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教案设计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了解小山村的变迁。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描述小山村的环境变化。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学会从图片中获取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描述小山村的环境变化。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和语法描述小山村的变化。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图片中获取信息。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和语法描述小山村的环境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课件故事文本相关图片2. 课前准备:教师事先阅读故事文本,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小山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物。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这个小山村发生了什么变化?2. 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 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分析角色的情感变化,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面对小山村的变化?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绘制一幅小山村变化前后的对比图。
2. 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这个小山村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3. 情感体验:通过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评估学生对故事中人物情感变化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原文及教案

【导语】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法、教学⽬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以下是整理的(语⽂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27课《⼀个⼩⼭村的故事》原⽂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 ⼭脚下,曾(céng)经有过⼀个美丽的⼩⼭村。
⼭上是郁郁葱(cōng)葱的树林,村边是清澈(chè)见底的⼩河。
⼈们每天都能听见鸟⼉在林⼦⾥婉(wǎn)转地歌唱,看到鱼⼉在⼩河中⾃由⾃在地游逛(guàng)。
村⾥住着⼏⼗户⼈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家都有了⼀两把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lí),就拎(līn)起斧头到⼭上去,把树⽊⼀棵⼀棵砍倒,运下来。
就这样,⼭上出现了*(luǒ)露的⼟地。
⼀年年,⼀代代,⼭上的树⽊不断减少,*露的⼟地不断扩(kuò)⼤……树⽊变成了⼀栋(dòng)栋⼤⼤⼩⼩的房⼦,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量的树⽊随着烟囱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靠着锋利的斧头,村⼦⾥家家户户的⽇⼦过得都还不错。
然⽽,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个⾬⽔奇多的⼋⽉,⼤⾬没喘⽓⼉,⼀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才停下来。
可是,⼩⼭村却已经被咆哮(páoxiào)的⼭洪冲得⽆影⽆踪了。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切,包括(kuò)那些锋利的斧头。
【教案】 教学⽬标: 1、指导学⽣朗读课⽂。
2、引导学⽣了解⼀个美丽的⼩⼭村被洪⽔卷去的原因,使学⽣懂得要合理地利⽤和保护⼤⾃然的资源。
3、在学习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的听、说、读、写的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了解⼩⼭村被洪⽔卷去的原因。
难点:懂得合理地利⽤和保护⼤⾃然的资源。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收集⼀些⼈类破坏环境带来危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以画导⼊ 很早以前,有⼀个美丽的⼩⼭村,那⾥的⼈们幸福的⽣活着。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案

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终于被洪水卷走的故事。
2.使学生懂得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4.会认5个字,会写13个字,掌握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要保护环境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时数: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2.认识“葱、犁、扩、栋、括”5个生字。
3.指导写“葱、犁、扩、括”4个字。
教学重点:识字、感知内容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小山村被卷走的原因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导入1.师: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2.教师用赞美的语气叙述小山村美丽的景色。
然后用惋惜的语气告诉学生:就是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一场大雨过后,却不知被洪水卷到了何处。
这是为什么呢?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检查是否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小山村的什么故事?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再次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三.识字、写字教学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交流识记方法。
4.生字、词语回到课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理解词语意思。
5.抢读、齐读生字。
6.学生自主观察“葱”、“犁”、“扩”、“括”在田字格中所占位置。
7.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葱”。
8.学生按要求临写,教师巡视。
四.熟读课文,自我感悟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指导有感情地读第1自然段,感悟小山村的美丽。
4.小组讨论:这么美丽的小山村,最后什么也没有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五.课堂小结。
小山村故事

小山村故事
小山村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面有很多清新的空气,以及绿色的植物。
村子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农民,他们以种植谷物、收割百姓庄稼和放牛等为生。
在小山村,人们生活着轻松愉快。
一天,小山村村民们发现一只受伤的小兔,那只小兔是一只老大爷家里养的,因为它被一只猫咬伤了。
所有的村民都担心它,他们想要帮助这只小兔。
于是,村民们决定一起去找一个当地的兽医看看。
有一个老大爷听说这件事,他觉得他必须去看一下,所以他带着小兔到了当地的兽医,兽医给小兔做了检查,发现小兔的伤口不是很严重,并给它做了治疗。
老大爷非常感激,他向村民们表达了他的感谢,答应他将逐渐恢复,并且会好好照顾它。
村民们也都非常高兴,他们感到很欣慰,也为老大爷表达了他们的谢意。
此后,小山村的村民们更加团结了,他们会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吃饭、玩耍,甚至有时候也会一起去渔湖或者去野外野营,彼此之间都能够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友谊。
小山村的村民们也会经常给村子里的孩子们上课,传授他们各种知识,让他们打好基础,以便他们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每当小山村的孩子们有困难时,村民们也会积极地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安全,不再害怕。
小山村的村民们也会主动给附近的村子出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小山村也成为很多人心目中最美丽的地方,这里的空气总是清新,村民们也总是对外界充满热情。
他们的快乐、喜悦和热情,都让这个小山村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完美。
小山村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帮助他人,要团结协作,要热爱自己的家乡,要建立良好的友谊,要爱护自然。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课时安排:第1-5课时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山村生活的艰辛和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课文深层次情感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出示山村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山村的印象。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生字词的学习。
3. 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学习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故事情感。
3.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和家长分享课文内容,练习生字词。
第三课时:1. 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山村的变迁的认识。
3.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山村变迁的小作文。
第四课时:1. 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堂活动:学生表演课文故事,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3.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故事。
第五课时:1. 复习前四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3.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画一幅自己心中的山村画卷。
三、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主动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对山村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出示山村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山村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1)增强植物根系与土壤间的凝聚力, 增强土壤的抗冲蚀力,保持水土流失。 2)枝叶繁茂的树冠能有效阻止雨滴对 地表的直接击溅,在林内形成二次降雨, 从而有效防止地表土壤遭受溅蚀; 3)成林的树木能形成良性的局地小气 候,增强土壤涵养水源能力,防止水土 流失。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我会预习:
1.默读课文,划出文中含有生字的 词语,再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2.认真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 利、有感情;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做好批注。
树木变成了( ),变成 了( ),还有大量的树木 随着( ),消失在( )。
从这个小山村的命运中,你明白了什么?
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要想长远富, 莫忘多栽树。
绿树成荫,防风固沙。 水土保持,利国利民。
我的收获
•学习方法: •道理:
曾经 葱郁 砍倒 减少 扩大 大量 烟囱 消失 靠山 犁地
露水 随着 包括
曾 量 囱
葱 砍 随 犁 消 靠
露 减 郁 扩 括
我会读生字并组词
山脚下)的 ),村边是 )。人们( )都能听 ),看到( )。
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最后什么都没 有了,是什么原因?
法国有个名叫莫尼埃的园艺师。有 一天,莫尼埃移栽花时,不小心打碎了 一盆花,花盆摔成了碎片,花根四周的 土却仅仅包成一团。“噢!花木的根系 纵横交错,把松软的泥土牢牢地连在了 一起!”他从这件事上得到启发,将铁 丝仿照花木根系编成网状,然后和水泥、 砂石一起搅拌,做成花坛,果然十分牢 固。
树木如何防止水土流失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个小山村的故事2篇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读懂《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的内容。
2.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3. 学生能够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态度和自己的想象。
教学准备:1.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的课文复印件或投影片。
2. 教师准备的教案及课堂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对话,询问学生是否喜欢乡村生活。
2. 引导学生谈论一下自己喜欢或不喜欢乡村生活的原因。
二、阅读《一个小山村的故事》(10分钟)1. 教师先快速扫读一遍课文,然后告诉学生本节课将要阅读的课文是《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2. 教师逐句地读给学生听,学生跟读。
3.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三、理解和讨论(1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提问以下问题:a. 故事中的小山村是什么样的地方?b.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特点?c.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d. 你觉得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3. 随机抽取几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语言运用(10分钟)1. 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假设你是这个小山村的主人公,请你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和你喜欢的乡村生活。
”2. 学生认真构思,然后用自己的语言书写作文。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读出自己的作文。
2.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查找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或文章,准备下节课进行分享。
2. 课后阅读并书写《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的读书笔记。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乡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真实的乡村生活。
2. 分组进行小组分享,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乡村生活资料和写的读书笔记。
2020年《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小学教案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小学教案《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是语文S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是以环境保护为主的课文,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并受到启迪,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美好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讲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的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的故事。
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交流,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引导学生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1、播放警笛声。
师:听,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播放洪水冲走村庄的课件。
师:你看见了什么?师:这场咆哮的洪水毁灭了村庄,吞没了家园,带走了人们宝贵的生命,厄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灾难为何降临?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继续走进《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相信从学习中你会找到答案。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板书:美丽rarr;消失。
2、美丽的小山村消失了,这是一个怎样美丽的小山村呢?出示美丽小山村的图片。
通过学生的细心观察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小山村的美。
3、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文中具体描写小山村的句子,从中找出哪些词语是描写小山村的美丽?4、指导朗读:师:这里真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有茂盛的树林,清脆的鸟鸣,潺潺的溪流,你喜欢这个小山村吗?如果你生活在这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指导学生带着高兴愉快幸福的心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评价学生的朗读。
1、 __一个令人向往的小山村却在一场来势汹汹的洪水过后消失了。
学生找出小山村消失的段落。
教师进行配乐朗诵,让学生谈谈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 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 大不断扩大 ‥‥‥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
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 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 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炊烟消 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 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 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 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 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 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什么都没有了—, —所有没靠有斧了头 得到的一切没,有包了括,那些锋利没的有斧了头,。
也没有了。
保护环境, 就是保护人类 自己;破坏环 境,就是毁灭 人类自己。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三年级下册语文)
三年级组
chè zhàn 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rùn 清新甜润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fǔ fēnɡ luǒ kuò
dònɡ
斧头 锋利 裸露 扩大 一栋栋
chuǎn lí páo xiào kuò 喘气 黎明 咆哮 包括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 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郁郁葱葱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 不知卷到了何处。
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 轻声读二、三、四节,划出最能表 现小村庄消失原因的语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 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 拎 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 一棵一棵砍下 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 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