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太阳能电池领域部分专家

合集下载

西安交大西迁精神考试220813

西安交大西迁精神考试220813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在()新年贺词中,总书记提到了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们。

•A.2016年••B.2017年••C.2018年••D.2019年•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2 . 1971年,邱爱慈参加了我国第一台()的研制、改进工作。

•A.低阻抗电子束加速器••B.低阻抗脉冲电子加速器••C.高阻抗电子束加速器••D.强脉流加速器•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3 .交通大学教育部热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成立,哪位教授作为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功不可没。

()•A.徐宗本••B.王锡凡••C.马知恩••D.陶文栓•我的答案: 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4 . 1985年,富鑫主编的教材(),成为当时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唯一的一部教材,为农村生活用电及小规模工业用电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A.《太阳能电池及其应用》••B.《太阳能电池》••C.《电照学》••D.《电热》•我的答案: 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5 . ( )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迁,以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

•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6 .邱爱慈,我国高功率脉冲技术和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专家,是我国强流脉冲粒子束加速器和()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A.高功率脉冲技术••B.低功率脉冲技术••C.强功率脉冲技术••D.无功率脉冲计数•我的答案: 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7 . 2019年是交通大学建校的()周年•A.121••B.122••C.123••D.124•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8 .屈梁生教授是国机械检测与()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A.检测诊断••B.故障诊断••C.错误诊断••D.线路诊断•我的答案: 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9 .交通大学的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的(),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

梁骏吾:“永求创造”的非凡人生

梁骏吾:“永求创造”的非凡人生

梁骏吾:“永求创造”的非凡人生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22年第07期2022年6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早期半导体硅材料奠基人梁骏吾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笔者敬赠挽联“木兰山铭旌颂巨匠,烟波江溅泪吊梁公”,寄托同乡后学的哀思。

14年前,笔者与梁骏吾院士因传记写作结缘。

重温那些故事,一代人的感奋历历可见。

怀揣科学梦“海归”效力梁骏吾祖籍湖北省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1933年9月18日出生于汉口。

受父母影响,梁骏吾自幼兴趣广泛、文理兼优。

他平时喜欢吟咏新诗,曾到广播电台录制诗朗诵。

1945年,梁骏吾考入汉口市立第一中学(今武汉市第一中学)。

1946年7月,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董必武、钱瑛派中共党员陈梅影到汉口一中担任地理教师,以职业为掩护做地下学运工作。

不久,地下党员胡进吾、陈育和张师韩先后到一中任课并领导学运,张兆贺(张孟林)被发展为学校第一位学生地下党员。

在他们的影响下,进步教师常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梁骏吾的化学老师时常提及中国工业的落后,激励大家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潜移默化中,梁骏吾许下心愿: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科技报国,去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

他曾写道:“牛顿说,我好像不过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找到一个比通常更光滑的卵石或更好看的贝壳而感到高兴。

但是,有待探索的真理海洋正展现在我的面前,我立志当一名科学海洋的探索者!”高中毕业后,梁骏吾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大学化学系。

1955年,梁骏吾大学毕业。

此时,基于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正大规模向苏联派遣留学生。

20世纪50年代,国家派遣留苏学生,原本是从各岗位上抽调具有革命经历的青年知识分子。

但到梁骏吾大学毕业时,大部分留苏学生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甚至有部分是高中应届毕业生。

梁骏吾因成绩优异,个人表现不错,加上“社会关系简单,历史清白”,得以入选。

留学人员攻读的专业,由国家根据需要进行统筹安排,梁骏吾被派往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所主攻半导体材料。

中国太阳能三富豪

中国太阳能三富豪

中国太阳能三富豪如果施正荣的无锡尚德没有在纽约上市,有多少人知道太阳能产业还能造就中国首富?如果海外基金不投资给赵建华、杨怀进所在的中电光伏,有多少人相信太阳能光伏这个很少听说的行业也是座诱人的金矿?如果黄鸣不喊出“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请您用太阳能”,有多少人肯花钱去买从来没用过的太阳能热水器?与欧美国家以政府为主体发展太阳能产业,给予大量补贴、扶持政策相比,中国的太阳能产业是在没有成熟先例可循、市场一片空白的状态下起步的。

是机会,但却是“火中取栗”的机会。

它需要判断,需要勇气,更需要商业智慧。

但阳光下也有阴影。

中国虽已成为太阳能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在光热和光伏这两个主要领域,一哄而上、良莠不齐、恶性竞争、核心原料和关键技术缺失等问题不断出现,这与中国经济的大环境有关,更与产业本身还不够成熟,规则体系、行业标准、产业壁垒尚未真正形成有关。

需要涤清,需要回归本原。

短期内造就一两个太阳富豪容易,长久地造福人类并非易事。

毕竟,太阳能本身是最自然、洁净的。

三个扬中人他们都曾在澳大利亚留学、工作、创业,又都回到家乡创业。

新能源富豪中,有三个扬中人格外引人瞩目。

施正荣,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赵建华,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率24.7%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南京中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8亿身家。

杨怀进,被称为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之父”,南京中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拥有8亿身家。

2000年,已经定居澳大利亚的施正荣变卖所有家产,举家归国创业;从1999年开始,杨怀进背着投影仪和光伏产业报告,周游全国做科普,被人当作“骗子”;2022年,赵建华携妻归乡,从扬中起步,开始实现自己的绿色能源梦想。

说起来,这三个扬中人渊源颇深。

他们都有在澳大利亚学习、工作的经历,且赵建华和施正荣是同门师兄弟。

1985年,赵建华从山东工业大学作为访问学者到澳大利亚,进入新南威尔士大学“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的研究所,半年之后改读博士。

多晶硅过剩?专家质疑政府决策

多晶硅过剩?专家质疑政府决策

多晶硅过剩?专家质疑政府决策
2009年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举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信息发布会,其中一个重点是多晶硅产业。

 多晶硅分为电子级和太阳能级,后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基础生产原料,是太阳能光伏行业的重要产业链,而太阳能将是中国新能源的主要发展领域之一。

 “说多晶硅产能过剩,依据是什幺?”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接受《了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质疑说。

 被称为“世界最大太阳能硅片供应商”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小峰则表示多晶硅产能过剩“是一个普遍的误解,从有效需求看,太阳能行业的需求远远大于产能,不是一点,而是无限大”。

 9月8日,赛维LDK高调举行了万吨级高纯硅项目投产庆典活动,其产能远远超过2008年中国多晶硅4000多吨的全部产量。

而在此之前,8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多晶硅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倾向”没有多长时间,就上升到了有关部门“过剩”的判断。

 9月26日,国务院转发了十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配套综合利用、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

 据悉,近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两部委针对光伏产业展开全方位调研,目的是具体了解多晶硅产能“到底有多大,过剩到何种程度”。

9月10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出现在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调研,这是一家多晶硅产能位列全球三甲的企业。

培训考试试题题库-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培训考试试题题库-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考试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唐照千,力学家、振动工程学家和力学教育家,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的创人和奠基人之一,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

∙A.“机械工程手册分析法”∙B.“斜激波后物体壁面振动分析法”∙C.“圆锥壳自由振动的分解方法”∙D.“圆柱自由振动的简化计算方法”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2 .朱城教授著成堪与国际大师铁木辛柯相媲美的中国版《材料力学》,被誉为中国的(),为国内首批工程力学专业的创办做出了重要贡献。

(铁木辛柯著《材料力学》,为世界科技名著)∙A.“铁氏材力”∙B.“朱氏材力”∙C.“工程材力”∙D.“力学材力”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3 .汪应洛,中国工程院院士,卓越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家、教育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A.管理学∙B.工程学∙C.管理工程教育∙D.教育学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4 .交通大学西迁以后以身殉职的第一人是()。

∙A.彭康∙B.朱城∙C.钟兆琳∙D.陈学俊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5 .1957年,迁校问题出现争议时,陈大燮提出了()建议,成为后来交大迁校新方案“一个交大,两个部分”的雏形,成功地解决了迁校问题,最终也形成了今天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两所名校。

∙A.“一个交大分设两地,师生设备互相调剂”∙B.“一个交大分设两地,师生设备互相独立”∙C.“两个交大分设两地,师生设备互相调剂”∙D.“两个交大分设两地,师生设备互相独立”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6 .( )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以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

∙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7 .陈学俊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6年当选为( )院士。

∙A.中国工程院院士∙B.美国科学院院士∙C.美国工程院院士∙D.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8 .西安交通大学开拓创新的第二次西迁和第三次创业举动是()∙A.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B.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C.开展医工交叉项目∙D.扩大招生名额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9 .()被交大师生拱手称赞为“西安交大后勤工作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被西迁师生尊称为“交大的大管家”。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是那些在科技领域具有卓越成就并对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群。

他们通过创新的思维、卓越的技能和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在科技研究、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绩。

下面将介绍几位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的事迹。

李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半导体技术专家。

他自毕业后一直从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在高性能晶体管、光电器件和量子电子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他所研制的高性能晶体管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他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新材料和新器件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通信、信息技术和军事领域,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

他还在校内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

他的科研成果和教学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认可。

王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科技工作者。

他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面具有深厚的研究经验和广泛的应用背景。

他研发的一系列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控制等领域。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还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社会服务中的广泛应用。

他的团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的支持,并获得了多项国内外学术奖励。

他还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指导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

刘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

他长期从事新型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在石墨烯、纳米材料和能源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环境净化等领域,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他的团队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并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他还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他的工作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学生的普遍赞誉。

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技术介绍

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技术介绍

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技术实力简介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是中电电气集团为推动中国太阳能及其他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促进我国能源革命而在内蒙古自然能源研究所、科技部发展中国家太阳电池与应用国际培训基地、江苏省光伏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应用技术研发推广机构。

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现拥有太阳能应用技术、风能技术、系统集成三个重点实验室以及由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保持者赵建华博士、全球能源奖获得者——自然能源专家刘志璋教授领衔的一大批技术力量雄厚并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科研队伍。

研究院主要从事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一、主要技术专家介绍刘志璋: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新能源应用技术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级专家。

先后承担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中美、中意大利、中西班牙、中日等国际合作项目5项,于2000年被欧盟“能源与环境委员会”授予“全球能源奖”(一等奖,可再生能源住宅系统)。

赵建华: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太阳电池转化技术首席科学家,国际光伏权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研究中心副主任,P型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实验室世界纪录保持者。

朱英浩: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光伏并网发电技术首席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变压器专家,湖南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多次组织开发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电抗器等新产品,其中2250千伏试验变压器可用于户外,工作电压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主持开发的500千伏360兆伏安三相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在提高产品质量上,解决局部放电量大的关键技术,使产品稳定一次合格,同时,又解决了“厂用电变压器承受不住突发短路时产生的机械强度”的难题。

组织设计、试验等人员,解决了500千伏电流互感器在制造上存在绝缘热不稳定问题,使其能在电力系统上安全运行。

领导及行业专家名单(部分)

领导及行业专家名单(部分)

领导及行业专家名单科技计划管理石定环国务院参事国家新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理事长徐锭明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元京国家发改委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童有好工信部中小企业中心高级经济师郑敏政工信部基础产品重大工程司副司长张序国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党委书记程秀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胡世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黎懋明科技部国家科技评价中心研究员邵立勤科技部高新司顾问、原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教授卞曙光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二处处长、高工史冬梅科技部高技术中心李临西科技部火炬中心赵传超科技部火炬中心生产力促进处处长郭俊峰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处副处长王瑞明科技部火炬中心原主任研究员阿荣科技部火炬中心处长刘进长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先进制造处处长王德智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审理处处长许栋明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受理部部长王德花科技部火炬中心创新基金管理中心高工欧阳晓光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地方科技工作处研究员高立新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评估与推广处处长张庆风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高工翟宝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处长林友华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处金石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员傅旭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申同贺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教授/研究员新材料陈弘达国家863计划新材料评委、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助理科技开发处处长徐坚国家材料领域863计划、973计划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于希椿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材料委员会主任委员潘峰清华大学材料研究院院长、“863”专家功能材料组长罗道友北京化学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科技项目评审专家谢建新国家863计划评委、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卢忠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总工、教授张国成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益小苏863专家、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科技委主任战凯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欧阳世翕国家973计划材料领域咨询专家组成员袁桐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高工/秘书长刘曼朗冶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处长、高工方瑛中国有色总公司处长、教授级高工石力开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授金其坚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原副总工、教授级高工李义春清华大学,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副教授郭志猛北京科技大学粉末冶金所所长、博导,教授柴立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总工、教授王焱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高温所主任、教授袁桐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集成电路处秘书长、高工文献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主任、高工付祝明首钢冶金院副院长、高工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张忠孝国家863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专家吴锋国家973绿色二次电池项目首席科学家组长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开发中心主任翟勇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调研室兼职教授/副主任侯睿机械工业节能与资源利用中心教授/主任刘英洲机械工业节能与资源利用中心秘书长、高工陈立泉国家清洁能源中心主任、院士徐培新物资节能中心高工/副主任翟克俊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高工辛定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申同贺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教授蒋文斌清华大学煤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调试及试验部技术总监李一中国家用电器研究会秘书长、高工常毅北京照明电器协会高工林以达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曲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处长、高工王文堂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秘书长、高工邱新平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王敬忠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高工曹国庆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高工/副秘书长李洪杰北京节能环保服务中心高工陶毅北京节能环保服务中心高工李东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副主任、教授张世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王德英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教授/高工李仲明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研究员环保领域牟广丰环境保护部环评司研究员陈尚芹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教授级高工董保澍环保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委员会主任宋安宁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高工/主任王凯军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员杨书铭北京纺织环境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栾兆坤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试验室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导庄德安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梁熙彦北京环境监测站总工、研究员易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任、高工朱廷钰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发处处长、博士环境清洁技术课题组组长郭宝林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研究员、高工易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吕武轩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志辉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开连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环保所教授级高工金宜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马殿祺机械科学研究院环保所研高信息与通信领域周迎科技部火炬中心教授刘欣然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处长、高工侯增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澎国家863计划评委、中国科学院软件所郑人杰清华同方公司教授陈彬大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高工张向阳中科院软件工程中心总工、研究员刘健明国家电网公司科信部主任、教授李维中国软件登记中心主任、高工杨建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范玉顺清华大学CIMS中心教授梁玉庆北京市交通工程科研所研究室主任、高工何雨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信息中心主任、高工许榕生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计算中心研究员陈进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授韩承德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性能计算机室员主任、研究张金荣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原魁中科院自动化所高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导李平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电子所智能信息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刘琳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检中心第一检测部主任、副研究员邓雷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秘书长林素芬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工陆锁链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原主任、高工张永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教授级高工肖向峰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秘书长、教授胡伟义中国通信协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丁道齐国家电网公司国电通信中心原主任、教授徐安士北京大学电子学系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岳光新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杨威国家广电总局有线电视研究中心高工高风吉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胡立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标准规划研究院教授马德元北京兆维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副主任教授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程鲁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主任药师王澍仁国家食药监局高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工张启明中国生物制品药品检定院原药检处处长研究员叶祖光国家中药新药工程中心主任研究员殷文娟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科技部副主任胥云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瑞祥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考试委员会委员科技计划评审专家教授刘建勋国家药品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副院长殷文娟原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唐佩福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卫东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工程保障中心北大、北航、北理工兼职教授主任、研究员、博师生导师吴淞医科院药物所研究员齐宪荣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王睿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室教授王洪钟清华大学生物系教授程桂芳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教授仲伯华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恽榴红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杜力军清华大学研究员肖新月药品与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雷燕中国中医研究院处长车明凤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评审委副研究员王福清国内贸易局科技管理中心处长、高工庄逢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系研究员焦海川中国医疗器械产品认证委员会委员、全国临床医学工程学会常务副主任马凤领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高工贾亚玲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高工生物农业领域刘兴海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员林友华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欧阳晓光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地方科技工作处研究员王振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昆虫研究室主任李永平全国农技推广站高工林友华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处研究员司徒建通农业部全国水产推广总站副站长周卫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研究员、主任黄鸿翔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所研究员文学中国农科院科技局研究员马树恒中科院植物所副处长研究员文杰农科院畜牧所研究员李学锋北京农业大学教授顾若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处长孙慧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徐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主任/博导刘相东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木泰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研究员杜志龙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所教授裘季燕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郭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张培君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耘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副研佘锐萍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教授周素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主任/副研李鹏高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教授装备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呼淑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大装备办处长张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主任马敬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处长李守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部处长查长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主任李宽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办公室处长钟约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宝雨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零件轧研究中心副主任强毅机械院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教授王正伟清华流体机械及工程研究所所长沙宝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理事长盛伯浩北京机床研究所教授叶佩青清华大学精仪系副教授郑锡荣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高工赵关虹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高工刘德山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工卢楚銮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研究员北京机电研究所张强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司局级研究员张仁青中国兵器工业设计五院汪福沾航空一集团625所原副总工、研究员何志明科技部火炬中心高工钱念慈石化局科技办高工冯宝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主任、高工张之敬北京理工大学系主任、教授吴晓峰航空303所杨尔庄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秘书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孙立成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小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小牛等科研人员发明的“一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专利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在目前基于体相异质结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 聚(3-己基噻吩) (P3HT)和C60的衍生物PCBM是应用最广泛和最成功的体系之一。

在这种类型的太阳能电池中, 器件的转换效率受光敏层内部形貌的影响很大。

在旋涂制备大面积均匀器件的过程中,由于溶剂的挥发速度太快, 电子给体材料P3HT从溶液中析出时来不及形成充分的结晶, 导致所得光敏层共混薄膜中P3HT没有形成良好的空穴传输通道, 因而所得的器件效率通常都很低。

传统上, 一般采取后热退火或者溶剂退火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改善光敏层形貌的目的。

但是, 若退火的条件控制不当,PCBM很容易形成微米级的结晶体, 从而导致薄膜中形成大尺度的两相分离状态, 器件的效率会急剧下降。

此外,高温退火时,薄膜中的组分还有氧化和降解的风险。

因此,如何在温和的条件下,既能提高共轭聚合物P3HT在共混薄膜中的结晶度又能避免大尺度的相分离的产生是高性能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制备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在国家基金委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杨小牛课题组采用往P3HT的良溶剂溶液中缓慢加入不良溶剂的方法, 让P3HT在溶液中产生有序的结晶前驱体, 然后再往混合溶液中加入PCBM, 待完全溶解后进行旋转涂膜, 所制得的光敏层薄膜中不但形成了长达数微米均匀密集分布的P3HT晶须, 而且相分离尺度在纳米数量级, 这不仅为激子的有效分离提供了大面积的两相界面, 并且为空穴的快速传输提供了连续的通道。

同时, 由于P3HT的结晶度得到了提高, 光敏层在太阳最大幅照功率的长波区域的光吸收得到了改善, 因而利用该方法新制得的器件其效率接近4%, 实现了高效免退火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

本发明在温和的条件下“一步”实现了高性能“免退火”的太阳能电池器件,大大简化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加工工艺,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鹏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王鹏课题组在有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英国化学会《化学通讯》上(Chem. Commun., 2009)。

该论文报导了一个具有高吸收系数的有机染料C217,该染料在以乙腈为电解质溶剂的器件中达到了9.8%的光电转换效率;结合无溶剂离子液体电解质,实现了光电转换效率达8.1%的长期光热稳定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这两项指标均为有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最好结果。

其性能已经非常接近钌染料。

此工作被“Technology Review”在2009年3月12日进行了报道并被其他媒体转载。

目前,通过共轭系统的结构设计来调控染料的能带和吸收光谱等特性是实现高性能有机染料的主要手段,C217以3,4-乙烯二氧基噻吩与二并噻吩的偶联结构作为染料的共轭单元,结合三芳胺给体和氰基乙酸受体,实现了染料的宽光谱吸收。

该染料在氯仿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达到了552 nm,器件的光谱响应范围接近钌染料的水平,量子转换效率(IPCE)在440-590 nm范围内超过了90%。

这一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促进有关宽光谱、高效率、低成本的纯有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4 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元器件研究所曹镛院士广东科研人员对太阳能电池进行了各种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途径的研究,并已在实验室做出了转换效率达5%的材料。

在日前举行的“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暨2008中国材料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曹镛在题为《聚合物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研究的进展》的报告中指出,广东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与世界同步,目前已在材料研发与发电效率上取得重要进展,未来有望实现把效率提高到10%~15%的目标,并大范围推广应用。

刚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的曹镛教授在报告中提出,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以代替目前的化石燃料,而太阳能是未来最有希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他表示,以硅为材料的太阳能电池成本价格太高,研发过程中耗费人力物力大;光电转换效率也低,一般只有12%-15%左右,并且要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也比较困难。

因此,我国正致力于研究其他材料的太阳能电池。

据曹镛院士介绍,相对于目前使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轻薄、成本低、制作工序简单等特点,只需在一层塑料上通过喷墨打印、滚动印刷加工等方式就可实现大面积生产,并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因此,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也成了国外风险投资的热点。

像美国政府对这方面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并且已做出了光电转换效率达5%的电池。

曹镛表示,广东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差不多与国外同时起步。

自他1998年回国主持建立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所后,便组建了相关团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与国外只研究单一材料不同,他们更侧重于开发新材料,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太阳能的转化效率。

5 中科院化学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李永舫在新型C60衍生物受体光伏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中美双边国际合作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的支持下,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与美国Solarmer公司合作,最近在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新型C60衍生物受体光伏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他们合成了一种茚双加成C60衍生物ICBA,以其为受体与聚(3-己基噻吩)(P3HT)共混制备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达到5.44%,为基于P3HT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最高值。

这一结果最近发表在JACS上(J. Am. Chem. Soc., 2010, 132, 1377-1382.)。

P3HT和可溶性C60衍生物PCBM(分子结构见图3中的F2)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最具代表性的给体和受体光伏材料。

基于P3HT/PCBM的光伏器件能量转换效率稳定达到3.5~4.0%左右,并且其光伏性能对活性层厚度不太敏感(100~300 nm都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率),因此,这一体系成为制备大面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最佳候选。

但P3HT/PCBM体系也存在开路电压低(0.6 V左右)、激子电荷分离能量损失大等缺陷,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电子能级匹配性不好(PCBM的LUMO能级太低)。

为进一步改进基于P3HT体系的光伏性能,有机固体室的研究人员合成了富电子的茚双加成的C60衍生物ICBA,其LUMO能级较PCBM上移0.17 eV,在AM1.5, 100 mW/cm2光照条件下,基于P3HT/ICBA的光伏器件开路电压达到0.84 V,能量转换效率达到5.44%,而同样条件下,P3HT/PCBM体系的开路电压只有0.58 V,能量转换效率3.88%。

另外,他们还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烷基链长度的PCBM类C60衍生物F1~F5,其中F2就是PCBM。

他们以这些C60衍生物为受体、P3HT为给体制备了光伏器件,发现取代基碳链长度对光伏性能有重要影响(能量转换效率分别是 3.66%(F1), 3.52%(F2), 2.28%(F3), 3.59%(F4)和2.83%(F5)),F1(碳链长度比PCBM少一个C)和F4(碳链长度比PCBM多两个C)的光伏性能与PCBM相当或稍优(效率都超过3.5%),F3和F5(碳链长度比PCBM 分别多一个和三个C)的光伏性能比PCBM明显变差。

他们从碳链长度对电子迁移率和共混膜吸光系数的影响解释了这一现象。

这一结果最近被Adv. Funct. Mater.接受发表。

6 北京大学有机光电材料物性及器件物理研究室邹德春该教研室是在北京大学985规划和211工程的大力资助下,由邹德春教授于2001年5月从日本九州大学回国新建起来的。

主要以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光电功能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为主体,同时开展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物性研究、如何将多种单一的材料组装成光电功能器件的器件物理研究、如何构筑光电功能器件的器件工艺研究等。

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有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及器件、有机光伏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柔性纤维光伏电池、光敏器件、力敏器件、新型光电器件制备技术、高压下的有机超薄膜物性、有机电致发光产业化基础技术等。

本学术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实现了以金属丝为电极材料的可编织化柔性纤维光伏电池。

前期成果发表在AM(Adv.Mater.,2008, 20(3): 592-595;),APL(Appl. Phys. Lett.,2008, 92, 113510;)等学术杂志上;最近Konarka公司采用类似的电极设计思想,制备出了具有较高效率的有机柔性光伏电池,结果发表在Science(SCIENCE,2009, 324(5924): 232-235 )上。

2008年5月,这类新型太阳能电池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选北京大学实施“985工程”科研成果选展,胡锦涛总书记亲手操作了演示纤维电池并亲切地询问了电池的性能情况;一年以来,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通过与本学院吴凯教授课题组在纳米电极基地方面的合作,现在5厘米长的全固态纤维光伏电池在标准太阳光下(100 mW/cm2)短路电流超过0.6 mA,保存寿命超过5000 h。

7 清华大学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邱勇8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秦国刚9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马於光10 上海大学新型显示技术与应用集成重点实验室张志林11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刘云圻12 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彭俊彪13 中科院长春光机与物理所李文连14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谢志元15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侯晓远16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马东阁17 中南大学超微结构和超快过程研究所高永立18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宏滨19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陈立祪20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杨楚罗21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鹏22 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侯延冰23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李斌24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田文晶25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潘春跃26 华东理工大学田禾中科院院士任Dyes and Pigments 主编,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化工学部副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