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一一对应》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一一对应》含PPT课件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一一对应》一、设计意图: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体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幼儿可以从中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这个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
小班幼儿正处于认知数学的初期阶段,对数的对应主要以直观的方式来进行感知。
所以本次活动我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发展水平,以幼儿感兴趣的故事贯穿整个活动过程,一是以小动物盖房子,引出课题。
引导幼儿学习一一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对比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物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让幼儿做对应的操作。
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如猫和鱼(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
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
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把对小动物的兴趣转移到活动中出现的一一对应的事物上,从而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设计思路:(一)故事导入,引出主题(二)师幼互动,引导幼儿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三)幼儿动手操作,再次感受一一对应的原则(四)运用学具,加深幼儿对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二、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2、在操作及游戏活动中,感受对应的关系。
3、乐于参与集体游戏活动三、活动准备:PPT课件、大象卡片若干、香蕉卡片若干、胶棒、小贴画。
四、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主题师:好啦!小宝贝们,看看我这。
你们看到谁了呀?(播放小狗、木头任意排列的PPT)。
师:是一根木头还是许多木头呀?我们来听一听小狗要做一件什么事情呢。
(播放小狗语音①)1.提问:(1)小狗要干嘛呀?(2)小狗要请谁来帮忙?(3)一个小动物可以搬多少呀?2.小结:小狗需要盖新房子,它需要很多的木头,小狗请了好多小动物来帮忙,一个小动物帮他搬一根木头,大家一起帮忙盖房子。
(二)师幼互动,引导幼儿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师:我们来看一看,小狗都请谁来帮忙来了。
(播放一只小刺猬、一根木头PPT)。
小班数学教案《一一对应》

小班数学教案《一一对应》教案:一一对应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一一对应;2. 学生能够运用一一对应的概念来解决问题;3. 学生能够将一一对应的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1. 理解什么是一一对应;2. 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黑板、粉笔;2. 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或小玩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先出示一组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或小玩具,如红色方块、蓝色球等;2. 教师问学生这些积木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一样,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步骤二:讲解一一对应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积木或小玩具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一对应来描述;2. 教师举例子解释一一对应的概念,如红色方块对应蓝色球,黄色长方体对应绿色圆柱等;3. 教师通过图示或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一一对应的含义。
步骤三:练习一一对应(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由数字和图形组成的表格,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完成表格中的对应关系;2.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示,如表格中的数字和图形可以按顺序进行对应;3. 学生完成后,学生之间展示并讨论,找出表格中的一一对应关系。
步骤四:运用一一对应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组包含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2. 教师提问:你们班有多少人喜欢三角形?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答案;3. 学生思考后,通过观察和讨论找出答案,如5个人喜欢三角形;4. 教师继续提问其他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一一对应的概念和方法;2.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更多的问题;3. 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些一一对应的问题,然后互相出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一一对应的概念;2.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他们的解答是否正确;3. 教师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积极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小班数学活动一一对应教案

小班数学活动:一一对应课题内容教学目标:让幼儿理解并掌握一一对应的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核心概念:一一对应,即每个元素都恰好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元素。
教学准备材料:动物卡片(小猫、小狗、小兔等),水果卡片(苹果、香蕉、橙子等),对应贴纸。
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的活动室。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利用故事引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动物王国探险,看看哪些动物能找到它们的食物朋友。
”2. 初步感知:展示动物和水果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大家看看,这些小动物和水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3. 操作探索: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张动物卡片和几张水果卡片。
任务:让幼儿尝试将动物与它们喜欢的水果一一对应起来。
教师指导:在幼儿操作过程中,适时提供帮助和提示。
4. 巩固练习:游戏环节:“找朋友”,播放音乐,幼儿围着卡片走动,音乐停止时,每人选择一张卡片,尝试找到与之对应的另一张卡片。
教师评价并纠正。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一对应的概念。
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活动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幼儿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延伸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玩一一对应游戏,巩固课堂所学。
后续活动:在下一节课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际例子和游戏,进一步深化幼儿对一一对应概念的理解。
小班数学活动:比高矮课题内容教学目标:让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高度,理解“高”和“矮”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核心概念:比较高矮,理解“高”和“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材料:玩具娃娃、小树模型、尺子、高矮标记卡片。
环境:宽敞明亮的活动室。
教学步骤1. 情境导入:利用故事情境:“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了玩具乐园,看看谁是最高的,谁是最矮的。
”2. 初步感知:展示玩具娃娃和小树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大家看看,这些玩具娃娃和小树有什么不同?”3. 操作探索: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个玩具娃娃、一个小树模型和一把尺子。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一一对应》含课件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一一对应》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一一对应。
2.能够进行简单的一一对应操作。
3.能够将一一对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一一对应2.一一对应的操作3.小组活动:一一对应的练习4.生活中的一一对应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教学目标老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什么是一一对应,能够进行简单的一一对应操作,并将一一对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正文部分2.1 什么是一一对应老师用两条竖线分开的两行横线来介绍什么是一一对应(即一一对应的符号||)。
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要注意一一对应这个符号的使用。
2.2 一一对应的操作老师拿出各种颜色的珠子和比较基础的的数学代数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一一对应操作,例如“蓝色珠子可以和你手上拿的4个小球一一对应,请你将蓝色珠子放在4个小球的旁边”。
2.3 小组活动:一一对应的练习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物品,让他们自己进行一一对应并在黑板上做记录。
例如老师会让大家用卡片和颜色不同的木块进行一一对应。
2.4 生活中的一一对应老师提醒学生,在生活中也会用到一一对应,例如在进行日常的买东西的时候,每一样物品都应该有一个对应的价格。
3. 总结老师总结了今天的课程内容,并强调了一一对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回家后通过观察与感受身边的事物来理解更多的一一对应,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四、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可在本文档的附件中下载。
五、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回家继续进行一一对应的实践,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与一一对应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多加实践。
小班数学教案《一一对应》

小班数学教案《一一对应》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一一对应;•掌握一一对应的基本应用。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求同存异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2.1 什么是一一对应一一对应指的是集合A的每个元素都与集合B中的唯一元素相对应,同时集合B的每个元素都与集合A中的唯一元素相对应。
简言之,即集合A和集合B中的元素个数相同,一一对应关系是每个元素都不多也不少地对应另一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
2.2 一一对应的应用•数据分析•量化分析•结构分析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物品(比如苹果、布娃娃、笔、手表等),让学生观察物品的数量,并提问:“这些物品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进行计数。
导入后,老师引导学生自然得出:每个物品都有一个数量,而且不重不漏,一个物品也只能被计数一次。
3.2 知识讲解(10分钟)老师解释什么是一一对应,同时给出演示例子。
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反复思考并梳理一一对应的概念。
3.3 游戏环节(15分钟)老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一一对应。
游戏规则如下:•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按照序号排队;•第一组的学生拿出一张银行卡,第二组的学生拿出一张信用卡;•根据老师所提示的安全密码,第一组的学生需要在银行卡上画出相应数量的小圆圈,第二组的学生需要在信用卡上画出相应数量的小三角形,然后将银行卡和信用卡的正面朝下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画的小圆圈和小三角形对卡片进行配对,配对成功后,将银行卡和信用卡的正面朝下摆放在同一位置;•当所有卡牌都成功配对后,款项就被成功地传输了。
3.4 拓展练习(20分钟)老师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练习。
例如:•用花瓣贴画出相应数量的邮票;•用颜色区分出拥有相同数量不同形状的工具。
幼儿园教案设计小班数学一一对应

幼儿园教案设计:小班数学一一对应 一、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对一一对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数学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与一一对应相关的实物,如积木、图形卡片等。
准备一些与数学概念相关的游戏和活动,如数数游戏、配对游戏等。
准备一些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色纸、颜料、画笔等。
三、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引导幼儿发现实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一一对应游戏(3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一一对应的游戏,如将积木放入相应的盒子中。
让幼儿参与游戏,并引导他们观察和理解一一对应的概念。
配对绘画(20分钟)
教师给每位幼儿分发一张图形卡片,并准备相应的配对图形。
让幼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将自己的图形与配对图形进行配对绘画。
数数游戏(4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数数游戏,如数数图形卡片上的图形数量。
让幼儿参与游戏,并引导他们用手指或计数工具进行数数。
总结和反思(10分钟)
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和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验,并鼓励他们反思自己的观察和数学能力。
四、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学习一一对应的概念,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一一对应》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一一对应》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了解「一一对应」的定义与意义。
2.能够通过实例进行观察和模仿,掌握如何进行「一一对应」。
3.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交际能力,增强幼儿的同理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一一对应」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小动物和小卡片等实例观察,模仿「一一对应」的方法,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1.手捧红苹果,问幼儿园班的小朋友们是否都喜欢吃苹果?2.有的小朋友喜欢吃绿苹果,有的小朋友喜欢吃红苹果,但苹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边是一个甜甜的果肉,另一边则是一个五角星型的核。
如果颠倒苹果,则其中的甜甜的果肉就无法和五角星型的核相对应,这是为什么呢?(引出「一一对应」的概念)2.活动1:比一比,猜一猜。
1.通过小动物卡片和相似的小玩具,让幼儿察觉各种卡片和对应的动物是否是一一对应的。
2.以此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品味动物,积累词汇,同时发扬幼儿的竞争心和交际能力。
3.活动2:一起画画,画出想象。
1.将小动物卡片和纸张提供给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们,让他们自由发挥,进行画画和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同时通过比较、讨论来察觉不同的画中动物是不是一一对应的,并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活动3:小班超市,小小收银员。
1.将商品图像卡片和小纸钞币提供给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们,让他们扮演小收银员,进行匹配、收款和找零等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一一对应」的概念,建立对货币和物品的早期认知。
讲解与提示1.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多媒体教学机,展示物品,帮助幼儿学习「一一对应」的概念和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方式,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手段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3.教学结束后,老师要及时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强化幼儿所学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教学反思1.本教案在教学重点、目标的设定上较为清晰,明确提出了幼儿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对应的概念和建立认知,但教学可能较为积极,幼儿可能需要更具体的操作指导和较长时间的适应,需要老师和幼儿持续的耐心互动。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一一对应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班数学教案:一一对应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一一对应的概念,即每个物品都有一个对应的物品。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一对应的概念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各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小物件(如积木、水果卡片等)若干。
2. 平坦的工作台或者地面。
3. 对应的教学图片或者动画。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以故事或游戏的方式引入一一对应的概念,例如“小熊和它的苹果,每个小熊都对应着一个苹果”。
2. 讲解:教师展示教学图片或动画,解释一一对应的概念,强调每个物品都有一个对应的物品。
3. 实践:分组活动,每组幼儿分配一定数量的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小物件。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一一对应的操作,比如将红色积木和蓝色积木一对一对地配对起来。
4. 分享:让幼儿分享他们的配对结果,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一对应的现象,如鞋子的左右脚、餐具的勺子和叉子等,让幼儿理解和应用一一对应的概念。
教学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一一对应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和应用一一对应的现象。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正确进行一一对应的操作。
2. 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幼儿对一一对应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在后期的活动中,观察幼儿是否能自发地运用一一对应的概念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小班数学教案:一一对应的内容,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一对应的概念,同时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故事导入,引出主题
(二)师幼互动,引导幼儿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
(三)幼儿动手操作,再次感受一一对应的原则
(四)运用学具,加深幼儿对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2、在操作及游戏活动中,感受对应的关系。
3、乐于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PPT课件、大象卡片若干、香蕉卡片若干、胶棒、小贴画。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主题
师:好啦!小宝贝们,看看我这。你们看到谁了呀?(播放小狗、木头任意排列的PPT)。
师:是一根木头还是许多木头呀?我们来听一听小狗要做一件什么事情呢。(播放小狗语音①)
1.提问:
(1)小狗要干嘛呀?
(2)小狗要请谁来帮忙?
(3)一个小动物可以搬多少呀?
2.小结:
小狗需要盖新房子,它需要很多的木头,小狗请了好多小动物来帮忙,一个
师:我们再看看还有谁来帮忙(播放四头小牛、四根木头PPT)。
4.提问:谁来了?来了几只小牛?有几根木头?(引导幼儿数数)谁来帮忙?(请幼儿操作)。
师:小狗的木头还没有搬够,我们看看小狗还请谁来帮忙啦?(播放五只大象、五根木头PPT)。
5.提问:谁来帮忙了?来了几只大象?几根木头?(引导幼儿数数)谁来帮助大象?(请幼儿操作)。
2.提问:谁来到小狗家了?小狗要请他们吃东西(教师示范、演示,一只小刺猬吃一个大苹果)那小猫吃什么呢?谁来帮忙分给他们?(请幼儿操作,感受一一对应的原则)。
师:看看还有哪些小动物来了(播放三只小兔子、三个胡萝卜;四头小牛、四把青草PPT)
3.提问:谁来了?小兔爱吃什么?那谁来分给小兔子胡萝卜(请幼儿操作)小牛爱吃什么呀?(请幼儿操作)。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一一对应》
设计意图: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体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幼儿可以从中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这个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所以本次活动我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发展水平,以幼儿感兴趣的故事贯穿整个活动过程,一是以小动物盖房子,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学习一一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对比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物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让幼儿做对应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如猫和鱼(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把对小动物的兴趣转移到活动中出现的一一对应的事物上,从而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三)幼儿动手操作,再次感受一一对应的原则
师:好啦!那么多的小动物都来帮助小狗了,我们来看看小狗的新房子盖好了没有。(播放小狗、盖好的房子PPT)。
1.提问:那小狗要怎么感谢小动物呢?我们来听一听小狗是怎么说的。(播放小狗语音②)喔!小狗说什么呀?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狗都邀请谁来他家做客(播放一只小刺猬、一个苹果;两只小猫、两条小鱼PPT)
小动物帮他搬一根木头,大家一起帮忙盖房子。
(二)师幼互动,引导幼儿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
师:我们来看一看,小狗都请谁来帮忙来了。(播放一只小刺猬、一根木头PPT)。
1,老师要来帮一帮它,一只小刺猬要搬一根木头(教师示范、演示,引导幼儿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小刺猬搬了几根木头呀?
活动延伸:懂得分享
师:你的大象吃饱了没有?好,现在来看看老师的大象(教师操作:分香蕉给大象PPT),我们的大象都吃饱了,我们来听一听大象伯伯有什么要对我们说的。(播放大象语音②)大象伯伯刚刚说了什么呀?(引导幼儿说:谢谢、不用谢,懂得分享)
师:大象伯伯非常感谢小朋友分享给他好吃的香蕉,现在大象为了感谢小朋友们,它把好吃的东西放到了老师这里,待会我们洗洗手再来分享好吃的东西好不好?好了,宝贝们,我们先去洗手吧!
(四)运用学具,加深幼儿对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
1.引出操作
师:小狗请来了小刺猬、小猫、小白兔和小牛到家里做客,那还有谁还没来呢?(播放五只大象、五根香蕉PPT)谁来了?我们来听一听大象伯伯说什么了。(播放大象语音①)
2.幼儿自主操作,帮大象分香蕉。
师:大象说了什么?谁想来帮忙呀?咦!大家都想来呀,好吧!那看老师这,我给小朋友们每人都准备了一份材料。(幼儿人手一份学具:五只大象、五根香蕉卡片)我们所有小朋友都来帮大象分香蕉好不好?(教师说明操作要求,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需要帮助的幼儿)
师:再看看还有谁来了。(播放两只小猫、两根木头PPT),
2.提问:谁来了?小狗请来了几只小猫?有几根木头呀?(强调一个小动物搬一根木头)那谁来帮小猫搬木头?(请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感受一一对应的关系)。
师:宝贝们,我们再来啊!再看看还有谁来帮忙了。(播放三只小白兔、三根木头PPT)。
3.提问:谁来了?有几只小白兔?几根木头?每只小白兔搬几根?谁来帮帮它?(请幼儿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