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简介.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Collegeof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学院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公路学院道路材料教研室、工程机械学院材料系、资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依托学校工科优势学科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一个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在材料表面工程、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领域实力较强,交通材料方向研究和开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层次高。
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5%,高级职称教师占56%。
部分教师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教育部优秀人才计划、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校级教学名师等,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院拥有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0名。
学院目前设置的本科专业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道路与机场工程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及电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
建有道路材料工程、热加工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及功能材料四个专业实验室。
部分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或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应届生研究生录取率超过20%。
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多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20多项,年均科研经费过千万元。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项。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4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9部,申报国家专利24项。
与美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的不少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国内不少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设材料科学、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加工工程5个系和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非金属矿产及应用、燃料电池材料4个研究所。
依托本学院建有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矿物应用基础与物化性能检测方法国土资源部开放实验室及吉林省汽车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5个本科学士学位授权专业、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同时,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长江学者特聘岗,具有学科齐全、理工结合等特点,其教学、科研水平居国内前列。
材料科学学科ESI排名2004年起进入全球前1%,2014年起进入全球前1‰。
学院拥有一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授69人,副教授45人。
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宋玉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元元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蒋青、郑伟涛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连建设、蒋青、郑伟涛教授等一批知名学者在本院任教。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五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总经费过亿元,在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汽车工程材料、薄膜生长与薄膜理论、高分子交联与接技理论、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微观机理、超塑性与塑性精密加工、汽车现代成型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一些成果已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下述领域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多点无模成形技术、非平衡凝固理论与技术、纳米相变理论、薄膜生长与薄膜理论、储能电极材料、先进材料焊接与连接、新型超塑性镁合金、高强韧铸造铝合金、新型热作模具钢等。
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 45项。
自2000年以来,在国内外SCI 收录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800余篇。
专业设置:1.本科专业:材料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硕士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工程3.博士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An Introduction of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lin University, China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Jilin University is composed of five departments and four research institutes. They are Depart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Department of Metal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and Department of Materi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 Institute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Institute of Non-metal Mineral and Application as well as Institute of Fuel Battery. Besides, based on the college are the Key Laboratory of Automobile Material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the Laboratory fo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Function Mineral Materials and Measuring Methods of the Correspond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the Automobile Materials Research Center of Jilin Province. The college offers programs leading to the B. Eng., M. Eng., and Ph.D. degrees, and more than 10 post-doctor positions are available in the college every year. There are three Cheung Kong Scholars positions for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Material", "Material Science" and "Materi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The college emphasizes the combination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Furthermore, the college ranked the top 1% during 2004-2014 and then the top 1‰ in 2014 among the leading research institutes in the world.In the college, there are now 69 full professors and 45 associated professors. Among them, Prof. Song Yuquan is the Academician of CAS, Prof. Li Yuanyuan is the Academician of CAE, Prof. Jiang Qing and Prof. Zheng Weitao are Cheung Kong Scholars; Prof. Lian Jiangshe, Prof. Jiang Qing and Prof. Zheng Weitao won have obtained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ientists.In the latest five years, the college has undertaken more than 300 research projects with the funding of more than 100 million yuan. Numerous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fields of nanomaterials, polymer, inorganic materials, automobile engineering materials, film growth, and super-plasticity, major research programs including (1) mold-free shaping technique, (2) non-equilibrium solidification, (3) fundamental studies of nano-phase change, (4) film growth, (5) electrodes for energy storage(6) welding and connection for advanced materials (7) advanced ultra-high plastic magnesium alloy, (8) high strength and toughness cast aluminum alloy, and (9) new cast hot-work die steel. So far, the college has won more than 50 awards including the National Award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National Award for Technological Invention, etc. and published more than 1800 SCI papers since 2000.Programs Offered:1.Undergraduate Programs:Materials Physics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Polymer Materials & EngineeringMetallic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Materi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2.Master Programs: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MaterialogyMaterials Processing Engineering Materials Engineering3.Ph.D. Programs: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MaterialogyMaterials Processing Engineering。
北航材料学院研究生新生指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生指南2007北航材料学院研究生会编制2007-9-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卷首语…启航发现,这实在是件令人庆贺的事情。
因为对于你们,终于经历了重重考验,成为了所谓百里挑一的拔尖新生,来到了也许是很多人期待甚至是渴望的材料学院;更因为对于学院的全体师生,崭新闪亮的第07级又在期盼中新鲜出炉;也因为对于你们,一个新的轮回即将开始,这份踌躇已久且未有的体历也终于到来。
不必惊恐于今日的彷徨,因为大家都是这样一路走来。
九月你我即将相见,你们的轮廓也将一点点清晰,完整。
或许你们也一样,我也在从一个名字,一串电话号码变得具体形象了。
不过我还的确不是着急的人,未来的日子我们都有足够时间和事情去认识对方,还是让时光老人来介绍才最准确罢。
刚刚经过了与朝夕相处四年同窗的分离,追着火车奔跑、落泪的记忆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而现在又迎来了朝气蓬勃的你们,恍惚间,我似乎又看到了当年的同学们——有点稚气却不失自信,有点懵懂却对未来充满希望。
而此刻的我已经明白,未来的两年半我要和你们在一起。
我们都爱称材院为“才院”,我觉得这代表的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肯定,一个足够优秀的认可。
同时,它也很年轻,今年也不过50岁,但它却不缺乏力量,辉煌有为的03级,刻苦奋进的04级,锐意进取的05级,还有激情四射的06级,从材院成立伊始,我们就以最响亮的声音破土而出,用百分之一百二的努力来打造我们的王牌舰队。
当然,要成为优秀的“才院”学生,绝对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没有吃最大苦受最重的压力的心理准备,我可能也只能很残酷的说一声:“才院”not for U!传说中的“才院”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想有一半需要你们慢慢去了解,细细去体会,而另一半就将等待你们去开拓,去创造,创造一个属于你们的历史,一段不悔的青春岁月!!我们这样告诉自己:“愿为补天之材,当作定海之料。
”共勉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奋力而争荣!目录2007年9月卷首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辉煌历程任重道远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0华诞纪念文集二零一一年十月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0华诞纪念文集目录一、院长致辞 (1)二、学院沿革 (3)三、学院简介 (5)四、学院历任领导及教职工名单 (6)五、学院杰出校友简介 (10)六、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事记 (19)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名单 (37)八、结束语 (64)一、院长致辞2011年是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喜庆的一年。
在这一年,我们既迎来了学校的115周岁华诞,也迎来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0周年的生日。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有着深远的历史。
先辈在1905年设立了唐山路矿学堂矿业科,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力量蓄积,终于在1931年8月1日成立了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
今天,作为现任的材料学院院长,我万分地感慨于材料学科“二十年孕育,八十年建设”这一艰辛而又厚重的奋斗史。
在这不断发展壮大的80年里,材料学科一直秉承着优良的学术传统。
从矿冶工程到高速铁路关键材料,我们一直紧扣时代脉搏,密切瞄准和跟踪国家科技和经济建设领域对材料的迫切需求,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努力的创新,不断地创造了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80年来涌现了吴自良、姚桐斌、陈能宽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魏寿昆、周惠久、陈新民等16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在这些杰出校友的引领下,脚踏实地、从严治学、刻苦创新的精神不断在学院的发展史中得以沉淀和传承。
作为学院院长,在回顾学院80年的漫漫征途时,我总是不断地被这种精神所感染和鼓舞。
昨天的唐山交大材料学科是足以令人感慨和钦佩的;而历经了80年的发展,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科的今天也同样是令人自豪和振奋的。
虽然50年前由于院系调整,大部分骨干教师被抽调他校,但经过几代材料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到今天,我校材料学院建设成了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三个本科专业的办学格局;全院目前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在职教职工96人,在校博士、硕士、本科学生1586人。
石墨烯应用技术创新研究院简介-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墨烯应用技术创新研究院简介青岛大学石墨烯应用技术创新研究院隶属于校直属科研单位,由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刘敬权教授领衔组建。
刘敬权教授1989年7月于山东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8年到澳大利亚留学,并分别于1999年和2004年在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国外学习和工作近13年。
2010年4月回国并担任青岛大学教授,入选山东省万人计划第一层次,受聘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2013年获得青岛市突出贡献奖,2014入选青岛市第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15年被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政府聘任为科技副区长。
在Chem. Rev., Angew. Chem. Inter. Ed.,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dv. Func. Mater., Chem. Comm., Carbon, J. Mater. Chem., Macromolecules等国际著名SCI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被引用超过5000次,高被引论文4篇,撰写合著5部。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科研项目14项,其中产业化项目4项。
申请发明专利近30余项。
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1)石墨烯及其应用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2)非重金属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3)RAFT 可控自由基聚合功能高分子的合成及生物分子改造;(4)电化学及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组装及应用;(5)电磁流变智能材料的制备,高性能水基润滑液制备;(6)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能源、防腐、吸波中的应用研究。
主要成员介绍:研究院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博士后1名,其中青岛大学一层次特聘教授2名,二层次特聘教授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9名。
许元红,女,博士,洪堡学者,一层次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大学石墨烯应用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微纳米光电材料研究所所长,青岛市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专家。
2009年01月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博连读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汪尔康院士;同年留汪尔康院士团队工作;2010年05月01日到2011年04月30日获德国洪堡奖学金的支持,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进行科研工作;2012年01月获聘第二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人才;2014年05月作为青岛大学第一层次特聘教授人才引进到青岛大学,加入泰山学者刘敬权教授团队。
材料学院简介方案

研究方向
高端装备关键材料
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战略需求而开展金属材料强韧化 及成型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矿物材料与矿用材料
服务于地矿行业采矿过程中所用的关键工程材料,以及采出天然矿 物制备新材料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这是一种新型化学热处理技术,以 多元纳米材料(碳、硅、铝等)作为共 渗剂,获得了表面硬度更高的材料,例 如对于42CrMo处理后表面洛氏硬度达 到67。
目前已经在耐磨材料方面得到了应 用,如大连地铁掘进时得到了应用。
成果简介
表面技术-激光表面熔覆和热处理技术
应用领域:工件表面淬火、失效表面 修复补焊(如齿轮齿面淬火及修复、 截齿齿面淬火及修复、凸轮表面强 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杨绍斌 2014年11月30日
汇报纲要
学院概况 平台资质 社会合作 研究方向 成果简介 科研项目 科研获奖
学院概况
材料学院办学起源于1978年机械工程系开 办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本科师资班。1979 年招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本科生。至今已 有36年历史。
实验室
材料综合实验中心下设31个专业实验室, 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具备解决材料科 学应用基础问题与重大工程问题的能力。
社会合作
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 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神东集团、阜新矿业集团、霍林河煤业集团、 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天地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本溪钢铁(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北方重工、朝阳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吉林东煤机械有限公司、沈阳重型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简介专业: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1光电薄膜及器件本方向主要研究薄膜材料结构与光电性能关系以及其表面/界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优化与发展先进光电薄膜材料及其器件的制备方法、测量原理与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有:(1)先进太阳能薄膜制备及器件技术;(2)新型氧化物半导体光电薄膜的掺杂改性及原型器件探索;(3)场发射纳米多层半导体薄膜制备及器件技术;(4)钙钛矿锰氧化物及半金属磁隧道结制备及器件开发;本研究方向曾主持完成国家973、86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国家发明授权10余项。
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科技等多个项目。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严辉、张铭、王如志、王波02纳电子与磁电子学本方向主要研究纳米体系及低维材料的在热、电、磁等外场调制下的结构、电子与电荷的相互关联效应及新型纳电子器件制备技术探索。
主要研究方向有:(1)磁电调控作用下低维体系(量子点、量子线及二维电子气)量子输运问题研究;(2)基于纳米体系的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及蒙特卡罗法的结构设计及性能模拟;(3)纳米场发射显示器件的冷阴极结构设计、制备及相关基础研究;(4)碳系(CNT及graphene)纳电子器件化技术基础研究;基于本研究方向,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Phys. Rev. B, Appl. Phys. Lett.等发表论文多篇,申请国家发明多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科技等多个项目。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王如志、张铭、严辉03纳微仿生表面仿照动植物表面的特殊微观结构,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相关技术制备纳米和微米多尺度的仿生复合结构,研究材料表面微观结构与表面功能特性间的本质联系,开发具有特殊润湿性能以及其它功能特性的表面材料,探索相关表面材料在自清洁、微流芯片以及舰船减阻等领域的实用途径。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设 从事教学 、 科研 的研究所 ( 中心 ) 、 材 料专业实验室 、 材 料 测试 中心 实 验 室 、 材 料 检 测 室 及 上 海 同材 科 技 发 展 有 限公 司 等 机 构 . 拥 有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一 级 学 科 博 士 学 位 授 权 点 和博 士 后 流 动
站, 其 中材 料 学 ( 原无 机非金属材料 ) 是 全 国首批 博士 点之一 , 也是 国家和上 海市重 点学科 、 国 家“ 2 1 1 工程” 项 目重 点 建 设 学 科 、 教 育部 2 I世 纪 教 育 “ 振兴行 动计划” 的重点建设 学科 、 “ 长 江 学者奖励计划” 特 聘 教 授 设 岗学 科 . 学 院现 有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本 科 专 业 , 下 设 5个 专 业 方 向 :建 筑 材 料 、 高分 子材料 、 无 机 非 金属材料 、 金属材 料 、 复合材料. 材料科 学 与工程 研究 生专业有 材料 学 、 材料 物理化 学 、 材 料 加 工工程 、 生物材料 、 纳米材料与技术 等 , 各专业具有二级 学科硕士 、 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 院 以科 学研 究 和 工 程 实 践 成 果 为 办 学 基 础 , 以具 有 国际 化 视 野 的 、 良好 科 学 素养 和 工 程 实 践 能 力 的 师 资 队伍 为 保 障 , 创 建 以递 进 式 课 程 群 为课 堂 教 学 链 , 以实 习基 地 、 教学 实验平 台、 创新研发基地 为创新实践链 , 以工程实践 、 国际化教 学 、 双 学 位 等 为 交 流 合 作 链 开 放 型 卓 越 人 才培养体 系. 综合考 虑本科 、 硕 士 和 博 士 3个 阶段 , 提高人 才培养 效率 , 形 成“ 4 + M” 卓 越 人 才 培养模式 . 学 院师 资 力 量 雄 厚 , 现 有教职 工 1 3 1人 , 其 中正 高 职 教 师 4 O人 、 副高职教 师 3 7人 , 博士生 导师 3 7人 . 学 院 承 担 着 国家 重 点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 “ 9 7 3 ” 计划) 、 国家 高技 术 研 究 发 展计 划 ( “ 8 6 3 ” 计 划) 项 目等 国家 级 项 目 , 省部级重大和重 点科研 项 目, 并 积 极 参 加 全 国 和 上 海 地 区 的 重 大 工 程 项 目的 建设 和 研 发 , 接受各类 企业委托 的技术 开发 项 目, 向社会输 出了一批 高科技成 果. 在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科 的应 用 基 础 和 高 新 技 术 领 域 探 索 创 新 , 形 成 了 以建 筑 材 料 为 特 色 , 高 分 子 材 料、 无机材 料 、 金属材料 、 复合 材 料 和 纳 米 材 料 齐 头 并 进 的学 科 格 局 . 学 院 长 期 坚 持 与 国 内外 同行 密 切 合 作 和交 流 , 聘 请 了来 自德 国 、 美国、 日本 、 丹 麦 等 国及 我 国材 料 界 的 知 名 专 家 学 者 为 名 誉 教 授 或 兼 职 教 授 , 开展科研 合作 . 并 积 极 拓 展 国际 办 学 途 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果简介
新能源材料-锂电池电极材料
➢主要进行的是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 研究开发工作。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7项。 成功开发两种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 分别在开封碳素和广东风华锂电实现产业 化。掌握了碳包覆提高材料的可逆容量, 降低了不可逆容量关键技术。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旨在解决锂资源 限制,在大规模储能电池领域应用,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这是一种新型化学热处理技术,以 多元纳米材料(碳、硅、铝等)作为共 渗剂,获得了表面硬度更高的材料,例 如对于42CrMo处理后表面洛氏硬度达 到67。
目前已经在耐磨材料方面得到了应 用,如大连地铁掘进时得到了应用。
成果简介
表面技术-激光表面熔覆和热处理技术
应用领域:工件表面淬火、失效表面 修复补焊(如齿轮齿面淬火及修复、 截齿齿面淬火及修复、凸轮表面强 化)。
学缘结构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英国曼切斯特大学、 德国伊尔梅瑙理工大学(TUIL)、京都大学、日本名古屋 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 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平台资质
省级平台
辽宁省地下工程特种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省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成果简介
矿用高强度紧凑链
在校博士生11人,研究生76人
学院概况
本科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 ➢成型及控制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辽宁省内第一个目录外专业)
在校学生
在校本科生1230人,学生就业签约率名列学校前茅。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40人,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26人, 博士学位达65%,博士后出站5人。在读博士11人。
成果简介
新能源材料-石墨烯电极材料
➢超 级 电 容 器 电 极 材 料 , 以 天 然 石 墨为原料制备石墨烯电极材料。目 前石墨烯及其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 方面开展工作。已经达到文献最好 水平。
➢超 级 电 容 器 与 锂 离 子 电 池 组 合 被 称为是电动汽车电源的最佳组合。
成果简介
表面技术-多元纳米共渗技术
实验室
材料综合实验中心下设31个专业实验室, 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具备解决材料科 学应用基础问题与重大工程问题的能力。
社会合作
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 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神东集团、阜新矿业集团、霍林河煤业集团、 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天地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本溪钢铁(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北方重工、朝阳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吉林东煤机械有限公司、沈阳重型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材料学科前沿研究
面对社会与经济的中长期发展,适应材料学科发展,开展的新能源材 料、纳米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研究。
研究人员及其研究方向
姓名 杨绍斌 台立民 时海芳 李刚 任鑫 孙跃军 刘敬福 付大军 杨志 徐洋 张勇 孔建飞 洪晓东 王鸣 赵以松 吕宝臣 黄立国 杨建林 沈丁 庄伟彬 王学雷
研究方向 1.新能源材料,2.功能矿物材料,3. 特种矿用材料 1.精细化学品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开发 1.材料表面改性,2.金属材料强韧化 1.高能量束表面改性,2.材料激光合成及表征 1.材料高温腐蚀与防护,2.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1.高温材料强韧化机理及应用,2.钢铁材料强韧化,3.高强高韧铝合金 1.铸造合金新材料及成型,2.聚合物矿物复合材料,3.合金的电化学腐蚀机理 1.金属凝固与新材料制备技术,2.材料加工工艺及其过程控制 1大型铸造模拟,2.铸造模具 1.高温合金制备与性能表征,2.强流脉冲电子束等先进表面改性技术 1.焊接技术与工程 1.过渡金属配合物,2.工业高盐废水处理 1.高分子材料阻燃及改性,2.嵌段共聚物自组装,3.纳米材料合成 1.薄膜与微尺度材料的力学行为,2.微尺度器件与材料的可靠性评价 1.氧化物陶瓷粉体烧结技术,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和性能表征 1.亚稳材料制备及性能表征,3.材料表面改性 1.钛合金的铸造、锻造及轧制 1.稀土永磁材料 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和性能表征 1.金属基复合材料,2.矿物功能材料,3.材料断裂行为的预测与控制 1.无机微孔材料,2.新型磷酸盐/亚磷酸盐合成与性质研究
与社会各界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实习基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
研究方向
高端装备关键材料
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战略需求而开展金属材料强韧化 及成型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矿物材料与矿用材料
服务于地矿行业采矿过程中所用的关键工程材料,以及采出天然矿 物制备新材料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杨绍斌 2014年11月30日
汇报纲要
学院概况 平台资质 社会合作 研究方向 成果简介 科研项目 科研获奖
学院概况
材料学院办学起源于1978年机械工程系开 办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本科师资班。1979 年招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本科生。至今已 有36年历史。
已为社会输送5200余名毕业生和研究生, 涌现出我校本科毕业生第一位当选中国工 程院院士的徐惠彬院士,国家前80位企业 董事长梁铁山,在nature正刊第一作者发 表论文的赵立东杰出青年学者等。
学院概况
博士学科
矿物材料与矿用材料博士点
硕士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材料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在校研究生
轧辊轴面激光淬火强化
活塞环沟槽内壁激光淬火
成果简介
表面技术-电镀表面腐蚀防护技术
针对电镀表面存在针孔,腐 蚀性下降,开发了一种高分子封 孔剂,使液压支柱表面耐腐蚀性 大幅度提高,获得了工业应用。
成果简介
矿用高强度紧凑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和吉林省东 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009年签订战 略合作协议,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的校企合作。极大地加快了企业制 备工艺技术的改进步伐,现生产高 强 度 紧 凑 链 ( φ38-48mm ) , 已 经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