法,让人们食用到营养安全的猪肉。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与消费国,猪肉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与我国在世界猪肉贸易中的地位。

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猪肉生产、加工与销售和流通的安全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论文通过对猪肉37℃条件下的保鲜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在实验过程中检测猪肉是否变质的主要指标是通过感官指标测定,来判断是否变质。

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验研究可以给猪肉保鲜技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让中国的猪肉保鲜技术不断的提高,改善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1 发展状况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消费者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猪肉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阶段,一方面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人们对猪肉品质的判定普遍较低,导致劣质猪肉在市场横行,使得公民很难食用到放心营养的猪肉。

静电场结合冻藏技术对猪肉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静电场结合冻藏技术对猪肉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研究静电场结合冻藏技术对猪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冻藏条件下,静电场处理的猪肉的汁
液流失率在贮藏后期保持在较低水平,TVB-N值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总体上,静电场结合冻藏
技术可延长猪肉的保质期。
关键词
______
猪肉;保鲜;静电场;冻藏
Abstract This paper used the electrostatic field combind with controlled freezing storage technology to preserve the pork,and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electrostatic field on quality of pork. Some quality index changes were compared in drip loss and TVB-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rip loss rate remained at a low level by electrostatic field combind with controlled freezing storage technology. And TVB-N value was slowed down to some degrees. In general, the electrostatic field combind with controlled freezing storage technology has a better preservation effect, which can extend the shelf life of the pork. Keyword Pork; Preservation; Electrostatic field; Freezing storage

肉制品品质劣变原因

肉制品品质劣变原因

的样品可以保持肉的红色并减少脂肪氧化和微生物生长。
向肉丸中添加乳清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发 现这两种蛋白对熟肉丸的脂肪氧化均有抑制作用,且 大豆分离蛋白抑制脂肪氧化更有效,乳清浓缩蛋白抑 制肌红蛋白氧化更有效。一些小肽类化合物也可以有 效地抑制蛋白氧化和脂肪氧化。 向肉糜中添加葡萄籽油和米糠纤维以代替猪肉背
止)、感光氧化、热在复杂的食品体系中,在加工、煮制和贮藏过程
中,脂肪氢过氧化物和次级产物与食品中的蛋白和其
它成分的相互作用,肉中的脂肪氧化和肌红蛋白氧化
是互相促进、关联的反应。红肉中,肉色变坏、氧化 酸败或形成不良风味,主要是由于肌红蛋白的氧化和 脂肪的自由基氧化引起。
肉制品品质劣变原因
1 脂肪氧化
脂肪是食品和大多数生物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成 分,是能量和食品中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是细胞膜 的一种结构成分。
脂肪氧化会导致肉制品颜色褪色,风味和质地都 发生劣变,并降低了消费者对肉制品的接受度。
脂肪在光、热、酶、金属等催化因子存在的条件
下易于氧化,导致脂肪自动氧化(起始、延伸和终
脂肪氧化,一般红肉中由于富含铁和磷脂,比白肉更 易于脂肪氧化。
肉中的矿物质含量占1.5%,绝大多数是金属离 子。这些金属离子如铁、铜等离子都参与氧化还原 反应,影响肉的品质。 铁离子主要诱导脂肪氧化,而铜离子导致蛋白 氧化。
Zakrys等研究牛排使用不同的氧气体积分数(0%、 10%、20%、50%和80%)的气调包装在4℃贮藏15d对 牛排风味的影响,通过专家评定风味,氧气体积分数为 50%的气调包装的风味更易于被接受。
Saeed等人发现自由基引发大西洋鲭鱼中的脂肪 氧化和蛋白质氧化,并使蛋白质变性形成不溶性的聚 合物。
Davies也证实在高度氧化条件下蛋白质分子间会

猪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的变化

猪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的变化

猪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的变化猪肉是一种常见的肉类食品,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猪肉的质量与保存时间密切相关,正确的贮藏过程可以延长猪肉的保鲜期,并保持其良好的品质。

本文将探讨猪肉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首先,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色泽的变化。

新鲜的猪肉通常呈现出粉红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猪肉的色泽会逐渐变暗,变得暗红或棕色。

这是因为在贮藏过程中,猪肉中的一些色素会随着氧化作用而发生变化。

此外,如果猪肉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它还可能会发生褐变现象,这是由于氧气与氨基酸和肌纤维发生反应产生的。

其次,猪肉的质地在贮藏中也会发生变化。

新鲜的猪肉通常有较好的弹性和湿润度,但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肉中的水分蒸发,猪肉可能变得干燥和粘稠。

此外,长时间的反复冻结和解冻也会影响猪肉的质地,使其变得松散和粉状。

另外,猪肉的气味也是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新鲜的猪肉通常没有异味,而在猪肉贮藏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挥发性物质,导致猪肉产生难闻的气味。

这些物质往往是腐败和变质的迹象,它们产生的原因可以是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和活动。

因此,一旦发现猪肉有异味,就应该立即处理或丢弃。

此外,猪肉还可能发生细菌和寄生虫的污染,在贮藏过程中,猪肉的细菌和寄生虫数量可能会增加。

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产生的代谢产物往往会影响猪肉的品质,导致猪肉变质。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贮藏温度和卫生条件,避免给细菌和寄生虫提供生存和繁殖的环境。

此外,猪肉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也与氧气、湿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有关。

猪肉在贮藏过程中需要适度的湿度和低温环境来延缓细菌和酵母的生长,减缓脂肪的氧化过程,从而保持猪肉的新鲜度和品质。

如果温度过高,湿度过低或氧气过多,猪肉的品质可能会大幅下降。

总结起来,猪肉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涉及色泽、质地、气味和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为了保持猪肉的良好品质,我们应该注意适宜的贮藏温度、湿度和卫生条件,并定期检查猪肉的外观、气味和安全性。

猪肉为什么要贮藏?猪肉低温贮藏的原理

猪肉为什么要贮藏?猪肉低温贮藏的原理

猪肉为什么要贮藏?猪肉低温贮藏的原理猪肉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在温室下放置过久,就会因微生物的侵袭而产生各种变化,直至引起肉的腐败变质,失去食用价值。

本文介绍猪肉为什么要贮藏,以及猪肉低温贮藏的原理是什么。

1、猪肉为什么要贮藏
肉的腐败是由于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各种变化,直至引起肉的腐败变质,失去食用价值。

肉的腐败是由于微生物的活动而产生的,而微生物的活动只有在外界环境(主耍是温度、湿度、空气等)最适宜时,才能生长繁殖、如果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创造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肉品不致腐败,以达到长期贮存的目的。

2、猪肉低温贮藏的原理
食品在低温贮藏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降低酶的活性,延缓肉内成分的生化反应等。

例如,当温度降至零下10至零下15摄氏度时,除少数嗜冷菌外,绝大部分细菌都已停止活动。

这是因为肌肉内的大部分水已经冻结,微生物不能获得必耍的水分进行生化反应,从而阻碍微生物的发育。

当肉被解冻复原后,由于温度升高,肉汁渗出,微生物也就开始生长发育,如果解冻过程不加以控制,势必又会使肉遭到腐败变质。

所以,在利用低温贮藏肉品时,必须保持一定的低温,直到食用时为止;否则就不能保证肉的质量,保持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

肉及肉制品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影响因子_徐宝才

肉及肉制品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影响因子_徐宝才

2002) , 也有将 VE 添加于饲料中喂养猪 , 用以改善 肉及其制品的色泽, 但研究结果不大一致 ( Harms, et al. , 2003) 。迷迭香提取液具有很强的抑制过氧 化氢的能力, 许多研究报道了其在不同肉中的抗氧 化活 性 ( Djenane, et al. , 2002; S anchez - Es calante, et al. , 2001) 。 肉品中使用乳酸钠 / 二乙酸钠 , 在销售时可以 保持较高的红度 ( Jensen, et al. , 2003) 。在肉制品 生产过程中, 大多数厂家都会加入一定量的天然红 色素 ( 夏明等, 2002) , 赋予肉制品以鲜艳的红色。 由于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相似性 , 可由血红蛋白与亚硝酸盐或 NO 反应 , 再经加热后 制得的 腌肉色 素 ( CCMP, cooked cured- meat pig ment) , 作为肉制品发色剂 , 它的使用可大 大降低 亚硝酸盐的残留量; 另外还可作为补铁食品的功能 因子 ( 孙保华 等, 2002) 。但是 该色 素也 不稳定 , 遇空气或光容易褪色 ; 虽然采用变性淀粉等微胶囊 剂包埋技术可以改善稳定性问题, 但生产成本上升 很多。 22
作者简介 : 徐宝才 ( 1973~ ) 男 , 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 tel : 010- 62344681, E- mail: baocaixn@ 163. com, 通讯地址 : 江苏南京 建 邺区雨润路 17 号。
2004 年第 4 期总第 276 期
21
肉泪工业
Meat Industry 1 3 包装 2002) , 所以在屠宰后 15min, 将重碳酸钠注射到氟 烷阳性的小母猪体内 , 可提高 pH 改善肉色 ( Kauff man, et al. , 1998) 。 1 2 添加剂 目前 , 为了使产品具有良好的色泽 , 一般在肉 品中添加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 , 同时又可 增强防腐性 , 延 长保质期 , 并 赋予产品独特 的风 味。磷酸盐也是肉制品的常用添加剂, 研究发现添 加磷酸盐对猪肉色泽有改善作用 ( Krause, et al. , 1978; Prestat, et al. , 2002) 。 食品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特性 , 在肉食品 中添加抗氧化剂可减少酸败和褪色 , 这些抗氧化剂 包括 生育酚 ( VE ) 、类胡萝素、来源于植 物提 取的酚类 物质、VC 及 VC ( Decker and Xu, 1998) 。 VC 单独或与其他抗氧化剂合用, 一直被用于牛排 表面处理 , 对贮藏中的肉色进行稳定化 ( Wheeler, et al. , 1996; Mitsumotok, et al. , 1991) , 与其他抗 氧化剂合用时 , VC 起协同效应会提高其抗氧化效 果 ( Chang, et al. , 1997) 。 Vc 有助 于红 色 稳定 , 其作用原理不是因为它降低了 pH ( Giroux, et al. , 2001) 。添加 生育酚在高氧环境下对于保持肌红 Grady, et al. , 蛋白 的 氧 合 状 态 较 为 有 利 ( O

反复冻融对猪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反复冻融对猪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反复冻融对猪肉品质特性的影响摘要:研究了反复冻融对猪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复冻融次数的增加,猪肉颜色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其中L*(亮度)、b*(黄度)值逐渐增大,a*(红度)值逐渐减小;同时剪切力在经过一次冷冻后显著增加,达3.757 kgf,猪肉的嫩度明显降低,而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剪切力又逐渐降低,嫩度提高;另外,解冻损失、失水率、煮制损失及脂肪氧化程度也逐渐增大。

关键词:猪肉;反复冻融;品质冷冻畜肉在现代肉及肉制品加工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储备和调节肉食品市场的重要筹码及肉类产品在进出口贸易和国内地区间流通的主要产品形态,也是贮藏原料肉最方便、有效的方法之一,这点已被广泛接受。

相对于新鲜肉,冷冻肉中的水分在低温条件下形成冰晶能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繁殖、降低酶活性、延长货架期、增加肉制品消费的机动性和可支配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冷冻方法贮藏肉类产品时,由于在运输、贮藏、消费过程中冷藏链技术不健全,温度波动比较大,使新鲜肉类在被消费者食用之前一直在进行着冻结、解冻的过程,引起肉制品中蛋白质、脂肪、肌纤维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从而影响肉制品的品质。

本试验以猪后腿肉为原料,研究反复冻融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为猪肉的贮藏及解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原料试验原料:新鲜猪后腿肉,购买于兰州桃海市场。

1.2 主要仪器试剂1.2.1 试剂三氯乙酸,硫代巴比妥酸均为国产分析纯。

1.2.2 仪器设备WW-3型应变式无侧限压缩仪,南京土壤仪器厂;H-1 580 R离心机,广州广一科学仪器有限公司;C-LM3B型数显式肌肉嫩度仪,秦皇岛市协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HX-T型电子天平,慈溪市天东衡器厂;热电耦温度仪,吸水纸,电子天平,电磁炉,锅,便携式色度仪,研钵,漏斗,分光光度计。

1.3 试验方法1.3.1 原料肉冻融处理将备好的原料肉分为8组,第一组为对照组,不进行冷冻;第二组,冻融一次,即原料肉置于-18℃进行冷冻,然后室温解冻,备用;第三组,冻融3次(重复第二组步骤3次);第四组,冻融5次;第五组,冻融7次;第六组,冻融9次;第七组,冷冻一次后进行流水解冻;第八组,冷冻一次后进行冷藏解冻;每组同时设3个重复。

猪肉在冻藏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变化

猪肉在冻藏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变化

猪肉在冻藏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变化肉娄工业产品开发 ?试验研究猪肉在冻藏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变化蒋立风叶扣贯(无锡市食品公司 214041)摘要挥发性盐基氮(TvBN)是动物性食品中蛋白质在腐败过程中 ,由于酶和细苗的作用 .分解后产生的氨和胺类等碱性含氨物质 ,T~q3N 的含量是评定动物性食品新鲜度的重要指标本试验测试了猪肉在冻藏中TvBN 的变化及冻藏工艺对 TVI3N 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正确的冻戴工艺对冻藏肉的品质没有明显影响 .美毽词冻藏挥发性盐基氯含量利用冷冻来保藏肉品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食品保藏方法中应用广 ,成本低 ,卫生安全的方法 ,根据贮藏温度的不同 ,分为冷藏和冻藏 .冷藏是冷却肉(肉温在0〜4C但不结冻)在0*C左右的温度下贮藏 ;冻藏是将肉品冻结后放冻藏库(库温一般为一 18C )贮藏.冷藏肉颜色,风味, 柔软度都很好 ,接近于新鲜肉 ,然而,由于在此温度下,酶的分解作用 ,微生物的繁殖 ,于耗,氧化作用等未得到充分控制 ,只能贮藏 2周左右,冷藏前污染细菌数高的胴体 ,保存时间更短因此 ,冻藏肉对调节市场和肉制品原料供应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试验采用了不同的冻结工艺对猪肉进行了冻结贮藏 ,并在不同的贮藏期测定其1_,N 的含量,从而探讨肉在冻藏中的品质变化及冻藏工艺对冻藏肉品质的影响 . l材料从肉类加工厂选取 2 头体重 100kg 左右,发育良好,体格健壮的猪只,编号:A,B,经屠宰劈半后的二分体分别编号为 A1,A2,B1,I32, 再将二分体分割成前腿肌 ,后腿肌,腰肌,用塑料纸包裹好.2方法2.1冻结方法A1和B1采用二步冻结法,A2和B2采用一步冻结法,具体方法:将A1和B1先置于一 4C预冷间预冷12h,然后送进一加C的结冻间;将A2和 132直接送进一 20C的结冻问,24h后将A1,A2, 心温度冷却至4 C以下,乳化猪皮完全凝胶成为橡皮筋状 ,富有弹性的胶冻时 ,即可装袋包装送人冷冻库保存 .注意,包装材料及方式应符台食品卫生要求.3使用方法将冻乳化猪皮用 ~5--8mm 孔板的绞肉机绞碎后即可直接作为原料使用 ,一般添加量为制品总量的8%〜10%.注意:乳化猪皮应与原料肉同时投料,以便充分混合 . 4质量标准4.1感官措标色泽 :乳化猪皮色泽为乳白色 ,加入色素后为粉红色.结构:组织结构细腻 ,均匀一致 ,无明显可见猪皮颗粒 ,胶胨富有弹性 .4.2理化指标(见表 1)衰 1 理化指标4.3保质期储存温度一 18C,保质期为240d.(收稿日期 2001—07—09)2001 年第 12期总第 248期 17 肉类工业B1,132 —起置于一 18C的冻藏库贮藏.2.2样品采集方法2.2.1采样时问分别选择宰后 3h,12h,24h,5d,10d,20d,30d,40d,3个月,6个月作为采样时间•2.2.2样品准备于上述采样时间采集 A1 的前腿肌 ,后腿肌, 腰肌各50g左右,绞碎,混匀,待测,用相同的方法对A2,131,132进行采样.2.3检测方法采用半微量定氮法测定样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按 GB/T5009.44—1996.2.4使用仪器半微量定氮器 ,微量滴定管 .3结果与分析检羽j结果见表1(单位mg/100g)从表中看出:(1)不论是一步结冻还是二步结冻的猪肉 ,其产品开发 ?试验研究TVBN 的含量都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但不呈线性.(2)二步结冻的猪肉经40d 的冻藏,TVBN含量的平均值为11.42mgl100g经6个月的冻藏,TVBN含量的平均值为13.21mg/100g, 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一级鲜度要求 ;一步结冻的猪肉经40d的冻藏,TVBN的平均含量为13.45mg/100g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一级鲜度要求,(猪肉一级鲜度要求TVBN 含量w 15mg]100g).(3)冻藏工艺不同,肉品中TVBN 含量的上升速度不同 .二步结冻的猪肉经 6个月的冻藏,TVBN的含量由一开始的7.78mg/100g上升到13.21mg/100g上升幅度为 5.43mK]100g;步结冻的猪肉经40d的冻藏,1_,,BN的含量便由开始的 7.78mg/100g上升到13.45mg/100g上升幅度为5.67mK]100g,在此温度条件下不宜延长贮存期.可见,二步结冻远远优于一步结冻 .4讨论(1)肉品在结冻状态下贮藏在低温冻藏库内 , 化学变化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良好抑制 ,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也慢慢地发生变化,1_,,BN的含量表 1TVBN 检测结果表随之增加 ,故在冻藏肉品时 ,一定要注意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安全冻藏期 ;(2)若采用合理的包装 ,冻结工艺 ,并切实做好冻藏期的管理 ,则在一定的冻藏期内,肉的品质相对稳定 ,其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不受影响 .182001 年第 l2 期总第 248 期参考文献1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食品卫生国家标准汇编 .中国标准出版杜 ,1997.2玛志哲等 .食品冷冻工艺学 .上{痒科技出版社 ,1994(收稿日期 2001.05.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的变化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摘要:本实验主要研究猪肉在(常温)贮藏过程中各项指标(包括PH值,肉色大理石纹,弹性,嫩度,色泽,失水率以及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

关键词:猪肉贮藏变化品质
一.前言
1.研究的意义
肉中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稍久,因受外界微生物的侵染,以及肉内部自身酶的作用,会产生种种生理生化变化,以致腐败变质。

但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

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赢瘦者,皆可用之作营养滋补之品。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 ,对猪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那些价格低、品质差的猪肉制品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猪肉品质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

研究目的是知道肉的品质包括那些方面;掌握肉的各种品质的检测方法;了解猪肉的特点及市场前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是猪肉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对于了解猪肉的储藏中肉品的质量变化,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保障猪肉的食品安全有着着重要意义。

随着消费者和食品加工业对肉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猪肉品质的改良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学者也相继从肌肉组织学、生理生
化指标和遗传学等方面对猪肉品质进行了相关研究。

以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猪肉的品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食品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近年的“瘦肉精”等事件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研究猪肉的品质变化,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为研究新的贮藏方法,保障肉的贮藏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现在,国内外都在研究猪肉在储藏中的各种生理生化变化,肉品的颜色,组织状态、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等发生变化都严重影响肉的品质。

已经有研究表明肉的贮藏过程发生的质量变化,通过对肉制品的研究,制出相应的标准,研发出相应的保藏方法。

发达国家在猪肉品质检测方面有大量的研究与应用,国内研究相对较少,导致许多非新鲜的猪肉在市场上大量销售。

其中,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包括超声波检测技术,图像与光谱检测技术,电鼻子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在猪肉品质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国内对猪肉无损检测技术有近红外光谱技术,人工嗅觉和人工味觉触觉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等,在市场上多数使用嗅觉触觉视觉等技术检测但由于没有专人带领检
测或是培训使得许多检测不标准,结果偏差很大,近年猪肉市场的波动很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猪肉的品质没有的到很好的保障,所以国家在这方面也开始大力着手开发研制新技术。

另外,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健康,研究出肉制品质量变化链,找出肉品腐败临界点,对于预防肉制品的变化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及用具: PH计、色差仪、半微量定氮器、微量滴定管、分析天平、不锈钢盆、菜刀、砧板、土壤膨胀测定仪、温度计、恒温水浴锅、计时器、肉类嫩度仪、三角瓶、烧杯、漏斗、手动压力机、尺子、滤纸。

(2)、实验试剂:蒸馏水、硼酸吸收液(20g/l)\、氧化镁混悬液(10g/l)、0.01 mol/l 盐酸标准溶液、甲基红乙醇指示液、次甲基蓝指示剂。

(二)研究方法
1.pH值的测定:取一定量的肉将其跺碎,用蒸馏水浸泡10分钟,然后直接用pH计伸到液面下面测。

2.肉色评定:使用比色卡对实验肉品进行评估:灰白色,1分(劣质肉);微红色,2分(不正常);正常鲜红色,3分(正常);微暗红色,4分(正常);暗红色,5分(不正常)
3.大理石纹的评定:大理石纹反映了一块肌肉内可见脂肪的分布状况。

取猪背最长肌肉样,切片,用目测评分法评定:脂肪只有痕迹评1分;微量脂肪评2分;少量脂肪评3分;适量脂肪评4分;过量脂肪评5分.
4.弹性的测定:取肉样平放于桌面上,用手指进行按压,感知弹性的大小并观察凹陷回复的速度,用语言进行描述记录。

5.嫩度的测定:顺纤维方向取肉样50g,用自封袋包好,置于70℃水浴中加热至中心温度70℃保持15min,廷肌纤维方向取直径为 1.27~1.3cm 熟肉样三分,置于肌肉嫩度仪上进行嫩度的测定。

6.熟肉率:取一定肉样,用精度为0.1g的天平称重后,置于蒸锅屉上用沸水在
蒸煮45min,取出后冷却30~40min或吊挂于室内无风阴凉处30min后,称重,以下公式计算:熟肉率(%)=(蒸煮后肉样重/蒸煮前肉样重)×100%
7.失水率:切取肉样应在不吸水的硬橡胶板上进行。

用精度为0.01克的天平称量肉样重量。

然后将肉样置于两层医用纱布之间,上下各垫18层定性中速滤纸,滤纸外层各放一块硬质塑料板,然后放置于钢环允许膨胀压缩仪平台上,加压至35千克,并保持5分钟,撤消压力后立即称量压后肉样重。

最后:失水率(%)=(压前肉样重-压后肉样重)/压前肉样重*100%
8.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半微量定氮法:
将肉样除去脂肪后,绞碎拌匀,称取约10g置于锥形瓶中,加100ml 水,不时振摇,浸渍30min后过滤备用。

装好半微量凯式定氮仪,将盛有10ml硼酸吸收液及5—6滴混合指示剂的锥形瓶置于冷凝管下端,并使端口处于液面以下。

准确吸取5.0ml上述滤液于蒸馏器反映室内,加5ml氧化镁混悬液,迅速盖塞,
并用水封口,通入蒸汽,蒸馏5min后停止,吸收液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蓝紫色为终点,同时做试剂空白对照。

结果计算:
X={(V1-V2)*C*14/(m*5/100)}*100
X—每100g试样中挥发性盐基氮,mg
C—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测定样液时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试剂空白所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质量,g
14—1 mol/l盐酸标准溶液1 ml相当的氮质量,mg
[判断标准≦20mg/kg]
三.实验结果
PH 随时间变化折线图
失水率随时间变化折线图
四.结果分析
由上述实验结果图表和折线图分析可得:
[1]气味变化的原因:①细菌迅速繁殖而导致鲜肉变质,气味变坏;② 36摄氏度下,猪肉中酶的活性高,成熟快,也易变质腐败,气味边变坏。

[2]弹性变差的原因:肉在贮藏过成中微生物大量繁殖,使肉腐败,蛋白质分解,而使弹性变得不好。

[3]PH变化的原因:猪肉中糖原酵解产生乳酸和蛋白质降解使PH不断下降。

[4]嫩度变化的原因:与猪肉的成熟程度有关系,以及猪肉腐败变质后,其嫩度也降低。

[5]失水率逐渐升高的原因:猪肉失水率主要受ph和僵直成熟等因素的影响。

[6]挥发性盐基氮变多的原因:贮藏过成中微生物大量繁殖,在细菌酶作用下,蛋白质分解形成挥发性盐基氮,微生物繁殖越多,肉的腐败程度越大,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越多。

五.总结
通过本次对猪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的变化的实验让我认识到猪
肉在常温储存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感官品质会随之下降,主要体现在气味逐渐变坏;猪肉弹性的降低;色泽评分降低;由实验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猪肉的物化性质的改变,时间延长,猪肉中的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逐渐增多;猪肉嫩度先降低,再升高,最后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程度;失水率逐渐升高;pH逐渐降低。

六.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对猪肉储藏的试验中,了解了猪肉在常温贮藏下肉质感官品质的变化和各类指标的变化,深入认识了对于肉质品质的指标以
及检测方法,在实践中学习,在实验中进步,因为在本次试验中得到充分的动手机会,大大提高了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实验贴合日常生活,能够更好的把生活和学习相结合,更加有实际意义,由于经验的缺乏,在实验中出现了材料浪费,进度缓慢的现象,今后应该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

参考文献:
[1] 南庆贤. 肉类工业手册[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775一776.
[2] 成芳,廖宜涛,马君伟. 猪肉品质无损检测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36(2):199~206,2010
[3] 曹程明肉蛋及制品质量检验。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7
[4]GB/T 5009.44- 2003 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标准,2003:9- 12.
[5] 李汉昌.肉类新鲜度的保持和检测[J].肉类工业,2003(7):9~12
[6]张水华.食品分析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
[7] 肖蓉,陈韬.肉品工艺学实验指导.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2008.6
[8]郭亚平,张永春,陈宇.鲜肉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1.2
[9] 周光宏.肉品加工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