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案
政治经济制度教案-1

1.3-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2、教学难点: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当前社会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虽然学生已有一定的意识,但总体观念淡薄,仍然较为普遍的存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故需在行动上要进一步引导和落实。
2、学生的需要: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意识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性,尤其要明确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而升华思想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综合设计思路1、故事导入:某校学生来到一展览馆看濒危动物展览,当他们看到地球上许多珍稀动物因人类滥捕滥杀、生态环境恶化而濒临灭绝时,心情十分沉重。
在一扇木门前,导游告诉同学们,这里面关着世界上最需要拯救的濒危动物,并请大家猜猜是什么。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言,猜什么的都有,而导游却频频摇头。
究竟是什么呢?木门打开,对着同学们的是一面镜子。
同学们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而陷入沉思……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为什么濒危动物会是人类自己?此后果能否避免?2、材料透视: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A、人口爆炸图、素质不高图及相关数据(附录11)。
随着画面的推进,再配以音乐和解说,让学生进入角色,感染情绪。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重要国情之一)我国人口现状基本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其它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人口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B、资源现状的图片与数据(附录12),说明既“大”又“小”;联系生活中停水、停电的困扰进一步说明我国社会又一大极为严重的问题——资源问题。
我国资源状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少,开发难度大。
(开发利用不科学合理,资源浪费大)C、利用学生熟悉的一首唐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配合环境问题典型图片说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五篇范文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中国政府针对国情制定的行动纲领。
2.了解中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3.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2.联系“中国21世纪议程”,认识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3.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战略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计算活动中水泥厂污染造成的损失,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2.让学生讨论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2.中国政府针对国情制定的行动纲领。
3.中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战略措施。
难点1.绿色GDP、人类发展指数。
2.掌握计算活动中水泥厂污染造成损失的方法。
[教学方法] 1.通过文字资料和漫画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结合实例归纳分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路。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接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但是它的概念、准则和行动纲领同样适用于中国的环境和发展问题。
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课本上的这幅漫画,面对环境问题,我们每个人应具备怎样的态度和责任?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新授]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在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中,共同组成了复合系统。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
九年级政治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1]说课稿 教科版 教案
![九年级政治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1]说课稿 教科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21d91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c.png)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的环境观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及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就是人类的环境观,在一些相邻的学科中或称之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
它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环境观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知识基础上的,因此它随着社会与科学的发展而改变。
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环境观指导和制约着该民族或该社会的行为(生产和生活);社会行为作用于环境,造成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天命论的自然观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限于直觉地和表面地观察和记述自然现象,对自然规律尚无正确认识。
对林火、洪水、火山、地震等自然力的恐惧产生了原始某某——从图腾、自然神、祖先神到人格神,都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屈服;另一方面,征服自然的幻想与欲望产生了美丽的神话——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以及西方神话中的巨人安泰等,均属征服自然幻想的体现。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在天命论占统治地位的远古时代,地理环境决定论(Determinism,又称决定论)早已埋下了种子,这就是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所说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环境决定论把自然环境看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征服论的自然观人类必将征服自然的思想古而有之,即使在天命论占主导地位的原始社会就已产生了征服自然的幻想和神话,有如上文所述。
战国时代孟子(公元前约372—前289)主X“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即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公元前约313—前238)进一步发挥这一思想,主X“制天命而用之”。
这些伟大的思想有力地抨击了无所作为的天命论,为人类认识自然环境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减少了思想障碍,鼓舞人们更好地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
四、协调论的环境观它既摒弃了“天定胜人”的天命论和决定论的环境观,也摒弃了“人定胜天”的征服论环境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源的种类和作用,认识到能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能源的种类和作用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 我国能源政策及可持续发展战略5. 青少年如何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好针对每个知识点的讨论题目和实践活动。
3. 准备好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能源危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能源的种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各种能源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3. 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4. 分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发展经济的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
5. 分享我国能源政策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让学生了解国家在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6.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探讨如何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7.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和参与相关问题的解决。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进一步了解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探讨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2. 分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能源问题,了解国际能源合作的意义。
七、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能源利用调查,了解学校或家庭能源消耗情况。
关注地球,实施可持续发展(章淑良)

关注地球,实施可持续发展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龙山中学姓名:章淑良node154%2Fnode155%2Fuserobject1ai71637.html&W500&H319&T11301&S62&TPjpgA%2F%%2Fcontent%2F2005-12%2F08%2Fcontent_343032.htm&W500&H359&T8944&(引导学生讨论)素质低这两大问题,我国制定了什么样的政c%2F6%2F66%2F66767D9E6C0A9FEB6396CCB48FBD5149.jpg&fromURL1%2F0429%2F08%2F72q0hrqa00014jb6.html&W520&H375&T108事实说明,计划生育政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重点解决、过渡:人多,搭车难,旅游难,资源供应也紧张。
油荒、电荒累见不鲜。
下面请看第二组给我们.cn/html/information/840972873/840972873201100059.shtmlFuploadfile%2F2009%2F1022%2F20091022032444583.jpg&fromURLhttp%3A%2F%2Fwww.mcnedu.co m%2F2009%2F1022%2F2484.html&W650&H434&T10017&S84&TPjpgF200910221633154611.jpg&fromURLhttp%3A%2F%%2Fdispbbs.asp%3Fboardid%3D21%2%2F27%2F07%2F300000908235129240071833411_950.jpg&fromURLhttp%3A%2F%2Ftupian.hu %2F21853%2F6.html%3Fprd%3Dzutu_thumbs&W940&H628&T8062&S272&TPjpg的基本国策。
示范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从容说课本节教材是全册书的最后一节,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
本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要求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中国21世纪议程》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
)教学时可用参考资料中的例子引入对本节课的学习。
然后向学生提供“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概况”,供学生讨论分析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将图6.13及教材100页的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中国2l世纪议程》是指导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行动方案,通过了解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方案是具体、可操作的。
指导学生结合我国国情.对这些战略框架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集约型经济,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
P100的活动是对本节第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考。
该活动也可放在本节教学的开始,让学生讨论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也可以组织学生辩论。
在教学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别时,可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以清晰地印证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
关于清洁生产需要强调两点:(1)清洁生产是全过程的,从自然资源开采到加工;(2)清洁生产的概念是相对的,是与现行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
对产业的发展而言,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清洁生产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分析案例2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对清洁生产的过程分析、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也可启发学生搜集清洁生产的案例讨论、分析,或为某个企业设计清洁生产模式,画出流程图;如果当地有清洁生产企业,也可组织学生参观、访谈。
在分析案例3时,引导学生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考虑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的效益。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与学情分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当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当代青少年渴望知道且必须知道的问题。
同时,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直是思想品德教材中的重点问题,从八年级一直讲到九年级,只是侧重点不同,学生在历史、地理、生物、化学课堂及平日的生活中也都有所了解。
因此本课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如何解决相应的问题,怎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学生多少知道一些却不能清楚的理解和表达。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理念,通过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创设各种种情景,由学生自己从所给的材料中找出相应的答案。
在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更能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知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知道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培养学生树立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归纳思维的能力和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说新闻、漫画欣赏、畅所欲言、实际运用、合作探究等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和出力的感情和意识,以及热爱学习、参与实践的良好行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
难点: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掌握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图片、漫画、文字资料,结合启发式教学、分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巩凤国的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教案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环境与资源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念,从自身做起,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敢于批评不符合可持续的言论和行为。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在你的衣、食、住、行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二)、检查境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可使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
教师:这是我们面临的资源问题(板书),除此之外我们的社会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是一节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性很强的课,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和网上搜索,使学生首先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而引导学生树立保护资源、环境的意识,使学生保护资源、环境成为自觉的行动,并积极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作斗争,这才是这节课的最终目的所在。
学生:长江水受到污染,是由于乱砍乱伐造成的。
教师:说得很好,这反映了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那么,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多媒体显示资料2)
学生1: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
学生2:人均占有量少
教师:分析的很到位,那么我们看这幅图片,同学们并不陌生(多媒体显示图片三)它反映的是什么环境问题?
学生:大气污染
教师:那么它为什么会冒黑烟呢?
学生1:不注意环保
学生2:技术落后
学生3:煤燃烧的不充分
……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请你们再结合下存在什么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案
内乡县师岗一初中时俊伟
一、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三框的内容,是我国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重要内容,学好本框内容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资源和环保意识,因此,本框内容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及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
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正确分析资源和环境问题,为下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坚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密切相联的问题情境及图片展示,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使学生认识我国资源的严峻形势,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成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小战士。
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积极行动。
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四、教案重点、难点
教案重点: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教案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五、教案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目前,甲流全球爆发,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是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造成的,那么,如何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呢?人类应该如何正确的利用自然资源呢?我国在资源和环境现状如何?我们在利用资源时,有没有对环境造成危害呢?社会的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些内容。
探究新课:
(一)我们共有的家园(课件展示)
1、资源和人类的关系如何?当今世界的资源状况是怎样的?(课件展示)学生看书后回答:略。
2、教师提问:我国目前的资源状况是怎么样的呢?
创设情境:(课件展示)
①我们小学课本中学习过这样几句话:“我们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
②我国人均耕地是世界的1/3、淡水是世界的1/4、森林是世界的1/6、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多排在世界人均的100名左右。
提出问题: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指导:(略。
)
教师课件出示结论: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同时又是一个“资源小国”,资源短缺的矛盾尤为突出。
这是我国资源的重要国情。
学生阅读材料,认识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
学生:(回答略)
教师指导:要从人口增长过快与资源不足方面引导学生。
教师课件出示结论:矿产资源储量有限,开发利用不科学、损失严重。
(课件展示)
学生:阅读材料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续写民谣,并互相传阅。
(1)、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课件展示)
学生阅读材料。
(2)森林砍伐、植被破坏、“三化”面积增加。
(课件展示)
学生阅读材料。
(3)、生物多样化受到严重破坏。
(课件展示)
教师: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我们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生阅读材料(略)。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课件出示结论: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识的时间及含义和要求
目前我国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分析“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
教师课件出示结论:教材P61
教师:为了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加快节约社会的建设,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各抒己见。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我国是个“资源小国”,是针对我国资源的()而言的。
A结构性短缺B分布不均匀C人均占有量少 D浪费严重.
2、世界人均耕地4.05亩,我国只有1.16亩。
我国已经利用的沿海滩涂和内陆水面不足10%,水能资源的利用率也只有6%。
材料说明()
①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②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③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④我国资源利用率不高
A①②④B④C①③D①②③④
3、目前我国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用垃圾发电。
你认为垃圾发电的意义有()①消除污染、改善环境。
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经济发展。
③保护资源和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④满足人民对资源的需求。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材料一:2004年4月8日,公务员颁布《关于开展节约资源活动的通知》,决定2004――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节约资源的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和耕地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材料二:节约资源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生活中循环利用废弃物,是节约的有效途径。
近日,在上海街头出现了一种新型垃圾筒,就是运用技术手段将废弃的纸张、塑料等合成制成的.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我国资源方面的国情.
(2)、分析“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3)、在我们周围有那些浪费现象,请列举。
(4)、为了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加快节约社会的建设,应该怎么做?
课堂总结:课件展示(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案
内乡县师岗一初中时俊伟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