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线 面 体
立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体一、点的构成1、造型中的点具有相对性。
2、点的构成方式很多,但点独立存在的构成少,多数情况下会存在其他形态要素.3、点的视觉情感及特征点的特征: a。
与环境相比较,体积小b。
长度、宽度、高度近似点的作用: a.起某种稳定图式、造型的作用b。
创造视觉焦点c。
创造运动感:设计作品中点的动感通常源于点的集群关系和点与背景的图底关系。
二、线材的构成1、线的形态与感情象征直线与曲线是构成线的两大系统,也是决定一切由线构成的形的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直线表示静,曲线表示动.直线是一种无机线,它具有冷淡而坚强的表现力。
其中垂直线具有生命、尊严、永恒、上升、下落等感情象征;水平线趋向于表示平静、安定、向上的感情象征;斜直线意味着运动、积极、阳性等感情色彩;向下的斜直线则有危险、消极、阴性等感觉特质。
而曲折线则表示不安的象征性联想。
2、材料的连接点称为节点,节点有三种滑节-—可以在接触面上自由滑动或滚动。
铰节——像铰链一样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但不能移动,具有各方向受力的特性。
刚节-—完全固定死的。
线材构成中,线材大致可分为软质线材(又称拉力材)和硬质线材(又称压缩材)两大类。
软质线材包括棉、麻、丝、绳、化纤等软线,还有铁、钢、铝丝等可弯曲变形的金属线材;硬质线材有木、塑料及其他金属条材等。
(1)软质线材的构成利用棉、麻、丝、化纤等软线、软绳。
在构成中,按意图制作造型框架.其结构可选用正方体、三角柱、三角锥、五棱柱、六棱柱等造型;也可采用正圆、半圆或渐伸涡线形等、并在框架上面竖立支柱,以小钉为连点进行连接构成。
(2)硬质线材构成木条、金属条、塑料细管、玻璃柱等线材均可用以组合而成为立体造型。
在构成前,先确定好支架.构成后,部分撤掉,只保留硬质线材构成的部分。
常见的造型方法有:a.垒积构造只把材料重叠起来做成立体的构造物,叫做累积形式的构成。
在制作时应该注意:(1)接触面过分倾斜易引起滑动;整体的重心若超过底部的支撑面则构造物将因失去平衡而倒塌.(2)与用线材做立体构成—样,不要忘记使空隙大小具有韵律.(3)作为垒积构造的变形,可以在结合部施以简单的防滑处理(如缺口等),这样将出现更多的变化。
点线面体基础设计

点线面体基础设计这是点线面体基础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点线面体基础设计第1篇设计的过程,或者形式的探讨,始终绕不开的就是对于点线面的研究,看下平面构成的定义: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任何在设计中呈现的元素,我们都可以归纳到点线面的范畴,然后对三者的反复组合排列,形成设计语言,形式,美感。
核心:元素与元素之间的排列关系,进而所有元素在一起所体现的构成形式。
像下图所示,点线面最终形成了结构——设计作品中的秩序,这是一种支架,所有元素在此骨架上有序排列。
文章目录点线面案例点体积小、分散、远的、运动;大空间对比下小的、密集的。
1. 点的变化点在画面中存在,通过大小,虚实,浓淡,多少的关系变化,都会影响视觉感受的强弱。
这些变化可以形成线也可以形成面,或者依旧是点的变化。
原点的大与小,虚与实,浓与淡。
相比红色,黄色是淡;同为红色,渐变为虚。
2. 小结有对比就有点;点不是单独存在的;点用来丰富画面和层次。
线线具有位置。
它是点的移动轨迹,是面与面的交界。
1. 线的变化线的存在表现形式是微妙的,点的密集形成的运动轨迹可以视为线,不同颜色的面形成交界也可以存在线。
同时线足够短时,又可以变化为点,线的加粗又转化为面。
因此,点线面不是绝对存在的,是相对存在。
下面重点阐述线的两个重要特质,无形的线和有形的线。
无形的线我认为这点尤为重要,其实一幅运营设计作品,基本上都包括图像和文字,而文字本身在画面中可以理解为点,通过这些点的组合,词组和句子就形成了线(文字的长度、高度),很多时候就是这些线决定了画面的核心。
为什么我们经常排版起来难看,就是因为没有粗细、长短的对比。
字形成隐形的线;不同大小,粗细,颜色的组合,形成线的粗细变化,分割画面,进而形成有序的节奏。
视线无形的线中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表现形式——视线。
立体构成的三要素

立体构成的三要素一、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的一门基础造型课,它是研究立体形态各元素的构成法则,是将点、线、面、体等基本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富有美感的立体形态的过程。
1. 形态要素- 点- 在立体构成中,点是相对较小的元素,它具有吸引视觉注意力的作用。
点可以是实际存在的小物体,如一颗珠子、一个小立方体等,也可以是相对概念上的点,比如在一个大的立体造型中,某个局部的小凸起或小凹陷部分可以视为点。
点在立体空间中的位置不同,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当多个点存在时,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如等距排列、疏密排列等,会产生不同的节奏感和空间感。
- 线- 线在立体构成中是具有长度、方向和位置的元素。
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
直线给人简洁、明快、稳定的感觉,如垂直的直线有挺拔向上的感觉,水平的直线有平静、稳定的感觉,倾斜的直线则带有动感和不稳定感。
曲线则富有变化和韵律,如螺旋线具有强烈的空间延伸感,自由曲线则充满了灵动和活力。
线在立体构成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构建出各种立体形态,如线的交织可以形成面,线的聚集可以形成体。
- 面- 面是由线的移动所形成的,具有长度、宽度和一定的厚度。
在立体构成中,面有平面和曲面之分。
平面给人平整、稳定的感觉,不同形状的平面具有不同的视觉特性,例如正方形的面给人端庄、稳重的感觉,三角形的面具有稳定性和指向性,圆形的面则给人柔和、圆润的感觉。
曲面则具有流畅、动感的视觉效果,如球体的表面是曲面,它具有全方位的动态感。
面在立体空间中的折叠、弯曲、组合等操作能够创造出丰富的立体造型。
- 体- 体是由面的移动或者旋转等方式形成的,是立体构成中最具实体感的要素。
体可以分为规则体和不规则体。
规则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它们具有明确的几何特征,给人简洁、整齐的美感。
正方体具有稳定、厚重的感觉,球体则是全方位对称的,充满了圆润和饱满感,圆柱体既有垂直的稳定感又有水平方向的延伸感。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知识点掌握归纳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知识点掌握归纳初一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归纳1.几何图形:点、线、面、体这些可帮助人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它们都称为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叫做立体图形。
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叫做平面图形。
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的。
2.几何图形的分类:几何图形一般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3.直线:几何学基本概念,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
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
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二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二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二直线相交于一点。
常用直线与X轴正向的夹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
4.射线: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或半直线。
5.线段:指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同线素组成一段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图线,如实线的线段或由“长划、短间隔、点、短间隔、点、短间隔”组成的双点长划线的线段。
线段有如下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7. 端点: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
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8.直线、射线、线段区别:直线没有距离。
射线也没有距离。
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9.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点、线、面、体”的基本含义

素描课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点、线、面、体”这四个字,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点、线、面、体”在西方造型艺术体系中“无点不成线,无线不成面,无面不成体”曾经典地概括了点、线、面、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点是线的基础,线是面的基础,面是体的基础,在素描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辨证地运用三者的相关理论,来启发、引导学生,对我们素描教学上档次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绘画学这个角度来讲,任何物体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
那么怎样运用“点、线、面、体”的本体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呢?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体会,并借此抛砖引玉。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是指大体的看,粗略的看;“察”是指仔细的分析,反复的比较。
通常情况下,正确的观察方式有利于教与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逐步提高。
素描的教学体系实际上是很复杂的,而且不同的专业老师对观察方法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的方法也是相当的多。
但是,在这里我们仍然要提倡科学的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
其理由有两个方面:一、大体、粗略地看有利于我们观察物体的视线总在整体之中。
二、一开始就进入仔细分析、反复比较是不利于整体印象的形成;相反,在其思维里面还会出现杂七杂八的形象。
由此可见,我们不难发现先观后察的观察方法是合逻辑的、科学的,在教学中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
“先观后察”先观,观什么呢;后察,又察什么呢。
这里要分为以下三方面来阐述,一、先观大的体积,大的动态。
要求视线放得很宽,有些同学在这里很容易犯错误,因为他们的视线很容易集中到某些小的形体上去,同时在表现的过程中也始终盯着那个小地方画;其结果是到最后画面的整体效果不但出不来,而且到处都是七零八乱的碎形象。
二、观调子时先看主要的大的明暗交界线。
两条主要交界线:后脑到下颌的与颞骨到下颌的,他们的起伏变化,将直接体现头部结构的转折变化,也将直接决定头像是否有体积,有空间。
立体构成—点线面体概述和应用

一、直面立体构成
1、层面排列 层面排列是指用若干直面(或少量柱面、
锥面)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各种有秩序的连续 排列而形成的立体形态;
进行此构成的方法是首先要确立面形,将 想象的立体形态分解成面层的排列;
设计中注意事项:
1)基本面形应该简洁,便于加工,但组合后 能具有丰富的变化; 2)面形的变化形式有重复、渐变、交替、近 似等 3)层面的排列方式一般为:直线、曲线、分 组、错位、倾斜、渐变、发射、旋转等
第四章 构成要素的视觉关系
运用点、线、面、体等形态要素,可以设 计出无限多的立体;
第一节 主从关系 在任何立体中要形成鲜明的形象,必须具
备主旋律; 在立体的创造中要形成主旋律,要有鲜明
的主旋律
第一节 点的立体构成
点的构成作品较少,因为点不能构成纯粹的三 维结构,必须依靠棍棒、绳索或其他连接物体 进行构成,但是可以通过色彩进行区别;
如果在视野中同时存在无数个同样性质的 点,视线将会在无数个点间形成虚面;
由点构成的虚线、虚面能够让人感觉到有 时间性、关联性、或有轻松、或有韵律的效果;
点在平面构成中有很多方法;
点虽然是造型上最小的视觉单位,但是点 与形的关系有相当实质的意义;
2、 线 在造型学上两种不同概念的线同时存在,并发 挥着不同的作用;
简单的防滑处理; 4)为了便于保存,可以使用黏合剂;
2、网架构造
是采用一定长度的线材以铰节结构将其组成三 角形,并以此为单位体组成构造体
制作时应注意:
1)要注意材料的粗度与长度的对比,并且要 考虑到断面的性形状; 2)受力点一定要在材料的结合部; 3)根据铰节的特点,要考虑到节点的材料和 形式的依据; 4)材料自身虽不弯曲,但仍有倒塌的可能, 应尽量把材料组合成三角形;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
整理
本节研究指导
本节知识点比较简单,都是基础,只要认真阅读教材,就能理解。
二、知识要点
1、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例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例如三角形、长方形、圆等。
2、点、线、面、体
几何图形由点、线、面、体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立体图形,例如盒子、球、圆锥等。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多边形,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棱柱的侧面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正方体有11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6、截一个正方体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不同的图形。
7、三视图
三视图是指通过正交投影,将一个物体的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绘制出来,以便更好地了解物体的形状和尺寸。
点、线、面、体教学反思

点、线、面、体教学反思
点、线、面、体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适宜呢?下面是帮大家的点、线、面、体教学反思,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
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昨天上完课,就忙着开会,上头要来督导了,每次督导都是一件
震动全学校的大事,所以督导最重要。
自己准备的这节课,我找到会开幕式的.节目,xxxx人的击缶,学生看着也很投入,也体会到了点,线和面,与数学生活实际起来。
课上,在举例点线面体的动态关系时,让学生举例子后,我又参加许
多与他们实际生活相的例子,比方粉笔下落,点动成线;王震林好
转笔,笔相当于一条直线,转动成一个圆,线动成面;我拿出在口袋
里的硬币,让他们拿自己的交待转一转,就会转出一个圆柱,这样学
生学习的兴趣就变的浓了,随堂练习也做的比拟好,就连这次考试只
考了3分的一个男同学都举手好几次,我大力的表扬了他,真的很棒。
这节课我认为设计的题目还算比拟多,可是只用了30分钟就结束了,
剩下的时间,学生做了同步训练和配套练习册,而且看着学生做的当
堂检测也非常的不错,准确率也较高。
现在我还不会生本,也许是自己没有意识让学生主动做这一切,
我不喜欢乱哄哄的课堂,愿意学习的孩子非常积极,可是班里毕竟还
有许多孩子是根底很差的,这就导致这一局部孩子钻空子,我想还是
提问好一点,因为学生还是不自觉。
(当然这有许多的原因,这边的孩子生活水平比拟高,有的孩子就认为学习只是为父母学的。
)这节课我觉得比拟好的地方就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但是还是要通过做一局部的题目加深他们的印象,以便遇到题目时能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