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湘教版】必修一: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必修一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word教案

湘教版必修一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word教案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重点地壳的物质循环教学目标1.能说出矿物的概念、存在形态及其分类。

并能利用肉眼和简单的工具,识别一些常见的矿物。

2.能说出岩石的概念,并能按照成因将岩石进行分类、列举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岩石;同时能分析说明沉积岩的两个特征。

3.能解释地质循环的能量来源,并通过绘制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分析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4.通过科学地分析地质循环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提高科学素质,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

教学方法淡话法、小组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教学过程〖教师〗在第一章,我们从宇宙的角度了解了地球,现在让我们回到地球,站在地球上来认识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

我们知道,地球从形成至今经历了46亿年,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其地表形态、大气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启发学生思考回答〗(答略)〖教师〗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那么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能量又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板书〗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板书)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合在一起形成了岩石圈。

那么岩石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下面我们先一起看书,了解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矿物。

(一)矿物(板书)【看书、分析】什么是矿物?什么是矿产?矿物的存在有哪三种基本形式?矿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常见的矿物有哪些?【教师总结】1、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3、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如天然气是气态矿物,石油和天然汞是液态矿物,绝大多数的矿物都以固态形式存在,石英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

4、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类。

常见的金属矿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湘教版必修1 地理: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教案2

湘教版必修1 地理: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教案2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二)难点:1、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向学生呈现图片及其相关文字素材: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一座商代古墓发现的刀刃,是由陨铁所制。

这说明古人早期用的是“天上掉下来”的铁。

学生思考回答巧妙地运用新颖的材料设置悬念,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认知兴趣。

师:天上掉下的陨铁太稀少了,人类最终只能在地球上找铁。

根据我们先前所学知识,铁主要分布在地球深处,薄薄的地壳中,有铁含量很高的地方吗?这些铁是从地球深处跑出来的吗?还是另有其他成因呢?活动1按照座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放一套常见矿物标本。

2024学年高中地理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湘教版必修1

2024学年高中地理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湘教版必修1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然而,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可能需要通过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引导自主学习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详细介绍地壳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物质循环原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过程:
讲解地壳物质循环的原理,包括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石、风化侵蚀等环节。
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展示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虚拟仿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和理解地壳内部的物质运动。
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地质考察,观察岩石标本、地质现象等,增强学生对地壳物质组成和循环的直观感受。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地壳物质组成和循环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教学软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教学软件,进行地质图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信息意识。

2020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

2020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填一填)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岩石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1)发生范围: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

(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3)重要意义: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2.岩石的转化(1)沉积岩是碎屑物或沉淀物经沉积和成岩作用变成的。

(2)各类岩石风化后的碎屑物成为沉积岩的“原料”。

(3)变质岩的“前身”是沉积岩、岩浆岩。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可用下图来表示:(做一做)1.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是( C )A.矿产B.岩石C.矿物D.矿石解析: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b、c分别代表( B )A.岩浆、岩浆岩B.岩浆岩、沉积岩C.沉积岩、变质岩D.变质岩、岩浆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三大类岩石与岩浆可以直接相互转化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以直接相互转化C.变质作用通常在接近地表的岩石中发生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C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岩浆岩和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5.下列各种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C )A.花岗岩、玄武岩B.板岩、页岩C.砾岩、砂岩D.石灰岩、大理岩解析: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砾岩和砂岩均为沉积岩。

主题一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特点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

2020-2021年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 湘教版必修1

2020-2021年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 湘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二)难点:1.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矿物、岩石标本瓷板多媒体教学软件(二)学生准备:从石材店中收集一些各不相同的岩石(课前布置)、食盐晶体、小刀。

教学设计说明: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因此要准备一些比较形象直观的岩石、矿物标本、电子图片和相关的录像带。

岩石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也容易收集到,可能通过对岩石及岩石中的矿物进行简单的识别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实践欲。

本节内容共分为两大模块:1.地壳的物质组成;2.地壳的物质循环。

第一模块由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实践,采用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小组重新排列座位(6-8人一组),每组桌子拼接在一起,放置岩石、矿物标本、学生收集的岩石和自带的小刀。

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2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2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2湘教版必修1合作与讨论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存在着生命的轮回,那么组成地壳的物质是否也循环?如果有,又是怎样循环的呢?问题提示:思考过程1 地壳的物质组成(一)矿物1.造岩矿物:能形成岩石的矿物叫造岩矿物。

如:石英、长石、云母等组成花岗岩;方解石组成大理岩。

2.简易识别:常见矿物应从结晶形态、透明度、颜色、光泽、密度、硬度和条痕等方面考虑。

(二)岩石1.是固态矿物集合体。

2.按成因分成的三大类岩石,可从其成因、常见岩石、特征三个方面比较理解。

分类类别常见岩石特征岩浆岩侵入岩花岗岩无气孔喷出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有气孔沉积岩砾岩石灰岩等具有层理构造砂岩页岩有化石化学沉积形成变质岩高温下形成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高压下形成页岩→板岩思考过程2 地壳的物质循环从大尺度、小尺度理解地壳的物质循环。

大尺度如:地质循环。

小尺度如:岩石转化。

岩石(三大类)与岩浆的循环转化关系可用下列关系式表示:思维过程一例题解析【例1】关于矿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B.石英、云母、长石、盐这些是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造岩矿物C.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能被人们开采利用的,是矿产D.矿物富集的地段叫矿产解析:本题考查矿物的有关知识。

需熟悉矿物概念及造岩矿物、有用矿物等。

答案:C点评:此题旨在考查矿物、造岩矿物、矿产、矿床的概念。

【例2】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解析:只有岩浆冷却凝固才能形成岩浆岩,而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变质岩和新的岩浆。

答案: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地壳各物质的循环、转化问题。

高中地理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过程。

3、能运用示意图,简要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重点地壳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转化。

学习难点地壳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转化。

《预习案》一、教材助读二、预习自测1、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是()A.岩石 B.矿物 C.矿床 D.矿产2、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A.石油B.天然气C.汞D.石英3、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A.变质岩B.沉积岩C.喷出岩D.侵入岩4、花岗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是()A.大理石、长石、石英 B.长石、石英、云母C.方解石、石英、云母 D.石灰石、长石、石英5、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物质循环是()A.水循环B.大气循环C.地质循环D.生物循环我的疑问?《探究案》一、质疑探究探究一:组成岩石的矿物1、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判断下列物质属于矿物的有A.生铁 B.铜丝 C.玻璃 D.方解石探究二:岩石及其成因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2、为什么说沉积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岩层和化石则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探究三: 类岩石的相互转换与地壳的物质循环 1、三大岩石的相互转换思考:岩浆岩能变成沉积岩、变质岩吗?需经过什么作用或什么条件下变成?沉积岩呢?变质岩呢?完成下图。

A 是 岩,B 是 岩 各个数字代表的含义(作用或条件)2、地质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二、我的知识网络三、当堂检测1、下列矿物中,能在所有物体上刻划出痕迹的是( ) A.石英 B.石墨 C.刚玉 D.金刚石2、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 )A 岩浆岩和沉积岩B 岩浆岩和变质岩C 沉积岩和变质岩D 变质岩和沉积岩 3、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岩)属于( )A .变质岩B .岩浆岩C .侵入岩D .沉积岩《训练案》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 ( ) A .大理石、板岩、石灰岩 B .石灰岩、砾岩、页岩C .砂岩、石灰岩、花岗岩D .玄武岩、砾岩、片岩2、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太阳辐射能B.地球内部的放射能C.天体间的潮汐能D.生物能3、地质循环发生的范围是()A.岩石圈和它以下的软流层之间B.水圈和地幔之间C.地壳和地核之间 D岩石圈内部4、关于沉积岩不同种类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由细粒黏土固结而成的是页岩B.由沙砾组成的是砾岩C.由化学沉积而成的是砂岩D.砂岩主要是由生物沉积而成5、岩浆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必须经过()A.搬运作用B.变质作用C.喷出作用D.熔化作用6、正确表示外力作用过程的是()①搬运作用②沉积作用③风化、侵蚀作用④固结成岩作用A ①②④③B ②③①④C ②①③④D ③①②④7、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属于沉积和变质作用的编号分别是( )A ⑤⑦和⑥⑧B ⑥⑦和⑤⑧C ③④和①②D ⑤⑧和⑥⑦有错必改——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讲义)含答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讲义)含答案

一、考点突破1. 了解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2。

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难点: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地质循环二、岩石的转化 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DA ACA CBB代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D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 B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 C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A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岩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地下变成岩浆后再经冷凝作用才能变成岩浆岩。

例题1(上海高考)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

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 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 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 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

② B. ③ C. ④D。

⑤思路分析:①过程是变质作用,是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

大洋中脊地壳较薄,板块活动较为活跃,地下岩浆会沿着裂隙上升,经过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

答案:(1)C (2)C例题2 下列所示为某区域岩层剖面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

(1)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⑤⑥④③②①B。

④③②①⑤⑥C。

①②③④⑤⑥D。

④③②①⑥⑤(2)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可能形成的岩石是()A. 花岗岩B. 大理岩C。

页岩 D. 砾岩思路分析:由题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通常下面的岩层比其上的岩层年龄古老,故沉积岩的形成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⑤⑥均为侵入岩,且⑥侵入到①层,说明其形成在①之后,⑤位于⑥上层,形成最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变质 A
(5)A A 是沉积岩, B 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能找到化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特征以及岩层的新老关系。 从图中看出, 岩石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的是沉积岩, 然后有岩浆活动, 岩浆在地壳内部冷却凝固, 形成侵入岩, 少部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岩;由于喷出岩是由岩浆迅速冷却凝固而成,多有流纹和气孔;
? 板岩 ? 软流层 ? 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课堂活动区
○21 地壳物质形态
探究点一
1. (1) 石灰岩 沉积 (2) 能。 (3)大理岩 大理岩 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 (4) 喀斯特 云贵
2.没有道理。化石只能存在沉积岩中,板岩是页岩的变质岩,经过高温、高压后,原 来保存在页岩中的化石将不复存在。
在 A 、B 接触地带,由于沉积岩受到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含有化石的是沉积岩。 探究点二
1.石英 长石 云母 2.岩浆岩 变质岩 变质作用
3.岩浆 岩浆岩 4.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能量来源:地壳内部的放射能转化而成 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能, 是岩石转化的动力; ②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 转化的链条;③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却、高温熔化是岩石转化的基
回沉积岩。
(3)岩浆岩、沉积岩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作用下,变成变质岩,这一过程 作用,这一过程中变质岩也可以经过变质作用形成新的变质岩。
(图中 ③ )为变质
(4)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重熔成新的岩浆
(图中 ④ )。
【考例探究 2】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
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
(4) 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 __________ 地貌,该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 的是 ________高原。
2.据材料二思考:你认为这个卖家说的有道理吗?
【规律总结】
1. 化学元素、矿物、岩石、矿产、矿石等概念的内在联系 岩石是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体矿物集合体, 由一种和多种矿物组成; 矿物是由化学元 素组成的; 在岩石形成过程中, 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人类利用要求就是矿产; 含有矿产的 岩石是矿石,有的岩石本身就是矿产,也是矿石。化学元素、矿物、岩石、矿产、矿石之间 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简化图来表示。
2. 岩石的成因类型
分类
形成过程
突出特点
喷 岩出 浆岩 岩侵
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 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
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
有流纹或气孔构造
入 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岩 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
沉积 岩
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 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 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
2.岩石的转化 在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中,组成地壳的矿物和岩石有时也会互相转化。
三类岩石转化示意 探究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
【探究材料】 材料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材料二 右图为某彩石爱好者在攀枝花市金沙江畔购买的一块模树石,购买时卖家说
“…… 这块石头出自形成于 4 亿年前的远古时代的沉积岩形成的板岩中, 黑色物体是古代植物的化石 ……”
本条件。
考例探究 2 (1)D (2)A [主要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 图中箭头 ① 表
示固结成岩,箭头 ② 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 (重熔再生 ),箭头 ③ 表示岩浆岩冷却,箭头
④表示岩浆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 箭头 ⑤ 表示变质作用, 箭头 ⑥ 表示变质岩受到外
力作用。第 (1) 题,学生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故据题干提示
(3)花岗岩和玄武岩中能形成许多气孔的是 ________,形成气孔的原因是什么?
(4)岩石 A、B 接触地带可能形成 ________岩。在 A 、B 地层中,形成地层年代较早的是 ________ 。
(5)A 、 B 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________,理由是什么?
探究点二 地壳的物质循环
2020 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 1.学会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及 代表岩石。 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质循环及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
(1) 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
4.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规律总结】 1. 地质循环 (1)能量来源
(2)地质循环产生的影响 2. 用示意图说明岩石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
(1)岩浆经侵入或喷出, 冷凝成岩浆岩 (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中① )为冷却凝固作用。
),这一过程 (图
(2)岩浆岩及已形成的变质岩在外力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等 )下,固结成沉积岩, 这一过程 (图中 ② )为外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沉积岩也可以经过外力作用重新变
“昆
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选择 D。第 (2) 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
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 ① 固结成岩作用完成。 ]
的基本单元。其中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①
________。
(2)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② ______、③ ________和固态。
2.岩石
(1)概念: 岩石是④ ____________(地壳 )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由一种或多种矿 物组成。
(2)岩石的分类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⑤ 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 和⑦ __________ 。
考例探究 1 (1) 沉积 岩浆
(2)( 图略 )。玄武岩标注在岩浆岩出露地表处,花岗岩标注在地壳内部岩浆岩中。 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 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岩属侵入岩, 是岩浆
在地壳内部冷却凝固而成。
(3)玄武岩 玄武岩属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岩浆中的挥发性气体逸出,留下气孔。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
变质 岩
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 下,原来的成分、性质发生
片理构造
改变
【考例探究 1】 读“岩浆岩生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典型举例 玄武岩、流纹岩
花岗岩
石灰岩、页岩、砂岩、砾 岩
受热
石灰岩 ――→ 大理岩, 页岩
挤压
――→板岩
(1)图中 A 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型中的 ________岩, B 处为 ________岩。 (2)如果用 C、 D 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适当位置,并指出花岗 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探究材料】
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西南部发现了一批古老的岩石, 根据其中所含的锆石矿物晶体的同位
素分析结果, 表明它们的年龄约为 43 亿至 44 亿年,是迄今发现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样本。
目前在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是冀东地区的花岗片麻岩,其岩石年龄约为
35 亿年。
1.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材料中的花岗岩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组成。
上面这些树枝状的
1. 据材料一 (古诗 ),探究下列问题。 (1)诗中所述岩石是 ________,按成因属于 ________岩。 (2)这种岩石中能否找到生物化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是 ________。简述这种岩石的用途。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1) 概念: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 循环。
? ________ 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
(2)能量:主要来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结果: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诞生,另一些地方岩石圈逐渐消亡,与之相伴的是大地 的沧桑巨变和○21 ______________的持续转化。
2.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花岗岩属于 片麻岩的地质作用是 ________。
________、片麻岩属于 ________,花岗岩变为
3.在地球上找不到与地球同年龄的岩石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岩石被重新熔融成
________ ,它们作为岩石的生命暂时终结了。在另外的某些地方,岩浆又转化为新的
________ 。
(1)~ (2)题。
(1)2008 北京奥运会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 .②
B.③
C .④
(2) 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 —①
B
.Ⅱ —③
C
.Ⅲ —⑤
D
() D .⑤ )
.⑥ —Ⅰ
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矿产 ②气态 ③液态 ④岩石圈 ⑤岩浆岩 ⑥沉积岩 ⑦变质岩 ⑧岩浆 ⑨ 玄武岩 ⑩侵入岩 ? 花岗岩 ? 风化 ? 层理 ? 化石 ? 砂岩 ? 石灰岩 ? 大理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