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准确、合理地使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升计算速度及准确率。

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我认为计算达不到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能够简算的对象,如:“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5与任何双数相乘”以及其他的能够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使用乘法分配律实行简算”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根据以前的教学我发现,其实学生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还是会自觉的用乘法分配律的。比如算几套课桌椅价钱的问题,学生会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也就是渗透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我在教学内容这部分时,学生确实很难达到自觉地使用分配律去计算,特别是一些变式就更加的困难了。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觉观察算式特点的习惯。学生对于计算的目的是得到答案,而忽略了计算的过程,这也跟我平时的教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有这样一道题(80+8)×25,学生完成后,我随即将该题改为“88×25”让学生做,学生做出了两种答案:①、88×25=80×25+8×25=2000+200=2200;②、88×25=11×(8×25)=11×200=2200。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他们说: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让他们分别同25相乘;第②种则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把8与25相乘,

最后再乘11。

听完学生的介绍后,我实行了总结,首先肯定了两种答案的准确,然后对两种答案实行了分析:两种答案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发现了8与25相乘非常简便,能够凑整。于是想方设法对88实行分解,所以都把握住了这道题的关键,所以都是准确的;两种解法的区别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种解法是用加法实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律。第②种解法用乘法实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方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