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合集下载

试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教育意义.doc

试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教育意义.doc

试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教育意义作者:程健康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8期[摘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等。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现代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

[关键词]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作者简介]程健康(1965- ),男,陕西西安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陕西西安710077)[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7-0174-0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将其定义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①那么,何谓“全面的本质”?马克思告诉我们,人的本质是丰富的、多层次的,是在人的需要、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生成的,人本质上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通过劳动历史地实现其需要、发挥其能力和表现其个性的存在物。

因而,人的全面发展,其具体含义就是人的需要、人的劳动、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的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马恩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中强调最多的一个价值目标。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②恩格斯也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③。

这里所说的人的能力既包括体力和智力,又包括自然力和社会力,还包括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等。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他对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理解和论述,强调人在生存、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方面的全面性。

这一学说的核心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基于物质生活的发展。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只有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并消除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关系,人类才能实现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改善。

其次,马克思关注人的全面自由和创造力的发展。

他认为人类的自由和创造力是人的本质特征,应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马克思谴责了剥削制度下的压迫和异化现象,主张通过消除阶级对立和建立协作共赢的社会关系,使个体免于束缚和压迫,从而实现全面自由和创造力的发展。

第三,马克思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和个体的协调。

他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环境的培养。

只有在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环境中,个人才能发展其全部潜能,并从中获取成长和满足感。

最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他认为人应该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通过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共同推动人类的发展。

这种全面发展的目标不仅包括个体的幸福和满足,也涉及社会的公正和进步。

总的来说,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个体在物质、自由、社会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这一理念对于人们理解和追求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试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教育意义-教育文档

试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教育意义-教育文档

试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教育意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将其定义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①那么,何谓“全面的本质”?马克思告诉我们,人的本质是丰富的、多层次的,是在人的需要、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生成的,人本质上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通过劳动历史地实现其需要、发挥其能力和表现其个性的存在物。

因而,人的全面发展,其具体含义就是人的需要、人的劳动、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的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马恩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中强调最多的一个价值目标。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②恩格斯也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③。

这里所说的人的能力既包括体力和智力,又包括自然力和社会力,还包括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等。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将自身的各种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它是人的本质的全面丰富和展开2.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关系实际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④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⑤,也正是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在心理、情感、信息诸方面得到交流、受到启发,从而丰富自己、发展完善自己。

3.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需要是人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依赖关系的自觉反应。

在马克思看来,人是有生命且具有需要的人,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活动的动力和目的,需要的满足程度直接涉及人的本质的实现程度。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一定需要的满足为前提的,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所有需要的满足和发展。

简述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简答题

简述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简答题

简述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简答题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世界。

他的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

那么,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呢?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社会关系等方面。

只有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了保障,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张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公正、平等、自由的社会制度。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自由解放的前提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自由解放的前提。

只有在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了保障的情况下,人才能够真正地自由解放。

因为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达到真正的自由解放。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幸福生活的保障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幸福生活的保障。

只有在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了保障的情况下,人才能够真正地享受到幸福生活。

因为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才能够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真正的幸福。

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只有在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了保障的情况下,人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为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才能够创造出更加先进的科技和文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是非常丰富和深刻的。

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达到真正的自由解放和幸福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基本内涵(优秀2篇)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基本内涵(优秀2篇)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基本内涵(优秀2篇)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基本内涵篇一综观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的各种表述,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基于人的物质生产生活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个人生产力的全面的和普遍的发展”。

也就是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在交替交换的职能中,使自己先天的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

这种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表现为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3)人的全面发展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它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全面发展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均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

(4)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自由发展,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等等。

马克思主义论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社会条件A、市场的扩大和交往的普遍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B、大工业的发展使自由时间增多,从而为个人全面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C、大工业的发展使新的产业不断兴起,劳动变化加速,从而要求人们必须全面发展。

但马克思并没有停留于一般地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他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主要内容,把能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区别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准。

补充之十四: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1)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一方面,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等同起来,西方传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局限于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而忽视生产劳动领域中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实质在于少数人特别是精神贵族的自我发展问题。

我们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既包括人在生产领域方面的全面发展,又包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全面发展,而且面向大多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

至于“多”到什么程度才叫“全面”,这只能作相对的理解,否则就必然会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情,因而也是一个无法追求的理想。

人的素质是近年来诸多学科关注的问题,看法各不相同。

以下我们将主要以哲学为基点,综合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人的全面素质的基本要素。

之所以称基本要素,就是说人无论从事什么性质、什么内容的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普通和一般的素质要素,这是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关注的。

1.智能、体能体能,主要指人的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人体机能,是人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

智能,包括知识和以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诸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为核心的智慧机能,是一个人智慧的综合表现。

体能和智能是构成人的素质的基础性要素,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素质基源。

人的任何形式、任何内容的活动,不管是外部活动还是内部活动,不管是有形活动还是无形活动,从总体上讲,都是人的体能和智能的一般支出和运用。

因此,人的一切发展,最基本的就是体能和智能的发展,这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前提。

在体能和智能二者中,体能是构成人的素质的生理基础,智能是构成人的素质的心理基础。

从构成人的素质的物质基础来看,体能更为基本,但从人的素质的本质方面看,智能更为根本。

人之所以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就是因为人有着高度发达的大脑和无与伦比的智能。

2.活动能力这里说的活动动力,主要是指主体与客体发生对象性关系时所需运用的实际能力,或者说,是人运用体能和智能完成某一具体活动的实际能力。

一个具有一般性体能和智能的人,不一定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某种具体的和特定的实际活动而将体能和智能对象化。

体能和智能与体能和智能的实际运用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使用。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把体能和智能与活动能力分别看成是人的素质中的两个要素。

这样看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我国教育对人的培养过于抽象、一般和笼统,比较轻视活动教育和活动能力的培养。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

【导语】为了让⼤家更好的准备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忧考整理了⾼频考点《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的全⾯发展”思想的内涵》,希望有助于考⽣全⾯系统的复习考试!
模块⼀职业理念
——“⼈的全⾯发展”思想的内涵【攻克本章节90%考点>>】
“⼈的全⾯发展”⼀般指⼈的体⼒和智⼒的充分发展,⼜指⼈在德智体美劳各⽅⾯的发展。

⼀、⼈的全⾯发展思想核⼼是对教育活动对象—学⽣所做的完整认识:
1.学⽣是具有主体性的⼈
2.学⽣是具有完整性的⼈
3.学⽣是具有发展潜⼒的⼈
4.⾯向全体学⽣的发展
5.全⾯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
⼆、“以⼈为本”的内涵
以⼈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动体现。

1.强调以⼈为本位,弘扬⼈的主体精神和⼈的价值、丰富⼈的精神、提⾼⼈的⽣命质量、提升⼈的⽣存竞争,把学⽣的知识学习、能⼒发展、⼈格完善和精神升华有机地结合起来,⽽且提出要注重为学⽣获得终⽣学习能⼒、创造能⼒打好基础的理念;
2.超越个体本位论的教育——即在重视⼈的发展、把⼈和⼈的全⾯发展作为教育及社会发展的核⼼的同时,还⾮常重视⼈与⾃然的和谐统⼀,倡导通过教育促进中国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原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事业的启示

马原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事业的启示

马原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事业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事业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这一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本质规律,也为教育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的内涵、对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简要概括为“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旨在探讨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发展等问题。

这一理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1 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这包括个人思想和意识的自由发展,个体能力和潜能的自由释放,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等。

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充分地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能,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2 人的平等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倡导人们的平等发展,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

人的平等发展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到相同的机会和待遇,无论其社会地位、性别、种族或其他因素。

这需要我们创造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打破社会阶层的壁垒,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1.3 人的全面能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充分发展个体的各种能力。

这包括知识、技能、体力以及情感和精神层面的发展。

只有通过全面的培养和教育,个体才能具备综合的素养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教育事业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教育事业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强调人的自由和平等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要求。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更重要的是,教育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路径和教育方式。

2.2 公平与平等的教育机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的平等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创造一个公平和平等的教育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是一个反映类与个人辩证统一的概念。

因而,应从类整体与个人这两个层面去规定和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人类整体的角度看,主要包括类特性、类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类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从个人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个人的类特性和个人能力的充分发展、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以及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等。

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既存在着差别,不能相互取代,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一、要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首先就必须对全面发展所受的主体人这一概念的涵加以规定。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人这一概念,既不仅仅是指类,也不仅仅是指各个单个的个人,而是一个反映类与个人辩证统一的概念。

就是说,它既可以指人类整体或总体,也可以指构成这一整体或总体的各个部分;既可以指区别于物,尤其是区别于动物的一个特殊的物种或族类,也可以指构成这一族类的各个单个的个人。

同时,在类与个人之间又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在族类或类与个人之间存在着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族类或对族类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人与个人之间又存在着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这就是说,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它既反映着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又反映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因此,我们在探究和规定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时,就不能把它归结为仅仅表征着人类整体而排斥单个个人的人或不包括个人的空洞的类的全面发展,也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或者用各个个人的全面发展来取代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其实,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也不难理解这一道理。

如果我们把类整体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把各个个人看作构成这一系统的要素,那么,系统整体的特性、功能以及系统质并不是构成系统的各个单个要素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的机械总和。

这就是说,用个人的全面发展,即使是每个个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去代替类整体的发展,就象用排斥个人的空洞的类的全面发展去取代个人的全面发展一样,同样是片面的、错误的。

因为事实上,类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都不过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不同侧面。

这两个侧面各有自己的特殊涵而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结,相互渗透。

所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我们既不能用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去规定,也不能用一方排斥或取代另一方的片面性思维的程式去理解,而应该从二者的辩证统一,即类与个人的有机统一的角度去把握。

诚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尤其是马克思在论及人的发展时,确实在不少地方强调了个人的全面发展或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但是,我们决不能藉此而断定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仅仅是指个人的全面发展。

因为我们同样在不少地方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类或代表着类的一般人的发展或全面发展的论述。

譬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明确指出:个人的这种发展是在历史上前后相继的等级和阶级的共同的生存条件下产生的,在这些个人中有类或人在发展,或者是这些个人发展了人。

又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在《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也指出,在作为人类社会主义结构的序幕的历史时期,只有通过最损害个人的发展,才能取得一般人的发展。

尤其是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为明确地指出:人类的才能的这种发展,虽然在开始时要靠牺牲多数的个人,甚至牺牲整个阶级,但最终会克服这种对抗,而同每个个人的发展相一致。

可见,马克思不仅在多处直接使用了类的发展或全面发展(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类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实质上是指类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提法,而且他在多处所使用的人、人类、一般人、一切人等等的发展,实际上指的都是类的发展或全面发展。

马克思不仅论及到了与个人的全面发展相区别、相对立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另一个侧面,即类的全面发展,而且还论及到了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特别强调了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类的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对立统一。

在他看来,尽管在开始时类的发展要以牺牲多数个人、甚至整个阶级为代价,但人最终会克服这种对抗而使类与每个个人的发展相一致。

而这种一致的最后结果当然是扬弃了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为了使类整体的发展而不得不最损害个人的发展、使个人变得畸形而片面并最终又反过来制约着类整体的全面发展的状况,使类和个人都得以和谐一致地全面发展。

马克思上述思想观点都充分说明,从类与个人的有机统一的角度去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既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包含的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的一贯思想。

二、既然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是类与个人的辩证统一,那么,相应地也就应从类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两个层面及其辩证统一去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

从类的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第一,类特性的全面发展。

类特性是人区别于物、尤其是动物的根本特征或本质特性。

这种特性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

而劳动实质上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或生物活动的社会性活动,即人在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条件下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活动,也是在人的理性和需要支配下的具有自觉能动性的、尤其是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所以,人的类特性的发展,实质上也就是人的社会性、实践性、自觉能动性(尤其是创造性)的充分发展。

而人的社会性、实践性以及以创造性为主要容的自觉能动性都不过是人的主体性的具体表现。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类特性的发展,也就是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而又全面的发展。

第二,类能力的全面发展。

类能力是指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本身生产的能力,等等。

而所谓类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和发展过程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而获得的区别于动物的能力,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它可以从以下五个主要方面加以规定和把握:其一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必须首先具有的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以满足物质生活资料需要的能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生产力。

这是人类能力体系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决定其他能力的基础和获得其他能力的前提。

其二是自觉地建构、调控、发展和完善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利于类特性和社会生产力以及其他类能力充分发展的能力。

其三是自觉调控精神生活和精神生产以利于整个族类的健康发展和每个族类成员身心健康的能力。

其四是对种族自身繁衍的自觉调控的能力。

其五是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或整个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能力。

由这五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面而构成的类能力体系的发展,是类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容。

它决定和制约着类特性和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类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

因而,它也是类的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的涵。

第三,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

与类特性和类能力的发展互为基础和前提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类建立在低下的生产力的基础上的简单、狭隘和封闭的社会关系向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基础上的丰富、全面和开放的社会关系的发展;由带有类似动物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痕迹并使人受其盲目地支配的社会关系向真正属于人并受其自觉调控的社会关系的发展;由使人奴隶般地服从于固定的社会分工和由此而导致的畸形、片面地发展并不断地生成着人与人的对立的社会关系向使人终于成为自己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

第四,类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

类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既是类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表现和最高目标,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其实质容是指人类凭借自己的类特性、尤其是类能力的充分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和发展而使整个族类从自然压迫和人类自身创造的社会(关系)压迫中解放出来并使每个族类成员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和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指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充分发展和实现的过程以及人类将奴役和支配自身发展的外在必然性与人类社会本身发展变化的在必然性以及限制人类发展和自由的其他条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从而使自己族类的每个成员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发展自身多方面才能的一种社会状态。

以上四个方面的涵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一个层面,即类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

显然,这些涵决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或每个个人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所能包容和囊括的。

当然,要全面、准确地规定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仅仅从类的发展的角度去把握仍是不够的。

就象不能用个人的全面发展来代替类的全面发展一样,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另一个层面的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也不是类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所能包容和取代的。

因此,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还必须从个人的角度去把握。

从个人的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第一,类特性在个人身上的充分发展。

这主要是指在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自觉能动性等类特性的充分发展。

从类与个人的相互关系来看,个人的类特性的充分发展是通过类或作为类的存在形式的社会与个人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一方面,社会将个人置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通过教育和文化(广义的文化)同化等手段和途径将自然人(仅具人的外形并不等于人,如狼孩)转化为社会人或使其变成合格的类成员;另一方面,个人又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将人类特有的社会性、实践性、自觉能动性等特性展现出来,并在适当的社会条件下使其得以强化和充分发展。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个人的类特性的充分发展取决于类整体的根本特性或本质特性的发展程度以及社会给个人发展所提供的各种社会条件。

而个人的类特性的充分发展又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应有的基本涵之一,这是不容置疑的。

第二,个人能力或才能的充分发展。

恩格斯曾经指出,全面发展的人,应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个人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既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也是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容。

这里所指的个人能力或才能与类能力一样,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既包括体力,又包括智力;既包括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能力或作为生产力要素所具有的生产技术能力,又包括从事精神活动或精神生产的能力以及需要和消费的能力;既包括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以及驾驭社会关系的能力,又包括开拓和创新的能力;既包括德能,即思想觉悟与道德修养的能力,又包括审美的能力;既包括现实能力,又包括潜在能力;等等。

在个人诸方面能力的发展中,马克思着重关注的还是个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因为马克思所讲的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个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而个人的片面发展又是由旧式分工所造成的体力劳动和脑力(智力)劳动的分离开始的。

所以,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是人的能力全面发展的主要容,也是人的其他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正因如此,所以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应是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的人,首先是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