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软件选型指南

合集下载

软件升级改造实施方案中的技术选型指南

软件升级改造实施方案中的技术选型指南

软件升级改造实施方案中的技术选型指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软件的迭代更新,为了提升软件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软件升级改造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操作。

而在软件升级改造的实施方案中,技术选型是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软件升级改造实施方案中的技术选型指南,帮助您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需求分析在进行技术选型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

明确当前软件系统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及期望通过升级改造解决的目标。

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续的技术选型提供明确的依据。

二、功能需求在软件升级改造中,功能需求是最基础的要素。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明确升级改造后所需要实现的功能。

考虑到软件升级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技术领域和模块,务必确保每一个功能需求在技术选型中都得到充分的考虑。

三、性能需求除了功能需求,性能需求也是软件升级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根据需求分析中确定的目标,明确升级后软件系统所要达到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并发能力等。

在技术选型中,选择能够满足这些性能需求的技术方案,是确保升级改造成功的关键。

四、安全需求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软件系统的安全性需求也越发重要。

在进行技术选型时,务必考虑升级后软件系统的安全性能,选择符合安全标准和加密算法的技术方案,保障系统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五、可扩展性软件系统的升级改造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更是为了为未来的需求做好准备。

因此,在技术选型中需要考虑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

选择那些具备良好扩展性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后续升级改造的难度和成本。

六、开源技术 vs 商业技术在软件升级改造中,可以选择使用开源技术或商业技术。

开源技术通常具备成熟的社区支持和强大的生态系统,可以快速满足各种需求;而商业技术则提供了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技术选型中,需要权衡两者的优劣势,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七、可维护性和成本除了功能、性能和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软件升级改造后的可维护性和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AB_PLC选型指南

AB_PLC选型指南

AB的PLC目前主要分5类:1. 低端为MicroLogix1500,编程软件为RS Logix500。

目前最新版本为V6.0。

2.中端小型机为SLC500,编程软件为RS Logix500。

目前最新版本为V6.0。

可以支持多种网络,最多支持4096点I/O.3.中端新贵族则为CompactLogix,编程软件为RS Logix5000。

目前最新版本为V13.0。

4.高端主流机型为ControlLogix5000,编程软件为RS Logix5000。

目前最新版本为V13.0。

最大支持128K点I/O. 功能十分强大,甚至西门子S7-400H都不能相比。

5.高端老机型为PLC-5,编程软件为RS Logix5。

目前最新版本为V5.5。

PLC-5基本上已经停止生产了,目前只是备件供应。

其地位将完全由ControlLogix5000替代,约于08年以前停止备件供应。

要学AB,RS Linx不可不知。

这是AB 的通讯软件。

主要用来连接组太软件和PLC的通讯。

它将PLC的各种网络接口在软件层次上统一成OPC 接口。

实际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OPC Server。

不管计算机与PLC以何种方式连接,使用RSLinx 软件后,都变成统一的OPC格式与上位软件通讯。

罗克韦尔自动化总部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是一家工业自动化跨国公司,为制造业提供一流的动力、控制和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整合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知名品牌,致力于打造全方位自动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

这些品牌包括艾伦–布拉德利Allen-Bradley®的控制产品和工程服务、以及罗克韦尔软件Rockwell Software®生产的工控软件。

AB PLC主要分为下面几类系列AB PLC,ALLEN-BRADLEY PLC·SLC 500 PLC(中型控制器)·ControlLoigx PLC(大型控制器,相当于PLC400)·PLC-5·Micrologix PLC·CompactLogix PLC(中型控制器)·FlexLogix PLC·Pico控制器·SoftLogix5800控制器1,SLC 500系列PLC (中型控制系统)型号多以1746、1747开头。

企业级应用集成平台选型指南

企业级应用集成平台选型指南

企业级应用集成平台选型指南
一、企业级应用集成平台
企业级应用集成平台(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EAI)是一种软件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连接、集成、自动化不同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实现数据上的共享和处理。

它可以帮助企业将不同的系统和数据源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共享,同时,它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传输,通过简单的配置实现系统自动完成数据传输工作。

二、选型指南
1.首先,企业应该考虑在购买EAI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易用性、可拓展性等。

如果一些平台在这些方面满足企业的要求,则可以确定选择该平台。

2.其次,企业应考虑EAI平台的分布式服务能力,以确保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根据企业的业务场景来选择适合的分布式服务方案。

3.第三,企业应考虑EAI平台的技术特性,包括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等,以确保EAI能够高效地完成数据传输。

4.最后,企业还应当考虑EAI平台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如果一些平台的开发和维护成本较低,则可以考虑选择该平台。

总而言之,企业在选择EAI平台时,应当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分布式服务能力,技术特性和开发和维护成本,以便选择适合企业业务的EAI平台。

技术选型指南

技术选型指南

技术选型指南技术选型是指在进行软件开发、系统搭建或者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和实现目标,选择适用的技术工具和平台的过程。

正确的技术选型能够提高开发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然而,在众多的技术工具和平台中进行选择,往往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本指南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技术选型考虑因素,并提供一套系统的技术选型流程,帮助您进行科学合理的技术选型。

一、技术选型考虑因素1.需求分析:在进行技术选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

了解需求的性质、规模、复杂度以及期望的交付时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技术选型。

2.技术知识和经验:选型团队的技术能力和经验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熟悉和掌握某种技术工具或平台能够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降低风险。

3.成本和效益: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成本和效益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开源软件和工具通常具备较低的成本,而商业软件和工具则可能提供更强大的功能和技术支持。

4.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项目的需求往往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选择具有良好扩展性和灵活性的技术工具和平台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并减少二次开发成本。

5.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应用和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选择具备较高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技术工具和平台能够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

6.社区支持和生态系统:一个活跃的社区和完善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选择被广泛使用和支持的技术工具和平台能够减少风险和提高开发效率。

二、技术选型流程1.需求分析与目标设定:明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并制定相应的指标和评估体系。

用友U9 ERP V5.0版 服务器选型方案和产品配置指南

用友U9 ERP V5.0版 服务器选型方案和产品配置指南

Yonyou U9 V5.0 服务器选型和产品配置方案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8月目录Yonyou U9 V5.0 (1)服务器选型和产品配置方案 (1)1.U9部署模型 (5)1.1.部署模型 (5)1.1.1.部署模型1 (5)1.1.2.部署模型2 (5)1.2.伸缩方案 (5)1.2.1.纵向伸缩方案 (5)1.2.2.横向伸缩方案 (5)1.3.服务器角色说明 (7)2.服务器配置要求 (8)2.1.可选择的平台 (8)2.1.1.经济型方案 (8)2.1.2.标准型方案 (8)2.1.3.高配型方案 (9)2.2.数据库服务器 (9)2.3.应用服务器 (9)3.客户端配置要求 (10)4.网络配置要求 (10)4.1.局域网 (10)4.1.1.局域网结构 (10)4.1.2.标准拓扑图 (11)4.2.U9部署网络结构 (12)4.2.1.网络设备要求 (12)4.2.2.U9服务器部署vlan划分 (12)4.3.广域网 (13)4.3.1.U9广域网背景 (13)4.3.2.VPN解决方案 (14)5.软件配置要求 (15)5.1.客户端 (15)5.2.应用服务器 (15)5.3.数据库服务器 (16)5.4.测试服务器 (16)6.服务器选型配置方案 (16)6.1.小型企业应用 (16)6.1.1.场景介绍 (16)6.1.2.部署模型 (16)6.1.3.硬件配置 (16)6.2.中型企业应用 (17)6.2.1.场景介绍 (17)6.2.2.部署模型 (17)6.2.3.硬件配置 (17)6.3.大型企业应用 (17)6.3.2.部署模型 (18)6.3.3.硬件配置 (18)7.配置数据库服务器 (18)7.1.配置TempDB (18)7.2.配置DTC服务 (20)7.2.1.确定DTC服务已经启动 (20)7.2.2.修改DTC安全设置 (21)7.2.3.检查注册表 (22)7.3.配置数据库连接协议 (22)8.配置Web服务器 (23)8.1.配置IIS的应用程序池 (23)8.1.1.确保应用程序池只包含U9的Portal程序 (23)8.1.2.配置应用程序池:for IIS8 (23)8.2.配置U9 Portal (25)8.2.1.设置日志输出级别 (25)8.2.2.配置V2.1 以前版本UIState (26)8.2.3.参照自动完成功能的配置文件. (26)8.2.4.如何将U9会话状态管理恢复到原有超时管理的方式 (27)8.2.5.如何解决IE在长时间处理的过程中出现的回话超时问题 (28)8.3.配置DTC服务 (28)8.4.启用.Net 4.5 (28)9.配置Web客户机 (28)9.1.配置操作系统 (28)9.1.1.设置系统属性 (28)9.2.配置IE8 (29)9.2.1.配置自动检查网页的较新版本 (30)9.2.2.禁用仿冒网站检查 (30)9.2.3.禁用无关的插件 (31)9.2.4.设置Portal站点为信任站点 (32)9.2.5.关闭XSS检查 (33)9.3.其它配置 (34)10.启用IIS的GZip压缩功能:for IIS8 (34)11.监控系统性能 (36)11.1.Web/App服务器计数器 (36)11.1.1.Processor (36)11.1.2.System (36)11.1.3.Memory (36)11.1.4.Process (37) CLR Memory (37) Apps v2.0.50727 (38)11.2.SQL Server服务器计数器 (39)11.2.1.Processor (39)11.2.2.System (39)11.2.4.PhysicalDisk (39)11.2.5.SQL Server : Plan Cache (40)11.2.6.SQL Server : Buffer Manager (40)11.2.7.SQL Server : General Statistics (40)11.3.监控报警阀值表 (41)12.Windows Server 2008 R2 计算平台支持 (41)安装.Net Framework和IIS (41)1.1. 部署模型U9采用的是SOA 架构,各服务组件可以分布式部署。

NI+DAQ+产品选型指南_EON

NI+DAQ+产品选型指南_EON

EON Tronix DAQ Products & Technology意昂DAQ产品与技术DAQ产品线经理张锐About NI了解一个产品要先了解他的理念The Software is the Instrument.图形化编程方式支持多种计算模型大量内置函数&开放的构架便捷的交互调试紧密的硬件集成LabVIEW专业的界面设计虚拟仪器技术PXI(直流供电型)无线数据采集CompactRIO嵌入式系统基于USB的数据采集NI产品介绍•产品介绍–PXI -机箱与控制器–DAQ -数据采集–BUS -总线通讯–RIO -FPGA设备–cRIO–嵌入式控制和采集系统•技术介绍–同步技术–互联技术PXI 控制器•PXI控制器只能对接PXI机箱•注意操作系统支持(RT?)•特殊状况下可更换SSD•以太网口的数量产品PXI-8110操作系统/ 对象WindowsLabVIEW RT支持是控制器控制器类型嵌入式处理器内核四核CPU时钟频率 2.26 GHz系统的最大吞吐量132 MB/s插槽的最大吞吐量132 MB/s标准内存 2 GB最大内存 4 GB看门狗/触发SMB是24/7操作是插槽要求 4移动硬盘是工作温度范围扩展的硬盘是硬盘Memory120 GB以太网端口类型100BaseT , 1000BaseT , 10BaseT ExpressCard/34槽 1GPIB (IEEE 488.2) Interface 1串口(RS232) 1并口 1USB端口 4PXI机箱•机箱槽位与价格相关性大,仔细斟酌!•PXI机箱配合PXI控制器,选择PXI板卡•PXIE机箱配合PXIE控制器,选择PXI或者PXIE板卡,一定确认槽位和板卡•即使混合机箱也不是所有的PXI板卡都可以插入•注意机箱的功耗和板卡的功耗总和•注意:电源线是选配件•机箱上的标号代表的意思相关附件•NI PMA-1115集成了便携式显示器、键盘和触控板附件,适用于NI 8槽PXI和PXIExpress机箱。

《正版软件管理工作指南》

《正版软件管理工作指南》

附件正版软件管理工作指南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2016年7月11日前言为推进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落实软件正版化工作主体责任,加强正版软件管理,保障信息安全,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定《正版软件管理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主要包括责任制度、日常管理、软件配置、软件台账、安装维护等五项软件使用管理制度范本和台账范本,供各单位开展正版软件管理工作参考。

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指南》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建立本单位正版软件管理办法。

《指南》主要内容如下:一、软件正版化工作责任制度。

明确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和工作职责,以及软件使用部门和工作人员职责。

二、软件日常使用管理规定。

明确软件日常使用管理涉及的工作计划、预算编制、软件采购、软件维护、宣传培训、检查考核、总结报告等工作流程和要求。

三、软件配置管理规定。

明确软件配置原则和配置流程。

四、软件台账管理规定。

明确软件使用管理台账种类和管理办法。

五、软件安装维护管理规定。

明确软件安装、卸载及升级维护流程。

《指南》由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

目录一、软件正版化工作责任制度 (8)二、软件日常使用管理规定 (11)三、软件配置管理规定 (13)四、软件台账管理规定 (15)五、软件安装维护管理规定 (18)六、附件:1.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信息表 (20)2.使用正版软件承诺书 (21)3.软件使用需求申请表 (22)4.软件采购计划表 (23)5.软件正版化工作信息统计表 (24)6.可使用免费软件清单 (25)7.软件使用情况汇总表 (26)8.软件使用情况明细表 (27)9.软件安装维护情况明细表 (28)10.软件安装维护申请表 (29)11.软件安装维护确认单 (30)软件正版化工作责任制度为进一步加强软件正版化工作,明确软件正版化工作职责,落实软件正版化工作主体责任,推进责任落实到人,制定本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软件选型指南—WK固定资产管理软件

固定资产管理软件选型指南—WK固定资产管理软件

固定资产管理软件选型指南(二十三)一WK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展开全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企业来说想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先得选好器”而如今市面上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不计其数,让人眼花缭乱,面对互联网的海量宣传信息,企业往往无从选择。

本系列就是给大家介绍市面上主流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基本情况,希望各位在明确需求后就可以挑选到适合自身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

本期我们来介绍WK固定资产管理软件。

WK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介绍WK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是一款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主要应用于企业、机关、学校、事业等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支持多种折旧方法(即平均年限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工作量法),可以分别为固定资产选择最佳折旧法,以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能有效加强固定资管理,避免资产的流失,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WK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功能:1、软件提供资产增加、减少、变更、维修、折旧、统计等管理;2)、软件支持平均年限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工作量法计提折旧;3))软件支持多个角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构成分析;4)、软件支持按类别计提折旧及报表;5)、软件支持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6)、软件支持多用户多权限操作;7)、软件支持数据导入及导出到Excel等多种格式;8)、软件支持支持报表自定义设计;9)、软件提供内置工具菜单;10)每个界面都有贴心的F1帮助;11)、内置反馈表单可随时向我们反馈您的使用情况及建议和意见;12)、全新对象化多层次设计,系统稳定,结构清晰。

WK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医药、服装、建筑、物资、化工、商贸、超市、旅游、机械、建材、科技、通讯等各类企业公司,及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研究所等机关事业型单位。

以上就是对WK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详细讲解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软件选型指南(第一部分)Bill Carson 翻译:陈瑶- 2008年1月18日第一阶段:如何定义您的业务和技术需求IT收购和采购决策通常是在多种因素混杂的情况下作出的:未被满足的期望,企业内部的政治议程,软件供应商的承诺,以及令人目眩的品牌宣传。

然后,行政命令、经验之谈或基于初步电子数据表对比而得出的未经充分论证的分析结果都可进一步推动决策的实施。

正如很多贸易杂志和媒体经常报道的一样,上述方法必然导致失败。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帮助您了解最佳的软件评估和选型方法——帮助您了解如何客观地选择适合的软件解决方案,并降低时间和成本。

技术评估中心(TEC)的软件评估和选型方法可被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定义业务和技术需求第二阶段:软件评估和分析第三阶段:谈判和最后决定概述第一阶段TEC 的方法可为选型项目的最后成功奠定基础。

如果最初的业务和技术需求定义不完整或不正确,就根本谈不上成功的系统评估和分析以及供应商谈判。

很多软件选型项目对本阶段的重视度都不够,这必然导致项目失败,并可能为正在实施软件和已完成实施的企业用户招致无法弥补的损失。

TEC的决策支持系统可协助快速而准确地汇总业务流程,并把它们与软件解决方案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匹配。

只要严格遵循本阶段中的步骤,企业就可生成一份完整而简明易懂的需求清单,且要求新的软件解决方案满足这些需求。

另外,企业还可轻松访问汇总在知识库中的数据。

第二阶段对软件供应商解决方案的评估和分析从寻找正确的软件供应商开始,直到把范围缩小到2至3家最终的候选供应商。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这个阶段中采集的数据可能是铺天盖地的,数据操作更是难上加难。

通常,多达20或30个软件供应商都符合基本要求,而每个软件供应商的功能清单可能包括上千条的评估项。

企业须逐条研究这些评估项。

使用传统方法可引发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导致选择错误的软件解决方案。

我们将向您展示,TEC的决策支持系统是如何简化这个流程,大量减少选择适合的候选软件供应商所需的时间,并帮助您作出明智而正确的决策的。

第三阶段最后阶段包括与候选软件供应商谈判和做出最后决定等步骤。

这包括在客户公司进行现场软件供应商演示。

在这里,业务和选型项目组可评估每个软件解决方案,确定软件解决方案是否易于使用和涵盖关键业务流程和功能。

在本阶段,我们建议您的选型项目组收集每个软件供应商的客户案例信息,以了解他们的实施、服务、支持和培训历史。

我们还将向您演示,TEC的决策支持系统是如何通过把软件供应商信息导入软件对比工具来简化和缩短这个流程,以及如何生成支持选型项目组的最终推荐意见的报告和图表的。

典型的企业应用系统选型项目在初期很少谈及技术,因为首要考虑因素是为新软件须支持的业务流程建模,以及将其与任意特定软件解决方案的功能进行匹配。

TEC运用标准方法来进行流程建模和匹配。

下列步骤对保证本阶段的总体成功至关重要。

步骤1:组建跨职能的选型项目组一个跨职能的项目组可确保满足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并且每个受影响的部门都可了解新决策的影响。

理想的项目组应由下列成员群体组成:管理层,财务或业务运营部门,最终用户,顾问,以及来自IT运营和架构部门的员工。

另外,还应从每个业务领域挑选监督执行人和主题专家(SMEs)来参与这个项目。

这种部署有助于赢得业务部门的全力支持,并有助于在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推广新的软件解决方案,以及为项目组就现有流程和日常运营等事宜提供专家级支持。

步骤2:通过评估内部需求,建立业务流程的层次在监督执行人和主题专家的帮助下,这个项目组将负责业务流程定义和建模。

首要目标是确定主要的流程分组,并保证这些群组与企业的业务领域匹配。

在这些分组中,流程与高层次的业务领域划分相对应。

(详见图1和图2)在流程分组结构中,子流程将高层次的业务领域分解成主要部门。

子流程包括每个部门的日常任务。

针对每个活动,基于业务的规则描述可帮助了解如何执行和控制日常任务。

使用传统方法,如:电子数据表、word和流程图,将很难跟踪、组织和操作如此大量的数据。

但是,如果没有正确地存储、组织或无法轻松访问这些关键信息,这将大大延迟时间——并随之导致软件选型项目成本大幅增加。

图1 :流程分组图图2 :从业务领域穿透分解到业务规则步骤3:详解流程、子流程和活动通常,监督执行人和主题专家负责详解流程、子流程和活动。

应以尽可能详尽的信息记录现有流程和经过优化的未来流程的情况。

这可使流程更易懂,且更易于与软件特点和功能相关联。

详细信息可包括系统输入和输出,现有报告或文档的信息(或副本),以及工作流描述和流程图。

这些信息用于直观地说明任意流程、子流程和活动的每个步骤。

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堆积如山”的信息。

并且,使用传统的方法(如:电子数据表或word文档)很难清晰明了地操作或存储这些数据。

事实上,由于这个任务难度很大,选型过程通常到此就嘎然而止,难以前行。

但是,我们还是有办法较轻松和快捷地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的。

通过步骤2中的分层和编码结构,TEC的决策支持工具可为每个流程、子流程和活动创建一个流程卡。

这些流程卡的设计允许把现有流程和经过优化的未来流程的描述汇总在一张卡上。

可把现有的报告、输入和输出、文档和流程图附加在流程卡上。

可使用流程卡中的集成流程图设计工具来设计经过优化的未来流程图和活动,并把它们附加在流程卡上。

由于编码结构相同,可将这些流程卡导入到上一步骤中创建的知识库中。

所有的信息被集中在一起,以便为流程中的下一个重要步骤创造方便。

它还针对已完成的工作创建了关键审计跟踪。

图3:流程、子流程和活动卡步骤4:把详细的流程、子流程和活动与功能需求进行匹配把业务需求转化为功能需求通常会引发来自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项目组成员间的不合。

困难在于,这些项目组成员讲不同的“语言”(业务Vs.技术),有不同的侧重点,对识别和消除冗余持不同的看法。

但是,最大的困难是如何管理目前收集到的所有信息。

以往,职能部门通常试图通过会海战术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使用大量的流程图和场景描述(scenarios)。

在此步骤中,迫于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达成共识的压力,项目组往往走捷径。

他们很容易因此而忽略一些重要的——甚至是十分关键的——因素。

这些被忽略的因素的影响以后会越来越明显。

这将极大地影响实施,甚至是系统选型本身。

通过运用以分层结构组织的知识库,TEC可帮助您简化这一流程。

这种分层结构和简单易用的拖放技术使您能更快地匹配流程、子流程、活动和功能性需求。

当知识库中不包含某些功能性需求描述时,您可通过插入功能轻松地在需求清单中添加这些需求。

在此步骤中,使用TEC决策支持工具的最大好处在于,通过汇总不同知识库的功能性需求描述,您最终得到的需求清单是根据项目要求特别量身定制的。

举例说,如果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选型需要包含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功能,TEC决策支持工具可轻松地把它们添加到选型项目中。

另外,根据业务职能的不同重要性,项目组可设置最终需求清单的侧重点。

您还可设置知识库中每个层次的需求描述的优先级,从主要的业务职能层次,到详细的功能需求描述层次。

借助这种排列流程优先顺序的方法,TEC决策支持工具最终生成了信息征求书(RFI),其中包含根据特定要求定制和整理的需求订单。

这将被应用于软件评估的下一阶段。

图4:设置功能描述的侧重点《企业软件选型指南》共两部分,第一部分到此结束。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如何进行软件评估和分析,以及如何进行谈判和作最后决定。

企业软件选型指南(第二部分)Bill Carson 翻译:陈瑶- 2008年2月12日第二阶段:如何进行软件分析和评估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介绍了软件选型最佳实务的第一个阶段,其中包括定义业务和技术需求的四个步骤。

现在,我们将介绍企业软件选型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的分析成果是生成一个详细的功能要求清单。

第二阶段包括对市场上所有现有的软件解决方案的分析和评估软件对比应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

这样,我们才能做出公平而正确的决策。

只有这样,所有的候选软件供应商才能清楚地了解什么功能是必需的,并作出相应的回应。

下面的步骤将为您介绍技术评估中心(TEC)的软件分析和评估方法,以及确定两至三家最佳候选解决方案的最佳途径。

当项目进展到这个阶段,管理层应该组织一个选型团队了。

这个团队包括负责选型项目的核心成员。

步骤1:准备资格预审资料,生成软件供应商预选清单现在,选型团队的任务是找到可满足目标系统要求的软件供应商。

这涉及大量的研究工作,以确定哪些软件供应商可支持大部分的功能性需求,并确定最终的候选软件供应商。

这个步骤十分耗时,且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一些重要的软件供应商。

识别既定领域的主要软件供应商十分容易。

但是,市场中还有很多不为人所熟悉的优秀软件供应商。

通常,至少有15到20个软件供应商可满足要求,有时这个数目甚至可多达50个。

对于企业来说,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要对所有这些软件供应商进行完整的调研几乎是不可能的。

根据您的企业特点和高层次需求,TEC的决策支持工具可生成一个符合预审资格的软件供应商清单,并进一步生成一份预选清单。

这个决策支持系统十分灵活。

可允许您添加清单以外的其他软件供应商。

现在,该系统包括820多个企业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的信息。

步骤2:生成和发布信息征求书(RFI)现在,您的选型团队需要创建一个对于软件供应商来说简明易懂的RFI。

传统的方法是使用电子表。

您需要明确规定供应商的回复时间期限。

RFI 可包括上千条评估项。

如果组织不当,就会为软件供应商带来很多不便——如果行项目描述不清,就可能误导软件供应商。

如果到了截止日期软件供应商还没有回复,企业就不得不延长期限和推迟决定(这种事情常常发生)。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一样,这个步骤可耗费大量时间,并有可能导致排除了一些本来有希望入选的软件供应商。

但是,对于那些已填写了TEC的标准RFI并在TEC知识库中有记录的软件供应商来说,事情就简单多了。

在最终用户给软件供应商发RFI前,可把供应商的答复先导入到RFI中。

软件供应商只需快速地校验现有的答复,并就最终用户添加的新功能评估项做出答复。

这不仅缩短了获得软件供应商答复的时间,还简化了整个选型流程。

TEC的RFI使用行业标准的定义和格式;并支持优先级设置、软件供应商回复和附件等功能。

您还可轻松地把RFI导入TEC的决策支持工具,以作进一步处理。

在本步骤结束时,您应该已收集了20到30份包含软件供应商答复的RFI,并准备进入对比和评估阶段。

图1:软件供应商的RFI答复点击浏览TEC的RFP模板站点步骤3:评估软件供应商答复,创建您的个性化候选清单当您收集了软件供应商的RFI答复后,您的下一个任务就是评估这些软件解决方案,并把符合您要求的软件供应商范围缩小到2至3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