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合集下载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佚名
【期刊名称】《电子元件与材料》
【年(卷),期】2011(30)11
【摘要】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四川建材学院硅酸盐工程系,1991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开展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金属材料、材料物理、应用化学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总页数】1页(P41-41)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材料;复合材料;材料物理;应用化学;科研工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21
【相关文献】
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J], 朱归胜;陈彩明;陈国华;赵昀云;张秀云
2.基于全员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学风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J], 叶旭;杨健美;时杨;尚荣勇;王宇;谭麟;李娴;胡惠婷;姚亚平;张龙飞;李春林;陈浩;李亚男;何智宇
3.助力冷链发展新型复合蓄冷材料带来保温箱变革——对话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戈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高鸿毅[J], 任芳
4.北京科技大学招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J],
5.北京科技大学招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学科评估院校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学科评估院校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学科评估院校排名本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42个,本次参评34个;具有“博士点”授权的单位共35个,本次参评15个;还有10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10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

参评高校共69所。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航天、航空、信息、国防等高新技术进步的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从事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和电子封装技术领域的高级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

该专业学生既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又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扎实基础,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从业的适应面广,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在石油化工、高分子功能材料及特种复合材料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研究发展型复合人才。

专业内容:本专业以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学习高分子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计算机的应用等现代科技和设计手段;强调对学生进行坚实的理论基础、创新的思维方法和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主要课程: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合成工艺、聚合物结构与性能表征、特种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

就业与深造:毕业生可在石化、航空航天、化工、轻工等领域相关科研、企业等部门从事高分子合成与应用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也可进一步深造攻读研究生。

2007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和应届攻读研究生率合并达100%。

学制及授予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BNTF的合成、单晶结构和性能

BNTF的合成、单晶结构和性能

王珀会,曾炼,谌思嘉,吴金婷,黄明,李鸿波BNTF 的合成、单晶结构和性能王珀会1,曾炼1,谌思嘉1,吴金婷1,黄明2,李鸿波1(1.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99)摘要:以3,4⁃双(3'⁃氨基呋咱基⁃4'⁃)氧化呋咱(BAFF )为原料,采用廉价易得且绿色环保的丙三醇为溶剂,经氯化亚锡还原合成关键中间体3,4⁃双(3'⁃氨基呋咱基⁃4'⁃)呋咱(BATF ),后经过氧化氢氧化得到3,4⁃双(3'⁃硝基呋咱基⁃4'⁃)呋咱(BNTF ),总收率为59.0%。

采用1H NMR 、13C NMR 、IR 、MS 和元素分析对BATF 和BNTF 进行表征,并成功获得BNTF 单晶结构数据,BNTF 晶体为正交晶系,属P 212121空间群,a =0.71437(10)nm ,b =0.96839(11)nm ,c =1.51555(17)nm ,V =1.0484(2)nm 3,Z =4,D c =1.876g·cm -3,F (000)=592;优化BNTF 合成工艺,考察投料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BNTF 产率的影响,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 (BATF )∶n (35%H 2O 2)∶n (98%H 2SO 4)∶n (Na 2WO 4∙2H 2O )=1∶60∶40∶0.86,反应时间3h ,反应温度30℃,收率可达93.3%;采用DSC 法和TG⁃DTG 法测定BNTF 的热稳定性,分别用Kissinger 法、Rogers 法和Arrenhis 法计算BNTF 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 a (147.83kJ·mol -1)、指前因子A (9.33×1015min -1)和分解速率常数k (2.18×10-44),计算了BNTF 的热爆炸临界温度(T b =201.36℃);利用Kamlet⁃Jacobs 方程估算得到BNTF 的爆速(8.3km·s ⁃1)、爆压(31.3GPa );分别按照GJB772A-1997方法601.2和602.1测试BNTF 特性落高(H 50=43.0cm )和摩擦感度(36.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203)专业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203)专业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20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1)专业简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创办于2006年,200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从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江西省"九五"至"十二五"重点学科,江西省第一、第二批示范硕士点,是学校博士点建设支撑学科单位。

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有序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教研室有专兼职教师1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3人。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立足于服务钢铁、钨、铜铝等金属材料固态、液态成型领域产业,形成了材料设计与组织性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的特色研究方向。

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面向南京钢铁、新余钢铁、萍钢、沙钢、江铃、江钨、江铜等大型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

(2)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以钢铁、钨、铜铝等金属为背景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有关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与钢铁、钨、铜铝等材料固态及液态成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标准1.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及相关领域所需的学科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并能够熟练应用一门外语和计算机。

1.1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知识的能力。

1.2 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能够在材料成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材料成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和合作能力。

1.4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具备扎实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分析、研究、解决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承担企业高级工程技术岗位的要求。

具有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产品与工艺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西南科技大学介绍

西南科技大学介绍

西南科技大学介绍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具有50余年办学历史。

学校实行中央、四川省和绵阳市共建,由四川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中国西部重点建设的14所高校之一,是全国67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具有开展留学生教育及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和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设的全国36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

学校位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占地4086亩。

校址原为清华大学绵阳分校。

学校校舍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

校园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科学生2.4万余人。

设有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长虹信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和体育学科部;在工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农学、管理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设有57个本科专业和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已有3个专业开展联合招生、独立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所有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

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9个,有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犯罪防控研究中心和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2个,科研机构20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多人,其中教师约1400人,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00余人,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22人,有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和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努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办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学科评估院校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学科评估院校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学科评估院校排名本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42个,本次参评34个;具有“博士点”授权的单位共35个,本次参评15个;还有10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10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

参评高校共69所。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航天、航空、信息、国防等高新技术进步的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从事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和电子封装技术领域的高级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

该专业学生既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又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扎实基础,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从业的适应面广,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在石油化工、高分子功能材料及特种复合材料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研究发展型复合人才。

专业内容:本专业以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学习高分子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计算机的应用等现代科技和设计手段;强调对学生进行坚实的理论基础、创新的思维方法和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主要课程: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合成工艺、聚合物结构与性能表征、特种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

就业与深造:毕业生可在石化、航空航天、化工、轻工等领域相关科研、企业等部门从事高分子合成与应用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也可进一步深造攻读研究生。

2007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和应届攻读研究生率合并达100%。

学制及授予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硕士专业简介1控制工程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硕士专业简介1控制工程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硕士专业简介:1.控制工程(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是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控制工程是应用控制理论及技术,满足和实现现代工业、农业、国防以及其他社会经济等领域日益增长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

一、培养目标培养从事设备制造及生产、工程施工、经济社会系统运行中的控制系统设备的设计、研发、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掌握现代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设计、运用及开发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01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02管理工程与企业信息化;03智能控制与模式识别;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5无线测控及无线通信技术;06先进制造与CAD 技术;07自动检测与智能仪表;08现代电子系统设计;09网络集成技术。

三、主要课程线性与非线性规划、最优估计理论和系统辨识、系统工程、现代信号处理、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以及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四、适用范围控制工程直接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可在设备制造及生产,工程施工及生产,经济、金融、社会系统,航空、航天、化工、交通等专用生产设备及生产的行业从事控制工程设备及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控制工程设备及系统的生产与制造,控制工程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和维护,经济、金融社会系统的分析、决策及管理等工作2.电子与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应用领域。

电子技术旨在利用微电子学基础理论解决电子器件、电路设计、仪器仪表及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等工程应用技术问题,信息技术旨在解决信息传送、信息处理以及信号检测等涉及的工程应用问题。

一、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网设计与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的管理、研究、设计运营、维修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本。

学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西部重点建设十四所高校之一。

扩展资料
西南科技大学重点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农学、地质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川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地质工程、环境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经济学、工程力学、软件工程、工业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应用化学、对外汉语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南科技大学介绍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

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陈永灿、校长董发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硅酸盐工程系。

在传统建筑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发展,现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工作。

学院为四川省材料学科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下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及复合材料、金属材料方向)、材料物理、应用化学、功能材料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前三者为第一批次招生,功能材料专业为是新兴战略产业相关专业,第二批次招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应用化学为四川省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是四川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为学校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先进建筑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共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四川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南科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25个,研究所(中心)4个,联合实验室9个。

目前学院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品牌课程10门、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团队”1个,校级“无机非金属材料核心课程教学团队”1个。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4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38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53.5%,博士生导师4人,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0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和教学良师6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50.3%。

学院外聘教授100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

学院与中国工程物
理研究院、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和密切的合作关系。

近三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7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军工项目等4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1亿余元。

共发表学术论文662篇,其中SCI、EI收录2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6项,各级鉴定成果22项。

学院实施的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班”、“创新人才班”为试点的人才培养工程,运用学院雄厚的师资和科研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创新教育、社会实践、文体等特色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充分挖掘同学的潜能,造就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创新人才。

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大型科技竞赛中屡创佳绩。

如:2011年以来连续三年在全国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中获得佳绩;荣获2011年度“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优胜杯”荣誉称号及社会实践先进组织单位;学生刘锋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生黄通昀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指导团队荣获学校“青年文明号”称号。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毕业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好评。

二十多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5000余名材料、化学化工类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在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建材行业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产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大学毕业生普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学院本科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院本科生考研年平均录取率近20%以上,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