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植物
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思路探索

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思路探索
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是指由民族集体传承和演绎的具有药食兼用价值的植物资源。
这类资源不仅是重要的生态和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面对市场竞争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开发
和保护这些资源,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将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
保护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
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而开发这些资源则是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应该将
保护和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可持续利用机制,实现资源的长期性开发和保护。
二、强化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民族民间药食两
用植物资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溢价能力,从而切实推动农民增收,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品质和安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三、挖掘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
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不仅是重要的食品和药品
来源,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通过挖掘和开发这些资源的文化和旅游价值,可以
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四、加强法律法规和规范管理。
保护和开发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需要遵守相关
法律法规,并采取规范的管理措施。
应该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建立标准化的
生产质量管理,保证产品的合法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卫计委发布最新食药两用中药名单101种药食同源

卫计委发布的既是食物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实、花椒、红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黑枣、酸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棋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以上为2021年公示的86种)2021新增15种中药材物质人参、山银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粉葛、布渣叶、夏枯草、当归、山奈、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芨,在限定利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以上101个药食同源品种的具体植物来源、利用部位,用途限制、批准情形等内容详见文后附表。
卫计委发布的可用于保健食物的中药名单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坷子、赤芍、远志、麦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缨子、青皮、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葫芦巴、茜草、筚芨、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读一读菊科药用植物药食两用的应用

读一读菊科药用植物药食两用的应用马兰为菊科马兰属植物马兰以全草或根入药。
夏、秋采收。
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于路边、田野、山坡上。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别名】鱼鳅串、泥鳅串、鸡儿肠、田边菊、路边菊、蓑衣草、脾草。
马兰头,马兰头,春天到了就探头。
清明前后的马兰头有着特殊的香味,过了清明就会逐渐变老,清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就写到: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和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
中医认为,辛、苦,寒。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消积。
用于感冒发烧,咳嗽,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小儿疳积,肠炎,痢疾,吐血,崩漏,月经不调;外用治疮疖肿痛,乳腺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马兰甘辛凉。
清血热,析酲解毒,疗痔杀虫。
嫩者可茹,可菹可馅,蔬中佳品,诸病可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马兰头能散血消肿,利筋滑胎,解毒通麻。
含有丰富的钙、磷、铁、胡萝卜素、钾、维生素B、尼克酸、去甲肾上腺素、钾盐、多种氨基酸、糖类、生物碱、香豆精类、黄酮类、强心甙等。
经常吃马兰头,可预防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从而能有效地防治冠心病。
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思路探索

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思路探索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关注不断增加,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研究热点。
这些植物资源不仅可以用于食用和药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探索和开发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饮食和药品,也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推动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开发思路。
一、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植物资源是开发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首要任务。
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植物自然生态环境,避免过度采挖和破坏植物种群的生长和繁衍。
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方式,划定保护区域,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持植物资源的生态平衡。
加强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工作,了解资源的分布和数量,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保障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深入研究,挖掘资源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蕴含着丰富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潜在的用途和功能。
可以通过植物学、药理学、营养学等多领域的综合研究,对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了解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营养成分,发掘其在医药保健和食品营养方面的应用潜力。
结合民族传统知识和经验,深入了解植物资源的药用和食用传统,挖掘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掘植物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推动其在药食两用领域的开发和利用。
三、开发创新产品,拓展市场需求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开发创新的药食两用产品,拓展市场需求,促进植物资源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可以通过开发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等产品,发挥植物资源在保健和治疗方面的作用,满足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
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功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通过宣传推广,培育市场需求,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动植物资源的商业化利用,实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药食两用食物

药食两用食物药食两用食物即既可以作为可口的食品食用,又能够当做药材治病的食物。
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
药食两用的中药名单84种,这84种中药,既可以作为食品用,也可以作为药品用,是进行食品或保健食品开发的重要原料。
目录1药食同源2药食两用3保健中药4保健食物5分类▪板蓝根▪薄荷▪槟榔▪半夏▪蚕茧▪柏子仁▪败酱草▪半边莲1药食同源编辑中药与食物的关系是――药食同源。
大家知道,中医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药和针灸。
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
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
但其中的少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
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
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
知道了中药和饮食物的来源和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就不难理解药食同源的说法了。
中药与食物的共同点:可以用来防治疾病。
它们的不同点是:中药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
但不可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
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
野山参等级划分

野山参等级划分野山参是中国常见的野生植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被称为“药食两用”的植物。
野山参种类众多,其中有补血补肝、调经止痛、健脾益胃等药理作用的野山参,也有增肥增重、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营养作用的野山参,用途十分广泛。
但是由于野山参的数量和质量都十分不稳定,所以为了便于消费者更好的选择野山参,经过长期的研究,我国现行的《野山参等级划分》对野山参进行了等级划分,以此来确定野山参的实际价值和价格,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野山参等级划分》通常分为7个等级:(1)第一等级:该等级野山参绿色植株健康而完整,有鲜明而清楚的主脉,色泽自然鲜活,有淡淡的山参香味,且全部叶子表面无病变。
叶子面积大,叶片近圆形,枝叶分支健康有力,植株高度宽度合理,根系发达分布均匀,鲜山参外观整体晶莹剔透,质地肉质脆嫩等特征。
(2)第二等级:该等级野山参植株生长良好,叶子面积一般,叶片可能有些歪斜,枝叶分支自然,植株高度较低,根系发达分布均匀,外观晶莹剔透,质地肉质脆嫩,但有些叶子表面有病变。
(3)第三等级:该等级野山参植株生长一般,叶子面积小,叶片有明显歪斜,枝叶分支较弱,植株高度较低,根系发达分布不均匀,外观暗淡无光,质地韧脆,有些叶子表面有病变。
(4)第四等级:该等级野山参植株生长较差,叶子面积很小,叶片有极大的歪斜,枝叶分支极弱,植株非常矮小,根系发达性差,外观暗淡无光,质地韧脆,大量叶子表面有病变。
(5)第五等级:该等级野山参植株生长过差,叶子几乎没有面积,叶片极度歪斜,枝叶分支极弱无力,植株高度极小,根系发达性差,外观极暗淡无光,质地极韧脆,叶子表面大面积有病变。
(6)第六等级:该等级野山参植株非常矮小,叶子干瘪、凋萎,叶片歪斜,枝叶分支极弱无力,植株根系发达性差,外观极暗淡无光,质地极韧脆,叶子表面大面积出现病变,整体严重受损。
(7)第七等级:该等级野山参植株几乎没有生长,叶子凋萎、枯黄,叶片歪斜,枝叶分支几乎没有,植株高度极小,根系发达性极差,外观极暗淡无光,质地极韧脆,叶子表面大面积出现病变,整体严重受损,植株状态已经不敢再继续生长了。
10种可开发的药食兼用植物

形 ,基 部 凹心 形 ,边 缘 有 钝 齿 ,具 长 柄 。生 于 草地 、 田埂 、沟边 低 湿 地 或 菜 地 边。茎叶可 当蔬菜食 用。药用全株 。 四季 可 采 。 性 凉 、味 甘 、微苦 。具 有 清
7 %,另加青饲料。 0 种 公 猪 :3 %发 酵 饲 料 + 0 0 4 %大 猪
全 价饲 料+ 0 米糠 + 0 2% 1 %麦 麸 , 另 加 青 饲料 。 另 外 ,发 酵 和 降 解 的统 糠 粉 ,也 可 用 于养 猪 。 其处 理 方 法 可参 考 上 述 玉 米
秸 秆 喂 猪 技 术 。其 他 如 大豆 秸 、花 生 秧 秆 、豌 豆秸 秆 、蚕 豆 秆 、玉 米 芯 、甜 菜
怀 孕 期 1 9 天 的 怀 孕 母 猪 :4 % ~0 0
发 酵 和降 解 后 的 秸秆 料 + 0 2 %米 糠 + 4 %母猪饲料 ,另加青饲料。 0
秆饲 的母 猪 :3 % 1 0 发 酵 和 降解 后 的秸 秆 料 + 猪 全 价 饲 料 大
2 接 方 4直善
猪 鸡 鸭 鹅均 可 。 实践 证 明 ,与全 部 采 用 全 价 饲料 的对 照 组 相 比 ,生长 速 度 基 本 没有 区别 ,且毛 色要优于全价饲料组 , 病 也 少 了 。具 体 配 方如 下 。 1 -克 ~ 0 克小 猪 :1 %发 酵 和 5I 3 千 T 0 降 解 后 的秸 秆 料 + 99 8 .%小 猪 全价 饲 料 + 01 .%的 1 %型预 混 料 。 3 千克 ~ 0 克 的 中猪 :2 %发 酵 0 5千 0 和 降解 后 的 秸 秆 料 + 98 中猪 全 价 饲 7 .% 料+ _ 02 %的 1 %型 预 混 料 。 5 千 克 ~10 克 的 大 猪 :3 %发 0 O千 0 酵 和 降 解 后 的 秸 秆 料 + 97 6 _%大 猪 全 价 饲料+ .%的1 03 %型预混料。 如 果在 发 酵 和 降 解 秸 秆 料 过 程 中 , 没 有 添 加 磷 酸 氢 钙 ,则 上 述 1 型预 混 % 料 要 改 成4 %型 预 混 料 ,用量 为4 ×发 % 酵料用量 ( 。 %)
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思路探索

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思路探索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是指具有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植物资源。
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但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
下面将探索一些思路,以推动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们可以加强对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和科学挖掘。
通过对植物的生物学、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深入了解植物的功效和食用方法,进而开发出更多的药食两用植物产品。
还可以通过对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一步挖掘植物资源的潜力,在遗传改良和种植技术方面作出创新。
加强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
民族间流传着许多有关药食两用植物的传统知识,这些知识是民族医药和食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传统知识的记录和编纂工作,并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将这些知识传承给后代,使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民族的医食文化传统。
加强产业化发展和市场推广是推动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制定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推动药食两用植物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推广。
还可以通过打造品牌、开展推广活动等方式,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加强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也是促进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给予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来。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技术,促进我国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的提升。
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也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研究、保护传统知识、推动产业化发展和加强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努力,我们能够进一步挖掘和开发这一领域的潜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农村振兴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芫根是一种高原特有的、古老的、原始的多汁植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为药食两用,可以做饲料和蔬菜,具有味甘性温、清热解毒、滋补增氧之功效。
用芫根生产的产品现有10种口味,产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无污染、纯天然、原汁原味的绿色食品特点,是旅游休闲及佐餐、馈赠佳品。
下面将芫根的特征特性及其在青海东部农业区的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1. 特征特性
①植物学特征。
芫根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肉质根椭圆形,直径5~20厘米,厚度5厘米,肉质根几乎生长于地面,营养根生长于土中,表皮为紫色、白色、浅红色,光洁,肉质细嫩,皮薄脆甜。
单个重500~1000克。
②生物学特征。
适宜在温凉气候条件下生长,生长适温18~20℃,春播、秋播均可。
芫根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抗寒和抗病能力强,抗旱力差,耐储运,肉质根生长期需水肥充足、光照充分,喜肥沃的砂壤土。
2. 青海东部农业区丰产栽培技术
①整地施肥。
以选择土层深厚、疏松、保肥保水的砂壤土地块栽培为宜。
播种前精细整地,整地要求达到松、碎、平的标准。
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一般结合深耕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千克。
为了促使幼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播种时可亩施5~8千克尿素和10千克磷钾复合肥。
生长期间氮肥不要施用过多,否则易引起裂根。
整地质量应达到松、碎、平的标准,土壤墒情也要适宜。
②播种。
芫根在温度为3~5℃时开始发芽,茎叶和肉质根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0℃,温度达到25℃以上时生长缓慢或停止。
芫根生育期短,可根据需要合理排开播种期,春季栽培在3月中下旬播种,7月份开始收获;秋季栽培主要适宜川水地区,可在8月份春种作物收获后播种,11月下旬即可收获;夏季温度较高时不宜播种,否则会发生植株抽薹现象。
播种选用色正、粒大、饱满、均匀、光亮的新芫根种子,净度、纯度均要达到90%以上。
在川水地区播种时,采用穴播或撒播,株、行距为20~30厘米,采用穴播时每亩1万穴左右;在冷凉半山区种植,株、行距为20~40厘米,采用穴播时每亩9000穴。
播深1.5厘米左右,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宜过浅。
因其种子较小,播种过深,子叶出土前消耗较多的储藏物质;播种过浅,种子容易干燥,影响出苗,最终会影响肉质根的生长。
③定苗。
芫根出土后,子叶展开,幼苗生长旺盛,需要及时间苗,促进幼苗健壮成长。
尤其是穴播,更应及早间苗,以确保幼苗有一定的营养面积。
间苗应掌握早间苗、分次间苗、适时定苗的原则,去小苗留大苗、去病苗留健苗、去畸形苗留正常苗、去弱苗留壮苗,以保证苗齐、苗匀、苗壮。
一般间苗2~3次,第一次在子叶展开时进行,过晚幼苗拥挤,胚轴部分延长而抽薹,幼苗生长不良;第二次、第三次分别在2~3片真叶和3~4片真叶时进行。
间苗后中耕除草。
④田间管理。
芫根具有耐肥、耐瘠、吸水能力强等特点,但要获得丰产,还必须加强肥水管理。
应增施有机肥,在营养生长阶段,定苗后及肉质根膨大期施两次追肥,还要重视钾肥的施用(可在肉质根膨大期施用)。
芫根喜湿润土壤,播前先浇足底水,播后覆细土,保墒保温。
生育期间遇干旱易影响肉质根品质,所以土壤应保持干湿均匀,在幼苗期和定苗成活期间及时浇水。
肉质根生长盛期需水较多,应适时灌足水,全生育期浇水4~5次。
⑤采收。
芫根肉质根膨大快,常于定苗后100天左右,地上部叶丛变黄后陆续采收,收后可采用沟窖埋藏。
(作者联系地址: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村青海湟中威思顿精淀粉有限公司邮编:8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