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现

合集下载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概念与应用分析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概念与应用分析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概念与应用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在日益扩大的电网规模下,应用现代化的电网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的现状,逐步进入“智能电网”时代,大力推行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保证我国地区电网的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智能化电网;管理;应用效果随着电网改革的逐渐深入,应用现代化的电网运行管理新模式——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是大势所需。

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理能够充分适应我国目前电网发展的要求及社会经济生活对高质量电能的需求。

在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下,电网的运行速度及人力资源的管理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同时,由于对变电监控及调度的一体化运行,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也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为安全供电提供了保障。

本文主要通过对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概念及应用进行分析,推广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应用,促进我国电力系统及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

1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在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下,电网调度监控中心与变电操作队以及运行维护人员相结合,各部门人员分工明确,对处理电网事故异常响应速度快,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值班的人员,人力资源使用率增高,充分利用了OPEN3000自动化技术实现调控端的各个需求,也符合国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调度监控人员掌握设备运行信息更加及时、全面、准确,事故异常处理命令下达快捷,但是同时对调控人员要求更高,责任更重。

因此,简单的说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就是“调控中心+操作队”。

相对于以往的运行管理模式来说,“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大大让管理链条缩短,人力资源的使用率更高。

从电网安全及经济运行等方面看,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和积极的意义。

以我国浙江省的电力改革为例,近年来大力推行地级和县级电力公司进行“调控一体化”,积极进行调控管理模式的改革。

以往的调度中心、集控站、操作队三者结合的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而言,工作压力较大。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发布时间:2021-07-12T05:48:28.364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7期作者:王红叶[导读]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研究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大同市云州区供电公司山西大同 037300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电网规模的迅速扩大,电网结构以及电网特性更加复杂,调控的难度不断增加,传统的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逐渐体现出局限性,难以满足大电网的运行需求。

实施电网各级调控一体化运作,对现有设备的调度以及设备的集控功能进行融合和统一管理,能够提高设备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电网可靠性。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研究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关键词: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电网调控一体化指的是对电网调度和变电监控进行一体化设置,将电网运行操作和监控调度多方结合起来,对电网进行共同管理。

传统电网管理模式需要较多的人力,变电站监控、运行和维护需要依靠集控站负责。

集控站工作分配不均匀,有时候工作人员大量闲置,有时候人手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运行成本。

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中,调度中心统筹电网的调度以及变电站监控工作,并且可以执行在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遥控等操作;运维操作站负责调度指令的分解、执行和运行、巡视工作,二者各司其职。

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将监控工作调整给调度控制中心,集中监测,整合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意义提高了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在“调控一体化、运维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电网运行管理的业务流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岗位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调度人员、运维人员和监控人员的职责更加明确。

此外,根据监控所得的信息,调度、运维之间可实现无缝衔接,降低了停电等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了电网的运行安全。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精简了电网调度控制的步骤,充分利用了自动化设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其可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电网运行状态数据的分析上;实现了对电网运行的全程监控,可及时发现、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故障,并能调整电网调度方案,从而提高电网运行管理的水平。

浅析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

浅析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

浅析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电网的规模也在高速的发展之中,无论是电网技术装备水平还是电网技术的支持系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电网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

为了适应国家和电网发展的需要,并为广大电网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电力企业有必要提出一系列新的电网管理模式。

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其符合国家电力企业建设智能化电网的目标。

文章主要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监控对变电运行管理的创新,这种管理模式更符合国家电力企业建设职能电网的目标。

因此,电力企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确保电力安全运行和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实行集约化、精益化管理,调整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积极采用电力系统自动化先进技术,对电网的生产运行实行调控一体化管理,以满足国家电网发展的需求,提高电网管理和运行的效率。

1 实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采用的是“调度中心+集控站+操作队”的运行管理模式,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很多工作人员要身兼数职,通常集变电站监控、运行、维护等责任于一身,使得他们常常顾此失彼,集控站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常常严重失衡,忙的时候人手不足,闲的时候大量劳动力都被闲置,这就使大量劳动力和劳动成本被占用,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采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可以缓解目前的困境。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规划和建设主要是基于不断扩张的电网规模、越来越复杂的电网结构、不能适应现代化电力系统生产运行需要传统的运行管理模式等问题,以及电力企业服务意识的增强、对高水平电网管理的追求而提出并实施的。

这种管理模式实行后,电网的调度、变电站的监控以及紧急遥控操作大都是由调度控制中心负责的,而调度指令的分解、执行和巡视等工作则由运维操作站来负责,在这个过程中,调度控制中心和运维操作站责任明确,各行其责又紧密配合,这样将全部监测工作集中了起来,有效地整合了人力资源和部门结构,为监控系统的设计、建设和使用提供了条件。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之中,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系统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桎梏,严重的制约了电力系统的功能的发挥。

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的结合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运行现状,找寻出提升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系统技术运行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字] 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之中,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具有高度保障性的管理服务,有效的保证了电力系统合理的进行对电力资源的分配工作,有效的实现了电力系统发电配电的统一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通过优良的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手段可以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进行稳定的运行【1】。

正是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这些优良功能使得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系统和电力系统的关系变得密不可分。

截至目前为止,在进行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系统技术的应用过程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力系统的应用水平,并为电力系统的有效利用提升出相应的商业化应用水平,在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的过程之中,有效的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为保证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有效的保证。

一、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在电网系统中的应用现状截至目前为止,随着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系统已经初步具备了专有的信息通信渠道,也具备了一定的组成部分,具体的来说,其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是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系统的连接网络;其次,是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系统所连接的各个部分(包括电力部门、电力用户、变电器等);最后,适用于电力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在这几个部分之中,电力通信网络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

随着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行业也正在经历着激烈的变革。

具体的来说,面临着激烈的市场化信息竞争,跨行业的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技术逐步深入进电力系统之中,作为连接各个电力部门的有效通信手段【2】,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系统理应作为电网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并不断的引领着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效率向前发展。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摘要:随着不断推广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运行的模式,为完成改革电力系统机构,使其对迅速发展的智能电网的要求能够满足,现今,我国对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运行的模式不断加强实施力度。

因为实用型的技术支撑功能系统是对一体化进行调控的关键,所以,此文分析了一体化调控支撑功能系统的构造以及一体化调控支撑系统的具体施行两个角度对电力系统中调控电网的技术应用进行论述,希望能给电力系统技术操作人员带来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网调控;应用技术探究一体化的电网调控由电网调度监控中心与操作运维站两部分组成。

操作运维站职责是管辖变电站巡视装置,操作准可,倒闸实施,维护运行,意外处理并且接受调控中心的管辖与调度。

调控中心对电网中一切调度的工作负责,涉及对变电站监控调度系统信号定义及分类的工作,并负责对110千伏以及以上电压变电站进行监控,保证分类的监控调度信号清晰还有明确的意义。

1一体化调控支撑功能系统的组成依据设计一体化调控的思路,电网运行调控管理模式对EMS系统的扩展监控调度功能,包含一致的权限管理、划分动态责任区、一体化界面、二次装置建模、事项智能分类以及信息分流分层。

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技术包含:分类信息预警、分流采集数据信息、分类、合并与分层信息、分层展示人机信息示、系统的安全备份。

系统必须满足的是统一的基础数据的平台,有着跨平台以及混合的平台等技术,能够对已有的自动化调度应用的功能进行集成。

系统结构体系必须对各种管理调度模式支持,能够灵活的进行配置。

对应独立对每个功能模块设计,变化其一模块不会对其余模块的运行稳定有影响。

系统需要有高层的电网应用与集中进行监控之类的功能。

为满足电网智能调控的要求,还需要对综合故障分析、二次设备在线监控以及综合智能告警等功能进行掌握。

2实施一体化调控支撑系统2.1 一体化调控支撑系统的大体框架在使用EMS 系统的前提下,对升级一体化调控支撑技术进行完善来实现系统支持。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做更深入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针对电网运行特点,做好各项工作的优化,争取不断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

标签: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实施是满足当代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我国电网的智能运行、提高工作业务效率、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电网企业也必须要注意到几方面问题,以确保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能够发挥其作用和优势。

以下本文就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1、电网调控一体化概述电网调控一体化主要是指利用先进的多平台技术,通过建立完善的调度系统模型进行控制,并且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基础控制平台,可以有效实现对电网的监理与控制,这样就可以有效形成一个整体化的应用环境,有利于电网稳定运行。

与我国电力建设的发展相比,国外的电力市场起步相对较早,所以在电力系统中,电网运行调度系统以及电力的交易活动已经实现有机结合,这样的结合有利于促进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所以,电力工程的工作人员可以借鉴一些外国的先进技术,结合该地区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再电力工程发展过程中,找到具有自己特点的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电力工程快速发展,提升电力工程的质量。

另外,在电力工程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电力调度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完善的调度管理体系,广泛应用电力调度一体化管理方式。

2、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必要条件2.1自动化的实现要想实现电网调控与运行管理的一体化运作,实现电网管理的标准化与集成化,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即技术是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体化运行管理需要多种技术提供支持,包括自动化技术、集成技术、智能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等等。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随着我国电网的不断发展壮大,电网调度监控也成为了电网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将电网调度与监控系统进行融合,实现电网调度和监控的一体化运行管理,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信息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是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分析和预测,实现对电网运行的全面掌控。

1、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电网的实时监控和预测,避免了人为差错和故障的发生,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关于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探讨

关于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探讨

关于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探讨电网的运行正在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传统的电网运行设备和技术手段较为落后,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供电要求。

所以应加强对电网运行的管理,引进先进的设备,采用最新型技术,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提高电网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文章将讨论如何对电网进行一体化的调控,以加强对电网的运行管理。

标签: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1 实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需要安排三个岗位:调度中心、监控中心和巡维中心。

工作人员常常是三边跑,在平时要时刻监控变电站的情况,偶尔要对集控站的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当电力出现故障时要进行紧急维修。

电力企业为了保证供电的稳定,雇佣了大量的技术人员,以便对故障进行抢修。

但是平时系统正常运行时,工作人员只需要监控设备即可,而系统故障的情况特别少,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是企业在具有一定的规模后,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提高供电水平而采用的新型管理模式。

模式中改变了原有的岗位结构,解散了监控中心,巡维中心对电网进行维护并执行调度中心发布的指令。

二者紧密配合,整合了企业原有的人力资源,发挥了在岗员工的最大价值。

2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2.1 实现电网高效管理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将调度与控制有机的结合,减少了传统管理中的人员浪费现象。

管理人员能够在任意时刻全面准确的掌握电网的运行情况,及时判断电网中的运行故障,并派遣巡维中心的人员去执行维修任务。

这种模式提高了调度的灵活性,使电网运行更加的安全和稳定,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

2.2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技能管理人员通过对一体化电网设备的监管,可以时刻了解变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判断出发生故障的原因,提高管理人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人员调度,能发挥管理人员的指挥职能,使各部门之间协同作业,保证日常工作更加安全、有序的展开。

2.3 为电网运行增加先进设备和技术我国的电网设备较为落后,技术也尚未达到领先水平,所以造成了之前管理系统的不健全,人员的浪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4 运行所 高浦 梧侣 安兜 半兰山 合计 管理人员 5 4 4 4 17 值班长 4 4 4 4 16
( 1 ) 运行所按片设立, 原则上设立在所管辖变 电站的地理交通中心位置, 并优先考虑设立 220 kV 变电站。运行所至所辖变电站正常行驶时间不超 过 45 min。当运行所管辖的变电站数量与人员配置 不相适应时, 可增加运行所人员。 以厦门电业局为 例, 运行所人员及岗位设置如表 4 所示。 ( 2 ) 运行所的位置原则上保持固定 , 不应随电
2. 13 3. 变电运行模式
福建电网原调度运行管理状况 福建电网调度机构由省、 地、 县三级调度组成,
省、 地、 县调度机构现有调度员 748 人。 其中, 省调 地调 114 人, 县( 区) 、 配调 614 人。 调度员 20 人, 2. 2 福建电网原变电运行管理状况 截至 2009 年底, 全省主网有 21 个集控站、 农网
第 31 卷第 4 期 2011 年 12 月 DIANLI YU DIANGONG
ISSN 1674- 6104 CN 35- 1296 / TM
福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现
殷自力, 陈
( 福建省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03 )
摘要: 根据对国内先期电网调度运行模式的分析 , 制定了福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建设框架 , 通过 开展地、 县级电网调控一体化试点工作, 取得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 调控一体化; 集中监控;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TM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104 ( 2011 ) 04- 0004- 05
3
3. 1
调控一体与集控站管理模式的对比
组织结构 在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中, 调控与变电站
地调 层 面, 在原有地市公司机构设置的基础 , 将原变电部 上 增加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功能, ~ 35 220 kV 门运行维护的 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监控 业务纳入地调统一管理。 按照调控一体化的要求,
表3 管理人员 6 值班长 4 电网调度 正值 4 副值 4
作指令票管理规定》 等规章制度及文件。 4 . 4 技术平台的升级 ( 1 ) 以建成满足智能电网调度的技术支持系统 在原有 EMS 的基础上扩充开发调控一体技 为目标, 而且易于实现信 术支持平台。该平台不仅投资少, 息共享, 方便为各专业开拓高级应用提供更广阔的 [8 ] 信息支撑 。通过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 配合电网 建设和设备更新, 构建与大运行体系相适应的设备 基础条件。 ( 2 ) 出台《福建地区电网调控一体系统技术规 , 范》 指导一体化支持平台建设, 并以此为契机, 全 面整顿信息分类工作, 治理信息抖动问题, 规范与 五防等系统的接口配合。 ( 3 ) 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应满足智能化和调度 智能化、 可视化和一体化是 管理模式发展的要求, 调度自动化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发展方向 。
将原有调度班组改建为调控中心, 统一开展对属地 ~ 35 220 kV 等设备的运行集中监控和管辖 范围内 范围内电网、 电厂的调度管理。 以厦门电业局地调 电网调控中心人员及岗位设置如表 3 所示。 为例,
人 副值 4 综合 4 合计 30
厦门电网调控中心岗位设置表 变电站监控 正值 4
县调层面, 将配电网络运行集中监控业务纳入 县调统一管理。按照调控一体化要求, 将原有调度 班组改建为县级调控中心。 运行所不再承担相关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监控 业务, 负责所辖变电站日常操作、 巡视维护、 在线系 统监视、 异常及事故处理等, 接受相应调控中心运 行指挥。其设立原则如下:
用变电运行大区域集中监控模式的人员配置减少 , 平均每座变电站运行人员配置 1. 5 ~ 6 人。其中, 深 圳配置人员最少, 平均每站 1. 48 人; 北京配置人员 平均每站 5. 94 人。 最多,
表1 各地区变电运行人员配置情况 调控一体模式 北京 管辖 500 kV 变电 220 kV 站数 110 kV 及 35 kV 量 / 座 合计 监控人员数量 变电运行人员数量 站均人员( 人 / 座) 2 50 1 53 15 > 300 5. 94 深圳 4 27 124 155 10 220 1. 48 青岛 4 27 124 155 12 > 200 1. 87 集控站模式 济南 广州 0 19 37 56 119 - - - 114 > 350
人 弹性值班人员 副值 4 4 4 4 16 弹性正值 6 6 6 6 24 弹性副值 6 6 6 6 24 5 4 4 4 合计 34 28 28 28 118
厦门电业局运行所岗位设置表 倒班人员 正值
副值班长 4 - - - 4
17
网的发展而改变。 当电网不断发展, 原有运行所的 数量不能满足操作和巡视维护等要求, 才申请增设 运行所。 ( 3 ) 在县公司境内属省公司资产的 220 kV 变电 站, 按两种方式考虑, 各电业局可根据实际情况确 定: ① 当 220 kV 变电站数量较多且相对集中、 可以 形成片区规模时, 或者相邻县公司境内的 220 kV 变 电站数量较多且相对集中、 可形成片区规模时, 设 立运行所 ( 如长乐、 福清 ) , 并纳入电业局调控中心 监控。②当 220 kV 变电站相对分散、 不能形成片区 220 kV 变电站 纳入电业局调控中心监控, 规模时, 实行少人值班。 4. 3 业务流程的变更 ( 1 ) 地区调控中心投运后, 省调调度员仅与地
[4 ]
。 ④ 对调度核心业务的技术支
调控合一、 统一调度的运作模式。 监控中心同时指 挥发电、 输 电、 配 电 工 作, 主网调度和监控合一科 室,配网调度独立科室, 并与主网调度科室相通。 北京借鉴新加坡管理模式的经验, 将变电站监 控与主网调度一体化值班, 由调度处统一管理。 ( 2 ) 监控与调度分离的运行管理模式 ( 如济南、 广州供电公司的运行管理模式) 。 济南 采 用 集 控 中 心 管 理 模 式, 操作与监控一 体, 集控中心归属变电运行部门管理 。 广州有 3 种运行监控模式: 集控站模式; 集中监 视 + 操作队模式 ( 监视中心只负责变电站的监视, 不接受调度令, 也不操作, 调度令直接下达给操作 队) ; 监控中心 + 操作队模式 ( 调度令下达给监控中 心, 再转操作) 。 不同运行管理模式的人员配置如表 1 所示。采
持不够。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 电网调度任务日益 复杂繁重。目前, 各级电网调度机构亟需调动各种 资源, 为电网调度运行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因 此, 需推进调度业务模式转型, 实现电网运行资源 优化整合, 提升大电网集约化控制能力。 加快推进 电网运行管理组织架构重建与人员合理配置 , 实现 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等多专业的有效融合 , 从而实 现调控一体化。 本文拟对国内调度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 研 究福建电网原有调度及运行模式, 将调控一体与集 控站管理模式作对比, 总结福建电网推行调控一体 化取得的成效, 以资交流。 - 4 -
引言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以及复杂程度的日益提 高, 原有的运行组织模式在确保电网及设备安全 、 优化配置资源、 提高人员劳动效率以及专业管理等 方面的局限性越发明显
[1 -3 ]
1
国内调度运行管理模式
分析青岛、 济南、 北京、 深圳、 广州等 5 家供电公 司的变电运行集中监控的调研结果, 可知变电站的 运行监控模式主要分两种。 ( 1 ) 变电运行大区域集中监控的运行管理模 式, 即调控合一 ( 如青岛、 深圳、 北京供电公司的运 行管理模式) 。 青岛采用监控中心 + 操作队模式。 监控中心 设调度长、 主 网 调 度、 配 网 调 度、 变电站监控等岗 位, 负责监盘以及事故处理等情况下的开关遥控 。 操作队负责变电站计划性停送电操作、 日常巡视维 护、 现场事故处理等工作。
调调度员进行业务联系, 不直接与运维站及其负责 220 kV 运行维护的 变电站值班人员进行业务联系, 简化了业务流程。 泉州地调与上下级之间业务关 系, 如图 1 所示。 - 6 -
图1 泉州电网调控中心业务关系示意
( 2 ) 针对运行组织结构和调度功能调整的变化, 统一制定调度运行内部主要业务流程 ( 如图 2 ) 和工 作规范, 以适应福建电网调控一体运行管理模式。
结构扁平。 而在集控站管理模式中, 调 两级建制, , 、 、 度与集控站各为独立建制 形成调度 集控站 变电 站 3 级结构, 较为复杂。 3 . 2 业务流程 在调控一体运行管理模式中, 变电站监视与电 网调度于 一 体, 可 及 时、 全 面、 准确掌握变电站信 息, 若对信息产生疑问, 可随时回溯, 为快速判断、 处理提供 条 件; 操 作 指 令 由 调 控 直 接 下 达 给 变 电 站, 环节少、 效率高; 事故状态下, 由调控进行隔离、 转电操作, 提高处置效率。 而集控站管理模式由于 调度与监控分离, 存在如下问题: ① 变电站信息需 经变电站监控员汇报调度员, 延缓了调度员处理事 故的速度; 调度可掌握的信息量较少, 产生疑问时 需向监控问询, 来回往复。 ② 监控上行要应对省、 地调, 下行要面向各变电站, 处在生产瓶颈位置, 增 容 易 形 成 信 息 堵 塞, 影响生产效率及 加了环 节, 安全。 3 . 3 人员配置 原集控站管理模式对监控岗人员要求较低 , 现 有变电运 行 人 员 经 短 时 培 训 即 可 满 足 岗 位 需 要。 但每个 集 控 站 均 需 配 备 监 控 人 员, 机构较为臃 [6 , 7 ] 。在调控一体运行管理模式下, 肿 只需配置一 套班组管理人员。 经测算, 调控定员数少于调度与 监控各自独立建制的定员数之和。 调度监控轮岗 对上岗人员素质要求高, 需掌握调度与变电运行两 人员业务 专业技术。调度岗与监控岗可定期轮岗, 全面, 符合一岗多能要求。
有 20 个集控站。 各地区变电站变电运行人员 ( 含 监控人员) 配置和分布情况如表 2 所示。 原变电运行管理主要采用集控站模式, 即集控 站( 或变电站) 运行由变电部负责, 在地区分片设立 集控站, 监控和巡检操作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