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剧院的经营管理经验及启示
悉尼歌剧院为例分析

“食、住、行、游、购、娱”是一个旅游城市所必备的六大基本要素,那么一个普通的旅游城市,要想发展为优秀旅游城市,它需要具备哪些特点,或者说它的旅游品牌构成要素有哪些呢?一、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具有代表性的旅游项目或旅游产品。
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
从远处看,悉尼歌剧院就好像一艘正要起航的帆船,带着所有人的音乐梦想,驶向蔚蓝的海洋。
从近处看,它就像一个陈放着贝壳的大展台,贝壳也争先恐后地向着太阳立正看起。
二、旅游机构完善,旅游组织有序高效。
旅游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各责任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悉尼会议奖励旅游局(BESydney)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机构,其宗旨为致力于营销和推广悉尼成为会议和奖励旅游活动的首选地点。
悉尼会议奖励旅游局携手与州政府和旅游业一起合作,向有意在悉尼举办奖励旅游活动或会议的企业团体和活动规划人提供免费且客观的建议和协助。
三、优美整洁的市容市貌,安定有序的旅游环境,是衡量一个优秀旅游城市不可缺少的硬性指标。
悉尼(Sydney)是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是澳大利亚东南部城市,也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面积为2400平方公里,位于杰克逊湾的低丘之上,是用当时英国内务大臣悉尼子爵的名字命名的。
20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原,经过两个世纪的艰辛开拓与经营,它已成为澳大利亚最繁华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有“南半球纽约”之称。
1788年英国流放罪犯于此,是英国在澳大利亚最早建立的殖民地点。
全国最大经济中心。
居民大多从事服务业,工业有石油炼制、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飞机、汽车和船舶制造业等。
有铁路和公路网连系广大内地。
港湾水深,设备良好。
主要输出羊毛、小麦、面粉、肉类、纺织品等。
有关悉尼歌剧院项目管理的分析

的监督,可将项目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减 少 政 府 部 门 的 干 预 。
要事先制定相关法律保障,确 保 项 目 即 使 经 历 政 府 更 迭 ,也能得
种 不 确 定 因 素 的 存 在 ,使 得 它 的 完 成 本 身 就 面 临 着 比 一 般 项 目 更 艰巨的困难与风险,而 在 处 理 这 些 困 难 与 风 险 时 ,暴露的项目管
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保 证 公 共 工 程 不 受 此 类 因 素 影 响 ,顺利 进 行 ,在合理的工期内完成并交付使用。
理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2)
保证投资的积极性。建设大型 公 共 建 筑 ,要满足国家的基
1)
项目初期勘察资料不够完整。每个工程都力争提前工期本,国 情 ,要在国家经济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投资。为了追赶世界先
造悉尼歌剧院的资金,卡 希 尔 曾 发 行 悉 尼 歌 剧 院 的 彩 票 ,甚至差 点 导 致 当 地 政 府 破 产 [2]。
3 ) 设 计 技 术 过 于 先 进 。歌 剧 院 的 最 初 设 想 确 实 新 奇 ,但 并 没 有类似的参照物供设计师们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兼顾美观, 没有符合实际的设计文件对后序的建设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以致后来在薄壳外形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以当时的 技 术 水 平 ,完成薄壳建筑犹如天方夜谭。为完成这项超前而艰巨 的 任 务 ,政 府 四 处 征 求 解 决 方 案 所 花 费 的 设 计 费 用 远 远 超 过 了 建 造 工 程 的 费 用 ,而 最 终 得 到 符 合 结 构 安 全 与 使 用 的 设 计 书 与 最 初 的双曲面薄壳建筑设计理念也有很大出入。在其结构 上 并 不 是 真 正 的 壳 体 结 构 ,而 是 三 铰 拱 结 构 壳 顶 饰 面 的 釉 瓦 是 先 根 据 壳 的
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现代建筑的典范

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现代建筑的典范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作为现代建筑的典范,悉尼歌剧院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令人难忘的外观成为了全球建筑界的代表作品。
一、悉尼歌剧院的历史与建造悉尼歌剧院的建造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末,最初的构想来自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
而最终的设计方案则是由乌松与澳大利亚建筑师彼得·霍尔托普共同完成。
建造工程开始于1959年,历经近20年的施工,最终于1973年正式落成。
二、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理念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兼顾实用性和美学。
整个建筑群由多个小型建筑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和尺寸,但又相互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设计方式使悉尼歌剧院在形式上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三、悉尼歌剧院的建筑特色1. 建筑外观悉尼歌剧院的外观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
整个建筑以强烈的几何线条和曲面构成,搭配着白色的陶瓷瓦片,形成了独特的外观风格。
尤其是建筑顶部的弧线状屋顶,仿佛一抹白帆在海上航行,与悉尼港湾的风景相得益彰。
2. 内部空间悉尼歌剧院的内部空间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主剧院、小剧院、音乐厅等各个演出场地都被精心设计,以确保良好的音效和观赏效果。
此外,建筑内还包括各类艺术展览空间、音乐工作室和多功能厅等,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场所。
四、悉尼歌剧院的国际地位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澳大利亚的象征,也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中心。
每年数百万的游客慕名而来,以欣赏这座建筑的独特之处和多样化的艺术演出。
悉尼歌剧院还是众多国际艺术节和文化活动的举办地,吸引了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顶级艺术家与观众。
五、悉尼歌剧院的影响与启示悉尼歌剧院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与启示。
首先,悉尼歌剧院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和建筑理念,成为了建筑界的经典之作。
它的成功证明了建筑可以融入自然环境,并创造出宏伟与美观兼具的建筑作品。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艺术的地标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艺术的地标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地标——悉尼歌剧院。
这座融合了高科技与艺术设计的建筑物,是澳大利亚的国家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悉尼歌剧院,了解其丰富的艺术内涵。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悉尼歌剧院的建造历史。
这座歌剧院耗资巨大,历时数十载才得以完成。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海洋生物和悉尼港的美景,波浪形的屋顶如同海中的水族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建造过程中,设计师们克服了无数技术难题,最终打造出了一座既美观又实用的建筑。
进入悉尼歌剧院,你会被其精美的室内设计所震撼。
剧院内部采用了一系列环保材料,确保观众在舒适的氛围中欣赏演出。
内部空间布局合理,为各种规模的演出提供了合适的场地。
从音乐会到戏剧表演,从芭蕾舞到演唱会,悉尼歌剧院几乎可以满足各种艺术形式的演出需求。
在悉尼歌剧院内,你还可以欣赏到一系列世界级的艺术表演。
这里的演出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领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
每年,这里都会举办数百场演出,为人们带来无尽的视听享受。
同时,悉尼歌剧院还积极推动艺术教育,为青少年和社区提供丰富的艺术培训课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人才。
除了艺术表演之外,悉尼歌剧院还成为了当地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内部设计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在参观过程中,游客们可以欣赏到歌剧院内部精美的装饰和艺术品,了解这座建筑的建造历史和背后的故事。
此外,悉尼歌剧院周边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如悉尼港大桥、皇家植物园、达令港等,为游客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悉尼歌剧院的管理团队非常注重与公众的互动和合作。
他们积极开展各种艺术活动和文化交流项目,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共同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为悉尼歌剧院带来了更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不仅是一座艺术地标,更是澳大利亚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悉尼歌剧院的经营管理经验及启示

般的建筑造型给施工带来巨大困难,建设经费不断超出预算,歌剧院建设工程步履维艰这个方案曾引起多次讨论,但设计师乌特松在1966年辞职并发誓不再登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因为结构等多方面的难度,人们对建筑成本和内部装饰的意见不同而争论不休。
一组澳大利亚建筑师接受了这项任务,并开始广泛地寻找这座建筑所适合的结构。
14年之后,他们解决了建筑所遇到的所有困难,成功建成了这座世界著名的建筑。
直到1973年9月,悉尼歌剧院才竣工并由英联邦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剪彩开幕,此时,建设时间已持续了14年,超出预计工期10年。
悉尼歌剧院所坐落的贝尼朗岬角处也被称为贝尼朗岛或半岛贝尼朗是一个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名字,他曾帮助第一批殖民澳大利亚的英国人在这里登陆。
被称为贝尼朗角的这个地方,原为澳大利亚土著人视为神圣的望海之地,亦曾为军事要塞,澳大利亚歌剧院的选址有延续传统文脉的考虑。
,由一道海堤与陆地相连。
歌剧院以一座很高的混凝土平台为基座,门前有一条世界最长最大的室外水泥台阶,整个建筑物由多个扬帆(或贝壳)式的壳体建筑组成,最高处高出海面97米,全部建筑群长183米,宽118米,占地1.8公顷,总建筑面积88258平方米,白色屋顶由100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十分美丽壮观。
悉尼歌剧院主要由三大部分,即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组成,此外,还设有排演厅、接待厅、展览厅、录音厅以及戏剧图书馆和各种附属用房(如餐厅、售品部、停车场等),共有900多个厅堂和房间。
歌剧院规模宏大,陈设讲究,演出频繁,除圣诞节和耶稣受难日外,每天开放16小时,平均有10个不同的活动项目,各种厅室共可同时容纳7000多人在其中活动。
2.主要场馆及演出状况悉尼歌剧院主要由演出场馆组成,包括:(1)音乐厅(ConcertHall)。
这是悉尼歌剧院内最大的表演场所,最大座位数为2679个。
该厅原设计为歌剧院,但澳大利亚有关当局认为原定拥有1547个座位的音乐厅是全年开放,而拥有2679个座位的歌剧院则是季节性演出厅,使用率不高。
悉尼歌剧院项目管理的失策和启示备课讲稿

悉尼歌剧院项目管理的失策和启示悉尼歌剧院项目管理的失策和启示摘要作为世界级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理念、建筑规模、建筑历史都是惊人的,它的建成对世界建筑史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在感叹其惊人的设计和划时代的社会影响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远超预算的经费及其漫长的建筑史,至今也令世人褒贬不一,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浩大工程的背后有哪些设计上或项目管理上的不足。
可以说,从设计理念和艺术效果上看,它是成功的,但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它是失败的典范,因为同样的项目管理,将根本难以适应今年竞争激励的地产行业,本文通过分析悉尼歌剧院项目管理的失败教训,总结管理经验,重点从预算测控和设计与建筑的水平结合等方面来阐述,总结悉尼歌剧院给我们的项目管理启示。
一、悉尼歌剧院及其项目管理的失策悉尼歌剧院是从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搜集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后来丹麦建筑师约恩·伍重的设计屏雀中选,约恩·伍重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切开的橙子,该项目共耗时14年、斥资1200万澳大利亚元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大利亚政府还曾于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在建造过程中,因为改组后的澳大利亚新政府与约恩·伍重失和,使得这位建筑师愤而于1966年离开澳大利亚,从此再未踏上澳大利亚土地,连自己的经典之作都无法亲眼目睹。
之后的工作由澳大利亚建筑师群合力完成。
悉尼歌剧院最后在公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
二、项目管理失策原因分析1、“空中楼阁”只是构想伍重被澳大利亚政府所选中国的方案,是在图纸上通过几笔素描勾画出的一连串姿态各异、向上悬臂斜挑的双曲壳体,虽然很有艺术价值,但这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实际上,该方案既未按正规方法制图,更未深究其实现的可能性,这为后来曲折的实施工作埋下了伏笔。
伍重接受澳政府委托主持建设班子。
世界著名歌剧厅运营启示

世界著名歌剧厅运营启示大型文化设施是国家和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必须重视大型文化设施的建设及其综合效益的发挥。
悉尼歌剧院绝不仅仅是一个表演场地,事实上,它既是悉尼乃至澳大利亚的地理地标,更是悉尼乃至澳大利亚的文化地标。
2003年,美国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委弗朗克盖里(FrankGehry)说“乌特松设计了一座远远超越其时代的建筑。
一座改变了整个国家形象的建筑”。
的确,悉尼歌剧院不仅以其美丽直观地改变了澳大利亚的国家形象,更通过其30年来的努力,通过展演本土及世界各地富有创意的文艺节目,极大地丰富了澳大利亚民众的文化生活,保障了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并且有力地促进了澳大利亚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
自开放以来,歌剧院日益扩展其功能,承办了悉尼和澳大利亚最隆重的庆典,包括建国200周年纪念、千禧年、奥运会、新年晚会等,成为澳大利亚的象征。
悉尼歌剧院的经验表明,大型文化设施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和综合的社会效益,必须重视大型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民主与法治是公共文化设施科学管理必不可少的制度前提。
悉尼歌剧院的建设与经营无疑是成功的,这一成功最根本的保障,首先是民主与法制的社会制度。
从悉尼歌剧院的建设及管理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无论是最早决定是否投资兴建悉尼歌剧院,还是选择什么样的地点,决定采用什么样的建筑方案等,都是公开讨论、民主选择的产物。
最终,歌剧院能获得一个最佳的选址和世界一流水准的外观设计,获得专门的法案对其资金与管理的支持,都来自民主法治的社会制度。
民主法治制度还是悉尼歌剧院进行科学管理的大前提,因为只有在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作为公共财政大力资助的非营利大型文化设施的悉尼歌剧院,才处于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之下,才有社会各界对悉尼歌剧院的决策组织——信托基金会的全面参与,以及对悉尼歌剧院重大决策的参与只有民主制度下,才有悉尼歌剧院财务和业务公开,并接受社会审计与监督等关键性的管理制度设计。
悉尼歌剧院项目管理的失策和启示

悉尼歌剧院项目管理的失策和启示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悉尼歌剧院项目管理的失策和启示摘要作为世界级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理念、建筑规模、建筑历史都是惊人的,它的建成对世界建筑史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在感叹其惊人的设计和划时代的社会影响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远超预算的经费及其漫长的建筑史,至今也令世人褒贬不一,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浩大工程的背后有哪些设计上或项目管理上的不足。
可以说,从设计理念和艺术效果上看,它是成功的,但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它是失败的典范,因为同样的项目管理,将根本难以适应今年竞争激励的地产行业,本文通过分析悉尼歌剧院项目管理的失败教训,总结管理经验,重点从预算测控和设计与建筑的水平结合等方面来阐述,总结悉尼歌剧院给我们的项目管理启示。
一、悉尼歌剧院及其项目管理的失策悉尼歌剧院是从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搜集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后来丹麦建筑师约恩·伍重的设计屏雀中选,约恩·伍重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切开的橙子,该项目共耗时14年、斥资1200万澳大利亚元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大利亚政府还曾于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在建造过程中,因为改组后的澳大利亚新政府与约恩·伍重失和,使得这位建筑师愤而于1966年离开澳大利亚,从此再未踏上澳大利亚土地,连自己的经典之作都无法亲眼目睹。
之后的工作由澳大利亚建筑师群合力完成。
悉尼歌剧院最后在公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
二、项目管理失策原因分析1、“空中楼阁”只是构想伍重被澳大利亚政府所选中国的方案,是在图纸上通过几笔素描勾画出的一连串姿态各异、向上悬臂斜挑的双曲壳体,虽然很有艺术价值,但这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实际上,该方案既未按正规方法制图,更未深究其实现的可能性,这为后来曲折的实施工作埋下了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悉尼歌剧院的经营管理经验及启示美丽的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位于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作为全球性地标和世界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歌剧院位于悉尼湾环形码头的贝尼朗岬角处,三面临水,对面是著名的悉尼海湾大桥,远望犹如一组扬帆出海的船队,又如一枚枚被遗落在海滩上的白色巨形贝壳,悉尼歌剧院自1973年建成至今,一直以造型新颖、风姿绰约著称于世。
由于造型奇异美观,悉尼歌剧院被视为世界建筑艺术的典范,而作为澳大利亚首屈一指的表演艺术中心,作为全球最成功最繁忙的表演艺术场馆之一,悉尼歌剧院每年大约举办2400场活动,其中包括1700场左右的现场演出;每年吸引各地观众达120万左右,并接待约400万名世界游客。
而建成30多年来,悉尼歌剧院更成功举办了超过80000场的各类文化活动,并吸引超过5.2亿的观众参与,从而成为全球重要的表演艺术中心和表演艺术场馆。
2003年,悉尼歌剧院已被登记列为澳大利亚国家文化遗产。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各地正进入一个大型文化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国家大剧院也在建设之中,悉尼歌剧院的管理经验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一、悉尼歌剧院概况1.建设历史及基本情况二战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澳大利亚开始致力于兴建文化设施、发展文化事业。
1956年1月,澳大利亚决定在悉尼建造国家歌剧院,并由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主持了国际性的歌剧院建筑方案招标竞赛。
1957年1月,经过一番争议,丹麦年仅38岁的设计师乔恩·乌特松(Jorrn Utzon)的方案从来自世界各地的233个方案中脱颖而出。
1959年3月,歌剧院正式开始动工,由于童话般的建筑造型给施工带来巨大困难,建设经费不断超出预算,歌剧院建设工程步履维艰①。
直到1973年9月,悉尼歌剧院才竣工并由英联邦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剪彩开幕,此时,建设时间已持续了14年,超出预计工期10年。
悉尼歌剧院所坐落的贝尼朗岬角处也被称为贝尼朗岛或半岛②,由一道海堤与陆地相连。
歌剧院以一座很高的混凝土平台为基座,门前有一条世界最长最大的室外水泥台阶,整个建筑物由多个扬帆(或贝壳)式的壳体建筑组成,最高处高出海面97米,全部建筑群长183米,宽118米,占地1.8公顷,总建筑面积88258平方米,白色屋顶由一百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十分美丽壮观。
悉尼歌剧院主要由三大部分,即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组成,此外,还设有排演厅、接待厅、展览厅、录音厅以及戏剧图书馆和各种附属用房(如餐厅、售品部、停车场等),共有900多个厅堂和房间。
歌剧院规模宏大,陈设讲究,演出频繁,除圣诞节和耶稣受难日外,每天开放16小时,平均有10个不同的活动项目,各种厅室共可同时容纳7000多人在其中活动。
2.主要场馆及演出状况悉尼歌剧院主要由演出场馆组成,包括:(1)音乐厅(Concert Hall)。
这是悉尼歌剧院内最大的表演场所,最大座位数为2679个。
该厅原设计为歌剧院,但澳大利亚有关当局认为原定拥有1547个座位的音乐厅是全年开放,而拥有2679个座位的歌剧院则是季节性演出厅,使用率不高。
于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将原来的音乐厅改换成歌剧院,而原先的歌剧院则装上了大管风琴,使之变成一座音乐厅,也就是现在这个大音乐厅。
这一改变造成了现在歌舞剧场舞台太小的遗憾,但大音乐厅却气度恢宏,引人注目。
演奏台建在大厅的正中,环绕演奏台,是2600多个风帆状的座位,大厅的墙壁、屋顶和座位都用特殊材料制成,以取得最佳的音响效果。
在舞台的上方,有18个可以调整的聚合环状物,这些环状物可用来把声音反射给台上的演员。
这里不仅适于演奏古典音乐,也适合演奏各类不同的音乐。
而这个音乐厅最特别之处,①这个方案在1954年仍在讨论中,但设计师乌特松却在1966年辞职了并发誓不再登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因为结构等多方面的难度,人们对建筑成本和内部装饰的意见不同而争论不休。
一组澳大利亚建筑师接受了这项任务,并开始广泛地寻找这座建筑所适合的结构。
14年之后,他们解决了建筑所遇到的所有困难,成功建成了这座世界著名的建筑。
②贝尼朗是一个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名字,他曾帮助第一批殖民澳大利亚的英国人在这里登陆。
被称为贝尼朗角的这个地方,原为澳大利亚土著人视为神圣的望海之地,亦曾为军事要塞,澳大利亚歌剧院的选址有延续传统文脉的考虑。
是位于音乐厅正前方,由澳洲艺术家罗纳德·夏普(Ronald 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Grand Organ),①据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
此外,整个音乐厅均使用澳洲木材,忠实呈现澳洲自有的风格。
作为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音乐厅通常用于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等的表演。
这里是悉尼交响乐团的主要演出场地,而其它经常在此献艺的乐团还包括澳大利亚室内管弦乐团和悉尼爱乐合唱团。
(2)歌剧院(Opera Theater)。
歌剧院是一个具有拱形舞台口的剧场,最大座位数为1547个,并有一个可容纳多达72位音乐家的乐池。
歌剧院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
为了避免在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
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
舞台面积440平方米,有转台和升降台。
舞台配有两幅法国织造的毛料华丽幕布。
一幅图案用红、黄、粉红3色构成,犹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蓝色、绿色、棕色组成,好像一弯新月隐挂云端,称“月幕”。
舞台灯光有200个回路,由计算机控制。
歌剧院还装有闭路电视及多种语言同声传译系统,便于舞台监督和语言选择。
歌剧院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
在歌剧院表演的主要公司有澳大利亚歌剧团、澳大利亚芭蕾舞团以及悉尼舞蹈公司。
(3)戏剧厅(Drama Theatre)。
戏剧厅是一个具有拱形舞台口的剧场,最大座位数是544个,但可以根据需要减少。
这里设备齐全、功能先进,十分适合当代戏剧、现代舞、以及小型音乐剧的演出。
戏剧厅的主要演出公司是悉尼戏剧公司和现代舞团。
(4)剧场(兼影院)(Playhouse)。
悉尼歌剧院还拥有一个420个座、氛围亲近的演出场地,可兼做电影院使用。
这里主要上演各类澳大利亚当代戏剧和国际剧目。
室内乐演出厅(音乐厅)剧场,适用于室内乐、实验戏剧等的演出。
这里也承办类似“宝宝在歌剧院”等艺术教育活动。
(5)演播厅(The Studio)。
演播厅节目由悉尼歌剧院策划、旨在力捧冉冉升起的艺术新人,节目形式丰富多彩,主要用于现代艺术的表演场地,包括喜剧、歌舞表演、肢体剧、诵读、说唱和马戏。
该场地可由座位形式改为夜总会(最大①它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后壁顶端耸立着有10500根铜管的大型管风琴,最大的一根铜管长达9米,重340公斤。
座位数318),而便宜的票价也使之成为每个人的理想去处。
(6)乌特松厅。
漂亮的乌特松厅(原为接待大厅)于2004年作为一个多功能场馆开放。
其高质量的音响设备适合多种活动,从小型室内音乐演出到盛大聚会。
该大厅还承办悉尼歌剧院的多场“宝贝舞会”——一个面向学龄前儿童的音乐会节目。
此外,悉尼歌剧院还拥有一个展览厅,这是利用歌剧院的剩余空间为各类展出和展览而设计的新空间,这些展出和展览通常免费向公众开放。
主要展商是悉尼的物体艺廊(Object Gallery),该艺廊用这个大厅来展示现代艺术和手工艺品。
歌剧院还另有若干个接待厅、5个排列厅、65个化妆室、图书馆、演员食堂、咖啡馆、酒吧间等大小厅室。
各厅房的设备、设计不同,但保持了风格的统一。
以上表演艺术场馆2004年共有演出1653场,吸引观众人数达1145789人,其中吸引观众的演出门类包括:古典音乐占24%,戏剧占21%,歌剧占19%,经典舞蹈占11%,流行音乐或轻音乐占9%。
2003/2004年的演出情况见下表:表1:悉尼歌剧院主要演出场馆场次及观众数(2003/2004)票房情况为:表2:悉尼歌剧院主要演出场馆近两年票房情况:二、悉尼歌剧院的管理体制及经营模式1.管理体制(1)悉尼歌剧院信托基金法案(Sydney Opera House Trust Act)。
由于悉尼歌剧院是政府主持投资建设的澳大利亚首座国家级的大剧院,耗资巨大,地位重要,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于1961年通过了专门的法案,对悉尼歌剧院的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法案规定,歌剧院由专门的信托基金理事会(the Sydney Opera House Trust)负责进行管理。
悉尼歌剧院信托基金会的宗旨和目标是:管理、保持和完善悉尼歌剧院的建筑物及场地;管理、保持和完善悉尼歌剧院作为一个艺术中心和会议中心的功能;促进和提升所有表演艺术门类的品位和成就;鼓励对新的文化娱乐及艺术表达形式的科学探索与发展。
法案规定,信托基金会理事成员由新南威尔士州艺术厅厅长提名,州长任命。
理事会成员共有10位,包括部分政府官员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
法案规定理事会至少包括两名有表演艺术知识或经验的专业人士。
每位理事每届任期3年,如合格可续任,但最长任期不得超过3届。
(2)悉尼歌剧院公司(Sydney Opera House)。
在信托基金会理事会的领导下,成立悉尼歌剧院公司(Sydney Opera House)。
公司为非营利组织(NPO),作为公益性演出团体接受政府重点扶持,并享受有关税收优惠和接受社会捐赠。
公司本身只是演出场地的管理者而非演出机构。
公司的管理职责主要是,为澳大利亚一流的演出团队和机构提供场地服务,并与演出团体和其他演出公司配合做好在悉尼歌剧院的演出活动,以及扶持新艺术家和新的艺术形式,发展本土艺术事业,增加观众的数量和多样性,争取各类资源,让悉尼歌剧院成为展示澳大利亚文化艺术最好的“窗口”。
公司具体实行首席执行官(CEO)负责制。
CEO亦由州艺术厅厅长提名,理事会讨论通过后,由州长任命。
CEO下设表演艺术部、物业发展部等9个内部机构。
悉尼歌剧院公司现有员工600名,其中仅250名为全职员工,其余为兼职员工或志愿者。
2.资金来源及使用悉尼歌剧院最早的建设费用主要来自澳大利亚伊丽莎白戏剧基金会的资助,最初预算为700万元。
在随后长达14年的曲折艰难的建设过程中,费用不断超出预算,政府为解决悉尼歌剧院庞大的建设费用,于1957年专门为歌剧院设计发放了“歌剧院彩票”(Sydney Opera House Lottery),以彩票的收入和政府的拨款资助,最终完成了歌剧院的建设,至1973年建成开业时,悉尼歌剧院工程总花费达1.02亿元,比设计预算超出了15倍之多!①但悉尼歌剧院升值速度也非常惊人,据剧院工作人员介绍,2004年有关机构评估后认为悉尼歌剧院的市值已为10亿元,且其价值仍在上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