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点线面体

合集下载

1.2 点线面体

1.2 点线面体

1.2 点、线、面、体教学案
一、教与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

3、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

二、教与学重难点:
一、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

方形
D、圆
3、将一个立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这三种研究手段把几何体中抽象出面来,进一步认识图形。

而面是由线运动后形成的,线又是点运动后形成的。

从而点、线、面等就构成了最基
本的图形。

我们生活中丰富的现实背景就包含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处处有数学。

六、作业布置:
1、在手工课上,需要将一个四棱柱形的橡皮泥变成两块四棱柱的橡皮泥,你能做到吗?请说出两种以上的方法。

如果要把它变成一个四棱柱和一个三棱柱呢?说说你的方法。

2.你能将一个圆柱体的生日蛋糕切3刀,切成6块吗?能切成7块吗?能切成8块吗?如果能,请画图说明具体切法。

七、教学反思:
桃园中学王强。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20201017171119)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20201017171119)

4.1.2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广元市昭化区清水乡小学姜云兰【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四章4.1.2 点、线、面、体。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进一步认识体、面、线、点的概念。

(2).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让学生经历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用它们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联系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点、线、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以及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1观察法。

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丰富的图片、实物, 联想这些几何图形与实际图形的关系。

2. 操作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 讨论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4. 多媒体电化教学。

通过观察实物,在观察、实践中感知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再利用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几何体的旋转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例吗?2:(课件展示)扇子展开的动画3:(课件演示动画实例:圆锥体、球、圆台的形成。

)归纳:动态时点、线、面、体的关系点动成------ 线线动成------ 面面动成------ 体展开后就成了面。

这说明----- 。

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实例吗?(2)线动成面做一做:1)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一个,这说明。

2)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直角边旋转形成了------ 。

3)半圆绕它的直径旋转形成了。

(学习小组分工,一个同学旋转你们准备的学具,其他同学观察得出结论。

)(3)面动成体连一连、把下面第一行的平面图形绕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请用虚线连接: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1.2点线面体课件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1.2点线面体课件
7、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0.7.1420.7.1420.7.14。2020年7月14日星期二二〇二〇年七月十四日
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0:2620:26:027.14.2020Tuesday, July 14, 2020
点线面体课件
25
2020/7/20
点线面体课件

是构成图形 的基本元素
26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
2020/7/20
点线面体课件
27
● 你学到了什么?
1、多姿多彩的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 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点无大小,线有直线和曲线,面有平的面 和曲的面。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体由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
交成点。 5、……
28
做一做
1.粉笔盒的形状类似于长方体,它是由 六个面 围成的,这些面都是 长,方有形 个顶八点,经过 每个顶点都有 条棱。 三
2.老师叫小明在地上画圆圈,并交给了他两件东西:
一支粉笔和一根细绳,小明很快画好了,你知道他
是怎样画的吗?
从中体现了怎样的数学知识?
29
四.回顾小结 整体感知
15
探究
点动成线
16
点 动 成 线
2020/7/20
点线面体课件
17
点 动 成 线
2020/7/20
点线面体课件
18
19
线 动 成 面
20
三角形 绕一边 旋转成 圆锥体
21
长方形 绕一边 旋转成 圆柱体
2020/7/20
点线面体课件
22
点动成—— 线
体是由面组成

4.1.2点线面体_2

4.1.2点线面体_2

4.1.2、
、、线点体面
2
图片中的点表示夜空中的星星.
笔直的分道线夜幕中的激光束
喷泉的水流蜿蜒的盘山公路
平静的海面平整的地面
弯曲的墙面和屋顶
面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线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平面

曲面
线{直线
曲线
几何体,简称体.
①体和它的面有何位置关系?②观察面和面相交的地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
1.图中的杯子是什么几何图形?圆柱体
2.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3.圆柱体由几个面围成的?这些面是平面还是曲面?立体图形
3上底面、下底面是平面;侧
面是曲面
北斗七星的位置
大熊星座北斗七星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当电视画面的局部被放大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分析这一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欣赏小动画,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描述所见情景?有如下选择A点动成线B线动成面C面动成体
3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备课1.2点线面体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备课1.2点线面体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备课区
修改区
一、自学提纲:
1、独立看书第9—10页(到实践与探究的第(4)问,)并完成课本上提出的相关问题。
2、理解的重点内容: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3、重点掌握内容: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第10页实践与探究第(5)小题)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
A、圆B、正方形C、三角形D、长方形
(2)、用剪刀将一张五边形的纸片剪去一部分,还剩几个角?




点、线、面、体
自学提纲导学过程
例题1例题2






1、圆柱体由____个曲的面和_____个平的面围成。圆锥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______。
柳山镇中小学集体备课卡
科目数学课时年级七年级
课题
点、线、面、体




1、知道点、线、面、体的概念,从运动的观点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
2、认识立方体的各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形,会根据表面展开图描述立体图形。




重点:知道点、线、面、体的概念,从运动的观点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
难点:认识立方体的各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形,会根据表面展开图描述立体图形。
2、图形是某些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




审查组组长签字备课教师签名:侯永成使用教师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1.2点线面体教案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1.2点线面体教案

《点、线、面、体》教案冲乎尔镇寄宿制中学卓勒德别克一、教案背景分析:1、地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课时2、面向学生:七年级学生3、课时:14、学生可前准备:纸杯、三角板、尺子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2)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关键重点: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难点:探索点、线、面、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是难点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通过观察各类熟悉的几何体,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并从静态角度认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通过具体事例从动态角度进一步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反思总结并应用。

五、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师生活动设计意图1 创设情境教师:因圣诞节快到了,大家都在为圣诞节而在准备着各种各样的礼物,这些礼物的形状,从数学角度可以看做几何图形。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认知基础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 认识体教师: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礼物,让学生回答可以看做什么几何图形?学生:正方体。

得出体的概念。

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何体生动中有严谨,从形象体现抽象,使学生直观感受“体”,丰富感性经验,顺利形成抽象认识。

3 课题引入教师:观察长方体、三棱柱,分别说出它们点线面的个数引出这节课的课题从实例中让学生感知物体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顺利引出课题活动探究1:认识面教师:和学生一起感知,并多媒体展示学生:通过触摸书本的面和纸杯的面,回答它们的面有什么不同学生:……和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去感知,使学生更能明白曲面与平面的不同,面是围成体的元素。

4.1.2点线面体

4.1.2点线面体

你能用数学语言来描
述这一现象吗?
谜 语

落千 到条
( 雨 点
水线 中万 看条 不线
)见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点 动 成 线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点 动 成 线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线

成 面
圆锥是由____三__角__形__旋转而成的.
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面与面相交形成“线”
曲线
直线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看一看: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线:直线和曲线
线线相交的地方形成 点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常见的立体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棱柱
棱锥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立体图形又叫做几何体,简称为 体
平面
包围着体的是 面
曲面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曲面
平面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曲面
平面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面与面相交成线 线与线相交成点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九分。
练习:把下面第一行的平面图形绕 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 何体,请用虚线连一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点、线、面、体》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意义;加深对点、线、面、体之间关
系的理解;
2、通过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
分析现象、猜想规律和验证结论的习惯和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线、面的不同类型,初步感知
分类与化归的数学思想在几何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对点、线、面、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难点:对“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以及“面动成体”的理解。

三、教材分析:点、线、面、体是人们通过对自然世界现象的观察和生活实践
的体验抽象出来的概念,是教科书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学习后及内容的起点。

四、学情分析:在上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了点、线、面、体的初步知识,本
节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总结和提高。

教科书给出了流星雨、打开的扇面、商店和宾馆的旋转门等实例,引出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这一事实,从运动的观点揭示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找出这方面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认识。

五、学法指导: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例中感受点、线、面、体的含义,体
验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中感受这些基本概念。

六、学习准备: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预习本节课的知识,准备一些学生熟
悉的生活中的实例,长方形的纸片。

七、学习过程:
1、课前预习: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预习本节课的知识,准备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例,长方形的纸片。

2、课上探究:
活动一: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夜空中点点繁星,夜幕下的激光束,蜿蜒的盘山公路,平静的海平面等等.观察实物,说出学生联想到的几何图形。

(教师由情景中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素材,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说到的几何体)
问题:上述观察到的面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线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讨论,教师对学生说到的不同分类方式给予评价)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观察、分析、归纳,通过对体的逐步解析,加深学生对点、线、面、体的认识,并从静态的结构分析中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
精讲点拨:(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不同视角下的几何体,学生小组交流后说出自己的结论)师生共同总结、完善,得出——体由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活动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探究一点动成线
①粉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黑板上运动时,形成什么?
②分析这一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③请再举出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
精讲点拨:(教师动画演示,分形图的形成)师生共同提炼:点动成线。

学生举出更多实例,如流星,运动地汽车、摩托艇等等。

探究二线动成面
①汽车的雨刷可以看成一条线,当雨刷转动时,它在挡风玻璃会画出一个什么图形?
②分析这一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③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后回答问题。

精讲点拨:(教师动画演示:线的平移成面与旋转成面.)师生逐步提炼:线动成面。

学生举例并相互补充。

探究三面动成体
①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什么图形?
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③请举出更多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

学生动手操作、猜想;教师动画演示旋转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和独立思考后得出结论;学生动手实践,然后分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得出结论:面动成体。

学生经小组交流,举出更多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动画验证。

精讲点拨:教师动画演示:体的形成(面的旋转与平移),师生共同归纳。

有效训练,拓展升华:
1、地图上看山东、潍坊,为什么在全国地图上,山东、潍坊只是一个点?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教师从天空星座和生活实例说明“点”的意义。

2、在这两幅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
精讲点拨: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总结出几何图形都点、线、面、体组成,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并通过动画看点的组合与运动所形成的精美画面.(多媒体展示“分形图”)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八、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1.用铅笔尖在白纸上移动,你有什么发现?
2.观察右面的图形,并填空:
①棱是由和相交而成的;
②顶点是由和相交而成的.
3.小亮说球是由一个只有面但没有棱和顶点的几何体,你同意么?
九、:典型习题:
A层:习题1.2A组
B层:习题1.2B组
C层:复习本节,并试着绘制知识结构图,下节课展示。

十、课下延伸:
探究与思考:用一个平的面将一个正方体切成两部分.
(1)切面可以是下面的哪几种图形?
①线段;②三角形;③长方形;④正方形;⑤圆;
(2)切面还能是其他图形吗?
十一、学习资源链接
百度“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