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麦芽的鉴别方法
麦芽鉴别

标准来源:《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出芽率取本品10g,照药材取样法(附录ⅡA),取对角两份供试品,检查出芽粒数与总粒数,计算出芽率(%)。
麦芽
Maiya
HORDEI FRUCTUS GERMINATUS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
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
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和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5mm。
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
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微甘。
鉴定误区:
误区一:将大麦外面众多的须根当成大麦的芽;
误区二:顾名思义,麦芽是大麦的芽,而市售商品麦芽看不到麦稃外有芽,看到的只是乱蓬蓬的一堆须根,所以就错误的将麦稃外没有芽的麦芽判定为不符合药典规定。
药典规定麦芽的芽长约5mm是在剥去麦稃之后测量的,是从大麦基部开始算的。
一般大麦的长度是8-12mm,发芽后如果麦稃不破裂麦芽将会从大麦的顶端长出,而5mm左右的麦芽只有大麦长度的一半左右,在麦芽生产过程中,大麦的芽尚未露出麦稃就已经停止让其生长了。
所以我们检查麦芽发芽率的时候,一定要将麦稃打开来看,不要一看麦稃外面没有芽就认为其不符合规定,更不要把为数众多的须根等成芽来看待。
(在此告诫大家在进行中药鉴定时不要形成思维定势,让自己陷入思维误区,更重要的是看标准的时候要细心,不要武断,这样我们才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
麦芽饮片中药工艺规程

目的制定麦芽饮片工艺规程,使其生产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符合本公司生产实际和GMP的管理要求,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均一、稳定。
保证产品在生产、储存、销售过程中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范围适用于麦芽饮片的全过程。
责任人生产部人员、质量部人员、生产车间人员、检测中心人员。
内容1.产品概述1.1产品名称:麦芽。
1.2产品代码:1.3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rn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1.4性状1.4.1大麦:本品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
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
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微甘。
1.4.2麦芽饮片:本品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
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伸长面为内稃包围。
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和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5mm。
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
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微甘。
1.5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脾、胃经。
1.6功能与主治: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
生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
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
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
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
焦麦芽消食化滞。
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
1.7饮片规格:整粒。
1.8包装规格:1.9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2.生产依据:整理炮制依据及炮制方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第156 页。
3.工艺流程图检验4.加工炮制操作过程4.1生产前的检查和准备:生产前各工序班组长确认各工序人员着装应符合要求;工作场所有《清场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各工序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已清洁并在有效期内;计量器具、仪表在检定周期内;工器具已清洁并在有效期内;公用介质应符合规定;核对物料标识卡与实物一致,且符合生产要求;核对内包装材料与标准样张相符;生产前,收回《清场合格证》附于本批《批生产记录》上,同时做好《生产状态标识》。
中药生麦芽的功能主治

中药生麦芽的功能主治麦芽的概述•麦芽,又称生麦芽,是指将大麦或小麦经过发芽、糊化、风干等一系列工艺制成的一种中药材。
在中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被用于制作中药方剂或作为药材单味使用。
麦芽的功效•麦芽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健脾养胃等功效,并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以下是麦芽常见的功能与主治:1. 清热解毒•麦芽能够清热解毒,对于热毒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常见的清热解毒功效主治包括:–肺热咳嗽:麦芽可清热润燥,缓解肺热引起的咳嗽症状。
–大便秘结:麦芽能解除大便秘结,缓解腹部胀痛等不适症状。
2. 利尿通淋•麦芽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对于排尿困难、尿少、尿液混浊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常见的利尿通淋功效主治包括:–水肿:麦芽具有排除体内多余水分的能力,对于水肿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尿路感染:麦芽能够增加尿量,有助于排出体内的细菌,缓解尿路感染引起的炎症症状。
3. 健脾养胃•麦芽有助于健脾养胃,能够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食欲,提高营养吸收。
常见的健脾养胃功效主治包括:–食欲不振:麦芽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食欲。
–脾胃虚弱:麦芽有补益脾胃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麦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麦芽的常见使用方法是制成煎剂或者饮片,用水冲服或煎煮服用。
在使用麦芽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用量:一般成人每次口服麦芽煎剂10-30克,每日3次;或饮片每次15-30克,每日3次。
具体使用剂量应根据医师指导或个人体质调整。
2.煎煮方法:将麦芽放入适量水中煎煮,一般煎煮时间为20-30分钟,待水量剩余1/3时即可取出。
3.禁忌:孕妇慎用;对麦芽过敏者禁用;胃寒泄泻者不宜使用麦芽。
麦芽的副作用和食物相互作用•麦芽作为一种中药,尽管功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食物相互作用需要注意:1.胃肠反应:麦芽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腹胀、腹泻等症状。
麦芽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麦芽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麦芽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uulgare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
【古代炮制方法】晋代有熬(炒)令黄香(《肘后》)的方法。
唐代用微炒(《千金》)、炒黄(《外台》)等法。
宋代亦微炒黄(《圣惠方》)。
元代有焙法(《活幼》)。
明代有巴豆炒(《普济方》)、发芽(《品汇》)、炒熟(《宋氏》)、煨(《景岳》)等炮制方法。
清代有炒黑(《得配》)、炒焦(《害利》)的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1、麦芽:取成熟饱满的净大麦,用水浸泡六七成透,置能排水容器内,盖好,每日淋水2~3次,保持湿润,待叶芽长至0.5厘米时,取出干燥。
本品出芽率不得少于85%。
2、炒麦芽:取净麦芽,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棕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灰屑。
3、焦麦芽:取净麦芽,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有爆声,表面呈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麦芽呈梭形,长8~12毫米,宽3~4毫米;表面淡黄色。
一端有幼芽淡黄色,皱缩或脱落,下端有纤细而弯曲的须根数条;质硬,破开内有黄白色大麦米一粒,粉质;气微,味微甘。
炒麦芽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偶见焦斑,有香气。
焦麦芽表面焦褐色或焦黄色,有焦香气。
【质量标准】麦芽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5.0%,出芽率不得少于85%。
炒麦芽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4.0%。
焦麦芽水分不得过10.0%。
【炮制目的】麦芽味甘,性平。
归脾经、胃经。
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的功能。
生麦芽消食和胃,通乳。
用于消化不良,乳汁郁积,乳癖。
炒麦芽性偏温而气香,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
焦麦芽性偏温而味甘微涩,消食化滞,止泻,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泄泻。
【应用选择】1、生用(1)消化不良:可与谷芽、山楂、白术、陈皮等同用,治一般消化不良,对米、面积滞或果积(食水果过多而致消化不良)有化积开胃作用,如小儿消食方(《中药临床应用》)。
中药麦芽课件ppt

常见配伍药物
山楂
增强消食导滞作用,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等 症。
柴胡
增强疏肝解郁作用,用于肝气郁结、胁肋胀痛等 症。
郁金
疏肝理气,用于肝气郁结、胁肋胀痛等症。
中药麦芽具有回乳作用,哺乳期妇女 应避免食用。
05
中药麦芽的配伍与使用方法
配伍原则
相须原则
麦芽与山楂、神曲等消食药配伍 ,可增强消食导滞功效,用于食
积停滞、脘腹胀满等症。
相使原则
麦芽与疏肝理气的柴胡、郁金等 配伍,可增强疏肝解郁作用,用
于肝气郁结、胁肋胀痛等症。
相畏相杀原则
麦芽无明显的药物配伍禁忌,但 需注意与某些药物同用可能会产
麦芽能够疏肝理气,缓解肝气郁结的 症状,如胁痛、胸闷等。
麦芽能够促进气血流通,改进血液循 环,有助于缓解身体的不适症状。
调节情绪
麦芽中的成分能够调节情绪,缓解焦 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助于改进心 理健康。
其他药理作用
降血糖
麦芽中的成分能够下落血糖,对 于糖尿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 用。
抗氧化作用
麦芽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 能够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
其他临床应用
总结词
中药麦芽在临床上还有其他的用途,如治疗慢性胃炎、降血糖等。
详细描写
麦芽能够促进胃黏膜修复,对于慢性胃炎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同时,麦芽还能下 落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也有一定效果。此外,麦芽还具有一定 的抗菌作用,能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
04
中药麦芽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麦芽的采集和炮制方法
01
02
03
采集
麦芽一般在春季或夏季收 割后,选择干燥、饱满的 大麦粒进行发酵和发芽。
中药炮制麦芽实验报告书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麦芽的炮制方法及其原理;2. 掌握麦芽炒黄、炒焦、炒炭的炮制技术;3. 分析炮制过程中麦芽的性状变化;4. 评估炮制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试剂与仪器:大麦、炒制容器、炒制锅、炒制工具、电子天平、温度计、筛子、干燥箱等;2. 麦芽炮制辅料:麦麸、水等。
三、实验方法1. 麦芽炮制前的处理:将大麦洗净,浸泡于清水中,保持水温在20℃左右,浸泡时间为6-8小时,待大麦发芽至约0.5cm时,取出晾干。
2. 炒黄麦芽:(1)将炒制锅置于炉子上,预热至150℃;(2)将麦芽置于炒制锅中,用中火翻炒,炒至麦芽表面呈棕黄色,有香气逸出,取出晾凉;(3)筛去灰屑,装入密封容器中备用。
3. 炒焦麦芽:(1)将炒制锅置于炉子上,预热至200℃;(2)将麦芽置于炒制锅中,用中火翻炒,炒至麦芽表面呈焦褐色,有爆裂声,取出晾凉;(3)筛去灰屑,装入密封容器中备用。
4. 炒炭麦芽:(1)将炒制锅置于炉子上,预热至300℃;(2)将麦芽置于炒制锅中,用武火翻炒,炒至麦芽表面呈焦黑色,无白心,取出晾凉;(3)筛去灰屑,装入密封容器中备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炒黄麦芽:炮制后麦芽呈棕黄色,有香气,炒制过程中麦芽的发芽率降低,部分麦芽表面出现裂纹。
2. 炒焦麦芽:炮制后麦芽呈焦褐色,有爆裂声,炒制过程中麦芽的发芽率明显降低,部分麦芽表面出现焦斑。
3. 炒炭麦芽:炮制后麦芽呈焦黑色,无白心,炒制过程中麦芽的发芽率几乎为零。
通过对比分析,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炮制方法对麦芽发芽率的影响逐渐增大,炮制程度越深,发芽率越低。
这表明炮制过程中,麦芽的有效成分逐渐减少,炮制程度越深,药效越低。
五、结论1. 麦芽的炮制方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不同炮制方法对麦芽的性状和药效有显著影响;2. 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炮制方法均能降低麦芽的发芽率,炮制程度越深,发芽率越低;3. 炒黄麦芽适用于临床应用,炒焦、炒炭麦芽药效较低,需谨慎使用。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麦芽

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麦芽规格 Hordei Fructus Germinatus specification 麦芽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麦芽等级 Hordei Fructus Germinatus grade 在麦芽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麦芽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
4
4 规格等级
表1 麦芽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
规格 等级
共同点
性状描述
区别点
麦芽
一等 二等 统货
干货。呈梭形,长 8~12mm,直径 3~4mm。 出芽率不少于 90%*, 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 5 脉,先 胚芽露出稃外比例小 端长芒已断落;腹面为内稃包围。除去内外 于 10%。 稃后,有 1 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胚芽及 出芽率不少于 85%*, 须根,胚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 0.5cm,须 胚芽露出稃外比例小 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硬充实,断面白色, 于 20%。 粉性。无臭,味微甘。含杂率不高于 1%。无 出芽率不少于 85%*。
图 1 麦芽药材一等品
5
图 2 麦芽药材二等品
图 3 麦芽药材统货 5 要求
应符合《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中第7章项下相关规定。
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历史沿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麦芽始载于魏晋时期《名医别录》,在穬麦条下曰:“以作蘗,温,消食和 中”。 唐代《药性论》,云:“大麦糵,使,味甘,无毒。能消化宿食,破冷气, 去心腹胀满”。表明在南北朝至唐代时期麦芽已经开始药用。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之其他制法考点复习

六、其他制法六、其他制法 1.定义复制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称为复制法发酵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称为发酵法发芽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称为发芽法制霜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的方法称为制霜法。
制霜法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分为去油制霜、渗析制霜、升华制霜等煨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湿面皮或湿纸包裹,或吸油纸均匀隔层分放,进行加热处理,或将药物与麦麸同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的方法称为煨法提净某些矿物药,特别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除净杂质后,再进行重结晶,以进一步纯净药物,这种方法称为提净法水飞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称为水飞法干馏将药物置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使产生汁液的方法,称为干馏法制绒某些纤维性药材,经捶打、推碾成绒絮状,筛去粉末的炮制方袪,称为制绒拌衣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表面用水湿润,加入定量的辅料使之粘于药物上,晾干的炮制方法,称为拌衣 2.其他制法炮制药物(2018A 、X ;2016A ;2015A )复制半夏、天南星半天发酵六神曲-发芽麦芽-制霜巴豆、西瓜霜巴西煨肉豆蔻、木香肉香味 提净芒硝萧敬腾水飞朱砂、雄黄-干馏竹沥、蛋黄油-制绒艾叶-拌衣灯心草- 3.复制法要点炮制品辅料(每100kg 的半夏)炮制目的(通性: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半夏(2018C;2016C)清半夏8%白矾20kg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姜半夏生姜25kg,白矾12.5kg增强了降逆止呕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法半夏甘草15kg,生石灰10kg;pH在12以上技巧:草拟法案,法网恢恢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 炮制品辅料炮制目的(通性: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天南星制天南星白矾、生姜燥湿化痰的作用增强胆南星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清水)燥烈之性缓和;药性由温转凉,味由辛转苦,功能由温化寒痰转为清化热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芽的鉴别方法
麦芽又名大麦毛、大麦芽,始载于魏晋时期《名医别录》,在穬麦条下曰:以作蘗,温,消食和中。
唐代《药性论》,云:大麦糵,使,味甘,无毒。
能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表明在南北朝至唐代时期麦芽已经开始药用。
其来源于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鉴别时可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鉴别。
1.性状鉴别
麦芽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
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
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和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5mm。
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
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微甘。
2.显微鉴别
麦芽粉末灰白色。
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3~60
m,脐点人字形或裂隙状。
稃片外表皮表面观长细胞与2个短细胞(栓化细胞、硅质细胞)交互排列;长细胞壁厚,紧密深波状弯曲,短细胞类圆形,有稀疏壁孔。
麦芒非腺毛细长,多碎断;稃片表皮非腺毛壁较薄,长80~230
m;鳞片非腺毛锥形,壁稍厚,长30~110
m。
3.薄层色谱法鉴别
取麦芽粉末5g,加无水乙醇3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加50%氢氧化钾溶液1.5ml,加热回流15分钟,置冰浴中冷却5分钟,用石油醚(30~60℃)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石油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麦芽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
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10: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1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5%硝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