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唐宋文学》样题(整理)

唐代文学试题一、填空题:1、初唐作家中提倡“兴寄”与“风骨”的诗人是陈子昂。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景致。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出自于温庭筠《梦江南》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出自于白居易《长恨歌》。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于王维《山居秋暝》。
6、完成诗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7、“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出自于柳宗元《渔翁》。
8、唐代传奇之名来源于作家裴铏的小说集《传奇》。
9、“黄粱美梦”一语出自沈既济《枕中记》。
10、“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于杨炯《从军行》。
11、“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出自于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2、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沈佺期、宋之问二位诗人最后完成的。
1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于李商隐《夜雨寄北》。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于韩愈《进学解》。
16、《长恨歌传》的作者是陈鸿。
17、唐诗中有“孤篇横绝”之誉的杰作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8、“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出自于骆宾王《在狱咏蝉》19、“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出自于韩愈《原毁》2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于”崔颢《黄鹤楼》。
2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出自于王昌龄《闺怨》22、“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出自于李商隐《马嵬》。
23、唐代作家中将寓言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的是柳宗元。
2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家是白居易。
25、“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出自于李贺《梦天》。
2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出自于杜甫《月夜》。
2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于刘禹锡《乌衣巷》。
2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出自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坚实的奠基:初唐河北诗人在唐诗发轫期的重要贡献

20 0 6年第 期 1
第 3 卷( l 总第 17期) 2
河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u a o e e Unv r t P i s p ya dS ca S i c ) o r l f b i ies y( hl o h n o il c n e n H i o e
之 习,盛唐风格,发源于此。 3【 甚为 中肯 。又贞观十一年 (3 )三月,太宗宴群臣于洛阳宫积翠 ”[ p 1” 67 池 ,诏各赋一事,魏征赋西汉:
受降临轵道,争 长趣鸿 门 驱传渭桥上 ,观兵细柳 屯 夜宴经柏谷,朝 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 ,方知皇帝尊 。
诗中列举了西汉 四代帝王 ( 高祖、文帝、武帝、宣帝)即天子位故事,意在 申明 “ 行帝道则帝,行 王道则王”【 ( ’ 4 p 的道理。音情顿挫 、气骨 刚劲,言辞之 间透露 出一代诤臣的忠心赤胆,大义凛然。他 J4 如 《 奉和正 日临朝应诏》 ,虽属歌功颂德之作,亦不失北方文人特有 的贞刚气质。
20 0 6年第 3 卷 第 1 l 期
百药论文,标举 的是 “ ”与 “ ”两个方面,“ ”的标准是 “ 致 词 致 宏远 ” 词”的标准是 “ ,“ 典丽 ” ,能
够 “ 克谐声律 ” ,这与魏征的观点是相一致的。
唐初几十年问的文学活动,围绕 “ 文”和 “ ”这两端,主要是在 以太宗皇帝为中心的宫廷诗人群 质 中展开的。他们 的创作或谓探索,恰是实践着上述美学理想 。贾晋华先生在其著作 《 唐代集会总集与诗 人群研究》中,对武德九年 (2 )九月至贞观二十三年 (4 )五月,在太宗君臣中开展的文学活动和 67 69
李百药 (6 ~ 4 ) 5 5 68 ,字重规 ,定州安平 ( 今属河北 )人 。《 全唐诗 》存诗 一卷 2 6首 。百药才行时
“风骨”

盛唐气象与盛唐风骨摘要:严羽在《沧浪诗话》中首次提出“盛唐气象”这个概念。
林庚先生指出:“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
”林先生这里指出了盛唐气象的本质,但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透露出“风骨”是唐诗的重要特征,但“风骨”并不能全面反映盛唐诗歌的总体特征。
清人王士祯《师友诗传录》云:“盛唐诗或高,或古,或深,或厚,或长,或雄浑,或飘逸,或悲壮,或凄婉,皆可师法。
”而盛唐气象就是这诸多风格凝聚渗透之后所生成的总体风貌。
关键词:盛唐气象;风骨;内涵(一)“风骨”这一美学范畴的提出及其解说由来已久,无论是六朝时期的书、画美学理论,还是齐梁年间的诗、文理论著作,都曾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里以“风骨”来品评或阐释艺术对象。
而刘勰的《文心雕龙》更有专篇来论述“风骨”;钟嵘也在他的《诗品》里推赏“建安风力”,认为曹植的作品“骨气奇高”,刘桢则是“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这些论说对盛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有深刻影响的。
殷璠曰:“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这是正确的。
近人往往认为唐代上承南北朝,其诗歌以溶合北方刚健、南方清丽见长。
如梁启超所说:“经过南北朝向百年民族的化学作用,到唐朝算是告一段落。
唐朝的文学用温柔敦厚的底子,加入许多慷慨悲歌的新成分。
不知不觉便产生出一种异彩来。
盛唐各大家为什么能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呢他们的价值在于能洗却南朝的铅华靡曼,参入伉爽直率,却又不是北朝粗犷的一路。
”是不是南北文化的简单相加,魏晋风骨加上六朝靡丽就形成了唐诗,就能形成了盛唐气象呢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中“风骨”的概念,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看,为刘勰首创。
这一概念既总结了汉魏以来文学的发展的经验,特别是“建安风骨”创造的艺术经验,同时又直接萌发了初唐陈子昂所呼唤的“汉魏风骨”,对后来刚健、爽朗、生动的“盛唐之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二上古代文学填空

填空:1.在意识形态领域,唐朝统治者奉行儒、佛、道并存的政策,思想比较自由。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3.对李白影响最大的先秦作家是庄子、屈原。
4.五代十国时期,词盛行的地区主要是西蜀、__南唐_____。
5.古文运动先驱者中,公开声称“不师孔氏”的作家是___元结____。
6.清代最有影响的李商隐诗注本是冯浩的《___玉溪生诗集笺注____》。
7.《诗品》评为“《游仙》之作,辞多慷慨”的诗人是____郭璞________。
8.________《哀江南赋》_____是用典最多赋,高达200余处。
9.白居易《琵琶行》描写音乐与“嘈嘈切切错杂弹,”紧连的下一句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10.孟郊《游子吟》表达游子深情的两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1.韩愈在《调张籍》中高度赞誉李白、杜甫的名句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的颈联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3.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提出了____以文为诗____的主张,对宋诗“尚议论”影响很大。
14.众所周知,所谓“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而“小李杜”则是指__李商隐、杜牧__。
15.温庭筠词的风格一般可概括为___香软绵密秾丽_____。
16.在“花间词”人中,地位与温庭筠相当的一位作家是___韦庄____。
17.“大人先生”的原型是____孙登______ 。
18.《诗品》引汤惠休“错彩镂金”语评论____颜延之_____的诗歌。
19.“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______《与陈伯子书》_______。
20..我国的第一篇论文学是文章是___《典论·论文》___________。
21.唐代号称“五言长城”的诗人是刘长卿。
22.“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的作家是_____鲍照_____________。
23.把“进求利”、“晋爵赏”的封建士人比成“裈中之虱”的妙喻出自___《大人先生传__。
北地才子温子昇诗歌研究

北地才子温子昇诗歌研究崔志伟【摘要】温子昇,作为北地三才之一,其创作独具特色.诗作分为反映现实与状物写景两大类.文章从"气质"与"清婉"两个方面来撰写子昇诗歌之风格."贞刚"与"淳朴"是"气质"风格的表现,其"淳朴"的风格与语言的通俗化,对动词的推敲及子异善用短制的诗歌体式有关;而"清新"与"婉转"又是子异"清婉"风格的突出表现."清新"之风格源于子昇善于经菅画境;运用色彩及对双音词、连绵词的使用;在表现"婉转"风格时,从内容(使事用典、意象撷取、比兴手法、以乐写哀)及形式(结构层次、言辞形式)两方面分别阐释.【期刊名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2)005【总页数】6页(P26-30,34)【关键词】温子昇;诗歌;风格【作者】崔志伟【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温子昇(495-547),字鹏举,济阴冤句人,北魏后期到东魏前期著名文人,《魏书》、《北史》有传,他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施汉化改革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文人。
温子昇、邢邵与稍后的魏收被称作“北地三才”。
他们在继承“河朔辞义贞刚、重乎气质”文风的同时又吸收“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的特色,使黯然许久的北朝文学有了复苏的迹象。
《魏书·温子昇传》言其文为三十五卷且有《永安记》三卷;《旧唐书·经籍志》言有《温子昇集》二十五卷;到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只辑《温侍读集》一卷,已远非温集原貌了。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温子昇存诗11首。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温子昇存文27篇。
逯钦立与严可均先生辑录均自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文学理论作业

《文学理论》作业11、提出"隐含的读者”理论的是A:伊瑟尔2、社会历史批评的奠基人是:A:维科3、将文学文本分为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示化面貌、再现的客体等层面的理论家是C:英加登4、马克思主义批评文学的"最高标准”是:D:历史的观点与美学的观点相统一5、以下作者与著述搭配正确的是B:亚理士多德《诗学》6、西方"移情”论的代表是C:立普斯7、期待视野”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是D:姚斯8、对于文学创作的规律,有的学者认为文学创作是由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即无意识内容决定的,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C:弗洛依德与荣格9、“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繁荣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这个著名的论断出自马克思的:A:《〈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0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本文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有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本文的"对话”中生成的,这个看法出自:A:伽达默尔1、关于文学消费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文学消费具有商品消费性质,与一般商品消费在本质上没有区别;2、“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阐述了风格的C:时代性3、“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此语阐明了风格的C:地域性4、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风格分为:A:典雅、远奥、精约、显附、壮丽、新奇、轻靡5、“宛转娥眉马前死”中的“娥眉”主要用的抒情修辞方式是:C:借代6、“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出自A:司空图《二十四诗品》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主要采用的修辞方式是C:比喻8、故事的主要构成是: A:事件、人物、情节、场景9、我们一般将叙事作品中的本文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列相互对照的形成的关系称为B:时序10、叙事的构成主要包括:A: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文学理论》作业31、《诗学》的作者是:A:亚理士多德2、文学的本质是它的人际交往性质,尤其不能脱离读者的创造性,1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B:接受美学3、马克思在以下哪本著作里提出了"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命题: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4、“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的时间是:B: 1956年5、最早提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这对范畴的是:A:歌德6、“诗缘情而绮靡”出自:C:陆机《文赋》7、《金枝》的作者是:A:弗雷泽8、“观物取象”说出自:C:《易经》9、西方提出"艺术摹仿理念”的人是:C:柏拉图10、在《镜与灯》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理论家是:B:艾布拉姆斯《文学理论》作业41、以下关于文学风格的描述,正确的是C: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后表现出来的总体特色;2、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认为,"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了”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据此,我们可以说"情节”与"故事”是有着较大区别的两个概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只有故事,没有较强的情节处理,这样的叙事作品是失败的作品;3、关于艺术真实,以下错误的说法是:A:艺术的真实是因为艺术直接展现了社会生活本身。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1初唐四杰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终篇不着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
——[明]胡应麟《诗薮》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夕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杨炯《王子安集序》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 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壻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 延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 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 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 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 而罢。”
1、伏诛:《旧唐书·骆宾王传》:“敬业败,伏诛 。”
《资治通鉴》卷二0三:“王那相斩敬業、敬猷及骆 宾王首来降。”
2、投水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一:“明堂主簿骆宾王《 帝京篇》曰:‘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 。’宾王后与徐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而死。 此其谶也。”
3、逃亡
《新唐书·骆宾王传》:“敬业败,宾王亡命,不 知所之。”
07m-盛唐气象少年精神01

大 学 语 文主讲:张天来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盛唐气象 少年精神——繁荣的唐代文学(上)一、引言:盛唐气象二、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以李白为例三、思考与练习四、参考书目引言:盛唐气象(一)盛唐[明]高棅《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 唐诗之变,渐矣!隋氏以还,一变而为初唐,贞观、垂拱之诗是也;再变而为盛唐,开元、天宝之诗是也;三变而为中唐,大历、贞元之诗是也;四变而为晚唐,元和以后之诗是也。
引言:盛唐气象[清]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三:或问唐诗何以分初、盛、中、晚之说?曰:初唐自高祖武德元年戊寅岁至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岁,凡九十五年。
盛唐自玄宗开元元年癸丑岁至代宗永泰元年乙巳岁,凡五十三年。
中唐自代宗大历元年丙午岁至文宗大和九年乙卯岁,凡七十年。
晚唐自文宗开成元年丙辰岁至哀帝天佑三年丙寅岁,凡七十一年。
溯自高祖武德戊寅至哀帝末年丙寅,总计二百八十九年,分为四唐。
然诗格虽随气运变迁,其间转移之处,亦非可以年岁限定。
盛唐:四唐之一;盛大的唐朝;强大的中国引言:盛唐气象(二)气象[唐]皎然《诗式》卷一“诗有四深”: 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意度盘礡,由深于作用;用律不滞,由深于声对;用事不直,由深于义类。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
气象欲其浑厚,其失也俗;体面欲其宏大,其失也狂;血脉欲其贯穿,其失也露;韵度欲其飘逸,其失也轻。
引言:盛唐气象(二)气象[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又《沧浪诗话·诗评》:“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
”又《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坡、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时气象。
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
”颜真卿书多宝塔碑文米芾《贺铸帖》引言:盛唐气象(二)气象陶明濬(1894~1960)《诗说杂记》卷七:“严羽曰:‘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魏收《魏书·文学传序》说南北方“彼此好 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乎清绮; 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 卢照邻在《南阳公集序》中说:“北方重浊, 独卢黄门往往高飞;南国轻清,唯庾中丞时 时不坠。”
▪ 戏曲:元明时期,在戏曲的风格特点中, 这种南北的差异仍然存在。
▪ 最早领悟慷慨悲歌的文化价值,而将其形 之于文的是司马迁。
▪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说:“太史公行 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赵燕间豪俊 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 诗:
▪ 曹丕《燕歌行》: ▪ 秋风萧瑟天气凉, ▪ 草木摇落露为霜。 ▪ 群燕辞归雁南翔, ▪ 念君客游思断肠。 ▪ 慊慊思归恋,高适和 岑参 。
▪ 崔颢《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诗: ▪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 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 ▪ 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 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 ▪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 腰间带两绶,转盼生光辉。 ▪ 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曹操的《短歌行》: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曹操《苦寒行》: ▪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 谿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 水深桥梁绝,中道正徘徊。
▪ 直到清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与慷慨悲歌 的文风仍然受到人们的景仰,为人们所继 承传扬,遗风逸响,千载不绝。
▪ 沈雄所著《柳塘词话》中称其为“慷慨淋 漓,不须易水悲歌,一时凄感,闻者不能 为怀”。
▪ 陈维崧是清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之一,与朱 彝尊齐名。
▪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
▪ 《贺新郎·掷帽悲歌发》中说“关情处,燕 昭乐毅,一时人物”。
▪ 左思《咏史》八首之一咏荆轲说: ▪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 陶渊明《咏荆轲》: ▪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 ▪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 北朝北方的诗人中,有高允和邢邵。 ▪ 高允有一首《答宗著作(宗钦)》诗,最受世
人推崇。诗中说:
▪ 诗以言志,志以表丹。 ▪ 慨哉刎颈,义已中残。 ▪ 虽曰不敏,请事金兰。 ▪ 尔其励之,无忘岁寒。
▪ 南朝南方的诗人中,王褒和庾信二人的诗 风也由绮靡浮艳转为悲壮苍凉。如王褒 《渡河北》诗说:
▪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 魏良辅说:“北曲以道劲为主,南曲以婉 转为主,各有不同。”
▪ 王世贞说:“凡曲,北字多而调促,促处 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北则辞 情多而声情少,南则辞情少而声情多。北 力在弦,南力在板;北宜和歌,南宜独奏; 北气易粗,南气易弱。”
▪ 王骥德说:“东晋以后,文辞分为南北。 南音多艳曲,北俗杂胡戎。南词主激越, 其变也为流丽;北曲主慷慨,其变也为朴 实。北主劲切雄丽,南主清峭柔远。”
▪ 唐代河北的其他著名诗人还有:“大历十 才子”中的郎士元,中山人;李嘉佑,赵 州人;李端,赵州人;司空曙,广平人; 刘长卿,河间人;卢仝,范阳人;贾岛, 范阳人。著名散文家、小说家有苏味道, 赵州栾城人;李华,赵州赞皇人;张鹜, 深州陆泽人。
▪ 陈琳说:“河北率少于文章,而为雄伯。” 文章指文采,雄伯即雄霸。
▪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大漠穷愁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 杀气三时作阵云,塞声一夜传刁斗。
▪ 庾信《拟咏怀》二十六首中的第二首说: ▪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 摹写北方景色人物,均能烘托出空旷辽远、苍莽 悲凉的气氛。
▪ 鲍照 《拟古》诗说: ▪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 毡带佩双鞬jiàn,象弧插雕服。 ▪ 兽肥春草短,飞鞚kòng 越平陆。 ▪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 石梁有余劲,慷雀无全目。 ▪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 可以说没有北方生活环境的艰辛苦寒,也 就没有北方人的勇武任侠;没有北方人的 勇武任侠,也就没有北方文化的慷慨悲歌。
▪ 两晋南北朝的文学作品中,首先有左思和 陶渊明的两首咏荆轲的诗。
▪ 贱妾茕茕qióng守空房, ▪ 忧来思君不能忘。 ▪ 不觉泪下沾衣裳, ▪ 援琴鸣弦发清商。 ▪ 明月皎皎照我床, ▪ 星汉西流夜未央。 ▪ 牵牛织女遥相望, ▪ 尔独何辜限河梁?
▪ 高适的《燕歌行》: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本讲到此结束 谢谢
▪ 思考题:
▪ 1.燕赵文学艺术的风格是怎样的?为什么? ▪ 2.收集描写燕赵慷慨悲歌诗词并赏析
▪ 《满江红·汴京怀古》十首中说“便非公, 万马压邯郸,城几下”,“铅筑无成,不 信道,英雄竟死”。
▪ 《念奴娇·巨鹿道中作》中说“十月悲风如 箫叫,此地曾称巨鹿”,“欲倩燕姬,低 弹赵瑟,一醉生平足”等等。
▪ 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词: ▪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 ▪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丈夫悲歌慷慨”。
▪ 第二次概括 :
▪ 唐代诗人元稹说:“建安以后天下文人遭 逢兵战,曹氏父子于鞍马间为文,往往横 槊赋诗,故其道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 于古。”
▪ 钟嵘《诗品》评论说:“曹公古直,甚有 悲凉之句。”
▪ 宋人孙臞(qú)翁也说:“魏武帝如幽燕老 将,气韵沉雄。”
▪ 第三次概括 :
▪ 隋代的北方诗人有卢思道和李德林。
▪ 卢思道为范阳涿人,其《从军行》诗“庭 前琪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 唐代诗人中,卢照邻是幽州范阳人,“初 唐四杰”之一。李峤是赵州赞皇人,“文 章四友”之一。
▪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 至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第六讲 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燕赵的文学艺术及其风格
▪ 古代五音: ▪ 宫、商、角、徵(读zhǐ音) 、羽 ▪ do、re、mi、sol、la
▪ 荆轲《渡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历史上对燕赵“慷慨悲歌”文风诗风的概 括:
▪ 第一次概括 : ▪ 《史记·刺客列传》称其为“羽声慷慨”。 ▪ 《史记·货殖列传》又说邯郸、中山、沙丘
▪ 韩愈作《送董邵南序》说:“燕赵古称多 感慨悲歌之士。”
▪ 燕赵区域文学艺术风格:慷慨 悲歌 ▪ 成因: ▪ 1.燕赵之地的社会战乱频繁 ▪ 2.燕赵之地的风俗勇武任侠
▪ 邹阳在《狱中上梁王书》中说道:“昔者 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
▪ 又说:“樊于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 丹事,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
▪ 宋代河北的文学家最著名的是柳开和刘筠, 均为大名人。
▪ 词:词是较诗更为活泼多变、更易于表达
人的复杂情感的文体。北方词人的词作在 金代最为可观,元好问《中州乐府》收录 金词人三十六家,词作一百十三首。
▪ 金代词人中最著名的应数真定(今河北正定) 人蔡松年、蔡硅父子。
▪ 蔡松年的词风以雄爽见称,代表作《大江 东去·离骚痛饮》
▪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 骆宾王的绝句《于易水送人》: ▪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离骚痛饮,问人生佳处,能消何物。 ▪ 江左诸人成底事,空想岩岩青壁。 ▪ 五亩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 ▪ 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 ▪ 我梦卜筑萧闲,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 ▪ 块磊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 ▪ 胜日神交,悠然得意,离恨无毫发。 ▪ 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年月。
▪ 蔡硅 《江城子·鹊声迎客到庭除》 ▪ 鹊声迎客到庭除。 ▪ 问谁与?故人车。 ▪ 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 ▪ 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 ▪ 东城入眼杏千株。 ▪ 雪模糊,俯平湖。 ▪ 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 ▪ 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