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部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海南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文论史上最常见、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自孟子提出“知人论世”后,人们在观照文学时,往往把作品、社会、人作为密切相关的三个要素,这一模式遂成为中国古代诗文批评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就词学理论而言,宋人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是现存最早的词话,其中收录林逋、范仲淹、欧阳修和苏轼4位词人的本事,尽管该词话并没有对词人、词作进行过多品评,但是在宋代大量词人中仅选取这4家,并以“时贤”来命名,足见杨氏对“人”的看重,由此也可以看出词学理论其实在一开始就在潜意识中被打上了“知人论世”的烙印。
从词学发展历程来看,“知人论世”这一文学批评范畴一直贯穿在词体的演变中,并且与“词体诗化”以及“推崇词体”等理论思想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
当词仅只作为遣兴、娱乐工具的时候,它与人、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而在词学发展早期以“知人论世”来论词,把词风与人格等同起来,显然是有很大局限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知人论世”说是儒家文学观念的阐释与发扬,其中的“人”带有深刻的儒家烙印。
与诗、文比较起来,词是极具特质的文学体裁,自晚唐五代词体确立以来便被视为艳科,使其不可避免地带有轻软艳丽的娱乐色彩。
“诗言志”、“文以载道”是儒家的传统文学观,以儒家思想为精髓的“知人论世”说在诗文批评中影响深远,然而词学批评中,尤其在早期词作大多未脱当行本色的时候,“人”、“世”与“词”之间经常存在着一种错位与矛盾,不考虑词体的特性及词体的发展背景,仅以儒家的观点来衡量词人、词作,往往有失公正。
许多词论者在评论词的时候,往往坚定地站在儒家正统的立场去“知人论世”,把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添加其中,把对词人思想态度及生活方式的褒贬投射到对词的评价中,导致对一些词人词作的分析常有失客观。
海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
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
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
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
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
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天、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
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
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
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社结合起来考量。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
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
苗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海口市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海口市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上·蚌埠月考)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外卖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_的行业,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和渐渐关注。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_。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_。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
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
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但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也渐渐关注B . 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也渐受关注C . 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也渐渐关注D . 但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也渐受关注(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显然,外卖也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其他餐饮领域一样B . 显然,其他餐饮领域与外卖一样,也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C . 显然,外卖与其他餐饮领域一样,也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D . 显然,其他餐饮领域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外卖一样(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B . 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C . 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D . 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6高一上·呼和浩特期中)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小题。
海南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成语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官窑瓷器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这些藏家却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
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墨守成规,固守传统习惯和传统商业模式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只能勉强果腹,甚至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③博物馆内有巧夺天工的青铜器、美轮美奂的陶瓷器、工艺精湛的马具等精美文物。
④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论。
⑤这是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者都对它趋之若鹜。
⑥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A.②④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改革后的考试评价,要依据每个学生三年的期末考试为基础,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和高考成绩,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对公平的评价。
B.尼泊尔灾难管理高级官员丹格尔称,目前救援行动仍在进行中,在很多地方,倒塌的建筑物里可能有被困的人员,这将会增加遇难的人数。
C.无论张大千怎么模仿石涛,都会或多或少带有一两分自己的味道,这种味道仅从局部观察是很难体会到的,必须从大局品味,即“远观其气”。
D.全家老小参与腐败——父子上阵、夫妻串通、兄弟勾结,接连发生的“家族式腐败”说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作风是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
3.根据下列成语的出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安时处顺②循循善诱③目无全牛④独善其身⑤安贫乐道⑥一箪一瓢⑦鹏程万里⑧地利人和⑨见义勇为⑩任重道远A.⑤⑥⑩/④⑧⑨/①②③⑦B.①③⑧/②④/⑥⑤⑦/⑨⑩C.①③④/②⑤⑨/⑥⑦/⑧⑩D.②⑤⑥⑨⑩/④⑧/①③⑦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
海口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海口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二上·大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考,是社会的共同话语。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每逢高考都有许多人回忆自己当年的高考情景。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前辈”们的回忆文章,几乎__________地对当年的学习考试经历不以为苦,或者是苦而不自知。
比如,“因为没有太强的目标感,备考时倒不太焦灼,本来是多顾多虑的人,考前却有着少见的轻松,安安稳稳睡, __________考”,“踏进考场的那一刻内心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我们准备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天,可这一天就跟平常的模拟考试没什么区别”。
(__________),但细细回顾那些所谓__________或者痛苦煎熬的回忆,却大多源自与高考和学习无甚必然关联的其他事情。
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淡定回忆,证明实行了四十一年的高考制度,甚至与之配套的高中学习制度,并未对学生和考生造成想象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巨压。
高考仍然是人们可以自我把握的梦想,即使梦想破碎也被认可的社会流动方式。
更关键的是高考改革的稳健性和高考传统的连续性,这种稳健和连续,足以让我们断定,若干年后,当千禧宝宝考生回忆起2018年的高考,也依然__________。
这并不是说高考不需要改革,高考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效率与公平。
但无论高考考试和招生如何改革,高考长期以来带给国人、带给考生的那种令人稳定、从容、自信的优点,只能增强、不能削弱。
在审慎、稳健的改革精神指引之下,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心灵的平静,因之高考改革才能扬长补短、行稳致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无一例外循规蹈矩刻骨铭心如出一辙B . 众口一词循规蹈矩肝肠寸断大同小异C . 无一例外按部就班刻骨铭心大同小异D . 众口一词按部就班肝肠寸断如出一辙(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并非每个人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都值得回忆B . 并非每个人的高中和高考时刻,都那么丰富多彩,令人难忘C . 当然,也并非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D . 当然,也并非每个人回忆起高中和高考时刻,都能如此淡定(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平静的心灵,因之高考改革才能扬长补短、行稳致远。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解析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解析第一题
题目:请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荡露为霜。
”(5分)
解析:这句句子使用了对仗修辞手法,通过对称的结构和相对应的词语,营造出了秋天的凉爽和草木摇曳的景象。
第二题
题目:请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短文:《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部百科全书”。
小说通过展现贾府的兴衰和贾府人物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阴暗面,深刻反映了封建家族的道德沦丧和道德底线的失守,以及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遭遇。
作品语言优美,形象描写细腻,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问:《红楼梦》的主要主题是什么?(10分)
解析:《红楼梦》的主要主题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小说通过贾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阴暗面和道德沦丧。
同时,作品也深刻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遭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贯穿整个作品。
...
(继续完成后续试题及解析)
...
第N题
题目:...
解析:...
(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完成后续试题及解析)
...。
海口市2020-2021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海口市2020-2021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选出下列各项中成语(或熟语)使用不规范的一项()A . 朱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B . 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C . 最近有媒体说本公司将重组并入泰达公司,改换招牌,这纯属流言蜚语。
D . 这篇文章见解深刻,切中时弊,提出了一些严峻的社会问题,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2. (2分) (2020高二上·中山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我们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的宗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B . 武汉某商务公司老板王某谎称能帮人走关系拿购房指标为由,先后诈骗13名购房者共120余万元,近日被硚口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C . 如果从制度上让权力不自由,同时赋予公众监督的权利,权力才可能不敢轻易胡来,至少在一切有阳光照见的地方不敢公然胡闹。
D . 一位妈妈曾把自己刚出生的女儿送给她姐姐,如今女儿长大到15岁了,把她当作仇人,整天哭闹,闹得家里日夜不得安宁。
3. (2分) (2020高二上·西安期末)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诗句,最符合文意要求的一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简洁;“行到闹荷无水面,红莲沉睡白莲酣”,更不是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简洁;“一去两三里,烟村四五家”,就是简洁。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路上青天④涧草殷勤绿,岩花造次香A . ①④B . ③②C . ①③D . ②④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4. (9分)(2019·长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全解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全解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踌躇(chú chú)C. 接踵而至(zhǒng)D. 接踵而至(zhòng){答案:A}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螳臂当车B. 螳臂当车C. 狐假虎威D. 狐假虎威{答案:C}3. 下列诗句,属于《诗经》的是A.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B.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C. 采采卞卞,薄言还归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答案:A}二、填空题4. 填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穷”字的意思是____。
{答案:尽}三、阅读理解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曹刿问于齐,曰:“齐之衷公,天下之贤君也。
贤君者,善与人同,又能与人合。
合于人,故能用其人;同于人,故能得人心。
请问,衷公之所以用其人、得人心者何也?”对曰:“衷公之为人也,宽惠而信,故用其人;敬让而明,故得人心。
夫宽惠而信,能使士民一心;敬让而明,能使士民感奋。
一心感奋,故能用其人;感奋一心,故能得人心。
”曹刿曰:“善。
”请问,本文中“衷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答案:齐桓公}四、作文题6. 作文:以“成长”为主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答案:成长是一个不断探索、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从婴儿到孩童,从青少年到成年人,我们都在不断地成长。
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更是心灵的成熟和思想的深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地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