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信号的数字特征分析
随机信号的数字特征 PPT课件

相关函数描述了随机序列不同时刻的状态 之间的关联性
平稳随机序列相关函数的三种定义
Rxx ( m ) E[ x( n) x ( n m )]
* * R ( m ) E [ x ( n ) x ( n m )] xx * R ( m ) E [ x ( n) x( n m )] xx
离散随机信号及数字特征
• 一、随机信号及其分类 随机信号:不能用确定性函数来描述,只能用统
计方法研究
随机信号的几种形式 连续随机信号:时间和幅度均取连续值 随机序列:时间变量取离散值,幅度取连续值 幅度离散随机信号:幅度取离散值,时间变量取 连续值的随机信号。如随机脉冲 随机数字信号:幅度和时间均取离散值
2 11 2 21 var X 2 N 1
二、随机信号的数字特征
随机信号常用的数字特征是各种平均特性 及相关函数、协方差 1 平均:在各态历经的情况下 均值(一阶矩)
m x E[ x(n)]
直流分量
x(n) p( x, n)dx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差(二阶中心矩 ) 均方值(二阶矩)
交流功率
2
x
E{[ x( n) m x ] }
Rxy ( m ) R xy ( m ) Rxy ( m )
实平稳随机序列
Rxx (m ) R xx ( m ) Rxx ( m )
(m ) Rxy ( m ) Ryx ( m ) Ryx
自协方差函数
C x ( m ) E{[ x( n) m x ][ x( n m ) m x ]} Rx ( m ) m 2 x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实验二:平稳随机过程的谱分析实验三: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实验四:平稳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平稳随机过程数字特征的概念2、掌握平稳随机序列期望、自相关序列的求解3、分析平稳随机过程数字特征的特点二、实验原理平稳随机过程数字特征求解的相关原理三、实验过程function y = experiment number = 49; %学号49 I = 8; %幅值为8 u = 1/number;Ex = I*0.5 + (-I)*0.5; N = 64; C0 = 1; %计数 p(1) = exp(-u);for m = 2:N k = 1:m/2;p(m) = exp(-u*m) + sum((u*m).^(2*k)./factorial(2*k)*exp(-u*m));2222()[()()]{()()}{()()}X R m E X n X n m I P X n X n m I I P X n X n m I =+=+=-+=-E[X(n)]= I P{X(n)=+I}+(-I)P{X(n)=-I}=0⨯⨯0m >当时,/222(){()()}(2)!m k mk m P X n X n m I e P k λλ⎢⎥⎣⎦-=+===∑222()(1)(21)X R m I P I P I P =--=-2()()X X XC m R m m =-me I m n X n X E m R λ22)]()([)(-=+=end;pp = [fliplr(p) C0 p];Rx = (2*pp - 1)*I^2;m = -N:N;Kx = Rx - Ex*Ex;rx = Kx/25;subplot(211), plot(m,Rx); axis([-N N 0 I*I]); title('自相关序列');subplot(212), plot(m,rx); axis([-N N 0 1]); title('自相关序数');四、实验结果及分析自相关序列的特点分析:m>0时Rx(m)随着m的增大而减小,m<0时Rx(m)随着m的增大而增大。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基于MATLAB语言)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基于MATLAB语言姓名:_班级:_学号:专业:目录实验一随机序列的产生及数字特征估计 (2)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2)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 (3)实验小结 (6)实验二随机过程的模拟与数字特征 (7)实验目的 (7)实验原理 (7)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 (8)实验小结 (11)实验三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 (12)实验目的 (12)实验原理 (12)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 (13)实验小结 (17)实验四窄带随机过程的产生及其性能测试 (18)实验目的 (18)实验原理 (18)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 (18)实验小结 (23)实验总结 (23)实验一随机序列的产生及数字特征估计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2.实现随机序列的数字特征估计。
实验原理1.随机数的产生随机数指的是各种不同分布随机变量的抽样序列(样本值序列)。
进行随机信号仿真分析时,需要模拟产生各种分布的随机数。
在计算机仿真时,通常利用数学方法产生随机数,这种随机数称为伪随机数。
伪随机数是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产生的,这个公式称为随机数发生器。
伪随机数本质上不是随机的,而且存在周期性,但是如果计算公式选择适当,所产生的数据看似随机的,与真正的随机数具有相近的统计特性,可以作为随机数使用。
(0,1)均匀分布随机数是最最基本、最简单的随机数。
(0,1)均匀分布指的是在[0,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 U(0,1)。
即实际应用中有许多现成的随机数发生器可以用于产生(0,1)均匀分布随机数,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线性同余法,公式如下:,序列为产生的(0,1)均匀分布随机数。
定理1.1若随机变量X 具有连续分布函数,而R 为(0,1)均匀分布随机变量,则有2.MATLAB中产生随机序列的函数(1)(0,1)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函数:rand用法:x = rand(m,n)功能:产生m×n 的均匀分布随机数矩阵。
(2)正态分布的随机序列函数:randn用法:x = randn(m,n)功能:产生m×n 的标准正态分布随机数矩阵。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随机序列的产生及数字特征估计

实验一 随机序列的产生及数字特征估计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2. 实现随机序列的数字特征估计。
实验原理1.随机数的产生随机数指的是各种不同分布随机变量的抽样序列(样本值序列)。
进行随机信号仿真分析时,需要模拟产生各种分布的随机数。
在计算机仿真时,通常利用数学方法产生随机数,这种随机数称为伪随机数。
伪随机数是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产生的,这个公式称为随机数发生器。
伪随机数本质上不是随机的,而且存在周期性,但是如果计算公式选择适当,所产生的数据看似随机的,与真正的随机数具有相近的统计特性,可以作为随机数使用。
(0,1)均匀分布随机数是最最基本、最简单的随机数。
(0,1)均匀分布指的是在[0,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即U(0,1)。
实际应用中有许多现成的随机数发生器可以用于产生(0,1)均匀分布随机数,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线性同余法,公式如下:Ny x N ky y y nn n n ===-) (mod ,110 (1.1)序列{}n x 为产生的(0,1)均匀分布随机数。
下面给出了(1.1)式的3组常用参数:① 1010=N ,7=k ,周期7105⨯≈;②(IBM 随机数发生器)312=N ,3216+=k ,周期8105⨯≈; ③(ran0)1231-=N ,57=k ,周期9102⨯≈;由均匀分布随机数,可以利用反函数构造出任意分布的随机数。
定理1.1 若随机变量X 具有连续分布函数)(x F X ,而R 为(0,1)均匀分布随机变量,则有)(1R F X X -= (1.2)由这一定理可知,分布函数为)(x F X 的随机数可以由(0,1)均匀分布随机数按(1.2)式进行变换得到。
2.MATLAB 中产生随机序列的函数 (1)(0,1)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函数:rand用法:x = rand(m,n)功能:产生m ×n 的均匀分布随机数矩阵。
(2)正态分布的随机序列 函数:randn用法:x = randn(m,n)功能:产生m ×n 的标准正态分布随机数矩阵。
随机信号分析基础

∫
∞
−∞
2 [ x − mx ]2 p ( x)dx = E[ X 2 (t )] − mx
3.自相关函数与自协方差函数 自相关函数与自协方差函数
(1)自相关函数用于表征一个随机过程本身,根据在t1,t2两个不同时刻 瞬时之间的关联程度,把自相关函数定义为
Rxx (t1 , t 2 ) = E[ X (t1 ) X (t 2 )] =
∫ ∫
当
∞
∞
−∞ −∞
x1 x2 p2 ( x1 , x2 )dx1dx2
有
t1 = t 2 = t
∞
x1 = x2 = x
则
Rxx (t ) = E[ X (t ) X (t )] =
∫ ∫
∞
−∞ −∞
x 2 p1 ( x)dx
说明X(t)的均方值是自相关函数在 t1 时的特例。
= t2
对于平稳随机信号,由于二维概率密度函数只与时间间隔 τ (τ = t 2 − t1 )有关 其自相关函数为:
或
2 x
(t )
2 σ x2 (t ) = C xx (t , t ) = Rxx (t , t ) − mx (t ) = 2 E[ X 2 (t )] − mx (t )
由以上两式可知,如果已知数学期望与自相关函数,就可以求得方 差、自协方差和均方值等,因此数学期望和自相关函数是随机信号 中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字特征。
其中 p2 ( x, y )为两个随机信号 X(t) (t )的二维 ,Y 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相应的互协方差函数的定义为
C R
xy xy
( t 1 , t 2 ) = E {[ X ( t 1 ) − m x ( t 1 )][ Y ( t 2 ) − m ( t1 , t 2 ) − m x ( t1 ) m
生物医学信号的数字特征分析实验报告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习报告
图1谱分析
图2数字特征曲线图
图3概率密度分布图
总结
1.由图1得幅度谱跟功率谱左右对称。
心电图E C G频率主要集中在0-30H z,幅度在10u v-5m v,90%的心电信号频谱能量集中在0.25-35H z之间。
M A T L A B中m e a n求算术平均值。
2.由图3得r a n d函数产生的数组元素服从均匀分布;r a n d n函数产生的
数组元素服从正态分布。
思考题:
1.心电序列的概率密度函数接近什么分布?
答:心电序列的概率密度函数接近正态分布。
2.两个随机序列产生函数的区别?
答:r a n d函数产生的数组元素服从均匀分布;
r a n d n函数产生的数组元素服从正态分布。
实习报告分数:
指导教师:。
随机信号分析

第9章 随机信号分析随机信号和确定信号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信号,对它们的描述、分析和处理方法也不相同。
随机信号是一种不能用确定数学关系式来描述的,无法预测未来某时刻精确值的信号,也无法用实验的方法重复再现。
随机信号分为平稳和非平稳两类。
平稳随机信号又分为各态历经和非各态历经。
本章所讨论的随机信号是平稳的且是各态历经的。
在研究无限长信号时,总是取某段有限长信号作分析。
这一有限长信号称为一个样本(或称子集),而无限长信号x(t)称为随机信号总体(或称集)。
各态历经的平稳随机过程中的一个样本的时间均值和集的平均值相等。
因此一个样本的统计特征代表了随机信号总体,这使得研究大大简化。
工程上的随机信号一般均按各态历经平稳随机过程来处理。
仅在离散时间点上给出定义的随机信号称为离散时间随机信号,即随机信号序列。
随机信号序列可以是连续随机信号的采样结果,也可以是自然界里实际存在的物理现象,即它们本身就是离散的。
平稳随机过程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即其能量是无限的,本身的Fourier 变换也是不存在的;但功率是有限的。
通常用功率谱密度来描述随机信号的频域特征,这是一个统计平均的频谱特性。
平稳随机过程统计特征的计算要求信号x(n)无限长,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只能用一个样本,即有限长序列来计算。
因此得到的计算值不是随机信号真正的统计值,而仅仅是一种估计。
本章首先介绍随机信号的数字特征,旨在使大家熟悉描述随机信号的常用特征量。
然后介绍描述信号之间关系的相关函数和协方差。
这些是数字信号时间域内的描述。
在频率域内,本章介绍功率谱及其估计方法,并给出了功率谱在传递函数估计方面的应用。
最后介绍描述频率域信号之间关系的函数---相干函数。
9.1 随机信号的数字特征9.1.1 均值、均方值、方差若连续随机信号x(t)是各态历经的,则随机信号x(t)均值可表示为: []⎰∞→==TT x dt t x Tt x E 0)(1)(limμ (9-1)均值描述了随机信号的静态(直流)分量,它不随时间而变化。
随机信号分析 (4)

方差与均方值
对于任意的时刻t,X(t)是随机变量,随机变量X(t)二
阶 中 心 矩 为 信号的 方 差 、 二 阶 原 点 矩 为 信号的 均 方 值 ,
方
差
记
为
D
[
X
(
t
)
]
或
2 X
t
,
均
方
值
记
为
2 X
t
。
2 X
t
D
X
t
E
X t E X t
2
2
x mX t fX x,t dx
随机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具有如下性质: 表征了随机信号在两时刻之间的关联程度; 同一时刻间的相关性大于或等于不同时刻之间的相关性; 实际的随机信号,当两时刻越远时相关性通常越弱。
22
1.2 随机信号数字特征
相关函数
自协方差函数
设X(t1)和X(t2)是随机信号X(t)在t1和t2二个任意时刻的状
mX t E X t xfX x,t dx
随机信号期望是时间 t 的函数,统计期望是对随机信号中 所有样本函数在时间 t 的所有取值进行加权平均;
随机信号的期望可理解为 t 时刻所有样本函数取值的中心, 反映了样本函数统计意义下的平均变化规律。
17
1.2 随机信号数字特征
方差与均方值
E
X
2
(t)
2 X
(t)
mX2
(t)
消耗在单位电阻 上总平均功率
平均交流功率
平均直流功率
19
1.2 随机信号数字特征
期望与方差的特性
数学期望和方差是描述随机信号在各个孤立时刻的重要数 字特征;
它们反映不出随机信号不同时间的内在联系; 事实上,对于不同的随机信号,不同时刻之间的相关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估计两个相似信号间的时间延迟 load ecgdata;load eegdata;load icpdata;load respdata; np = 0:99; p = ones(size(np)); %方波 p2 = exp(-0.06*np); %指数衰减 p3 = sin(pi/5*np); %正弦 p4 = sin(pi/5*np).*exp(-0.06*np); %指数衰减正弦 p5 = (ecgdata (1:100))';%心电 p6 =(eegdata(1:100))'; %脑电 p7 =(icpdata(1:100))'; %颅内压 p8 =(respdata(1:100))'; %呼吸频率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0.4 -0.6 -0.8 -1
5 0 -5
Rpx of p(n) and x(n) 200 0 -200 -10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800
-600
-400
-200
第 2 页共 13 页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绘制信号图 figure; subplot(2,2,1); subplot(2,2,2); subplot(2,2,3); subplot(2,2,4); figure; subplot(2,2,1); subplot(2,2,2); subplot(2,2,3); subplot(2,2,4);
0
200
400
600
800
1000
图 3:模板为正弦信号,A=3,噪声均值为 0,方差为 1
指数衰减正弦 1 0.8 0.6 0.4
Rpw of p(n) and w(n) 10
5 Noise
0 -10 -1000 20
0
-800
-600
-40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5
Rps of p(n) and s(n)
x x
n nm
m 0, 1, 2,
求和项总数不是 N 而是 N-|m|,因为当 n=N-|m|-1 时,n+|m|=N-1。此时 xn+m 已经到了数据 边沿。这种估计是渐进无偏估计和一致估计。 计算中,只要将其中一个序列反转,就可以用计算线性卷积的程序计算线性相关
rxy m xn y n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Signal with Noise
Rpx of p(n) and x(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800
因此可以用 FFT 来加速相关运算,即对序列补零后,用循环相关计算线形相关,然后用循 环卷积的快速算法计算循环相关,得到最终结果。 已知发射波形,利用相关技术,在有强背景噪声的情况下检测回波的延时和强度。 首先使用已知信号模版及其若干次衰减延迟生成仿真回波波形,然后与白噪声背景叠加, 构造仿真信号。然后计算模版与仿真信号的相关函数,判断回波位置及相对强度。
plot(np,p);title('方波'); plot(np,p2);title('指数衰减'); plot(np,p3);title('正弦'); plot(np,p4);title('指数衰减正弦'); plot(np,p5);title('心电信号'); plot(np,p6);title('脑电信号'); plot(np,p7);title('颅内压信号'); plot(np,p8);title('呼吸频率信号');
900
1000
Rpx of p(n) and x(n)
n = 0:1000; w = randn(size(n)); %产生白噪声 %%%改变噪声类型 %%A=fspecial('average'); %生成均值滤波器 %%w=filter2(A,w); %用生成的滤波器进行滤波 %%w=medfilt1(w); %中值滤波 %%%改变噪声强度 %%x =sqrt()*w s = zeros(size(n)); A = 3; %衰减系数 %构造仿真回波信号 s(100:199) = s(100:199)+A*(p); s(500:599) = s(500:599)+A/3*(p); s(800:899) = s(800:899)+A/3/3*(p); %构造仿真信号 x = s+w; figure; subplot(3,1,1); plot(n,w); title('Noise'); subplot(3,1,2); plot(n,s); title('Signal'); subplot(3,1,3); plot(n,x); title('Signal with Noise'); p = [p,zeros(1,length(x)-length(p))]; %如果要求归一化相关系数(相干系数) %计算相关系数 %两个序列要同样长 Rps = xcorr(s,p);%加'coeff'求相干系数 Rpw = xcorr(w,p); Rpx = xcorr(x,p); n2 = (n(1)-n(end)):(n(end)-n(1)); %绘制线性相关函数图 figure; subplot(3,1,1); plot(n2,Rpw); title('Rpw of p(n) and w(n)'); subplot(3,1,2); plot(n2,Rps); title('Rps of p(n) and s(n)'); 第 3 页共 13 页
-800
-600
-40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Rps of p(n) and s(n) 200 0
5
0
0
-0.2
-5
-200 -10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Signal with Noise
-800
-600
-40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图 1:模板为方波信号,A=3,噪声均值为 0,方差为 1
指数衰减 1
Noise
Rpw of p(n) and w(n) 10 0 -10 -1000 40 20 0 -1000 50 0 -50 -1000
四、思考题
尝试修改程序,包括改变仿真信号中模版的形状,噪声的强弱,噪声的类型(对白噪声滤 波可以获得各种有色噪声) ,哪些因素会影响相关函数的结果?
五、实验小结:
一、改变模板的形状
第 4 页共 13 页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方波 2
Rpw of p(n) and w(n) 0.1
Noise 5
1.8 1.6 1.4 1.2
0
0
-0.1 -1000 1
-800
-600
-400
-200
0
200
400600800来自1000-5Rps of p(n) and s(n)
4 2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Signal
600
700
800
900
1000
1
0
0.8 0.6 0.4 0.2
-1 -1000 1 0
5 0 -5
0
100
200
300
400
500 Signal
600
700
800
900
1000
0.2
0
0 -0.2 -0.4 -0.6 -0.8
-20 -1000 20 0 -2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800
-600
-40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Rpx of p(n) and x(n)
10 0 -10
Signal with No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