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历史渊源
基因显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兄弟”

龙源期刊网 基因显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兄弟”作者:辛斌来源:《大众健康》2002年第09期众所周知,中东地区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曾是兵戎相见的敌人,现在则不但兵戎相见,还是谈判桌上的对手。
但基因研究显示:数千年前双方竟是拥有共同父亲的兄弟。
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刊载了亚利桑那大学米歇尔·海默研究小组的一份基因分析报告。
这份报告揭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血液联系源远流长。
研究人员比较了来自29个不同种群的1300多名男性,其中的犹太人分别来自七个不同的犹太人聚居区——欧洲、罗马、北非、库尔德、两伊、也门和埃塞俄比亚。
研究人员把这些犹太人的基因与不同地区的阿拉伯人,如巴勒斯坦人、黎巴嫩人、叙利亚人和沙特阿拉伯人的基因样本进行了比较,然后把犹太人群的基因与俄罗斯、德国、英国、奥地利、埃及、冈比亚、埃塞俄比亚、土耳其及其他当地土著人群的遗传信息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犹太人虽然生活在非犹太人地区已达数千年,但犹太人一直十分有效地防止与外族通婚。
研究人员称:“在基因水平上,犹太人保持了与先辈惊人的相似性。
”据路透社的报道,犹太人浪迹世界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6年,他们被称为“流离的犹太人”。
负责这项研究的纽约大学医学院人类基因组计划主任哈瑞·奥斯特勒博士还在一份声明中说:“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实际上拥有共同的祖先。
”研究人员分析男性祖先的基因,把突破口选在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上。
Y染色体只有男性才有,而且它在从父亲传给儿子时变化很小,这些微小的变化又能够被仪器探测到,成为分析基因历史的分子路标。
他们断定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有共同祖先,有基因、历史和语言等多种基础。
研究人员发现,多数犹太人群在基因水平上保持着一致性。
只有非常少的欧洲人基因混入到欧洲犹太人和罗马犹太人的基因中。
这个结果还支持了以下假说:欧洲、北美和中东的犹太人群的父辈基因均来自共同的中东祖先。
其实再往前推,整个人类可能都来自于共同的祖先。
犹太人的起源和历史

犹太人的起源和历史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起源和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古代迦南地区(现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
犹太人的起源起源于亚伯拉罕(Abraham),他被认为是犹太人的始祖。
约公元前1800年左右,亚伯拉罕与他的儿子以撒(Isaac)和孙子雅各(Jacob,也被称为以色列)居住在迦南地区,并与迦南的当地居民有一定的交往。
雅各的后代最终成为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也被称为以色列的儿子)。
约公元前1250年左右,以色列人在摩西(Moses)的领导下从埃及逃离奴役,并在西奈山上接受了上帝的诫命(十诫)。
随后,他们在摩西和约书亚(Joshua)的领导下,进入迦南地区,并建立了以色列的王国。
这个以色列的王国在大卫王(King David)和所罗门王(King Solomon)的时代达到了巅峰,但后来由于内部分裂和外部入侵,王国分裂成以色列王国(北方王国)和犹大王国(南方王国)。
约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征服,而犹大王国在约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王国征服,被迫流亡巴比伦。
约公元前539年,波斯王朝的居鲁士大帝征服巴比伦,允许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
然而,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犹太人先后受到了希腊化时期、罗马统治和犹太战争的影响和迫害。
在犹太战争中,犹太人于公元70年被罗马军队征服,第二座圣殿被摧毁,大量犹太人被杀或流亡。
此后,犹太人分散到世界各地,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犹太人群体,逐渐形成犹太教的宗教和文化传统。
尽管历经流散和迫害,犹太人保持了自己的独特身份和文化,并于1948年建立了现代以色列国家。
总的来说,犹太人的起源和历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充满了荣辱与坎坷,但他们一直致力于保持自己的信仰、文化和独特身份。
犹太人

宗教的情结
基督教是世界上流传最广、信教人数最多的宗 教。在欧洲,特别是西欧,人们普遍信仰基督耶 稣。虽说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 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 历史渊源,但基督教教义认为,是耶稣的12门徒 之一的犹大为了30块银币而出卖了上帝之子,是 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了基督 徒们在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视。所以说信奉基督 教的欧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难接纳犹太人。这 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大众化 的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
享誉世界的文体大家-------茨威格
《安妮日记》作者-------安妮· 弗兰克
立体主义绘画大师------毕加索
基督教创始人,精神领袖,思想大师------耶稣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 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卡尔· 马克思
Levi's牛仔裤创始人-------利维.斯特劳斯
现实的需要
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严 重打击了德国,使其工业生产倒退到了上世纪末的水平,国 力渐衰。深刻的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 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 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成为了他们的理所当然。另外,居住 在欧洲各地的犹太人,不仅富有,而且素质也要高些。面对 这样一个民族,希特勒及其党徒们,既感到仇恨,又觉得胆 怯。在他们的心中,犹太人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他们实 现“第三帝国”美梦的严重威胁。加上当时德国社会政治生 活完全处在一种极端疯狂的症状之中,使希特勒的仇犹反犹 观点不仅有了适当的社会环境,且得以迅速疯狂起来。
现当代
19世纪末期,由于东欧的迫害加剧,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投奔美国、 加拿大和西欧。到1924年,共有大约两百万犹太人移民至美国,因 当时美国社会对待犹太族群的态度更加宽容。欧洲对犹太人的迫害终 于在大德意志帝国时期达到顶峰,发生了灭绝约600万犹太人左右的 大屠杀,彻底摧毁犹太人在欧洲文化历史沉淀。1948年以色列国建 立,但以色列建国的地点是在巴勒斯坦地区,导致和当地定居已久的 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矛盾激化,致使原先居住在阿拉伯国家的近90 万犹太人也陷入困境。
巴以冲突的历史根源

巴以冲突的历史根源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涉及到宗教、文化、民族、政治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巴以冲突历史根源的2000字分析:一、宗教因素巴以冲突的宗教因素主要源于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
犹太教是犹太人的主要宗教,而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的主要宗教。
在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曾经在这块土地上共同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宗教之间的分歧和矛盾逐渐加深。
犹太教认为,上帝在巴比伦之囚期间承诺将犹太人重新安置在圣地,而阿拉伯人则认为他们自古以来就是这块土地的主人。
此外,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在宗教礼仪、宗教符号和宗教节日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进一步加剧了两个宗教之间的矛盾。
二、文化因素巴以冲突的文化因素主要源于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文化、语言、传统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犹太人强调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而阿拉伯人则更注重个人和社会的自由。
这些文化差异导致两个民族在处理问题时存在分歧和矛盾。
三、民族因素巴以冲突的民族因素主要源于两个民族之间的历史和现实情况。
犹太人在历史上曾经遭受过迫害和屠杀,因此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国家。
而阿拉伯人则认为他们自古以来就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不愿意承认犹太人的国家地位。
此外,两个民族在人口数量、经济实力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进一步加剧了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
四、政治因素巴以冲突的政治因素主要源于大国干预和地缘政治利益。
在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等大国为了争夺地缘政治利益,纷纷介入中东事务。
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而美国则支持以色列。
这些大国的介入导致巴以冲突进一步加剧,成为中东地区长期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巴以冲突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领土争端、水资源分配、难民问题等都是导致巴以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存在也加剧了巴以冲突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巴以冲突的历史根源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涉及到宗教、文化、民族、政治等多个方面。
阿以冲突的原因

阿以冲突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阿以冲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社会的最基本矛盾之一。
它错综复杂,既有国家利益之争,又包含了民族和宗教矛盾,且时间久远,冲突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仍未结束。
它还引发了中东地区几次大规模战争,成为对中东局势有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拟从阿以冲突的历史渊源和冲突演变发展进程入手,论述阿以冲突的未来发展趋势。
阿以冲突的历史根源历史上的犹太人阿以冲突自然是从以色列国建立后才开始的,但其历史根源却可以追溯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甚至更久远的年代。
据《圣经》记载,亚伯拉罕是希伯来人的始祖,生于迦勒底的乌尔。
后随其家族迁往哈兰。
公元前1900—1850年,亚伯拉罕带领家人和随从来到迦南。
公元前1720年,喜克索斯统治埃及时期,迦南发生特大灾荒,雅各(亚伯拉罕之孙)率希伯来人进入埃及,居住在尼罗河三角洲附近的歌珊地区。
约在公元1290年,希伯来人在摩西带领下出埃及辗转来到迦南,后在迦南南方形成了原始的以色列联盟。
公元前1200年—1020年为士师时期,希伯来人征服了迦南许多地区,但直到大卫王(公元前1000—961年)时代也未能实现对迦南的完全控制。
所罗门(公元前961—922年)时代是古以色列的极盛时期,在耶路撒冷建立了圣殿,它逐渐成为犹太人的宗教中心、精神生活中心。
以后王国瓦解,分裂成以色列王国(公元前922年—722年)和犹太王国(公元前922年—586年),又先后被亚述和巴比伦所灭。
耶路撒冷和圣殿均被摧毁,犹太人也成了“巴比伦之囚”。
当巴比伦为居鲁士所陷时,犹太人又处于波斯人的统治下。
直到公元前166年犹太人解放了耶路撒冷,建立了马卡比王国。
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先后占领了耶路撒冷和整个巴勒斯坦。
为镇压犹太人的反抗,罗马皇帝摧毁了耶路撒冷,圣殿遗址被翻耕成田,几十万犹太人被杀害,幸存者也被迫离开巴勒斯坦,逃亡到欧洲、北非和世界各地。
从此犹太人结束了在巴勒斯坦的生活,开始了犹太历史上的大流散时期。
有人说以色列和阿拉伯的祖先是兄弟,这是真的吗?

有⼈说以⾊列和阿拉伯的祖先是兄弟,这是真的吗?这是⼀个严重违背常识,但⼜是被普遍接受的说法。
通过这个问题其实还暴露了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戴头衔者的底裤。
所以说不⽤崇拜他们,他们也不过如此,在认知国际流⾏说法的时候也是不做思考和质疑的。
把阿拉伯说成与犹太⼈是同⼀个祖先,都是闪⽶特⼈。
这个说法其实漏洞⾮常⼤。
我简单表述⼀下。
第⼀、犹太⽂化⼏乎是西⽅⽂明的核⼼,当今的犹太⼈也表现出不凡和卓越。
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进⼊科技时代的今天,阿拉伯地区表现不出⼀丁点出⾊呢?当今世界热门⼯业品、科技、军事制造、航空航天与他们⼀⽑钱关系也没有,只是东亚和欧美在竞争。
⽽且这还是在中东⾮常富裕的情况下,竟然整个体系都⼀⽆是处。
第⼆、参看智商地图你会惊奇地发现,阿拉伯地区平均智商不到90,只有85左右。
当今竞争的双⽅,东亚黄⼈和欧美⽩⼈平均智商可都在100以上。
所以智商指数达不到100的地区⼏乎就没有科技和热门⼯业品⽅⾯的竞争⼒。
如果中东⽂明是智商不⾜的阿拉伯⼈种创造的,那⾼智商的东亚和欧美群体为什么在历史上会形同梦游呢?这科学吗?第三、西⽅⼈说阿拉伯⼈与犹太⼈都是闪⽶特⼈,但⼜普遍认为古埃及⼈与阿拉伯⼈⽆关。
问题是犹太记录⾥明确约瑟的两个⼉⼦就在古埃及,他们是代表犹太第七⽉的以法莲和代表第⼋⽉的玛拿西。
这⼜是怎么回事呢?约瑟可是圣母玛利亚的丈夫,其两个⼉⼦分别代表犹太圣历第七⽉和第⼋⽉。
第七⽉是正⽉,⽽且数理七正是犹太⽂化的核⼼数理。
第⼋⽉⼜与⼤洪⽔有关,犹太⽂化也紧紧与⼤洪⽔有关。
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约瑟和他的⼉⼦叫什么特呢?他们是犹太⼈,但⼈种⼜与阿拉伯⼈不同。
这种明摆着⾃相⽭盾的东西,为何就能不受质疑地被普遍接受呢?第四、如果阿拉伯⼈和犹太⼈都是闪⽶特,那含⽶特⼜是谁呢?能⾃圆其说吗?犹太为何以七为核⼼数理,以九为名称,⽽且数理重要性依次排列为七、九、⼆⼗五。
这些都不了解,怎么就敢胡说⼋道。
犹太⼈很简单,就是指k系之后出现的新⼈种的总和。
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追溯

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追溯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若是要追溯巴以矛盾的根源,可以从5000年前说起。
1.血缘近亲各自建国相传,闪米特人是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的祖先,最早他们共同在中东一带生活。
后来,闪米特人逐步分化成两支,即是迦南人和希伯萊人。
公元前3000年前后,迦南人从阿拉伯半岛迁徙至地中海东岸,建立迦南国,他们的后裔也就是现在的阿拉伯人。
公元前19世纪,希伯莱人也从两河流域迁徙至地中海东岸。
迦南国人感到来者不善,实际上并不欢迎希伯莱人,希伯莱人为了生存繁衍,争夺领土,与迦南国人长期兵戎相见。
直到公元前11世纪,希伯莱人占据耶路撒冷,建立了属于他们的第一个国家,他们的后裔也就是现在的犹太人。
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人、犹太人都属于巴勒斯坦最早期的居民。
从迁来的时间看,阿拉伯人比犹太人早两千年左右;从建国时间看,阿拉伯人比犹太人早一千年左右;从后代来看,他们二者都世代居住于此,并不断繁衍。
2.犹太复国主义影响公元前9世纪前后,希伯莱王国就不断遭受外族侵略,犹太民族虽奋起抵御但仍难逃厄运。
公元前928年,希伯莱王国逐渐分裂成了以色列、犹太两国。
犹太民族从此经历了悲惨的命运,要么被残忍屠杀,要么被变卖为奴,一个民族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入侵,灭掉了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帝国崛起,灭掉了犹太王国。
犹太民族也遭受了种族的倾覆,从此从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体民族名单中消失了。
在之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巴勒斯坦地区又涌入了希腊人、土耳其人和罗马人。
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相互影响、不断同化,逐步形成共同的语言、文字,并有了共同的文化以及信仰,他们共同组成了巴勒斯坦人,成为该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共同缔造者。
而犹太人在遭受灭国和灭族的摧残下,迫不得已只能四处流散到其他国家,沦落为少数民族。
在与其他民族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犹太人因不愿放弃本民族信仰和习惯,不断遭受外族排挤。
尽管处境艰难,但犹太民族心中的信念不灭,复国主义理想一直支撑着这个民族坚强生存。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历史渊源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历史渊源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当时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些部落信仰犹太教。
这些部落与犹太人建立了联系,并开始与他们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然而,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始终友好,历史上也出现过冲突和分歧。
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人开始迅速扩张,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涵盖了从西班牙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在这个时期,犹太人对阿拉伯帝国的统治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一些犹太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并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他们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享有一定的权益和地位。
然而,还有一些犹太人拒绝改变宗教信仰,并坚持保持自己的犹太身份。
这些犹太人被称为“犹太教徒”,他们在阿拉伯帝国内受到了一定的歧视和迫害。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并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宗教自由。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关系在中世纪时期进一步恶化。
在12世纪和13世纪,十字军东征导致了伊斯兰世界和基督教世界之间的冲突。
犹太人成为了受害者,他们在十字军的统治下经历了大规模的屠杀和迫害。
这些事件导致了犹太人的大规模流离失所,一部分人逃往阿拉伯世界寻求庇护。
在19世纪和20世纪,犹太人开始寻求建立自己的国家,并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
这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不满和反对,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升级。
自那时以来,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两个民族之间的冲突和争议成为了中东地区的主要问题之一。
然而,尽管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存在着许多历史和政治问题,他们之间也有一些共同点和相互影响。
例如,在文化方面,阿拉伯世界对犹太人的音乐、舞蹈、食物和建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语言和词汇。
总的来说,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他们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复杂而多样化的。
尽管存在冲突和分歧,但他们之间也有相互影响和共同点。
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历史和文化是促进和平与合作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历史渊源
——以巴问题的历史其实,今天斗得你死我活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源于一个古老民族——闪族(闪米特)。
具体到巴勒斯坦地区,最早的居民是迦喃人,此后一支叫做哈卑路的游牧民族迁入,排挤了迦喃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他们就是希伯莱人的祖先。
公元前10世纪,大卫王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犹太国家,他的儿子所罗门王史载是一位睿智的伟大君主,他在耶路撒冷建立了都城,耶路的意思是城,撒冷是和平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和平之城,可惜这个城市从建成的那一天起,就几乎没有和平过。
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大兴土木,建立了宏伟的所罗门圣殿,后来犹太教视耶路撒冷为圣城,圣殿所在的圣殿山为圣地。
公元前935年,以色列—犹太国家分裂,北方称为以色列国,南方称为犹太国,这便以色列和犹太两词的来历。
说起这犹太人的历史,是非常悲苦的,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的500多年中,他们经历了三次大离散,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祖国。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攻灭犹太国,摧毁了耶路撒冷,将数万名犹太贵族、工匠押回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离散。
公元前538年,波斯人攻占巴比伦,巴比伦之囚才返回故乡。
犹太教的经典《旧约全书》,大约就是这一时期形成的。
200年后,马其顿人大举南下,犹太人再次被征服,流落到南欧、北非、中亚,这是犹太人的第二次大离散。
公元前63年,罗马人占领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在几十年中不断起义反抗,都遭到了罗马人的残酷镇压,被卖为奴隶的达一百万人以上,幸存者也纷纷逃离家园,流落他乡,这便是犹太人的第三次大离散。
至此,犹太人作为巴勒斯坦地区主要居民的历史结束,犹太人变成了一个没有祖国的民族。
犹太人走后六百多年,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巴勒斯坦地区成为了帝国的一个省,此后当地居民逐步阿拉伯化,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就一直繁衍生息在这里,这里就成了他们的祖国。
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阿拉伯人与历次东侵的十字军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斗争,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自己的祖国。
看到这里,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说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到底是阿拉伯人的呢,还是犹太人的呢?真是一桩难缠的历史公案啊。
犹太人在离开巴勒斯坦以后,大多经小亚细亚半岛,流散到了欧洲,虽然没有了自己的祖国,但是犹太人仍然信仰自己的犹太教,讲希伯莱语,用希伯莱文。
常言道,没娘的孩子象根草,没有祖国的以色列人,就象没娘的孩子,走到那都是少数民族、异教徒,倍受歧视,心酸异常。
就在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不久,基督教产生了,其实基督教最还是从犹太教脱胎出来的,但是从基督教产生开始,两教就一直对立,传说耶稣就是被犹太教上层人士勾结罗马总督害死在耶路撒冷并升天的。
中世纪基督教独步欧洲,犹太教自然被视为异端邪说,一切天灾人祸都被归罪给犹太人,黑死病、霍乱、鼠疫,都被说成是犹太人招来的,教堂失灾火、洪水泛滥都是犹太来造成的,总之犹太人成了万恶的灾星,动辄被暴尸荒郊。
为了生存,犹太人又一步一步从西欧、南欧迁移到中欧、东欧。
在无依无靠,任人宰割的犹太人心中,只有回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重建犹太国,才是唯一摆脱人间苦难的出路,“明年在耶路撒冷”成了犹太人的祈祷语,这便是犹太复国思想的起源。
很多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来到揶路撒冷,伫立在所罗门圣殿被毁后仅剩的一堵残墙下哭泣,寄托者对故国的哀思,憧憬着复国的一天,这堵墙后来便被世人称为哭墙,哭墙见证着犹太人的苦难,也见证着犹太人复国的理想。
在西欧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提倡自由、平等和博爱,宗教压迫缓和,中、西欧犹太人走上了与居住国同化的道路,并相继获得平等的公民权利。
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欧洲主要国家的帝国主义化,从19世纪中叶开始,新一轮反犹浪潮开始,到19世纪末达到一个高峰,尤其是1881年的俄国屠犹事件和法国1894年的
德雷福斯案件,终于促使犹太人的政治思想发生突变,产生了现代意义的犹太复国主义。
由于在历史上受到宗教迫害,很多犹太人从西欧、南欧迁到东欧和俄国,到了19世纪,生活在俄国的犹太人大约有500万,占世界犹太人的三分之二。
他们被禁锢在沿俄国西部边介划出的50俄里宽的平原上,只有少数富商、大学毕业生和股役25年以上的老兵才住到圣彼堡、莫斯科等大城市。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时,对犹太人比较宽容,犹太人称他为“恩人”,在俄国的犹太人中出现一批文化同化主义者,他们试图通过这一途径与俄国社会结合,并获得平等权利。
但是好景不长,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继位的亚历山大三世出于政治需要,以涉嫌被捕的人中有一名犹太妇女为由,将全部罪责推在犹太人身上。
紧接着,开始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
1882年5月,颁布了反犹太人的《五月法》,对迫害犹太人、屠杀犹太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犹太人的屠杀一直波及到罗马尼亚、波兰和奥地利。
数十万犹太人被杀,犹太区变成了地狱。
对面同化不能、惨遭屠杀的困境,一部分犹太人主张在他们祖先生活的地方巴勒斯坦建立家园。
1882年,列奥·平斯克发表《自我解放》一文,集中代表了这种思潮。
他说:“犹太人失去了独立的祖国,已变成一个精神民族……没有祖国,犹太人永远是外国人……而且是无能为力的乞丐。
”他提出犹太人的奋斗目标是把犹太人集中到“自己的飞地”——巴勒斯坦,而且还阐明了达到目标的方法:“自我解放”,既不靠上帝也不依赖别人。
他向犹太人发出强烈呼吁:“拯救自己吧!上帝也会拯救你们!”俄国西部的一些城市很快出现了热爱圣山运动并组厅局级经卢小组向巴勒斯坦进发。
热爱圣山运动以移居巴勒斯坦为宗旨,迅速传到东欧,几年内到达中、西欧。
它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前身。
正当热爱圣山运动方兴未艾之际,1894年法国发生了德雷福斯案件。
法国炮兵上尉犹太人德雷福斯被指探为外国窃取情报,以叛国罪被判处终身监禁。
反犹主义者趁机高呼“杀死犹太人”、“犹太人滚出去!”,反犹很快浪潮席卷全法国。
但事实最后证明,这是一起莫须有的冤案。
这个事件让犹太人十分震惊,它对大多数犹太人所怀有的随着人类逐渐走向宽容,犹太人问题将会得到解决的信念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一位事件目击者在日记中说:“这件事既然可以发生在共和的、现代的、文明的法国,而且是《人权宣言》发表一百年之后,那么人们还能向尚未达到法国人一百年前水平的其他民族期望什么呢?”一部分犹太人认为同化不能解决犹太人问题,已获得的权利随时可能丢掉,要改变犹太人命运,唯一的办法是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自己的国家。
著名的匈牙利犹太人赫尔茨,原来是一个同化主义者,在目睹了德雷福斯事件的整个过程后,彻底改变立场,坚决主张复国。
1896年,他发表《犹太国——现代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尝试》。
这是犹太复国主义的纲领性著作。
在他领宣传和组织下,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了第一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
大会决定成立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并选择赫尔茨为第一任主席,并通过犹太复国主义纳领: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公认的、有法律保障的犹太国民族家园。
从此,犹太复国主义变成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政治运动。
此后犹太人要回巴勒斯坦的声势越造越大,有人还提出了“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分了联合起来”的口号。
但是,请大家注意,当时的巴勒斯坦并不是一块空地,等着犹太人回去,那里还住着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1200多年的阿拉伯人。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瓦解,英国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
分而治之是英国人的拿手好戏,为了维护英国在中东的殖民统治,英国决定利用犹太人和犹太复国主义分子来压制阿拉伯的民族解放运动。
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抛出著名的《贝尔福宣言》,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人上民族家园。
一石激起千层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期坦。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外来的犹太与原住的阿伯人之间的民族冲突、宗教冲突、领地争端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算起来阿以斗法已经有百年之久。
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纳粹势力开始在欧洲抬头,犹太人遭到疯狂迫害,到1945年二战结束,共有600万犹太人被屠杀。
这进一步促使大批犹太人迁居巴勒斯坦,加入复国的行列。
二战结束以后,英国力量衰弱,逐步从各地撤退,根据英国人所谓的光荣孤立政策,离开那里,就要给那里留下一个历史问题,比如英国人离开印度,留下一个克什米尔问题,离开波斯湾留下一个霍尔木兹三岛问题。
在巴勒斯坦也不例外,英国对该地进行分治,将约旦河以东改名为外约旦,并让其独立,也就是今天的约旦哈希姆王国。
约旦河以西则称为巴勒斯坦,留下了至今难以解决的巴勒斯坦问题。
到1948年,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已达60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随着犹太复国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为了迫使英国同意建立犹太国,各种恐怖事件层出不穷,同时阿拉伯人和犹太的冲突更是不断,为了解决这一地区问题,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
联合国于1947年做出巴以分治决议,明确划分阿拉伯人国家和犹太人国家边界,圣城耶路撒冷算是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建立。
然而,联合国的这一决定,不但不能平息两个民族的冲突,反而激化了矛盾,以色列国的建立,遭到阿拉伯各国的一致反对,他们主张用圣战来保卫阿拉伯领土和伊斯兰教第三圣城耶路撒冷。
潘多拉的合子就此打开,引发了先后五次中东战争,两次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武装起义,以及无数的爆力事件和恐怖袭击,这就是今天我们天天在新闻里看到的,巴勒斯坦地区阿以冲突问题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