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典型的集中特殊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02
塬、梁、峁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
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地,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则是孤立的黄土丘
。
03
黄土疏松,易侵蚀
黄土颗粒细腻,结构疏松,容易被水侵蚀,形成独特的黄土地貌。
典型黄土地貌介绍
黄土塬
黄土塬是黄土高原地区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黄土高地,四周被 沟谷环绕,边缘陡峭。
黄土梁
黄土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两侧为沟谷,延伸较长,宽度较小。
冰川地貌对自然环境影响
01
改变地表形态:冰川地貌的形 成和演变对地表形态产生深刻 影响,塑造出独特的地貌景观
。
02
影响气候和生物分布:冰川地 貌对气候和生物分布也有一定 影响,如高山冰川地貌对气候 的垂直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03
水资源储备:冰川是重要的淡 水资源储备库,对全球水循环 和供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冰川地貌也影响着地下水的分
布和运动。
04
地质灾害风险:部分冰川地貌 地区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如冰 湖溃决、冰川跃动等,对当地 居民和基础设施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在冰川地貌地区进行 开发和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 地质灾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
范措施。
07
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特点
01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地貌以沟壑为主,地表被沟谷切割得支离破碎。
地貌分类
按照地表形态和成因,地貌可分为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等。其中,构造地貌主要由地壳运 动形成,如断层山、褶皱山等;侵蚀地貌主要由外力侵蚀形成,如河流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等; 堆积地貌主要由外力堆积形成,如河流堆积地貌、风积地貌等。
地貌形成因素
03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气候因素
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归纳一览表

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归纳一览表
一、高山地貌
- 特征:海拔较高,山峰陡峭,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 典型地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二、平原地貌
- 特征: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 典型地区:松花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丘陵地貌
- 特征:地势较为起伏,山丘连绵,适宜种植。
- 典型地区:英格兰丘陵、鲁尔丘陵。
四、高原地貌
- 特征: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气候干燥。
- 典型地区:青藏高原、亚高山地区。
五、盆地地貌
- 特征:地势较低,四周环山,水汽容易聚集。
- 典型地区:塔里木盆地、西伯利亚大平原。
六、河流地貌
- 特征:由河流侵蚀和运输的结果,河道纵横交错。
- 典型地区:亚马逊河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
七、湖泊地貌
- 特征:由湖泊形成的地形,水资源较丰富。
- 典型地区:五大湖区、巴尔干半岛湖泊地带。
八、海岸地貌
- 特征:地形复杂多变,受海洋侵蚀和沉积影响,具有海滨风光。
- 典型地区:大西洋海岸、印度洋海岸。
以上为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的归纳一览表。
这些地貌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特征有所不同,对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中地理六种地貌类型

高中地理六种地貌类型
高中地理中常见的六种地貌类型包括:
1. 平原地貌:指地势平坦,海拔相对较低,主要由沉积物构成的地区。
平原地貌通常具有广阔的平坦地表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是人口密集和农业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
2. 山地地貌:指地势较高,起伏较大的地区。
山地地貌通常具有陡峭的山峰、深谷和河流,地势多变,气候和生态环境多样化,常常是旅游和休闲的热门目的地。
3. 高原地貌:指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高的地区。
高原地貌通常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地形相对平缓,气候和生态环境相对稳定,常常是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4. 丘陵地貌:指地势较为起伏,呈现连绵小山丘的地区。
丘陵地貌通常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地形起伏较大,土地多用于农业和林业。
5. 河流地貌:指由河流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区。
河流地貌通常具有河谷、河床和河岸等特征,地形多样化,水资源丰富,常常是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6. 湖泊地貌:指由湖泊形成的地区。
湖泊地貌通常具有湖泊、湿地和河流等特征,地形多样化,水资源丰富,常常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观光的热门区域。
这些地貌类型在地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理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中地理 微专题 特殊地貌对比—— 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共17张ppt)

2020/6/4
17
2020/6/4
3
风蚀成因、形态上呈垄岗状、成群集中分布是雅丹地貌的最重要特征。此所谓“4
地球表面没有降雨的地方真的不多,绝大部分地貌的形成都或多或少有水的参与。雅丹 地貌在其形成过程中自始至终有水的参与。
首先,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或岩层主要为湖相的砂砾岩,湖水干涸后,这些出露地表的 砂砾岩在间歇性流水和长期而强烈的定向风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现今这种地貌,只是 流水冲蚀的作用远小于强风的吹蚀作用,因此将雅丹地貌归因于风蚀地貌,“风蚀雅丹” 由此而来。
3.推断楼兰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北偏东30°方向)
蒙古高压
N
东
2020/6/4
16
在新疆罗布泊地区野外调查发现,楼兰地区的盛行风向与雅丹地貌延伸方向基本一致, 沿北偏东30方向延伸,该地区盛行风除受蒙古高压影响外,主要是气流绕过天山,呈顺 时针旋转,灌入罗布泊整个地区;楼兰雅丹地层主要由松散的砂质粉砂层和较为坚硬的 黏土粉砂层组成,且交替出现,这导致雅丹体出现显著的差异侵蚀现象;楼兰地区的雅 丹体表层还广泛存在岩层显著软化现象。据此完成3-5 题。
4.导致雅丹体出现显 著差异侵蚀的主要原因是
A.不同地层形成早晚不同
B. 不同地层抗侵蚀能力不同
C. 不同地层沉积厚度不同
D. 不同地层粉砂粗细程度不同
5.造成雅丹体表层广泛存在岩层显著软化现象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岩石发生崩解破碎,有磨圆作用起到了软化作用
易崩塌,且岩体多为粉砂岩和泥岩,侵蚀风化更甚,所以最终生成的是平缓浑圆的丘陵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常见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类型特征1.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2.XXX:凹槽、沟槽间的突起地表3.洼地:底部平坦喀斯特地貌4.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5.塌陷漏斗、陷塘:随着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为塌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为陷塘地下以溶洞为主,溶洞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向喀斯特地貌上发育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一起形成了石柱。
4.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态XXX→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成因溶蚀淀积5.喀斯特地貌的影响①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②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③水文:地表水缺少,多地下暗河④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⑤旅游资源丰富6.射电千里镜的选址问题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降水集中;地貌:群山深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②存在较多的弧形漏斗,天坑,洼地,可利用天然地形,削减工程量。
③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较好,有利于排水,底部裂隙多,可以免雨季淹没射电千里镜,比较平安。
2、河流地貌1.河流地貌的概况⑴概念:河流感化于地表所构成的各类地貌⑵成因分类: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进程中,不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资带走(搬运感化),使得一局部地表物资削减(腐蚀感化),构成的腐蚀地貌。
②河流聚集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资,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构成的聚集地貌。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剧烈。
①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地壳抬升,海水退缩,形成了高原;③在流水的侵蚀(化学溶蚀)与沉积(化学沉积)作用下,云贵高原形成了众多喀斯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称为溶沟。
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流水的溶蚀作用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被称为坝子,为重要农业区。
峰丛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峰林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被称作峰林。
孤峰峰林进一步发展,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称为孤峰,状若石笋,形态各异。
(2)地下喀斯特地貌 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残丘地表山峰经长期溶蚀作用残留的低矮山丘。
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的岩体,按形态不同可分为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钟乳是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帘是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高中地理特殊地貌的形成过程

高中地理特殊地貌的形成过程1.峡湾地貌: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2.雅丹地貌: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受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纵向沟槽切割沟槽,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3.岱崮地貌:“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岱崮地貌形成过程--A阶段:物质基础岩层沉积距今约5亿年前,岱崮地区遭受海侵,沉积海相寒武系碎屑岩和厚层石灰岩,构成岱店地貌的物质基础。
B阶段:构造抬升一开始形成此后地壳几度升降,直到距今约6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开始,地层逐渐抬升,外营力沿构造运动的节理、断层开始剥蚀,直到寒武系地层出露,岱崮地貌开始发育。
C阶段:厚层灰岩被切穿发育成熟由于上层石灰岩和下层页岩、泥岩的抗风化能力差异较大,下部页岩顶部保存巨厚灰岩层,崮形显著:岱曲地貌发有成熟。
D阶段:侵蚀加剧一消亡项部灰岩在风力和重力等作用下,逐渐崩塌后退,当灰岩剥蚀殖尽时,岱崮地貌走向衰亡。
4.贵州“产蛋崖”:寒武纪,当地为海洋,为沉积环境,形成巨厚的沉积岩;碳酸钙分子进入深海软泥中,碳酸钙分子发生化学富集作用,形成结核;结核+软泥层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泥岩:地壳抬升成陆,成山崖;外力风化、侵蚀,出路地表;围若和石蛋的风化速度差30年,围岩脱落,石蛋掉落。
5.石香肠构造:垂直岩层挤压,软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硬岩层被拉断。
6.非地带性沙丘:“丹娘沙丘”的形成过程--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沙洲出露水而面积大,气候干旱易起沙,东南风挟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山地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皮拉大沙丘-当地终年盛行西风;在西风吹拂作用下,邦克-德阿让沙洲上的沙粒被吹上海岸;受沿海森林的阻挡,风力减弱,沙粒降落、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沙丘。
第四单元 地貌(必备知识点)-2023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梳理与特训(人教版2019)

2023年高中地理新教材合格考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常见的地貌类型一、知识梳理(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2)1.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受CO2水溶液的影响被溶解CaCO3+CO2+H2O===Ca(HCO3)22.不同的喀斯特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如溶洞、洼地等主要是流水溶蚀而成,而石钟乳和石笋等则是流水缓慢堆积的产物。
(二)河流地貌1.河谷地貌(1)位置:河流流经的山区。
(2)成因: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V”形河谷。
(3)形态特点:“V”形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冲积平原(1)位置: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
(2)成因: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的。
(3)形态特点: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湖沼较多;接近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3.河曲(1)位置:地势平缓地区。
(2)形态特点:河道呈“S”形。
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4.三角洲(1)位置:河流入海或入湖处的河口段。
(2)成因:泥沙淤积形成。
(3)形态特点:形态多种多样,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由河口向海变细。
5.河流的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特点6.河流堆积地貌三、风沙地貌1.风沙地貌: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风沙地貌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2.类型(1)风蚀地貌类型成因形态特征风蚀地貌突起的孤立岩石,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风积地貌盛行风对地表进行侵蚀沟槽和垄脊相间,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2)①成因: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丹霞地貌典型的顶平、坡陡、麓缓组合可能是因为 ( ) A.顶平:受垂直岩层控制 B.坡陡:受水平节理控制 C.麓缓:受风化堆积物控制 D.麓缓:受平缓流水侵蚀所致
(3)丹霞分布于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其中“曲 溪两岸,奇峰林立”最可能出现在(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和东南地区
乐业天坑
• 1998年国土资源部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地区乐业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 现一种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 — 喀斯特漏斗 群,又称乐业天坑群。该地区为典型的喀 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降水量大,为 地下洞穴(地下溶洞)的发育提供了良好 条件。同时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造 山运动影响,地表不断抬升,地下河不断 向下侵蚀,天坑越来越深
【解析】第(1)题,从“赤壁丹崖”的水平层理结构可 知丹霞地貌从岩石类型划分属沉积岩,排除⑦;因其 仍保留水平岩层,排除②;缺乏角峰等冰川地貌,排 除⑧。然后再按沉积岩的成因、出露地表、形成陡崖 的时间顺序对其他 5个选项进行排序。第(2)题,顶平 是因其为水平岩层;坡陡是因其垂直构造; A 、 B 选 项错误。麓缓是因为风化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堆积, C 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第(3)题,西北地区降水少, 流水侵蚀作用小,不会形成“曲溪”,A选项错误。 西南地区降水丰,且地壳抬升速度快,流水侵蚀抬升,红色砂岩 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 塌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 石,具有“顶平、坡陡、麓缓”的特点,是由巨 厚的红色砂岩、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 丹霞地貌的总称
(2011· 长沙市一中第三次月考 ) 读浙江省永康方岩山 沿 28°55′36″N 剖面图、方岩山“赤壁丹崖”景观图 片,回答(1)~(3)题。
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石灰岩经地壳抬升成陆地, 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巨大溶洞;重力坍塌成天坑。
图3是内罗毕地理位置及气温降水量示意图,完成8 ~ 9题。
8.内罗毕月均温最低值出现在7月的主要原因是 A湿季降水多 B正午太阳高度小 C地处高原 D湖泊的调节作用 9.内罗毕鲜花大量出口,但6 ~ 9月是销售淡季的最可能原因是 A降水少,影响鲜花生长 B动物大规模迁徙,影响农业发展 C欧洲正值夏季,进口需求较小 D旅游旺季,世界各地交通繁忙
图3是内罗毕地理位置及气温降水量示意图,完成10 ~ 11题。
10.影响内罗毕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 A 纬度 B 直射点位置 C 地形 11.该地3月份气温最高,主要原因: ①太阳高度角大 ②该月昼最长 ③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大 ④雨季未到,云量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D 盛行风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 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 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丹霞地貌
强,往往形成急流、大型瀑布及多级瀑布等,亦难形 成“曲溪”, B 、 D 选项错误。东南地区降水丰,以 中小江河及溪流为主,故易形成“曲溪”, C选项正 确。 答案: (1)A (2)C (3)C
喀斯特地貌
• 可溶性岩经受水流溶蚀、侵蚀以及岩体重 力崩落、坍陷等作用过程,形成于地表和 地下各种侵蚀和堆积物体形态的总称。又 称岩溶地貌,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 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 原的名称
(1)方岩山经历多次地质作用,最终孕育成绚丽多姿的 丹霞地貌。下列选项中,符合方岩山所受地质作用次 序的是( ) ①红色砂砾岩固结成岩 ②地壳水平运动 ③流水侵蚀搬运 ④重力崩塌 ⑤差异风化 ⑥地壳抬升运动 ⑦变质作用 ⑧冰川作用 A.①⑥⑤④③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⑦⑤④③ D.①⑧⑤④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