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甲醛的测定

合集下载

食品中甲醛测定分析

食品中甲醛测定分析

食品中甲醛的测定与分析摘要: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尤其是食品中的甲醛含量,更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sc/t 3025-2006国家检测标准,结合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分光光度法的不同特点,旨在为有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甲醛测定安全甲醛(formaldehyde)又名福美林、蚁醛、福尔马林,是一种强力防腐剂,水产品中一旦加入甲醛,会改变色泽、延续存放时间,但是甲醛对人体有害[1]。

人体摄入甲醛之后,会出现腹泻、头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癌症或者畸形[2]。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保存产品,违规在食品中添加甲醛,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此可见,探讨食品中甲醛含量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

1、分光光度法为了探讨食品中甲醛含量的检测方法,国内有学者对sc/t3025-2006国家检测标准中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如下[3]。

1.1 检测仪器采用的检测仪器主要有:分光光度计(360nm-800nm波长)、蒸馏液冷凝接收设备、圆底烧瓶、组织捣碎机、恒温水浴锅。

1.2 检测试剂检测试剂主要包括:甲醛标准溶液、乙酰丙酮溶液、磷酸溶液。

1.3 样品处理首先采用组织捣碎机将食品样品捣碎,取10.00g捣碎后的食品样品,将其加入250ml的圆底烧瓶之中,之后向烧瓶中加入蒸馏水20ml,采用玻璃棒将样品溶液搅匀,静止30min左右,再向样品溶液中加入磷酸溶液10ml(磷酸:水=1:9),之后迅速对样品溶液进行蒸馏处理,蒸馏液冷凝接收设备中事先加入蒸馏水20ml,并且蒸馏液冷凝接收设备事先已经放进恒温水浴锅之中,收集200ml样品溶液蒸馏液,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1.4 绘制工作曲线溶液分别放入沸水浴之中,持续加热10min左右,之后将溶液取出冷却,最后将6份溶液均置于413波长处,采取1cm比色皿,检测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

1.5 样品测定吸取1-10ml的甲醛蒸馏液,加入蒸馏水定容到10ml,之后加入乙酰丙酮溶液1ml,充分混匀后将其放入沸水浴中,持续加热10min 之后取出冷却,同样置于413波长处,采取1cm比色皿,检测吸光度。

食品中甲醛含量的快速检测要点探讨

食品中甲醛含量的快速检测要点探讨

104 I FOOD INDUSTRY I食品中甲醛含量的快速检测要点探讨文 魏姜勉黄淮学院中,导致食品中的甲醛含量超标,造成甲醛污染。

除此之外,一些餐厅可能会在餐具和环境消毒环节使用甲醛水溶液。

这虽然达到了消灭细菌的效果,但会导致甲醛残留在餐具和环境中,导致食品被污染。

2.3食品的加工过程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物质在热酸条件下可能会出现甲醛。

食品中的脂肪在储存及加工过程中也可能会氧化分解,生成部分醛类物质。

发酵食品中也可能存在一定量甲醛。

实际上,除和酵母微生物作用以外,在发酵熟化和加热过程中,糖类物质和氨基酸发生麦拉德反应时,以及某些成分自动氧化时都会产生甲醛。

因此,甲醛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来源较多。

2.4样品前处理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食品的成分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分解出甲醛。

磷酸的用量及浓度对甲醛的最终测定都有关键影响,即便是没有添加甲醛的食品,也有可能会获得相应的吸光值,成分不同吸光值也会有所差异。

3.食品中甲醛含量的快速检测要点3.1荧光检测技术荧光检测技术用于食品中甲醛的检测方面,其依据的原理是甲醛和乙酰丙酮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这会产生具有强荧光性的物质,对该物质进行检测就能判断甲醛物质的含量。

相关研究表明,将这种荧光检测技术用于对丝类产品及腐竹类产品进行检测的效率更高,也更准确,其灵敏性符合检测要求。

但是,荧光分光度计这种检测食品中甲醛含量的方法丰富多样。

不同的方法有自身的适用范围,其相应的操作流程和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检测甲醛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根据食品中的甲醛含量,潜藏的干扰因素,以及准确度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来选择科学、合理的检测方式,进而获得更可靠的数据。

本文针对食品中甲醛含量的快速检测要点进行分析和探索,希望可以为合理选择食品甲醛含量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甲醛是一种细胞原生质毒物,它会作用于氨基、羟基和羧基,生成次甲基衍生物,对机体的蛋白质及酶产生破坏,从而导致组织细胞出现不可逆转的变化,让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某些身体部位受到损害。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甲醛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甲醛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甲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化学检验科学检验技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甲醛含量的相关工作,更是取得了深远的发展与不菲的成绩,尤其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甲醛与离子检验法,更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1 食品中存在甲醛的危害性探析甲醛作为21世纪人们自知的有机化合物,其不仅会与人体内的细胞原浆读物影响人体系统的功能,还对刺激人体的多种机能,使得人们的身心健康遭到了破坏。

尤其是人们在食用了含有众多甲醛事物的情况下,事物中的甲醛会随着人类的消耗系统进入人体的小肠,从而使得整个小肠的粘膜遭到刺激,长期食用含有甲醛食物的产品,甚至会造成整个人体的部分肝脏出现严重的水肿现象发生,如若任其发展,就会造成癌变。

除此之外,人体过多的摄入甲醛,不但会导致整个人体内的SOD(超氧化物岐化酶)严重下降,使得整个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引起整体组织细胞损伤,还会使得整个人体的大脑皮层活动机能遭到抑制,使得人们的整体感知能力、记忆力以及注意力大大下降。

2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甲醛方法探析从上文中不难出,如若在人们的事物中一旦摄入了过多的甲醛,势必会造成整个人体机能的下降,使得人们的身心健康遭到破坏与损伤。

众所周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次硫酸氢钠甲醛能够释放出一定质量的甲醛,而甲醛在食品中的适当应用,不仅能够改善食品的口感与外观形态,还具备一定的漂白与防腐作用,这就导致了生活中的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能够取得更为广阔的经济利益,就在自身的食品中人为的加入了次硫酸氢钠甲醛或者是甲醛,来提高食物的外观色泽与防腐性,尤其是在一些面食、水发海才产品以及饮料中的添加,更是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传统的甲醛测定的方法就是采用监测中常用的分光广度法以及GC 与LC的方法,进行甲醛含量的测定。

检测中常用的分光光度法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甲醛检测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在其自身的检测中易受到其他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其自身的检测结果相对较差,因此,笔者在这里不建议在检测食品中甲醛使用,而GC、LC在检测的过程中,由于其波峰出现较快以及甲醛极性太大而与溶剂峰同时流出,不易被检测出而也被排除在外。

24-二硝基苯肼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甲醛的含量

24-二硝基苯肼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甲醛的含量
m X 0 . 2 5 咖 n ,0 . 2 5 L j m ) 分离 N ? 勾载 气 .柱 流 量 1 . 2 0 m L / a r i n . 分流 此 为 1 0 :1 、进 样 口温 度 勾 2 5 0 ℃ ,E C D电子捕 获 检 测 器温 度 设 为 2 8 0 J c时 , 色谱 条件 最 佳 关 键 词 : 甲醛 :2 , 4 一 二硝 基 苯肼 ; 气相 色谱 ; 食 品
间和 超 声波水 浴振 荡 时间 对提取 效 果 样品的加标回收率研究 , 在0 . 5 、 1 . 0 、 2 . 0 受 样 品基 质干 扰。该 法灵敏 度 较高 ,
水 快 速 冷 却 并 加入 5 m L 的正己烷摇匀 ,
奉工作 采 用 2 , 4 一 二 硝 基 苯 肼 为 衍 1 2 色 谱 条 件 生剂 与甲醛脱 水形成 2 , 4 ~二 硝 基 苯 腙
H P 一 5型 毛 细 管 柱 ( 3 0 m×0 . 2 5 超பைடு நூலகம்萃取 2 m i n ,离 心 3 m i n .移 取 正
遍 , 合 并 正 己 烷 层
2 ,4 一二 二 硝基苯肼 棚 色潜法 测 甲醛的含量
口 贾 俊 周兰影 郑宏儒 刘大鹏 李桂杰 张 旭 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摘 要 :建 立 一 种 2 、 4 二硝基 苯) } 斗气相 色谱 法 则定 食 品 中 甲醛 的 方 法 优 化 色谱 条 件 ,j 则定 分析 市 售 米粉 、 腐 竹和 毛 肚三 种 食品 中 的 甲 醛含 量 , 食 品 经 水 浸提 2 . 4 二 硝 基 幕肼 ( D N P H )衍生 I 5 r a i n , 正 己烷 萃 取 经 H P 5型 色谱 柱 ( 1 5
g / L 。甲醛测定下限为 0 . 5 0 m g / k g 。 2 . 2 选择样品 前处理条件 甲醛 易 挥 发性 ,提 取方 式 对 测定 结 果重 复性 影响 大。通过 考察 浸 泡 时

食品中甲醛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甲醛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甲醛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甲醛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甲醛的测定的第一法分光光度法;第二法液相色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啤酒、腐竹、鱿鱼丝、竹笋、白菜、牛奶和熟肉样品中甲醛的测定。

第一法分光光度法2.原理样品经水蒸气蒸馏,冷凝收集馏出液。

馏出液中甲醛在乙酸铵存在的前提下,与乙酰丙酮反应生成黄色的吡啶化合物,在波长413 nm 下测定吸光值,与标准系列比较得出食品中甲醛的含量。

3.试剂和材料注1: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试剂3.1.1冰乙酸(CH3COOH):优级纯。

3.1.2乙酰丙酮(2,4-戊二酮,C5H8O2)。

3.1.3无水乙酸铵(CH3COONH4)。

3.1.4磷酸(H3PO4)。

3.2试剂配制3.2.1乙酰丙酮溶液:称取25.0 g乙酸铵溶于适量水中,移入100 mL容量瓶中,加0.4 mL乙酰丙酮和3.0 mL冰乙酸,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移至棕色试剂瓶中,0℃~4℃保存,有效期1个月。

3.2.210%的磷酸溶液(10+90):取10 mL磷酸,用水稀释至100 mL,混匀,室温保存。

3.2.3淀粉溶液(0.02 g/mL):称取1 g淀粉,加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50 mL沸水中调匀,煮沸,临用现配。

3.2.4碘溶液(0.05 mol/L):见GB/T 5009.1-2003的第B.13。

3.2.5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1 mol/L):见GB/T 5009.1-2003的第B.15。

3.3标准品甲醛溶液标准物质(CH2O):1000 mg/L,安瓿瓶封装,冷藏保存,使用前恢复至室温,摇匀,备用。

3.4标准溶液配制3.4.1甲醛标准储备液(0.01 mg/L):取甲醛溶液标准物质(3.3)1.0 mL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首次配置可直接使用)。

3.4.2甲醛溶液的标定:取甲醛储备液吸取10.0 mL放入碘量瓶中,加入0.1 mol/L碘溶液50 mL和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20 mL,摇匀,放置15 min。

《食品中甲醛的测定》课件

《食品中甲醛的测定》课件

对食品安全的危害
食品质量下降
食品中甲醛含量超标会降低食品 的质量和口感,影响消费者的健
康。
市场声誉受损
食品中甲醛超标事件一旦曝光,会 对相关企业和行业的市场声誉造成 严重损害。
经济损失
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消费者索 赔、产品召回和销毁等,会给企业 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03
食品中甲醛的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法
标准曲线制作
配置不同浓度的甲醛标准溶液,按照上述方法测定吸光度,绘制标 准曲线。
数据记录
记录每个样品的吸光度值,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甲醛含量。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表格制作,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食品中甲醛含量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甲醛的相对密度为1.081,比空 气略重。
甲醛的化学性质
甲醛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酯化等。
甲醛能与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亚甲基化合物,这是甲醛作为有机合成原料的重要反应 之一。
甲醛在酸性环境中能与高锰酸钾、溴等强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甲醛的来源
甲醛主要来源于化工、木材加工 、家具制造等行业,这些行业在
05
结果与讨论
结果展示
实验数据表格
展示实验过程中测定的各项数据,包括样品编号、甲醛含量等。
图表分析
通过柱状图、折线图等形式,直观展示甲醛含量与样品类型、处 理方式之间的关系。
异常值分析
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核实或排除。
结果分析
数据分析
01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评估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甲醛迁移量的测定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甲醛迁移量的测定

11.5 试样溶液和空白溶液的测定 将经显色反应后的试样溶液和空白溶液缓慢倒入10mm 比色皿,以显色后的空白溶液为参比,
574nm处分别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值,由工作曲线计算试样溶液中甲醛的浓度(mg/L)。
12 分析结果的表述
12.1 食品模拟物中甲醛浓度的计算 食品模拟物中甲醛的浓度按式(2)计算:
犌犅31604.4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甲醛迁移量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甲醛迁移量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甲醛迁移量的测定。
第一法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2 原理 食品模拟物与试样接触后,试样中甲醛迁移至食品模拟物中。甲醛在乙酸铵存在的条件下与乙酰
犕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1000———单位换算系数;
2 ———碘和硫代硫酸钠反应的摩尔比值;
犞3 ———标定用甲醛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犌犅31604.48—2016
10.3 标准溶液配制 111存的000模,...333有...123拟效 物期甲甲甲稀为醛醛醛释1溶标标至2液准准每个(储使3升月7备用相,%临液液当~用::4于吸根0前1取据%0进甲标,m行质醛定g标量溶的甲定分液甲醛(数见5,醛)该.0附:浓0使m录度℃用LA,~液至准)4,现1确或℃0用移0直保0现取接存m配一使。L。定用容体甲量积醛瓶的溶中甲液,用醛标水准标定品准容进储至行备刻配溶度制液,0。,分℃别~4用相℃应保

犌犅31604.48—2016
附 录 犃 甲醛标准储备液的标定
犃. 试剂
犃.1.1 氢氧化钠(NaOH)。 犃.1.2 盐酸(HCl):36.0%~38.0%。 犃.1.3 碘(I2)。 犃.1.4 碘化钾(KI)。 犃.1.5 可溶性淀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甲醛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甲醛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甲醛的测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受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原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委托,按照《2012年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要求,编制组承担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甲醛的测定》制修订工作。

项目编号:spaq-2012-65。

本标准修订主要起草单位为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协作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起草人:刘华琳、张瑞、靳红果、吕欣、李乐、赵箭、曹进、金绍明。

标准修订工作任务下达后,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标准编制小组,全面负责标准的修订计划和工作安排。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负责全面开展标准整合的研究工作及方法实验研究;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负责收集相关资料、部分方法的实验及方法的验证工作。

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方法、标准和文献资料及GB/T 5009.49-2008《发酵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4.4 甲醛”的测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制修订,修订后的标准为GB 5009.XX-201X《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甲醛的测定》。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GB 5009.XX-201X《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甲醛的测定》中包括第一法分光光度法和第二法液相色谱法。

其中第一法分光光度法中采用蒸馏法进行样品提取,以乙酰丙酮溶液为显色剂进行显色后,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第二法液相色谱法中衍生液为提取溶液,试样中的甲醛与衍生剂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腙,经液相色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或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

本标准的第一法和第二法方法均适用于银鱼、面粉、奶粉、奶糖、奶油、乳饮料、啤酒、腐竹、鱿鱼丝、竹笋、白菜、牛奶和熟肉等食品样品中甲醛的测定。

第二法还适用于香菇类食品的测定。

GB 5009.XX-201X《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甲醛的测定》与GB/T 5009.49-2008《发酵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4.4 甲醛”的测定方法相比,主要修改情况如下:(1)保留分光光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什么是甲醛 • 为什么食品中会含有甲醛 • 测定食品中甲醛的方法
• 甲醛是一种具有较高毒性的 破坏生物细胞蛋白质的原生 质毒物,能与蛋白质的氨基 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扰乱细胞代谢。
• 同时甲醛也是一种刺激物和诱变剂, 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 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 的强致突变物之一。故世界各国规定食 品中禁止加入甲醛。因而研究甲醛含量 的快速测定方法,对保证食品安全具有 重要意义
• 2. 测定方法
• 2.1水发产品:取5~10 ml水发产品的浸 泡液或水发产品的淋洗液3~5ml于比色 管或试管中,另取一只试管加入同等量 的纯水或自来水,各管中加入甲醛指示 剂1ml,摇匀后1分钟内对比观察结果。 对于有浅颜色的样品液体,可取同等量 的液体,不加指示剂作为对照观察。对 于深色溶液可以用活性碳脱色后进行实 验。
4.葛兴,郑燕英,罗蒨.甲醛的几种测定方法.大众 科技,2004年第11期,总第73期.
• 2.2固体食品:取大约20g样品于三角瓶 中,加入50ml的水,充分振摇,放置10 分钟后取5~10 ml于比色管或试管中, 其它步骤与水发产品的测定相同.
• 3. 结果判定
如果样品溶液中含
有4mg/L的甲醛时,溶液
即会立即变为橙红色
(见图1),几分钟后颜
色退去,甲醛浓度高时,
颜色加深,浓度越高颜
具体应用:牛奶中甲醛的快速检测
• 取一只试管,加入4~5ml 牛奶,稍倾斜固定在铁架 台上用滴管加入含有1~2 滴FeCl3的浓H2SO4 2ml, 几分钟后,因牛奶密度小 会浮在酸液上面。若含有 甲醛,在两界面处出现紫 色。
• 对于水发海产品,取水样5ml左右,先用 pH 试纸检验(在水发海产品中往往含有 碱),若呈碱性,加入少量的HCl 中和
• 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缺点是在 浓硫酸介质中进行,不易控制,且醛类、烯类 化合物及NO2等对测定有干扰。
具体应用:酒中甲醛的检测
• 其原理是甲醛与NaHSO3起加成反应, 剩余的NaHSO3与一定量的碘作用, 再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剩余碘。从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空白试剂和 酒样的差额中计算出甲醛含量。
• 由于甲醛可以改变一 些食品的色感,并有 防腐作用,在无知或 金钱利益的驱使下, 一些地区的不法分子 在某些食品中加入了 甲醛。
• 酒厂为了防止酒出现 沉淀,常在酒中违法 加入少量甲醛,以增 加酒的透明和稳定性。
定性测量的方法
• 本方法主要是针对水发产品的水中加入 甲醛的检测。即使水发产品的本身每公 斤存在有几十毫克的甲醛,其溶解到水 中的量很少,除非蒸馏,本方法不容易 观察出来,当人为加入甲醛时,本方法 可迅速检测出来,检出线为20ug/5ml, 相当于4mg/L。
• 其操作步骤包括甲醛标准溶液的标定及其标准曲线的绘
制与样品的测定。
• 测定样品时,准确称取酒样50ml,注入200ml 蒸馏瓶,加入20%磷酸溶液1ml,进行水蒸气蒸 馏,用50ml 容量瓶收集蒸馏液至刻度,摇匀。 再吸取蒸馏液10ml,注入25ml 纳氏比色管中, 加入10ml变色酸溶液,加塞。以空白为参比液, 放置冷却后,于分光光度计575nm 处测定光密
图g/L)直至到棕
红色,而且颜色不易退
去。
图2
方法二
检测管法
• 检测管中已经装有试剂,使用时直接将样品 溶液加入试管中近满处(约1.5ml),盖紧盖 子,振摇使试剂溶解,如果样品溶液中含有 微量甲醛时,溶液会立即变为橙色,几分钟 后颜色退去,浓度越高颜色越深,直至到棕 红色。
• 亦可采用变色酸法定量测定食品中甲醛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甲醛与2,4-二硝基苯肼(DNPH)反应生 成腙,衍生化产物醛腙用有机溶剂萃取富集 后,在一定温度下蒸发、浓缩,再以甲醇或 乙腈溶解或稀释,最后进行色谱测定。 Robert J. Kieber 等采用四氯化碳萃取, 乙腈稀释,HPLC分离后,UV308nm检测,方 法的检测限为0.3μg/L(10nM),且其它 脂肪醛不干扰测定。
度,从标准曲线上找出相应的浓度,按甲醛 (μg/ml)=C/W公式计算。(C-从标准曲线上查 出相当甲醛的量,W-测定样品的体积)
参考书目:
1.殷荣茂,等. 水发海参中掺甲醛的高效液相色 谱测定方法.食品科学,2001.6
2.闫树刚,等.甲醛的快速检测方法之研究.中国 农学通报,2003.6
3.许瑛华等.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游 离甲醛:375~376.卫生研究,2003年7月第32 卷第4期.
至中性,以除去游离的碱,再加入 Na2SO3溶液少量后,加入酚酞。若变红 色则有甲醛。对于牛奶中的甲醛也可采 用此法。其检测原理是:HCHO+
Na2SO3+H2O H2C(OH)SO3Na+NaOH
定量测定的方法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仪带紫外 检测器)可以定量检测食品中甲醛的含量。该 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能满足食品中微量甲 醛的测定需要。
方法一
试剂包法
• 1. 指示剂配制 试剂盒中有两种试剂,大包试剂用80 ml 蒸馏水或纯净水溶解后,将小试剂管中的 试剂加入其中溶解,并用水稀释到100ml, 放入棕色瓶或裹有黑纸的瓶中备用,有效 期为3个月,指示剂放置后会分层,使用 前一定要轻轻摇动20下以上。(指示剂为 强碱性,如果不慎溅入眼中,用清水冲 洗)。
• DNPH法优点是检测限很低;缺点是有其它 醛、酮存在,也与DNPH反应。
变色酸法(CTA法)
• 变色酸法也称铬变酸法,甲醛在浓硫酸溶液中 可与变色酸(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作用 形成紫色化合物,该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 580nm处,可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测定。改 变变色酸浓度和采用不同的采样手段,可满足 不同浓度甲醛检测需要。用0.1%变色酸-86%硫 酸溶液作吸收液,检测限可达20μg/L;用1% 亚硫酸钠溶液吸收甲醛,变色酸浓度改为5%, 方法更稳定、更灵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