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优选演示
合集下载
中药学补虚药培训课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山药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山药
补本肺文、档脾所、提肾供三的脏信气息阴仅、供性参平考力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缓,不寒不热、不燥不腻,处号,称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平补三焦良药”!
党参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诸参比较
人参—大补元气,补诸脏气,益智安神。
脾
肺
西洋参—性质偏寒,清火力强,治阴虚火旺咳嗽痰血 。
补气生津
清补,不耐人参温补者用之。
气 虚 ,
党 参—功同人参而力缓,除大补元气外,代人参。又善
津 伤
4、用于扶正祛邪,要分清主次,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
5、宜采用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便于保存、服用,并 可增效的剂型。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补气药
共性特征:甘,入脾肺。补气,治疗气虚证
气虚证
脾气虚-纳差、便溏、体倦、脏器下垂,出血 肺气虚-气短、声低、气喘、自汗 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加剧
黄芪
临床应用
脓成不溃,配人参、当归、白芷等,托里透脓
4.痈疽久败疮 散
补气托毒生肌
溃久不敛,配人参、当归等,十全大补丸
中风麻木不遂
5.气虚,血行不畅-补气行血,治
风寒湿痹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学课件 补虚药

5、心气不足,惊悸失眠。如归脾汤、天王 补心丹。
用法用量:煎服,3~9克;挽救虚脱可用 15~30克。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为百合科藜芦属 植物,有毒性,善杀虫毒)、五灵脂同用。
别称:红参、别直参、白糖参,为蒸制加 工品。
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主产于美 国、加拿大。我国也栽培。
药性: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阴不足的食少倦怠。 2、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 3、肺燥干咳。 用法用量:煎服9~30克。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夹黄芪的干燥根。
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 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 肌。
应用:
1、气虚乏力,食少便溏,水肿尿少,中气下 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如补中益气汤、 归脾丸。
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应用: 1、脾虚食少,久泻不止,白带过多。如参苓
白术散、完带汤。 2、肺虚喘咳。 3、肾虚遗精,带下,尿频。 4、虚热消渴。
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种子。
药性: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应用: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
药性:甘,平。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 疮。
应用:
1、脾气虚弱,脘腹挛急疼痛。 2、肺燥干咳。 3、肠燥便秘。用温凉开水冲服。 4、解乌头类药毒。 5、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补阳药味咸入肾,性多温热,以补肾阳为 主。
配伍:温里药;补益脾肺药;滋阴药。
应用:
1、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有与人 参类似的补益脾肺之气作用而药力较弱。 常用党参代替古方中的人参。
用法用量:煎服,3~9克;挽救虚脱可用 15~30克。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为百合科藜芦属 植物,有毒性,善杀虫毒)、五灵脂同用。
别称:红参、别直参、白糖参,为蒸制加 工品。
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主产于美 国、加拿大。我国也栽培。
药性: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阴不足的食少倦怠。 2、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 3、肺燥干咳。 用法用量:煎服9~30克。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夹黄芪的干燥根。
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 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 肌。
应用:
1、气虚乏力,食少便溏,水肿尿少,中气下 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如补中益气汤、 归脾丸。
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应用: 1、脾虚食少,久泻不止,白带过多。如参苓
白术散、完带汤。 2、肺虚喘咳。 3、肾虚遗精,带下,尿频。 4、虚热消渴。
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种子。
药性: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应用: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
药性:甘,平。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 疮。
应用:
1、脾气虚弱,脘腹挛急疼痛。 2、肺燥干咳。 3、肠燥便秘。用温凉开水冲服。 4、解乌头类药毒。 5、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补阳药味咸入肾,性多温热,以补肾阳为 主。
配伍:温里药;补益脾肺药;滋阴药。
应用:
1、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有与人 参类似的补益脾肺之气作用而药力较弱。 常用党参代替古方中的人参。
《中医中药补虚药》课件

助阳药
如附子、肉桂等,主要用于治 疗阳虚证。
补虚药的功效
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增强免疫功能
补虚药能够补充人体所需 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免 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调节生理功能
补虚药能够调节人体生理 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延 缓衰老。
改善虚弱症状
补虚药能够改善气虚、血 虚、阴虚、阳虚等虚弱症 状,如乏力、头晕、心悸 、畏寒等。
02
中医补虚药的常见药材
人参
补气固脱
人参能补充人体的元气 ,对于气虚所致的脱证
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益智安神
人参能益智安神,对于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 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延缓衰老
人参含有多种抗氧化物 质,能清除自由基,延
缓细胞衰老。
提高免疫力
人参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提高抗病能力。
当归
养血调经
当归能补血养血,对于血虚所 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有
补阳药的配伍原则
补阳药与温里药的配伍
温里药有助于温中散寒,促进阳气的生发,与补阳药配伍可增强机体 活力。
补阳药与行气药的配伍
行气药有助于疏通气机,促进气的运行,与补阳药配伍可增强机体抗 病能力。
补阳药与消食药的配伍
消食药有助于消化食物,促进营养吸收,与补阳药配伍可提高机体抗 病和修复能力。
补阳药与利水药的配伍
清燥药有助于清除燥热,滋润脏腑,与补阴药配 伍可增强滋阴效果。
补阴药与养气药的配伍
养气药有助于补充正气,促进津液的生成和输布 ,与补阴药配伍可增强机体滋润能力。
ABCD
补阴药与利湿药的配伍
利湿药有助于排泄体内湿邪,避免湿邪伤阴,与 补阴药配伍可促进阴液的生成。
中药学补气药课件

2、脾虚食少,肺虚喘咳,阳痿宫冷。如四 君子汤、人参蛤蚧散。
3、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如白虎加人 参汤。
4、气血亏虚,久病虚羸。如八珍汤。
5、心气不足,惊悸失眠。如归脾汤、天王 补心丹。
用法用量:煎服,3~9克;挽救虚脱可用 15~30克。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为百合科藜芦属 植物,有毒性,善杀虫毒)、五灵脂同用。
益气汤。
用量用法:类同于人参。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鉴别用药: 人参与西洋参的异同点。
人参
西洋参
相同 味甘,微苦。具有补气、生津的功效,治疗气虚
点
欲脱、脾肺气虚证,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
不同 点
性微温,能大补元气,补气 作用强于西洋参。还有补益 心肾之气,安神益பைடு நூலகம்作用, 用于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及 肾不纳气的虚喘气短等。
性凉,补气作用 弱于人参。还有 养阴清热作用, 较宜于脾肺气阴 两伤。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
药性: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应用:
1、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有与人 参类似的补益脾肺之气作用而药力较弱。 常用党参代替古方中的人参。
2、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用于气 血两虚证。
下。如四君子汤、苓桂术甘汤。 2、气虚自汗。如玉屏风散。 3、脾虚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6~12克。炒用可增强补气健
脾止泻的作用。
白术与苍术功效异同?
白术与苍术均能燥湿健脾,同可治湿阻中 焦证。但白术可以补气健脾,故适宜于因 虚而湿的脾虚湿困证。而苍术纯燥无补, 故适宜于因实(感寒,或贪吃生冷)而湿, 因性温燥烈,故寒湿困阻中焦证尤宜。
中药学补虚药ppt优选演示

中药学补虚药ppt
概述
1.含义: 凡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改 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 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亦称补养药或补益药。
2.性能特点:多甘温或甘平,归肺脾肾经 3.分类: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
药。
4.注意事项 (1)顾护脾胃 ( 2)适当剂型 (3)有表邪者不宜用 (4)不宜滥用。
5 . 用于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5 ~ 10g;用于急重证,剂 量可酌增为15~30g。宜文火另煎对服。研末 吞服,每次1.5~2g。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不宜与莱菔 子同用,不宜同时吃白萝卜或喝茶,以免影 响补力。和利尿药同用会引起胃出血。
药理作用;主要药效成分为人参皂甙和多糖, 本品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能调节中枢神经 系统的 兴奋和抑制过程。
3 . 用于热伤气津,气短口渴之证。
4 . 用于气血两亏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10 ~ 30g。
[使用注意]:气滞、肝火盛者忌用。
[性能特点]:本品甘平,力较平和,不腻不燥,入脾肺经。 既擅补中气,又善益肺气,为治脾肺气虚证最常用之 品。气能生血,气旺津生,故又具养血、生津之效, 亦治血虚、津亏之证。
太子参
来源:为石竹科多年 生草本孩儿参的干燥 块根。主产于江苏、 安徽、山东等地。夏 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 采挖,置沸水中略烫 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生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 效]:补气生津。
[临床应用]:
1 . 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
2 . 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 热汗多。
[用法用量]:煎服,10 ~ 30g。
概述
1.含义: 凡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改 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 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亦称补养药或补益药。
2.性能特点:多甘温或甘平,归肺脾肾经 3.分类: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
药。
4.注意事项 (1)顾护脾胃 ( 2)适当剂型 (3)有表邪者不宜用 (4)不宜滥用。
5 . 用于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5 ~ 10g;用于急重证,剂 量可酌增为15~30g。宜文火另煎对服。研末 吞服,每次1.5~2g。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不宜与莱菔 子同用,不宜同时吃白萝卜或喝茶,以免影 响补力。和利尿药同用会引起胃出血。
药理作用;主要药效成分为人参皂甙和多糖, 本品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能调节中枢神经 系统的 兴奋和抑制过程。
3 . 用于热伤气津,气短口渴之证。
4 . 用于气血两亏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10 ~ 30g。
[使用注意]:气滞、肝火盛者忌用。
[性能特点]:本品甘平,力较平和,不腻不燥,入脾肺经。 既擅补中气,又善益肺气,为治脾肺气虚证最常用之 品。气能生血,气旺津生,故又具养血、生津之效, 亦治血虚、津亏之证。
太子参
来源:为石竹科多年 生草本孩儿参的干燥 块根。主产于江苏、 安徽、山东等地。夏 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 采挖,置沸水中略烫 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生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 效]:补气生津。
[临床应用]:
1 . 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
2 . 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 热汗多。
[用法用量]:煎服,10 ~ 30g。
中医《中药学》PPT课件-补虚药

失常,降血脂,降血压,升血压
等。
2020/6/12
12
七、适应范围
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
慢性肝炎、冠心病、病态窦房综合征、充血性
心力衰竭、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生殖功能障碍、糖
尿病、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症属虚证者,可
2020/6/12
57
山药
Shanyao RHIZOMA DIOSCOREAE
《神农本草经》
山药 为薯蓣 科多年 蔓生草 本薯蓣 的干燥 根茎。 切厚片
毛山药
光山药
山药
性味:甘,平。
功用:
1.益气养阴(为平补脾胃气阴,营养
调补之佳品),尤宜于治脾胃气阴两虚,
伴见营养不良诸证。可作食品长期服用,
如归脾丸 (4)益气生津:治气津不足证 如生脉散 3.补益肺气:治肺气虚证 如补肺汤
人参蛤蚧散
2020/6/12
25
4.安神益智:治气血两虚之心神不安、失 眠、多梦、惊悸、健忘等 如归脾丸、天王补心丹
5.益气壮阳:治肾虚阳痿 配鹿茸 6.扶正祛邪,治:
(1)气虚外感, 如人参败毒散、参苏饮
(2)里实气虚 如黄龙汤
《神农本草经》
黄芪 为豆科 多年生 草本蒙 古黄芪 或膜荚 黄芪的 干燥根 生用或 蜜炙用
膜 荚 黄 芪
蒙古黄芪
炮台芪
冲正芪
膜荚黄芪
黄芪
性味:甘、微温 功用:
1.补气升阳,治: (1)中气下陷证 如补中益气汤 (2)脾胃气虚证 如芪术膏 (3)肺气虚证 如参芪膏
2.益卫固表止汗,治: (1)气虚自汗 如玉屏风散 (2)阴虚盗汗 如当归六黄汤
等。
2020/6/12
12
七、适应范围
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
慢性肝炎、冠心病、病态窦房综合征、充血性
心力衰竭、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生殖功能障碍、糖
尿病、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症属虚证者,可
2020/6/12
57
山药
Shanyao RHIZOMA DIOSCOREAE
《神农本草经》
山药 为薯蓣 科多年 蔓生草 本薯蓣 的干燥 根茎。 切厚片
毛山药
光山药
山药
性味:甘,平。
功用:
1.益气养阴(为平补脾胃气阴,营养
调补之佳品),尤宜于治脾胃气阴两虚,
伴见营养不良诸证。可作食品长期服用,
如归脾丸 (4)益气生津:治气津不足证 如生脉散 3.补益肺气:治肺气虚证 如补肺汤
人参蛤蚧散
2020/6/12
25
4.安神益智:治气血两虚之心神不安、失 眠、多梦、惊悸、健忘等 如归脾丸、天王补心丹
5.益气壮阳:治肾虚阳痿 配鹿茸 6.扶正祛邪,治:
(1)气虚外感, 如人参败毒散、参苏饮
(2)里实气虚 如黄龙汤
《神农本草经》
黄芪 为豆科 多年生 草本蒙 古黄芪 或膜荚 黄芪的 干燥根 生用或 蜜炙用
膜 荚 黄 芪
蒙古黄芪
炮台芪
冲正芪
膜荚黄芪
黄芪
性味:甘、微温 功用:
1.补气升阳,治: (1)中气下陷证 如补中益气汤 (2)脾胃气虚证 如芪术膏 (3)肺气虚证 如参芪膏
2.益卫固表止汗,治: (1)气虚自汗 如玉屏风散 (2)阴虚盗汗 如当归六黄汤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

调理月经不调,缓解经痛, 补血活血。
补血药
1 熟地黄
2 川芎
3 枸杞子
滋补肝肾,补血养颜,改善 贫血症状。
活血化瘀,舒缓经期痛经, 促进血液循环。
滋补肝肾,补血明目,增强 免疫力。
补阳药
1 肉苁蓉
2 仙茅
3 淫羊藿
补肾壮阳,改善肾虚阳痿, 提高性功能。
温阳助火,缓解气虚寒冷, 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4 黄莲
清热解毒,保护肝脏,降低肝病风险。
补脾药
1 党参
提高脑功能,增强记忆力,改善工作效率。
3 茯苓
补益脾胃,利水消肿,改善消化不良。
2 黄芪
补充体内气血不足,增强免疫力,抗疲劳。
4 山药
补益脾胃,健脾养胃,增强食欲。
补胃药
1 生姜
温中散寒,缓解胃寒症状,促进消化。
3 陈皮
燥湿健脾,消食化积,缓解腹胀不适。
补益肾精,增强性功能,调 理男性不育。
补阴药
1 女贞子
2 沙参
3 麦冬
滋阴润燥,调理肝肾不足, 改善肌肤干燥。
滋阴润燥,潜阳安神,缓解 失眠症状。
滋阴养肺,润肺止咳,缓解 喉咙干燥。
补肾药
1 伏苓
补肾益气,利尿消肿,改善肾功能。
3 淫羊藿
补益肾精,增强性功能,调理男性不育。
2 补骨脂
补肾壮阳,增强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4 何首乌
滋阴补肝肾,黑发养颜,抗衰老。
补心药
1 麦冬
滋阴养肺,润肺Biblioteka 咳,缓解喉咙干燥。2 丹参
活血化瘀,调理心脏功能,降低心脏病风险。
3 五味子
补心安神,缓解焦虑不安,促进睡眠。
补肝药
补虚药优秀PPT课件

17:49
6
第一部分
补气药
17:49
7
概述
一、含义:
补气
气虚证 二、功效与主治:
17:49
8
补气
补肺气 补脾气 补心气 补肾气 补元气
→ →
→ → → → → → → →
肺气虚证 脾气虚证 心气虚证 肾气不固
主主主 呼声表 吸音 呼声自 多音汗 吸低 少微
17:49
主主主 运升统 化清血 脘脏出 腹器血 胀下证 满垂 、, 纳泄 差泻
一、大补元气
气虚欲脱证
人参
大补元气、挽救虚脱 抗休克、强心、抗缺氧、 保护心肌等
元气欲脱证?
1.单用(气脱)独参汤 2.亡阳:+附子(P78) 3.亡阴:+麦冬、五味子(P78)
17:49
优质,大剂量, 浓煎频服
16
二、补肺脾益心肾之气,用于脾肺心肾气虚证
1.补肺、脾之气作用强,为治肺、脾气虚证的要药
相同点: 健脾燥湿
脾虚湿滞证
白术:虚证 苍术:实证
不同点: 兼有功效及适应证
17:49
43
山 药(附)
药材来源:
薯蓣科草质藤本薯蓣的
根茎
主产于河南,且以怀庆府地区
产者品质较佳(怀山药)
17:49
44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肺、脾、肾经。
功效与应用:
补脾、肺、肾之气
益脾、肺、肾之阴
气阴双补
特 点
肺脾肾兼治
17:49
19
四、安神增智
宁心安神
心
心
气
血
虚虚
心神不宁
心悸失眠 健忘
17:49
益智
消除疲劳 延缓中老年人记忆力减退 对儿童智力发育迟缓者有 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用法用量:补阴生津宜生用;健脾止泻宜 炒用。煎服10—30克,大量60—250克;研 末吞服,6—10克每次。
甘草
甘草
• 性能功效特点: 独具甘味,且甘味显著,药性缓和。
归心——补心气
炙用甘温
归脾胃——益气补中 甘味缓和—— 归肺——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调
和药性
生用甘平——清热解毒
• 应用:
• 用量用法:煎服10—15克,大剂量30—60克; 益气补中升阳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白术
山药
白术--山药
共性:
——味甘 ——归脾 ——补气健脾 ——脾虚食少,泄泻或便溏。
个性:
白术:
1. 甘温补气健脾,止汗安胎(专入脾胃)为补气健脾 要药。
2. 苦温燥湿利水。故凡脾气虚弱、脾胃虚寒、脾虚停水 停饮以及脾虚气弱的自汗和胎动不安均作主药。
湿盛胀满、浮肿、呕吐者不宜用。 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 久服大量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
• 比较:
大枣 益气补中 养血安神 蜂蜜 调和药性 润燥解毒,缓急
白扁豆
白扁豆
• 甘温芳香,专入脾胃,功能健脾化湿 消暑。常用治脾虚泄泻、脾虚带下过 多和阴暑吐泻。
• 健脾止泻炒用;消暑解毒生用。
第二节:补 阳 药Leabharlann 西洋参太子参西洋参
力宏,补心
—补气 生津 气 ,养阴
—用于气虚津伤 清火。
太子参
力薄,补脾
气 ,不清火。
黄芪
黄芪
1. 甘而不壅,温而不燥,气味平和。
2. 甘温补又升,故补气又升阳,为补气要药。
归脾——托疮生肌
3. 甘温补气
益卫固表
归肺
利水消肿
• 应用:
1. 广泛用于脾胃气虚证及中气下陷证。 2. 肺气虚弱卫外不固——自汗、易感。 3. 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4. 气虚不能运化水湿——浮肿,小便不利。
冲任失调胎动不安、相须 降低血压
习惯性流产、胎 合用
续断 漏下血等。
行血脉作用较强
疗伤续折
菟丝子--沙苑子
共性:
——甘温质润,归肝肾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肾虚腰痛,阳痿遗泄、尿频、带下等和肝肾不
足的目昏头晕、视力减退等。
菟丝子
沙苑子
个性
• 菟丝子
鹿茸
个性
鹿茸
甘温温补,咸味走肾,故又有强筋骨,调冲 任,托疮毒作用,故还可用治肝肾精血不足的筋 骨痿软,小儿五迟。用治冲任虚寒,带脉不固的 崩漏不止,带下过多。
用治疮疡久溃不敛,脓汁清稀或阴疽内陷。
• 使用注意:
宜从小量起用,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 阳升风动而现头晕目赤,或助火动血而现鼻衄。 凡阴虚阳亢、血热、胃火、痰热和外感热病,均 应忌用。
附:
鹿角胶:长于止血(虚寒吐、衄、崩、尿血)
鹿角霜:长于收敛止血(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亦 可用)
紫河车:
甘温温补,味咸入肾,归心补养心血;入肺 补益肺气。故还可用治肺肾两虚的喘嗽的缓解期; 用治气血不足的消瘦痿黄,产后乳少等。
巴戟天
肉苁蓉
巴戟天
辛温祛风湿,用治风湿久痹,步履艰难。
肉苁蓉
药性滋润,归大肠,而能润肠通便。用治老 人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肠燥便秘。
本品既补又泻,用途广泛。
1. 用于心气不足,常作主药;用治脾气虚常作辅 药。
2. 阴血不足,筋失所养的挛急作痛,或脾胃虚寒 营血不能温养所致的腹中挛急作痛。
3. 风寒、肺热、寒痰、湿痰、所致咳嗽均可配用。 4. 调和药性,应用广泛。 5. 热毒疮疡、咽喉肿痛。 6. 食物中毒、药物中毒。
• 使用注意:
补气药甘温壅气,易致中满,故常配理气健 脾药。
人参
党参
人参
• 功效及机理: 甘微温——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安神益智 甘微苦——生 津 止 渴
• 特点:重在大补元气,为补气固脱首选药。 • 应用: 1. 气虚欲脱——面色苍白,瞳散失神,口开手撒,
气息低微,汗出肢冷,脉沉细或微。 2. 一般的脾肺气虚证。 3. 热病伤津口渴多汗和消渴。 4. 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
• 用量用法:
常用量1.5—9克,文火另煮兑入他药汁中服下。 研末量1—1.5克,日2—3次。 救脱量15—30克,煎汁分数次灌服。
• 使用注意:
服人参后不宜喝茶叶茶及食萝卜。
人参
—益气生津 —脾肺气虚
和气津两 党参 伤证
补气力强,大补元气,且 安神益智,为峻补药。
补气力弱,专补脾肺, 且养血,为平补药。
药性大多辛、甘、温(热),主要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肾不纳气、脾肾阳虚五更泻、肾 虚精亏、肾阳虚水肿,以及下元虚冷冲任不调证。
本类助火伤阴,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鹿茸-- 紫河车--巴戟天--肉苁蓉
共性:
——甘温入肾 ——补肾阳,益精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男子阳痿、女子不孕、
腰酸耳鸣、肢冷等。
• 汤剂宜多煎,所谓“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 熟而停蓄。”
• 补虚药宜饭后服。
• 使用注意:
纯实无虚,不用补药,以免“闭门留 寇”。
• 分类:
虚证证型不外气虚、血虚、阴虚、 阳虚四类,故补虚药亦相应地分为补 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
第一节:补 气 药
药性大多甘温,主要补益脾肺之气,主治脾 肺气虚证以及气虚不摄所致的失血、出汗、小便 不禁和血虚津亏等证。
淫羊藿
杜仲
续断
淫羊藿--杜仲--续断
共性:
——甘温而补,归肝肾 ——补肝肾,强筋骨 ——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痿弱等 ——常两两相须合用。
个性
• 淫羊藿
甘温温肾壮阳,辛温祛除风湿。常用治肾阳 虚;阳痿不育,宫冷不孕及尿频和风湿久痹,肢 体麻木拘挛,步履艰难者。
杜仲 调冲任,固经安胎 —常 补肝肾作用较强,
• 用法:
燥湿利水生用,补气健脾炒用,健脾止泻炒焦用。
• 比较:
白术 燥湿健脾 甘和,健脾为主,利小便,止汗
苍术
辛烈,燥湿为主,祛风湿,发汗
• 使用注意: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山药:
甘平,入脾肺肾,既补气又养阴,肺脾 肾统补,性兼涩而有固精止带作用。故还 用治肺虚咳喘或肺肾两虚咳喘、肾虚不固 遗精尿频和白带过多以及阴虚内热消渴等。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
(优选)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 章补虚药
应用:
• 根据虚证的不同属性而选择不同作用的补虚药, 亦叫直接补。
• 根据气血相关或阴阳互根或阴血同源的理论,互 相配合使用,亦称间接补。
• 根据病情轻重缓急,而分别采用不同的剂型。如 峻补多用汤,缓补多用丸散、酒、膏、片、颗粒、 口服液等。
甘草
甘草
• 性能功效特点: 独具甘味,且甘味显著,药性缓和。
归心——补心气
炙用甘温
归脾胃——益气补中 甘味缓和—— 归肺——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调
和药性
生用甘平——清热解毒
• 应用:
• 用量用法:煎服10—15克,大剂量30—60克; 益气补中升阳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白术
山药
白术--山药
共性:
——味甘 ——归脾 ——补气健脾 ——脾虚食少,泄泻或便溏。
个性:
白术:
1. 甘温补气健脾,止汗安胎(专入脾胃)为补气健脾 要药。
2. 苦温燥湿利水。故凡脾气虚弱、脾胃虚寒、脾虚停水 停饮以及脾虚气弱的自汗和胎动不安均作主药。
湿盛胀满、浮肿、呕吐者不宜用。 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 久服大量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
• 比较:
大枣 益气补中 养血安神 蜂蜜 调和药性 润燥解毒,缓急
白扁豆
白扁豆
• 甘温芳香,专入脾胃,功能健脾化湿 消暑。常用治脾虚泄泻、脾虚带下过 多和阴暑吐泻。
• 健脾止泻炒用;消暑解毒生用。
第二节:补 阳 药Leabharlann 西洋参太子参西洋参
力宏,补心
—补气 生津 气 ,养阴
—用于气虚津伤 清火。
太子参
力薄,补脾
气 ,不清火。
黄芪
黄芪
1. 甘而不壅,温而不燥,气味平和。
2. 甘温补又升,故补气又升阳,为补气要药。
归脾——托疮生肌
3. 甘温补气
益卫固表
归肺
利水消肿
• 应用:
1. 广泛用于脾胃气虚证及中气下陷证。 2. 肺气虚弱卫外不固——自汗、易感。 3. 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4. 气虚不能运化水湿——浮肿,小便不利。
冲任失调胎动不安、相须 降低血压
习惯性流产、胎 合用
续断 漏下血等。
行血脉作用较强
疗伤续折
菟丝子--沙苑子
共性:
——甘温质润,归肝肾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肾虚腰痛,阳痿遗泄、尿频、带下等和肝肾不
足的目昏头晕、视力减退等。
菟丝子
沙苑子
个性
• 菟丝子
鹿茸
个性
鹿茸
甘温温补,咸味走肾,故又有强筋骨,调冲 任,托疮毒作用,故还可用治肝肾精血不足的筋 骨痿软,小儿五迟。用治冲任虚寒,带脉不固的 崩漏不止,带下过多。
用治疮疡久溃不敛,脓汁清稀或阴疽内陷。
• 使用注意:
宜从小量起用,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 阳升风动而现头晕目赤,或助火动血而现鼻衄。 凡阴虚阳亢、血热、胃火、痰热和外感热病,均 应忌用。
附:
鹿角胶:长于止血(虚寒吐、衄、崩、尿血)
鹿角霜:长于收敛止血(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亦 可用)
紫河车:
甘温温补,味咸入肾,归心补养心血;入肺 补益肺气。故还可用治肺肾两虚的喘嗽的缓解期; 用治气血不足的消瘦痿黄,产后乳少等。
巴戟天
肉苁蓉
巴戟天
辛温祛风湿,用治风湿久痹,步履艰难。
肉苁蓉
药性滋润,归大肠,而能润肠通便。用治老 人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肠燥便秘。
本品既补又泻,用途广泛。
1. 用于心气不足,常作主药;用治脾气虚常作辅 药。
2. 阴血不足,筋失所养的挛急作痛,或脾胃虚寒 营血不能温养所致的腹中挛急作痛。
3. 风寒、肺热、寒痰、湿痰、所致咳嗽均可配用。 4. 调和药性,应用广泛。 5. 热毒疮疡、咽喉肿痛。 6. 食物中毒、药物中毒。
• 使用注意:
补气药甘温壅气,易致中满,故常配理气健 脾药。
人参
党参
人参
• 功效及机理: 甘微温——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安神益智 甘微苦——生 津 止 渴
• 特点:重在大补元气,为补气固脱首选药。 • 应用: 1. 气虚欲脱——面色苍白,瞳散失神,口开手撒,
气息低微,汗出肢冷,脉沉细或微。 2. 一般的脾肺气虚证。 3. 热病伤津口渴多汗和消渴。 4. 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
• 用量用法:
常用量1.5—9克,文火另煮兑入他药汁中服下。 研末量1—1.5克,日2—3次。 救脱量15—30克,煎汁分数次灌服。
• 使用注意:
服人参后不宜喝茶叶茶及食萝卜。
人参
—益气生津 —脾肺气虚
和气津两 党参 伤证
补气力强,大补元气,且 安神益智,为峻补药。
补气力弱,专补脾肺, 且养血,为平补药。
药性大多辛、甘、温(热),主要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肾不纳气、脾肾阳虚五更泻、肾 虚精亏、肾阳虚水肿,以及下元虚冷冲任不调证。
本类助火伤阴,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鹿茸-- 紫河车--巴戟天--肉苁蓉
共性:
——甘温入肾 ——补肾阳,益精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男子阳痿、女子不孕、
腰酸耳鸣、肢冷等。
• 汤剂宜多煎,所谓“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 熟而停蓄。”
• 补虚药宜饭后服。
• 使用注意:
纯实无虚,不用补药,以免“闭门留 寇”。
• 分类:
虚证证型不外气虚、血虚、阴虚、 阳虚四类,故补虚药亦相应地分为补 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
第一节:补 气 药
药性大多甘温,主要补益脾肺之气,主治脾 肺气虚证以及气虚不摄所致的失血、出汗、小便 不禁和血虚津亏等证。
淫羊藿
杜仲
续断
淫羊藿--杜仲--续断
共性:
——甘温而补,归肝肾 ——补肝肾,强筋骨 ——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痿弱等 ——常两两相须合用。
个性
• 淫羊藿
甘温温肾壮阳,辛温祛除风湿。常用治肾阳 虚;阳痿不育,宫冷不孕及尿频和风湿久痹,肢 体麻木拘挛,步履艰难者。
杜仲 调冲任,固经安胎 —常 补肝肾作用较强,
• 用法:
燥湿利水生用,补气健脾炒用,健脾止泻炒焦用。
• 比较:
白术 燥湿健脾 甘和,健脾为主,利小便,止汗
苍术
辛烈,燥湿为主,祛风湿,发汗
• 使用注意: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山药:
甘平,入脾肺肾,既补气又养阴,肺脾 肾统补,性兼涩而有固精止带作用。故还 用治肺虚咳喘或肺肾两虚咳喘、肾虚不固 遗精尿频和白带过多以及阴虚内热消渴等。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
(优选)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 章补虚药
应用:
• 根据虚证的不同属性而选择不同作用的补虚药, 亦叫直接补。
• 根据气血相关或阴阳互根或阴血同源的理论,互 相配合使用,亦称间接补。
• 根据病情轻重缓急,而分别采用不同的剂型。如 峻补多用汤,缓补多用丸散、酒、膏、片、颗粒、 口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