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水滴石穿的成语故事

水滴石穿的成语故事

水滴石穿的成语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叫做李白的诗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李白小时候家境贫困,但他却有着一颗勇敢、坚毅的心。

有一天,李白在家门口的小溪边看到了一块光滑的石头,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成语“水滴石穿”。

李白想,水滴虽小,但经过长时间的滴落,也能穿透坚硬的石头。

他深受启发,决定要像水滴一样,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直到成功。

李白从此刻开始,每天都会默默地对自己说,“水滴石穿,水滴石穿。

”他努力学习诗歌、文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他还常常到山上去,观察石头上的水痕,用心体会水滴穿石的道理。

经过多年的努力,李白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歌被人们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成功证明了“水滴石穿”的道理是正确的。

除了李白,还有许多人也是“水滴石穿”的典型。

比如,有一个叫做爱迪生的发明家,他曾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的背后,往往是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另外,还有一个叫做孔子的伟大思想家,他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我们肯下苦功夫,肯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就像水滴穿石一样,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此,让我们都像水滴一样,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直到成功。

相信只要我们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

因为,水滴虽小,但它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这就是“水滴石穿”的力量!。

李白的成语故事

李白的成语故事

李白的成语故事李白的成语故事(一):别有天地唐玄宗开元十五年,27岁的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辗转来到安陆。

在这里,他与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随后,居住于离许宅10华里的碧山中。

李白为何落脚安陆,不仅是现代,即使在当时,都有许多人不理解。

至今民间还流传一个故事:有一天,安陆在朝中做官的一位何姓阁老回到碧山脚下的老家,听到乡亲们介绍李白生得英俊潇洒,博览群书,一目十行,吟诗作赋,挥笔成章,十分欣赏。

于是,吩咐家人准备名肴佳酿,请李白来家作客。

李白来后,阁老一见果然气象不凡。

又谈诗书,李白都能对答如流,阁老更为佩服。

于是忍不住发问:“李学士,天下名山那么多,缘何单单看中了我们的碧山呢?”李白听了,不假思索,随口答上:“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阁老一听,大声称赞,立即让家人取出笔墨纸砚,请李白录下。

李白当即再补两句,并取名《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山中问答》不胫而走,广为传诵。

“别有天地”也成了一句流行的成语,意为一种新的境界。

李白的成语故事(二):轻财好施李白“辞亲远游”,并不是直接来到安陆的,而是“南穹参梧,东涉溟海”,过了三年的游侠生活。

在东游维杨(杨州)时,不到一年,便“散金三十余万”。

然而,“黄金散尽交不成”,促使诗人结束了游侠生活,寓居安陆。

在与许氏结婚后的第三年,李白写了著名的《上安解裴长史书》。

诗人为了让裴长史了解并且重视自己,向他介绍了自己的身世和到安陆之前的情况,其中关于杨州的一段是这样表述的:“曩昔东游维杨,不逾一年,散尽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惠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轻财好施,由此而来。

李白的成语故事(三):声价十倍李白在上书裴长史无果的第二年,前往长安寻找机会,仍是屡屡碰壁。

于是发出了“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长叹,颓丧地踏上归程。

其间,听到韩朝宗出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的消息后,又“心雄万夫”,希望“一登龙门”。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铁杵成针成语故事

铁杵成针成语故事

铁杵成针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成语故事1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叫李白,他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常常逃学。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闲逛,他自言自语说道:“这么好的天气,整天在屋子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李白看到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粗粗的铁棍子。

李白走过去问道:“老婆婆,您在做什么呢!”老婆婆拾起头笑着回答:“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一根绣花针”“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是啦!”“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李白不解地问道。

老婆婆反问李白:“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铁棒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的话语让李白很惭愧。

手是他再也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后来人们常常用铁杵成针来形容做事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肯定能成功。

铁杵成针成语故事2一、教学目标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

(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李白铁杵磨成针

李白铁杵磨成针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着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铁杵磨成针
关于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成语】:铁杵磨成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拼音】:tiěchǔmchngzhēn
【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妙笔生花成语故事

妙笔生花成语故事

妙笔生花成语故事
传说有一天,李白在油灯下读书写字,一连几个小时都没有停笔。

他就这样写啊写,后来,实在是太累了,不知不觉趴在桌上睡着了。

在梦里,李白还在拼命地埋头写字。

“就这样......是的,就这样。

”李白自言自语,一会儿抬头思索,一会儿奋笔写诗,写得多么投入啊!
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李白拿着的毛笔笔杆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花儿散发出阵阵香气,令人陶醉!李白闻着花香,说:“实在是太美妙了!”
这时,天空中飞来了一张张如雪的纸,一直飘到毛笔的下面。

“太好了!”李白看着纸又一阵欢喜,他高兴地拿着那支生出花的毛笔,飞快地将出现在脑海里的诗句写下来。

不一会儿,李白身边开满了鲜花,原来,这些花都是落在纸上的字变的。

后来,李白写出了大量的诗词佳作,流传千古。

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

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

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生花妙笔就是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那么你知道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的由来是什么吗?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吧!生花妙笔李白是唐朝杰出的大诗人,人称诗仙。

据传说,他少年时代,有一次做了一个非常奇异的梦。

他梦见自己用过的毛笔的笔头上,突然有漂亮的鲜花绽放。

正在他目瞪口呆之时,一张张白纸忽然飞到他眼前,摆放得整整齐齐。

李白大喜,将开满花的妙笔紧紧抓住,飞快地写了起来。

于是,一朵朵美丽的鲜花落到了纸上。

人们看了,都觉得赏心悦目,并从心中产生赞赏之情。

自从做了这个奇怪的梦后,李白对写作越来越喜爱,读了许多著作,并到祖国名山大川去游览,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他写了不少诗作,热情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出豪迈的气派。

他的诗篇流传千古,为人们所传唱。

另一位大诗人杜甫对李白崇拜不已,甚至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当然,李白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绝非是奇梦所致,而是依靠个人的勤学苦练。

要想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一要靠读书,二要靠多写,三要靠自己的人生境界。

生词本【注音】shēng huā miào bǐ【出处】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解释】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文笔【结构】偏正式【相近词】妙笔生花【相反词】平淡无奇【押韵词】井井有理、赤身露体、再作道理、无关大体、探观止矣、衣不蔽体、海枯见底、鞭辟着里、怒从心起、季常之癖、......【英文】agiftedpen,agraphicpen解析解释:生花:长出花朵。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示例: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走马观花成语故事

走马观花成语故事

走马观花成语故事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李白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诗人,还是一个喜欢冒险、追求自由的人。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其中就有一则关于“走马观花”的成语故事。

相传有一天,李白骑着一匹骏马,沿着一条蜿蜒的山路疾驰而去。

他的心情非常愉快,因为他正要前往一个美丽的地方——蓬莱仙岛。

这个岛据说是仙人居住的地方,那里的景色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

在路上,李白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他看到了高山上的白云飘荡,看到了山谷里的清泉潺潺流淌,看到了田野间的花草茂盛。

他驻足观赏,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对生活的热爱。

突然,一阵风吹来,李白的帽子被风吹落了。

他停下马匆忙下马去捡,却发现帽子已经滚到了山脚下。

李白不愿放弃,便放开缰绳,让马自由奔跑,自己则顺着山路一路追赶。

他时而奔跑,时而跳跃,时而躲避路边的树木,一路上风景迅速闪过,仿佛在走马观花。

终于,李白追到了帽子,他高兴地捡起帽子,抬头一看,却发现眼前的景色更加美丽壮观。

他看到了山脚下的一片湖泊,湖水清澈见底,湖畔的花草摇曳生姿,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李白心中一动,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时候,人生就像是走马观花一样,只有在不断追求和探索中,才能看到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

他不禁感慨万分,这一次的追逐并不是一场徒劳,而是一次意外的收获。

从此以后,李白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份美好,他用诗歌来歌颂大自然的壮丽,用文字来描绘生活的多姿多彩。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对自由奔放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这个关于“走马观花”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犹如一场旅程,我们需要不断地追求、探索,才能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

有时候,停下脚步,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这个故事中,李白骑马追帽子,却收获了更多的美好风景,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有时候,我们不妨停下忙碌的脚步,去欣赏身边的美好,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的成语故事
学习啦为大家整理李白的成语故事,供大家学习!李白的成语故事(一):别有天地唐玄宗开元十五年,27岁的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辗转来到安陆。

在这里,他与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随后,居住于离许宅10华里的碧山中。

李白为何落脚安陆,不仅是现代,即使在当时,都有许多人不理解。

至今民间还流传一个故事:有一天,安陆在朝中做官的一位何姓阁老回到碧山脚下的老家,听到乡亲们介绍李白生得英俊潇洒,博览群书,一目十行,吟诗作赋,挥笔成章,十分欣赏。

于是,吩咐家人准备名肴佳酿,请李白来家作客。

李白来后,阁老一见果然气象不凡。

又谈诗书,李白都能对答如流,阁老更为佩服。

于是忍不住发问:“李学士,天下名山那么多,缘何单单看中了我们的碧山呢?李白听了,不假思索,随口答上:“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阁老一听,大声称赞,立即让家人取出笔墨纸砚,请李白录下。

李白当即再补两句,并取名《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山中问答》不胫而走,广为传诵。

“别有天地也成了一句流行的成语,意为一种新的境界。

李白的成语故事(二):轻财好施李白“辞亲远游,并不是直接来到安陆的,而是“南穹参梧,东涉溟海,过了三年的游侠生活。

在东游维杨(杨州)时,不到一年,便“散金三十余万。

然而,“黄金散尽交不成,促使诗人结束了游侠生活,寓居安陆。

在与许氏结婚后的第三年,李白写了著名的《上安解裴长史书》。

诗人为了让裴长史了解并且重视自己,向他介绍了自己的身世和到安陆之前的情况,其中关于杨州的一段是这样表述的:“曩昔东游维杨,不逾一年,散尽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惠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轻财好施,由此而来。

于是发出了“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长叹,颓丧地踏上归程。

其间,听到韩朝宗出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的消息后,又“心雄万夫,希望“一登龙门。

因而,挥笔写下了《与韩荆州书》。

《与韩荆州书》开篇即是:“白闻天下侠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毛遂,
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这就是成语“声价十倍的出处。

然而,韩朝宗并没有重视李白,甚至连理也没有理他。

李白在安陆期间,屡屡上偈不遇,政治上十分失意,只有无可奈何地“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这种境遇造就了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骨气,使中国文坛多了一个伟大诗人。

李白的成语故事(四):铁杵磨针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读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同学,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李白的成语故事(五):壶中日月【成语故事】成都附近的云台山因为道教正一天师张道陵在此修行而出名,张天师命弟子张申为云台道观主持。

张申就是神仙壶公,他有一把酒壶,只要念动咒语,壶中会展现日月星辰,蓝天大地,亭台楼阁等奇景,更令人惊奇的是他晚上钻进壶中睡觉。

【出处】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壶中日月存心近,岛外烟霞入梦清。

唐·李中《赠重安寂道者》【解释】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道家的神仙生活【近义词】壶天日月、壶里乾坤【示例】壶中日月存心近,岛外烟霞入梦清。

唐·李中《赠重安寂道者》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