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文言文版)阅读
文言文成语故事

1.请君入瓮【原文】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译文】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串通谋反,太后(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查此案。
来俊臣正在和周兴办理案子一起吃饭,他问周兴说:“囚犯多不肯招认,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周兴说:“这太容易了! 抬个大瓮来,用炭火在四面烤,再叫犯人进到里面,还有什么能不招认! ”来俊臣派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周兴出的主意用火围着烤,然后站起来对他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让我审查你,请老兄自己进到瓮里吧! ”周兴十分惊恐,叩头认罪。
或:有人。
通:串通。
谋:谋反。
鞫:审问。
方:正在。
推:推究。
索:索取。
文昌右丞:官职名,主管司法。
周兴与丘神绩:二人是武则天时期的官员。
太后:武则天来俊臣:武则天时期的官员鞠:审讯承:供认翁:坛子炙:烤内状;皇帝的诉状伏:承认2.望梅止渴【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
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
3.悬牛首卖马肉《晏子春秋》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1),国人尽服之(2)。
公使吏禁之(3),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4)。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5)。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6),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7):“君使服之于内(8),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9),而卖马肉于肉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10),则外莫敢为也(11)。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超短文言文故事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也.」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平漫屠龙朱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月怀一鸡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枣犹百兽之畏虎也.”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黔驴技穷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枣犹百兽之畏虎也.”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黔驴技穷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调尾奋耳,蹀躞而听.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小升级择校考试语文成语故事(文言文)

成语故事(文言文阅读)一、狐假虎威狐假虎威,我国古代成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
“狐假虎威”最早的典源出自《尹文子》,后来有多本文献引及,但其中最能表示“狐假虎威”意思的是《战国策》。
“狐假虎威"是本书的一则故事,后来演变成为一句成语,含贬义,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注释】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的人。
含贬义。
狐:狐狸。
假:借助。
虎威:老虎的威势。
【感情色彩】贬义词【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狐虎之威【反义词】独步天下、独擅胜场【灯谜】风顺腋臭浓【歇后语】狐狸跟着老虎走原文:荆宣王[1]问群臣曰:“吾闻北方[2]之畏昭奚恤[3],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4]对曰:“虎求[5]百兽而食[6]之,得狐。
狐曰:‘子[7]无敢[8]食我也!天帝[9]使[10]我长[11]百兽,今子食我,是逆[12]天帝命也。
子以[13]我为不信[14],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15]乎?’虎以为[16]然[17],故[18]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19]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20]五千里,带甲[21]百万,而专属[22]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23]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释:[1] 宣王:楚宣王。
[2] 北方:指我国当时中原的一些小诸侯国。
[3] 昭奚恤:战国时楚国的大将。
[4] 江乙:楚国大臣。
[5] 求:寻求,寻找。
[6] 食:吃。
[7] 子:你。
[8] 无敢:不敢。
[9] 天帝:上天。
[10] 使:派遣。
[11] 长(zhǎng):以……为首领。
[12] 逆,违背。
[13] 以……为……:认为……是……。
[14] 不信:不真实,不可靠。
[15] 走:逃跑。
[16] 以为:认为。
[17] 然:真的,正确的。
[18] 故:所以。
[19] 畏:害怕。
[20] 地方:土地方园。
成语故事(文言文)

成语故事(文言文)成语故事风花雪月古代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崇拜和喜爱。
有一年春天,李白在田园里饱览了春日的美景,回来后心生一启发,写下了《春夜洛阳城闻笛》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夜晚洛阳城里的美景,以及笛声传来的宁静和惬意之感。
片羽虎啸古代,有一位名叫张衡的科学家,他在研究天文时发现了银河系中的一种现象。
他发现,银河系中有很多星系,它们互相吸引,形成了一个半球状的结构,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孔雀。
张衡在研究这一现象时,得出了一个假设:银河系中心有一颗巨大的漩涡状恒星密集体,它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
这一假设后来被证实是正确的,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银河系"。
出水荷花古代,有一位名叫班昭的女子,她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文章而闻名于世。
班昭从小就对文学非常有兴趣,她常常独自坐在荷花池旁,静静地欣赏着荷叶浮出水面的美景。
有一天,班昭看到池中的荷花花瓣被一阵微风吹起,仿佛在水面上飘飞。
她被这一幕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荷花》这首美丽的诗作,表达了她对荷花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华而不实古代,有一个人叫做刘备,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刘备非常聪明和有才干,他在许多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
然而,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他喜欢装饰自己的衣着和住宅,追求华而不实的物质享受。
有一次,刘备在一个重要的军事会议上穿着一身华丽的衣服出现,这引起了很多人的警觉和不满。
他们认为,刘备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国家问题上,而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这些表面的装饰上。
歧路亡羊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农民养了一群羊。
有一天,农民带着这些羊去山上放牧。
在山的一侧,有一条小路,通向彼岸的绿草地。
而另一侧则是陡峭的悬崖。
农民走在前面,他带着羊一起沿着小路前进。
突然,其中一只羊把自己的头伸到了悬崖边缘,结果不小心掉了下去。
其他的羊看到了这一幕,害怕地退后了一些距离。
(完整版)成语故事文言文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毛遂自荐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成语故事文言文

成语故事文言文问之不知: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不知道。
张良年轻时拜师于黄石公,在岩下学习,三年没有离开。
张良不喜欢耕种、织布、做饭、洗衣服,他想要学习法术,于是告诉黄石公说:“我很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但又苦于不得其门而入。
”黄石公说:“你先回去,明天再来,我自当教你。
”第二天,张良赶早来到岩下等候,黄石公对他说:“努力吧!”然后从怀中取出一本书授予张良。
张良说:“希望老师能够详细地讲述。
”黄石公说:“老师所传授的,乃是奇异的方术,叫做道家真经,非世俗人所能理解,如今我将它口传给你,要你用心记住。
”张良默默地听着。
黄石公说:“太阳出来时,你跟随我学道;太阳落山时,你就回去。
”张良拜辞离去。
黄石公让他早晨到岩上来打坐。
张良学习,直到太阳落山,依照约定从岩上下来。
张良返回家中,告知了家人此事。
过了几天,张良又来拜见黄石公,请求学习更加深奥的道理。
黄石公说:“你本来就善于学习,还要求学吗?”荆轲从秦国逃出来后,他的好朋友高渐离前往追赶他,在易水河边为他击筑,荆轲站起身来向他敬酒说:“这次行动能否成功,全部看你了。
”高渐离也举杯向荆轲劝酒,然后拉着他唱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再次敬酒说:“这次行动能否成功,全部看你了。
”然后两人相对而泣。
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于是荆轲头也不回地走了。
临别时,高渐离拉着荆轲的手,说:“你真是太看重朋友了,可惜太不把刺秦王放在眼里。
”荆轲握着他的手流着泪水,发誓说:“不到九泉之下,我们永远是朋友。
”过了很久,荆轲带着一个人,打扮成秦国的使者,趁机悄悄地来到秦国。
在咸阳宫见到了秦始皇。
秦始皇早就听说燕国有个勇士叫荆轲,喜欢读书,而且武艺超群。
秦始皇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荆轲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地陈述利害,义正词严地斥责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并数落秦始皇欺骗各诸侯国,妄想兼并土地,称帝于天下的野心。
田光这个人是齐国的名士,他知道荆轲将要去刺杀秦王,便派人去阻止他,但已经来不及了。
成语故事文言文版1: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文言文版1:自相矛盾成语故事文言文版1: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
(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
”(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
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成语故事文言文版2: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成语故事文言文版3: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是足够的。
中考语文文言文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士别三日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
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
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
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三令五申春秋时侯,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
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
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
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
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
”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
”众女兵说:“明白了。
”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
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
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
”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
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
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
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
”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
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课时,成语故事(文言文版)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成语,学习感悟其中的道理
2,积累文言文实词及虚词的用法。
3,掌握文言文常见语法现象。
课堂笔记:
成语故事(文言文版)阅读
引婴投江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 )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 )契其舟,曰:“是( )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 )尽以为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 ),拖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是( )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 )者,先自度(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 )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 )归取之。
及反,市罢( ),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 )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 )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 )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
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
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
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