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李白的故事

合集下载

革命烈士李白的故事

革命烈士李白的故事

李⽩(1910.5-1949.5.7),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板溪村⼈,原名李华初,曾⽤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

1949年5⽉7⽇,在上海解放前⼣,李⽩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了,牺牲时年仅39岁整。

2009年9⽉14⽇,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

他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

英雄精彩故事 1958年,⼋⼀电影制⽚⼚摄制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曾风靡⼀时,着名演员孙道临在影⽚中扮演李侠的形象深⼊⼈⼼。

影⽚中李侠被捕前镇定地向战友发出紧急信号:“同志们,永别了!”就在他将密电码塞进嘴⾥吞下去的时候,⼀个穿着⿊⾊⾐服的国民党特务带着⼀帮张⽛舞⽖的军警出现在他的⾯前……为了寻找李侠背后的真实故事,也为了缅怀⾰命先烈,讲述⼀个真实的李⽩和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真实⽽⼜鲜为⼈知的故事…… 少年英雄 1910年5⽉,李⽩出⽣于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板溪村(现“⽩⽯村”)⼀个贫苦农民家庭。

因家境贫寒,李⽩8岁才⼊学,读完四年初⼩就辍学了。

李恒胜说:“为了减轻爷爷的负担,不满13岁的⽗亲,到⼀家名为‘乾源裕’的染布坊当了学徒。

出师以后,⽗亲告别师傅,离开‘乾源裕’,跟爷爷外出打⼯挣钱供他的弟弟、妹妹读书。

在跟随爷爷外出打⼯的两年⾥,⽗亲深深体会劳动⼈民的艰⾟⽣活,感受到社会的种种不平等。

” 1925年,李⽩的家乡爆发了*,农*动风起云涌。

农民协会、妇⼥会、⼉童团等组织纷纷建⽴起来。

李⽩是最早参加农民协会和⼉童团的成员之⼀。

15岁时,他就加⼊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5⽉21⽇,国民党*许克祥在湖南长沙发动了“马⽇事变”,并派重兵⾎洗浏阳东区乡镇。

李⽩参加了以纸业⼯⼈为主体的中共地下游击队,他们昼伏夜出,打击进犯之敌。

由于李⽩在⽃争中表现勇敢,游击队派他担任了当地少年先锋队队长。

7⽉,李⽩带领当地少先队员们⽕烧了国民党团防局的⼀个团部,成为张坊镇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

9⽉,李⽩参加了⽑泽东发动的秋收起义。

李白的英雄事迹素材1000字精选(精选)

李白的英雄事迹素材1000字精选(精选)

李白的英雄事迹1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阅历历在目。

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

他认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

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

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

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

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

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

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

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

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

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

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

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

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

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

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

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

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

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

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

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

抗日英雄李白的故事演讲稿

抗日英雄李白的故事演讲稿

抗日英雄李白的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是三年级的XX,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讲爱国故事。

讲的故事题目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张开铁的臂膀踏着时代的旋律走向辉煌的未来。

但我们心底永远也忘不了这些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忘不了熊熊烈火也吞噬不了坚贞意志的。

更忘不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

1932年10月8日,在山西省文水县降生了一个不平凡的农家女孩,她就是李白,1946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候补党员,1947年1月12日山西军阀阎西山军队突袭山西文水县,把老百姓都赶到村南大庙,由于叛徒出卖,和六名民兵被捕,在审问过程中,不管怎样严刑拷打都说“不知道”。

敌人气得怒吼起来,说:“你小小年纪,这么硬,难道就不怕死?”“怕死就不当共产党。

”说道。

敌人没办法只好把同时捕来的6名民兵当场砸死。

毅然甩开压他的匪兵,从容的躺在铡刀的刀床上,把施行的敌人都吓得哆哆唆唆,铡刀按下,殷红的鲜血浸透了这片白雪覆盖着的生她养她的黄土地。

同年二月,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毛泽东主席挥毫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十五岁啊,正值花季,拥有快乐而明丽的青春,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为了祖国的解放,奉献出宝贵而年轻的生命,
这是多么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她不愧为中华人民的优秀女儿。

当年溅血处,今日万花红。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我们必须从先辈们的奋斗业绩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承担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责任,争做跨世纪的中华好儿女。

谢谢大家。

李白烈士:惊心动魄的红色特工经历

李白烈士:惊心动魄的红色特工经历

李白烈士:惊心动魄的红色特工经历作者:来源:《侨园》2018年第07期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永不消逝的电波》风靡全国,影片中“李侠”的人物原型,就是李克农上将的老战友、15岁入党的红色谍报天才李白。

1949年5月7日,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年仅39岁。

李白烈士是中国无线电波之父、十大红色特工之一,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李白留下的18封家书,展现了烈士的朴素情怀。

李白唯一的儿子接力母亲,宣讲烈士精神。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永不消逝的电波》风靡全国,影片中“李侠”的人物原型,就是李克农上将的老战友、15岁入党的红色谍报天才李白。

1949年5月7日,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年仅39岁。

李白烈士是中国无线电波之父、十大红色特工之一,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李白留下的18封家书,展现了烈士的朴素情怀。

李白唯一的儿子接力母亲,宣讲烈士精神。

1910年5月,李白出生于湖南省瀏阳市张坊镇白石村。

他从小失学,13岁入染坊当学徒。

1925年,中共湘区委员会在浏阳最早建立组织时,年仅15岁的李白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秘密领导农民协会工作。

1927年李白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

1930年秋,毛泽东率红一军团到达浏阳,李白参军并随部队进入中央苏区。

1931年6月,李白被部队选送去瑞金红军通信学校电讯班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他是红军早期的报务员之一。

同年12月结业,李白被分配到红五军团13军任无线电队政委,后调任红五军团无线电队政委,参加了长征。

到陕甘宁根据地后,李白调任红四军无线电台台长。

1937年秋国共合作,李克农出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处长,将李白带去。

李克农一开始便要李白隐蔽身份,李白化名“李霞”。

八路军办事处撤退后又让他归上海地下党领导,成为党设在当地的三个秘密电台中的一个,随时同中央联络。

关于李白的爱国故事

关于李白的爱国故事

关于李白的爱国故事众所周知李白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但是李白也是爱国诗人。

那么李白是如何用诗来表达他的爱国情怀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李白的爱国故事吧!李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许多赞美山河的诗,至今被人们传诵。

李白的诗,不是单纯写景,而且饱含着他的爱国感情。

李白少年的时候,就立志为国效力,贡献自己的才智。

可他性格直爽,又不愿意巴结权贵,所以一直不被统治者重用,有一次还差点被流放到边塞。

他宁肯不做官,宁肯受穷,也不向那些人屈服。

于是,他把一腔热情都寄托在奇山丽水之间,把自己化在了祖国美丽的大地上,用诗来赞美,来歌颂。

比如他写长江三峡的激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庐山的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写钱塘江的潮水:“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写秦岭的险要:“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依绝壁。

”黄河和长江在他的笔下是:“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在李白的诗中,祖国的山河多么壮美呀!他正是陶醉在这块土地上,才誓不改志,坦然地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一生。

人物简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人物评价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

李白烈士事迹

李白烈士事迹

李白烈士事迹
李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烈士之一,他曾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白出生于湖北省,自小就非常聪明好学。

青年时期,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加入了中国红军,并在战斗中表现出色。

在解放战争期间,李白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率领部队参加了多场战斗。

他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

1948年,他奉命率部攻克了籍贯位于山东济南市丘北村的一座山头“丘北阵地”,使原隶属于国民党军的该地区全部归属解放军。

在紧张的战斗中,李白奋勇作战,在战斗中负重伤,最终因伤后牺牲,年仅35岁。

李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不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李白烈士演讲稿

李白烈士演讲稿

李白烈士演讲稿亲爱的全体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李白烈士。

李白烈士,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革命先烈,他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尊严,英勇地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白烈士生于19世纪初,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

在他的年轻时期,国家正面临着外侮和内乱的困境。

他看到中国遭受列强的压迫,民众的疾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低下。

他立志要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独立而奋斗。

在当时,国内一些人士开始觉醒,意识到中国的困境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腐败和外力的侵略造成的。

李白烈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变革运动,加入了反对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侵略的组织,并积极参与了许多反对外来侵略的战斗。

在抗击列强的战斗中,李白烈士以其过人的勇敢和坚持不懈的毅力赢得了众人的赞扬和敬佩。

他在战斗中不畏强敌,舍生忘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他所在的战斗组织在他的带领下,迎难而上,为保卫家园,为争取民族独立自尊而顽强拼搏。

李白烈士在战斗中展现了他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他带领军队向敌人发起猛烈的进攻,打破了敌人的防线,给敌人以重大的打击。

他的勇敢和智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夺取了重要的一环。

然而,不幸的是,李白烈士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他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悲歌,让我们永远铭记。

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李白烈士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他告诉我们,只有艰苦奋斗,才能达到伟大的目标;只有无私奉献,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他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往直前,永不疲惫。

我想告诉每一位同学,我们是幸运的。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自由和幸福。

这一切都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我们更应该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努力学习,成为有用之人,报效祖国。

最后,我想借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李白烈士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可他的精神却是永远不朽的。

英雄事迹李白集锦700字

英雄事迹李白集锦700字

英雄事迹李白集锦700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deed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英雄事迹李白集锦700字英雄事迹李白集锦700字从古至今,论风华才气,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与这个人媲美,他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潇洒脱俗的风采,奔放自由的思想,浪漫无比的言语,毫无拘束,雄奇飘逸,无不让人为之赞叹,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烈士李白的故事李白(1910.5-1949.5.7),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板溪村人,原名李华初,曾用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

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了,牺牲时年仅39岁整。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他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

英雄精彩故事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曾风靡一时,着名演员孙道临在影片中扮演李侠的形象深入人心。

影片中李侠被捕前镇定地向战友发出紧急信号:“同志们,永别了!”就在他将密电码塞进嘴里吞下去的时候,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国民党特务带着一帮张牙舞爪的军警出现在他的面前……为了寻找李侠背后的真实故事,也为了缅怀革命先烈,讲述一个真实的李白和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真实而又鲜为人知的故事……少年英雄1910年5月,李白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板溪村(现“白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因家境贫寒,李白8岁才入学,读完四年初小就辍学了。

李恒胜说:“为了减轻爷爷的负担,不满13岁的父亲,到一家名为‘乾源裕’的染布坊当了学徒。

出师以后,父亲告别师傅,离开‘乾源裕’,跟爷爷外出打工挣钱供他的弟弟、妹妹读书。

在跟随爷爷外出打工的两年里,父亲深深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感受到社会的种种不平等。

”1925年,李白的家乡爆发了大革命,农*动风起云涌。

农民协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纷纷建立起来。

李白是最早参加农民协会和儿童团的成员之一。

15岁时,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许克祥在湖南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并派重兵血洗浏阳东区乡镇。

李白参加了以纸业工人为主体的中共地下游击队,他们昼伏夜出,打击进犯之敌。

因为李白在斗争中表现勇敢,游击队派他担任了当地少年先锋队队长。

7月,李白带领当地少先队员们火烧了国民党团防局的一个团部,成为张坊镇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

9月,李白参加了毛泽东发动的秋收起义。

“电台重于生命”1930年,李白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

李白参加红军后被分配到红军第四军做宣传员。

1931年6月,红四军党委选送李白去总部参加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

从此,李白和无线电通信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白从训练班毕业后,被调到五军团十三军任无线电队政委。

1934年10月,李白跟随红军队伍踏上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任五军团无线电队政委的李白向全体无线电队员发出了“电台重于生命”的号召,这也是李白终生的座右铭。

电波架起鹊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白奉党中央之命到上海从事与党中央的秘密通信工作。

1937年10月10日,李白化名李霞到达上海,并于第二年初春,设立了第一个秘密电台。

从此,一座无形而坚固的“空中桥梁”架设在上海与延安之间。

为了应对十分险恶的环境,1939年中共党组织决定派青年女工、优秀共产党员裘兰芬(后改名裘慧英)与李白假扮成夫妻以掩护电台工作。

她除了担任警戒工作外,还主动关心李白的生活,经过一年多的共同战斗和生活,李白和裘慧英之间产生了纯洁的爱情。

1940年,经中共党组织批准,他们终于结为革命伴侣。

李白的儿子李恒胜,回忆时感慨地说:“父母在结婚之前,白天俩人在同一屋里工作、生活,到晚上睡觉时,母亲睡在床上,父亲则睡在地板上,就跟电视连续剧《潜伏》里面的情节一模一样。

”见证赤胆忠心遵照中共党组织的指示,1942年7月,李白夫妇临时转移到建国西路福禄村10号。

当时日寇进占租界,大肆搜捕共产党人,镇压人民的抗日运动。

虽然李白把电台功率从75瓦降低到只有15瓦,但仍被日军侦测出来了。

李恒胜说:“这年中秋节的前夜,父亲正在阁楼里发报,母亲在三楼忽然听到有杂乱的脚步声,她急忙掀起窗帘一角向外张望,只见几十个日本宪兵和便衣特务正在翻越围墙。

她快步上楼通知父亲,父亲快速把最后一段电文发完,最后又发了三遍‘再见’,暗示远方的战友。

接着,父亲迅速把发报机拆散,拉开一块活络地板,刚把它藏在下面,敌人就破门而入。

他们翻箱倒柜,把东西扔得遍地都是,然后又冲到阁楼上搜查。

突然,‘咔嚓’一声,一块活络地板被踩塌!敌人捧着一堆零件发疯似的窜到父亲面前说:‘这是什么?’父亲从容地答道:‘我是这家的客人,才住到这里不久,这些东西我没见过。

’一个狡猾的日本人拉起父亲的手看了又看:‘哼!你是老资格啦!’不由分说,父母就被押到位于四川路桥北的日本宪兵司令部。

”日本宪兵把李白和裘慧英分别关押在两处实行刑讯逼供。

他们受尽了种种酷刑,可始终不吐真情,严格保守了党的秘密。

一个月后,敌人不得不放了裘慧英,继而又将李白秘密转移到极司菲尔路(现万航渡路)76号汪伪特工总部关押。

1943年5月,经中共党组织的营救,李白终于获释。

电李恒胜指着一台老式“收音机”说:“这台‘收音机’平时放在家里就是一台普通的收音机,父亲发报时,把它接上小线圈就成了收报机。

日本特务好不容易才破获父亲的地下电台,怎么会轻易放过呢?当时一直是个谜。

近年来,档案工作者在清理敌伪档案材料时发现:在父亲被捕期间,上海的侵华日本特务机构特地从日本调来了无线电专家,对父亲的‘收音机’反复检验。

最后做出了技术鉴定:这台‘收音机’没有收报功能。

只有发报机而没有收报机,无法作电台使用。

其实,父亲家中的‘收音机’恰恰就是收报机。

就在日本特务破门而入的几秒钟内,父亲从这台收报机的电子管插座上,用力拉掉了两个临时焊接的小线圈,把它们拉直揉乱,丢在一边。

这样,他的收报机又复原成收音机。

这样一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收音机’,难怪日本无线电专家无法测定其收报功能,而只能断定为一台普通的收音机。

这也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一个没有反映的真实故事。

”脱险继续战斗1944年秋,抗日战争正处在大反攻的前夜,形势错综复杂,情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艰巨。

这时,潘汉年领导的中央华中局情报部与李白接上了关系。

党组织安排李白打入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利用敌人的电台为中国共产党工作。

于是,李白化名李静安与裘慧英离开了上海。

他们往返于浙江的淳安、场口和江西的铅山之间,以公开的身份,用公开的电台,为我党秘密传送了日军、美军、蒋介石军队方面的大量情报。

一天,李白带着电台乘船到达淳安时,他藏在箩筐里的收发报机被国民党查获,他第二次陷入魔掌,后经中共党组织营救,他又一次脱离虎口。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李白偕裘慧英回到上海,李白以国际问题研究所职员的身份偕夫人住进了黄渡路107弄6号,电台也设在这里。

李白白天工作,晚上做秘密电台工作,任务是负责上海秘密电台与党中央通信联系。

后来,国际问题研究所被撤销,李白夫妇搬迁到107弄15号。

为了避免敌人怀疑,也为了减轻组织上的经济负担,李白凭着精湛的无线电技术,取得了善后救济总署渔业管理处电器设备修理工的公开职业。

渔业管理处远在复兴岛,李白每天一早出门,傍晚才能回家。

深夜,他又一如既往地实行通信。

为了使电台尽量不被敌人测出,他奇迹般地用仅有7瓦功率的电台保持着与党中央的联络。

巧妙“空中游击”李恒胜说:“因为电台的功率小,上海和延安之间有1000多公里,电波经过关山阻隔和空中各种电波的干扰,传到党中央电台时就微弱到几乎消失了。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父亲就反复琢磨、试验,终于摸索出时间、波长、天线三者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规律,选择在人们都已入睡、空中干扰和敌人侦查相对减少的零点至四点之间为通信时间。

所以,每当人们酣然进入梦乡的时候,父亲就悄悄地起床,轻轻地安装好机器,静静地坐在电台旁,把25瓦的灯泡拧下换上5瓦的灯泡,并在灯泡外面蒙一块黑布,再取一张小纸片贴在电键触点上,以避免光线透出窗外和声音外扬。

零点一到,父亲立刻向党中央发出呼号,巧妙的‘空中游击战’便开始了……“父亲发出的电报到底都是些什么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从保存下来的一些档案资料来看,主要有国民党飞行员飞往延安的投诚情报、国民党某将领起义的情报、国民党的长江江防计划……”最后电波1948年是解放战争形势迅猛发展的一年。

国民党*预感到末日将临,他们竭尽各种手段以采取分区停电、暗中抄收信号来侦测中共地下电台,李白处在危机四伏之中。

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正在发一份非常重要的情报,敌人突然包围了他的住所,李白迅速采取了应急措施后被捕。

国民党特务把李白押到淞沪警备司令部刑讯室里,敌人发疯似的对李白实行了长达30多个小时的连续审问,使用了30余种刑具,把李白折磨得死去活来。

他们用钳子拔光李白的指甲,把竹签钉入他的手指;老虎凳上的砖块一直加到五块,还灌辣椒水,用烧红的木炭烙在他身上。

李白每次昏死过去,又被冷水浇醒。

这些都不能摧毁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李白拒不吐露半个字。

李恒胜沉静地说:“父亲被捕的经过,母亲曾多次对我提起过。

那是1948年12月30日凌晨2时左右,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当时我已入睡,母亲听到外面有动静,料知事情不妙,就立即告知父亲。

父亲很快地拆除了发报机,母亲帮着他整理天线,收拾完毕,就把我抱下楼寄睡在邻居家里。

父母重又上床,佯作入睡模样,静待敌人的到来。

不出所料,匪特多人果然破门而入,露出狰狞面目,破壁翻箱,四处搜寻。

不幸,藏在壁柜里的收报机终被发现,机内热气还未消散。

匪特既得真凭实据,为讨好邀功,怎肯轻易放过,立即将父亲挟持出门。

父亲临去黯然,竟未有一语而别。

父亲离去,匪特数十人向母亲包围恐吓,追根究底。

母亲为保守秘密,闭口不言。

第二天早晨,母亲也被匪特带去审问,并带母亲去看已被刑讯过数次的父亲。

时值隆冬,北风凛冽,母亲目睹父亲自上衣服都被剥光,用绳子捆缚在老虎凳上,神情显得十分疲惫。

匪特要母亲劝说父亲,供出底蕴。

母亲对着父亲只作会意的默视。

母亲曾向匪特们说:‘同是人类,这样的大冷天,为什么不给他衣服穿?’经此一说,他们就将父亲放下老虎凳。

当母亲给父亲穿衣服时,他的手、腿已动弹不得。

匪特因对母亲无计可施,也就将她释放了。

”家书诀别1949年4月初,国共和谈的气氛逐步浓厚起来,国民党反动政权在伪装和平的情况下,对李白一家稍稍和缓。

4月23日,裘慧英接到李白从南市蓬莱警察局看守所的来信:“慧英:本月二十二日(星期五)下午,我由警备部解来南市蓬莱路警察局看守所寄押。

这里房间空气比警备部看守所好,但离家路远,接见比以前要困难。

你若来看我,要和舅母一同来,坐车时好照顾小孩。

听说这里每逢星期一、五上午九至十时,下午三至四时能够送东西,因路远来时请买些咸萝白(卜)干,或可久留不易坏的东西。

带点现钞给我,以便用时便利。

炒米粉亦请带些来,此外肥皂一块、热水并(瓶)一只。

我在这里一切自知保重,尽可放心。

家庭困苦,望你善自料理,并好好抚养小孩为颁祝好静安字四月二十二晚。

”李恒胜动情地说:“父亲第三次被捕后被关押在蓬莱路警察局,家属不能随时探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